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八年级下册第9课 演唱 ☆摇篮曲(课件+教学设计+媒体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八年级下册第9课 演唱 ☆摇篮曲(课件+教学设计+媒体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5-02-12 10:16:38

文档简介

装饰音
含义
用来装饰旋律的小凌晨符或记有特殊记号表示该音符应作某种装饰性演奏的音。又称花音。
装饰音的时值计算在所装饰的音或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一音的时值内。装饰音一般是用来丰富曲调,给曲子增加色彩而出现的,使乐曲更加有特色,增加效果。常用的装饰音有倚音、颤音、廻音、波音、滑音等多种。在我国民间音乐演唱(奏)中,有大量装饰音存在;西方音乐的某些时期,装饰音曾是旋律风格的重要特征。
演奏方法
正确的演奏方法就是,牺牲装饰音前面的音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时值,偷走前音的尾巴,从听觉上,一个音的音头比音尾更重要,也更敏感,因此为了修饰音头,自然的缩短前音的音尾,不会带来听觉上的不舒服,时值减少的事实会在装饰音的光环下变得几乎不被注意到,即:(前音装饰音)+主音。
历史
以各种符号标记在音符的上方,用来增加乐曲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现力,尤其对旋律的节奏和风格等方面起一定变化者称装饰音。在独唱独奏中,对乐曲加以装饰,早在格列高利圣咏中已经出现。17、18世纪的独唱部分,歌唱家几乎都不严格按谱演唱,F·科雷利、G·F·亨德尔、G·塔尔蒂尼和他们同时代的作曲家们所写的弦乐奏鸣曲部分,只为演奏者写出主要的旋律,其余由演奏者处理。这种即兴装饰,直到C·W·格鲁克才开始逐渐废弃。符号装饰法盛行于巴罗克时期,为哈普西科德等键盘乐器采用。各国都有自己的特定符号、名称和奏法,例如德国的波音;英国维吉纳曲集中在符干上划单或双斜线的装饰音;意大利有时曾用缩写“g”(groppo)表示回音,“t”(tremolo)表示震音等。欧洲比较重要和完善的符号装饰音,起于17世纪的法国,为其他各国作曲家所采用,一直延用到浪漫乐派初期。法国装饰音主要有:倚音、颤音、回音、波音、后倚音、琶音等几类,其中尤以前三者为必须遵循的基本装饰音。后来由于装饰音复杂而多样,使用和解释十分混乱,G·罗西尼首先废用这些符号,而用音符写出各种装饰音(如他的歌剧《伊丽莎白》)。装饰音大多用邻音,在五声音阶流行的国家里,邻音包括小三度关系。各尖装饰音及其符号见附录:音乐记谱常用符号。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全名译为约翰奈斯·勃拉姆斯。1833.5.7 - 1897.4.3),德国作曲家。1833年5月7日出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职业乐师的家庭里。他童年生活十分贫困,7岁随父亲学钢琴,13岁便在酒店里为舞会弹伴奏,在剧院帮助父亲演奏。与此同时,为了多得报酬,他还写了不少沙龙音乐作品,包括多种舞曲、进行曲和管弦乐曲改编曲等。代表作品《a小调小提琴和大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个人经历
早年师从科赛尔(Cossel)、戈赛尔、马 ( http: / / www.21cnjy.com )克逊(Eduard Marxsen)学习钢琴。一生中交友颇广,1853年在魏玛与爱德华·列梅尼(E.Remenyi)、约·阿希姆(Joseph Joachim)结交,并被介绍给舒曼夫妇,得到赏识与支持。
1862年到维也纳。在充分准备后才开始写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响曲,1876年完成c小调第1交响曲, 1877年完成D大调第2交响曲, 1883年完成F大调第3交响曲, 1885年完成e小调第4交响曲.
19世纪60年代,他定居维也纳,把当时欧洲的这个音乐中心作为他的第二故乡。1897年4月3日逝世于维也纳。
勃拉姆斯是德国浪漫乐派最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位作曲家也是最后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古典作曲家。1833年5月7日出生在汉堡的一个音乐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职业乐师。勃拉姆斯童年时跟父亲学拉小提琴、大提琴,吹圆号。由于家境贫寒,有时还到酒馆里弹钢琴,以便赚得一些钱贴补家用。勃拉姆斯十五岁起举行演奏会,并创作一些钢琴作品。
1848年,他在汉堡结识了匈牙利著名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琴家爱德华·列梅尼,从他那里了解并学习到匈牙利民间音乐。后来,他和这位提琴家一起巡回演出,认识了匈牙利著名小提琴家约阿希姆作曲家李斯特和德国著名作曲家舒曼等人。舒曼和约阿希姆非常赏识勃拉姆斯的才华,并极力推荐他。舒曼在《新的道路》一文中,称“勃拉姆斯是善于把时代精神表现得尽善尽美的、杰出的专家”。勃拉姆斯早期的创作大多是一些钢琴曲和声乐曲,受舒曼影响较深。
1860年以后,开始写交响曲和其它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式的器乐曲,追摹贝多芬的风格。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他的创作更加成熟了,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且情思蕴藉,结构工致。勃拉姆斯对民间音乐十分重视。他有句名言:“民歌——是我的理想”。他的《匈牙利舞曲集》以及近百首改编曲,都是充分利用民间音乐素材或模仿民间音乐风格写成的。此外,他还创作了二百多首歌曲、四部交响曲、一些协奏曲,室内乐和一批钢琴曲。其中显著名的作品有:四部交响曲、《a小调小提琴和大提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匈牙利舞曲集》、《学院节日序曲》和改编的二十一首《匈牙利舞曲》等。1897年4月3日,勃拉姆斯逝世于维也纳,享年六十四岁 。
成就地位
勃拉姆斯是德国音乐史上最后一个有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影响的古典作曲家,被视为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复古”者。他是创作与演奏并重的作曲家。但他没有进过音乐学校,靠他自己的勤奋好学、他的卓越才能和对自己所献身的事业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觉悟。他的成熟的作品证明了他掌握着登峰造极的艺术技巧和才华。他的作品兼有古典法和浪漫精神,极少采用标题,交响作品中模仿贝多芬的气势宏大,然而笔法工细,情绪变化多端,时有牧歌气息的流露,仍带有自己特点。
勃拉姆斯的音乐既反映出他德国北部故乡的朴实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华,又反映出维也纳的妩媚动人。在他的最大型作品《德意志安魂曲》中表现出了这两个方面。他出自对人类善良的信念和对德国人民的爱,紧紧依靠德国古典音乐大师——自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到舒伯特和舒曼的传统,创作出足以同十九世纪末德国音乐中开始出现的一些颓废现象相对抗的包罗万象的作品来。这正是他创作的主要历史功绩所在。在德国音乐中,人们常把勃拉姆斯同巴赫、贝多芬姓名的第一个字母总称为“三B”原因概在于此。
勃拉姆斯继承贝多芬交响乐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传统,以深刻的人道主义和热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出发,着力表现时代精神风貌和斗争生活,作品成为贝多芬之后西欧交响音乐的杰出典范。难怪人们把他的《第一交响曲》誉为“贝多芬第十交响曲”。勃拉姆斯自己也曾记叙说:“在我背后不断地听到巨人(指贝多芬)的脚步声。”勃拉姆斯写作交响曲并不追求色彩和光辉的表现,但他的乐队表现却格外精致而富有表情。在继承古典乐派交响乐的结构形式的同时,勃拉姆斯又赋予作品浪漫主义的色彩和气质。作品结构严谨,情思蕴藉,规模庞大。他还将德国古典作曲家严密的复调技术和动机发展手法运用到交响曲的创作中。重要作品还有《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匈牙利舞曲》第五、第六,管弦乐《学院典礼序曲》及《摇篮曲》等优秀曲目。(共8张PPT)
什么是摇篮曲?
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 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伴奏
中往往模仿摇篮摆动的律动。
《摇篮曲》创作过程是这样的,1864年,勃拉姆斯在汉堡遇见了一位维也纳的青年女歌手贝尔塔,奥地利姑娘特有的温柔和天真浪漫的风彩打动了他的心,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俩未能结合,贝尔塔与他人结了婚,当他们第二个孩子出世时,勃拉姆斯写了这首摇篮曲送给他们。原曲的歌词为“安睡安睡,乖乖在这里睡,小床满插玫瑰,香风吹入萝里,蚊蝇寂无声,宝宝睡得甜蜜,愿你舒舒服服睡到太阳升起。”那恬静、优美的旋律本身就是一首抒情诗。后人曾将这首歌曲改编为轻音乐,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就像一首民谣那样深入人心。
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德国作曲家。人们把勃拉姆斯与巴赫、贝多芬并列为“三B”,尽管这种提法的意义不够确切,但它说明了勃拉姆斯在德国音乐中的地位。勃拉姆斯创作了除歌剧以外一切体裁的作品,在交响曲、室内乐、协奏曲和艺术歌曲方面留下了众多杰作;他沿用了贝多芬式的音乐形式进行写作,同时作品也带有浪漫主义风韵;常用无标题音乐形式,提倡音乐中的形式美,反对内容至上的原则,避免标题音乐形式。
快安 睡 小 宝 贝 夜 幕 已 低 垂 , 床头
快安 睡 小 宝 贝 你 甜 蜜 地 睡, 月光
布 满 玫 瑰, 陪 伴 你 入 睡 小宝
洒 满 大 地, 微 风 轻 轻 吹 小宝
贝, 小 宝 贝, 歌声 催 你 入 睡, 小宝
贝, 小 宝 贝, 歌 声 催 你 入 睡, 小宝
贝, 小宝 贝 歌声 催 你 入 睡。
贝, 小宝 贝 歌声 催 你 入 睡。
难点
附点音符
弱起
小节
谈谈你对刚才听
到的音乐的理解
徐缓
节奏舒缓
旋律优美抒情
音乐的节奏和
旋律是怎样的?
摇篮曲的速度如何?
向我们表达了怎样
的情感和情绪?
语气安详平缓情
绪亲切温和恬静
欣赏中外《摇篮曲》,总结摇篮曲的特点。
A、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
B、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 未来的祝福和希望。
C、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摇篮曲》教案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的古今摇篮 ( http: / / www.21cnjy.com )曲中颇负成名的歌曲,是为法柏夫人创作的。是送给法柏夫人第二个孩子的礼物,因法柏夫人喜欢圆舞曲风格的歌曲,所以作曲家把圆舞曲稍作变化,将伴奏部分放在右手,产生了一首甜蜜的旋律,就是流传至今的这首三拍子的《摇篮曲》。乐曲原为F调,教材改为D调。简朴的主题充满了温和、安详的情绪,表现了母亲深挚的怜爱。伴奏声部的切分效果,形成了摇篮摇晃的动感,烘托了乐曲平稳的宁静的气氛。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歌曲的情绪,体验摇篮曲所表现的意境:歌曲结构短小,旋律轻柔甜美,歌曲伴奏型常带摇篮的动荡感。
2、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感受母爱的伟大。
二、过程与方法
1、从听入手,引导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歌曲的情绪、情感,并以此为依据,调整自己的演唱速度、力度,带着感情去演唱《摇篮曲》。
2、让学生用竖笛演唱《摇篮曲》。
三、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的演唱《摇篮曲》,并从演唱过程中感受摇篮曲音乐的风格。
2、用竖笛吹奏《摇篮曲》,同时让部分学生选用不同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的创作、表演、合作能力。
3、掌握《摇篮曲》的歌曲创作背景知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感受音乐情感,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2、用竖笛吹奏《摇篮曲》。
二、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演唱《摇篮曲》。
2、准确用竖笛吹奏《摇篮曲》。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张咱们班某位同学百日时的照片,大家想不想看一看、猜猜他(她)是谁啊?
生:想!(教师出示照片,学生猜测)
师:照片上这个可爱的宝宝就在我们中间,老师给大家三次机会。好,谁能告诉老师,照片上这个宝宝是谁啊?
生:(略)
师:下面就请照片上这个可爱的宝宝站起来,让大家见一见你的庐山真面目吧!(照片中的学生起立,其他同学验证自己的想法)
师:啊,原来的你啊!其他同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们都猜对了吗?不知道这样的一张照片,有没有让你回忆起儿时的往事?其实当我们都是小婴儿是时候,最幸福的莫过于在妈妈的怀里,听着妈妈哼唱的小曲儿、甜甜地入睡了。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地引导下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步一步地回忆起小时候,进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更好地导入新课。
师:现在大家回忆一下,在你的印象中,你都听过或是学过哪些“摇篮曲”,能不能给大家唱一唱?
生:(略)
师:大家唱得都非常好,还有一些“摇篮曲”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连老师都没有听过,你们真棒!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摇篮曲”,它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在1868年创作的。
【设计意图】由学生已知的摇篮曲入手,逐步过度到新课的学习,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也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歌曲教唱。
1、新歌欣赏。
师:在学唱这新歌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首歌,在欣赏的过程中大家注意思考这样两个问题:第一,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第二,为了更好地表达这样的感情,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力度来演唱这首歌?
老师总结:先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总结:这首歌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以及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所以应该用徐缓的速度和较弱的力度来演唱。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欣赏歌曲,自己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悟歌曲的内涵,并依据自己对歌曲的感受和理解,选择合适的速度、力度、声音来演唱这首歌。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歌曲的能力。
2、新歌学唱。
A、介绍《摇篮曲》创作背景及作者及体裁特征。
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由母亲在摇 ( http: / / www.21cnjy.com )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曲调平静、徐缓优美,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充满了母亲对孩子真挚的爱。古今中外,摇篮曲有很多种,如:中国东北民歌摇篮曲、莫扎特摇篮曲、舒伯特摇篮曲等。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勃拉姆斯《摇篮曲》。
B、学唱歌谱。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跟老师学唱歌谱。
【设计意图】让学生跟老师学唱歌谱,可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同时学生完整地视唱歌谱,保持了歌曲的完整性,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歌曲、感受歌曲;同时为后面的器乐教学做好准备。
C、歌曲分析。
拍号:含义-弱起小节-作用,休止与换气,装饰音:唱法——作用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演唱歌谱,学习效果较好。
师:老师已经指导大家如何演唱歌谱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在请同学们再和老师一起来演唱一遍歌谱,在演唱过程中,大家要注意老师刚刚强调的地方。(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再完整演唱歌谱。)
3、演唱歌词。
师:经过刚才歌谱的演唱,大家对这首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曲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它。首先老师把这首歌演唱一遍,同学们欣赏迅速熟悉两段歌词。(教师钢琴伴奏、范唱歌曲,学生欣赏并熟悉歌词。)
【设计意图】教师范唱歌曲,学生一边欣赏一边熟悉歌词,为下一步学生自己演唱歌词做了准备。
师:听了老师的范唱,大家也熟悉了歌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演唱这首歌。(教师钢琴伴奏,学生演唱。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发现并改正学生演唱中出现的问题,最后完整演唱,感受歌曲内涵,解决装饰音作用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浅入深,逐步学会演唱《摇篮曲》,并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自然地理解装饰音的作用。
4、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摇篮曲》,采用适当的力度和速度去演唱。
5、学生学习成果展示。
师:很好,老师发现,经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么长时间的努力,大部分同学都已经学会这首勃拉姆斯的《摇篮曲》了,相信很多同学都想在大家面前展示一下你的学习成果,现在老师就给大家提供这样一个机会。老师再把这首歌播放一遍,大家可以随音乐一起唱一唱,检查一下自己哪里还唱得不够好,把它改正过来,另外,利用这段时间,大家准备一下,可以自己来唱,也可以几个人一起来唱。
师:老师看到,大家刚才都在认真地准备,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展示一下自己的风采?老师可以给给你伴奏。
学生完整演唱《摇篮曲》
师:同学们表演得真精彩,老师都被你们的歌声吸引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演唱这首歌!
三、器乐教学。
【设计意图】:将唱歌教学与器乐教学结合起来,使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1、复习C调音阶
2、指导学生用竖笛吹奏《摇篮曲》。
3、器乐合奏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全班学生学习积极性,安排部分没有带竖笛上课的学生演奏打击乐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
四、课堂小结。
1、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音乐课,大家学到什么东西?(采访式回答)
2、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讨论,对摇篮曲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不但能有感情地演唱勃拉姆斯的《摇篮曲》,而且大部分同学能用竖笛吹奏《摇篮曲》。总而言之,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的爱是真挚而无私的,懂得回报爱才能使我们更幸福,因此希望同学们学好技能,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来报答母亲的爱。让我们用真挚的情感、柔美的声音再演唱一遍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摇篮曲》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感受与“母爱”有关的艺术作品,引发学生的关注与思考。
2、学习歌曲《摇篮曲》,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3、指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绪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4、鼓励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活动。
教学重、难点:
1、装饰音的唱法。
2、引导学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3、附点节奏唱法,节拍的强弱处理。
教学方法:
启发法、听唱法、才能展示法、合作创新法、探索体验法。
教学准备:
1、准备一些相关资料及电教设备
2、搜集有关母爱的艺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欣赏与感受。
1、师弹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学生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唱。师:这首歌叫什么名字?每当你们听到或唱起这首歌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有什么样的感受?请几个学生谈谈自己演唱这首歌的心情和感受。师:是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只有妈妈的爱是最伟大的,最无私的,所以,许多古今中外的艺术家,都以不用的艺术形式来歌颂伟大的母爱。刚才我们唱的这首《世上只有妈妈好》就是以优美的旋律来歌颂母爱的。下面我们来看看诗人和画家是如何表现母爱的。
2、学生欣赏古诗《游子吟》及图片。
师:在我们中国古代,有一位诗人,在他50岁的时候写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这首诗脍炙人口,流传至今,不知你们学过没有?有哪位能朗诵下这首诗?
师生合作进行配乐朗诵,老师弹奏《摇篮曲》的旋律,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游子吟》。师生共同讨论这首诗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师:儿行千里母担忧,这首诗抒发了母亲对孩子深 ( http: / / www.21cnjy.com )深的爱,以及孩子对母亲浓浓的感激之情,你们从小长这么大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你们带大,同学们想一想,你们还在襁褓之中时,躺在摇篮里,母亲一边哼摇篮曲,一边哄你们睡觉,那种情景多么温馨、甜美,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关于母爱主题的歌曲《摇篮曲》。
二、学习新课(展示歌片)。
1、师弹琴范唱歌曲《摇篮曲》。
2、介绍《摇篮曲》的作者:作曲家勃拉姆斯。
3、学生欣赏范唱歌曲《摇篮曲》,然后随琴声心里哼唱歌曲《摇篮曲》。
4、 师弹奏歌曲旋律,学生轻唱歌曲,采用听唱法学唱《摇篮曲》。
5、师:这首歌曲表现的情绪非常温馨、静谧,表现了妈妈对宝宝的无限柔情,引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柔和、甜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
6、师生共同讨论这首歌曲所表达的内涵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学们,你们在唱这首歌时,仿佛看到了什么?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或想想自己的母亲,感受、体会一下,带着柔和甜美声音,恬静、舒缓地再次演唱这首《摇篮曲》。
三、创作与表演。
1、师生共同讨论:音乐剧要怎样表演?
2、把《摇篮曲》编成音乐剧,请几位同学进行表演。
四、欣赏中外《摇篮曲》,通过欣赏中外《摇篮曲》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声乐曲:
1、舒伯特《摇篮曲》。
2、东北民歌《摇篮曲》比较两首歌曲的异同。
器乐:
1、莫扎特《摇篮曲》
2、聆听两首《摇篮曲》
A、讨论得出两首歌曲的不同点:前者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后者通过环境描述含蓄地表达情感。
B、总结中外摇篮曲的特点:a、具有温存 ( http: / / www.21cnjy.com )、亲切、安宁的气氛。b、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c、伴奏音型多模仿摇篮摆动的节奏。
C、总结得出:《摇篮曲》是一种音乐体裁。 ( http: / / www.21cnjy.com )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五、小结。
1、通过你们的表演和演唱,让我感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们与妈妈的之间的爱是那么浓厚,是啊,母亲的恩情就像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们,为了我们,母亲付出了许多许多,看着妈妈眼角的皱纹,忙碌的身影,你们闭上眼睛,听着音乐,想一想你和妈妈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回味一下浓浓的母爱,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2、学生每人对妈妈说一句心里话。
3、千言万语难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感激之情,就让我们带着对妈妈的深深的爱再一次演唱这首《摇篮曲》。(共10张PPT)
勃 拉 姆 斯 的 摇 篮 曲
是妈妈哄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
后来形成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
特点:
较简短;
速度稍慢;
曲调优美、抒情;
语气平缓、温存;
伴奏:节奏型带有摇篮般的动荡感;
氛围:亲柔、甜美、宁静、温馨、幸福。
许多大作曲家如莫扎特、舒伯特、勃拉姆斯都写有这种歌曲。由于音乐平易、动人,常被改编为器乐独奏曲。此外也有专为器乐写的摇篮曲。
勃拉姆斯 Brahms
( 1833 – 1897 )
德国作曲家、钢琴家。一生写有大量作品,与贝多芬、巴赫并称为德国音乐史上的“3B”。
这首F大调、3/4的摇篮曲是一首民歌风格的歌曲。

表示妈妈轻轻地、小心翼翼地呵护
前倚音
后倚音
弱起小节
一、请同学们把音乐的感觉用手势做出来。
击打三拍子的指挥手势。
二、注意:
1、划三角形。
2、强拍处明显给出。
3、音乐轻一些的地方划小 一 些,强的地方划大一些。
勃拉姆斯《摇篮曲》
旋律:
音乐感觉:
节奏:
线条较为平缓,线条起伏大。
甜美、舒缓 、宽广。
2/4 3/4 摇摆
旋律:
音乐感觉: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的母亲。—— 茅盾
我很幸运有爱我的母亲。—— 贝多芬
母爱是时间最伟大的力量。—— 米尔
再 见!(共14张PPT)
《摇篮曲》
*1
摇篮曲 勃拉姆斯
请同学们再欣赏一首摇篮曲,并思考以下问题
1、本首歌曲的
力度 : A、轻柔 B、强
速度 : A、 徐缓 B、欢快
节奏 : A、 平稳 B、跳跃
情绪 : A、温存、安宁 B、激动
2、摇篮曲一般是几拍子的?
3/4 6/8
4∕4偶尔也会出现
《摇篮曲》舒伯特
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
1828年11月19日,是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 ,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 ,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被称为“歌曲之王”。
看谁唱的对
5 43 2

2 · 2 3.2 1 ︱
2 2 3.2 1 ︱
_
第一遍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琴声,用“啦” 音来演唱,可以吗?
第二遍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琴声,和老师一起来唱谱,同学们有信心吗?
有哪些地方不好唱对?请同学们提出来。
下面我邀请三位同学来朗诵歌词,每人朗诵一段。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唱起来吧!
接下来,请女同学唱第一段,男同学接着唱第二段,一起唱第三段,好吗?
请同学们跟着MP3,小声的再唱一遍,男同学唱第一段,女同学用“绿”的声音轻声的伴唱,女同学接着唱第二段,男同学用“绿”的声音轻声的伴唱,然后,一起唱第三段,好吗?好吗?
接下来,请同学们出出主意怎样唱好这首歌。摇篮曲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摇篮曲的特点
力度 : A、轻柔 B、强
速度 : A、 徐缓 B、欢快
节奏 : A、 平稳 B、跳跃
情绪 : A、温存、安宁 B、激动
2、摇篮曲一般是几拍子的?
3/4 6/8
4∕4偶尔也会出现
1960年,山里饿死了人,公社组织了十几个生产队,围了两个山头,要把这个范围的猴子赶尽杀绝,不为别的,就为了肚子,两座山的树木几乎全被伐光,最终一千多人将三群猴子围困在一个不大的山包上。猴子的四周没有了树木,被黑压压的人群层层包围,插翅难逃。人在四周安营扎寨,时时地敲击响器,大声呐喊,不给群以歇息机会。三日以后,猴群冒死突围,小小的林子里展开了激战,人猴双方都拼出全部力气浴血奋战,黄昏的时候,林子里渐渐平息下来,无数的死猴被收集在一起,各生产队按人头进行分配。
  那天,有两个老猎人没有参加分配,他们俩为追击一只母猴来到被砍伐后的秃山坡上。母猴怀里紧紧抱着自己的崽,背上背着抢出来的别的猴的崽,匆忙地沿着荒脊的山岭逃窜。母猴慌不择路,最终爬上了空地上一棵孤零零的小树。上了“树”的母猴再无路可逃,它绝望地望着追赶到跟前的猎人,更紧地搂住了它的崽。
  绝佳的角度,绝佳的时机,两个猎人同时举起了枪。正要抠动扳机,他们看到母猴突然做了一个手势,两人一愣,分散了注意力,就在这犹疑间,只见母猴将背上的、怀中的小崽儿,一同搂在胸前,喂它们吃奶。两个小东西大约是不饿,吃了几口便不吃了。这时,母猴将它们搁在更高的树杈上,自己上上下下摘了许多树叶,将奶水一滴滴挤在叶子上,搁在小猴能够够到的地方。做完了这些事,母猴缓缓地转过身,面对着猎人,用前爪捂住了双眼。
  母猴的意思很明确:现在可以开枪了……
  母猴的背后映衬着落日的余晖,一片凄艳的晚霞和群山的剪影,两只小猴天真无邪地在树梢上嬉戏,全不知危险近在眼前。
  猎人的枪放下了,永远地放下了。
  他们不能对母亲开枪。
一位老农讲了一个他的故事:三年困难时期,他一家人经常找不到吃的。好在他会下夹子,偶尔也会夹到狐狸、黄鼠狼什么的。
一天清晨,他去收夹子,见夹子夹到一只黄鼠狼,拿起一看大吃一惊,手里只是一张皮,黄鼠狼脱皮逃了。要不是亲身所见,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他想,没有皮的黄鼠狼肯定死在不远的什么地方,捡来一家人可以吃一餐。于是,他沿着血迹寻去,在河沟里发现黄鼠狼藏身的地洞,挖开一看,他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一窝七八只还未睁眼的小黄鼠狼,在扒在脱了皮的已经僵硬了的母黄鼠狼身上,不断地吸吮着奶头。他呆立了许久,把那张皮盖在母黄鼠狼身上,才含悲转身而去。
从此,这位老农不在下夹子捕兽了。
让我们一起再唱一遍
摇篮曲
唱出母亲对孩子的深深的爱《摇篮曲》教案
教学内容:
1、歌曲:勃拉姆斯《摇篮曲》。
2、音乐知识:“摇篮曲”体裁。
3、中国及世界闻名的《摇篮曲》。
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摇篮曲》。
2、感受体验摇篮曲的音乐情绪和风格特点。
3、引导学生结合歌曲来欣赏中国及世界闻名的《摇篮曲》。
教材分析:
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首民歌风格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歌曲,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详平缓,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 这首歌曲为3/4 拍,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而适于词义。
教学过程:
一、新课:
1、导入语:同学们,我们来欣 ( http: / / www.21cnjy.com )赏一段音乐剧片段。(本片段内容:两个顽皮的孩子迟迟不愿入睡,家庭教师不露声色坐在一旁轻声哼唱着,奇迹出现了:两个孩子不自觉的进入梦乡。以上音乐剧很快学生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极大的兴趣。)
2、播放音乐剧片段《欢乐满人间》。
3、师问:家庭教师有什么办法让两个顽皮的孩子很快安静地入睡了?
生:因为家庭教师为孩子们哼唱着催眠曲。
师问:那么,你们至今还记得小时候,妈妈为你哼唱的催眠曲么?(激起学生对儿时美好的回忆。)
4、请个别同学边哼唱并表演。
5、师:老师至今难以忘记小时候妈妈陪我入睡时常唱的小曲儿。你们想听听吗?
6、教师有感情的歌唱。
师:听了这些催眠曲,你有种怎样的感受?
学生讨论:(略)
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有感情的歌唱熟悉的旋律-舒伯特《摇篮曲》。
师总:催眠曲最初为母亲抚慰婴儿入睡时咏唱的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谣,充满了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祝福和希望,这些催眠曲在民间广泛流传。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许多著名的作曲家都曾写过摇篮曲。并在世界各国流传。你们听。
7、聆听教师有感情地范唱勃拉姆斯《摇篮曲》。(学生安静的用心倾听。)
①教师轻声问:你们注意到老师用怎样的感情来唱摇篮曲吗?②学生们概括:抒情的、温柔的等等。
8、师:让我们闭上眼睛,随着音乐感受摇篮曲的速度和强弱。学生再次聆听勃拉姆斯《摇篮曲》。
9、师问:你们能感受到音乐的速度怎样吗?请用你认为合适的速度有感情的朗读歌词。教师启发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全词。
10、学生轻声跟琴歌唱。
11、师问:让我们随着音乐轻轻摆动,歌曲中的三拍子让我们感受到怎样的律动。 教师弹奏旋律,学生歌唱并体验。
12、教师播放莫扎特的《摇篮曲》,使学生从三拍子和六拍子的摇篮曲音乐当中感受到摇篮摇摆的律动。(进一步体会摇篮曲的音乐特色。)
13、师问:你们注意到歌曲是在什么拍子起拍吗?这样对表现歌曲情绪有什么好处? (教师边范唱边用指挥手势启发学生感受音乐。)
学生讨论、总结:作品每句从第三拍弱拍起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
14、请同学们总结摇篮曲的音乐特点:①:抒情的、温柔的、宁静的;②:速度较慢的;③:歌词具有叙述性。
15、学生结合摇篮曲音乐的特点随琴有感情的歌唱。(要求歌唱中表现出三拍子及弱起在摇篮曲中的韵味。)
二、拓展:
欣赏中国东北民歌《摇篮曲》,从中感受《摇篮曲》的温馨及甜美。
三、师生小结:
《摇篮曲》不限于催眠和描写婴儿入睡,而更多的是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刻画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精神境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