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四单元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第四单元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鸦片战争后,伴随列强经济侵略加剧,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而今天,我们又主动开放,与世界市场接轨。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
回答以上问题和学好本课,你需要完成以下探究目标:
1.简述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的背景、过程、特点、意义。
2.什么是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何时加入这一组织?中国加入这一组织产生了什么影响?
本课引言交待了我国实施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第一目主要讲解从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开放、开发浦东—内地这样一个点线面结合、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第二目突出讲解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其影响。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
1.背景
(1)随着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迅猛发展,___________的趋势成为一股不可抗拒的时代大潮。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____________的方针。科学技术生产力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2.形成过程
(1)创办经济特区
①含义: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实行特殊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地区。
②概况:从1980年起,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1988年设立的)_____五个经济特区。
③建立原因:中国南方重要的对外陆路通道或海运港口;是著名________,离港澳台较近,在历史上与海外交往密切。经济政策经济体制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侨乡(2)设立沿海开放城市:_______年,进一步开放_____个沿海港口城市。
(3)1985年2月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包括_____________、长江三角洲、_______________等地。
(4)1992年,开发上海__________成为经济建设的重点,同时也成为中国进一步____________的标志。
(5)从2004年以来,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引起世人关注,这一地区的开发开放,可以有效地提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198414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浦东对外开放京津冀环渤海
3.新格局的特点:目前,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形成了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__,再到______________,从东部到中西部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格局。
4.意义:它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的____________趋势。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陆省会城市全方位多层次全球化点拨 (1)中国的经济特区,“特”在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制度,并不是改变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
(2)全方位是指对不同社会性质、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的普遍开放;对外开放的范围不仅在经济方面,也包括文化等方面。
(3)多层次是指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各种不同程度的开放形式,形成全国范围的对外开放。二、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世界贸易组织的性质:世贸组织实际上就是各国之间从事经济贸易活动的世界性____________。
2.中国加入时间:_________年12月11日。
3.影响
(1)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2)是中国融入_________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实现全面接轨的一个契机,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
(3)必然推动______________的繁荣与发展。统一市场2001世界经济全球经济
点拨 (1)1992年开发上海浦东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世界贸易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但它不是联合国的下属组织。该组织有一个关税和贸易准则的多边国际协定,包括国民待遇原则、最惠国待遇原则、非歧视待遇原则、互惠原则和透明度原则等,若发生争端,则按解决机制处理。中国与世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嘎尔尼对工业文明成果的高度自信,在乾隆及其高级官员眼中只有不屑。清政府对他的所有请求概不答应,最后他的使团除了带着一堆乾隆帝赐予的无用赏赐经广州入海外,一无所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中国被迫融入全球化。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了一些变化,所有这些变化,基本上是以外部力量的注入和政治上的不平等为前提的,这就决定了中国近代经济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长白学刊》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中国近代经济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表现在哪些方面?材料三 当其他人在编写游戏规则时,一个外向型的中国决不能袖手旁观。一个拥有越来越重要的出口利益的中国决不能没有可靠地、更多地进入全球市场的机会,而这种可靠性只有在多边体制中才能找到。
——世贸组织总干事雷纳托·鲁杰罗在
北京大学的演讲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代中国是如何“进入全球市场”的。【提示】 (1)原因: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盲目自大;清统治者对工业文明缺乏正确认识。
(2)变化: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开始解体,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经济逐渐产生;“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
表现: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合理,重工业发展缓慢;受控于西方列强,依赖性强。
(3)扩大对外开放;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拓展 当今的主动开放与旧中国的被动开放
(1)背景不同:当今的对外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国力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而旧中国的开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下被动进行的。
(2)基础不同:今天的对外开放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旧中国的开放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
(3)影响不同:今天的对外开放有利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旧中国的开放便于外国资本主义对我国的侵略与掠夺。
【解析】 该题材料表达了我国在当今世界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发挥作用,而造成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我国自身的因素,故C项正确。
【答案】 C1.依靠“临近香港、背靠国内”的区域优势,1979年7月,开山填海的炮声炸醒了沉睡的蛇口,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炮声中逐步崛起的是( )
A.深圳经济特区
B.珠海经济特区
C.珠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发区
D.上海浦东新区
【答案】 A
【解析】 “改革开放的第一声”是指最初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而第一个经济特区是深圳经济特区。2.(2014·天津)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的“特”主要在于实行国家规定的特殊经济政策和特殊经济管理体制,它主要包括( )
①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②独立的管理体制
③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④市场调节为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1980年,中国设立了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在经济特区,国家给予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故应选C。
3.(2014·潮州)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比利时政府提供的政府贷款,从而打破了我国自1969年以来形成的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其主要原因是( )
A.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调整
B.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C.全国社会经济状况的恶化
D.“左”的经济思想得到纠正
【答案】 D
【解析】 借助于外国贷款发展经济体现了从我国国情的实际出发,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条件来发展经济的思想,这是对过去“左”的经济思想的纠正,D项正确;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排除A项;1979年对外开放格局尚未开始建立,排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4.马克思认为: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是由小市场经济走向市场经济,即由民族市场经济走向世界市场经济的过程,类似今天的全球化。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自主融入世界大市场的标志是( )
A.洋务运动 B.五口通商
C.1979年改革开放 D.2001年加入WTO
【答案】 D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限制条件“自主融入”。5.分析下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
②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迅速发展
③中美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间贸易的发展
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加强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中美关系中的贸易关系,以图表的形式出现,加大了试题的难度。①时间不符合,中国入世在2001年,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不一定就得出中美贸易必然要增长,况且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