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之家(节选)》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玩偶之家(节选)》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章,是易卜生最负盛誉的剧作之一,属于“外国作家作品研习”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是“丰富的心灵”。《玩偶之家(节选)》猛烈批判了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社会虚伪的道德观念与不合理的家庭制度,提出了个人解放和妇女解放的呼号,具有深刻的思想主旨。同时,这部剧作结构紧凑,矛盾集中,对白凝练自然,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富有典型意义,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学情分析
课文节选的第三幕是《玩偶之家》剧作的高潮,同时也是结局部分。学生可能遭遇的难点有:没有通读整部戏剧作品,人物关系未必能梳理清楚,更不能顺理成章地把握矛盾冲突的来龙去脉;学生不了解戏剧创作的社会背景,不知道当时欧洲社会是怎样的情景,作品最初进入中国社会时是怎样的情景,作品上演过程中社会反响是如何的;学生很有可能忽略矛盾冲突中人物对话的细微之处,那么就会很难发现娜拉出走背后的深层原因。因此,此前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深入研读文本,梳理情节并画出人物关系图,把握戏剧冲突与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细读文本,梳理情节与人物关系,把握戏剧的主要冲突与人物形象。
2.交流探究,思考剧作对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的积极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语: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戏剧。戏剧这种文学题材,同学们应该并不陌生,必修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窦娥冤》《哈姆莱特》《雷雨》都是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阅读这些作品,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阅读戏剧的方法,初步领略了戏剧的审美特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其中的主人公娜拉在全世界都很有名气,有名到什么地步,甚至现在还流行这样一种说法:易卜生比他的祖国挪威更有名,而娜拉则比创作她的易卜生更有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娜拉,走近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01
任务一:梳理矛盾冲突,把握人物形象
有西方文学史家评论,《玩偶之家》结尾娜拉出走时“楼下砰的一响传来关大门的声音”,与拿破仑战争的枪炮声一样,有力地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历史进程。阅读课文,梳理主要的矛盾冲突,说说娜拉为什么坚持“出走”;再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与同学讨论娜拉出走的社会意义。
学生活动:细读文本,依据文本内容梳理主要的矛盾冲突,思考娜拉坚持“出走”的原因。再结合自己查找的时代背景等资料,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娜拉出走的社会意义。
明确:(1)课文节选部分中,主要有两次矛盾冲突,分别在第一封信、第二封信出现后。①第一封信出现后:海尔茂一改先前甜蜜的笑脸,变得暴跳如雷,大骂娜拉是骗子,是下贱女人;而娜拉则看清了海尔茂丑恶的嘴脸,开始觉醒。②第二封信出现后共有三次冲突:第一次冲突:海尔茂以为万事大吉,反过来安慰娜拉,娜拉一声不吭,海尔茂这时对娜拉出奇的冷静感到害怕。第二次冲突:娜拉换上日常衣服并与海尔茂进行一次谈话。随着谈话的激化,海尔茂越来越被动尴尬,傲然的姿态维持不下去了。娜拉明确宣布:“我不爱你了。”第三次冲突,海尔茂已经处于劣势,他只能用“母亲的义务”“你还是我的妻子”来要挟娜拉;娜拉的反抗却继续走向高峰,她不仅退还了结婚戒指,而且离家出走。(2)娜拉坚持出走的原因在于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理想的破灭,她发现自己没有被当成一个真正平等的人来对待,她在家里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等等。(3)娜拉的出走是对资产阶级虚伪的道德、法律、家庭、婚姻制度的挑战,是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奋勇冲击。她用反叛的行动向“物化”女性的罪恶社会庄严宣告:首先我是一个人,不是玩偶。她的宣告成为妇女解放的“独立宣言”。这对广大妇女争取自由平等、人格的独立起了巨大的鼓舞作用。
设计意图:该任务的设计主要指向对《玩偶之家》的综合研读,其中包含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要求学生以文本细读作为核心方法,梳理情节和人物关系,把握主要的矛盾冲突,分析人物形象,尝试在文本内部找到“娜拉为什么坚持‘出走’”这一问题的回答。第二个活动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研读的相关资料来认识作品创作时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状况,同时教师也要帮助学生从文本中找到具体的线索,在文本中去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梳理。
02
任务二:联系时代背景,设想人物结局
“娜拉出走”是戏剧史上经典的一幕,很多人都曾设想过她出走后的结局。试根据人物的性格逻辑,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说说你的设想和理由。鲁迅在“五四”时期写过杂文《娜拉走后怎样》,找来读一读,看看鲁迅持怎样的观点,你是否认同。
学生活动:①细读文本,设想娜拉出走后的结局并说明理由;②阅读鲁迅杂文《娜拉走后怎样》,梳理出鲁迅的观点;③评价鲁迅的观点,说出理由。④小组间讨论交流,抓住问题的关键,客观理性分析。
明确:本题为开放性问题,要注意引导学生将党史的社会背景与娜拉这一任务结合起来,避免过度概括。对于鲁迅杂文《娜拉走后怎样》的思考,在梳理鲁迅观点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理性判断,而不是将鲁迅的观点作为“标准答案”。
设计意图:一是引导学生注意“阅读方法”的实践。设想娜拉出走后的结局,其实要将娜拉的人物形象与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相结合。二是拓展阅读,客观评价鲁迅的观点,同时针对剧中提出的“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由矛盾冲突入手分析了女主人公娜拉的人物形象,由对娜拉出走的结局进行了猜想进而理解了娜拉出走的意义,其实不同的时代都会有“娜拉”这样的形象出现,娜拉可以说是每个时代女性的代言人。学习这篇文章之后,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女生在今后的爱情和生活中都能活成娜拉的模样,不卑不亢,活出自我,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展现独特的女性风采。
03
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用文字描述的方式记录下对娜拉形象的理解,或者运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如朗诵、表演、编写人物内心独白等方式来诠释自己心中的娜拉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