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评卷B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基础检测。 (20分)
1.用“ √ ”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8分)
琴弦(xuán xián) 巍峨(wēi wěi) 谱曲(pǔ pū) 虚拟(yǐ nǐ)
驰骋( chěng pǐn) 彻底(qiè chè) 外宾(bīn bīng) 凸显(tōu tū)
2.用" "画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4分)
(1)这件事情一经暴光,记者们纷纷赶去采访。 ( )
(2)持之以恒是一张通往成功的入场卷。 ( )
(3)徽笑是春天里的一缕轻风,温柔地吹拂着每颗沉睡的心灵。 ( )
(4)我站在山顶,极目远眺海上日出的景像。 ( )
3.下面词语的感彩与"纯熟"相同的一项是(4分) ( )
A.盲从 B.照耀 C.陶醉 D.曝光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这幅画已经很完美了,你就不要再画龙点睛了。
B.我喜欢长江三峡那巧夺天工的壮丽景色。
C.小弟弟学起猴子来,抓耳挠腮,真是栩栩如生。
D.李白醉后常有作诗的灵感,可谓妙笔生花。
二、能力提升。 (22分)
1.下列书名的短语类型与"伯牙鼓琴"相同的一组是(4分) ( )
A.《开国大典》 B.《宇宙生命之谜》 C.《青山不老》 D.《两小儿辩日》
2.在括号里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手法。(4分)
(1)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 )
(2)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 )
(3)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 ( )
(4)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 )
3.读下面的句子,判断句中破折号的作用。(4分)
A.表示解释说明;B.表示意思的转折;C.表示意思的递进;
D.表示话题突然转变;E.表示声音的延长。
(1)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 ”,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 ( )
(2)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功夫,把刚才弹的曲子—— 《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 )
(3)那个书包很漂亮,而且装有很多东西——现在不见了! ( )
(4)他不喜欢乘马车游公园—— 除非为了炫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 )
4.综合性学习。(10分)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作为中华国粹,近几年,学习书法的人越来越多,很多学校也开设了书法课程,积极推广书法。
我校六(1)班开展了以“感受书法魅力,弘扬传统艺术”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参加并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习题。
(1)【识书法】下面的书法作品中,哪一幅是草书 (3分) ( )
(2)【说名家】你最喜欢古代哪一位书法家 简单说一说有关他的故事吧。(提示: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赵孟頫)(4分)
.
.
(3)【谈感受】你学习过书法吗 在这一过程中,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3分)
.
.
三、阅读训练。 (33分)
(一)课内阅读。(16分)
月光曲(节选)
①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②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 来 ……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下列哪个句子不是比喻句 (2分) ( )
A.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B.月亮越升越高,穿过轻纱似的微云。
C.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波涛汹涌的大海。
2.请在文中用" "画出实写的内容,用“ ”画出联想的内容,并说说这样虚实
结合有什么作用 (4分)
.
3.下面是皮鞋匠联想时看到的三幅画面,请结合文字,给每幅图拟一个合适的名称。(3分)
.
4.由皮鞋匠的联想可知,《月光曲》的旋律变化是(3分) ( )
A.轻柔舒缓 →高昂激越 →气势逐渐增强
B.轻柔舒缓 →气势逐渐增强 →高昂激越
C.高昂激越 →气势逐渐增强 →轻柔舒缓
5. 第②段中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她从没看见过的景象 (4分)
.
.
(二)课外阅读。(17分)
贝多芬
①乡下一家简陋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闭目欣赏楼上优美的钢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他仿佛看见珠子在滚动,高的时候他仿佛听到雷鸣震撼着大地。
②“这是谁弹的呢 "旅客想。忽然,"滴”的一声, 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往天花板瞧去,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他跳了起来,放开喉咙喊:“来人呀!来人呀!”
③“什么事,先生 ”服务员慌慌张张地跑进来。
④ “楼上是谁,怎么往天花板上倒水 ”旅客生气地问。
⑤服务员看着漏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先生!”
⑥ “哦,是贝多芬!难怪弹得这样好!”旅客一听这名字,怒气立刻消了大半。
⑦"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漏下来呢 "
⑧"不,不!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吧。"
⑨旅客轻步走上楼去,透过门缝见贝多芬正全神贯注地弹着。琴边放着一盆水。他正在纳闷,突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啊!原来贝多芬苦练得连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⑩这位旅客站了很久才离开。当他下楼时,不禁暗暗感叹着:“真努力啊!怪不得是位伟大的音乐家。”
1.下列对全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旅客生气是因为楼上的琴声打扰到了他。
B.旅客怒气消了大半的原因是服务员答应关照楼上的客人不要让水漏下来。
C.贝多芬不应该把水漏到楼下。
D.天花板漏水是因为贝多芬用冷水冷却发烫的手指,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板缝滴到楼下。
2.找出文中旅客赞叹贝多芬的两个句子,并说一说他赞叹的原因一样吗 (3分)
.
.
3.赏析画线的句子。(4分)
.
.
4.试分析旅客这一人物在文中的作用。(4分)
.
5.结合文章中心,谈谈你的感悟。(3分)
.
四、习作练习。(25分)
别看我文文静静,爬树、跳舞、吹口哨,样样熟练;别看我人儿小,挑西瓜、做面包、炒 拿手菜,个个在行;别看我活泼好动,画画、剪纸、钓鱼,样样精通。在"江湖"中行走,哪能没有一项"绝技"傍身呢 请亮出你的绝技吧。
要求:写出自己熟练的一项技能,注意详略得当,4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一、1.xián wēi pǔ nǐ chěng chè bīn tū
2. (1)曝 (2)券 (3)微 (4)象 3.C 4.D
二、1.D 2. (1)外貌描写 (2)语言描写 (3)动作描写 (4)神态描写
3.(1)E (2)A (3)D (4)B
4.(1)B
(2)王羲之。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7岁 就开始开始练习书法,经常在水池边练字,把池水都染 黑了。他十分喜欢鹅,为了能够得到一种品种很好的 鹅,亲手为别人抄写了一卷《道德经》。
(3)学习过。我在每一幅经典的书法作品的字里行间 感受到了文学艺术之美,沉浸在其中,不仅愉悦了心 情,也提升了审美。
三、(一)1.C
2.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 睁得大大的眼睛。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 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 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 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 得雪亮的浪花, 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虚 实结合,把《月光曲》的美妙表现得更加形象生动、淋漓 尽致。
3.分别是:明月升起 月上中天 月明浪涌 4.B
5.盲姑娘虽然看不见,但是她懂音乐,能理解、感受到贝 多芬弹奏的内容,从而产生了音乐上的共鸣。这也从 侧面衬托出贝多芬创作出的音乐之动人。
(二)1.D
2.不一样。第一次是赞叹贝多芬弹得好,琴技高;第二次 是赞叹贝多芬的
刻苦精神。
3.画线的句子是旅客听到贝多芬的琴声所产生的联想, 形象、具体地表现出琴声的变化以及贝多芬琴技的 高超
4.推动情节;让文章变得更加真实可信。
5.我们要学习贝多芬,在学习上要有刻苦勤奋、努力钻研 的精神。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