北师大版必修2第2课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必修2第2课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共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10 15:5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第2课
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含义 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
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1、形成背景一、小农经济的形成a.战国时铁犁牛耕出现b.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调整2、小农经济的概念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生产单位生产领域生产目的一、小农经济的形成探究:自然经济与小农经济区别联系(1)时间不同:(2)本质不同:前者产生于原始社会后者产生于春秋战国前者:指产品满足消费而非用于交换,后者:指生产规模狭小,以家庭为单位;与商品经济相对立。随社会发展,与商品经济联系加深。(3)二者联系:战国后,小农经济就是自然经济。生产组织形式: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个体、分散)生产领域: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自给自足生产技术:精耕细作3、小农经济的特点朱陈村
——唐·白居易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商周时期(千耦其耘)春秋以后集体劳作一家一户小农经济 ①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②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
③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4、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条件)5、小农经济的地位及影响: (评价)A 在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精耕细作的方向发展;
B 关系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1)积极: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西汉·晃错《论贵粟疏》a 分散性:一家一户的个体小生产,难以扩大生产规模;
b 封闭性: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自给自足,难以实现农产品商品化;
c 脆弱性:负担沉重,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非常有限,容易破产;
d 落后性:不利于技术革新,催生容易满足的社会心态和民族性格;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2)消极自然经济它指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只有在生产产品过剩的情况下才会将产品拿到市场上交换。并且自然经济中农业生产同家庭手工业 制造相结合,即农产品以及一部分手工业品都是自主生产并使用的,也就是所谓的“男耕女织”现象。
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 穗选法、株选法;扦插、嫁接翻车桶车提水工具:二、精耕细作农业的突出成就1.扩大耕地面积:2.提高复种指数:3.革新生产工具:4.施肥、选育种:间作复种套种圩田代田法(西汉)耧犁曲辕犁唐朝曲辕犁长直辕犁 三处重要改进:一是把长直辕改成短曲辕,犁架变小,便于回转,节省畜力;二是增加了犁评,使犁箭可上可下,可以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三是改进了犁壁,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并能翻覆土块,断绝草根生长。这是唐朝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它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定型。5.水利工程兴修:a.春秋战国:b.秦汉时期:芍陂 (淮河流域)郑国渠(渭河流域)王景治理黄河都江堰(长江上游)西域坎儿井白渠、漕渠灵渠:勾通长江和珠江春秋:楚国秦朝东汉6、掌握农时——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5.地主土地私有制为主导2.以铁犁牛耕为主;3.精耕细作;4.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1.以种植业为主,畜养业为辅;课堂总结 ①上节课主要讲述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及相对应的土地制度的演变。
②本节主要讲述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但到了近代,逐渐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思考:有人说:孟姜女的传说反映了政治压迫,白蛇传的故事反映了宗教冲突。而牛郎织女的传说典型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特点,这主要是指
A、农民深受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统治者的剥削
B、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经营方式
C、纺织业是最主要的生产部门
D、自给自足的田庄经济占主导地位
《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籍田”;三月后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DC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A、东汉 B、曹魏
C 、唐朝 D、北宋(05天津19)
A. ①谷物加工 ②汲水 ③耕地 ④耕地
B .①耕地 ②汲水 ③ 耕地 ④灌溉
C. ①耕地 ②汲水 ③耕地 ④谷物加工
D .①谷物加工 ②耕地 ③耕地 ④灌溉
历代明智的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主,主要是因为
A. 统治者的雄才大略
B. 小农经济的兴衰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安危
C. 农民起义不断爆发
D. 中国“民本思想”和“农本思想”的影响B汉代以后,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是( )
A.铁农具的使用???? B.牛耕的出现
C.曲辕犁的发明???? D.筒车的发明使用
商周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主要采取大规模简单协作的生产方式,这是由于( )
A.良好的社会道德秩序 B.低下的生产力水平
C.抵御自然灾害的要求 D.奴隶制的生产方式
CB 回顾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结合农业发展的现状,就如何发展我国未来农业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思路提示:
1.精耕细作 走科学发展之路;
2.因地制宜 发挥区域特色优势;
3.政府重视 完善水利设施;
4.保护环境 坚持可持续发展。
知识拓展: 三处重要改进:一是把长直辕改成短曲辕,犁架变小,便于回转,节省畜力;二是增加了犁评,使犁箭可上可下,可以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三是改进了犁壁,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并能翻覆土块,断绝草根生长。这是唐朝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余秋雨)李冰父子1、我国进入文明时代以后农业生产工具①耒耜
仍是重要的生产工具②商周时期青铜工具广
泛使用③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到战国
时期普遍推广④铁农具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
率,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①③④
活学活用2、关于小农经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出现于春秋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经营
B. 是我国古代主要的生产方式
C. 男耕女织是其基本特征
D. 有利于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DD3、“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
谓之天府。”这则材料是对哪一个水利工程
的最高评价( )
A、春秋时期的芍陂 B、西汉的白渠
C、战国时期的都江堰 D、汉代治理黄河C4、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
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精耕
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③“男耕女织”式的
经营方式④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①③④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