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83张PPT。1.汉字的起源 仓颉“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1.汉字的起源图画文字1.汉字的起源
2.汉字的演变
(1)甲骨文◆有较系统的造字方法:象形、会意、形声、指事、假借、转注(六书);
◆字形结构基本固定。
◆中国历史进入有文字可考的“信史”阶段1.汉字的起源
2.汉字的演变
(1)甲骨文 人 大 女 又 目 耳 口 日 月 草 木 水 戈 户 牛 羊 犬 豕 马 鹿 弓1.汉字的起源
2.汉字的演变
(1)甲骨文
(2)大 篆金文、铭文
钟鼎文、籀文1.汉字的起源
2.汉字的演变
(1)甲骨文
(2)大 篆
(3)小 篆1.汉字的起源
2.汉字的演变
(1)甲骨文
(2)大 篆
(3)小 篆秦统一六国后,“书同文”,以小篆官定文字。小篆已经相当规范,偏旁有统一的样式,笔画委婉曲折,粗细匀称,字形狭长。1.汉字的起源
2.汉字的演变
(1)甲骨文
(2)大 篆
(3)小 篆 文字的统一,克服了广阔疆域中言语异声的人们的交往障碍,有利于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和共同的文化心理的形成,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汉字的起源
2.汉字的演变
(1)甲骨文
(2)大 篆
(3)小 篆
(4)隶 书 隶书把小篆的笔划由圆转改为方折,使得书写速度提高,后这种字体在公文中广泛使用。1.汉字的起源
2.汉字的演变
(1)甲骨文
(2)大 篆
(3)小 篆
(4)隶 书
(5)楷 书魏晋是楷书的形成阶段。因其字形方正,笔画平稳,结构均匀,书写规范,可作楷模,故名楷书。1.汉字的起源
2.汉字的演变
(1)甲骨文
(2)大 篆
(3)小 篆
(4)隶 书
(5)楷 书趋势:由繁到简,越来越规范、统一;
原因:更加便于书写和交流;3.书法艺术
(1)自发阶段:魏晋以前
特点:注重汉字的实用功能,但颇有美感;秦泰山刻石(小篆)3.书法艺术
(1)自发阶段:魏晋以前
特点:注重汉字的实用功能,但颇有美感;东汉《曹全碑》3.书法艺术
(2)自觉阶段:魏晋以来
特点:兼具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书法艺术形成的条件
①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为书法艺术准备了材料。
②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③东方审美情趣为书法艺术提供了社会土壤;
④魏晋特立独行士人群体的形成,书法成为表达自我情意的理想形式;3.书法艺术
(2)自觉阶段:魏晋开始
①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的定型期 《兰亭序》3.书法艺术
(2)自觉阶段:魏晋开始
①魏晋南北朝:王献之:《中秋帖》
笔法畅快淋漓,叹为观止3.书法艺术
(2)自觉阶段:魏晋开始
①魏晋南北朝:特征?玄虚灵动3.书法艺术
(2)自觉阶段:魏晋开始
①魏晋南北朝:书法艺术的定型期
特征:虚玄灵动
原因:士人群体的形成;魏晋时期玄学的盛行;3.书法艺术
(2)自觉阶段:魏晋开始
②隋唐时期:书法艺术的新高峰张旭《肚痛帖 》3.书法艺术
(2)自觉阶段:魏晋开始
②隋唐时期: 怀素《自叙帖》3.书法艺术
(2)自觉阶段:魏晋开始
②隋唐时期:《九成宫醴泉铭》,欧阳询76岁书,贞观六年(632)刻石。书法高华浑穆,丰厚挺拔,既有晋人凤韵,又开唐人新风,是千余年来楷书登峰造极之作。3.书法艺术
(2)自觉阶段:魏晋开始
②隋唐时期:《自书告身》,颜真卿晚年的名作。其笔法苍劲谨严,沉稳厚重,字里行间透出颜书行笔的气韵和结体的微妙变化。“颜体”肥硕丰润、刚健雄强、显出雍容大度的气派。3.书法艺术
(2)自觉阶段:魏晋开始
②隋唐时期: 颜真卿《祭侄文稿》 “天下第二行书”,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3.书法艺术
(2)自觉阶段:魏晋开始
②隋唐时期:柳公权的书法避开了颜体肥壮的竖画,把竖画写得大体均匀而瘦硬。又吸取了北碑中方笔斩钉截铁、棱角分明的特点,把点画写得好象刀切一样爽利深挺。世称“颜筋柳骨”。3.书法艺术
(2)自觉阶段:魏晋开始
②隋唐时期:特征?狂放不羁3.书法艺术
(2)自觉阶段:魏晋开始
②隋唐时期:特征?注重规范法度3.书法艺术
(2)自觉阶段:魏晋开始
②隋唐时期:书法艺术的新高峰
特征:草书:狂放不羁;
楷书:注重规范法度;
原因:国家统一,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思想
开放,整个社会充满活力和进取精神,
书法也体现出大国盛世气象。
代表:草书—张旭、怀素(“颠张狂素”)
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赵孟睿?1254—1322),号松雪,松雪道人,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颜、柳、赵)之一。 3.书法艺术
(2)自觉阶段:魏晋开始
③两宋时期:
特征:追求个性,倡导有意无法;
代表:苏、黄、米、蔡四大家;
赵佶(瘦金体);
原因:商业兴盛,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
富多样,人们注重追求个性;宋代重
文,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兴起,文
艺审美上出现新的特点——强调表现心
境和意趣。3.书法艺术
(2)自觉阶段:魏晋开始
③两宋时期:苏轼《黄州寒食诗贴》《黄州寒食诗》为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作。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后世誉为“天下第三行书”。3.书法艺术
(2)自觉阶段:魏晋开始
③两宋时期: 宋徽宗赵佶虽政治昏庸,但艺事超群,书画兼精。其书法: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世称“瘦金体”。3.书法艺术
(2)自觉阶段:魏晋开始
④明代:
特征:强调个性创造
成因:工商业发展,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
名家:祝枝山、文徵明 3.书法艺术
(2)自觉阶段:魏晋开始
④明代:书法与字体
书法的五种字体:篆书{大篆【金文、铭文、钟鼎文、籀文(石鼓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汉字的发展脉络: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是隶书、楷书的辅助书体,不是楷书之后独立的字体。三种主要书体的特点及代表人物1.绘画艺术的起源
(1)新石器时代1.绘画艺术的起源
(1)新石器时代
(2)战国至秦汉1.绘画艺术的起源
(1)新石器时代
(2)战国至秦汉西汉洛阳卜千秋墓壁画1.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
2.魏晋隋唐的绘画艺术
(1)魏晋时期西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1.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
2.魏晋隋唐的绘画艺术
(1)魏晋时期顾恺之
《洛神赋》1.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
2.魏晋隋唐的绘画艺术
(1)魏晋时期
中国古代绘画形成时期;
顾恺之“以形写神”绘画理论;1.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
2.魏晋隋唐的绘画艺术
(1)魏晋时期
(2)隋唐时期
①特征:
吸取外来美术风格;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
象;中国古代绘画的一个高峰;1.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
2.魏晋隋唐的绘画艺术
(1)魏晋时期
(2)隋唐时期游春图1.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
2.魏晋隋唐的绘画艺术
(1)魏晋时期
(2)隋唐时期步辇图1.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
2.魏晋隋唐的绘画艺术
(1)魏晋时期
(2)隋唐时期天王送子图盛唐画家吴道子改革传统的线描,用圆润丰腴、粗细变化的线条,将晕染法的立体效果融入传统线描法,又颇有动感,被誉为“吴带当风”。1.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
2.魏晋隋唐的绘画艺术
(1)魏晋时期
(2)隋唐时期敦煌彩塑与笔画1.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
2.魏晋隋唐的绘画艺术
(1)魏晋时期
(2)隋唐时期
①特征:
②原因:
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发展;1.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
2.魏晋隋唐的绘画艺术
3.文人画的兴起和兴盛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形成后,按照创作者身份的不同,可以分为宫廷绘画(宫廷画院职业画师)、民间风俗画(民间画工)和文人画(文人、士大夫)三个类别。1.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
2.魏晋隋唐的绘画艺术
3.文人画的兴起和兴盛 文人画的由来可以追溯到汉代,张衡、蔡邕皆有画名。唐代诗歌盛行,诗人王维以诗入画,后世奉其为文人画的鼻祖。宋以来,文人画集诗、书、画、印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1.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
2.魏晋隋唐的绘画艺术
3.文人画的兴起和兴盛
(1)两宋时期:
特征:文人画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
原因:
文人阶层不断壮大,理学的兴起使文人更
加注重内心修养。1.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
2.魏晋隋唐的绘画艺术
3.文人画的兴起和兴盛
(1)两宋时期: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北宋文人山水画构图气势恢弘,画风阳刚豪放, 体现了国家统一后的开阔心态; 1.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
2.魏晋隋唐的绘画艺术
3.文人画的兴起和兴盛
(1)两宋时期:马远《山径春行图》1.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
2.魏晋隋唐的绘画艺术
3.文人画的兴起和兴盛
(1)两宋时期:夏圭《山水十二景》南宋文人山水画构图不讲究对称,墨色恬淡,是因北宋灭国,南宋偏安而产生的愤恨的社会心态的不自觉流露。 1.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
2.魏晋隋唐的绘画艺术
3.文人画的兴起和兴盛
(1)两宋时期:
(2)元朝时期:
特征:承袭宋朝的画风
原因:
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科举考试被废
止,汉族文人没有出路心情郁闷;1.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
2.魏晋隋唐的绘画艺术
3.文人画的兴起和兴盛元·王冕《墨梅图》1.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
2.魏晋隋唐的绘画艺术
3.文人画的兴起和兴盛
(1)两宋时期:
(2)元朝时期:
(3)明清时期:
特征:风格奇特,不拘成法;
原因:传统观念的变迁;明末清初的社会动荡;
以及清代的思想文化专制;1.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
2.魏晋隋唐的绘画艺术
3.文人画的兴起和兴盛
(1)两宋时期:
(2)元朝时期:
(3)明清时期:徐渭《牡丹蕉石图》1.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
2.魏晋隋唐的绘画艺术
3.文人画的兴起和兴盛
(1)两宋时期:
(2)元朝时期:
(3)明清时期:清·八大山人
《荷石水禽图》1.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
2.魏晋隋唐的绘画艺术
3.文人画的兴起和兴盛
(1)两宋时期:
(2)元朝时期:
(3)明清时期:清·郑板桥
《墨兰图》4.宫廷画与民俗风情画
(1)宫廷画:宫廷画指围绕着帝王生活、行政而进行的绘画创作,以宫廷画家的创作为主,亦包括帝王、后妃等的画作。宫廷画以工笔设色的写实风格为主。北宋·赵佶《五色鹦鹉》4.宫廷画与民俗风情画
(1)宫廷画:
(2)风俗画:
①宋代:民间风俗画兴起、描绘市井风情
原因: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
和民间文化日益繁荣;4.宫廷画与民俗风情画
(1)宫廷画:
(2)风俗画:4.宫廷画与民俗风情画
(1)宫廷画:
(2)风俗画:
②明清: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
的兴起、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民俗画
成就斐然。4.宫廷画与民俗风情画
(1)宫廷画:
(2)风俗画:
②明清:
版画
年画
剪纸 中国画有以下的分类
题材角度: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表现技法:工笔、写意、兼工带写
用色角度:水墨画、设色画
画家阶层:宫廷画、文人画、民间画
风格:宫廷画与民间画注重写实;文人画注重写意;总体上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清末学者王国维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戏曲就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1.原始歌舞在原始社会,原始人遇到可怕的事情总认为是“鬼”、“怪”在作祟,原始人就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避病除役,于是形成原始的歌舞(巫术仪式——“傩”)。1.原始歌舞
2.春秋战国的优伶 随着宗教色彩的淡化,原始歌舞有了新的发展。演员逐渐代替巫师,表演目的由娱神转向娱人,并发展出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表演艺术。这样原始歌舞(巫术仪式)就转化成戏曲表演。1.原始歌舞
2.春秋战国的优伶
3.元代杂剧
(1)地位:
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元杂剧把诗词、歌唱、舞蹈、对白、音乐等多种表演形式相结合,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1.原始歌舞
2.春秋战国的优伶
3.元代杂剧
(1)地位:
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2)原因:
城市经济繁荣;
市民阶层的壮大;
知识分子没有出路,把满腔才情倾注在
元曲的创作中。1.原始歌舞
2.春秋战国的优伶
3.元代杂剧
(1)地位:
(2)原因:
(3)代表: 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窦娥冤》
白 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马致远——《汉宫秋》
王实甫——《倩女离魂》1.原始歌舞
2.春秋战国的优伶
3.元代杂剧
4.明朝昆曲的出现
(1)原因: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
市民阶层的扩大;1.原始歌舞
2.春秋战国的优伶
3.元代杂剧
4.明朝昆曲的出现
(1)原因:
(2)影响: 在明中后期发展成全国性剧种,对京剧、越剧和黄梅戏等剧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百戏之祖”。5.京剧的形成与发展问题探究
1、为什么昆曲等地方戏在北京很流行?
2、京剧是北京地区土生土长的戏曲吗?5.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1)产生背景:
◆明清时期,北京作为都城,成为政治、经济和
文化中心,四方艺人聚集,以满足皇室、贵族、
官员、商人和广大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
◆徽班进京、徽汉合流、兼收其他戏曲腔调;5.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1)产生背景:
(2)成熟标志:同治年间,同光十三绝;老生、武生程长庚、卢胜奎、张胜奎、杨月楼、谭鑫培;小生徐小香,旦角梅巧玲、朱莲芬、时小福、余紫云;老旦郝兰田,丑角杨鸣玉、刘赶三;5.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1)产生背景:
(2)成熟标志:
(3)表演特色:
取材历史故事;
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唱念做打有机结合;5.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1)产生背景:
(2)成熟标志:
(3)表演特色:
(4)其他剧种:
秦腔、越剧、
川剧、粤剧、
黄梅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