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十七课
孤独之旅
曹
文
轩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同学们,正如歌词所表达的,人生旅途并非时时一帆风顺,往往充满辛酸,饱含痛楚与泪水,其实生命也就是在这样的锻造中成熟丰满的。如果说这是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的话,那么“孤独”也应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人生题目。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体验少年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所经历的一段孤独生活。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掌握《草房子》的大概内容,积累“嬉闹、掺杂、置之不理”等易考词语。(重点)
2.通过分析心理描写等多种人物描写方法,梳理人物内心变化的过程。(重点)
3.欣赏小说饱含诗意的语言,体会环境描写对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情感、心理的作用。(难点)
4.理解小说主题,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感悟“成长”的含义。(素养)
作者简介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当代作家、儿童文学家,是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主要作品有《草房子》《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根鸟》等。2016年,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成为获得此殊荣的首位中国作家。2017年获得2016-2017“影响世界华人大奖”。2017年12月,特殊文体长篇小说《蜻蜓眼》获得首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2019年9月,其作品《草房子》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
背景资料
本文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第八章(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有删改。《草房子》曾获得“宋庆龄儿童文学奖”金奖,可以说是中国当代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它以油麻地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纸月、细马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奇妙迷人的人性光芒。本文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的故事。
背景资料
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不幸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时的悲怆。杜小康原本生活在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他又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一次意外变故,家中破产,他被迫辍学,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
文学常识
成长小说
成长小说是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主题是主人公思想和性格的发展,叙述主人公从童年开始所经历的各种遭遇——通常要经历一场精神上的危机——然后长大成熟,认识到自己在世间的位置和作用”(艾布拉姆斯《欧美文学术语辞典》)。成长小说不管是铺叙环境、叙述事件还是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最终都聚焦于主人公心灵的成长、成熟,而外部世界的复杂性、人物经历的丰富性,都构成人物内在精神世界的内容,是他心灵成长的“养料”。因此,“漫游”常常是成长小说的一个重要内容。曹文轩的《草房子》《根鸟》等小说,是我国当代成长小说的典型文本。
文学常识
《草房子》简介
《草房子》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的长篇小说。作品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友情;不幸少年与厄运相搏时的悲怆与优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著坚守;垂暮老人在最后一瞬所闪耀的人格光芒,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深切而优美的领悟;大人们之间扑朔迷离且又充满诗情画意的情感纠葛……作品把主人公桑桑童年亲历的几个平常又动人的小故事有机地联系起来,真诚又富有诗意地歌颂了至真、至善、至美的人间情感,展示了富有独特风情的人生画卷。
字音字形
嬉闹( ) 稠密( ) 狗吠( )
掺杂( ) 胆怯( ) 撅断( )
空旷( ) 觅食( ) 撩逗( )
炊烟( ) 戳破( ) 旧茬( )
镰刀( ) 驱除( ) 逃窜( )
xī
chóu
fèi
chān
qiè
juē
kuànɡ
mì
chuī
chá
qū
cuàn
liáo
lián
chuō
字音字形
形近字
( )落下
( )落在后面
luò
là
( )嚼着
( )咀嚼
jiáo
jué
( )大大落落
luō
( )倒嚼
jiào
落
嚼
( )落价
lào
字音字形
多音字
( )撩逗
( )撩水
liáo
liāo
( )扎成把
( )挣扎
zā
zhá
( )扎针
zhā
撩
扎
迫
( )迫切
( )迫击炮
pò
pǎi
字音字形
形近字
粹( )纯粹
悴( )憔悴
掺( )掺杂
渗( )渗透
淬( )淬火
糁( )玉米糁儿
旷( )空旷
犷( )粗犷
窜( )逃窜
蹿( )蹿红
cuì
cuì
cuì
chān
shèn
shēn
kuànɡ
ɡuǎnɡ
cuàn
cuān
词语理解
家底:
厚实:
一落千丈:
家里长期积累起来的财产。
丰富;富裕。
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快。
置之不理:
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嬉闹:
嬉戏打闹。
茫然:
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撩逗:
挑逗;招惹。
词语理解
夜幕:
胆怯:
无忧无虑:
在夜间,景物像被一幅大幕罩住一样,因此叫作夜幕。
胆小;缺少勇气。
没有任何忧虑。形容心情非常安然自得。
浩浩荡荡:
形容广阔或壮大。
天昏地暗:
形容乌云密布或刮大风时飞沙漫天的景象。
歇斯底里:
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本文是指暴风雨来势猛烈,超乎平常。
仓皇:
匆忙而慌张。
朗读课本
导思1. 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衬托了人物怎样的心情?
孤独寂寞
关键词:
成长
导思2.杜小康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找出相应的语句加以赏析。
茫然害怕
孤独
导思3:在芦苇荡安顿下来后,杜小康是怎样战 胜孤独并成长起来的?
比较探究
导思4:读了这篇关于成长的小说,你有什么人 生感悟?
人生感悟
文章结构
第二部分(2-27)
交代故事背景——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被迫辍学随父亲放鸭。
第一部分(1)
杜小康随父亲踏上放鸭之路,开始孤独之旅。
第三部分(28-49)
写杜小康父子俩在芦荡中放鸭、找鸭的经过。
第四部分(50-52)
写杜小康战胜孤独,历经重重磨难,终于长大了。
整体感知
1.“前行是纯粹的”,这句话独立成段,有什么含义?
“纯粹”一词表明前行速度之快,强调父子俩离开油麻地是不可改变的,前行是绝对的,哪怕有痛苦,有磨难,也暗指前行是单调、寂寞。同时也含蓄地说明了父子俩对生活别无选择。
整体感知
2.鸭群向芦苇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写鸭群的叫声有什么作用?
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整体感知
3.“前行是未知的,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句中的“撩逗”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撩逗”一词准确地写出了杜小康在一个陌生地开始将对家乡的思念移情于一个全新的旅途境域——对“前方”的祈盼。
整体感知
4.作者把“芦苇”“芦荡”分别比作“浪潮”“大
山”,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本题运用比喻修辞表达效果分析法。运用明喻修辞,把“芦苇”比作“浪潮”,把“芦荡”比作“大山”,写出了芦荡的宽广厚重,芦荡愈幽深繁茂愈反衬出小船的孤小,杜小康那种“永远逃不走的感觉”才越真切,生动地表现了陌生的环境使杜小康产生了压抑沉重的心理。
整体感知
5.阅读36自然段,“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连用四个“黑”,有什么表达效果?
突出了暴风雨到来之前天气阴沉的景象,它预示着杜小康将经受一次成长的洗礼,与后文战胜风雨后明亮的天空形成强烈对比。
整体感知
6.第36、37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暴风雨来临时的情景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着力描写?
“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四下里,一片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鸭栏忽然被风吹开了,等父子俩一起扑上去,企图修复它时,一阵旋风,几乎将鸭栏卷到了天上”。作者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天气的恶劣,渲染一种紧张、恐怖的气氛,预示着将要发生什么事情,而这场暴风雨也给了杜小康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整体感知
7.“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这里的“哭”有什么含义?
少年杜小康战胜孤独,适应了环境。并在维系着家庭生计于一身的鸭群面临灭顶之灾时,不顾艰险疲惫,不惜受伤流血,找回了鸭群,显示了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力量、毅力与责任感,他长大成熟、坚强了。他意识到了这一点,内心翻涌着波涛,这是喜悦的泪,欣慰的泪,领会了成长真谛的泪。
整体感知
8.“杜小康顺手抠了几根白嫩的芦苇根,在嘴里嚼着,望着异乡的天空,心中不免又想起母亲,想起桑桑和许多油麻地的孩子。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请赏析这段话。
这是细节描写。母亲就代表着家,任何游子都会想念家,因为家是自己的根,心灵的港湾。孩子的心里除了家便是好朋友,好伙伴,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他这次没有哭,他已经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有了更多的独立性,能够面对现实勇敢、坚强、负责地对待,这就是心灵的成熟。
整体感知
9.本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结尾句(段)作用分析法。文章结尾用鸭的下蛋来形象地暗示杜小康在经受孤独的磨砺后终于长大了,充满了骄傲和自豪。同时,父亲的这一句话意蕴丰富,含有期盼与喜悦,还有回忆过去时的心悸。
难点探究
1.作者选用“孤独之旅”作为文章的题目有何用意?
“孤独之旅”,是对杜小康放鸭生活的一个概括。“孤独”渗透了杜小康放鸭的全部生活空间与心灵空间,也是杜小康心灵成长的过程。以此为题,既概括了文章内容,又表明了小说主题。
难点探究
2.本文的题目是“孤独之旅”,杜小康的孤独是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
①情感世界的孤独。杜小康离开学校,没有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远离人群;与父亲没有共同语言,缺乏心灵的沟通和交流。
②面对自然环境的孤独。离开村庄,来到一个无比广阔而又神秘莫测的自然环境中,幼小的心灵感觉到了巨大的孤独。
难点探究
2.本文的题目是“孤独之旅”,杜小康的孤独是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
③对未来的恐惧。漫漫放鸭路,何处是尽头?这一切构成了人生的一段“孤独之旅”。文中最能体现孤独的句子:“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
题目概括了主人公放鸭生活的全过程,“孤独”渗透于他放鸭期间的全部生活空间和心灵空间。
难点探究
3.小说的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以较大的篇幅来写他的父亲和鸭子,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写鸭子“十分乖巧”,“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作为成年人,饱经沧桑的父亲尚且对未来深感茫然和恐惧,更何况是小小少年杜小康呢 作为动物的鸭子,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尚且感到孤独害怕,何况是作为人的杜小康呢?因此,对父亲和鸭子的描写,使得杜小康的孤独感显得更为真切,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难点探究
3.小说的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以较大的篇幅来写他的父亲和鸭子,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
写父亲和鸭子,对完成杜小康这个形象的塑造有不可或缺的衬托作用。例如,写父亲一个劲儿地赶鸭子,“不肯给它们一点儿觅食或嬉闹的可能。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儿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突然地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父亲初次面对芦荡时也是慌张的,“但他在儿子面前,必须显得镇静”。
主题概括
本文通过写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随父背井离乡到偏远芦荡放鸭的故事,高度赞扬了杜小康在生活上能吃苦、在精神上能耐得住孤独寂寞的顽强毅力,告诉当今的青少年:人生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下历练,需要在孤寂中磨炼,才能长大成人。
写作特点
1.环境描写出色。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很出色,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有助于表现人物的变化。如有关鸭群、芦荡、暴风雨的描写,既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也象征性地呈现了小说的思想主题。
写作特点
2.心理刻画细腻。“孤独”是一个极为抽象的字眼,然而作者却用文字把孤独描摹得可触可感。当杜小康发现自己已经身在异乡时,孤独是一种对前途的恐惧与茫然;当他与父亲交流的语言被大量省略时,全世界似乎都充满了孤独,他已不堪孤独的重负;当他日复一日地想家,在夜里哇哇大哭时,他已步入孤独的极限。故事情节一步一步地发展,孤独的感觉一点点地加剧,处处体现出孤独的真实感,使其久久萦绕在读者心头。
写作特点
3.语言富有诗意。本文语言看似平白、朴实,却有一种清新明丽、优美灵动之感,充满了散文化的韵味。用词方面,作者用大量动词表现杜小康和鸭子、父亲和鸭子、杜小康和父亲之间的活动,渲染了鸭子与人物情感相融的氛围;句式方面,文中单句复句、长句短句、整句散句相间使用,意味绵长,富有节奏感;修辞方面,作者多次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生动形象,创设了忧郁淡然的意境,雅致自然,富有张力。
板书设计
孤独之旅
开端:
失学去放鸭——无奈
发展:
离开油麻地——茫然、恐惧
到达芦苇荡——害怕、胆怯
高潮:
安顿之后——孤寂、不再恐慌
雨夜找鸭——长大、坚强
结局:
鸭子下蛋——惊喜
成长之旅
课外拓展
晚次乐乡县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课外拓展
赏析:这首诗是陈子昂由故乡蜀地东行入京,途经乐乡县留宿时所作,抒发了异乡孤客的羁旅之情。首联营造了一种暮色苍茫的气氛,为全诗定下了伤感的基调。第三、四句紧承首联,分别照应第一、二句,把异乡人的感受更推进了一层。接着诗人环顾四周,荒烟与古木,原是诗人征途中可怜的一点安慰,可是也被渐浓的夜色所笼罩、吞没了,此刻诗人的心境,怎能不被孤寂所淹没呢。以上三联都是从视觉感受的角度来写。最后一联则诉诸听觉,以一个抒情性的设问句,直接展示感情的起伏不平,在画面之外又响起猿鸣,有无穷的意味。
课外拓展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百年孤独》
课外拓展
作者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众多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告终。
课外拓展
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镇,而且渗入了人们的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为此,作者希望拉丁美洲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
课后作业
1.课外读一读《草房子》,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看看杜小康后来又有怎样的经历。
2.不要把孤独当成痛苦,孤独也是一种享受,孤独也是生命的一部分,享受孤独的美,也就是享受生命。请以“成长”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