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比热容 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2-2023学年上学期河南省各地九年级物理期末试题选编

文档属性

名称 13.3 比热容 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2-2023学年上学期河南省各地九年级物理期末试题选编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0-19 21:2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3 比热容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秋·河南许昌·九年级统考期末)在下列过程中,物质的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
A.把一块钢板压制成钢锅
B.把铁屑熔化后铸成铁块
C.把开水倒入冷水中
D.水放热凝固成冰块
2.(2022秋·河南南阳·九年级统考期末)在阳光照射下,相同条件下的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  )
A.快 B.慢 C.快慢相同 D.无法确定
3.(2022秋·河南南阳·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温度、热量、比热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B.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组成物体的物质的比热容越大
C.温度越高,物体具有的热量越多
D.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两物体内能不同
4.(2022秋·河南商丘·九年级期末)如图1所示,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初温及质量均相同的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加热,两种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相同,两种液体的温度加热时间的图像如图2所示。则(  )
A.加热1min,两种液体吸热关系为Q甲>Q乙
B.乙液体在第2min时的比热容大于第1min时的比热容
C.甲液体的吸放热能力比乙强
D.通过图像分析可得,甲、乙两液体的比热容大小之比c甲:c乙=1:2
5.(2022秋·河南周口·九年级统考期末)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显著。因此(  )
A.白天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
B.白天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
C.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陆地吹向海面
D.白天和夜晚的海风多是从海面吹向陆地
6.(2022秋·河南南阳·九年级统考期末)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对其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知(  )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比乙液体温度升高的多
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7.(2022秋·河南洛阳·九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天的中午时分,海边沙子比海水热,是因为沙子吸热多,海水吸热少
B.夏天在地面上洒水,感觉到凉快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大
C.物质的比热容跟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状态无关
D.在盛夏的夜晚,微风一般从陆地吹向海洋
8.(2022秋·河南驻马店·九年级统考期末)用一重锤从相同的高度落下分别敲击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钢块和铅块,重锤打在钢块上时,重锤会跳起,打在铅块上时,重锤没有弹起(c铅<c钢),这时(  )
A.钢块的温度比铅块高
B.铅块的温度比钢块高
C.钢块与铅块的温度一样高
D.无法判断谁的温度高
二、多选题
9.(2022秋·河南许昌·九年级许昌市第一中学期末)小明根据下表中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结论,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常温常压下的比热容c/[J·(kg·℃)-1]
水 4.2×103 冰 2.1×103
酒精 2.4×103 砂石 0.92×103
煤油 2.1×103 铝 0.88×103
水银 0.14×103 铜 0.39×103
A.固体的比热容都比液体的比热容小
B.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的温度多
C.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温度都降低5℃,铝块放出的热量多
D.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
三、填空题
10.(2022秋·河南郑州·九年级统考期末)2022年的暑假,住在郑州的子涵同学和家人去了山东乳山的海边避暑度假。海边吹的陆风和海风统称海陆风,海陆风是由于地面和大海升温和降温的快慢不同,从而使空气对流形成的。如图所示是海陆风形成的示意图,其中 图反映白天海陆风的形成,这是因为陆地上砂石的比热容比海水的比热容 。

11.(2022秋·河南南阳·九年级统考期末)在修路工地上,经常看见工人师傅用切割机切割水泥路面,由于切割时锯片与路面不断摩擦,这是通过 的方式使锯片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为了保护锯片,就要不断地向锯片上浇水,这是通过 的方式使锯片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用水来降温是利用了水具有较大的 的性质。
12.(2022秋·河南周口·九年级统考期末)汽车发动机上的散热器用水作为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 较大的性质;如果散热中装有10kg的水,在温度升高50℃的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 J。
13.(2022秋·河南郑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小明在两只相同的烧杯里分别装入 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两个烧杯加热如图甲。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他将实验数据做了记录,并把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绘制成如图乙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请你判断: (选填“a”或“b”)物质是水。
14.(2022秋·河南南阳·九年级统考期末)小明在探究“物质的放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时,用质量均为0.5 kg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对比实验,并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水和另一种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象可以得出 (选填“甲”或“乙”)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 。
15.(2022秋·河南洛阳·九年级统考期末)有网友调侃河南变成了“可南”!郑州站在6月24日记录了最高气温——42.3℃,突破1954年建站以来6月下旬的历史极值。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它的内能 (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烈日下地面温度超过74.1℃。而白天和晚上气温竟相差17.3℃。原因是河南属于内陆地区,陆地多而水少,由于泥土的比热容比水的比热容 ,温度变化大。
16.(2022秋·河南鹤壁·九年级统考期末)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这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 ,温度变化 ,以免对生物体造成损害。(填“大”或“小”)
17.(2022秋·河南平顶山·九年级统考期末)甲、乙两物体质量都为1kg,丙物体质量为2kg,三个物体温度都升高1℃,吸收热量如图所示,比热容最大的物体是 (选填“甲”、“乙”或者“丙”);甲、乙、丙的温度都降低1℃,放出热量最多的物体是 (选填“甲”、“乙”或者“丙”)。
18.(2022秋·河南安阳·九年级统考期末)将盛有凉牛奶的瓶子放在热水中如图所示,通过 方式改变牛奶的内能,图中乙是250g牛奶与热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牛奶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 J.
  
四、作图题
19.(2022秋·河南洛阳·九年级统考期末)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图中给出了甲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图像,试在图中画出乙液体大致图像(已知c甲五、实验题
20.(2022秋·河南郑州·九年级统考期末)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时间/min 0 1 2 3 4
甲液体的温度/℃ 25 32 39 46 53
乙液体的温度/℃ 25 40 55 70 85
(1)该实验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之外,还需要用到的实验测量仪器有: 和 ;
(2)实验中选用了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应该控制甲、乙两烧杯中液体的 (选填“质量”或“体积”)相同;
(3)分析表格的数据可知,0~4min内,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是 的(选填“相同”或“不相同”),此实验是通过比较 (选填“加热时间”或“温度变化”)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大小;
(4)实验中用到的实验方法主要是 和 。
21.(2022秋·河南周口·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甲所示,小明同学设计了“探究冰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气压为标准大气压)

(1)该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有 ;
(2)小明某一时刻观察到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温度值为 ℃;
(3)试管中的冰熔化时,温度计示数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
(4)根据实验数据,小明画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①冰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
②当冰全部熔化后继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是 (选填“CD”“CE”或“CF”)。
22.(2022秋·河南三门峡·九年级统考期末)如图1是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在两容器内分别装入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直接加热液体,用木盖盖住容器,用温度计测量液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值,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图像如图2,则:

(1)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 (选填“液体升高的温度”或“加热时间”)比较;
(2)由图2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 (选填“a”或“b”)吸收的热量多, (选填“a”或“b”)的吸热能力更强;
(3) (选填“a”或“b”)是水的图像。
23.(2022秋·河南洛阳·九年级统考期末)小利想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方法是:“加热质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1)在实验中取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的目的是: ;
(2)从表中数据可知,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时间后,食用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 (选填“高”或“低”);
物质 质量/g 初温/℃ 末温/℃ 时间/min
水 60 20 45 6
食用油 60 20 68 6
(3)某同学在实验时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该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A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A吸收的热量多一些。”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 ,原因是 。
24.(2022秋·河南南阳·九年级期末)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将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内,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记录相关数据,并绘制如图所示的图象。(不计热量损失)
(1)实验时,选用初温和 均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2)加热10分钟,甲液体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3)甲、乙两种液体中, 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25.(2022秋·河南郑州·九年级期末)在“探究物质的吸放热能力”实验活动中:
(1)小中同学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的目的是 。
(2)他得到如下数据:
物质 次数 质量m/kg 升高的温度Δt/℃ 加热的时间t/min
水 1 0.1 10 2
2 0.2 10 4
煤油 3 0.1 10 1
4 0.2 10 2
①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 有关。
②我们还可以通过大量实验分析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一般不同,在相同条件下,升温快的物质,它的吸热能力较 (选填“强”或“弱”)。
(3)小华分别用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另一种液体进行了实验,并用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如图所示。实验中,水和该液体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分析图象可以得出 物质为水,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 J/(kg·℃)。
参考答案:
1.D
【详解】ABC.比热容和物质的种类及状态有关,板压制成钢锅、铁屑熔化后铸成铁块、开水倒入冷水中物质的种类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物质的比热容不变,故ABC不符合题意;
D.比热容和物质的种类及状态有关,水放热凝固成冰块,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比热容发生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A
【详解】水的比热容较大,湿泥土中含水多,所以干泥土的比热容要小于湿泥土的比热容,由
可知质量相同的干泥土和湿泥土吸收相同的热量,干泥土升温快,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A
【详解】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的熔化过程,吸收热量、内能增大,但温度不变,故A正确;
B.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与物体质量大小、温度高低、吸放热多少都没有关系,故B错误;
C.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含有”或“具有”来修饰,故C错误;
D.根据热传递的定义知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只有在温度不同时,两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两个部分之间,才会发生热传递,故D错误。
故选A。
4.D
【详解】A.依题意电加热器规格相同,则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加热1min,两种液体吸热关系为Q甲=Q乙,故A不符合题意;
B.乙液体在第2min时和第1min时的种类不变,状态不变,则比热容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2可知,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相同热量时,甲液体温度变化更大,由可知,甲液体的比热容更小,则甲液体的吸放热能力比乙差,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加热1min,甲液体变化的温度为
乙液体变化的温度为
加热1min,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由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比热容之比为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B
【详解】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大,白天太阳照射时,水面温度上升得慢,陆地温度上升得快,热空气上升,冷空气补充,风从海面吹向陆地;晚上,气温下降,水面温度下降得慢,温度高一些,热空气上升,风从陆地吹向海面。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详解】AB.根据图像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乙的加热时间更长,吸收的热量更多,根据公式,质量、升高的温度一定时,吸收的热量和物质的比热容成正比,乙吸收的热量多,说明乙的比热容大,故A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图像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相同的时间,甲的温度升高的多,故C符合题意;
D.根据图像可知:同一热源加热,相同的时间内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就是相同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D
【详解】A.夏天海边沙子比海水热,是因为在吸收相同热量时,沙子的比热容小,温度变化高,故A错误;
B.夏天在地面上洒水,感觉到凉快主要是因为水汽化时吸收热量,故B错误;
C.物质的比热容跟物质的种类和物体的状态有关,故C错误;
D.在盛夏的夜晚,同样放热的情况下,因海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的比热容,水的温度降低的少,海洋上空气温高,气压低,微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故D正确。
故选D。
8.B
【详解】在此题中由重锤打在钢块上时,重锤会跳起,打在铅块上时,重锤没有弹起可知:铅块这得到的内能多,由于两者质量相同,即m铅=m钢,c铅<c钢,,根据公式,可得

故铅块升高的温度高,因为初温是相同的,所以铅块的末温要高。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9.BC
【详解】A.固体的比热容不一定比液体的比热容小,比如:铝的比热容大于水银的比热容,故A错误;
B.煤油的比热容小于水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的热量后,由可知,煤油升高的温度多,故B正确;
C.铝的比热容大于铜的比热容,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温度都降低5℃,由Q=cmΔt可知,铝块放出的热量多,故C正确;
D.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但也有的物质比热容相同,比如:煤油和冰的比热容相同,故D错误。
故选BC。
10. 乙 小
【详解】[1][2]由于陆地上砂石的比热容比海水的比热容小,接受太阳相同辐射后,海水表面升高的温度少,陆地上砂石的比热容相对较小,升高的温度比较多;于是在白天,陆地空气温度高,空气上升从而形成从海面吹向陆地的海风,故乙图反映海风形成的时间是白天。
11. 做功 热传递 比热容
【详解】[1]用锯片切割水泥路面时,克服摩擦做功,使锯片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
[2]向锯片浇水,水与锯片之间存在温差,发生热传递,使锯片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3]水的比热容最大,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最多,所以用水来降温是利用了水具有较大的比热容的特点。
12. 比热容 2.1×106
【详解】[1]汽车发动机上的散热器用水作为冷却剂,这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相同质量的水比其他冷却剂,吸收相同的热量时,升高的温度较少。
[2]散热中装有10kg的水,在温度升高50℃的过程中,水吸收的热量是
13. 质量和初温 等于 b
【详解】[1]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故小明在两只相同的烧杯里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考虑到散热因素,故水和食用油的初温应相同。
[2]用相同的电加热器分别给两个烧杯加热如图甲,根据转换法,加热相同的时间,水吸收的热量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3]根据如图乙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知,升高相同的温度,b加热时间长,吸热多,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b物质吸热能力强,比热容大,因水的比热容大,故b物质是水。
14. 甲 2.1×103J/ (kg ℃)
【详解】[1]水的比热容比一般物质的大。由图像知,放热相同时间,即放出相同热量,甲的温度降低较慢,乙温度降低较快。即甲的比热容大于乙的比热容,所以甲是水。
[2]由图像知,放热相同时间15min,即放出相同热量时,相同质量的两种液体,水降低的温度为
t水=60℃-40℃=20℃
乙物质降低的温度
t乙=60℃-20℃=40℃
据Q吸=cm t得
c水m t水=c乙m t乙
所以乙液体的比热容
15. 增加 小
【详解】[1]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大地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2]内陆地区以干泥土为主,沿海地区水多,因为水的比热容比干泥土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干泥土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水升高的温度比干泥土要小;相同质量的水和干泥土放出相同的热量后,水降低的温度小,因此,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内陆地区的夏季比沿海地区炎热,冬季比沿海地区寒冷,在一天之内气温变化也较大。
16. 大 小
【详解】[1][2]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小,因此生物体内水的比例很高,有助于调节生物体自身的温度,以免温度变化太快对生物体造成损害。
17. 甲 甲
【详解】[1]根据图中数据和比热容的定义可知
综上可知,比热容最大的物体是甲。
[2]根据物体放热公式Q=cmΔt,可得
Q甲=c甲m甲Δt=3×103J/(kg·℃)×1kg×1℃=3×103J
Q乙=c乙m乙Δt=2×103J/(kg·℃)×1kg×1℃=2×103J
Q丙=c丙m丙Δt=103J/(kg·℃)×2kg×1℃=2×103J
综上可知,甲、乙、丙的温度都降低1℃,放出热量最多的物体是甲。
18. 热传递
【详解】[1]将盛有凉牛奶的瓶子放在热水中,牛奶通过吸收热水释放的热量而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所以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牛奶的内能;
[2]由图中乙,可知250g牛奶在热水中温度由20℃升高到40℃,则牛奶在加热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

【点睛】牢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热传递和做功,两种方式对于内能的改变是等效的,两种方式很容易区分,做题不难;计算吸收的热量时,注意单位要统一,即质量单位要换算成主单位才可代入公式计算.
19.
【详解】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相等,根据可知,质量相同时,比热容越大,升高的温度越小。如图所示:
20. 秒表 天平 质量 相同 温度变化 转换法 控制变量法
【详解】(1)[1]实验中,需要用相同质量的不同液体进入探究,所以需要用天平来测量质量。
[2]由表格数据,需要记录液体在对应时间的温度,所以除了图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用到计时的秒表。
(2)[3]据探究变量法,要探究不同物质吸热情况,除了物质的种类不同,其它因素都要相同,所以两个烧杯中的液体质量相同。
(3)[4]实验中选用的电加热器规格相同,在相同的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所以在相同的时间内,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5]由表格数据知,在相同时间内,即吸收热量相同时,两种液体温度升高不同,所以可通过比较温度变化来判断吸热能力的大小,这是转换法的应用。
(4)[6][7]由第(2)小题和第(3)小题分析知,实验中用到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21. 秒表 ﹣3 等于 6 CD
【详解】(1)[1]实验中需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用秒表记录时间,所以本实验中除了温度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秒表。
(2)[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在零刻度线下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3℃。
(3)[3]由图丙可知,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0℃不变,熔点是0℃,温度计的示数是0℃。
(4)①[4]由图丙可知,冰在4min到10min熔化温度不变,熔化过程用时
10min 4min=6min
②[5]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于冰的比热容,冰全部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继续加热,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小,所以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是CD。
22. 加热时间 a a a
【详解】(1)[1]根据转换法,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可通过加热时间比较,加热时间越长,液体吸收的热量越多。
(2)[2][3]由图2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温度,a加热时间长,由转换法,a吸收的热量多,a的吸热能力更强。
(3)[4]水的吸热能力强,故a是水的图像。
23. 使水与食用油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 高 不正确 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相等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
【详解】(1)[1]根据转换法,在实验中取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的目的是使水与食用油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
(2)[2]从表中数据可知,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时间后,食用油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
(3)[3][4]根据转换法可知,使用相同的热源,加热相同的时间,所以水和食用油吸热相同,所以这位同学的判断法不正确。
24. 质量 等于 乙
【详解】(1)[1]根据控制变量法,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可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选用初温和质量均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2)[2]由转换法,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加热10分钟,甲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3)[3]由图可知,升高60℃时,甲加热的时间是10min,乙加热的时间是20min,乙加热的时间较长,乙吸收的热量较多,乙吸热能力较强,乙液体的比热容较大。
25. 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质量 弱 甲 2.1×103
【详解】(1)[1]相同的电加热器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同,所以使用相同的电加热器给水和煤油加热的目的是保证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也相同。
(2)[2]分析第1、2次或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同种物质,升高的温度相同,质量不同,加热的时间不同,即吸收的热量不同,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质量有关。
[3]根据吸热能力探究实验可知,在相同条件下,升温快的物质,表明它和相同质量的其它物质相比,吸收相同热量,温度变化较大,所以它的吸热能力较弱。
(3)[4][5]由题干可知,两物质质量相同,相同时间放出的热量也相同,又由根据图乙可知,在15分钟时,在相同的时间甲降温更少,故甲吸热能力强,甲物质为水;根据可知,当两物质的质量与放热相同时,两物质的比热容之比等于温度变化量的反比,即
故另一种液体的比热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