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杨氏之子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1杨氏之子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19 22:2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杨氏之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预习基础上,写好易错字“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借助已学方法理解课文,通过诵读与想象“读好”文言文,感悟古文韵味,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背诵课文。
3.品味对话“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感受杨氏之子对答的精妙。
4.自主阅读两篇古文,体会机智风趣的语言。
教学重点
理解文言文,诵读与想象“读好文言文”,感悟古文的韵味。品味“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感受杨氏之子应答的机智与风趣。
教学难点
品味“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感受杨氏之子应答的机智与风趣。
教学过程
一、导课。(开门见山——直接入课)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文言文,齐读课题---
二、生字指导(呈现错字,指导细节)。
1.通过批阅你的学习单(《课前预习单》提前预习完成),发现“禽”这个字错误率最高。PPT1:看--哪里写的有问题?(学生回答:1.2.3.4) 同学们出错的原因是对这个字了解得不够--PPT2:这个字--来历
“在古代把网打开,捕捉飞行的鸟雀,这就是禽”
2.请跟我一起书空。①写好禽字有三点--上覆盖,腰收紧,中对称”记住口诀在写一遍(重复口诀)②请写在纸上,端端正正写两遍(巡视+问题)根据刚才写字口诀要点:撇捺再舒展一些,就更美观了--,注意对称“亅”,关键笔画写正确③对照范写与拍写,在本再写一个-------字都写的正确美观了,课文能不能读好呢?(检查-直接点名)三、检查预习,初步读好文言文。
1.检查读词,根据词语意思判断读音:“为设果”、“应声答”。(读词,出示 PPT)①请你读:你预习的可真充分,多音字你都读对了!②你是如何判断它的读音的?(生答)③佩服,你是根据词语意思来判断读音的。④齐读一遍(读准)----(过渡)不仅如此,词语的意思还能指导我们朗读。
2.检查长句子,根据词语意思指导朗读:“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读句)PPT 出示①请你读②我听出了你把家和禽分开了:你为什么这么读? 生答-----你把家和禽读一起了,谁有不同的读法?提问:禽和鸟意思,这里指-孔雀。是呀,孔雀可不是家禽呀!③向他们一样,我们一起读一读--
3.检查全文朗读,发现问题相机纠错,指导朗读。①生 1 请你读(纠错 ,都读对了,流畅准确)②生 2 请你读(古人的感觉)如果再沉稳点会更好,你再读一遍试试-----老师听出了你的进步。(预设):第二种:依然快--沉着稳重,才能读出古人的感觉,你在试试 同上评价:进步信心③男女分读:我们一起去文中体验一番吧——师(起头开头)“梁国杨氏子九岁是---”“来读--”
四、理解文意,读好文言文。
1.你积累了哪些---(理解)文言文的方法?——除了同学们说到这些之外,阅读与想象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2.运用以上方法,同桌两人互相说说你对课文的理解----(说完坐端正)
3.谁来分享你的理解:(预设)A:生说:(从头说到尾)文言文都难不倒你,你真是聪慧。 唉!甚是什么意思? 甚:是非常仿照“甚聪慧”夸夸你的同桌吧!生 1 说(甚优秀)为表示尊重,带上他的名字(完整夸一夸)生 2 我也认识你的同位,我也来夸夸他(一句话)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让我们变得更好,会拉近伙伴之间的距离,增加伙伴感情。B:谁想继续分享你对课文的理解。杨氏子做了什么?①读一遍:“为设果,果有杨梅”课文中是怎样写的?②孔来杨家做客,结合你的待客经历,想象一下,这主客两人会说些什么?想象客人在你家做客的场景。 生(答不上):没关系,下次....你一定有所准备。生(答上来):——相信生活中你一定是这样做的。关心生活,有意思。热情周到,有礼貌。厉害啊小结:带着理解和想象读书,人人都会有收获。
五、聚焦对话,品味语言的精妙。
丰富的想象为我们理解文言文打开了一扇窗,但文言文的精妙就在语言简洁明了,意有所指----我——唉?课文是如何写两人的对话呢?(请你说)读——谁来读:你来读 “如此未闻”找到这个句子读一读对读——既然是对话,还需要两位同学配合体验一番。
师:老师给你们提点建议:加上动作,才能把我们带入那个情景。(生表演读)①机智善听——孔拿姓氏开玩笑,作文章:逗小孩,话中有话。----杨氏子听出了他的弦外之意师:他可真是个善听的孩子。妙答——杨也拿姓氏开玩笑回敬他:以其人之道。----这回答可真高妙,机智应声答(反应快,反应敏捷) ----怎样应声答,请你应声答机智②品风趣 生 1:这么机智的对话让我们去读一读。谁来读--请你读孔,你读杨。师:问孔——你可在开玩笑逗小孩呀!用你的语气逗他问杨——你生气了吗?他逗你玩呢 (没有)来读--“未闻.....” 风趣环节小结:风趣幽默中,体会到了轻松愉悦。风趣幽默是智慧表现! 板书杨氏子的回答--机智风趣 既回敬了孔君平---又让这一场相遇成为一段传诵千年的奇闻妙事(全文诵读)谁想读给大家听。
六、熟读能成诵-----
1.杨氏子机智幽默的对答语言让我们难忘。接下来的小童,他的回答妙在哪里?
2.古人的生活并不是一板一眼的,他们的生活也充满了乐趣。请读《苏东坡与苏小妹》的故事。------读完后说说你有什么感受:环节小结: 看来,风趣幽默也是有底蕴在其中的---就是古人的智慧呀!
七、推荐阅读
推荐同学们课下阅读这几篇小古文-----希望我们都能成为聪明机智,风趣幽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