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理解拓展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理解拓展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6.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0 01:0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阅读理解拓展训练-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阅读下面的语段,联系课文,完成练习。
《夜间飞行的秘密》
①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它( )飞,( )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②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在语段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蝙蝠在夜里是如何飞行的?飞机在夜里能够安全飞行完全靠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呼风唤雨的世纪》,完成练习。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3.仿写句子。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一读,说说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你能说出有什么发明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芦苇被晚霞映成红色。(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呼风唤雨的世纪(节选)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那么多幻想在现代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7.根据选文,填上合适的词语。
登上( ) 探索( ) 寄托( )
8.选文中的“千里眼”“顺风耳”一般指 的人,在课文中是指 。
9.选文第二自然段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写了20世纪的一些发明创造,体现了科学改变着生活。
10.根据选文内容判断对错。
(1)选文中引用的诗句说明现代科技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
(2)当时人们寄托的美好愿望指的是现代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 )
阅读理解。
蜜蜂与排雷
有些动物天赋的生理机制和特殊本领,可以被用来造福人类。
科学家发现,经过特殊训练的蜜蜂可以在污染控制和环境监测上大显身手。美国蒙大拿大学研究人员还发现,蜜蜂在寻找地雷以及其他爆炸物方面同样具有非凡的能力。与警犬相比,蜜蜂容易训练且工作起来更吃苦耐劳,并且在寻找“猎物”(各类爆炸物品)的准确性方面也显得高出一筹。
目前世界上各地约有1.1亿颗地雷等待排除,每年约有2.6万人因触需而死或致残。蜜蜂可以为搜寻这些重大隐患开辟新路并做出贡献。
为什么蜜蜂能有这种本领?因为蜜蜂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的嗅觉十分敏锐,可以识别出狗无法分辨的许多种细微气体。加之蜜蜂经常是群体出动,因此在搜索同样面积的情况下,它们的工作比狗更高效。科学研究表明,这些“探雷蜜蜂”只需要接受短短几天的训练,就可以适应搜索地雷的要求。
11.从文中找出下列句子所表达的词语。
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 )
比别人高明一些。( )
1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非凡——( ) 搜索——( )
13.文中画“ ”的句子用了 说明方法,你从中体会到
14.根据要求,提出问题。
(1)针对第二自然段,从写法上提出一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第四自然段,从内容上提出一个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寻找快乐的小獾(节选)
朱惠芳
一天,小獾(huān ɡuàn)决定去寻找自己的快乐。
小獾走呀走呀,听见路边有一棵快要干死的小野花在喊:“小獾,请你救救我!”小獾把一片草叶卷成一个筒,捧来清水,轻轻洒在小野花身上。小野花喝足了水,挺直了腰,脸儿变得鲜艳了:“谢谢你!这个花瓣是我身上最香最美的一瓣,送给你。”一片粉红色的花瓣轻轻飘下来,小獾把花瓣藏好,又踏上了寻找快乐的旅程。
忽(tū hū)然,小獾看见前面有一张蜘蛛网,一只小蜜蜂不小心撞(zhuànɡ chuànɡ)了上去,正在拼命挣扎。小獾小心翼翼地走过去,用力一拉,把小蜜蜂救了出来。小蜜蜂感激地说:“谢谢你!这一小罐蜂蜜送给你。”小獾藏好蜂蜜,又忙着去寻找快乐了。
小獾走着走着,忽然听见地上传来轻轻的呻吟声。原来是小蚂蚱在草丛间练习跳远的时候,不小心把腿摔伤了。小獾背起小蚂蚱,把他送回了家。小蚂蚱的妈妈非常感激:“小獾,这根风铃草送给你!”
天色晚了,小獾带着花瓣、蜂蜜和风铃草回到了家。看着这三份礼物,想起小野花、小蚂蚱和小蜜蜂的笑脸,小獾惊奇地发现,自己心里充满了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这就是快乐吗?”小獾自言自语地说。
他尝了尝蜂蜜:“原来,快乐就是这样甜。”
小獾躺了下来,把花瓣盖在身上,深深地吸了口气:“原来,快乐就是那么香。”
微风吹动风铃草,传出“叮叮当当”的轻响,小獾闭上了眼睛:“原来,快乐就是那么好听。”
小獾就这样进入了甜甜的梦乡,脸上还带着甜甜的笑容。
(选自《最哲理的童话》)
15.给文中划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6.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①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②小心谨慎,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17.仔细阅读文中画线句子,仿写连续动作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小獾在寻找快乐的途中都遇到了谁?他都做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小獾找到自己的快乐了吗?他的快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类文阅读
山谷中的谜底
这只是一条普通的山谷,终年积雪,唯一引人好奇的就是,山谷的西坡长满了寒带所有的树种,而东坡却只有雪松。这是怎么回事?人们对此研究了很多年,却一直没有结果。
一次一对夫妇出去旅游,也来到了这个山谷。这时,天空下起了密集的大雪,妻子发现,由于风向的原因,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更大、更密,因此,东坡的雪松上很快就积了厚厚的一层雪。然而,当雪松上的雪积压到了一定程度时,雪松的枝条就会慢慢弯曲下去,上面的雪也就马上掉了;然后雪松又挺直,雪又往上积……如此周而复始,雪松始终完好的立在那里。西坡的雪也压在了各种树上,虽然没有东坡的雪大,但时间一长,也就有了厚厚的一层,那些树却没有弯曲枝条的本领,于是一些小树便因承受不住雪压而纷纷折断,只有一些大树挺了过来。
妻子明白了,她指着东坡的雪松对丈夫说:“那些树都没有雪中的弯曲本领,它们怎能在雪如此大的东坡生存呢?”丈夫点点头,说:“是的,雪松告诉我们,要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必须学会退让和弯曲。”
于是一个多年未解的山谷之谜便被这对夫妇在无意中解开了。
20.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雪松有 的本领,而其他树却没有,于是一些小树便因 而 了。
②雪中告诉我们,要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必须学会 。
21.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更大、更密的原因是( )
A.受地势的影响
B.受风向的影响
C.受气压的影响
22.“山谷之谜”指的是( )
A.东坡的雪总比西北的雪更大、更密。
B.山谷的东坡长满了寒带所有的树种,而西坡却只有雪松。
C.山谷的西坡长满了寒带所有的树种,而东坡却只有雪松。
23.判断正误。
①这对夫妇专门为解开山谷之谜而来到这个山谷。( )
②丈夫首先发现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更大、更密的原因。( )
③山谷之谜的谜底是雪松具有弯曲枝条的本领,所以能在雪大的东坡生存。( )
参考答案:
1.一边 一边 2.蝙蝠在夜里是这样飞行的:蝙蝠的嘴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改变飞行的方向。雷达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雷达的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飞机的荧光屏上,飞行员就改变飞行方向。
【解析】1.本题考查了关联词。
“飞”和“从嘴里发出超声波”之间是并列关系,结合语境可以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一边……一边……”连接。
2.本题考查了文段内容的理解。
(1)第②自然段“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这些句子可以知道蝙蝠在夜里是这样飞行的。
(2)第②自然段“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这些句子说明飞机在夜里能够安全飞行完全靠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3.谁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当然是父母。 4.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5.飞机 电话 6.晚霞把芦苇映成红色。
【解析】3.本句是设问句。
设问句的特点是自问自答。可以仿写:蝙蝠夜里靠什么行进呢?当然是超声波。
4.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根据原文中的句子“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可知答案。
5.本题是开放题。
现代发明有手机、飞机、电脑等。
6.本题考查写“把”字句和“被”字句转换。
“把”字句要找到主动者和被动者,句中主动者是晚霞,被动者是芦苇。两者变换位置,“被”字改为“把”字,句子改为:晚霞把芦苇映成红色。
7. 月球 奥秘 愿望 8. 中国神话故事中具有看得远、听觉灵敏 电视、程控电话 9. 举例子 作比较 10. √ ×
【分析】7.考查词语搭配。
结合第一段“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第二段“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可得出答案。
8.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千里眼”“顺风耳”,在旧小说中指能看得很远和听得很远的人,古典小说《西游记》中曾出现这两个人物,他们是玉帝的得力耳目。孙悟空闹东海、搅地府后,事达天庭,玉帝询问“妖猴”来历,班中闪出千里眼、顺风耳,将“妖猴”的来历奏明。在课文中是指20世纪出现的电视、程控电话。
9.考查说明方法。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举例说明20世纪的科技发展,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把现在的生活和过去进行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10.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将20世纪人们不断创造的成就比喻成一夜间绽放的无数梨花,速度快且数量多,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2)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当时人们寄托的美好愿望指的是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11. 大显身手 高出一筹 12. 特殊 寻找/搜寻 13. 列数字 世界各地等待排除的地雷数量非常多,对人类安全构成了很大威胁。 14. 文章的题目是《蜜蜂与排雷》,为什么第二自然段要提到警犬。 为什么蜜蜂拥有搜寻重大隐患的本领?
【分析】11.本题考查根据意思在文中找词语。
“充分显示出本领和才能。”是“科学家发现,经过特殊训练的蜜蜂可以在污染控制和环境监测上大显身手。”这句话中“大显身手”一词的意思。
“比别人高明一些。”是“与警犬相比,蜜蜂容易训练且工作起来更吃苦耐劳,并且在寻找‘猎物’(各类爆炸物品)的准确性方面也显得高出一筹。”这句话中“高出一筹”一词的意思。
12.本题考查在文中找所给词语的近义词。
可以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从文章到相应的词语作答。
非凡:为出色的或突出的,出众,不寻常的;副词,十分,很。该词的近义词是“科学家发现,经过特殊训练的蜜蜂可以在污染控制和环境监测上大显身手。”这句话中的“特殊”一词。
搜索:仔细寻找(隐藏的人或东西)。该词的近义词是“美国蒙大拿大学研究人员还发现,蜜蜂在寻找地雷以及其他爆炸物方面同样具有非凡的能力。”这句话中的“寻找”一词。或“蜜蜂可以为搜寻这些重大隐患开辟新路并做出贡献。”这句话中的“搜寻”一词。
1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阅读画线句子“目前世界上各地约有1.1亿颗地雷等待排除,每年约有2.6万人因触需而死或致残。”根据句子中“1.1亿”“2.6万”等具体数字可知,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世界各地等待排除的地雷数量非常多,对人类安全构成了很大威胁。
14.本题考查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作答时要结合具体段落内容,结合具体要求,提出自己的问题即可。
(1)本题要求从写法上提出一个问题。阅读第二自然段,可提出问题:这篇文章主要说明了蜜蜂与排雷,为何第二自然段要提及警犬?有何作用?
(2)本题要求从内容导航提出一个问题。阅读第四自然段,可提出问题:为什么蜜蜂可以搜寻地雷?
15.huān hū zhuànɡ 16. 自言自语 小心翼翼 17.我打开书包,拿出课本,大声朗读课文。 18.小獾在寻找快乐的途中遇到了快要干死的小野花,他帮小野花浇水;遇到了撞上蜘蛛网的小蜜蜂,他把小蜜蜂救了出来;遇到了把腿摔伤的小蚂蚱,他把小蚂蚱背回了家。 19.小獾找到了自己的快乐。他的快乐像蜂蜜一样甜,像花瓣一样香,像微风吹动风铃草一样好听。他明白了帮助别人就会获得快乐。
【分析】15.考查了字的正确读音。
结合语境词语理解,“小獾”的“獾”读“huān”;忽然的“忽”读“hū”;撞读“zhuàng”。
16.考查了根据意思写词语。结合内容理解。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②小心翼翼:小心谨慎,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17.考查了仿写句子。
根据要求完成,从“小獾把一片草叶卷成一个筒,捧来清水,轻轻洒在小野花身上。”可知,例句连用“卷、捧、洒”三个动作,是个连续动作的句子,仿写一个连续动作的句子即可,例:我打开书包,拿出课本,大声朗读课文。
18.考查了内容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从“小獾走呀走呀,听见路边有一棵快要干死的小野花在喊:‘小獾,请你救救我!’小獾把一片草叶卷成一个筒,捧来清水,轻轻洒在小野花身上。”“小獾看见前面有一张蜘蛛网,一只小蜜蜂不小心撞了上去,正在拼命挣扎。小獾小心翼翼地走过去,用力一拉,把小蜜蜂救了出来。”“小獾走着走着,忽然听见地上传来轻轻的呻吟声。原来是小蚂蚱在草丛间练习跳远的时候,不小心把腿摔伤了。小獾背起小蚂蚱,把他送回了家。”可知,小獾在寻找快乐的途中遇到了快要干死的小野花,他帮小野花浇水;遇到了撞上蜘蛛网的小蜜蜂,他把小蜜蜂救了出来;遇到了把腿摔伤的小蚂蚱,他把小蚂蚱背回了家。
19.考查了内容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从“天色晚了,小獾带着花瓣、蜂蜜和风铃草回到了家。看着这三份礼物,想起小野花、小蚂蚱和小蜜蜂的笑脸,小獾惊奇地发现,自己心里充满了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他尝了尝蜂蜜:‘原来,快乐就是这样甜。’小獾躺了下来,把花瓣盖在身上,深深地吸了口气:‘原来,快乐就是那么香。’微风吹动风铃草,传出‘叮叮当当’的轻响,小獾闭上了眼睛:‘原来,快乐就是那么好听。’”可知,小獾找到了自己的快乐。他的快乐像蜂蜜一样甜,像花瓣一样香,像微风吹动风铃草一样好听。他明白了帮助别人就会获得快乐。
20. 弯曲枝条 承受不住雪压 纷纷折断 退让和弯曲 21.B 22.C 23. × × √
【分析】20.本题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等,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
①由文中“那些树却没有弯曲枝条的本领,于是一些小树便因承受不住雪压而纷纷折断,只有一些大树挺了过来。”可知,雪松有弯曲枝条的本领,而其他树却没有,于是一些小树便因承受不住雪压而纷纷折断了。
②由“是的,雪松告诉我们,要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必须学会退让和弯曲。”可知,雪中告诉我们,要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必须学会退让和弯曲。
21.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由文中“妻子发现,由于风向的原因,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更大、更密”可知,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更大、更密的原因是受风向的影响。
22.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结合文中“唯一引人好奇的就是,山谷的西坡长满了寒带所有的树种,而东坡却只有雪松。”可知,“山谷之谜”指的是山谷的西坡长满了寒带所有的树种,而东坡却只有雪松。
23.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①错误,由文中“一次一对夫妇出去旅游,也来到了这个山谷。”可知,不是专门为解开山谷之谜而来到这个山谷。
②错误,由“妻子发现,由于风向的原因,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更大、更密”可知,是妻子首先发现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雪更大、更密的原因。
③由“是的,雪松告诉我们,要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必须学会退让和弯曲。”可知,山谷之谜的谜底是雪松具有弯曲枝条的本领,所以能在雪大的东坡生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