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高频考点检测拔高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高频考点检测拔高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0 00:3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高频考点检测拔高卷
一、单选题
1.下列不属于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的一项是( )
A.《战争与和平》 B.《三作家》 C.《复活》 D.《安娜·卡列尼娜》
2.下面不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的是( )
A.《战争与和平》 B.《复活》 C.《三作家》
3.与上联“绿树四周,凌霄古塔生金碧”对应最合适的下联是( )
A.奇峰挺立,绿岭千重舒望眼 B.村落玲珑,势头敢垒天工巧
C.红楼三面,映日长溪焕彩霞 D.云霞缥缈,草木难遮莺岭奇
4.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放肆(sì) 沙哑(yǎ) 忐忑(tǎn) 黧黑(lí)
B.喃喃(nán) 寡妇(guǎ) 蜷缩(qán) 熄灯(xī)
C.轰鸣(hōng) 倒霉(méi) 嗤笑(chí) 虚弱(xū)
D.流淌(tǎng) 胸膛(táng) 熬过(áo) 嘶哑(shī)
5.“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须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这句话描写的是( )。
A.泰戈尔 B.李逵 C.关羽 D.列夫·托尔斯泰
6.下面四首诗,各描写了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令的情景。按节令的时序,四首诗依次排列恰当的一项( )。
①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②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③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④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A.②④①③ B.④②①③ C.①②④③ D.④②③①
二、生动的故事情节,读拼音写词语。
本单元课文是三篇小说,小说都有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桥》一文中描写了一位普通的gòng chǎn dǎng yuán( )在páo xiào( )的洪水中,sī yǎ( )着sǎnɡ zi( ),chén zhuó( )地指挥,将村民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穷人》一文写的是海风hū xiào( )的夜晚,桑娜抱着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回家,tǎn tè bù ān( )地等待丈夫回来,没想到渔夫拖着shī lín lín( )的渔网回家后,也提出收养这两个可怜的孩子。他们的内心是多么善良啊!《在柏林》写的是火车车厢里,一位老妇人重复数着“一、二、三”,遭到了两个小姑娘的chī xiào( ),老妇人旁边的老兵告诉她们,这位老妇人是他的妻子,他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而他自己也要上前线,走之前,他得把她送进fēng rén yuàn( )。战争是多么残酷啊!
三、比一比,再组词。
涌( ) 勺( )嗓( ) 呻( )
泳( ) 匀( )噪( ) 申( )
四、请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选词填空。
( )( )撞撞 心( )肉( )
不( )思( ) ( )( )不安
( )手( )脚 ( )( )澎湃
(1)狂风的怒吼让( )的妻子感到( )。
(2)两个小姑娘看到这奇特的举动,( ),( )地嗤笑起来。
五、选出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打“√”,并将错字圈出后改正在括号里。
A.卓而不群 惊心动魄 化险为夷 梦寐以求( )
B.寒风呼啸 弱不经风 同流合污 挥洒自如( )
C.气喘吁吁 饱经风霜 张冠李戴 不屈不饶( )
D.过关斩将 张牙舞爪 螳螂捕蝉 问心无愧( )
六、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1)缩句:________________
(2)“投向”能否改成“转向”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把句子改成不用“说”的句式。
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词造句。
斩钉截铁:________________
4.读句子,注意加点词语,仿写句子。
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使人心头感到光明,感到温暖。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和表达的感情。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认真思考
六(3)班开展了名著阅读活动,同学们打算将所读名著浓缩为一句话做成书签。请你选择你喜欢的一部名著,照样子,完成书签。
例:梁山好汉举起“行道”义旗,留下英雄美名。——《水浒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根据课文理解填空。
(1)《桥》这篇文章写了一位________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以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______,赞扬了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在危难面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崇高精神。
(2)《穷人》一文记叙了一个________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_______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__________,赞美了桑娜和丈夫_______________的美好品质。
(3)《回乡偶书》是___(朝代)诗人__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
九、课内阅读。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选文中“_______”这个词语最能概括桑娜把两个孤儿抱回家后的心情。
A.脸色苍白 B.忐忑不安
2.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内心充满矛盾,她内心的情感主要有:(1)对西蒙去世的伤心;(2)_____;(3)_________。
3.选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的是________的方法,表达的效果是______________。
4.这两段话主要描写了什么?表现了桑娜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你在伞里吗
雨渐渐大起来。后座上的女儿,小脸紧贴着我的后背,右手穿过我的胳肢窝,擎着她那把橘红的小伞。雨砸在伞顶上,嘭嘭直响。有风,车子骑得有些吃力,那小伞也忽嗒忽嗒不甚听话,但女儿努力地擎着它,我能感觉到她的小手在我的腋窝下一次又一次用力。我问道:“你在伞里吗?”
“妈妈,在!”女儿的回答响亮而干脆,那语气里的阳光,穿过这晦暗的雨幕感染着我的心。女儿今天是太高兴了——期中考试,她语文、数学都得了一百分。按照考前的承诺,我要请她吃一顿肯德基。
女儿左手攥着的纸袋里,此刻就装着她小小的愿望,热乎乎的,与她热乎乎的小脸一起紧贴着我的后背。车子一颠一颠,女儿的小脸和那纸袋与我的脊背若即若离,那温暖也就一阵一阵——可就是这一阵一阵的温暖,让我寒雨里的心一阵阵战栗!
肯德基的店铺在这个城市里随处可见,但我的女儿对肯德基却一直保持着向往与好奇。去年她9岁生日那天,我第一次带她去肯德基,她用薯条蘸着番茄酱,放进嘴里小心翼翼地嚼,那满足的眼神让我几乎不敢面对……。为了自己的梦想,我辞职来到这座城市快两年了,我不得不节约血汗换来的每一分钱,以应付房租、伙食费以及女儿不菲的借读费。小小的女儿,便也常常受我所累,有时一些小小的愿望都难以实现……
雨没停,风也没停,而我们离租住的小屋还很远。我把胳肢窝里的女儿的小手夹得紧一些,想让她省些力气。与此同时,我又问了一遍:“你在伞里吗?”女儿的回答还是那一声响亮而干脆的“在”!
到家了,我用腿撑着车,腾出左手抓住伞柄,好让女儿抽出手来。当我转过脸的刹那,我呆住了——女儿几乎全身湿透!但她微笑着,扯了扯我的上衣,又拍拍那个纸袋,紧紧地抱在胸前:“它没湿,还热着呢!”
泪水和着雨水,从我的脸上流淌下来,一瞬间打湿了我的脸……
1.根据课文内容,说说题目“你在伞里吗”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两次问“你在伞里吗”,可以看出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的妈妈;女儿两次“响亮而干脆地回答‘在’”,可以看出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女儿。
3.第①段中加点的词“砸”换成“落”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习作。
去年夏天,重庆某地67岁的何奶奶没等到9岁孙子团团来过暑假,就坐了两个多小时的车亲自去接。没想到孙子不愿意去,在地上打滚、哭闹,说奶奶家没有WiFi和智能手机。父母无可奈何。何奶奶对此很伤心、费解,自己会讲故事,会唱歌,还做得一手美食,团团是她一手带大的,如今到底输在了哪里?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
甲同学说:“暑假那么长,那么无聊,没有WiFi和智能手机,怎么熬得过去呢?”
乙同学说:“何奶奶待团团这么好,讲故事,唱歌,还为他做美食。这样也太伤她的心了!”
丙同学说:“‘子不教,父之过。’团团的任性妄为、网络成瘾,难道他的父母没责任吗?”
丁同学说:“我觉得网络成瘾的何止团团一个?你看看我们周围的同学……”
以上事件和讨论,引发了你哪些联想和思考?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参考答案
一、
1.B
2.C
3.C
4.A
5.D
6.D
二、共产党员 咆哮 嘶哑 嗓子 沉着 呼啸 忐忑不安 湿淋淋 嗤笑 疯人院
三、涌出 汤勺 游泳 均匀 嗓子 呻吟 噪音 申请
四、跌 跌 惊 跳 假 索 忐 忑 指 画 汹 涌 忐忑不安 心惊肉跳 指手画脚 不假思索
五、A.而—尔B.经—禁C.饶—挠D√
六、(1)目光投向主席台。 (2)不能。因为“投向”更能表现人民群众对领袖的热爱和崇敬的思想感情。 2.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同志们!用石头砸!” 3.刘胡兰斩钉截铁地说:“你们休想从我嘴里得到半点儿党的秘密!” 4.今天天气真好,感到阳光是那么明媚,感到天空是那么晴朗。 5.意思: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跨过了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表达的感情:表现了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阿廖沙尝尽童年苦难,走向广阔人间。——《童年》
八、老共产党员 桥梁 无私无畏 不徇私情 英勇献身 寒风呼啸 西蒙的两个孤儿 悲惨生活 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 唐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九、
1.B
2.对失去母亲的孩子的怜爱 对家庭负担变得更加沉重的担忧
3.心理描写 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4.这两段话生动而又细腻地描写了桑娜当时那种担心、忧虑、紧张、矛盾的心情。表现了桑娜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十、
1.标题“你在伞里吗”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2.关心女儿、细心体贴 体贴妈妈、乖巧懂事
3.不好。因为“砸”形象地写出了雨的大、猛,与“嘭嘭直响”相呼应,换成“落”就没有这种效果。
4.①“我”为女儿对“我”的理解而感动;②“我”为女儿的自信而感动;③“我”为女儿的优秀而感动。
十一、范文:
文明上网
如今,我们已经走进了一个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但是,我们在上网的同时,也要做到文明上网。
任何东西,都有它积极的一面与消极的一面,网络也是如此。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模式。但在网络中,有一些诱人的游戏和聊天网站,它们虽然给我们在工作之余和学习之余带来了许多乐趣,但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危害。所以,我们要做到“上文明网,文明上网”。
网络的运用很广泛,我们可以在网上寻找资料,在网上学习知识,在网上购物,还可以在网上聊天……网络虽然使社会进步了,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些缺点。有人称,网络游戏是电子海洛因。我们一旦迷上网络,就会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我们要选择健康的网页,这样对我们很有好处,同时也避免了我们被不健康的网页所侵蚀。另外,网络是虚拟的,它告诉你的消息可能是假的。比如,你的一个网友,他说他是10岁的顽童,实际上,她是一个80多岁的老太太。所以,我们不要过分相信网络。我们要牢记学生身份,只撷取有益的信息和资料,自觉遵守网络公德,争当新时代的好少年。
沉溺于网络会给我们身心发展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我们要“文明上网,上文明网,上安全网”,做有正义感、责任感、上进心的网民。我们要共同维护网络环境,共同清扫网络垃圾,不制造和传播网络病毒,维护网络安全,不在网上谩骂、攻击他人,注意文明用语,自觉抵制不文明行为。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最具科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我们是网络活动中的主体,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自尊、自律、自强,上文明网,文明上网,让网络伴随我们健康成长。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