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9 21:0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考生注意:本卷共四大题,22小题,全卷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1.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元勋(xūn) 校(xiào)对 摸杀 目不窥园
B.选聘(pìn) 气氛(fèn) 日曛 契而不舍
C.殷(yīn)红 赫(hè)然 涉猎 炯乎不同
D.深邃(suì) 阖(hé)眼 鉴赏 气冲斗牛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 ( https: / / baike. / item / %E9%82%93%E7%A8%BC%E5%85%88" \t "_blank )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
B.身为军人,为了国家人民,即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C.秋季校运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决心为班级争光。
D.我国政府从容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令世界刮目相看。
3.下列句子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2分)
A.在老师的悉心辅导下,使我的数学成绩迅速提高了。
B.临近中考,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所提高。
C.孔乙己一到店,许多酒店的人便都看着他笑。
D.为了避免今后再犯类似的错误,我们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如果浪费个人时间,蹉跎年华,虚掷生命,是个人的损失
②而浪费国家和民族的时间,造成历史倒退,则是亿万人民的损失
③因此赢得时间,接受挑战,为民造福,没有不能创造的奇迹
④最大的浪费是时间的浪费
⑤时间孕育机遇,机遇来自时间
A.⑤②①③④ B.④①②⑤③ C.①②③⑤④ D.④②①⑤③
5、下列各项中的改句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 )(2分)
A、原句:中国双星林丹与谌龙的男单对决无疑是本届中羽公开赛的焦点。
改句:本届中羽公开赛决赛的焦点无疑是中国双星林丹与谌龙的男单 对决。
B、原句:不可否认,我国第一艘航母将主要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
改句:我国第一艘航母将主要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这是不可否认的 事实。
C、原句:闻名遐迩的江西彩灯以精巧和浑朴见长。
改句:精巧和浑朴是闻名遐迩的江西彩灯的突出特点。
D、原句:江西省有哪些生物品种搭载“神八”遨游太空呢?
改句:江西省哪有生物品种搭载“神八”遨游太空呢?
二.古诗文阅读及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第6-7题。(4分)
柳枝词
(宋)郑文宝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
6.下面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句写装饰华丽的船静静地停泊在碧绿的春水之中,与岸边的杨柳相辉映,宛若一幅优美的春潭画舸图。
B.第二句写诗人与友人酒兴未尽,而船就要解缆起锚了,诗人不禁埋怨友人无情。
C.第三句写行人航程浩渺、路途坎坷,表现诗人对友人前途的关切之情。
D.第四句写船载着朋友,穿行于烟波浩渺的雨中,向江南驶去。
7.下面对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诗中用“画舸”“春潭”等美景寄寓离别时的不舍,以外物之静衬托内心之乱,即以哀写乐。
B.“酒半酣”写“行人”喝得半醉,一来是因为朋友情重,二来是为了排遣离忧。
C.“烟波与风雨” 既指大自然的现象,也指难以预料的坎坷仕途和世事人心。
D. 末句化无形为有形,将抽象的“离恨”化为有形的可以被“载”之物,使人分外感到离恨的沉重。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2分)
陆九龄传
陆九龄,字子寿。性周谨,不肯苟简涉猎。入太学,司业汪应辰①举为学录。登乾道五年进士第。调桂阳军教授,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未上,会湖南茶寇剽②庐陵,声摇旁郡,人心震慑。旧有义社③以备寇,郡从众请④,以九龄主之,门人⑤多不悦。九龄曰:“文事武备,一也。古者有征讨,公卿即为将帅,比闾之长⑥,则五两之率⑦也。士而耻此,则豪侠武断者专⑧之矣。”遂领其事,调度屯御皆有法。寇虽不至,而郡县倚以为重。暇则与乡之子弟习射,曰:“是固男子之事也。”岁恶,有剽劫者过其门,必相戒曰:“是家射多命中,无自取死。”
【注释】①应辰举:人名。②剽:抢劫。③义社:古时一种安全自卫的基层的群众性组织。④郡从众请:郡县长官听从众人请求。⑤门人:陆九龄的学生。⑥比闾之长:相当于今天的“乡长”。⑦五两之率:勇士的表率。⑧专:专横、专断。
8、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
A、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 B、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
C、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 D、以亲老道远改/兴国军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会( ) (2)耻( ) (3)暇( )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是固男子之事也。
⑵人之惑有难以口舌争者,言之激,适固其意。
11、说说文中的陆九龄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2.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深林人不知, 。
(2)此夜曲中闻折柳, 。
(3) ,惟解漫天作雪飞。
(4) ,凭君传语报平安。
(5)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孙权现身说法权吕蒙读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14分)
女儿身,女儿心
⑴像我爸这样出身于农民的人,多少有点儿子情结,但生下我这个闺女之后,他还是疼得不得了,后来,我妈又一连为我生下两个妹妹,他还是疼得不得了。
⑵我爸的4个兄弟和我妈的6个兄弟姐妹人人都有儿子,所以我从小就感觉到爸妈在这方面很郁闷。其实老爸并不是粗鲁愚昧的人,他在改革开放之初就弃职经商算得上有远见,但他对没有儿子一直耿耿于怀。
⑶由于老爸的苦心经营,家里条件一直还算得上比较好,至少是衣食无忧,我们三姐妹也都顺利地上了学。那时老爸很辛苦,有时从外面跑完生意回来,看着满屋欢叫的我们,忍不住叹口气跟我说:“你要是个男孩子就好了,至少还可以帮得上我。”两个妹妹有没有感觉我不知道,我是很有感觉,好像我不是一个男孩是我的错。
⑷最让老爸刺心也让我刻骨铭心的,是我10岁那年和邻居的一场争吵;那个红着眼睛的男人和他披着头发的老婆刻毒地咒骂我家要“绝后”。老爸的脸青了又青,老妈则是一下就煞白了。我愤怒得语无伦次,指着他们家的儿子用颤抖的哭腔说道:“你们有儿子有什么了不起?你的儿子只配给人家当苦力,将来我要让你的儿子做我的奴隶!”其时我不知道怎样让他们的儿子做我的奴隶,我只想让他们比我老爸老妈还要气愤。
⑸我一直努力读书,我喜欢考试之后的那种成功感,在小学的整整6年里,我几乎总能囊括各科目的第一名。每个学期末的最后一天,是最快乐的一天,那天我会抱回一堆奖状,听校长在大会上提到我的名字。我还特别喜欢开家长会,看老爸自豪地坐在家长艳羡的目光里,我就不再为自己不是男孩而心怀愧疚了。
⑹我要证明给老爸看,他的女儿比男孩更出色。
⑺在我读小学到中学的12年里,我的那些堂兄弟们慢慢都离开了校园,有的进厂当了拿铁饭碗的工人;有几个比我年纪要小的也跟人上了建筑工地,天南海北地到处跑。他们每年都能赚回两三千钱,我的伯伯叔叔们因此很满足很自豪。但是我们家的3个女孩都还在读书,有很多个机会要我放弃读书直接工作,但是我不,而且我也不让我的妹妹离开学校。我要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再困难我也要坚持到那一天。
⑻1996年,我18岁,要高考了。填志愿的时候,老爸试探地说:“报武汉大学吧,你有没有信心?”我沉默了一会说:“爸,志愿表我已经交上去了,报了北大。”我从来没见到老爸像那天一样错愕了那么久,他不知道他的女儿心那么大。
⑼高考那黑暗的三天,在我来说和平时的任何三天一样,我不让爸妈到学校门口去守候,让他们做这种傻事于他们有害于我无益;我也没吃什么特别的食品,我怕突然加强营养只会导致我拉肚子。考完试回家,我只对老爸老妈说了两个字:“还行。”
⑽一个月以后,老师打来电话,说:“通知书来了,你来取吧。”老爸急了,说:“哪儿哪儿?”我故意卖了一个关子:“到了不就知道了?”老爸拉了我就往外走:“走,我们打车去。”其实到老师家走路也就18分钟,但是他要打车就打车吧。
⑾拿着那张北大的录取通知书走出老师的家门,老爸激动得手一直在抖,这回他没有再要打车,他拽着我在大街上左顾右盼趾高气扬地走着,不知道该怎样宣泄他的快乐。看着阳光下他有些斑白的鬓发,我突然有很心酸的感觉。老爸对我说:“你想要什么,爸给你!”那口气就像要给我整个世界,其实我想要的他已经给了我了。我看了看旁边的水果店:“你给我买一串葡萄吧。”那天他几乎买光了水果店的全部葡萄。
⑿回到家里,妈妈拿着算盘把我的分数算了一遍,抬起头来肯定地说:“没错。”老爸就很神气:“当然了,我的女儿是最棒的,她永远让我骄傲。”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等待已久的幸福终于将我彻底淹没。
⒀现在我已经工作了,我在南方做了一名记者。老爸有时打电话来:“月薪有两千吧?”我就笑:“不止。”老爸就满足地挂上电话。我已经不再需要为了证明什么而活着了,我要为我自己和我爱的人们的幸福而活着。
13、困扰我们全家的问题是什么?最让我刻骨铭心的一件事是什么?(4分)
14、为了找回全家的尊严,我采取了怎样的抗争方式?(3分)
15、由报考、考试、考后的一系列事件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3分)
16、因为要证明给别人看,我成了骄傲的北大人,看来学习方法有千万种,学习动力更有千万种,你是怎样获取精神动力的呢?谈谈过程及感受。(不少于80字)(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6分)
小心落叶 (唐元峰)
⑴落叶是微不足道的。谁能去关注一片落叶呢?只有当它从高高的枝头跌落,那飘荡的曲线,也许会划亮一下你暗淡的目光。
⑵是的,匆忙劳碌,苦苦奔波,早使我们疲惫不堪。我们甚至不知道每个季节怎样来临,从不留意黄叶如花,装点你消逝的年华;甚至惊诧为什么这样快就下雪了呢。
⑶有一位俄国诗人在他的一首诗中提到,每到秋天,莫斯科街心花园里,都挂出一块小木牌,这块小小的木牌上写着四个字:小心落叶。
⑷这四个字久久挤在我的脑子里,我知道这是一个十分友善的提醒。落叶在脚下飘动,那是一种悲壮,一种无言的辉煌。看见那些苍绿蓬勃的枝叶,转眼间枯萎,不禁令人深思。
⑸许多无知和错误都过去了。我生命的绿树曾苍绿如水,我徜徉的脚步曾充满稚气,也漫不经心。在潮润的幼林中我挥霍着,因为我不相信春光能消逝,不相信几阵秋风就能像梳子一样,把树叶捋光。
⑹那是多么让人难以忘怀的时光,而今终于看到它一去不复返了!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时的欢笑是怎样惊散树上的群鸟,是怎样在绿草上滚向无涯的远方。我也记得那透明的欢笑,在清澈的河面上欢跳,在悠悠的白云上飘摇……
⑺但从什么时候起,这一切竟被一团浓重的浊气所取代呢?无法回想,我们生命力所有鲜活的枝杈,是怎样颓败的。如今只剩下光秃秃的躯干,孤零零地呈现着令人伤感的灰暗!
⑻我在丛林中漫步,树林也由此充满灵性,充满了爱与悲哀,美丽与死亡。在许多方面,应该承认我们人类对自身的感悟远不及树木来的灵透。瑞士小说家赫曼·黑塞把居所前后的每棵树都用自己亲人的名字命名,崇敬并爱戴它们。与它们交流,向它们倾诉。他把它们当作朋友、父兄。可见在他深邃的心灵里,有着比常人更悠远的世界,他由此在自然中获得了灵感和艺术生命。
⑼落叶无声,在萧瑟的秋风里,他仍怀有最后一次奋舞的悍勇。当它伏在柔嫩的枝条上,刚刚绽开鹅黄色的初梦时,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浩渺的长天,还是嘈杂的市井?融融春光中,那金黄的季节怎样孕育?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准确而缓慢地向它移来?在它离开母体的一瞬间,是平静快乐,还是惆怅郁怀?当它完成生命中仅有的一次飞翔,坠入大地无边的怀抱,是否会溅起一次悠远的回声?它在泥土和寒雪的覆盖下,会不会再一次扣响春天的大门,进入那永无穷绝的枯荣?
⑽小心落叶。
⑾这充满着善意与博爱的提醒,也许就是对人自身的一种珍视,一种期望。
⑿对于这片小小的随风飘舞的落叶,假如你投以生命的关注,一股震颤会油然而生。你会感到这片不值一提的落叶实在是你自身的写照。而它却来的比你超脱,比你奔放,比你从容。面对落叶,你得思绪会被扯向生命的极限,跨越千年,包容万里。
⒀可否?让我在岁岁的深秋里,在你生命的花园里挂出一片木牌:
⒁小心落叶。
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第2段叙写我们日常匆忙劳碌、以致忽略了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的生活状态, 使下文“小心落叶”的提醒具有了现实意义。
B.第9段,作者用诗化的语言回顾了树叶的生命历程,对树叶即将离开母体、飘零枯萎,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和惋惜。
C.结尾部分作者运用第二人称和拟人手法,直抒胸臆,具体细致地表明了对落叶的喜爱、对生命的追求以及对读者的期望。
D.面对落叶,作者反思了自己的生命历程,并对人生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全文感情基调昂扬向上,富于哲理气息和思辨色彩。
E.树叶标落,其生命即将走到尽头,这与人生暮年相似。作者运用人人熟悉的落叶作类比,把抽象的人生思考表现得形象易懂
18、题目为“小心落叶”, “小心”的含义是什么?文中三次提到“小心落叶”,各自的作用是什么?请分别说明。(4分)
19、①在第5段中“无知和错误”指的是什么?(2分)
②第8段中作者提到赫曼·黑塞用亲人的名字给树木命名的作用是什么?(2分)
20、作者从“落叶”中感悟到了什么?(4分)
四.语言的实际应用与写作(56分)
21. 语言的实际应用(6分)
在徜徉书本、汲取知识的同时,让我们把目光投向社会,投向历史。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总有一些景物,让我们流连忘返。看那“长河落日”“小桥流水”“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青山换绿”“柳树萌芽”,你有什么感受?从以上景物中任选一处,完成下面的填空。(2分)
示例:我看青山换绿,感受到生机勃发的力量
我看____ ______,感受到____________ __ 。
(2 )总有一些人,让我们心生敬意。在消防队门口,有这样醒目的标语:“赴汤蹈火为人民,恪尽职守保平安。”请你说说标语中运用“赴汤蹈火”这一成语的妙处。(2分)
(3 )总有一些习俗,勾起我们美好的记忆。瓯绣,是温州的传统工艺,早在唐宋时期,温州民间就有“十一十二娘梳头,十二十三娘教绣”的风俗。你从诗句中读出了什么信息?(2分)
22.写作(50分)
在十几年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得到过父母家人的细心呵护,得到过老师的悉心教导,得到过同学朋友的热情帮助,得到过社会的大力支持……有多少的事情铭记在我们心中,有多少的事情终身难忘。虽然不是再造之恩,虽然不是鸿恩大德,但它是我们成长中的营养。我们定会有一份感激之情永存心中。
请以《致 的一封信》为题来写一篇文章,以表达你对对方的感激之情。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相应内容(如:爸爸、妈妈、老师、教练……),补全题目
②不少于600字
③注意书信格式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
1.D (A项“校对”的“校”应读“jiào”, “摸杀”的“摸”应写作“抹”;B项“气氛”的“氛”应读“fēn”,“契而不舍”的“契”应写作“锲”; C项“殷红”的“殷”应读“yān”,“炯乎不同”的“炯”应写作“迥”)
2.C (蠢蠢欲动: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阴谋捣乱。)
3.D(A项缺少主语,删去“在……下”或“使”;B项搭配不当,句中的“学习态度”与“提高 ”不搭配;C项有歧义,应改为“酒店的许多人”)
4.B (分析句子间的逻辑关系,上下句的衔接。④点明观点:最大的浪费是时间的浪费;①假设论证:如果浪费个人时间,是个人的损失 ;②由个人到国家:而浪费国家和民族的时间,造成历史倒退,则是亿万人民的损失;⑤机遇和时间的关系;③用“因此”总结本段内容:赢得时间能创造奇迹。)
5.D (原句是个疑问句,问搭载“神八”遨游太空的生物品种;改句为反问句,意思是没有生物品种搭载“神八”遨游太空,句意改变。)
二、
(一)
6. B (“诗人不禁埋怨友人无情 ”说法有误,应是显示出朋友之间的难舍难分的情义。)
7. A (不是“以哀写乐”而是“以乐写哀”)
(二)、
8.C
9、(1)恰逢、正赶上 (2)以…为耻辱 (3)空闲
10、(1)这本来就是男人的事情。
(2)人有难以用话语争辩的疑惑,言词激烈,恰好加固他们的想法。
11、做事严谨、能文能武、体恤百姓、敢于担当、有社会责任感。
【参考翻译】陆九龄,字子寿。陆九龄性格周密严谨,对学问不肯苟且简单涉猎。进入太学,司业汪应辰推举陆九龄为学录。在乾道五年中进士。调任为桂阳军教授,因为父亲年迈路途遥远而改任兴国军,还没上任,正赶上湖南的茶寇到庐陵剽掠,风声传到了邻郡,人心惶惶。旧时有义社来防备盗寇,郡县长官听从众人请求,叫九龄主持义社,他的学生大多不乐意。九龄说:“文事武备,是一致的。古时候有征战讨伐,公卿就是将帅,一乡之长,就就是军营的表率。士人如果以此为耻,那么豪侠武断的人就专横了。”于是他就接受任务,调遺屯兵防御都有法度。盗寇虽然没有到,但郡县把陆九岭作为重要的依靠。有空闲时就与乡里的子弟练习射箭,他说:“这本来就是男子的事情。”年岁不好时,有票掠抢劫的人经过陆九龄家门口,必定互相告诚说:“这家射箭命中率很高,不要自自己找死。
(三)
12、(1)明月来相照 (2)何人不起故园情
(3)杨花榆荚无才思 (4)马上相逢无纸笔
(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6)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三、
(一)
13、困扰我们全家的问题是家里只有女孩,没有男孩。(2分)
让我刻骨铭心的一件事是邻居刻毒地咒骂我家要“绝后” 。(2分)
14、(3分)努力读书,在小学6年里,几乎总能囊括各科目的第一名;堂兄弟都慢慢离开了校园赚钱,我不放弃读书,而且也不让妹妹离开学校;高考报北大。(答对一点1分,共3分)
15、心怀大志,有独立意识,孝顺父母,自尊自强的女孩。(3分)
16、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谈出过程给2分,谈出感受给2分。(4分)
(二)
17. AE(选对一个2分)(B原文中没有“深切的同情和惋惜”,只有探究生命奥秘的遐思。C项“喜爱”应为崇敬,“具体细致”不合文章实际。D项“全文感情基调昂扬向上”不合文章实际。)(4分)
18.(1)“小心”在这里的意思是“关注思考”。(1分)
(2)第一次提到“小心落叶”是借俄国诗人之口引出对落叶的“深思”。(1分)第二次提到“小心落叶”意在收束上文的“深思”,引出下文的议论抒情。(1分)结尾处的“小心落叶”,收束全文,与题目及前文呼应;并表达对读者真诚的期望。(1分)(4分)
19. (1)不懂岁月无情、不知珍惜青春。(2分)
(2)说明树木是有灵性的,肯定人类从自然中获得了灵感和艺术生命,引出下文对落叶的感悟。(2分)
20. (4分) 作者的感悟:树木有灵;时光易逝(答“要珍惜青春”、“对逝去年华的惋惜”亦可);对生命应从容、超脱与包容。(三点各1分,语言通顺1分。)
四、
(一)
21(1)示例:
我看长河落日,感受到雄奇壮观之美。我看小桥流水,感受到诗情画意之美。
我看鹰击长空,感受到勇于搏击的力量。我看鱼翔浅底,感受到自由自在的快乐。
我看柳树萌芽,感受到生命萌发的美丽。(任选其一,答案仅供参考)(2分)
(2)(2分)“赴汤蹈火”一语双关,既切合消防队员职责的特点,又突出他们英勇无畏的精神。
(3)(2分)温州少女从小就学瓯绣这门手艺。(或:温州民间重视瓯绣这种传统手艺,代代相传。)
(二)
22. 作文 参考中考评分标准
PAGE
七年级下册语文试卷 第13页 共8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试卷 第14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