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9.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19 19:2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s
单元点评三
(第五单元 走向近代)
(满分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4分)
1. 16世纪初,英国一家呢绒手工工场有纺织工、梳毛工、修整工和染色工等不同工种。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
A. 行业分工较细 B. 行会控制生产
C. 地区分工扩大 D. 呢绒业最发达
2. 14世纪中叶以后,欧洲一些人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其建立者是( )
A. 庄园主 B. 手工业者
C. 奴隶主 D. 富裕农民
3. 14、15世纪,佛罗伦萨的许多市民强烈地感到独立个人的价值,感到自由、平等的可贵,感到占有财富的愉快。这得益于( )
A. 城市自治的成功 B. 人文主义的盛行
C. 平等观念的普及 D. 民族国家的形成
4. 但丁的名言“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与但丁具有相同认识的古希腊学者是( )
A. 亚里士多德 B. 苏格拉底
C. 德谟克利特 D. 伯里克利
5. 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时“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要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这说明文艺复兴( )
A. 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B. 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
C. 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
D.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6. 下表为斯特拉斯堡(今法国东北部城市) 的印刷出版物统计,1500年到1520年古典书籍的大量出版旨在( )
时间 类型 比例 类型 比例
15世纪 宗教书籍 50%以上 古典书籍 10%
1500年到1520年 宗教书籍 27% 古典书籍 33%
A. 推翻天主教的统治
B. 推动欧洲大学迅速建立
C. 宣传人文主义思想
D. 消除法国封建专制制度
7. 印第安人认为哥伦布是强盗,欧洲人则认为哥伦布是功臣,造成这两种不同看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各自立场的不同 B. 经济水平不平衡
C. 地理环境的迥异 D. 知识水平的差异
8.“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变化。”这句话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
A. 亚历山大东征 B. 新航路的开辟
C. 丝绸之路的开通 D. 罗马对外扩张
9. 《共产党宣言》指出: “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里的“革命因素”是( )
A. 贸易中心的转移 B. 世界市场的形成
C. 资本主义的发展 D. 殖民帝国的兴起
10. 白银的生产、传播、消费,连接起美洲、欧洲、 中亚、东亚等地,成为流淌在全球贸易机体中的血液。这一现象开始于( )
A. 丝绸之路开通 B. 郑和下西洋
C. 英荷殖民争霸 D. 新航路开辟
11. 马克思指出:“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这从本质上揭示出( )
A.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B. 殖民活动的范围广泛
C. 资本原始积累的血腥性 D.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2. 近代西方国家贩卖奴隶的过程中,奴隶死亡率一般为30%,最高达50%。幸存者被卖到美洲后,其劳动寿命平均仅7年左右。据此可知,奴隶贸易具有( )
A. 长期性 B. 广泛性
C. 复杂性 D. 血腥性
二、材料解析题(24分)
13.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从古罗马流传下来的舞蹈传统在中世纪被禁止。14、15世纪人性、个性的解放使人们可以率性而舞,被教会禁止的双人群蹈开始盛行。舞蹈活动是如此的普及与频繁,以至于教会不得不承认群蹈的作用,放松对群蹈的限制。
——摘编自瓦尔特·索雷尔《西方舞蹈文化史》等
材料二 由于这时期(15、16世纪)倡导以重视人的价值为核心的人文主义,美术家们的思想逐渐从长期的基督教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敢于探索,一方面从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中吸取营养;另一方面通过实践和对科学的探索,发明了透视法,解决了在平面上真实地表现三维空间的方法; 同时,改革了油画材料和技法,大大地提高了油画的艺术表现力,使西方绘画描绘客观对象的技巧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摘编自《现实与人文: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艺术作品赏析》
(1) 根据材料一,指出14、15世纪前后欧洲舞蹈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原因。(6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绘画艺术的进步之处。(4分)
14.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哥伦布在《航海日志》中写道: 两位陛下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 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王, 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 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材料二
材料三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哥伦布“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的主要原因,并指出西班牙国王派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目的。(4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麦哲伦舰队环球航行的简要行程,并指出这次航行是“一次创举”的含义。(4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叙述“三角贸易”的历程。 (3分)
(4)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揭示出新航路的开辟与“三角贸易”的内在联系。(3分)
三、综合探究题 (12分)
15.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欧洲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新的阶级, 即资产阶级或市民阶级。这样,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被奴役的农民变成自由人或市民;各种手工业技术发展起来,且以它较高的工资待遇和更自由的人身关系吸引农业劳动者离开农田前往城市作坊,成为职业工人;封建贵族和占有土地的僧侣虽仍保持了以前的社会名望,但却逐渐丧失了他们一度占有的经济优势……有一些历史学家认为, 12、13世纪的经济社会变革比以后任何一场革命都更为重要。
材料二 这一时代(15世纪后叶至16世纪初) 的世界,实际已经有了非常重大的变化。经过大洋航道东来的欧洲人,最初是葡萄牙人及西班牙人,旋即又有了荷兰人参加竞争,纵横海洋……国际经济网络已在逐渐形成,将欧、亚、非、 美洲四个大陆与太平洋的许多岛屿(例如今日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都纳入到一个庞大的经济体系之内……大洋航道的开拓,终于将全世界人类社会,经由经济网络联结为一体。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对12、13世纪欧洲社会的变化进行解读。(4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解读“这一时代”的变化。 (6分)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补充中世纪晚期的一项史实,并进行说明。(2分)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D B B A C A B C D C D
二、材料解析题
13. (1)变化:由被禁止到开始盛行。原因:文艺复兴弘扬人文主义;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教会势力的相对衰落。
(2) 进步之处:以人为中心代替以神为中心;运用透视法表达三维空间;改革绘画材料。
14. (1)原因:西欧经地中海到达东方的商路被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控制;哥伦布相信地圆学说,认为向西航行也可以到达东方。目的: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路,建立海外殖民地,进行殖民掠夺。
(2) 历程:1519年从西班牙出发,历时三年,舰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创举:第一次完成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3)欧洲商船从欧洲出发,将火器、机械制品等运往非洲倾销;在非洲掳获黑奴,运往西印度群岛和美洲殖民地,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再购进蔗糖、烟草等返回欧洲。
(4) 新航路的开辟为殖民美洲创造了条件,殖民掠夺导致美洲印第安人几乎灭绝,美洲劳动力的缺乏又为“三角贸易”创造了条件。
三、综合探究题
15. (1) 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由于手工业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雇佣关系的发展;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角度看,由于欧洲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新兴阶级的出现。
(2)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使欧、亚、非、美之间建立起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国际经济格局逐渐形成;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3) 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催生了资产阶级的新文化,人文主义精神得到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