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
生物试题
时长: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格里菲思将R 型活细菌与加热致死的S 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死亡小鼠体内可分离出S 型活细菌和R 型活细菌
B.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 32P 标记组,保温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会使上清液放射性升高
D.梅塞尔森和斯塔尔以大肠杆菌为材料,运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DNA半保留复制
2.自然界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多种多样,其中蜜蜂的性别与染色体组数密切相关。雌蜂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如果幼虫期持续以蜂王浆为食则可发育为蜂王,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则发育成工蜂。研究表明,敲除细胞中的DNMT3基因也可使幼虫发育成蜂王,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的效果。DNMT3基因表达的 DNMT3 蛋白是一种DNA 甲基化转移酶,能使DNA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下列有关雌蜂中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甲基化改变了基因的碱基序列
B.蜂王浆可能会使细胞中DNMT3 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
C.DNA甲基化可能干扰了RNA聚合酶结合起始密码子,从而抑制了转录过程
D.翻译的场所在核糖体,多聚核糖体的结构可以显著提高每条多肽链的合成速率
3.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如图是解释结肠癌发生的简化模型。已知细胞中c-myc、p16等基因 的异常改变会导致结肠癌的发生,其中c-myc 基因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其过度表达可引起细胞癌变;p16基因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基因突变无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因此不能用显微镜观察来辅助判断癌细胞的产生 B. 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表现在无论是病毒还是动物、植物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
C. 推测c-myc 基因是原癌基因, p16基因是抑癌基因,两个基因在健康人的基因组中也存在且表达
D. 推测结肠癌患者体内的p16基因一定呈高表达状态
4.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能发生基因重组
B.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Aa 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与基因重组有关
D. 某个体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xx 的次级精母细胞的原因是基因重组
5.人类14号与21号染色体的长臂在着丝粒处融合形成14/21平衡易位染色体,该染色体携带者具有正常的表型,但在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其细胞中形成复杂的联会复合物(如图),在进行减数分裂时若该联会复合物的染色体遵循正常的染色体行为规律(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关于平衡易位女性携带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初级卵母细胞中可以形成21个正常四分体
B. 次级卵母细胞中可能含有44条染色体
C. 卵细胞可能有3种类型(只考虑图中的3种染色体)
D. 与正常男性婚配,生出染色体数目正常女孩的概率为1/12
6.下列关于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经常使用杀虫剂会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从而降低杀虫剂的效果
B. 八倍体小黑麦是由普通小麦(六倍体)和黑麦(二倍体)杂交后再经过染色体加倍后培育而成,它 的花药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含有四个染色体组,是可育的四倍体
C. 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产生了新物种——三倍体无子西瓜
D. 对豌豆(2N=14) 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需要测定7条染色体的DNA 序列
7.粗糙型链孢霉(2N=14)是一种多细胞真菌,子囊是其生殖器官。已知子囊孢子大型对小型为显性,黑色对白色为显性,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现将大型黑色、小型白色两种子囊孢子分别培养成菌丝,两种菌丝杂交产生合子,由于子囊狭窄,该合子分裂形成的8个子囊孢子按分裂形成的顺序以“一 ” 字形排列在子囊中,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② 过程中发生了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形成的合子中有7对同源染色体
B.1 个合子形成8个子囊孢子的过程中,染色体共复制2次,细胞分裂3次
C.a、b、c 中均无同源染色体,a 的染色体数目与b、c 相等
D. 若 b 的表型为大型白色,则同一子囊中c 的表型为小型黑色,通过⑤产生的8个子囊孢子有两种表 型(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
8. 某种XY 型性别决定的二倍体动物,其控制毛色的等位基因G 、g 只位于X染色体上,仅G 表达时为黑 色,仅g 表达时为白色,二者均不表达时也为白色。受表观遗传的影响, G、g 来自父本时才表达,来自 母本时不表达。下列关于此表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XGY 表型为黑色, XgY 表型为白色
B.雌性纯合子XGXG与XgXg的表型无法确定
C.雌性杂合子XGXg的表型无法确定
D.某雄性与杂合子雌性个体杂交,获得4只基因型互不相同的F1在亲本与F1组成的群体中,白色个体所占比例可能是1/6
9.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内环境稳态指内环境的温度、pH、 渗透压等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B. 胰岛素、血浆蛋白、尿素、乙酰胆碱和氧气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C. 胃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胃液
D. 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5层生物膜才能被组织细胞所利用
10.针灸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在我国已经流传了数千年。它利用外源性刺激作用于身体特定部位(穴 位),引发一系列生理调节作用。低强度电针通过刺激小鼠后肢“足三里”穴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其过程如图所示。已知细胞外Ca2+对 Na+存在“膜屏障”作用,抑制Na+内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针灸治疗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B. 迷走神经是从延髓发出的参与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
C. 临床上患者血钙含量偏高, Na+内流减少,降低了神经元的兴奋性,导致针灸抗炎疗效甚微
D. 利用同等强度的电针刺激位于小鼠腹部的天枢穴,并没有引起相同的抗炎反应,原因可能是腹部不存在迷走神经- 肾上腺抗炎通路的 Prokr2 神经元
11.多巴胺和乙酰胆碱是大脑纹状体内两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二者分泌异常可能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诱发神经系统疾病,例如帕金森病 (PD), 其致病机理之一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在突触间隙的组织液中自由扩散到突触后膜
B. 图中乙酰胆碱引发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而多巴胺不能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改变
C. 图中多巴胺和乙酰胆碱进入突触后膜发挥作用完后会被降解或回收
D. 可通过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或抑制胆碱能神经元的分泌活动来治疗PD
12. 如图表示某时刻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分别对应轴突上I、Ⅱ、Ⅲ、IV、V 处的瞬时膜电位,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突触前膜a 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b。现有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Na+通道的打开。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表示正在形成动作电位,④表示恢复静息电位
B.轴突上的Ⅱ处 Na+内流、 IV处K+外流均不消耗ATP
C.若b 表示唾液腺细胞,则有机磷农药中毒后可能出现口吐白沫的中毒现象
D.若b 表示肌细胞,蝎毒中毒后可能出现肌肉持续收缩的中毒现象
13.下列有关课本中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手术摘除公鸡的睾丸,其雄性性征明显消失,该实验运用了“减法原理”
B. 每次给狗喂食时发出铃声, 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这一现象属于条件反射,其 中食物是非条件刺激,铃声是无关刺激
C. 沃泰默发现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不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D. 制备胰腺提取物注射给由胰腺受损诱发糖尿病的狗,降血糖效果不显著,原因是胰蛋白酶破坏了胰岛素
14.下列关于人体内多种激素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切除下丘脑与垂体的联系后,甲状腺激素、性激素、肾上腺素受影响较大,因为上述三种激素的分 泌都存在下丘脑-垂体-靶腺体的分级调节
B. 胰高血糖素最主要的作用部位是肝脏
C. 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在生长发育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D. 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都能升高血糖浓度,而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15.一般情况下,病毒侵染机体后,机体吞噬细胞会释放致热性细胞因子(EP), 致使“体温调定点”上 升,引起发热。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体温下降期。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 枢预设的一个温度值,高于或低于此值,机体会进行相应调节,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体温调定点为37℃。人感染新冠病毒后体温上升的主要调节机制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体温上升期,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B. 高温持续期,机体产热量>散热量
C. 体温下降期,机体主要通过体液调节减小产热来使体温下降
D. “调定点”上移时,下丘脑产生大量激素甲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垂体,只在垂体细胞膜上有其特异性受体
16.5-羟色胺(5-HT) 是一种能使人产生愉悦情绪的神经递质。研究人员发现,抑郁症的发生是突触间隙中 5 -HT 的含量下降所致,为进一步探究抑郁症患者突触间隙中的5-HT含量下降的原因,研究人员利用抑郁症模型鼠进行了研究,得到的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注 :miR-16 是一种非编码RNA, 可与靶基因mRNA 结合,导致mRNA 降解;
SERT 是一种回收突触间隙中的5-HT 的转运蛋白。
A.5-HT发挥作用后的去向可能与多巴胺相同
B.5-HT受体基因的突变可使抑郁症发生或者加重
C.miR-16 可 能 与 5 -HT 基因的mRNA 结合,引起该mRNA 的降解,抑制5-HT 的合成
D.抗抑郁症药物可能是通过促进脑中miR-16 基因的表达从而降低 SERT 的含量
17.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举行第19届亚运会,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活动以维持内环境稳态。下列与此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运动过程中,线粒体内的葡萄糖氧化分解加快,体温略有升高
B. 运动过程中,交感神经的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
C. 剧烈运动时内环境中产生大量乳酸,与血浆中缓冲物质NaHCO,发生中和,使血浆 pH 保持相对稳定
D. 大量流汗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合成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尿量减少
18.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十分复杂,存在一个精密的调控机制,如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部分调节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 K +外流消耗 ATP 因此是主动运输
B. 抑制细胞呼吸的药物也能够抑制胰岛素释放
C. 正常胰岛B 细胞内的K+浓度大于细胞外, K+外流受阻触发 Ca2+通道打开
D. 人体缺钙可能会增加患糖尿病的几率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4分。
19. (18分)请回答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相关问题:
(1)鲤鱼和鲫鱼体内的葡萄糖磷酸异构酶 (GPI) 是同工酶(结构不同、功能相同的酶),由两条肽链构器泵 成。编码肽链的等位基因在鲤鱼中是a1和a ,在鲫鱼中是a3和 a4,这四个基因编码的肽链P1、P 、P 、P4可两两组合成GPI。以杂合体鲤鱼 (a1a ) 为例,其GPI 基因、多肽链、 GPI 的电泳(蛋白分离方法)图谱如下。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 若一尾鲫鱼为纯合二倍体,则其体内GPI 类型是 .
② 若鲤鱼与鲫鱼均为杂合二倍体,则鲤鲫杂交的子一代中,基因型为 aa, 个体的比例为
.
③ 鲤鲫育种过程中获得了三倍体,对某一基因型为a,a,a, 的三倍体鱼进行GPI 电泳分析,图谱中会出现 条带 。
(2)如图表示某种小鼠的进化过程,X,Y,Z 表示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
①X 表示: 和 ,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② 能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 (填字母)。小鼠新种与原种能否形成一个种群:
(填“能” 或“否”)。
③ 小鼠原始种群中不同个体之间形态和大小等方面的差异,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④ 若小鼠种群中某显性性状的基因型频率是36%,则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是 .
20. (16分)图1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示意图, I、Ⅱ、Ⅲ、IV 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几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图2为胰岛组织示意图。
( 1 ) 图 1 中I表示什么器官 , ②表示什么过程: .
(2)图2中饱食后乙处胰岛素含量相对甲处 (选填“升高”或“降低”),O2含量相对甲处 (选填“升高”或“降低”)。
(3)肺水肿是指肺内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平衡失调,大量组织液集聚,表现为呼吸困难、高烧、大汗淋 漓等,并出现低氧血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 .
A. 患者呼吸困难导致体内CO 浓度升高
B. 呼吸运动的调节方式是体液调节
C. 大汗淋漓能够增加散热量,有利于缓解患者的高烧症状
D. 肺内组织液能进入肺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4)研究表明人体内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PGF) 可降血糖,为探究FGF,的降糖机制,研究人员设计 了下表的4组实验,表中PDEA是一种受FGF;调控的蛋白质,实验结果如图3.
① a组在0小时和1小时的处理分别是 .
②本实验中,比较a 组与b组实验结果说明 .
③比较 c 组与d 组之间实验结果说明 FGF1降血糖依赖于 PDEA, 判断依据是 .
21 . (12分)下图甲表示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过程,图乙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 图甲中A表示 , 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方式为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神经和体液调节 ) 。
(2)体温调节是通过调节肝、脑、皮肤等器官的 和 实现的。水盐调节是通过调节 和 实现的
(3)图乙中参与体温调节的的腺体A 是 ,人 体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原因是 。
2 2 . ( 1 8 分 ) 阿尔茨海默症 (即老年痴呆症,AD) 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因和症状是神经系统中APP蛋白增多,APP被酶切割为C99,C99 进一步被切割为Aβ(神经细胞外淀粉样蛋白),Aβ沉积会导致神经细胞损伤和神经炎症,进一步导致认知能力减退。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它可以通过形成 电位的形式产生兴 奋,传递和处理信息。
(2)很久以来,人们都认为绿茶中的物质可能参与了神经细胞的保护。研究者研究了绿茶提取物 (GTE) 对 AD 小鼠的影响;
① 选取正常小鼠、患AD的模型小鼠,将之置于留有逃跑通道的高台,给予刺激,观察其逃跑路径 结果如下图。结果说明,与正常鼠相比, GT E (从“可完全恢复”、 “可部分恢复”“不可恢复”中选填)模型鼠的认知能力,判断依据是 。
② 取上述小鼠的大脑进行切片,用带绿色荧光标记的抗Aβ抗体通过与Aβ特异性结合对其进行标记,结果说明GTE 可减少模型鼠脑中的Aβ沉积。继续提取脑中蛋白,电泳后用上述方法探索了APP 和 C99 的含量,结果如图。图中GAPDH 是细胞中表达量稳定的一种蛋白,同时检测它的含量可排除实验操作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由此推测,GTE 减少模型鼠脑中Aβ沉积的原因可能是 。
(3)线粒体钙离子单向转运蛋白 (MCU) 位于线粒体内膜,是线粒体摄取Ca2+的主要通道。 AD 患者MCU 表达异常,引起神经元线粒体内Ca2+浓度显著增加,导致线粒体功能紊乱,最终导致神经元损伤。为验证MCU低表达可以减少 Aβ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活性下降,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完善实验思路并补 充实验预期结果。
实验材料:完全培养基、小鼠海马神经元、Aβ溶液、慢病毒A (有效感染细胞,携带有干扰MCU 表达的RNA 序列)、慢病毒B (有效感染细胞,携带有不干扰MCU 表达的对照 RNA序列)
实验思路:将小鼠海马神经元分为4组,进行如下处理:
然后将4组细胞放入完全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MCU 表达水平和小鼠海马神经元活性。预期实验结果如下,补充画出B、D组。2023 年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高二年级 10 月联考
生物评分细则
1 2 3 4 5 6 7 8 9 10
D B C B C D A C B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D C B A A C B A
19.(每空 2 分,共 18 分)
(1)① P3P3或 P4P4 ②25% ③6
(2)①突变 基因重组; ② Y;否; ③基因; ④20%
20.(除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7 分)
(1)肺 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 (2)升高 降低 (3)ACD
(4)① 不饲喂 PDEA 抑制剂、注射缓冲液 0.1mL ② FGF1具有降血糖的功能
③抑制 PDEA 后,注射 FGF1的 d 组与未注射 FGF1的 c 组相比,血糖浓度无明显差异(或大致相同)
(3 分)
21.(第 2 问每空 1 分,其余每空 2 分,共 12 分)
(1)促胰液素 神经和体液调节
(2)产热 散热 尿量 尿的成分(每空 1分)
(3)甲状腺 激素发挥作用完后被灭活/失活
22.(除标注外每空 2 分,共 17 分)
(1)神经元/神经细胞 动作(或外负内正)
(2)① 可部分恢复
使用 GTE 处理的 AD 小鼠比 AD 小鼠更快、比正常鼠更慢进入逃跑通道(3分)
②抑制 APP 被切割为 C99
(3) Aβ溶液+慢病毒 A
{#{QQABDSYCQoggggQAAIAAQhCQAw0mSACCAAKGQQkkBAEGAAAIoAGoBGBAABEAoMAoAAAIAQFRANBAABA=A}=#}#}
选择题详解:
1、【答案】D
A.部分 R 型菌发生转化,产生 S 型菌使小鼠死亡,在死亡小鼠体内 2 种活菌都存在,A 正确。
B.转化的实质是 S 型菌的 DNA 进入 R 型活菌内,发生了基因重组,B 正确。
C.保温时间太短,部分噬菌体未来得及侵染;保温时间过长,部分子代噬菌体释放出来 ,都会使得上
清液的放射性升高,C 正确;
D.该实验运用的同位素是 N15,没有放射性,D 错误;
2、【答案】B
A.甲基化只是让 DNA 分子多了甲基基团,并不改变碱基序列,A错误;
B.由题意可知,敲除 DNMT3 基因后,蜜蜂幼虫将发育成蜂王,这与取食蜂王浆有相同的效果,说明蜂王
浆可能会使蜂王细胞中 DNMT3 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B 正确
C.RNA 聚合酶结合启动子开始转录;起始密码子位于 mRNA 上,是翻译的起点,C 错误;
D.多聚核糖体可以同时合成多条相同的多肽链,不能提高每条肽链的合成速率 D 错误;
3、【答案】C
A.癌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明显改变,因此可以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作为判断依据,A错误;
B.该描述体现的是基因突变的普遍性;随机性体现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任何 DNA、同一 DNA
不同部位的基因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B错误。
C.C-myc 基因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因此 c-myc 基因是原癌基因;p16 基因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是
抑癌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健康人的基因组中存在并且表达,C正确;
D.p16 基因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可推测结肠癌患者体内的 p16 基因低表达,D 错误。
4、【答案】B
A.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通过非姐妹染色单体之前的交换实现重组,A 错误
B.一对相对性状可能由多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因此可能发生基因重组。B 正确。
C.只涉及到一对等位基因,不存在基因重组。用分离定律即可解释该现象。C错误。
D.精原细胞只有一条 X 染色体,出现 XBXb的次级精母细胞只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
5、【答案】C
A、正常女性初级卵母细胞中有 23 个四分体,平衡易位携带者除 14、21 号以外的 21 对同源染色体正常
联会,因此可以形成 21 个正常的四分体,A正确;
B、女性携带者的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含有 22 或 23 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二次
分裂的后期含有 44 或 46 条染色体,B正确;
C、女性携带者的卵细胞可能有 6 种类型,分别是:①含有 14、21 号染色体的正常卵细胞、②含有 14/21
平衡易位染色体的卵细胞、③含有 14/21 平衡易位染色体和 21 号染色体的卵细胞、④含有 14 号染色
体的卵细胞、⑤14/21 平衡易位染色体和 14 号染色体的卵细胞、⑥含有 21 号染色体的卵细胞,C 错
误。
D、女性携带者的卵细胞含有正常 14 号、21 号染色体的概率为 1/6,即 C 项①,与正常男性婚配,生下
正常女孩的概率为 1/12,D 正确。
6、【答案】D
A、抗性基因的产生与使用杀虫剂无因果关系,杀虫剂是起到选择作用。
B、八倍体小黑麦是由普通小麦(六倍体)和黑麦(二倍体)杂交后再经过染色体加倍后选育,它的花
药经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是单倍体,含有普通小麦的 3 个染色体组和黑麦的 1 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
裂联会时会发生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因此不可育的单倍体, B错误;
C、基因型为 AaBb 的植物自交,且遵循自由组合规律,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A_B_:A_bb:aaB_:aabb=9:
3:3:1,现杂交后代有三种表现型,则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所占比例可能为 7/16,C 正
确;
D、豌豆没有性染色体,对基因组进行测序只需要测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D 正确。
7、【答案】A
{#{QQABDSYCQoggggQAAIAAQhCQAw0mSACCAAKGQQkkBAEGAAAIoAGoBGBAABEAoMAoAAAIAQFRANBAABA=A}=#}#}
A.②过程是受精作用,此时不存在基因的自由组合,A 错误;
B.1 个合子形成 8 个子囊孢子,经历了 1 次完整的减数分裂和 1 次有丝分裂,所以染色体复制 2 次,细
胞分裂 3 次,B正确;
C.③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 a、b、c中均无同源染色体;④减数分裂Ⅱ将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因
此 a 的染色体数目与 b、c 相等,都为 7 条,C 正确;
D.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子细胞应该是两两相同,两种之间互补。若 b 为大
型白色,则第二个也为大型白色,第三、四个为小型黑色。再经过⑤有丝分裂形成的 8 个子囊孢子还
是两种,D 正确。
8、【答案】C
A.XGY、XgY 的 G、g基因来自母本不表达,因此都表型为白色,A错误;
B.雌性纯合子 XGXG中一个 G基因来自父本,表型为黑色,同理 XgXg有一个 g基因来自父本,表现为白色,
B 错误;
C.杂合子的基因来源无法确定,因此表型也无法确定,C 正确;
D.杂合子雌性个体的亲本的基因型为 XGXg,产生的 4 个基因型各不相同的 F1 中,XGY、XgY 一定表现为白
色,因此 F1 和亲本组成的群体中,白色个体所占比例一定高于 1/3,D 错误。
9、【答案】B
A.内环境稳态包括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稳定,A.错误
C.胃液不属于内环境,C 错误
D.1 层红细胞膜,2 层毛细血管上皮细胞的细胞膜,1 层组织细胞膜,2 层线粒体膜,共 6 层,D错误
10、【答案】A
A、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单向的,A 错误;
B、迷走神经是从延髓发出的参与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B正确;
C、已知细胞外 Ca2+对 Na+存在“膜屏障作用”。临床上患者血钙含量偏高,使 Na+内流减少,降低了神经
细胞的兴奋性,进而导致针灸过程中产生的兴奋传导到肾上腺的作用减弱,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因而
对炎症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抗炎功能降低,表现为抗炎疗效甚微,C正确;
D、利用同等强度的电针刺激位于小鼠腹部的天枢穴,并没有引起相同的抗炎反应,原因可能是腹部不
存在 Prokr2 神经元,缺乏感受器无法产生反射,D 正确。
11、【答案】D
A、自由扩散是跨膜运输方式,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的移动没有跨膜,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运输,A
错误;
B、抑制性神经递质使突触后膜静息电位得到加强,而不是不变,B 错误;
C、神经递质未进入突触后膜,C错误;
D、图示可知,病发原因可能是患者体内释放多巴胺的量减少而释放乙酰胆碱的量增加,可通过抑制胆碱
能神经的分泌活动或者促进多巴胺能神经的分泌活动的药物来治疗 PD,D 正正确。
12、【答案】C
A、兴奋从左往右传导,④处正在形成动作电位,②处恢复静息电位,A 错误;
B、Ⅱ处正在恢复静息电位,K+协助扩散外流,Ⅳ处正在产生动作电位,Na+协助扩散内流,B错误;
C、该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乙酰胆碱不能被分
解,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若 b 表示唾液腺细胞,可能出现口吐白沫的中毒现
象,C正确;
D、该种蝎毒会抑制 Na+通道的打开,使突触后膜无法形成动作电位,若 b表示肌细胞,则肌肉无法收缩,
D错误。
13、【答案】B
A、摘除法体现了减法原理,A 正确;
B、已建立条件反射,此时铃声是条件刺激,B错误;
{#{QQABDSYCQoggggQAAIAAQhCQAw0mSACCAAKGQQkkBAEGAAAIoAGoBGBAABEAoMAoAAAIAQFRANBAABA=A}=#}#}
C、稀盐酸不能直接引起胰腺分泌胰液,C正确;
D、胰腺腺泡细胞产生胰蛋白酶,破坏胰岛素,D 正确。
14、【答案】A
A、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不存在“下丘脑——垂体——腺体轴”的分级调节,切除下丘脑与垂
体的联系后,受影响不大,A错误
B、胰高血糖素最主要的作用部位是肝脏,促进肝糖原再分解为葡萄糖,升高血糖浓度,B 正确;
C、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都能促进生长发育,所以具有协同作用,C 正确;
D、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通过调节有机物代谢或影响胰岛素分泌,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血
糖浓度,而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课本 P51 相关信息),D 正确
15、【答案】A
A、体温上升期,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人体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使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
量,体温上升期既有神经系统参与,也有激素的参与,因此人体进行体温调节的方式是神经—体液调
节,A正确;
B、高温持续期,体温不变,产热量=散热量,B错误;
C、体温下降期,机体主要通过神经调节增加散热量来使体温下降,C错误;
D、激素的特点“微量高效”,D 错误。
16、【答案】C
A、据题意可知,SERT 是一种回收突触间隙中的 5-HT 的转运蛋白,多巴胺也可以被回收,5-HT 发挥作
用后的去向与多巴胺可能相同,A正确;
B、5-HT 受体基因的突变导致受体减少,突触后膜对 5-HT 不敏感,难以产生愉悦情绪,可引起抑郁症
的发生或加重,B 正确;
C、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 miR-16 的相对含量减少,SERT 相对含量上升,说明 miR-I6 会抑制 SERT
的表达,推测原因是 miR-I6 与 SERT 的 mRNA 结合,引起 mRNA 降解,从而抑制 SERT 的合成,C 错误;
D、抗抑郁症药物的原理可能是促进 miR-16 基因表达,导致 SERT 表达量下降,减少了突触间隙中 5-HT
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 5-HT 的含量上升,从而起到抗抑郁效果,D 正确。
17、【答案】B
A、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内进行氧化分解,A 错误;
B、运动过程中,交感神经的活动占据优势,课本 P28 图示,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B正确;
C、乳酸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C错误;
D、抗利尿激素由垂体释放,D 错误。
18、【答案】A
A、题图中葡萄糖进入细胞顺浓度梯度,且需要转运蛋白,属于协助扩散;K+通过离子通道外流是协助扩
散,并没有消耗 ATP ,图中 ATP 是让 K+通道发生磷酸化而关闭,A 错误;
B、题图中显示在细胞呼吸产生 ATP,ATP 水解使 K+通道发生磷酸化而关闭,K+外流受阻,细胞膜电位发
生变化,使 Ca2+内流,进而促进胰岛素的释放;因此抑制细胞呼吸,也能够抑制胰岛素的释放,B正
确;
C、ATP 敏感的 K+通道蛋白是协助扩散需用的转运蛋白,细胞内 K+浓度大,因而当 K+发生协助扩散时应是
K+外流,K+外流受阻,说明 ATP 敏感的 K+通道关闭,触发 Ca2+通道打开,C 正确;
D、图中 Ca2+通道打开,Ca2+内流,促进胰岛素释放,故缺钙可能会导致血浆中胰岛素含量下降,从而患
糖尿病,D正确。
{#{QQABSDYCQoggggQAAIAAQhCQAw0mSACCAAKGQQkkBAEGAAAIoAGoBGBAABEAoMAoAAAIAQFRANBA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