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理解拓展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理解拓展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0 11:1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阅读理解拓展训练-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竹节人》节选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了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1.“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说明 ,“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是因为 。
2.“虎视眈眈”在文中指 。
3.老师看出的“破绽”不包括( )
A.后面的同学伸长脖子“观战”。
B.给课本竖起来,给自己玩游戏打掩护。
C.后面的同学恨不能亲自动手玩游戏。
4.用“_____”画出具体描写“意兴依然不减”的句子。
5.请展开想象,描写竹节人“打仗”时的动作和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150℃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系统提供能源。
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水星离太阳最近,朝向太阳的一面表面温度达到300~400℃,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颗缺氧、缺水,有着浓厚云层的行星,太阳辐射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金星表面温度极高,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140℃,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6.选文的第一自然段是围绕“ ”这个主要意思来写的。
7.圈画关键词能帮助我们理解内容。请在选文中用“﹏﹏﹏”画出跟下面阅读任务相关的四个关键词。阅读任务“生命存在的必备条件有哪些”?
8.根据下面的阅读任务阅读相关段落,并完成后面的练习。
阅读任务: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是否有生命存在?
第1步:浏览发现第 自然段的内容跟阅读任务关系不大,不需要详细阅读。
第2步:通过详细阅读第 自然段,可以提取出以下两个关键信息:
①水星、金星因为 ,不可能存在生命。
②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因为 , 。
9.画“ ”的句子中,“一般”这个词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阅读
跳绳和踢毽子
①这两项游戏虽是至今存在,不分地方和季节的,但是玩具就有不同。跳绳,当然基本是麻绳,后来有童子军绳和橡皮筋。
②我最喜欢的,却是小时候用竹笔管穿的跳绳。放了学到琉璃厂西门一家制笔作坊,去买做笔切下的约寸把长的竹管,其粗细同我们用来写中楷字的笔。很便宜地买一大包回来,用白线绳一个个穿成一条一丈长的绳子。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③跳双绳颇不易,有韵律,快速。但是在跳绳中捡铜子儿,也不简单。把一叠铜子儿放在地上(绳子落地碰不到的地方),每跳一下,低头弯腰下去捡起一个铜子儿,看你赶不赶得上又要跳第二下,又跳,又弯腰,又伸手捡铜子儿,虽不是激烈运动,却是全身都动的运动呢!
④踢毽子是自古以来的中国游戏,这玩具羽毛是基础,但是底下的托子却因时代而不同了。在我幼年时,虽然币制已经用硬币了,但是遗留下来的制钱,还有很多用处,它用来做毽子的底托,就是最好的。方孔洞,穿过一根皮带,把羽毛捆起来,就是毽子了。
⑤自己做毽子,也是有趣的事。用色纸剪了当羽毛,秋天的大朵菊花当羽毛,都是毽子。而记忆中有一种为儿童初步学踢毽子的,叫“踢制钱”,两枚制钱用红头绳穿起来,刚好是小孩子的手持到脚的长度即可。小孩子提着它,一踢一踢的,制钱打着布鞋帮子,倒也很顺利。
⑥踢毽子到学习花样儿的时候,有一首儿歌可以念:“一个毽儿,踢两半儿。打花果儿,绕花线儿。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十九,一百。”(有改动)
10.如果你想知道跳绳有哪些玩法, 可以阅读第 自然段;如果你想知道怎么做毽子,可以阅读第 自然段。
11.写跳绳的玩法时,作者介绍了哪些玩法?重点写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把文章中能反映玩游戏时的乐趣的句子画上横线。(画一处即可)
课外阅读。
银杏
①银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27亿年前,它已经出现在我们这个星球上。
②经过大约1亿年的漫长岁月,银杏发展到它的鼎盛时期。大片大片的银杏树林,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与同时代生活的恐龙一样普遍。因此,人们又称它为“植物界的恐龙”。
③可是,到了第三纪,地球上的气候发生剧变,山脉不断隆起,银杏在与新植物群的竞争中,被迫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只有在少数地区,由于受到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的保护,才有少量的银杏侥幸存活下来,它们成了植物界中的稀世之物,科学家心目中的“植物活化石”。
④相对其他植物而言,银杏的生长速度很缓慢。在一般情况下,栽种下它的幼苗,要经过15~20年才能结果,有的甚至需要30~40年的时间。正如俗话说的那样,公公种树,孙子吃果,因此人们又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外号叫“公孙树”。
⑤如此缓慢的生长速度,如此晚的结果年龄,一定要有很长的寿命才行。一点儿不错,银杏的确是典型的长寿树种。目前发现的最“长寿”的一棵银杏古树生长在山东省浮来山的定林寺中,据说有3000多岁了,直到今天它还果实累累。
⑥那么,银杏为什么这样长寿呢?
⑦植物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凡是“高寿”的古老银杏,都有极为发达的根系,树根能够扎入地下很深的地方,有利于抵抗各种不良环境。另外,由于银杏生长缓慢,需要的养分比较少,使它完全有可能在一个地方活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还有一个让银杏长寿的原因,就是它的病虫害较少。银杏体内含有一种叫乙烯醛的物质和多种有机酸,这些物质具有强烈的抑菌杀虫作用,所以银杏很少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13.人们为什么称银杏是“植物界的恐龙”(  )
A.因为银杏长得跟恐龙一样大。
B.因为银杏和同时代的恐龙一样普遍。
C.因为银杏和恐龙一样灭绝了。
D.因为银杏存活的时间和恐龙一样长。
14.人们把银杏称为“ ”“ ”“ ”。在这里引号表示 。
15.文中画“__”的句子运用了 和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16.银杏长寿的原因是(  )(多选)
A.银杏根系极为发达,树根扎得深,有利于抵抗各种不良环境。
B.银杏生长缓慢,需要的养分比较少。
C.银杏存活的时间和恐龙一样长。
D.银杏体内含有一种叫乙烯醛的物质和多种有机酸,这些物质能抑菌杀虫,使银杏很少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17.下面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经过大约1亿年的漫长岁月,银杏发展到它的鼎盛时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阅读文章时,我们要学会根据问题有针对性地阅读重要语句和段落。在这篇短文中,如果想重点了解银杏“长寿”的秘密,就要详细阅读第 自然段;要想了解银杏悠久的历史,就要重点阅读第 自然段。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的图案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但它却有不寻常的来历。
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牛高马大的男子汉。民国初年,战乱频繁,家里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干活才勉强维持温饱。
③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个人影蹿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着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厨房的旮旮旯旯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大家还在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走了之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只见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A)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
④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残废不可。”
⑤贼傻望着祖父,他不敢相信祖父就这样轻易地让他走,但祖父分明是平静地挥了挥手,贼便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它吧,它可帮你家度几天日子。”(B)贼要说什么却没有说,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钱去做点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
⑥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
⑦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他马上就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
⑧自此以后,我家门环上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守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们听得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这条刻下的鱼替代好了。
⑨于是,我家按照祖父的意思,一直都保留着这鱼的图案。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
(选自《余华作品集》,文章有删改)
19.给短文拟个合适的题目:
20.根据文章内容,依次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每空限两个字)
捉贼——( )——送鱼——( )
21.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可能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相同。根据下面的阅读任务,写出应该重点读短文中的哪些段落。
任务一:了解一家人捉贼、放贼的经过,要重点读短文第 到第 段。
任务二:了解“我”家的家徽为什么是“一条鱼”,要重点读短文第 到 段。
22.文中画“   ”的两个句子都对贼进行了 和 的描写,我们可从中窥探到他的内心:从A句可看出他当时 ,从B句可看出他的 。
23.谈谈“家徽”在文中折射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训练。
绿蓝白——中国农业的希望
人们说起粮会问题,常常只是计算我们直接吃了多少粮食,其实,更多的粮食用在了富牧业、养殖业酿酒业和其他工业上。在有限的耕地上,既要种人吃的口粮,又要种给鸡鸭鹅、牛马羊、酒客吃的粮食,还有许多地要种棉花、果树、蔬菜、油料等经济作物,实在是力不从心。怎么办呢?科学家提出了“绿蓝白”三色农业的构想。“绿色农业”是指在土地上耕种的农业,那么,“蓝色农业”和“白色农业”指的是什么呢?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由陆地资源的利用向海洋资源的开发进军了。海洋变成了“农场”。海洋中不仅有鱼虾蟹可供食用,许多藻类和海产品的食用价值也被人类重新认识,甚至海底的石油也被开发出来做成了的饲料……这就是科学家所说的“蓝色农业”。
海洋生物产品富含各种营养物质,非常容易被人体吸收,而且味道鲜美,称得上是优质食品。我国有一万八千多千米海岸线,如果把我国近海二十二亿亩的浅海区域都利用起来,实现农牧场化,那么,解决中国未来更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就多了一条出路。
地球上有三大类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微生物是一种人的肉眼看不见的生物,单个的微生物要借助于显微镜放大几百倍,甚至电子显微镜放大一二十万倍才能看得清楚。与传统农业不同,由微生物领衔的农业,是在高度洁净的工厂厂房里进行的。所以,科学家就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名字叫“白色农业”。
微生物怎样在农业上发挥作用呢?举个例子来说,我国农作物秸秆每年约有五亿吨,如果把其中五分之一通过微生物发酵转化为饲料,就可以获得相当于四百亿千克的饲料,这是目前我国每年饲料用粮的三分之一。这样一来,人畜争粮的矛盾岂不是可以大大缓和了吗?让微生物形成规模产业并加入大农业领域,现在才刚刚开始,它的前途是十分广阔的。
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兴奋地把“三色农业”称为又一次“产业革命”。这次革命的结果,不仅可以解决粮食问题,而且将使农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工业,使更多的农村成为城市,使域乡之间的差别大大缩小。这是多么美好的前景啊!
24.什么叫“绿蓝白”?运用 的阅读方法可知:所谓“绿蓝白”,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说来,就是_______
25.为什么说“绿蓝白”是中国农业的希望?
运用 的阅读方法可知: 。
26.“绿蓝白”三色农业,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运用 的阅读方法可知: 。
27.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至少举出两例说明其作用。
运用 的阅读方法可知: 。
参考答案:
1. 同学们玩得非常入迷 怕被老师发现 2.老师像老虎一样凶狠地盯着我们,伺机将不听课的同学揪出来 3.C 4.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 5.竹节人挥舞着手中的“兵器”打杀起来。左边的“金钩大王”挥动双钩,气势汹汹;右边的“齐天大圣”手握金棍,不断进攻。双方兵器交接,围观者也是大声呐喊助威。
【分析】1.此题考查句子的理解能力。
句子“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是因为下课的时候玩竹节人,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说明他们玩的非常入迷。“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出现在第二段,是上课期间同学们玩竹节人,他们桌上玩着,但是嘴里不便喊叫,因为怕被老师发现。
2.此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能力。
虎视眈眈出现在第三自然段,意思是形容贪婪而凶狠地盯着。文中指老师像老虎一样凶狠地盯着我们,伺机将不听课的同学揪出来。
3.此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能力。
“破绽”在第三自然段,句子“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结合前后文可以知道上课的时候有学生玩竹节人,后面的同桌在看他们玩游戏,但是动作过于明显,就被老师发现了其中的蹊跷,破绽不包括他们恨不得自己动手玩游戏,他们只是看游戏太过入迷。
4.此题考查句子的检索能力。
从句子“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可以看出具体描写意兴不减的句子是“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
5.此题考查想象写话的能力。
学生结合课文的理解,从文中观看者的描述“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可以看出斗竹节人的场面热闹非凡,写的时候写出斗竹节人时的热闹场面即可。
6.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 7.温度、水分、大气、光和热 8. 1 2 表面温度极高 离太阳很远 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140℃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9.不能删去。因为“一般”是表示推测,去掉就成了确定的语气,表达太绝对,就不够科学严谨了。
【详解】语段选自课文《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
1.考查了对选文的第一自然段中心句的掌握。选文的第一自然段主要分析了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作者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要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二是要有必要的水分,三是要有适当成分的大气,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系统提供能源。概括起来,选文的第一自然段是围绕“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这个主要意思来写的。
2.考查了根据阅读任务寻找相关关键词的能力。根据阅读任务“生命存在的必备条件有哪些”,作者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要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二是要有必要的水分,三是要有适当成分的大气,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系统提供能源。因此,相关的关键词应该是:温度、水分、大气、光和热。
3.考查了根据阅读任务完成练习的能力。阅读任务是“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是否有生命存在”。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可先浏览一遍短文内容,通过浏览发现第1自然段的内容跟阅读任务关系不大,不需要详细阅读。通过详细阅读第2自然段,可以提取出以下两个关键信息:①水星、金星因为表面温度极高,不可能存在生命。②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因为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140℃,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4.考查了对划线句子的掌握情况。划线句子“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140℃,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这句话分析了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原因。句子中“一般”这个词语不能删去。因为“一般”是表示推测,去掉就成了确定的语气,表达太绝对,就不够科学严谨了。
10. ③ ④、⑤ 11.作者介绍了跳双绳和跳绳中捡铜子儿。重点写的是跳绳中捡铜子儿。 12.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分析】10.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仔细读文可知,这篇文章讲了孩童时的两项游戏:跳绳和踢毽子;短文第③自然段写了跳绳有哪些玩法,第④⑤自然段写了怎样做毽子。第四然段最后一句“方孔洞,穿过一根皮带,把羽毛捆起来,就是毽子了。”和第五自然段前半部分都是讲如何做毽子。
1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仔细读文章第三自然段可知,作者写跳绳的玩法时,介绍了跳双绳和跳绳中捡铜子儿。重点写的是跳绳中捡铜子儿。
12.本文作者介绍了童年时跳绳和踢毽子的玩法,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文章中能反映玩游戏时的乐趣的句子如:这种绳子,无论打在硬土地上、砖地上,都会发出清脆的竹管声,于是,我们在游戏中也兼听悦耳的声音。
13.B 14. 植物界的恐龙 植物活化石 公孙树 特殊含义 15. 举例子 列数字 准确、具体地说明银杏的确是长寿的树种 16.ABD 17.不能删去。因为“大约”表示估计,银杏历史久远,无法准确计算时间,只能说个大概。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的准确和严谨。 18. ⑦ ①②③
【分析】13.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结合“大片大片的银杏树林,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与同时代生活的恐龙一样普遍。”可以看出。
14.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结合“因此,人们又称它为‘植物界的恐龙’。”、“它们成了植物界中的稀世之物,科学家心目中的‘植物活化石’。”、“正如俗话说的那样,公公种树,孙子吃果,因此人们又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外号叫‘公孙树’。”可以看出。
其中引号表示了特殊的含义。
15.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辨析。
结合“目前发现的最‘长寿’的一棵银杏古树生长在山东省浮来山的定林寺中,据说有3000多岁了,直到今天它还果实累累。”中的“3000”可以看出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最‘长寿’的一棵银杏古树生长在山东省浮来山的定林寺中”可以看出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从而准确、具体地说明银杏的确是长寿的树种。
16.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结合“植物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凡是“高寿”的古老银杏,都有极为发达的根系,树根能够扎入地下很深的地方,有利于抵抗各种不良环境。另外,由于银杏生长缓慢,需要的养分比较少,使它完全有可能在一个地方活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还有一个让银杏长寿的原因,就是它的病虫害较少。银杏体内含有一种叫乙烯醛的物质和多种有机酸,这些物质具有强烈的抑菌杀虫作用,所以银杏很少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中可以看出。
17.考查对词语的作用的分析。
作答这类题首先要进行判断,然后对词语进行解释,其次结合内容分析是否存在照应关系,所有分析删除或替换后是否具有说明文的准确性、严谨性和科学性的特点。
18.考查对文章的内容分析。
结合“植物学家在研究中发现,凡是“高寿”的古老银杏,都有极为发达的根系,树根能够扎入地下很深的地方,有利于抵抗各种不良环境。另外,由于银杏生长缓慢,需要的养分比较少,使它完全有可能在一个地方活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还有一个让银杏长寿的原因,就是它的病虫害较少。银杏体内含有一种叫乙烯醛的物质和多种有机酸,这些物质具有强烈的抑菌杀虫作用,所以银杏很少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中可以看出了解其长寿原因要重点阅读第七段;
结合“银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27亿年前,它已经出现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经过大约1亿年的漫长岁月,银杏发展到它的鼎盛时期。”和“可是,到了第三纪,地球上的气候发生剧变,山脉不断隆起,银杏在与新植物群的竞争中,被迫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中可以看出要了解其历史形成要阅读第一、第二和第三段。
19.家徽 20. 放贼 刻鱼 21. ③ ⑥ ⑦ ⑨ 22. 动作 神态 很害怕 羞愧与感动 23.①家徽折射出困难时期人性的善良和宽容。②家徽象征着对别人遭遇困难时的体谅。③家徽表达了美德传家的教育理念。④家徽彰显了知恩图报的美德。
【分析】19.本题考查给文章拟定题目。
这篇文章主要叙述的作者家的“家徽”,这一点从文章第一段中“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进行了解,所以这篇文章可以围绕贯穿文章的物品“家徽”为题。
20.本题考查梳理故事情节。
解答时可以逐段阅读,进行分析。注意题干要求,只能写两个字。文章第③段介绍了父亲兄弟几个“捉贼”,第④⑤⑥介绍了祖父“放贼”,第⑦段介绍了被祖父放走的人来“送鱼”,第⑧段介绍了祖父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鱼”。
21.本题考查阅读方法、文章内容理解。
任务一是要找出家人“捉贼、放贼的经过”,文章第③段介绍了父亲兄弟几个“捉贼”,第④⑤⑥介绍了祖父“放贼”,所以应该重点阅读第③~⑥自然段。
任务二是要了解“我”家的家徽是“一条鱼”的原因。文章第⑦段介绍了被祖父放走的人来“送鱼”,第⑧段介绍了祖父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鱼”,所以应该重点阅读第⑦~⑨自然段。
22.本题考查判断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心理。
通过“眼眶却红了”可以判断出是对人物“神态”描写。通过“低着头”“提着”“走”可以判断出是对人物“动作”的描写。通过对人物比较细致的描写,突出了“贼”的害怕、羞愧等。
2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主旨理解。
解答此题,首先要理清楚,本文围绕“家徽”叙述了怎样的事件,事件中的主人公都有谁,他们身上都有着怎样的品质。解答角度越全面越好。
24. 抓住关键语句 “绿蓝白”三色农业 “绿色农业”即在土地上耕种的农业,“蓝色农业”即在海洋开发资源的农业,“白色农业”即在高度洁净的工厂厂房里让微生物发挥作用的农业 25. 抓住相关语句综合 “绿色农业”保障人吃的口粮,鸡鸭鹅、牛马羊、酒窑吃的粮食;“蓝色农业”让海洋变成“农场”,解决中国未来更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就多了一条出路;“白色农业”通过微生物发酵把秸秆转化为饲料,缓解人畜争粮的矛盾。而且使农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工业。促进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 26. 联系全文 “蓝色农业”和“白色农业”是详写,而“绿色农业”是略写。因为前两种是新型农业,是新鲜事物,鲜为人知;而后一种是传统农业,人们熟悉。 27. 找到相关语句 ①“一万八千多千米海岸线”“浅海区域”是列数字,说明我国海洋资源农牧场化条件得天独厚,潜力大。②“微生物怎样在农业上发挥作用呢?举个例子来说……”是举例子,说明微生物在农业中发挥的作用。
【解析】2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从“科学家提出了“绿蓝白”三色农业的构想。“绿色农业”是指在土地上耕种的农业,那么,“蓝色农业”和“白色农业”指的是什么呢?”和“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由陆地资源的利用向海洋资源的开发进军了。海洋变成了“农场””以及“与传统农业不同,由微生物领衔的农业,是在高度洁净的工厂厂房里进行的。所以,科学家就给它起了个形象的名字叫“白色农业”。”几句可知,所谓“绿蓝白”,即“绿蓝白”三色农业。具体说来,“绿色农业”即在土地上耕种的农业,“蓝色农业”即在海洋开发资源的农业,“白色农业”即在高度洁净的工厂厂房里让微生物发挥作用的农业。在解答本题时,抓住关键语句即可。
2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从“有限的耕地上,既要种人吃的口粮,又要种给鸡鸭鹅、牛马羊、酒客吃的粮食,还有许多地要种棉花、果树、蔬菜、油料等经济作物,实在是力不从心。”、“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们开始由陆地资源的利用向海洋资源的开发进军了。海洋变成了“农场”。”、“我国农作物秸秆每年约有五亿吨,如果把其中五分之一通过微生物发酵转化为饲料,就可以获得相当于四百亿千克的饲料,这是目前我国每年饲料用粮的三分之一。这样一来,人畜争粮的矛盾岂不是可以大大缓和了吗?”以及“这次革命的结果,不仅可以解决粮食问题,而且将使农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工业,使更多的农村成为城市,使域乡之间的差别大大缩小。这是多么美好的前景啊!”可知,“绿色农业”保障人吃的口粮,鸡鸭鹅、牛马羊、酒窑吃的粮食;“蓝色农业”让海洋变成“农场”,解决中国未来更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就多了一条出路;“白色农业”通过微生物发酵把秸秆转化为饲料,缓解人畜争粮的矛盾。而且使农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工业。促进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距。解答本题抓住相关的语句进行综合即可。
26.联系全文可知,“蓝色农业”和“白色农业”是详写,而“绿色农业”是略写。因为前两种是新型农业,是新鲜事物,鲜为人知;而后一种是传统农业,人们熟悉。
27.解答本题找出相关语句即可。如从“一万八千多千米海岸线”“浅海区域”等数字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我国海洋资源农牧场化条件得天独厚,潜力大。
从“微生物怎样在农业上发挥作用呢?举个例子来说,我国农作物秸秆每年约有五亿吨,如果把其中五分之一通过微生物发酵转化为饲料,就可以获得相当于四百亿千克的饲料,这是目前我国每年饲料用粮的三分之一。”一句中可知,在这里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微生物在农业中发挥的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