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复习
《山行》
《赠刘景文》
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
在橙黄橘绿的秋天苏轼对好朋友的殷切勉励
引入新课
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一个秋天的傍晚,已离开家乡、独自在外许久的叶绍翁,外出散步时看到了这样的情景,触景生情。提笔写下了《夜书所见》这首诗。
了解诗人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 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 人,南宋中期诗人、文学家。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著有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游园不值》《嘉兴界》《访隐者》《四朝闻见录》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
解诗题
夜:夜晚
书:写
所见:所看到的
夜书所见:在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初读课文,划分节奏
/
/
/
/
/
/
/
/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这首诗写的是夜晚诗人所看到的情景,那么,诗人究竟看到了什么呢?再次朗读诗歌,在文中圈一圈。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诗歌描写的是什么季节?从哪里看出来的?
秋季
品读释疑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萧萧: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梧叶:梧桐叶
动:打动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萧萧 梧叶 送寒声
萧萧秋风 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江上秋风
江上的秋风
动客情
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叶绍翁是福建人,原本姓李;他的爷爷原来是朝廷的一位大官。因为朝廷政变,受到别人迫害,所以他的整个家族受到牵连,他的家变得破落不堪。于是,在小的时候,他的爸爸妈妈就不得不把他送到浙江一个叶姓的人家做儿子,远离了自己的故乡。
天气冷了,秋风瑟瑟,如果你一个人又冷又饿地走在街道上,此时,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回家
诗人也是如此。漂泊在外的他孤单寂寞之时,也常常会想起自己的家乡,这就是——思乡之情。
寒冷的秋风使这份思乡之情变得更加浓郁了。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知:知道
挑:用细长的物体拔弄。
促织:俗称蟋蟀,也叫蛐蛐。
篱落:篱笆
知有儿童 挑促织
料想是小孩在 拨弄蟋蟀。
夜深
因为夜深了
篱落一灯明
诗人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就在诗人被寒冷的秋风牵动了思乡之情时,看到一群孩子在斗蟋蟀,此时,诗人又会想到什么呢?
童年、家人、朋友
朗诵古诗,思考问题:
体会到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作者看见儿童玩得那么高兴,那么投入,想到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看到了梧桐树叶随风摆动的景象;听到了秋风萧萧的声音;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作者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的思想感情。
诗歌借景抒情,通过对秋风落叶、篱笆下的灯火、儿童捉蟋蟀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无奈、思念家乡的心情。
小结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