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认识
一、纵横梳理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计算公式,本单元是在学生第一学段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立体图形,能识别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基础上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在生活中也接触过许多长方体形状的物体,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本节课长方体的认识,它既是本单元的开启课,也是小学立体图形教学的起始课,是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一次过渡,是学生从二维空间转向三维空间学习的起始,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一个质的飞跃。长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它的认识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基础。本节课中所涉及的“顶点、棱、面”等数学要素和研究方法,既是对之前平面图形学习的补充,也是为后面学习圆柱、圆锥以及其他多面体做好铺垫。
二、结合实际说学情
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简单的几何体有了感性认识,能通过实物或模型辨认长方体。在生活中,学生能找到到大量长方体的素材,并能通过这些素材发现长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但是由于学生是“初次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图形,空间观念比较差”,所以教学中要在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上”下大功夫,主要让学生在动眼、动手、动口、动脑、动耳中自主探究新知,在探索中获取成功体验。
三、有机结合说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学情的分析,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和学具操作,探索并掌握长方体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理解长方体长宽高的概念。
2.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参与探究实践活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立足课堂说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抽象长方体的基本要素,理解长方体的基本特征、感知长方体与正方体间的联系。教学难点:在探究活动中理解长方体的顶点、棱、面等基本要素及其特征,培养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
五、以学定教说教法、因人而异说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教为学服务”的思想,我在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实际操作法、合作探索法。在合作探索中,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交流、归纳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高效。
六、环环相扣说教学流程
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为四个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我会课件出示一系列生活中能见到的各种各样的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并提问学生:“这些物体的形状、大小各不相同,可为什么都叫长方体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同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带的长方体模型以及自学书本第18页-19页,进而引导学生得出面、棱、顶点的概念,即面和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棱和棱的交点叫做顶点。
《新课标》要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能说出图形的特征。通过从生活片段中选取了丰富的长方体物体的素材,通过议一议引出学生心中已有的长方体,接着观察实物长方体,并通过自学的方式进一步明确长方体的概念和基本要素,为后面进一步认识长方体特征打下基础。
2、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搭一搭,初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活动一:自主拼搭,初步感知
活动:《搭一搭长方体》活动记录单
长度 ①号材料 ②材料 ③材料 ④材料
8cm 4根 4根 3根
10cm 4根 8根 4根 12根
15cm 4根 4根 5根
【选一选】选择其中一种材料搭一搭。
【判一判】搭成的是长方体吗?
【想一想】怎么样才能搭成一个长方体?
教师先为学生创设一个动手操作的环境,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四种型号的材料包,学生自主搭长方体,完成后与同桌交流,说说感受。
活动二:有序反馈,认识特征
(1)寻同:在整体中认识。展示学生搭成功的4种不同形状的长方体,观察这些长方体的共同特点。
(2)求异:在对比中认识。找出顶点、棱、面等要素的不同点。
(3)关联:在联系中认识。理一理,长方体与正方体各有哪些特征?完成下列表格:
长方体 正方体
面 个数
形状
大小关系
顶点 个数
棱 条数
长度关系
《新课标》教学提示中指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特征。基于学生自主搭长方体的学习成果,通过“寻同”、“求异”、“关联”三个环节,引导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共性特征,从对比中发现个性特征,在联系中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帮助学生学会用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形成科学思维习惯,发展核心素养。
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等机会,让学生全方位参与课堂,从而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在轻松氛围中掌握本节课重点内容。
3、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为了进一步强化所学知识,我会制造一个超级“破坏王”的游戏。请学生不断破环自己已经搭好的长方体模型,最少剩下( )条棱,依然还能想象出搭的是怎样的长方体。从中理解到长方体的本质:只要抓住一组的长、宽、高这个关键要素就能确定各个面及长方体的框架。
4.课堂小结,归纳反思
在这一环节,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会通过提问:今天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来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补充。通过小结可以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也可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5、布置作业,课堂延伸
最后,布置作业,我会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长方体,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的知识,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的能力。
七、简洁明了说板书
科学的板书设计往往对学生全面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这样的板书设计既条理清楚、简单明了、一目了然;同时又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