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6张PPT。第18课 音乐与美术课标要求:欣赏、列举19C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音乐作品,了解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艺术价值;理解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民族性。 我们的生活需要有音乐来陪伴,音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调剂品,以及我们寄托思想感情的艺术品,有人说:“哪里有人类足迹,?那里就有音乐。”音乐就好象天上落下的水滴,净化人的心灵。一曲终了,是雨过天青,凉润的空气。音乐比起绘画,比起文字要分外地感性,也分外地抽象 在人生的漫漫旅途中,如果拥有了音乐这座繁花似锦、风光无限的花园,困顿中会得到舒解、成功后会得到鼓励、悲伤时会有抚慰、孤独时会有陪伴。它使我们在喧器中保持宁静,在浮躁中变得深刻,使麻木的心灵恢复敏感,在物欲世界里不至于媚俗
……无论我们外在社会地位是什么,在精神世界中我们是贵族。 一、音乐(一)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
(18—19C之交)1、古典主义音乐
注重形式上的匀称和协调,遵循自然平衡的原则,强调风格高雅。
2、浪漫主义音乐
强调主观性,注重个人情感表达,偏重个性化的心理的刻画,感情热烈而奔放,形式上不受拘泥。贝多芬就是开创浪漫主义音乐的先锋。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贝多芬(1770—1827),德国音乐家。1820年时双耳失聪,然而命运征服不了这个坚强的人,这个在艺术上反封建反专制、为自由和解放而顽强奋斗的战士,还继续创作了大量充满激情的乐曲,留下了珍贵文化遗产。 成就:
A、将声乐和器乐结合,开创交响乐的新形式。
B、使器乐反映社会重大题材。
C、九部交响曲。 他自幼表现出的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他成为音乐神童的愿望,成为他的摇钱树。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
1800年,在他首次获得胜利后,一个光明的前途在贝多芬的面前展开。可是三四年来,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停的折磨着他,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变聋了。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没有比失聪更可怕的了。因而人们可以在他的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慢板乐章中理解到这种令人心碎的痛苦。
他的家庭生活自始至终都是悲惨的:他从来也没有结过婚。当他头一次到维也纳的时候, 他向一个从他自己家乡来的歌唱家玛格戴林娜·威尔曼求婚,但是她拒绝了, 因为贝多芬“太丑了”。从那以后,他曾先后爱上过好几位贵族女子——有着可爱的名字的可爱的女子——他用音乐向她们倾诉,但她们接受了他的音乐,而拒绝了他的爱!贝多芬无时不冲满着一颗火热的心,可是他的热情是非常不幸的,他总是交替地经历着希望和热情、失望和反抗,这无疑成了他的灵感源泉。1801年,贝多芬爱上了奇丽爱太?吉却笛,他把《月光奏鸣曲》献给她。但是幼稚自私的奇丽爱太不理解他崇高的灵魂。1803年与他人结婚,这是令人绝望的时刻,他曾写下遗书。
1826年12月贝多芬患重感冒,导致肺水肿。1827年3月26日,他在暴风雪中离开。终生未婚。29日出殡,送葬者有两万人,遗体葬于圣麦斯公墓。 从黑暗到光明,从斗争走向胜利! 蔑视权贵是贝多芬的一贯性格。一位公爵曾邀请贝多芬为军官们演奏,但贝多芬没有答应。公爵终于板起面孔,变“邀请”为“命令”。但贝多芬不仅毫不畏惧地坚持回绝,他给这位公爵写了一封信,信中有这样的话:“公爵,您所以成为一个公爵,不过是由于偶然的出身罢了;而我所以成为贝多芬,则完全靠我自己。你这样的公爵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我贝多芬却永远只有一个! ” 对于上层社会阔佬们的谄媚,贝多芬一样深感厌恶。贝多芬生活的时代,欧洲盛行一种 “收藏名人贴身物品”的风气。曾有一位伯爵夫人向贝多芬索取一束头发做为纪念,贝多芬对此十分不以为然,后来竟用纸包了一束山羊的胡子将那位贵妇打发了。而那位伯爵夫人还蒙在鼓里,以为真的得到了宝贝。有一次,几个贵族幸运地请到贝多芬,一起欣赏他的钢琴演奏。起初,贝多芬的兴致也还不错,可是他在演奏中逐渐发现这些贵族们并不在意他的演奏,而只是想在茶余饭后“装点装点门面”而已。于是贝多芬立刻盖上琴盖,怒气冲冲的留下一句:“我没有兴趣对猪弹琴! ”后,拂袖而去。 蔑视权贵的贝多芬一、英雄交响曲—第三交响曲 贝多芬的心中充满了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热烈拥护者。1802年,贝多芬动手写作献给拿破仑的《第三交响曲》。在他的心目中,拿破仑是摧毁专制制度、实现共和理想的英雄。1804年,贝多芬完成了《第三交响曲》。正当他准备献给拿破仑时,拿破仑称帝的消息传到了维也纳。贝多芬得知这个消息时,怒气冲冲地吼道:“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现在他也要践踏人权,以逞其个人的野心了。他将骑在众人头上,成为一个暴君!”说着,把写给拿破仑的献词撕个粉碎,扔在地板上,不许别人把它拾起来。过了许多日子,贝多芬的气愤才渐渐的平息,并允许把这部作品公之于世。1806年总谱出版时,标题页上印着:英雄交响曲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从此,《第三交响曲》就被称为“英雄交响曲”。 二、命运交响曲 歌德听了《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后大为激动,他说:“这是壮丽宏伟、 惊心动魄的,简直要把房子震坍了。如果许多人一起演奏,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1841年3月,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心。恩格斯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了《命运交响曲》的精髓。 三、欢乐颂贝多芬的第九部交响曲取材于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如今已经成为欧盟的盟歌。 1824年5月7日,贝多芬创作出了一生最后一支交响曲──《第九交响曲》,在开演奏会时,他坐在一旁为乐队打着拍子。可是,演奏结束了,他仍然在打拍子。人们告诉他已经演奏完毕,当他扭转身时,看到观众在发疯似地鼓掌,他一高兴,便晕倒在舞台上。 贝多芬不知道,就是这首曲子,在演奏过程中,倾倒了无数听众,人们一阵又一阵地欢呼鼓掌,连续鼓掌五次。当时规定,只有在皇帝来到会场时,才允许鼓掌三次,所以在场外的警察还以为出了什么乱子呢,连忙跑进会场维持秩序。 一个不幸的人,贫穷,残废,孤独,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给他欢乐,他却创造了欢乐来给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
——罗曼·罗兰 自法国革命後欧洲空气为之一新,个人自由与人权因而确定。贝多芬亦把音乐平民化了,将音乐从贵族中带入全民化。贝多芬的成就,功垂百世。 海顿是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他的音乐旋律丰富,经常流露出纯朴开朗的乡间气息。海顿还是现德国国歌的作者。海顿是一位留着整齐卷发的慈祥的老人。这位被誉为“交响乐之父”的作曲家曾经是贝多芬的老师。一位曾经资助过贝多芬的伯爵在给作曲家的信中写道:“通过不懈的努力,你将达到目标,从海顿手中接过莫扎特的精神。”这似乎是一个预言,它告诉人们贝多芬将同伟大的海顿与莫扎特一起震动维也纳乐坛,他们三人的成就将影响整个音乐世界。“交响乐之父”海顿(1732-1809) 在众多伟大的作曲家中,唯有莫扎特是古往今来最不可思议的神童。关于他在演奏上的无师自通,以及他6岁作曲、9岁写交响乐、12岁写歌剧等等的惊人传奇,往往被常人津津乐道。莫扎特的音乐典雅秀丽,如同珍珠一样玲珑剔透,又似阳光一般热情温暖,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力。
1787年,17岁的贝多芬来到维也纳,见到了莫扎特。仪态粗俗,头发蓬松零乱的贝多芬为自己笨拙、矮小粗壮的身材而感到沮丧。相比之下,伟大的莫扎特衣冠楚楚,世故练达。他以怀疑的态度接待了这位少年,然而当莫扎特听完了贝多芬的即兴演奏后,兴奋地说:“请注意这个年轻人,他将震惊整个世界。”莫扎特的音乐和他的精神对贝多芬一生的影响是无形而巨大的。贝多芬曾对友人说:“我素来是最崇拜莫扎特的人,直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刻,我还是崇拜他。——莫扎特对于我来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音乐天才”莫扎特(1756-1791)(二)印象派音乐(19C)印象派的诞生使感觉和观察方式改变1、背景:3、代表:法国作曲家德彪西 2、特点:是强调音响和音色,主张用声音的响度和色彩,取代传统音乐中的调式与和声体系,强调的也是人对外部世界的瞬间印象。 (一)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
(18—19C之交)《牧神午后·前奏曲》1892年? 德彪西创造了更为丰富的和声色彩,泻染神秘朦胧,若隐若现的气氛和色调旋律轮廓朦胧模糊、结构自由,精雕细作,对现代音乐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也正是由于他在管弦乐、钢琴和歌曲中创造了这种新型音乐风格,使他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也使法国音乐在20世纪音乐文化中占有了一席重要的地位。德彪西
(1862-1918)? “我希望为音乐带来比其他艺术更大的自由,因为音乐不仅是自然的产物,而且是自然与想象的神秘结合。” 1892年,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创作了管弦乐序曲《牧神午后》最初确立了印象主义音乐的地位。这部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渲染出朦胧的气氛:描写一个牧神在炎热的阳光下,昏昏欲睡时产生的种种幻觉。这首乐曲最初确立了印象主义音乐的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讲,德彪西可以说是印象主义乐派的鼻祖。 (一)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
(18—19C之交)(三)现代音乐(20C以来)出现许多派别,理念各异新古典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
序列音乐、具体音乐、
电子音乐、空间音乐、
机遇音乐、偶然音乐等(二)印象派音乐(19C)?有史以来全球销量最高的乐队 甲壳虫,又名披头四乐队,是全世界拥有最高销售记录的乐队。据百代唱片公司评估,迄今为止,他们的专辑在全球售出了10亿张唱片和磁带。“披头四”的歌,勇敢地唱出了20世纪中叶人们苦难的处境与感受。成千上万的人,为“披头四”的歌声而倾倒。近乎每一个人都曾被那歌声触及,为其落泪,或沉醉。 2003年7月22日,英国首相布莱尔访问清华大学,首相夫人唱了一支歌,就是“披头四”的歌:“当我老了,头发掉了/好多好多年以后/你还会送我一张华伦丁/生日卡,酒一瓶。”?排行榜上停留时间最长的歌手自从1956年5月11日发行第一首热门作品《心碎酒店》开始,猫王艾尔维斯普莱斯利的唱片在英国单曲榜上停留的总时间就达到了1千1百15个星期,这个纪录至今无人能破。42岁的美国摇滚乐坛偶像
“猫王”离去了,但死后的
他似乎比生前更加名声显赫,
无人能敌。每年8月,成千上
万的歌迷来到他的家乡,点燃蜡烛,用他们的方式纪念这位“摇滚之王”。“虽说后生可畏,其中不乏有力的竞争者和觊觎‘王位’的人,但他的王者地位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著名摇滚歌手斯普林斯汀如是说。猫?王?短?暂?但?炫?丽?的?生?命?舞?台?落?幕?了?,?但?是?他?牺?牲?青?春?换?来?永?恒?传?奇?,?燃?烧?生?命?烙?下?2?0?世?纪?流?行?文?化?的?图?腾?,?让?全?球?的?观?众?至?今?仍?激?荡?不?已?。流行乐天王迈克尔·杰克逊? 迈克尔·杰克逊是80年代美国最令人瞩目的超级歌星,迈克尔以他独特的嗓音,夸张而出色的舞姿,富有个性的服饰和表演,多年来称霸流行乐坛。迈克尔第年都要到世界各地巡回演出,并以他独创的新颖奇特的“太空舞步”使千万乐迷为之倾倒。他的歌迷们说迈克尔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艺人,他是一种力量,在不懂欣赏他的人心中,他只是歌手,但在真正理解他的人心中,他是精神支柱。迈克尔引领了一个时代,迈克尔改变了整个世界,从没有艺人能如此深刻的渗透到社会各方面,娱乐,经济,媒体,甚至政治。美国流行歌坛“大姐大”麦当娜 80年代初,当"麦当娜旋风"席卷全世界时,美国的《时代》杂志和《人物》杂志竞相以她的照片做封面,她那潇洒的风度和迷人的气质,使用权她身价倍增。美国有线电视网评论说:"麦当娜是一种现象!50年代是“猫王”埃尔维斯·普莱斯利,60年代是“甲壳虫”乐队,70年代是埃尔 ·约翰,80年代是麦当娜时代!"
正是她那种叛逆的形象吸引着无数循规蹈距的青年歌迷,麦当娜唱的歌都是由她自己写词,在她的歌曲里,唱到了许多方面,有反映她生活和处世经历的,有死亡、出生和离别痛苦的,有宗教对她的影响等等,但更多的是追求真正的爱情和生活欢乐。她以4个唱片集横垮整个80年代,取得了在女歌手中无人匹敌的成就,在流行歌坛上确立了自己应有的地位。?全球年收入最高的女子演唱组 1998年,热门英国女子演唱组“辣妹” 以2千9百60万英镑(合4千9百万美元)的年收入,排在了《福布斯》杂志最富有的40位娱乐界人物中的第20位。这也是有史以来女子演唱组创下的最高年收入纪录。2002年,该组合彻底解散。威尔第《茶花女》《图兰朵》海报歌剧《图兰朵》柴可夫斯基
《天鹅湖》音乐18-19C之交
(近代)背景: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工业革命以来的科技进步。代表:贝多芬[德]具有反封建和争民主的革命精神成就 A、将声乐和器乐结合,
开创交响乐的新形式
B、使器乐反映社会重大题材
C、九部交响曲评价:P79印象派音乐背景:印象派的诞生使感觉和观察方式改变特点:强调音响和音色,人对外部世界瞬间印象代表:德彪西[法] 《牧神午后·前奏曲》开创现代音乐现代音乐——出现许多派别,理念各异二、美术:
(一)印象派绘画1、背景:19C科学技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影响2、艺术特点:
他们直接描绘阳光下的事物,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根据自己眼睛的观察和感受,来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他们感兴趣的是光和影的交替变化。 绘画,从文艺复兴以来基本遵循的原则便是写实,即强调对客观事物的再现功能与描述性,讲究光线的实际投影效果真实比例构造。达芬奇是这种体系下绘画的巍巍高峰,为了在油画中完美地表现一个人体的肌肤与线条的真实之美,他曾不厌其烦地亲自解剖了许多尸体,以求得到人体结构的精确数据。直到十九世纪下半时,正是印象派艺术首先打破了这个藩篱。莫第西埃夫人 安格尔 油画 1856年 120×92厘米
克劳德·莫奈 Claude Monet 1840-1926
印象画派代表人物,被誉为印象派之父。印象派运动可以看作是19世纪自然主义倾向的巅峰,也可以看作是现代艺术的起点。 《日出·印象》
莫奈画过许多水题材的画,最具世界声誉的是这幅描绘旭日初升、雾气迷蒙港口的画。画家所描绘的是勒阿弗尔港口的一个多雾的早晨。经过晨雾折射过的红日,形成了一个感觉上的灰绿色的世界,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又是幻觉的,它每时每刻随着太阳光而变化着,画家运用神奇的画笔将这瞬间的印象永驻在画布上,使它成为永恒。这幅画于1874年展出,一记者以这幅画题写一篇评论文章,“印象派”由此而得名。“我想在最易消逝的效果前表达我的印象。”
莫奈研究色彩,入迷到了在守护病中妻子时竟下意识地去观察搜索死亡在她面孔上引起褪色的迹象,看到的是蓝色、黄色和灰色的细微变化。他曾说过:“当你去画画时,要设法忘掉你面前的物体,一棵树、一片田野。只是想这是一小块蓝色,这是一长条粉红色,这是一条黄色,然后准确地画下你所观察到的颜色和形状。直到它达到你最初的印象时为止。”莫奈 夏末的干草堆 油画莫奈 日落的干草堆 油画
其实是在不同色调
下的同一个景物,不过
这个是夏末的干草垛那
个是日落的干草垛,却
有着天气的变化阳光的
变化时间的变化还有色
彩的变化等区别,我们
往往没有注意而已,莫
奈把却能把这些细节传
达给我们。他自己说:
“我曾画了一辈子塞纳
河,在一天每一个时
辰,在每一个季节……
我从未对它感到厌倦,
在我看来它总是变化着
的。”
莫奈 鲁昂大教堂 油画 1893
这幅作于1894年的《鲁昂大教堂》是莫奈20幅同题材的连作之一(后来大都散失,人们已很少能同时看到这20幅不同色调,不同情绪的鲁昂教堂的画面形象)。
他对光色的专注远远超越物体的形象,使得物体在画布上的表现消失在光色之中。他让世人重新体悟到光与自然的结构。 英国国会大厦 也许,你更喜欢的是像照片一样的真实效果。但是,你不可拒绝莫奈,他的色彩能给你一种别样的感觉……(一)印象派绘画(19C)
(二)传统到现代(过渡)(20C以来)
1、艺术特点:更强调表现自己的主观世界,认为艺术应当忠实于个人的感受和体验,而不是去简单地模仿自然,艺术家应当以自己的主观情感去改造客观形象。
2、代表:新印象派、后印象派
塞尚、高更、凡高塞尚(1839—1906),后期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毕生追求表现形式,特别注重物体的结构,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可以概括成球体、圆柱体和圆锥体。”这一理论启迪了后来的立体派。他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塞尚自画像真实的塞尚塞尚自画像第10名:《静物》
保罗·塞尚,1999年,6050万美元揭密:世界上最贵的十幅名画 1853年3月30日,凡高出生于荷兰乡村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1888年后,凡高的疯病时常发作,曾用剃刀割去自己的耳朵,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1890年7月,他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 梵高的一生,充满世俗意义上的“失败”。它名利皆空,情爱亦无,贫困交加,受尽冷遇与摧残。在生命最后的两年,他与巨大而暴戾的病魔苦苦搏斗,拼死为人间换来了艺术的崇高与辉煌。 但是,当他还活着的时候,一共只卖出过1幅画。割耳自画像 1889 凡高很少拍照,然而在1885—1889四年间他却以惊人的耐力画了40多张自画像。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还没有哪位艺术家能象他这样在观众面前将自己暴露无遗。透过这些,我们深深地了解了一个人的痛苦、恐惧、自我怀疑、精神折磨以及生活中偶尔的快乐。 凡高笔下的每朵花都象一团火,细碎的花瓣和葵页则象火苗,整幅画就象是烧遍画布的熊熊火焰。凡高自己说:“这是爱的最强光。”这些简单地插在花瓶里的向日葵,呈现出令人心弦震荡的灿烂辉煌。黄色和棕色调的色彩以及技法都表现出充满希望和阳光的美丽世界。第2名《加歇医生的肖像》
8250万美元第5名 《没胡子的自画像》
7150万美元揭密:世界上最贵的十幅名画 第8名《鸢尾花》
5390万美元作者:荷兰,凡高(一)印象派绘画(19C)
(二)传统到现代(过渡)(20C以来)
(三)现代美术1、艺术特点:
在创作宗旨上强调自我,抒发个人情感,在技巧上则表现为否定视觉的真实性,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
2、代表:毕加索(西班牙) 跟一生穷困潦倒的凡高不同,毕加索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99年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他创造力惊人,一生创作油画1800多幅,素描7万多件,还有版画、雕塑和陶瓷制品等。其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有极大影响,享有极高声誉。他一生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分为这样几个时期:“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黑人时期”“立体主义时期”“抽象主义时期”。第1名
《拿烟斗的男孩》 毕加索24岁时画成这幅画《拿烟斗的男孩》。2004年5月5日以1亿416万美元的天价售出,一举刷新绘画作品拍卖的世界记录,成为目前世界上最昂贵的画。揭密:世界上最贵的十幅名画 《双臂抱胸的女人》
第7名:5560万美元 《梦》
?第 9名:4840万美元 揭密:世界上最贵的十幅名画 1907年,代表作《阿维农的少女》问世,开创了新的画派立体主义绘画,以夸张、变形、大胆的分割、拼接法去表现题材。毕加索断然抛弃了对人体的真实描写,把整个人体利用各种几何化了的平面装配而成,这一点在当时来说,是人类对神的一种亵渎行为。同时它废除远近法式的空间表现,舍弃画面的深奥感,而把量感或立体要素全体转化为平面性。强化变形,其目的也是增加吸引力。毕加索说:“我把鼻子画歪了,归根到底,我是想迫使人们去注意鼻子。”? 这幅画对艺术界的冲击相当大,展出时,艺术家们都以为他发疯了。然而一些画家知道另一种艺术的形式已经诞生了。这种新创造的造型原理,成为立体派及以后的现代绘画所追求的对象。《阿维尼翁的少女》不仅是毕加索一生的转折点,也是艺术史上的巨大突破。要是没有这幅画,立体主义也许不会诞生。所以人们称呼它为现代艺术发展的里程碑。 1937年德国轰炸西班牙重镇格尔尼卡,镇上的无辜居民惨遭屠杀。纳粹的这一罪行激起了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毕加索义愤填膺,随即拿起画笔,以此事件为题,画了一幅他生平最伟大的画作《格尔尼卡》。《格尔尼卡》及时地预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纳粹的惨败,现在已被视为国际和平图标。尽管这幅画在毕加索生前就已激起世人极大的兴趣,但毕加索始终拒绝解释《格尔尼卡》的寓意。时至今日,画中所隐含的东西仍然令众多著名学者感到不解。法国
大卫
《马拉之死》《拿破仑加冕式》《拾穗者》《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课堂小结重点:学会结合历史背景欣赏艺术作品,掌握“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与经济的反映”的原理音乐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印象派音乐现代音乐美术 贝多芬 德彪西各抒己见
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同时又是一位音乐家。孔子在古琴方面的造诣很高,他能自己作曲,并把悲哀与欢乐付诸琴韵之中。孔子把琴艺亲自传授给弟子,在他的三千弟子中,通六艺者就达七十二人。他的教学内容,可称为“诗、书、礼、乐”。“礼”是谓理天地阴阳之秩序,“乐”即取得和谐。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他提倡的是以音乐来提高品德。另一方面,中国古代的宫廷音乐多为舞乐,即融诗、舞、音乐于一体,与今天的舞蹈是完全不同的。但我们总感觉中国的音乐和舞蹈艺术表演似乎不如西方动人心弦,请你谈谈其中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