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水的运动 导学课件+课时作业+综合检测(共8份)-新教材适用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 水的运动 导学课件+课时作业+综合检测(共8份)-新教材适用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20 08:55:49

文档简介

第四章 质量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剖面图,据图完成1~2题。
1.水位季节变化最大和最小的水体分别是 ( C )
A.河流、湖泊
B.河流、①代表的水体
C.河流、②代表的水体
D.湖泊、②代表的水体
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时期河、湖水的补给形式为 ( B )
A.图中湖泊水此时不能得到潜水补给
B.该河流能得到雨水、地表径流和潜水补给
C.该河流既能得到地表水和雨水补给,又能得到①②两层地下水补给
D.该河水与湖泊水之间存在直接的互补关系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水位变化最大的是河流,最小的是②,因为这里位于隔水层下面的深层地下水,所以水位稳定,变化幅度小。第2题,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图中的潜水水位都要比河流和湖泊更高,所以湖泊水此时能得到潜水的补给;河流可以同时得到雨水、地表径流和潜水的补给;该河流不能从②处获得水源补给,因为河流比②处更高,河水与湖水没有直接互补关系,是通过潜水间接的补给。
下面的图a为某区域略图,图b为该区域甲河某处的剖面图。读图,完成3~4题。
3.按照图示地区河流径流变化的一般规律判断,甲河流域此季节( D )
A.盛行西北风 B.受冬季风影响
C.盛行西南风 D.受高压带控制
[解析] 按照图示地区的纬度及海陆位置,甲河属于南半球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甲河流域此季节地下水补给河流,是枯水期,受高压带控制,D对。盛行西北风时多雨,河流补给地下水,A错。该地无季风且不盛行西南风,B、C错。
4.甲河主要的补给形式及出现最大汛期的时间分别是( B )
A.冰川融水补给、1月
B.大气降水补给、7月
C.地下水补给、4月
D.大气降水补给、11月
[解析] 甲河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主要的补给形式是大气降水补给。根据纬度,该地位于南半球,7月份是当地冬季,降水多,故出现最大汛期的时间是7月。B对,A、C、D错。
下图表示我国某月近海表层海水流动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影响图中海水流动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C )
A.西南季风 B.西北季风
C.东北季风 D.东南季风
6.图中海水流动对泰国湾的影响是( D )
A.形成著名大型渔场
B.加速海湾污染物扩散
C.导致高温多雨天气
D.不利于泰国游轮出行
[解析] 第5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海水的流动方向受盛行风影响,结合洋流方向可知,该洋流此季节受东北季风的影响。第6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地没有著名大型渔场;根据其洋流流向可知,其不利于海湾内污染物扩散;东北季风影响时,为当地的旱季;洋流方向与泰国游轮出行方向相反,逆着洋流,不利于出行。
圣劳伦斯湾(下图)面积约 23.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 127 米。海流从贝尔岛海峡流入,卡伯特海峡流出,冬季完全冰封,每年5月开始解冻。据此完成7~9题。
7.下列关于圣劳伦斯湾海流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逆时针方向流动的暖流
B.逆时针方向流动的寒流
C.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暖流
D.顺时针方向流动的寒流
8.卡伯特海峡的解冻期比贝尔岛海峡早一个月,原因主要是卡伯特海峡( D )
A.附近海域较封闭 B.受暖流影响大
C.受冬季风影响小 D.接受太阳辐射多
9.每年5月湾冰解冻时,受北风影响,浮冰主要集聚于圣劳伦斯湾的( A )
A.南部 B.中部
C.东北部 D.西北部
[解析] 第7题,据材料“海流从贝尔岛海峡流入,卡伯特海峡流出”可以判断海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可排除C、D;“海流从贝尔岛海峡流入,卡伯特海峡流出”即海流是从高纬度水温低的海区流向较低纬度水温较高的海区,可以判断为寒流,A错,B对。故本题选B。第8题,卡伯特海峡的解冻期比贝尔岛海峡早一个月,原因主要是卡伯特海峡所处的纬度低,接受的太阳辐射多,水温上升快,A、B、C错,D对。故本题选D。第9题,每年5月湾冰解冻时,受北风影响,浮冰被北风推动,向南移动,所以浮冰主要集聚于圣劳伦斯湾的南部,B、C、D错,A对。故本题选A。
下图为世界某大洋边缘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示意图,该海域存在一个势力较强的洋流,它对沿岸气候有着重要影响。据此完成10~11题。
10.该海域可能位于( D )
A.北半球大陆东岸附近
B.北半球大陆西岸附近
C.南半球大陆东岸附近
D.南半球大陆西岸附近
[解析] 图中海水等温线大致自北向南递减,由此判断该海域应位于南半球,排除A、B;洋流流向与海水等温线弯曲方向相同,由此可知,图中洋流由海水温度较低的海域流向海水温度较高的海域,属于寒流,南半球大陆东岸附近属于暖流,大陆西岸附近为寒流,C错,D正确,故选D。
11.该洋流对沿岸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 )
①利于雾的形成 ②降水增多
③加剧沿岸的干旱 ④延长河流结冰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洋流位于南半球大陆西岸附近,应属于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西岸的寒流,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会加剧沿岸气候的干旱。同时,该洋流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域,海水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海域上空空气湿度较大,洋流降温有利于海雾的形成。中低纬度海域沿岸地区河流无结冰期。综上分析可知,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A。
图1为祁连山地区水循环示意图,I为境外水汽输入量,P为总降水量,E为本地蒸发量,O为输出水汽总量,R为径流量。图2为该地区由水汽输送和蒸发引起的降水量分布图。读图,据此完成12~13题。
图1
图2
12.与2002年相比,2009年祁连山地区( B )
A.I一定增加 B.P一定增加
C.O一定减小 D.R一定减小
13.与2002年相比,2009年祁连山降水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C )
A.输入水汽增多 B.输入水汽减少
C.蒸发水汽增多 D.蒸发水汽减少
[解析] 第12题,由图2可知,2009年由水汽输送和蒸发引起的总降水量大于2002年,则P一定增加,材料信息不能确定其他要素的变化。第13题,由图示可知,2002年和2009年由区域外输入水汽引起的降水差别很小,但因蒸发引起的降水,2009年大于2002年,故主要原因最可能是蒸发水汽增多。
秘鲁鲲是一种栖息于东南太平洋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上升流形成的冷水区域为其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环境。秘鲁鲲主要被用来制作鱼粉(一种蛋白饲料)。下图示意南美洲西岸某海区某时段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区域水温会有异常变化。据此完成14~15题。
14.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D )
A.世界大豆价格上涨 B.当地大量渔民失业
C.食鲲海鸟大量死亡 D.当地鱼粉加工繁忙
15.根据厄尔尼诺影响的一般规律判断,发生干旱的国家可能是( B )
A.日本   B.泰国  
C.智利   D.秘鲁
[解析] 第14题,根据材料,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海区水温会有异常变化,造成秘鲁鲲的生存环境变化,导致其大量死亡,从而引起食鲲海鸟大量死亡,当地大量渔民因渔获量少而失业,相关的鱼粉加工业也可能出现萧条,故B、C现象可能发生,D现象不可能发生。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该海区温度的变化可能会引起巴西气候的变化,从而导致巴西的种植业受到影响;巴西是世界重要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因此,可能会导致世界大豆价格上涨,A现象可能发生。第15题,厄尔尼诺现象导致南美太平洋沿岸国家洪涝灾害频繁,同时太平洋西岸的印度、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一带则严重干旱,世界多种农作物受影响,泰国属于东南亚地区。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55分)
16.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该流域的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__,判断依据是径流量与降水量的变化基本一致__。
(2)该河流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华北__地区,判断理由是河流的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主要集中在_7~9月,河流的含沙量大,年降水量在_400~800_mm__。
(3)该流域河流输沙量较大,这一水文特征对河流下游会产生哪些影响?
(4)若该水文站上游修建了一座大型水库,试分析上图中该水文站的统计数值会发生哪些变化并分析原因?
[答案] (3)河流的含沙量大,使河道泥沙淤积,易发洪涝灾害;河流通航能力降低; 泥沙淤积,增加土壤肥力;增大三角洲面积。
(4)径流量的变化幅度减小(径流量的最高值会降低,最低值会提高),原因是水库对下游径流量具有调蓄作用;输沙量减小,原因是水库可以拦截泥沙,从而减少下游的来沙量。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河流在夏季多雨季节,河流的径流大,河流径流量的变化与降水量的变化基本一致,呈正相关关系,所以可以判断该河径流量的变化直接受降水量的影响,故判断该河流河水主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即雨水补给为主。第(2)题,读图,该河流的径流季节变化大,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两月,汛期主要集中在7~9月,与华北地区气候及河流的特征一致,河流的输沙量大与华北相似。第(3)题,河流输沙量较大对河流下游造成的影响有利有弊。不利:河流的含沙量大,下游流速减缓,大量泥沙淤积。河道泥沙淤积,河道淤浅,导致大堤易溃决,通航能力减弱。利:由于冲刷过来的泥沙多为表土覆盖物,肥力较高,故泥沙淤积可增加土壤肥力;泥沙淤积还会增大三角洲面积。第(4)题,水库属于人工湖泊,是湿地,具有调蓄功能,上游修建大型水库会调蓄径流,使径流量的变化幅度减小;同时,水库可以拦截泥沙,使得输往下游的输沙量减小。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总水量的 94.8%,蒸发占出湖总水量的60.42%,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小的趋势。博斯腾湖流域内自古以来灌溉农业较发达,如今一些现代化城镇正在形成。近年来博斯腾湖已演变成微咸水湖。
材料二 塔里木河地处干旱区,沿河两岸生长着成片的胡杨林,在沙漠中形成“绿色走廊”。近几十年来,这里的灌溉面积增加了 10 倍以上。大西海子水库修成后,水库以下河段开始断流,“绿色走廊”不断萎缩,台特玛湖一度干涸。
(1)结合材料,分析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的原因。
(2)甲河径流季节变化比乙河大,试分析原因。
(3)简要说明博斯腾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微咸水湖的原因。
(4)简述大西海子水库给塔里木河下游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 (1)夏季为湖泊丰水期,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冰川退化,入湖河水减少;气温升高,导致湖水蒸发加剧;人类活动过度引用入湖河水,使入湖河水减少,丰水期水位下降。冬季枯水期水位变化不大,致使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任答两点即可)
(2)甲河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补给量随气温变化而变化),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乙河主要靠博斯腾湖湖水补给,水量稳定,变化小(博斯腾湖具有调蓄作用)。
(3)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工农业生产及人类生活用水增多,导致甲河水量减少,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量减少,水位下降,出湖水量(乙河水量)减少,盐分在湖泊中积累;湖滨地区生产生活废水排放,使湖泊中盐分增多。(任答两点即可)
(4)修建水库截水会使塔里木河下游水量减少甚至断流,气候更加干旱,生态恶化,土地荒漠化加剧;下游湖泊面积萎缩,湖水盐度上升,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第(1)题,博斯腾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总水量的 94.8%,夏季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为湖泊丰水期,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冰川退化,入湖河水减少。蒸发占出湖总水量的 60.42%,气温升高,导致湖水蒸发加剧,湖泊水量减少。人类活动过度引用入湖河水,使入湖河水减少,近年来博斯腾湖已演变成微咸水湖,丰水期水位下降。冬季枯水期水位变化不大,致使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第(2)题,根据山脉分布位置,甲河主要靠北部高山冰雪融水补给,补给量随气温变化而变化,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小。乙河南部是盆地,地势低,流出湖泊,主要靠博斯腾湖湖水补给,博斯腾湖具有调蓄作用,水量稳定,变化小。第(3)题,博斯腾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微咸水湖的原因主要从气候、入湖水量、出湖水量角度分析。博斯腾湖深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工农业生产及人类生活用水增多,导致甲河水量减少,入湖水量减少。湖泊水量减少,水位下降,出湖的乙河水量减少,盐分在湖泊中积累。如今一些现代化城镇正在形成,湖滨地区生产生活废水排放,使湖泊中盐分增多。第(4)题,大西海子水库修成后,水库以下河段开始断流,“绿色走廊”不断萎缩,台特玛湖一度干涸。修建水库截水会使塔里木河下游水量减少,甚至断流,导致气候更加干旱,生态恶化,土地荒漠化加剧。下游湖泊面积萎缩,湖水盐度上升,湿地生态系统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18.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
(1)一艘轮船自城市A航行至城市B,在洋流的作用下其航行速度较快__,当航行至丁海峡时,其航行速度会减慢__,请说明原因。
(2)说出洋流①的名称,并简析①对甲地气候的影响。
(3)分析图中丙处能形成大规模渔场的原因。
[答案] (1)因为丁海峡处的洋流为西风漂流,洋流流向与航行方向相反。
(2)秘鲁寒流。秘鲁寒流对流经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促进了甲处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扩大了甲处热带沙漠气候南北方向上的延伸范围,使其接近赤道。
(3)在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影响下,丙处形成了上升补偿流,使得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泛,鱼类的饵料丰富,因而形成了大型渔场。
[解析] 第(1)题,由图中陆地轮廓可知,该区域位于南美洲南部;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图中陆地东侧有巴西暖流,向南流;大陆西侧有秘鲁寒流,向北流。轮船自城市A向城市B的航行方向与巴西暖流、秘鲁寒流的流动方向相同,大部分航线顺洋流而行,所以轮船航行速度较快。当航行至丁海峡时,由于丁海峡处的洋流为西风漂流,洋流流向与轮船航行方向相反,所以其航行速度减慢。第(2)题,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洋流①位于南美洲大陆西侧,是秘鲁寒流;秘鲁寒流对流经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促使了甲处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而且使热带沙漠气候向西扩大到海岸;扩大了甲处热带沙漠气候南北方向上的延伸范围,使其接近赤道。第(3)题,丙处渔场为秘鲁渔场;该地区位于回归线附近,处在东南信风的影响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为离岸风,表层海水随风而去,底层海水上升,在丙处形成了上升补偿流,使得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泛,鱼类的饵料丰富,因而形成了大型渔场。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科学家研究发现:南太平洋海域不同地点的海平面气压会像跷跷板一样地摆动震荡,因它发生在南半球而称为“南方震荡”。将南方震荡指数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海面温度作比较,发现相关性非常高,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 下图为2010年某月份赤道及南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距平分布图(单位:℃)。
注:距平是指与正常状况的差异,正值代表比正常值大,负值代表比正常值小。
(1)说出南方震荡指数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关系。
(2)当南方震荡指数低于-1时,分析沃克环流的强弱变化及其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气候的影响。
(3)从热力环流和东南信风强弱变化的角度分析导致澳大利亚洪灾的原因。
[答案] (1)南方震荡指数为负值时可能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南方震荡指数为正值时可能出现拉尼娜现象。
(2)当南方震荡指数低于-1时,太平洋东部的温度升高,东西部海面的温度差异减小,相应的沃克环流就会减弱。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气候由原来的湿润多雨变为干燥少雨。
(3)澳大利亚附近海域水温比正常年份高,空气的上升运动强烈,降水量比正常年份多;副热带海区与赤道附近海区的温差大,会使东南信风增强,给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带来大量降水,导致澳大利亚发生洪灾的概率增加。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南方震荡指数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温度距平值呈负相关。当南方震荡指数为负时,温度距平为正,会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反之,会出现拉尼娜现象。第(2)题,在赤道附近地区南太平洋上,秘鲁沿岸因受秘鲁寒流的影响,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以下沉气流为主。在东南亚地区,高温多雨,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以上升气流为主。在近海面大气由太平洋东部吹向西部,高空由西部吹向东部,构成沃克环流。当南方震荡指数低于-1时,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海域水温升高,沃克环流减弱。赤道附近东太平洋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转成上升气流,气候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赤道附近西太平洋,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气候由湿润多雨变为干燥少雨。第(3)题,出现拉尼娜现象时,澳大利亚附近海域水温比正常年份高,空气上升运动强烈,降水量比正常年份多;副热带海区与赤道附近海区的温差大,会使东南信风增强,给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带来大量降水。降水量的增加,导致澳大利亚发生洪灾的概率增加。(共47张PPT)
第四章 水的运动
章末整合提升
专题突破 提素养
真题演练 悟高考
网络构建 统全局
网络构建 统全局
专题突破 提素养
1.湖泊水文特征的影响因素
(1)水位
①周期性的年变化:主要取决于湖水的补给方式。降水补给为主的湖泊,雨季水位最高,旱季最低;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高原湖泊,最高水位在夏季,最低在冬季;地下水补给为主的湖泊,水位变动一般不大。周期性的变化又可分为年变化和日变化。有些湖泊因受湖陆风、海潮、冻结和冰雪消融等影响,产生周期性的日变化。
专题一 湖泊 
②非周期性的变化:往往是因风力、气压、暴雨等造成的。此外,由于地壳变动、湖口河床下切和灌溉发电等人类活动也可使水位发生较大变化。
③与湖泊底部地形的关系:湖盆底部地形平坦,湖水较浅的,水位变化大;湖水深,地形坡度大的,水位变化小。
(2)盐度:气候(降水量/融冰量/融雪量、蒸发量)、河流(流入、流出)、生产、生活用水、湖泊封闭程度。
(3)含沙量:周围地形、气候、河流、湖床深浅、附近当地风沙情况。
(4)结冰状况:直接因素是气温,间接因素:纬度、地形、盐度、水深、离陆地远近、流动性、温泉(地热)。
(5)生物:气温、饵料、水域面积、封闭程度、人类活动影响、地形。
2.四类湖泊的成因实例分析
(1)成因与特征
举例 成因 特征
贝加尔湖、青海湖 构造湖 断裂下陷,积水成湖,湖水较深,湖岸陡峭
五大连池、镜泊湖 堰塞湖 由滑坡、火山活动等地质灾害形成,物体阻塞河道,堰塞体往往不稳定,易垮坝
长白山天池 火山 口湖 火山口积水而成,多为近圆形,湖岸陡,湖水深
北美五大湖、欧洲高山湖泊 冰蚀湖 冰川侵蚀形成洼地,积水而成
(2)以贝加尔湖为例分析常见考查角度
①物种独特的原因——分析“特有”。
周边人口较少,流出河流少,缺少与外界交流的环境;湖泊古老,经漫长进化形成独有物种。
②鱼类丰富的原因——分析“丰富”。
湖泊面积大,提供广阔的空间;湖水纯净,阳光透射率高,藻类、浮游生物丰富,鱼类饵料充足;入湖河流多,沿湖湿地多,提供丰富的有机营养物质。
③天然空调机的原因——分析“调节气候”。
冬温高:冬季湖泊降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湖水结冰释放热量。
夏凉爽:纬度高,地势高,湖泊升温慢,使附近地区气温低于同纬度其他地区。
④多风浪的原因——分析“湖陆风”。
湖泊面积大,湖泊与周边陆地热力性质差异大,白天吹湖风,晚上吹陆风;湖面狭长,两岸地势高,狭管作用强。(注意冬季结冰,基本无风浪,主要考虑夏季)
3.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1)咸水湖
自然原因:①降水少,蒸发旺盛;②全球变暖,加剧蒸发。
人为原因:①过度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小;②破坏植被,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治理措施:①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②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2)淡水湖
— 原因 治理对策
自然原因 泥沙淤积,湖面减小 禁止天然林的过度砍伐,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
人为原因 围湖造田,湖面减小 退田还湖,移民建镇
危害 ①调蓄洪水的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繁;②影响航运;③破坏生物多样性 例题1
贝加尔湖(下图)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1)~(3)题。
(1)贝加尔湖形成于(  )
A.地壳断陷集水    B.火山口集水
C.河流改道 D.滑坡阻断河流
(2)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  )
A.湖区降水量加大 B.入湖径流增多
C.湖盆在加深 D.入湖泥沙增多
(3)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湖面蒸发弱 B.湖泊面积大
C.湖水盐度低 D.湖水深度大
A
C
D
[解析] 第(1)题,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且深度还在加大,符合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的构造湖的特征。火山口集水形成的火山口湖一般保留有完整的锥形火山山体和封闭的中部洼地,滑坡阻断河流形成堰塞湖后,一般在堰塞体的下方保留原来的河道,图中信息均不符合。河流改道不会形成较深的湖泊。第(2)题,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主要是由入湖河流搬运的泥沙在湖中沉积形成的,若入湖径流增多,则输沙量增大,入湖泥沙增多,沉积物增加使湖床抬高,湖泊变浅,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的特征不相符。贝加尔湖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少,降水量的加大不会对湖水深度产生明显影响。由于断层中部继续下陷,湖盆在加深,尽管外力作用使沉积物不断加厚,但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第(3)题,贝加尔湖属于大陆内部的内流湖。周围的径流注入湖泊,湖水及附近土壤水分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的水汽再以降水的形式落回地面,构成湖水的循环。但由于湖水深度较大,底层湖水与表层水的交换量少、交换速度慢,故湖水整体更新缓慢。
潜水水位海拔相同点的连线就是潜水水位等值线,也叫等潜水水位线。判读方法如下:
(1)读数值大小,判断潜水埋藏深度、地势高低、河流流向。潜水埋藏深度=地面海拔-潜水面海拔(潜水水位)
h为A地的潜水水位 L为A地的潜水埋藏深度 H为A地的海拔(L=H-h)
专题二 潜水水位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 
(2)读凹凸方向,判断潜水流向、潜水与河流的补给关系
①潜水的流向总是垂直于等潜水水位线,由高水位流向低水位。
②潜水与河流的补给关系看潜水的流向,通过作垂线来确定。
(3)读疏密状况,判断潜水的流速
①等潜水水位线越密集的地方,潜水面坡度越陡,潜水流速越快。
②等潜水水位线越稀疏的地方,潜水面坡度越缓,潜水流速越慢。
(4)读闭合状况,判断人类对潜水的影响
①中心潜水水位低,可能为地下水开采过度。
②中心潜水水位高,可能为降水多或大水漫灌。
(5)水井和排水沟位置的选择
①水井位置应选在地下水埋藏较浅的地点。
②水井位置应选在潜水汇集区。
③水井位置应选在潜水汇水面积较大的地点。
④一般沿等潜水水位线布置水井和排水沟。
建设排水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将地下多余的潜水尽快排出,在等潜水水位线图上,一般布局在数值较小的一侧。在排水沟走向的选择上,为增加排水面积,排水沟一般沿与等潜水水位线平行的方向伸展。
利用等潜水水位线合理布置水井和排水沟。为了能最大限度地使潜水流入水井和排水沟,一般应沿等潜水水位线布置水井和排水沟。如图所示,显然,1、3处布置水井是合理的,1、2处取水有冲突,是不合理的;同理,5处布置排水沟是合理的,4处是不合理的。
例题2
下图中实线为地形等高线,虚线为等潜水水位线(单位:米)。读图,据此完成(1)~(3)题。
(1)钻孔井甲的潜水埋藏深度约为(  )
A.10米 B.5米
C.2.5米 D.0米
(2)地下水流速为 (  )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收集潜水的理想水沟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B
C
C
[解析] 第(1)题,甲位于15米等高线和10米等潜水水位线相交点,潜水埋藏深度为二者的差值。第(2)题,①④处比②③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故地下水的流速更大。第(3)题,③处地势较低,位于谷地,水沟与等潜水水位线平行,且位于等潜水水位线由密变疏之处,因此是收集潜水的理想水沟。
真题演练 悟高考
1.(2022·浙江卷)下图为塔里木河下游某地部分地理要素剖面示意图。该地的地下水主要靠地表径流补给。图中,相对于荒漠(  )
A.河岸林地地下水含盐量低
B.耕地地下水埋藏较深
C.河岸林地地表水下渗较少
D.耕地地表水蒸发量小
A
[解析] 由图可知,与荒漠相比,河岸林地距河流更近,地下水位更高,地下水直接接受河水的补给,含盐量较小,而荒漠的地下水中含有更多的地下水流动过程中和地表径流下渗过程中溶解的盐类物质,A正确;由图可看出,耕地的地下水埋藏深度小于荒漠,B错误;林地植被能涵养水源,增加下渗,河岸林地地表水下渗的更多,C错误;与荒漠相比,耕地土壤水分含量高,故耕地地表水蒸发量更大,D错误。故选A。
(2022·湖南卷)位于中亚的某内陆咸水湖,拥有较丰富的湿地和动植物资源,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显著。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但补给量较少。下图示意该湖泊1961—2020年各时期入湖地表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据此完成2~4题。
2.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量
C.蒸发量 D.地表径流量
3.推测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  )
A.1961—1979年 B.1970—1989年
C.1980—1999年 D.2000—2020年
4.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湖岸地区(  )
A.沙尘天气增多 B.灌溉面积扩大
C.湖岸线较稳定 D.绿洲面积增加
D
B
D
[解析] 第2题,读图可知,该湖泊的降水量和蒸发量变化不大,但该湖泊地表径流输入量变化明显,材料信息表明,湖滨地下水与湖泊相互补给量较少,根据湖水收支变化状况判断,引起该湖泊近60年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地表径流量,不是气温、 降水量、 蒸发量,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第3题,材料信息表明,湖滨地下水与湖泊互为补给,补给方向取决于两者的水位高低,读图可知,1961—1969年,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大于蒸发量,湖水水位应上升,此时湖水补给湖滨地下水;1970—1989年,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小于蒸发量,湖水水量明显减小,水位明显下降,此时湖滨地下水补给湖水明显;
1990—2020年,入湖径流量与降水量之和略大于蒸发量,湖水水位缓慢上升,此时湖滨地下水与湖水之间相互补给量不大,因此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期是1970—1989年,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第4题,前面分析可知,20世纪80年代湖水水位明显下降,而2000年以来湖水水量略有上升,湖水水位略有上升,该湖泊湖岸地区出露的湖滩减少,沙源减少,因此当地沙尘天气增多的可能性小,排除A;2000年以来入湖地表径流量比80年代明显增加,因此利用入湖河流水源进行灌溉的用水量可能减小,因此当地灌溉面积扩大的可能性小,排除B;入湖径流增加,湖水水位上涨,因此湖岸线应向陆地方向后退,两时期相比湖岸线不稳定,排除C;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2000年以来该湖泊水量增大,水面扩大,为周边提供较多的水源,因此有可能绿洲面积增加,D符合题意。故选D。
(2022·山东卷)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湾(下图),其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洋流在海湾内的运动促进了海水更新。据此完成5~7题。
5.图示甲、乙、丙、丁四处表层海水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A.甲乙丁丙 B.甲丁乙丙
C.丙乙丁甲 D.丙丁乙甲
6.亚得里亚海东岸表层洋流(  )
A.为寒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
B.为寒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
C.为暖流,且丙处流速大于丁处
D.为暖流,且丁处流速大于丙处
D
C
7.图示M海域多数岛屿的类型为(  )
A.大陆岛 B.珊瑚岛
C.冲积岛 D.火山岛
[解析] 第5题,亚得里亚海位于地中海沿岸,受地中海气候影响明显,其南部受副高控制时间更长,北部受西风带影响时间更长。南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更长,晴天多,降水少,蒸发旺盛,故其南部盐度较高,丙地在四地中纬度最低,受副高控制时间最长,其盐度最高;甲地其纬度最高,受副高控制时间短,且北部有大量河流注入,甲地盐度最低。
A
乙地和丁地处于同纬度地区,降水与蒸发较为接近,乙地有河流注入,使其盐分较丁地相对更低。故其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丙丁乙甲, D选项正确。故选D。第6题,从题目可知,亚得里亚海区洋流是地中海洋流系统的一部分,且洋流在海湾内运动,促使海水更新,说明亚得里亚海内部形成一个洋流环流。该地位于北纬40度以北,风向受盛行西风带影响显著,受西南风影响,亚得里亚海东海岸自南向北进入海湾,沿海湾环形运动,在亚得里亚海西海岸由北向南出海湾。故亚得里亚海东海岸表层洋流应为暖流性质, A、B选项错误。丙处位于亚得里亚海与地中海交界位置附近,且该海域有明显的喇叭口形状,受狭管效应影响,该处流速更快,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故选C。
第7题,该地为山地海岸中海水淹没与海岸平行的山脊及谷地而形成的海岸,海岸线的总方向与地质构造线大致平行,港湾、岛屿多呈长条状,受板块挤压碰撞影响,该地多为沉降式海岸,该地附近的岛屿是原有陆地受海水淹没而形成的岛屿,应为大陆岛。 A选项正确。珊瑚岛应为珊瑚礁沉积形成,多数处于低纬度热带地区, B选项错误。冲积岛多为河流泥沙堆积而形成,多位于河流河口处, C选项错误。火山岛由火山喷发冷却而形成,其岛屿的形态多呈圆形,其岛屿内部通常有高大的火山, D选项错误。故选A。
(2022·浙江卷)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洋流(  )
A.①②均是暖流
B.①②均是寒流
C.①是寒流,②是暖流
D.①是暖流,②是寒流
9.受图示洋流影响(  )
A.甲海域存在大型渔场
B.乙群岛出现荒漠景观
C.丙沿岸冬季降温明显
D.丁海域地热资源丰富
D
B
[解析] 第8题,根据经纬网和海陆位置信息可知,该海域为北大西洋东部,①洋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为暖流,②洋流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为寒流,D正确,ABC错误。故选D。第9题,读图可知,甲海域不是寒暖流交汇处,也不存在大规模上升流,因此不存在大型渔场,A错误;乙群岛沿岸有寒流经过,对沿岸气候有降温降湿的作用,因此会出现荒漠景观,B正确;丙地沿岸有暖流经过,有增温作用,冬季降温不会明显,C错误;地热资源一般分布在板块交界处,丁海域位于板块内部,地热资源不丰富,D错误。故选B。
10.(2022·广东卷)卡里马塔海峡是热带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水体交换的通道。该海峡表层流流向季节变化明显:在北半球夏季,其流向向北;冬季,转向南流且流速达到最大值。下图示意卡里马塔海峡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
卡里马塔海峡表层流对爪哇海水体物理性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分析在北半球冬季,该海峡表层海水向南流且流速达到最大的原因。
[答案] 影响:表层水温变化;盐度(密度)变化。原因:北半球冬季,位于卡里马塔海峡北侧的南海海域受到南下冬季风和信风的共同影响,表层海水向南流动;受南海南部地形影响,海面升高,加之海峡地形的狭管效应,进一步抬升海面高度,加快流速。
[解析] 海水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海水的温度、密度、盐度等,洋流影响到表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密度)。影响海水流速的主要因素有风力,海面高差等。向南流的原因: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位于卡里马塔海峡北侧的南海海域受到南下冬季风和信风的共同影响,盛行偏北风(西北风),表层海水向南流动。流速最大的原因:受南海南部地形影响,海域北侧宽,南侧窄,南下海水多,海面升高,增大与卡里马塔海峡的水位差;卡里马塔海峡狭窄,狭管效应明显,海水流速快。
11.(2022·广东卷)海水的水龄(海水在一处滞留的时间)与海域水体的流动性密切相关,深层海水的水龄一般大于表层。巴斯海峡位于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之间,其海水流动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如下图),研究表明,巴斯海峡东南部(图中虚线框范围)水龄较大,对水质和海洋生物分布造成一定影响。
分析巴斯海峡东南部水龄较大的原因。
[答案] 夏季,(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澳大利亚东南部盛行东南风,巴斯海峡东南部为离岸风,驱动水龄较大、更新缓慢的深层海水上涌;冬季,西风漂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主流轴偏北,对巴斯海峡东南部的更新较弱;东澳大利亚暖流进入西风带后顺着强劲的西风漂流东流,且受岛屿阻挡无法进入巴斯海峡(对其东南部水体进行更新);东南部海域相对较为封闭,水流较缓,更新不畅。
[解析] 根据材料,我们可以知道,海水的水龄与海域水体的流动性密切相关,巴斯海峡位于塔斯马尼亚岛与澳大利亚大陆之间,海域相对较为封闭,水流相对缓慢,水体的更新速度相对较慢。夏季,澳大利亚东南部受海陆热力性差异影响,盛行东南风,巴斯海峡东南部受离岸风的影响,形成上升补偿流,将底层水龄较大的、更新速度缓慢的深层海水带至表层。 从图上可以看到冬季受盛行西风及西风漂流的影响,冬季洋流沿着巴斯海峡北部自西向东穿过,对巴斯海峡东南部影响相对较小。东澳大利亚暖流受巴斯海峡东南部以东的岛屿阻挡,无法进入巴斯海峡,对巴斯海峡东南部的影响相对较小。巴斯海峡东南部以东有岛屿阻挡,加之位于较封闭的巴斯海峡内,海水流动性更差。(共74张PPT)
第四章 水的运动
合作探究 释疑难
素养培优 提技能
课堂小结 梳脉络
自主梳理 探新知
随堂巩固 测达标
本章概述 明要求
本章概述 明要求
1.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关系。
2.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章教材内容强调水体的运动形式(陆地水体补给关系、洋流、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就是要突出对自然地理过程的理解和人地协调观的培养(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本章鼓励学生探索与水体运动有关的地理问题,引导学生结合特定区域,综合分析水体运动形式及其自然地理景观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本章设置“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洋流”“海—气相互作用”三节,三节的内容是相互联系、互为支撑的。
第一节和第二节侧重介绍水圈的组成要素、运动,体现水循环的不同环节和过程;第三节侧重介绍水圈和大气圈的相互作用及其区域表现。重点是掌握和理解基本概念,能够选择典型的示意图、分布图等说明、分析和解释典型的地理现象。
项目 专业或高校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专业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海洋地理学、物理海洋学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知名高校 中国海洋大学、河海大学、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
第一节 陆地水体及其相互关系
1.借助图片,了解陆地水体的类型、水量、分布等。
2.结合实例,说明陆地水体对自然环境有调节气候、塑造地表形态等作用。
3.运用图示,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
地理实践力:观察身边的水体,分析水体水源的补给方式,绘制河流补给方式示意图。
人地协调观:理解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利用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趋利避害,进行生产活动。
综合思维:结合材料,说出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及特点。
1.陆地水体是人类生产、生活所需淡水的主要来源,此外陆地水体还具有航运、发电、水产养殖、生态服务等价值。
2.河流是连接其他水体的纽带,河流与湖泊、地下水等具有相互补给的关系。
3.丰水期:河流的水位高于湖泊、地下水的水位,河流补给湖泊、地下水;枯水期:河流的水位低于湖泊、地下水的水位,湖泊、地下水补给河流。
4.地下水的补给特点是补给量小,全年比较稳定。
5.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受气温影响大,夏季气温高,补给量大。
6.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有积雪的地区,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化,河流形成春汛。
自主梳理 探新知
一、陆地水体
1.主要类型:包括河流、湖泊、冰川、沼泽、地下水等。
2.特点
(1)水量只占全球水储量的___________,但是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非常巨大。
(2)陆地水体的类型、水量、分布等受自然环境的制约。
3.47%
(2)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
①提供_________资源。
②具有航运、发电、水产养殖、____________等价值。
[温馨提示] 地球水圈中淡水占比很小,只有2.53%,且绝大多数淡水存在于高纬、高海拔地区的冰川,因此可供人类所开发利用的淡水资源非常少,应切实保护水资源。
气候
地表形态
淡水
生态服务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1.关系:陆地水体之间存在水的________和转化,________是连接其他水体的纽带。
2.河流与湖泊
(1)河流中下游的湖泊
交换
河流
在丰水期湖泊(水库)________部分洪水,削减、延缓干流洪峰;枯水期________河流,对河流径流起着________作用。
(2)有的河流________于山地的湖泊,例如我国的松花江发源于长白山天池。
(3)在内流区,许多河流最终________湖泊。一旦入湖河流改道或断流,湖泊就会干涸。
蓄积
补给
调节
发源
注入
3.河流与地下水
图1        图2
河流与地下水存在______________的关系。
(1)当河流涨水时,河流水位________地下水位,这时河流补给地下水,如_____。
(2)当河流水位下降,并低于地下水位时,则___________补给河流水,如______。
相互补给
高于
图1
地下水
图2
4.河流与冰川、积雪
(1)影响因素:冰川和积雪融水是河流的重要补给,补给水量随着________变化而变化。
(2)补给差异:
①在高山永久积雪地区,________气温高,冰川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_____。
②在冬季有积雪的地区,春季气温________,积雪融化,河流出现______。
气温
夏季

回升
春汛
[特别提醒] (1)从陆地水体的水源补给看,大气降水是河流水和陆地其他水体的最主要的补给。
(2)冰川对河流及其他陆地水体的补给,主要是单向补给,即以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及其他水体。
合作探究 释疑难
知识点 1 陆地水体
知识点 1
材料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啊,长江!啊,长江!
一曲《长江之歌》唱出了人们对长江母亲河的赞美。下图是长江流域示意图。
据以上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从空间分布看,分析长江所属的水体类型。
(2)分析长江联系的陆地水体类型。
(3)说明长江与沿线人类活动的关系。
提示:(1)陆地水体中的河流水。
(2)湖泊水、地下水、冰川水、土壤水、沼泽水、生物水等。
(3)为人类提供丰富的淡水资源,而且还具有航运、发电、水产养殖、生态服务等价值。
1.水、水体和水圈
水在自然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共同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如下图所示:
2.水体的分类
3.陆地水的概况
内容
概念 分布在陆地上(包括地上和地下)的各种水体的总称
构成 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
储量 约占全球水储量的3.47%
意义 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非常巨大;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淡水来源
主体 冰川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1/10,水量约占淡水总量的2/3;但直接利用不多
在人类面临的各种资源危机中,淡水危机是其中之一。据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2/3的人口将生活在缺水状态中。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A.河水、湖泊淡水和浅层地下水
B.河水、湖泊淡水和深层地下水
C.冰雪融水、湖泊淡水和深层地下水
D.河水、冰雪融水和浅层地下水
例题 1
A
(2)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使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B.工业和农业生产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增多,使越来越多的水体受到污染
C.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水资源的危机,使人们意识到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
[解析] 第(1)题,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淡水和浅层地下水,A正确。深层地下水埋藏深,冰川主要分布在高纬度、高海拔地区,都不易被利用,B、C、D错误。第(2)题,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如果利用不当,仍会造成水资源短缺等问题,C错误。
C
太白山东部的无人区,集水来自高山积雪融水、天然降水和地下溪流,经植被、土壤和花岗岩体自然过滤净化,在引力和巨大压力下,从花岗岩裂缝中喷涌而出。喷涌而出的矿泉水被选为中国航天员专用饮用水。据此完成(1)~(2)题。
(1)该矿泉水属于下列水资源中的(  )
A.淡水湖泊水 B.浅层地下水
C.河流水 D.深层地下水
对点训练
D
(2)该矿泉水被选为中国航天员专用饮用水,是因为 (  )
A.数量巨大易开采
B.开发利用历史悠久
C.质量高,饮用安全
D.开展太空科学研究的需要
C
[解析]  第(1)题,考查地下水的特点和类型。据材料可知,矿泉水从花岗岩裂缝中涌出,属于地下水,因此A、C错误;集水位于花岗岩下,且经过岩体自然过滤净化,即地处两个隔水层之间的深层地下水,D正确;浅层地下水未经深层岩石过滤,水体极易被污水和农药等污染,B错误。第(2)题,该矿泉水能够成为中国航天员专用饮用水,是因为质量高,饮用安全,C正确;我国数量巨大的矿泉水有很多,数量巨大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目前人类主要利用的是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时间短,B错误;饮用水与太空科学研究无关,D错误。
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 2
江西省水利厅在官网发布公告,就鄱阳湖水利枢纽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公众参与第一次信息公示。随着公示的进行,各大环保组织集体出声反对。公示信息显示,拟建的鄱阳湖水利枢纽为开放式全闸工程,汛期(3月底~8月底)江湖连通,闸门敞开;汛末(9月~次年3月底)对湖区水位进行调控。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该不该建,直到今天,仍在论证当中。下图是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设想图。
据以上材料和图,探究以下问题。
(1)分析鄱阳湖与长江的相互补给关系。
(2)分析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主要作用。
(3)不少学者质疑这一工程对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从陆地水体的关系分析这些学者反对的理由。
提示:(1)洪水期鄱阳湖蓄积部分长江洪水,削减、延缓干流洪峰,枯水期补给长江。
(2)缓解鄱阳湖秋季出现枯水期时间提前、水位降低、持续时间延长导致的问题。
(3)汛末(9月~次年3月底)关闸后,使得鄱阳湖对长江的补给量减少,减少了长江下游的径流量,对生态、经济、社会产生不利影响。
河流的补给类型多种多样,不同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不同,同一河流不同时期的主要补给形式也不同,但往往以某一种补给形式为主,河流的补给不同,河流的水文特征也不尽相同,具体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补给水源 补给季节 补给结果及原因 影响因素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以我国为例) 中国分布(主要)
降水 雨季 河流的最主要的补给形式,并在雨季形成汛期 降雨量 东部季
风区 
补给水源 补给季节 补给结果及原因 影响因素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以我国为例) 中国分布(主要)
季节性积 雪融水  春季 温带、寒带的冬季积雪,春暖后融化,但因积雪量较少,仅形成春汛 气温高 低和积 雪量  东北
地区
补给水源 补给季节 补给结果及原因 影响因素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以我国为例) 中国分布(主要)
永久性冰 雪融水 夏季 温度较高的夏季,冰雪融化,形成夏汛,冬季温度降低,冰雪封冻,河流断流 气温 高低 西北
地区
补给水源 补给季节 补给结果及原因 影响因素 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以我国为例) 中国分布(主要)
湖泊水 全年 对河流径流量起着调节作用 湖泊水与 河水的相 对水位  长江中下
游地区 
地下水 全年 是河流稳定而可靠的补给水源 地下水和 河水的相 对水位  全国
各地
[方法技巧] 判断河流的补给类型——“三看法”
一看图例、坐标轴。图例中和坐标轴上往往标注有温度、降水量等字样,尤其要注意降水绝对数量的大小,不能只看高低趋势。
二看是否有断流。冬季有断流,汛期在夏季的河流,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三看流量高峰期。
①汛期在春季,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②汛期在夏季且冬季未断流,以雨水补给为主。
③全年流量稳定但流量较小,以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为主。
下图是某河流一观测站测得的不同年份的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据此完成(1)~(3)题。
例题 2
(1)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是(  )
A.大气降水    B.湖泊水
C.地下水 D.冰川积雪融水
(2)该河流若在我国,可能位于(  )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南地区
A
D
(3)①流量曲线明显有别于②流量曲线,下列有关测得年份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早于② 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坝
B.①早于② 流域内大面积植树造林
C.①晚于② 观测站上游修建了水库
D.①晚于② 流域内开荒种田面积扩大
C
[解析] 第(1)题,结合降水量与相对流量变化的关系,判断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类型为大气降水。第(2)题,结合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推断该河流为我国东南地区的河流。第(3)题,结合选项,如果①流量曲线测得的时间早于②流量曲线测得的时间,有可能是流域内大面积开荒种田,加剧了水土流失,使流量变化加剧;如果②流量曲线测得的时间早于①流量曲线测得的时间,有可能是上游修建水库或大面积植树造林,使流量得到调节。
读“我国某河流流量变化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河流最可能位于我国________地区。
(2)写出A、B、C表示的该河流的三种补给形式:
A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A、B、C中受气温变化影响明显的是______,最为稳定的是______。
对点训练
东北
雨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
地下水
B
C
(3)A形成_____汛,B形成_____汛。
(4)C补给量最少的时期应是该河______________的时期。
(5)为保证该地区用水,人们在河上______________,建坝以后的流量曲线应是①还是②?你的理由是什么?
[答案] (5)② 水库和湖泊一样有削峰补枯(调节)的作用。


流量最大
修建水库
[解析] 第(1)题,一年有两次汛期,最可能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第(2)题,根据图中A、B、C补给特点,判断A、B、C的水源补给形式;积雪融水补给受气温影响显著,地下水是河流最稳定的补给来源。第(3)题,季节性积雪融水形成春汛,雨水形成夏汛。第(4)题,地下水补给量最少的时期,应是河流流量最大的时期。第(5)题,水库对河流径流有调节作用,水库可使河流流量变化趋于平稳。
素养培优 提技能
策略指导
河流流量曲线图的判读
[信息提取]
识别图中纵、横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单位及数值,特别是纵坐标
一般横坐标表示时间变化,纵坐标反映数值特征(高低、变化幅度以及极值出现的时间)。下面甲、乙两图中横坐标均表示时间,甲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降水量,乙图中纵坐标为河流流量与气温。
[方法总结]
1.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结合流量过程曲线的数值变化,分析其水文特征
(1)阅读图中流量过程曲线,依据纵坐标中的流量数值(绝对值或相对值)推断河流全年流量(或多年平均流量)的大小。
(2)分析图中流量过程曲线的变化幅度,确定河流流量的枯水期、丰水期(或枯水年、丰水年)的时间段、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的差值大小;是否有断流,断流出现在哪几个月份等,说明河流流量年内季节变化规律(或流量年际变化规律)。如上图,甲河流量较大,汛期出现在4~7月份,冬季是枯水期。乙河流量较小,气温越高,流量越大,冬季出现断流。
2.结合河流的径流量,并对照河流汛期确定河流的补给形式
(1)汛期出现在夏秋、枯水期在冬春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
(2)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雪融水补给。
(3)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4)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
(5)曲线变化和缓,多是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如上图,甲河流量与降水量的对应关系明显,说明以雨水补给为主;乙河流量与气温的对应关系明显,说明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3.确定河流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
图中甲河水量丰富,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季风气候区;乙河水量较小,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内流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考题展示
下图是我国某条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比较该河流甲、丙两个汛期形成原因的异同。
(2)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
(3)归纳该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4)近几十年来该河水量明显减少,甚至夏季出现断流现象,请分析其原因。
[答案] (1)相同点:影响因素均为气温。不同点:甲汛期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所致;丙汛期是夏季冰川融水所致。
(2)4、5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加,季节性积雪的融化量不断减少,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同期,农业用水量较大,致使河流流量较小。
(3)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出现在夏季和春季,冬季断流有结冰期;含沙量大。
(4)人类活动规模扩大,沿岸过度使用水资源;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缩。
[解析] 第(1)题,该地全年降水量均匀,但图中显示河流径流量变化较大;图中甲、丙分别位于3月和8月,且河流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则影响因素为气温。第(2)题,河流径流量减少与补给水源减少和人类用水多有关。第(3)题,该河流补给水源主要是冰雪融水,则必然位于内陆地区。水文特征注意归纳图中信息,从水量及季节变化、汛期等角度分析即可。第(4)题,以冰川为补给水源的河流,若流量减少,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减少有关,也与人类过度用水有关。
课堂小结 梳脉络
随堂巩固 测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如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各水体,分布最广的是(  )
A.a B.b
C.c D.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水的三态中,固态水数量最大
B.热带地区没有固态水
C.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D.我国外流区的河流只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A
C
[解析]  第1题,大气水分布最广,图中a为大气水。第2题,在水的三态中,液态水数量最大;热带地区某些海拔较高的山顶会出现积雪(固态水);我国外流区的河流不仅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还参与了陆地内循环;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2022·四川遂宁高一期末)下图为某河段洪水期和枯水期河流水位与地下水位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完成3~4题。
3.图中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
A.洪水期河流水补给地下水,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B.枯水期河流水补给地下水,洪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C.全年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D.全年地下水补给河流水
4.该河段最可能位于(  )
A.长江下游     B.黄河下游
C.黑龙江下游 D.珠江下游
C
B
[解析] 第3题,水向低处流,根据图示水位线,洪水期、枯水期河流水位都比地下水位高,全年河流水补给地下水,C对。第4题,该河段应为地上河,最可能位于黄河下游,B对。长江、黑龙江、珠江下游均不是地上河,枯水期地下水位比河流水位高,地下水补给河水,A、C、D错误。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一条受三种不同水体补给的河流的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河流补给水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B.②受气温影响大
C.③水量变化大
D.地下水补给是主要的补给方式
6.由统计资料可知(  )
A.该河流位于华北地区
B.河流含沙量小,有结冰期
C.河流有两次汛期且都与气温有关
D.曲线a是表示修坝前的径流量年变化
A
B
[解析] 第5题,①在4、5月份补给量最大,即春季补给量大,应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②补给量大,且主要在夏季,应是雨水补给,它受降水影响大;③补给较稳定,应是地下水补给;从补给量上看,地下水补给不是该河流的主要补给方式。第6题,在我国河流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夏季有雨水补给的地区是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小,冬季气温低,有结冰期;该河流第一次汛期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季节性积雪融水量大,第二次汛期是因为夏季降水多;曲线a反映流量季节变化减小,应表示建坝后的径流量年变化。
二、综合题
7.读A、B两河流(我国)流量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A河径流季节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河径流季节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两次汛期(春汛和夏汛),流量较大
有一次汛期(夏汛),流量小,断流期长
(2)A河在我国_______地区最常见,河水主要靠_________________补给和______补给。B河在我国_______________地区最为常见,河水主要靠___________补给。
(3)形成A河径流季节变化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河径流季节变化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北
季节性积雪融水
雨水
西北内陆
冰雪融水
东北地区纬度较高,冬季积雪,第二年春暖以后积雪融化补给河流,形成春汛;7、8月份降水量丰富,河水上涨,形成夏汛
西北内陆地区,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夏季,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河流形成夏汛,冬季气温低,河流封冻而断流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河有两次汛期,并且流量较大;B河只有一次汛期,并且有断流现象。第(2)题,由A图可知,该河有两次汛期,一次是4月的春汛,另一次是夏汛,由这些特点可推知该河是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由B图看出,河流的汛期是7、8月,流量较小。且冬季河流断流,据此,可推知该河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河流。第(3)题,结合河流补给类型的特点回答即可。(共73张PPT)
第四章 水的运动
第二节 洋流
合作探究 释疑难
素养培优 提技能
课堂小结 梳脉络
自主梳理 探新知
随堂巩固 测达标
1.运用地图,分析洋流分布模式,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2.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分析渔场分布、气候、海洋污染、航海与洋流的关系。
综合思维:通过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洋流在不同海域的分布规律,自主辨识给定海域洋流的性质。
地理实践力:通过世界洋流形成、分布模拟器及绘制世界洋流分布图,理解不同海域洋流的形成原因,分析不同区域洋流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1.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不一定都是暖流。例如,索马里寒流(夏季)由于受上升流的影响,虽然从低纬流向高纬,但属于寒流。
2.中低纬度海区大洋环流以副热带为中心,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不管是北半球还是南半球,大洋东岸都是寒流,大洋西岸都是暖流。
3.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大洋东岸是暖流,大洋西岸是寒流。
4.南半球中高纬度形成全球范围的西风漂流,属于寒流性质。
5.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6.暖流具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具有降温减湿作用。
自主梳理 探新知
一、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1.概念:____________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在海洋表层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
2.影响因素:盛行风、海陆分布和__________________。
3.洋流名称(以北半球冬季为例)
盛行风
地转偏向力
海域 主要洋流名称 共有洋流
太平洋 D____________、E北太平洋暖流、F______
_____________、G东澳大利亚暖流、H秘鲁寒流、I千岛寒流 A北赤道暖流、B南赤道暖流、C_________
大西洋 J墨西哥湾暖流、K北大西洋暖流、L拉布拉多寒流、M加那利寒流、N___________、O本格拉寒流 印度洋 P厄加勒斯暖流、Q__________________ 日本暖流
加利
福尼亚寒流
巴西暖流
西澳大利亚寒流
西风漂流
4.分布规律
环流 特点
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 在北半球呈______时针方向流动,在南半球呈______时针方向流动
北半球中高纬海区的大洋环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呈______时针方向流动



环流 特点
南半球的 西风漂流 南极大陆外围,面积广阔,这里终年受_______影响,形成西风漂流
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环流 冬季盛行_________风,海水向西流动,呈______时针方向旋转;夏季盛行_______风,海水向东流动,呈______时针方向旋转
西风
东北

西南

[特别提醒] 盛行西风吹拂海面形成西风漂流,由于盛行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所以西风漂流也应流向高纬,为暖流。但是南半球的西风漂流由于没有陆地的阻挡,南极冷水汇入,浮冰融化吸热,再加上强劲干冷的极地东风的吹拂,使其成为寒流。
二、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环境类型 影响
气候 ①洋流可从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传输_________,又能从高纬度地区向低纬度地区输送海冰和冷水。②暖流使所经海面及附近地区气温偏______,寒流使所经海面及附近地区气温偏______;空气在暖流上流过将逐渐变得_________,对流加强,易形成降水;当空气与寒流接触,则稳定性增强,难以致雨
热量


暖湿
环境类型 影响
海洋生物 ①寒流和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强烈,沉积于海底的营养物质_________,浮游生物繁盛,以浮游生物为饵料的鱼类聚集,形成大渔场。②在秘鲁沿海,在_________信风的吹拂下,表层海水偏离海岸,深部冷水带着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涌,使得这里也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
上涌
东南
合作探究 释疑难
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知识点 1
一对德国老夫妇在北部海岸的阿姆鲁姆岛度假时拾到一只在海上漂流了约108年之久的漂流瓶。这是史上漂流时间最久远的漂流瓶。他们打开瓶子后,发现里面有一张明信片,还有一封以英文、德文与荷兰文写的信,信中是一份调查问卷,信中写道:请拾获者将资料填写后,寄回英国普利茅斯海洋生物协会,随后能获得一笔奖金。
据以上材料和图,探究以下问题。
(1)分析漂流瓶为什么会从英国普利茅斯漂到德国北部海岸。
(2)若在上海近海投放一漂流瓶,若干年后有没有可能漂到大连附近海域。
提示:(1)洋流,主要是北大西洋暖流。
(2)有可能。经日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阿拉斯加暖流、千岛寒流等漂到大连。
1.洋流的分布规律
对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流向、模式、性质等内容比较如下表:
名称 副热带大洋环流 副极地大洋环流
分布海区 中低纬海区或热带副热带海区 北半球高纬度海区
环流方向 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 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 呈逆时针方向
组成环流的洋流性质 大陆东岸或大洋西岸附近海域:暖流 大陆西岸或大洋东岸附近海域:寒流 大陆东岸或大洋西岸附近海域:寒流
大陆西岸或大洋东岸附近海域:暖流
名称 副热带大洋环流 副极地大洋环流
太平洋 北太 平洋
南太 平洋
名称 副热带大洋环流 副极地大洋环流
大西洋 北大 西洋
南大 西洋
名称 副热带大洋环流 副极地大洋环流
印度洋 北印 度洋
南印 度洋
2.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
(1)图示
(2)分布规律
北印度洋海区季风洋流流向:夏季顺时针流动,冬季逆时针流动。
(3)特点
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简称“夏顺冬逆”。
[方法技巧] 判断洋流名称的方法
1.判定洋流所处的半球
(1)依据等温线的数值变化规律,确定洋流所处的半球。等温线数值自南向北递减,则位于北半球(图1);反之则位于南半球。
(2)依据纬度和环流方向组合图,确定洋流所处的半球。如图2是以副极地(纬度60°)为中心逆时针的大洋环流,则该大洋环流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图3是以副热带(纬度30°)为中心顺时针的大洋环流,则该大洋环流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同理,图4大洋环流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
2.判定洋流流向
洋流位于海水等温线弯曲度最大处,并与等温线垂直,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出方向一致(图1中的洋流M和N)。
3.判定洋流性质
(1)由水温高处流向水温低处的洋流为暖流(图1中的洋流M);反之则为寒流(图1中的洋流N)。
(2)通过判定洋流所处的半球,在北半球,自南向北的洋流为暖流,反之则为寒流;南半球情况相反。
(3)通过纬线的度数变化规律,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洋流一般为暖流,反之则为寒流。
4.判定洋流名称
(1)利用等温线图或纬度—环流方向组合图,判定洋流名称程序如下:判定洋流所处的南北半球;判定洋流所处的纬度带;判定洋流所在的大洋以及洋流所处大洋环流的位置,最终确定洋流的具体名称。
(2)利用大陆或岛屿同洋流的相对位置判定洋流名称:依据已知的大陆或岛屿形状确定大陆或岛屿的名称;根据大陆或岛屿同洋流的相对位置关系知识,确定洋流名称。
(3)用经纬线地图,直接锁定洋流的位置,结合所掌握的世界洋流分布知识,确定洋流名称。
读某区域洋流模式图,据此完成(1)~(2)题。
例题 1
(1)该洋流模式所在的海域位于(  )
A.北半球中低纬度 B.北半球中高纬度
C.南半球中低纬度 D.无法判断
(2)图中甲、乙、丙、丁四支洋流中,其成因与西风密切相关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该洋流模式为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由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可推知该海域位于北半球。第(2)题,乙洋流是受中纬度盛行西风影响形成的。
A
B
下图中M为纬线,且该地常年盛行西北风,数码表示洋流。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可能是(  )
A.北大西洋中高纬度大洋环流
B.北太平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
C.北印度洋夏季大洋环流
D.南太平洋中低纬度大洋环流
对点训练
D
(2)该海域(  )
A.①洋流的形成受东北信风影响
B.②洋流海区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C.③洋流的性质属于暖流
D.④洋流流向为自北向南
[解析] 第(1)题,据题意,M处常年盛行西北风,结合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M应位于南半球的西风带,所以,图中的洋流系统应位于南半球。第(2)题,①洋流为南赤道暖流,它的形成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有关;②洋流为暖流,向南流,该海区的等温线向南弯曲;③洋流为西风漂流,其性质属于寒流;④洋流为寒流,洋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B
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知识点 2
材料一 冬季不冻港——摩尔曼斯克港
摩尔曼斯克港是俄罗斯北方唯一的“终年不冻港”,它位于北极圈以内约60°N处,虽然地处高纬度的北极圈内,气温很低,但令人奇怪的是,这里的海港,全年从不结冰,即使在最冷的月份海水温度也不低于3摄氏度,一年四季可以通航。下图中A处为摩尔曼斯克的位置。
材料二 世界的渔场的分布图。
据以上材料,探究以下问题。
(1)说出摩尔曼斯克港成为冬季不冻港的原因。
(2)世界渔场的形成与洋流有关,请说出图中世界四大渔场分布及成因。
(3)除以上内容外,洋流还有哪些好处?
提示:(1)北大西洋暖流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暖流之一,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摩尔曼斯克成为冬季不冻港。
(2)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秘鲁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和北海渔场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秘鲁渔场属于上升补偿流形成的。
(3)有利于航海、加快污染物的净化。
1.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方面 具体表现 实例
气 候 全球 影响 促进高低纬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与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 低纬度海区温度不会持续升高,高纬度海区温度不会持续降低
大陆 沿岸 暖流增温增湿 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的影响
寒流降温减湿 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对荒漠形成的影响
影响方面 具体表现 实例
海洋 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
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北冰洋南下冷海水)交汇
纽芬兰渔场:墨西哥湾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著名渔场 秘鲁渔场、索马里渔场、本格拉渔场等
影响方面 具体表现 实例
海洋 污染 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油船泄漏、陆地近海污染
海洋 航行 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 顺流加速、逆流减速
热带海域寒流流经地区、寒暖流交汇区形成海雾 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海雾较重
洋流从北极携带冰山南下,对航运不利 拉布拉多寒流常携带冰山
2.世界四大渔场的分布与洋流的关系
四大渔场 形成类型 具体表现 洋流名称
纽芬兰 渔场  寒暖流 交汇处 海水受到扰动,下层的营养盐类被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饵料丰富;洋流交汇处,可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从而使鱼群集中;喜暖水和喜冷水的鱼类都在此汇集 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
北海道 渔场  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
北海 渔场 北大西洋暖流和北冰洋南下的沿岸冷水
四大渔场 形成类型 具体表现 洋流名称
秘鲁 渔场 冷海水 上泛处 受离岸风的影响,表层海水远离陆地而去,从而使得沿岸地区的海水水位较低,深层海水会上涌补充,沿海地区常形成上升补偿流,从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来,有利于鱼类的生长 秘鲁沿岸的秘鲁寒流
[方法技巧] 海洋渔场的形成原因
渔场大多分布在营养盐类多的海域,这里浮游生物丰富,鱼类的饵料来源充足,故集中了大量的鱼类资源。多满足三个条件:
(1)多在热带、亚热带、温带的浅海大陆架上。这里热量充足、水温较高,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丰富。
(2)多在大河入海口,有陆地上营养物质注入。
(3)寒暖流交汇处和海水上升流海区,多营养盐类补充,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可为鱼类提供大量饵料。
[知识拓展] 海雾的形成、分布及影响
(1)形成: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所致,一般呈乳白色,出现时常使海面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下。
(2)分布:①寒暖流交汇处多海雾;②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低纬度,季节为夏季;③暖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高纬度,季节为冬季。
(3)影响:海雾导致能见度降低,对交通运输、海洋捕捞、海洋开发等造成不利影响,海雾中的盐分对建筑物也会造成侵蚀。
下图为某一科考路线图。读图,据此完成(1)~(2)题。
例题 2
(1)考察人员经过②附近海域时,发现海面常有大雾笼罩,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寒暖流交汇,使得暖流携带的大量水汽凝结
B.终年受西风带控制,且地处迎风坡,多雨雾天
C.沙漠地区夜间地面辐射强,近地面气温低,水汽冷却凝结
D.沿岸有寒流经过,使底层大气降温,水汽凝结
(2)关于流经③处海域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快途经海轮的航速
B.不利于渔场的形成
C.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
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D
C
[解析] 第(1)题,②附近海域有秘鲁寒流流经,寒流使近海面大气气温下降,随着气温下降,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形成雾。第(2)题,流经③处海域的洋流为秘鲁寒流。洋流可以加快向北航行的海轮的航速,也可以降低向南航行的海轮的航速;寒、暖流交汇和上升流的海区易形成渔场,该洋流属于上升流,利于渔场的形成;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洋流可加快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分解速度但会导致污染范围扩大。
众所周知,南极洲生活着世界上最多的企鹅。赤道附近的科隆群岛纬度和海拔并不高,却生活着很多企鹅。读图,据此完成(1)~(2)题。
对点训练
(1)该群岛上生活着很多企鹅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较多 B.受寒流影响
C.气温较高  D.受暖流影响
(2)图中的洋流名称是(  )
A.秘鲁寒流
B.南赤道寒流
C.巴西暖流
D.加利福尼亚寒流
B
A
[解析] 第(1)题,科隆群岛位于赤道附近南美洲大陆的西岸,受寒流的影响,岛上气候凉爽干燥,生活着很多企鹅。故选B。第(2)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洋流位于南美洲大陆西岸,为秘鲁寒流,故选A。
素养培优 提技能
策略指导
海水等温线图的判读
[信息提取]
提取三大信息:①等温线的弯曲;②洋流的方向;③表层水温的变化。
[方法总结]
海水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
(1)根据等温线的数值变化确定南北半球。图中等温线由南向北递减,表明该海域位于北半球;反之,位于南半球,如本图是北半球的表层水温分布状况。
(2)根据等温线的弯曲方向判断水温高低:如果等温线向高纬(即低温)凸出,表明该海域水温高于同纬度海区;如果等温线向低纬(即高温)凸出,表明该海域水温低于同纬度海区。
(3)根据等温线判断洋流性质和流向:等温线凸出方向即洋流流向,如图中甲处洋流从水温高处流向水温低处,即向北流,是暖流;图中乙处洋流从水温低处流向水温高处,即向南流,是寒流。
(4)根据洋流流向性质等分析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暖流对沿岸起增温增湿作用,如图中甲洋流;寒流对沿岸起降温减湿作用,如图中乙洋流。
考题展示
如图为索科特拉岛的位置和7月索马里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7月,当索马里洋流流经10°N时,下列四幅海水等温线示意图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
A    B     C    D
A
(2)7月,索马里洋流对索科特拉岛产生的影响是 (  )
A.使岛上渔民的捕鱼量增多
B.使岛上降水量增多
C.使岛屿及周围海域变得寒冷干燥
D.使岛上出现大量的企鹅
A
[解析] 第(1)题,7月,索马里洋流虽然由低纬流向高纬,但却是上升补偿流,海底上泛的海水水温低,因此,该时段洋流属于寒流,可知A图符合。第(2)题,7月,索马里寒流上泛的海水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充足,岛上渔民的捕鱼量增多;受到寒流的影响,岛上降水量减少;此季节为夏季,且该岛纬度低,岛屿及周围海域不可能变得寒冷干燥;岛上不会出现大量企鹅。
课堂小结 梳脉络
随堂巩固 测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如图a、b在赤道附近,c、d在40°N附近。读甲、乙两海域的海水表层水温等值线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两海域有风海流流过,关于该风海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途经a处,流向为自东向西 ②途经b处,流向为自西向东 ③途经c处,流向为自东向西 ④途经d处,流向为自西向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根据海水等温线可以确定海域位置,再结合洋流模式、风带可知:赤道大洋东侧附近的甲海域有南北赤道暖流从东向西流经a处,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大洋西侧的乙海域受盛行西风影响而形成北大西洋暖流或北太平洋暖流,其从西向东流经d处。
D
2.下列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海域都有利于形成大型渔场
B.乙海域有利于形成大渔场,甲海域反之
C.甲、乙两海域都位于大洋东岸
D.甲位于大洋西岸,乙位于大洋东岸
[解析] 根据洋流模式、风带和海水等温线可知:甲海域位于赤道附近大洋东侧;乙海域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大洋西侧,有寒暖流交汇,有利于大渔场形成。
B
太平洋表层海水可通过白令海峡流入北冰洋,其在北冰洋表层海洋环流和物质能量输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太平洋流入北冰洋的海水量及物质能量受季节性风向影响最为明显。下图示意太平洋表层海水经白令海峡流入北冰洋。据此完成3~4题。
3.太平洋表层海水年内流入楚科奇海域最多的时段为(  )
A.12~次年2月 B.3~5月
C.6~8月 D.9~11月
4.太平洋表层海水过多流入对楚科奇海域带来的主要影响有(  )
A.加速海冰消融 B.区域温度降低
C.区域降水减少 D.海陆轮廓变化
C
A
[解析] 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太平洋流入北冰洋海水量受季节性风向影响最为明显”可知,图示海域夏季随气压带、风带北移,南部海域以偏南风为主,且楚科奇海域夏季极地东风势力较弱,年内流入北冰洋海水量最多,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第4题,太平洋海水从低纬地区注入高纬地区,暖海水会加剧楚科奇海域海冰消融,故A正确。暖海水造成楚科奇海域海水升温,故B错误。暖流流经楚科奇海域,对沿岸起到增温增湿作用,一定程度上降水会增多,故C错误。太平洋海水流入楚科奇海域对海陆轮廓影响小,排除D。故选A。
下图斜线区域为季节性渔场。读图,据此完成5~6题。
5.该渔场的成因主要得益于(  )
A.寒暖流交汇
B.水温高,浮游生物丰富
C.底层海水上泛
D.靠近陆地,营养物质丰富
6.该渔场最适宜捕捞的时间是(  )
A.3月~5月 B.6月~8月
C.9月~11月 D.12月~次年2月
C
B
[解析]  第5题,该渔场位于索马里半岛沿岸,夏季受离岸风影响,有索马里寒流经过,形成渔场的原因主要得益于底层海水上泛,C对。是单一寒流形成的渔场,水温低,A、B错。冬季沿岸受索马里暖流影响,不能形成渔场。靠近陆地,不是主要原因,D错。第6题,该渔场形成受夏季的索马里寒流影响,北半球夏季主要指6月~8月,最适宜捕捞的时间是6月~8月,B对。12月~次年2月沿岸受暖流影响,其他月份寒流较弱,渔业资源较少,不是最宜捕捞时间,A、C、D错。
二、综合题
7.海雾大多是因为暖湿空气流经较冷表面(寒流)被冷却饱和而形成;寒、暖流交汇处往往具备这样的大气环流条件,很容易形成海雾。读日本附近海域洋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②海域容易出现海雾的理由。
(2)简述P地冬季多降水的主要原因。
(3)图中海域有一世界著名的大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有利条件。
[答案] (1)②海域是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海雾。
(2)P地冬季吹西北风,西北风经日本海海面时挟带大量水汽,遇地形阻挡形成地形雨;又因P地受暖流的影响,湿度增大,故P地冬季多降水。
(3)北海道渔场位于温带的大陆架地区,又位于寒流和暖流的交汇处,浮游生物繁盛,鱼类的饵料多。
[解析] 第(1)题,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因此②海域易出现海雾。第(2)题,从盛行风、地形、洋流三方面考虑。第(3)题,图示海域有著名的北海道渔场,位于温带浅海大陆架地区,阳光充足,且有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浮游生物繁盛,鱼类的饵料多。(共70张PPT)
第四章 水的运动
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合作探究 释疑难
素养培优 提技能
课堂小结 梳脉络
自主梳理 探新知
随堂巩固 测达标
1.理解海—气相互作用(大气环流、大洋环流)对全球水热平衡所起的作用。
2.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3.举例说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4.分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形成的机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区域认知: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发生影响的区域及特点。
综合思维:结合示意图,认识海—气相互作用的原理,理解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过程。
人地协调观:利用海—气相互作用原理,正确对待由其带来的气候异常现象。
1.海—气间在进行水分交换的同时,也实现了热量的交换。
2.海—气相互作用通过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使水热在不同地区传输,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3.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是海—气相互作用异常导致的。
4.厄尔尼诺现象是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拉尼娜现象则相反,是该海区表层水温异常降低。
5.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会导致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多雨,甚至引发洪涝灾害;西部干燥少雨,会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
自主梳理 探新知
一、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1.海—气之间的水分交换
2.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
(1)海洋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
(2)大气主要通过风向海洋传递________。
(3)海—气热量输送的主要途径
海水蒸发→热量随水汽进入大气→水汽凝结,热量释放给大气
动能
3.主要影响:通过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维持地球上________和________的平衡。
[温馨提示] (1)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低纬度海区和暖流流经的海区,海—气间的水分交换较为活跃。
(2)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水温高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较多。
水分
热量
二、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1.厄尔尼诺现象
(1)概念:有些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________的现象。
异常升高
(2)正常年份与厄尔尼诺年份海—气相互作用比较
时间 海—气相互作用
正常 年份 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________,大气较稳定,气流下沉,干燥少雨;西部海水温度较高,气流________,温润多雨
厄尔 尼诺年份 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东、西部海面的温度差异________。赤道附近的太平洋________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降雨________,引发洪涝灾害。同时,赤道附近太平洋________,________气流减弱或消失,干燥少雨,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
较低
上升
减小
东部
增多
西部
上升
2.拉尼娜现象
(1)概念: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___________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
(2)影响: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的温度差异________,引起气候异常。
[温馨提示]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会出现拉尼娜现象。
异常降低
增大
合作探究 释疑难
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知识点 1
材料一 下图为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
材料二 下图为北半球海洋热量收支随纬度变化图。
阅读下列材料,探讨下列问题。
(1)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分析红海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
(2)结合材料一分析全球的水平衡与水循环的关系。
(3)分析材料二图,判断曲线a、b的含义,总结两者随纬度分布的规律。
(4)北半球低纬度海区和高纬度海区热量收支有何差异?高低纬度海区是如何实现热量输送的?
提示:(1)红海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降水少;地处低纬海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2)全球的水平衡是通过水循环来实现的,从海洋上蒸发的水汽,随着大气运动,大部分通过降水返回海洋;其余部分被大气运动带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陆地上,然后汇入江河,流回海洋,构成地球上水循环,使全世界蒸发和降水的总量保持动态平衡。
(3)曲线a表示北半球海洋热量支出,其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曲线b表示北半球海洋热量收入,其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4)在低纬度地区海洋热量收入大于热量支出,有热量盈余;在高纬度地区海洋热量支出大于热量收入,存在热量亏损。低纬度海区盈余的热量主要通过洋流和大气环流输送到高纬度地区。
1.海—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
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大气中的水汽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并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从而实现与海洋的水分交换。海洋的蒸发量与海水温度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因此,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也较丰富,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
2.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过程
海洋吸收了到达地表太阳辐射的大部分,并把其中85%的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海洋再通过潜热、长波辐射等方式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可以说,海洋是大气最主要的热量储存库。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海洋表面水温的影响,水温高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多。如下图。
3.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由于比热容的影响,海洋对热能反映表现为吸热较慢,增温较缓,放热较慢,降温也较缓。海洋对大气温度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而大陆比热容比海洋小,陆地对热能反映表现为吸热很快,增温也快,放热迅速,降温也迅速。陆地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小,以致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比海洋大。如下图。
[方法技巧] 运用知识网络记忆海—气相互作用
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据此完成(1)~(2)题。
例题 1
(1)构成海—气间热量传输主要途径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海洋将热量以________的形式传递给大气(  )
①长波辐射  ②短波辐射 ③潜热释放  ④潜热吸收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B
A
[解析] 第(1)题,海—气间热量传输的主要途径是海水蒸发和水汽凝结。第(2)题,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和潜热增温后,通过长波辐射和潜热释放的形式将热量传递给大气。
读世界海陆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对点训练
(1)①~④海区中,海—气间的水分交换最微弱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地球上高低纬间的热量输送中,海洋输送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热量的海区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第(1)题,海—气间的水分交换的活跃程度,与其温度呈正相关。③海区有寒流经过,水温低于相同纬度海区。第(2)题,在南北纬0°~30°的海区中,海洋输送热量超过大气输送热量。
C
A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知识点 2
2020年11月4日国家气象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相关人员表示,今年8月开始,中东太平洋的海温进入拉尼娜状态,预计冬季形成一次弱至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一般而言,受拉尼娜影响的冬季,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比较频繁,中东部和大部地区气温偏低的概率比较高。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
据以上材料和图,探究以下问题。
(1)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有何不同?
(2)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提示:(1)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变弱时,海水吹不到西部,太平洋东部海水变暖,就是厄尔尼诺现象;但当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变得异常强烈,就会产生拉尼娜现象。
(2)一般拉尼娜现象会随着厄尔尼诺现象而来,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
1.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可用下表认识、理解
项目 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
图示
项目 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
影响 洋流 温暖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西流动;赤道逆流增强 当太平洋东部的秘鲁寒流过于强盛时,冷水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扩散到更远;赤道逆流减弱
太平洋水温 太平洋西部水温降低,东部水温增高 太平洋西部水温增高,东部水温降低
项目 厄尔尼诺现象 拉尼娜现象
影响 天气气候 太平洋西岸的澳大利亚以及印度、非洲等地出现严重旱灾,东岸荒漠地带暴雨成灾 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海面气压偏高,云量减少;在赤道西太平洋海域,海面气压偏低,对流活动加强,云量增多,降水偏多
生物 太平洋东岸海区水温升高,营养物质减少,浮游生物和鱼类、鸟类死亡 —
关联性 拉尼娜现象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1)厄尔尼诺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根据我国专家学者的研究,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所造成的气候异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台风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台风)的发生次数及在我国沿海登陆次数均较常年减少。
②我国北方地区夏季易发生高温、干旱。通常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当年,我国受夏季风影响减弱,雨带偏南,位于我国东部或长江以南地区,而我国北方地区夏季往往容易出现高温、干旱。
③我国南方地区易发生低温、洪涝。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的次年,我国南方容易出现洪涝。近百年来发生在我国的严重洪涝灾害,如1931年、1954年和1998年,都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的次年。
(2)拉尼娜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拉尼娜现象盛行年份,赤道东太平洋水温降低,西太平洋水温升高,导致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北移,东亚夏季风增强,使我国夏季主要季风雨带向北偏,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多雨,江淮流域少雨的可能性增大;该年份,我国南海和西太平洋的台风次数将比往年平均次数多。
2019年为厄尔尼诺年,厄尔尼诺是指赤道附近的信风减弱,使太平洋中东部的水温异常增温的现象。读“南太平洋赤道附近正常年份和厄尔尼诺年的海水垂直运动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例题 2
(1)从图可以看出(  )
A.正常年份太平洋东部海区气温较高
B.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海岸气温较低
C.厄尔尼诺年太平洋西部海区气流下沉
D.厄尔尼诺年南美洲东部海区气流上升
(2)在厄尔尼诺年,下列事件发生可能性较大的是(  )
A.南赤道暖流势力加强
B.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多
C.南美西部干旱区出现“绿洲”
D.全球范围内冰川储存量增加
C
C
[解析]  第(1)题,正常年份大量暖海水向西流。正常年份太平洋东部海区气温较低,西部海区气温较高,A错误;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海岸气温较高,B错误;据图可以看出厄尔尼诺年太平洋西部海区气流下沉,C正确;厄尔尼诺年南美洲西部海区异常增温,气流上升,D错误。故选C。第(2)题,在厄尔尼诺年,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势力减弱,A错误;信风减弱,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减少,B错误;据图可以看出,厄尔尼诺年南美西部干旱区降水增加,出现“绿洲”,C正确;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显示出了海洋热量存储的释放,由于全球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温度已经上升,全球范围内冰川融化,冰川储存量减少,D错误。故选C。
人们发现有些年份的12月25日前后,秘鲁附近海域异常增温,温暖的海水“杀死”了大量鱼群,并引起相关环境变化,人们称此现象为厄尔尼诺现象。据此完成(1)~(2)题。
(1)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的影响主要是(  )
①使其所在区域的气温低于多年平均值 ②向秘鲁附近海域的大气输送大量热量 ③扰乱了常规洋流模式,使气候异常 ④使全球降水总量变化,降水异常增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对点训练
B
(2)厄尔尼诺现象反映了海洋对大气的影响。反之,大气对海洋也有影响。下列关于大气对海洋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大气运动引起风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
B.大气降水与蒸发的强弱影响海水的盐度
C.大气温度的高低与海冰的分布范围无关
D.海洋上空的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使海面增温
[解析]  第(1)题,厄尔尼诺使秘鲁附近海域异常增温,向其附近海域大气输送了大量热量,使气温升高,并扰乱了常规洋流模式使气候异常,但全球降水总量变化不大。第(2)题,大气降水丰富的地区,海水被稀释,海水盐度变低;而蒸发旺盛的地区,海水的盐度则会升高。
B
素养培优 提技能
策略指导
厄尔尼诺现象对南太平洋东西岸的影响
1.南太平洋沿岸多干旱、洪涝的原因
厄尔尼诺年,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夏季赤道西风中的西北季风强度大、控制时间长。东南信风、南赤道暖流受到西北季风的阻挡作用,势力减弱。而西北季风对赤道逆流起到加强作用,并且使它向南流动。相反,冬季赤道西风中的西南季风较常年弱,对东北信风、北赤道暖流没有影响。所以厄尔尼诺年,南太平洋海—气作用、大气环流形势变化明显。例如,南太平洋西海岸的澳大利亚发生干旱,东海岸的厄瓜多尔、秘鲁发生洪涝。
2.厄尔尼诺年澳大利亚东北部干旱少雨的原因
厄尔尼诺年,赤道西风(西北季风)较正常年份强,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受离岸风控制时间长,而且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难以形成降水;气压带、风带位置整体偏南,东南信风位置偏南,加上赤道西风(西北季风)顶托,东南信风对东部地区影响减小,带来的水汽少。受赤道西风(西北季风)影响,东澳大利亚暖流减弱,位置偏东,对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增湿、增温作用减弱;沿岸海水受赤道西风(西北季风)的离岸风影响,底层海水上泛,水温下降,加剧了气候干燥。
3.厄尔尼诺年,南美洲西部多洪涝的原因
厄尔尼诺年,秘鲁寒流西偏,赤道暖水南下对该地区增温增湿,赤道低压中心位置偏东,该地区受低压上升气流控制时间长、强度大,来自太平洋的赤道西风(西北季风)较正常年份强,降水多,引发洪水。
考题展示
(2023·河北石家庄高二月考)图1中的沙漠是被称为“世界干极”的智利阿塔卡马沙漠,这里的沙漠每隔一段时间会开满鲜花,这一现象往往和厄尔尼诺现象相伴产生。图2为澳大利亚沙漠区域图。读图完成(1)~(2)题。

(1)阿塔卡马沙漠比澳大利亚沙漠降水更少,下列与其相关的是 (  )
①阿塔卡马沙漠距赤道较远,上升气流较弱 ②阿塔卡马沙漠受地形的影响更明显 ③澳大利亚沙漠受东南信风控制的时间更短 ④澳大利亚沙漠受寒流的影响更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D
(2)厄尔尼诺现象和“沙漠开花”往往同时出现,其主要原因是厄尔尼诺现象导致 (  )
A.该地气候变暖
B.该地山区冰雪融水增多
C.该地降水增多
D.该地昼夜温差增大
C
[解析] 第(1)题,阿塔卡马沙漠比澳大利亚沙漠降水更少是因为阿塔卡马沙漠受沿岸寒流影响,上升气流较弱,①错。阿塔卡马沙漠南北狭长,受地形的影响更明显,②对。澳大利亚沙漠受地形影响小,受东南信风控制的时间较长,③错。澳大利亚沙漠沿岸寒流势力较弱,受寒流的影响更小,④对。D对。第(2)题,厄尔尼诺现象和“沙漠开花”往往同时出现,其主要原因是厄尔尼诺现象使该地沿海地区异常增温,上升气流增强,导致该地降水增多,植物生长水源增多,C对。
课堂小结 梳脉络
随堂巩固 测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读图,据此完成1~3题。
某海域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分布(单位:×0.484 W/m2)
1.图中海域向A岛及所在大洲输送热量与水汽的最主要途径为(  )
A.赤道暖流、东南信风
B.西风漂流、西北风
C.北大西洋暖流、西南风
D.季风洋流、西南季风
[解析]  A地为大不列颠岛,位于欧洲,图中海域为大西洋,大西洋向欧洲输送热量与水汽的主要输送途径为北大西洋暖流及西风带中的西南风。
C
2.造成图中B地数值高的原因是(  )
A.纬度低、水温高
B.晴天多、光照强
C.风力大、蒸发旺盛
D.暖流影响的水温高
[解析]  水温越高,向大气输送热量也越多,B区域有暖流,水温高,因而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多。
D
3.参与图示地区水、热平衡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中不包括(  )
A.东北信风、北赤道暖流
B.西风、拉布拉多寒流
C.西北季风、千岛寒流
D.极地东风、墨西哥湾暖流
[解析]  图示区域为北大西洋,所在区域的大气环流系统中有东北信风、西风和极地东风,而不包括西北季风;大洋环流系统中,不包括千岛寒流,千岛寒流属太平洋洋流系统。
C
19世纪初,在南美洲厄瓜多尔(北邻秘鲁)和秘鲁等地,渔民们发现,每隔几年,从10月到次年3月便会出现一股沿海岸南移的暖流,使表层海水温度明显升高,沿岸地区渔业资源也会遭受灭顶之灾。后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厄尔尼诺。下图示意某次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部分地区表层水温距平值分布。读图,据此完成4~5题。
4.据图分析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对太平洋沿岸国家的主要影响是(  )
A.印尼东部岛屿降水增多
B.澳大利亚东部森林火险等级升高
C.秘鲁沿岸降水减少
D.厄瓜多尔西部沿海洪涝减少
B
[解析]  图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低,则大气上升运动减弱,下沉运动增强,从而使印尼东部岛屿、澳大利亚东部地区降水减少,森林火险等级升高,A错、B对;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则大气上升运动增强,使厄瓜多尔西部沿海地区、秘鲁沿岸降水增多,引发洪涝灾害,C、D错。故选B。
5.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中(  )
A.赤道逆流增强
B.秘鲁寒流东移并减弱
C.南赤道暖流增强
D.热带地区西部表层海水普遍升温
[解析]  厄尔尼诺发生时,秘鲁沿岸有南移暖流出现,则说明赤道逆流增强,东南信风减弱而南赤道暖流减弱,则A正确、C错误。图示秘鲁沿岸为南移的暖流,使寒流出现在偏西位置,则B错误;图示热带西部表层海水水温距平值有的为负值,说明海水并不是普遍升温,则D错误。
A
2016年9月,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召开拉尼娜趋势分析预测会,下图为正常年份与拉尼娜年热带太平洋环流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6~7题。
6.拉尼娜现象可能导致(  )
A.赤道太平洋地区大气环流减弱
B.美洲西海岸洪涝加剧
C.赤道西太平洋地区降水增加
D.秘鲁沿岸上升流减弱
[解析]  本题考查拉尼娜的影响。拉尼娜年东部更冷,西部更热,环流加强,A项错误;美洲西海岸即东太平洋更冷,气流下沉更强,干旱加剧,B项错误;西太平洋更暖,上升气流加强,降水增加,C项正确;拉尼娜年东南信风加强,上升流加强,D项错误。
C
7.拉尼娜现象出现时热带东太平洋地区(  )
A.表层水温偏高 B.上升气流活跃
C.东南信风增强 D.秘鲁渔场减产
[解析]  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使西部海平面增高,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上升气流活跃,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秘鲁渔场增产,气流下沉。东西部温差加大,东南信风增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C
二、综合题
8.读拉尼娜现象与天气异常图(北半球冬季),完成下列问题。
(1)联系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推测拉尼娜现象出现的原因。
(2)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地区降水偏多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温偏低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总结其空间分布规律。
(3)收集资料,为组织一场“拉尼娜现象的利与弊”的辩论写一份辩论提纲。
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太平洋、
亚马孙平原及附近海域
秘鲁西北部及其附近
海域、太平洋中部
[答案] (1)东南信风过于强盛,向西运动的海水增加;秘鲁寒流过于强盛,冷海水沿赤道附近海域向西扩散到更远。
(2) 赤道附近的大洋西岸降水偏多,赤道附近的大洋东岸和太平洋中部气温偏低。
(3)略。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拉尼娜现象的成因、对不同地区气候的影响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拉尼娜现象是一种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并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的现象;降水偏多的地区也就是偏湿的地区,气温偏冷则要受洋流、天气等要素的影响;分析拉尼娜现象的利与弊一般从工业、农业、生活、物种或群落等角度分析。第四章 第三节
基础巩固练
一、单项选择题
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表示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 C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下面没有表示出海—气相互作用中热量交换过程的是 ( D )
A.大气逆辐射
B.海洋的长波辐射
C.水汽凝结时的潜热辐射
D.太阳的短波辐射
[解析]  第1题,海—气间进行水分交换的过程就是海水的蒸发与降水过程。故选C项。第2题,太阳的短波辐射来自太阳,没有表示出海—气相互作用中热量的交换。
海洋—大气之间进行着广泛的水热交换,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其表面水温影响。下图是世界某区域海洋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等值线图(单位:×0.484 W/m2)。读图,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甲、乙两区域海—气热量输送差异的最可能因素是 ( B )
A.纬度 B.洋流
C.地形 D.大气环流
4.从甲到丙等值线数值逐渐增大,这种现象有利于两地 ( A )
A.缩小温差 B.物种交流
C.水体交换 D.净化污染
[解析]  第3题,海洋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受其表面水温影响,水温越高,输送热量越多。甲区域受加利福尼亚寒流影响,水温低,输送热量少;乙区域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水温高,输送热量多,B正确。第4题,甲地受寒流影响,输送的热量少,水温降低慢;丙地受暖流影响,输送的热量多,水温升高慢,有利于缩小两区域的温差,A正确。甲处洋流向南流,丙处洋流向北流,且性质不同,这不利于物种交流、水体交换,B、C错误。大气输送热量与污染物净化关系不大,D错误。
(2023·四川乐山高三调研)“沃克环流”是指较干燥的空气在东太平洋较冷的洋面上下沉,然后沿赤道向西运动,顺着信风到达西太平洋后,遇较暖洋面而上升,在高空中再向东运行,形成一个封闭的环流。据此完成5~6题。
5.“沃克环流”属于( B )
A.大洋洋流 B.热力环流
C.季风环流 D.三圈环流
6.若“沃克环流”增强,则表明( D )
A.南美洲西部沿岸洋流势力减弱
B.澳大利亚东部沿岸暖流势力减弱
C.太平洋南、北部海区水温温差增大
D.太平洋东、西部海区水温温差增大
[解析]  第5题,根据题干可知,沃克环流是因洋面的冷热不均引起的空气运动,与热力环流成因相同,B正确;大洋环流是受盛行风、地转偏向力和陆地轮廓影响形成的海水运动;季风环流主要是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三圈环流是因不同纬度接受太阳辐射不同导致的大气运动。第6题,“沃克环流”增强,说明温差增大,南美洲西部沿岸受寒流影响,此时寒流势力增强,A错误;澳大利亚东部沿岸暖流势力增强,B错误;太平洋东、西部海区受寒、暖流势力增强影响,温差增大,C错误,D正确。
读图,据此完成7~8题。
7.从沃克环流的形成看,B处( D )
①赤道暖流堆积,形成深厚的暖水层 ②信风驱使表层海水向西流动,冷海水上涌 ③上空大气膨胀上升 ④上空大气收缩下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该热力环流变弱时,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C )
A.大洋东岸气候更加干旱
B.秘鲁寒流势力增强
C.出现厄尔尼诺现象
D.印度尼西亚多雨
[解析]  第7题,B位于太平洋东岸,受东南信风的离岸作用,表层海水减少,深层冷海水上泛补偿,水温低导致低空气温低,上空大气收缩下沉。第8题,当该环流变弱时,意味着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海—气相互作用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异常。
二、综合题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业资源和天气有严重影响,秘鲁北方可能降水增多,而南方可能降水减少。2017年10月12日上午,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组织召开了“2017/18厄尔尼诺及气候预测会商会”。
(1)简述厄尔尼诺发生时,图甲所示太平洋海域表层水温异常的特点。
(2)据图分析厄尔尼诺的形成原因。
(3)分析厄尔尼诺发生时,秘鲁渔场鱼类大量死亡、鱼群逃离的原因。
[答案] (1)赤道附近中、东部洋面增温最显著,由此向南北两侧(或向西北和东南方向)递减;赤道以北、以南远离大陆的大洋中部局部海域有降温现象。
(2)由于(东南)信风(离岸风)减弱,中东部太平洋地区冷海水上涌(或上泛)减弱,导致秘鲁寒流变弱,赤道中东部太平洋海域海水升温;该海域海水升温后,近洋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气压。而赤道太平洋西部气压相对较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形成西风,在风的吹拂下,西太平洋暖海水自西向东流(或西太平洋暖海水回流)。遏制了秘鲁寒流的北上,加剧了太平洋中东部表层水温升高。
(3)水温升高,冷水鱼不适应升高的水温;海水上泛减弱,大量营养盐类不能带至表层,鱼的饵料减少,导致鱼群逃离;海水中的溶解氧随水温升高而减少,大量鱼类因缺氧而死亡。
[解析] 第(1)题,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海域表层水温异常的特点要结合图示等值线进行分析。如果为正值则升高,数值越大,增温越明显,反之越小;如果为负值,则降温。读图可知,图中东部及中部地区为正值,升温较明显,而南北局部地区为负值,说明有降温现象。第(2)题,厄尔尼诺的形成原因与大气环流有关。由于大气环流异常(东南信风减弱),东南信风减弱会使秘鲁沿岸上升补偿流减弱,表层温度上升,气流上升明显,同纬度太平洋西岸的下沉气流增强,气压升高,西风推动表层暖海水向东流,使得东太平洋水温继续升高。第(3)题,秘鲁渔场鱼类大量死亡、鱼群逃离的原因主要与水温升高有关。秘鲁渔场的鱼类多为冷性鱼类,由于水温升高,东南信风减弱,秘鲁沿岸上升补偿流减弱,冷海水上升弱,使得营养物质减少,饵料减少,海水中的溶解氧减少,大量鱼类缺氧死亡。
能力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某科学考察队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若船只出发时,A处是冬季(1月),经过6个月后到达C处,此时C处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A )
A.海水向大气补充热量
B.大气向海洋补充热量
C.大气和海洋未发生任何联系
D.此时C处为春季,海洋无法向大气补充热量
2.图中①和②处相比,海—气相互作用更活跃的是( B )
A.①处  B.②处
C.①②处相等  D.无法判断
[解析] 第1题,6个月后为7月,是北半球夏季,海洋温度高,海水向大气补充热量。第2题,②处为赤道海域,海水获得的热量较多,海水温度更高;①处为南半球副热带海区,附近有寒流经过,海水温度较②处低,热交换②处更活跃。
读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①处表层海水下沉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C )
a.海水北上不断向大气释放热量使水温降低
b.洋流在向北流时因水汽蒸发而使盐度逐渐升高
c.位于纬度60°附近,受副极地低压带控制,降水多
d.海水结冰使盐度升高
e.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A.abc B.bcd
C.abd D.ade
4.若图示海区温盐环流减弱,则会导致( A )
A.北美东部地区气温降低
B.欧洲西部地区夏季降水增加
C.北海渔场渔业资源更加丰富
D.欧洲西部地区冬季降水增加
[解析] 第3题,海水密度增大会导致海水下沉,而海水密度增大可能是海水盐度升高引起的。海水盐度升高的原因有水温降低、海水蒸发、降水减少等。图中①处附近存在北上的墨西哥湾暖流,海水北上不断向大气中释放热量使水温降低,盐度升高,密度增大,故a正确;洋流在向北流时因水汽蒸发而使盐度逐渐升高,故b正确;降水多会使海水盐度减小,密度减小,故c错误;海水结冰导致盐分析出而使盐度增大,海水密度增加,故d正确;地转偏向力不影响盐度,故e错误。故C项正确。第4题,若图示海区温盐环流减弱,则表层海水下沉减弱,海水北上减弱,即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减弱,由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可知,这会导致北美东部地区气温降低、降水减少。温盐环流减弱,海洋向陆地输送水汽减少,欧洲西部地区夏季和冬季的降水都会减少;洋流势力减弱,北海渔场渔业资源将减少。故A项正确。
2022年8月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区进入到“拉尼娜”状态(海温持续异常偏低的现象),“拉尼娜”现象又称为“反厄尔尼诺”现象。据此完成5~6题。
5.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赤道地区大气环流的是( A )
6.拉尼娜事件,对太平洋沿岸地区产生的影响可能有( B )
A.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减少
B.秘鲁沿岸渔获量增加
C.印度尼西亚易发生山火
D.南美西部干旱区出现绿洲
[解析] 第5题,拉尼娜现象出现时,太平洋赤道中东部海区海温持续异常偏低,该处气流下沉;与此相反,太平洋赤道中西部海区海温相对较高,气流上升,因此在赤道上空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大气环流。第6题,厄尔尼诺发生时,太平洋西部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减少、印度尼西亚易发生山火,AC错误;发生拉尼娜现象后,受东南信风吹拂,秘鲁寒流增强,秘鲁沿岸渔获量增加,B正确;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南美西部干旱区受寒流影响,不会出现绿洲,D错误。故选B。
二、综合题
7.下图为正常年份太平洋部分海区水温(单位:℃)分布图和厄尔尼诺年的南太平洋部分海区水温(单位:℃)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完成两图中的大气环流(用箭头在线段上标出)。
(2)据图说明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部海域降水_较多__,海面水温_较高__,原因是_盛行上升气流__。
(3)据图说明正常年份,南美西部海域的洋流类型与成因。
(4)厄尔尼诺年,秘鲁西岸海域受_赤道逆流__(洋流)的影响,海洋表层水温升高__,可能盛行上升__气流,出现降水增多__等异常天气。
(5)简述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业资源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 (1)见下图(只标出大气环流部分)
(3)上升补偿流。近海岸海水被吹离海岸向西运动,深层的较冷海水上涌补充形成补偿流。
(5)秘鲁西海岸上升流受到抑制,鱼的饵料减少,鱼类减少。
[解析] 本题以太平洋部分海区的两幅水温分布图为背景,考查了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影响。第(1)题,热力环流可根据海面水温高低绘制,水温高的海域上空气流上升,近海面形成低气压,水温低的海域上空气流下沉,近海面形成高气压;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第(2)题和第(3)题,从等温线分布图可知,水温高的海面蒸发旺盛,气流以上升为主,正常年份澳大利亚东部受上升气流影响,降水多,南美洲西部受秘鲁寒流影响,气候干旱。第(4)题和第(5)题,厄尔尼诺年,赤道逆流温暖的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抑制了秘鲁西海岸的上升流,使鱼的饵料减少,秘鲁渔业严重受损。第四章 第一节
基础巩固练
一、单项选择题
读水圈的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所表示的各水体,分布最广的是( A )
A.大气水    B.冰川
C.生物水    D.河水
2.地球上各种水体的储量由多到少依次是( D )
A.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
B.冰川、海洋水、河流水
C.地下水、冰川、海洋水
D.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解析] 第1题,图中所示水体中大气水分布最广。第2题,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海洋水储量最大,A、B、C错误;水圈的主体是海洋,海洋水储量最大,陆地上河流、湖泊众多,水体储量较多,大气水较少,水体储量由多到少依次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D正确。故选D。
读我国某区域河、湖水位变化示意图,该区域内湖泊与河流有互补关系,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该河流和湖泊的位置关系可以确定的是( D )
A.湖泊位于河流的源头 B.湖泊地势高于河流
C.湖泊地势低于河流 D.湖泊与河流相通
4.下列关于该区域河、湖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D )
A.湖泊储水量最小的时间点是②
B.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同步变化
C.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湖水补给河水
D.时间点③比时间点①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更快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4~8月河流水位高于湖泊且河流与湖泊的水位变化基本一致,说明此时河流水补给湖泊水;10~11月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且两者水位都在下降,说明湖泊水补给河流水,因而可确定湖泊与河流是相通的。第4题,据图中信息可知,在时间点②时湖泊水位较高,所以此时其储水量并非最小;湖泊水位和河流水位变化大体一致,但并非同步变化,总体上湖泊水位的变化滞后于河流水位的变化;湖泊和河流有互补关系,其补给状况由两者的水位高低确定,图示大多数时间河流水位均高于湖泊水位,所以一年中大部分时间河水补给湖水;时间点③处比时间点①处河流和湖泊之间的水位差大,所以时间点③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更快。
读某河流水文站平均流量过程线补给类型分割图,据此完成5~6题。
5.若该河流位于我国,最有可能是( B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南地区 D.华北地区
6.补给类型a、b、c、d分别是( D )
A.季节性积雪融水 浅层地下水 雨水 冰川融水
B.浅层地下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 冰川融水 雨水
C.冰川融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 雨水 浅层地下水
D.雨水 冰川融水 浅层地下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
[解析] 第5题,该河流流量较小,汛期较短,枯水期较长,可能分布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第6题,图中d类型仅分布在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c类型补给集中在汛期以后时间段,为浅层地下水补给;a类型补给量最大,且集中在夏季,为雨水补给;b类型补给量较大,且集中在夏季气温高的月份,为冰川融水补给。
二、综合题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乌伦古湖为咸水湖,自20世纪60年代起,乌伦古河流域人口、耕地猛增,乌伦古湖水位下降,湖水水质恶化,而后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伦古湖水质。
阿勒泰水文站的多年平均各月气温、降水量、径流量年内变化图
(1)比较图示两个气象站最大积雪深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阿勒泰水文站5—7月降水量增多,但径流量减少。请分析其自然原因。
(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乌伦古湖成为咸水湖的自然原因。
[答案] (1)与阿勒泰气象站相比,森塔斯气象站最大积雪深度较大,出现的时间较迟。
原因: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对气流的抬升作用更明显,降水(雪)量较大;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雪开始较早,融雪较迟,积雪时间较长,最大积雪深度大,出现时间较迟。(或从阿勒泰气象站的角度作答亦可)
(2)冬季气温在0 ℃以下且降水量较大,积雪量大;随着气温回升,5月积雪大量融化,径流量大;6—7月融雪补给锐减,径流量减小;5—7月,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
(3)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蒸发旺盛;乌伦古湖为内流湖,乌伦古河带来的盐分在湖中不断积累,形成咸水湖。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直接读出两个气象站的最大积雪深度和最大积雪深度的月份,根据数值进行比较。主要结合海拔对气温的影响、大气环流和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进行分析。第(2)题,结合水的补给条件进行分析,本地区降水量少,河流补给主要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冬季积雪春季融化,春季径流量大;6—7月积雪补给锐减,径流量减小;除考虑水量来源以外,还要考虑蒸发量,5—7月,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第(3)题,主要从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进行分析,乌伦古湖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燥,蒸发旺盛;乌伦古湖缺少湖水流出河流,成为内流湖,乌伦古河带来的盐分在湖中不断积累,形成咸水湖。
能力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
永暑礁位于南沙群岛,近年来经过大规模吹沙填海形成约3平方千米的岛后,当地发现了可以直接饮用的地下淡水资源。永暑岛出现地下淡水资源的主要原因是“淡水透镜体”的作用,即因咸、淡水的密度差异导致地下淡水漂浮在咸水之上,中央厚、边缘薄,宛如透镜体形状。下图为“淡水透镜体”的原理。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当地地下淡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 A )
A.大气降水 B.地下咸水过滤
C.海水淡化 D.陆地淡水调入
2.吹沙填海对当地出现淡水资源的促进作用包括( C )
①陆地面积扩大增加了当地降水量 ②提供了足够大的集水面积 ③砂石的集中堆砌减弱了海水渗入
④砂石可过滤海水中的盐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第1题,据材料可知,大规模吹沙填海形成约3平方千米的永暑岛后,“淡水透镜体”开始起作用,促使大气降水通过下渗转变为地下淡水资源,A项正确。第2题,据图文材料可知,大规模吹沙填海扩大了陆地面积,增加了集水区域,使大气降水下渗增多,从而引发“淡水透镜体”的作用,②正确。陆地面积扩大并不能直接增加当地降水量,①错误。集中堆砌的砂石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弱海水侵入程度,但是无法过滤海水中的盐分,③正确,④错误。
图1所示区域陆地地势平坦,图2为图1中河流甲、乙两河段的径流量曲线。读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的河流甲河段河水补给形式主要是( D )
A.湖泊补给
B.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C.冰川融水补给
D.雨水补给
4.图示乙河段径流量季节变化较甲河段小的原因主要是( B )
A.乙河主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径流季节变化小
B.湖泊的调节作用
C.乙河段冬雨补给多
D.甲河段植被覆盖率较高
[解析] 第3题,由图1中最冷月等温线可知,图1所示季节为冬季,陆地气温应低于海洋气温,故图1所示为南半球某区域。从甲河段的径流量曲线变化来分析,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该区域位于30°S附近的大陆西岸,应为地中海气候,故河流的补给形式主要是雨水补给;甲河段径流量大于乙河段,且季节变化较大,故甲河段位于湖泊的上游,河流补给湖泊。第4题,由上题可知,甲河段位于湖泊的上游,乙河段位于湖泊的下游。乙河段径流量季节变化较甲河段小的主要原因是受湖泊的调节作用,B项正确;甲、乙河段都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都是冬雨补给,乙河段在河流枯水期还受湖泊补给,A、C两项错误;植被覆盖率高,径流量季节变化应较小,D项错误。
下图是我国三个地区甲、乙、丙三条河流各月流量图。读图,据此完成5~6题。
5.丙河最有可能位于( C )
A.西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青藏高原地区
6.下列有关三条河流说法正确的是( C )
A.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是甲河
B.流量变化均随降水量而变化
C.流量年际变化最小的是乙河
D.河流含沙量最大的是丙河
[解析] 第5题,图中显示,丙河有明显的春汛和夏汛,最有可能位于东北地区,C正确。西北地区的河流大多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形成夏汛;华北地区的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形成夏汛;青藏高原地区的河流大多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形成夏汛。第6题,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总流量不大,流量变化大多随气温变化,冬季一般会出现断流期,与乙河流量特征相符;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大小由气温变化决定,而气温的年际变化一般较小,河流流量年际变化小,C正确;甲、丙河以雨水补给为主,我国季风气候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较大,流量的年际变化较大;丙河位于东北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多平原,因此河流含沙量较小。
趵突泉位于我国济南城区,地下泉水丰富。《水经注》载:“泉源上奋,水涌若轮,突出雪涛数尺,声如隐雷。”趵突泉历史上流量基本稳定,很少有停喷现象,自1972年以来停喷次数增多,停喷时间延长,1999~2001年期间更是创下了停喷926天的历史纪录。下图为趵突泉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
7.图示甲补给区的地下水进入乙补给区的主要过程是( C )
A.沿断层下降—进入页岩岩层
B.沿断层下降—进入泰山杂岩岩层
C.沿断层上升—进入石灰岩岩层
D.沿断层上升—进入泰山杂岩岩层
8.与趵突泉历史上流量稳定密切相关的是( B )
①石灰岩厚度大 ②补给区地形坡度大 ③锦绣川发生岩层断裂 ④雨季时间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自1972年以来,趵突泉停喷时间延长的主要原因是( D )
A.补给区退耕还林
B.降水季节变化增大
C.补给区建坝拦水
D.地下水开采量增大
[解析] 第7题,甲补给区的地下水进入乙补给区的主要过程是甲补给区的水沿着补给区交接处的断层上涌,从不透水的岩层,上升到透水的石灰岩,所以C正确。第8题,趵突泉的水源来自地下水,石灰岩厚度大,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增加地下水的水量,故①对。地形坡度大,流水速度快,会使趵突泉的水量变化大,故②错。锦绣川断层使甲补给区相当于形成了一个天然水库,调蓄了下游地下水的补给,故③对。雨季短不利于流量稳定,故④错。故选B。第9题,趵突泉的水量来自地下水,所以当趵突泉停喷,说明地下水的水位下降,主要原因为地下水的开采量大,D对。趵突泉依靠的是地下水补给,补给区建坝拦水影响的是地表径流,C错。补给区退耕还林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增加地下水补给,A错。降水季节变化增大,使趵突泉流量不稳定,而不是停喷,B错。
二、综合题
1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伊犁河是亚洲中部的一条国际河流,全长1 236 km,流域面积15.1万km2,是巴尔喀什湖的主要补给水源。雅马渡以上为上游,雅马渡至哈萨克斯坦的伊犁村(卡普恰盖)为中游,伊犁村至巴尔喀什湖为下游。在伊犁村以上,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泽与湖泊的宽河谷中。自伊犁村以下,进入卡普恰盖峡谷,水流清澈。伊犁河上游水资源最为丰富,干支流均有汛期,且干流汛期较长,流量相对平稳,历史上未出现过大范围的严重洪涝灾害。下图示意伊犁河流域。
(1)说明伊犁河成为巴尔喀什湖主要补给水源的原因。
(2)从整体性角度说明伊犁村(卡普恰盖)以下河段水流清澈的主要原因。
(3)分析伊犁河干流汛期长、流量平稳的原因。
(4)说明巴尔喀什湖对周边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 (1)伊犁河上游位于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大气降水较多;天山冰雪融水量大,河流上游来水量大;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汇水量大。
(2)上游修建有多个水库,泥沙大量沉积库区;上游沼泽广布,对水流起到过滤作用,导致下游河段泥沙来源减少。
(3)流域内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季,自下游到中游,积雪依次融化,形成春汛;夏季,上游地区冰雪融化,加上山地降水,形成夏汛;中上游河段多沼泽、湖泊,调蓄作用显著。
(4)增加空气湿度,减小温差;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减缓区域土地荒漠化进程。
[解析] 第(1)题,巴尔喀什湖区域位于内陆地区,大气降水少。根据纬度可知,伊犁河上游位于西风带,是盛行西风的迎风坡,受高大山地的强烈抬升作用,多地形雨,降水较多。夏季天山冰雪融水量大,河流上游来水量大,是巴尔喀什湖的主要补给水源。伊犁河流域面积广,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泽与湖泊的宽河谷中,支流众多,汇水量大。第(2)题,结合图例,伊犁河上游水资源最为丰富,修建有多个水库,泥沙大量沉积库区。上游沼泽广布,对水流起到过滤、净化作用,导致下游河段泥沙来源减少。所以伊犁村以下河段水流清澈。第(3)题,伊犁河流域内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少,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春季随着气温回升,自下游到中游,积雪依次融化,形成春汛。夏季,上游地区冰雪融化,加上山地降水,形成夏汛。伊犁村以上为中上游,河道蜿蜒曲折,穿流在多沼泽与湖泊的宽河谷中,沼泽、湖泊调蓄作用显著。所以干流汛期长、流量平稳。第(4)题,结合湿地功能分析,巴尔喀什湖能够增加周边地区的空气湿度,减小温差。湿地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湿地提供水源,能够减缓区域土地荒漠化进程。第四章 第二节
基础巩固练
一、单项选择题
读全球洋流模式图,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洋流由盛行风作用形成的是( B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⑥⑧
C.②③④⑤⑥ D.③⑤⑦⑨
2.假设该图表示太平洋,则图中对我国的气候有重要影响的洋流是( B )
A.②      B.③     
C.④       D.⑤
3.假设该图表示大西洋,则①③两支洋流交汇处形成的世界性大渔场是( D )
A.秘鲁渔场 B.北海渔场
C.北海道渔场 D.纽芬兰渔场
[解析] 第1题,由盛行风作用形成的洋流主要包括由信风形成的赤道暖流和由西风形成的西风漂流,图中所表示的数码是②④⑥⑧。第2题,太平洋中对我国气候有重要影响的洋流主要是日本暖流,即③。第3题,若图示在大西洋,则①为拉布拉多寒流,③为墨西哥湾暖流,两支洋流交汇处形成纽芬兰渔场。
下图示意我国台湾岛附近海域冬、夏季洋流分布。据此完成4~5题。
4.影响①与②洋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B )
A.海水温度和盐度
B.东亚季风环流
C.海陆轮廓和岛屿位置
D.南亚季风环流
5.图中③洋流的特点是( D )
A.季节不同,位置不同
B.台湾岛将其分为东西两股洋流
C.温度高,盐度低,水质清澈
D.常年比较稳定地沿一定方向流动
[解析] 第4题,读图可知,夏季,①洋流自南向北流动;冬季,①洋流消失,②洋流自北向南流动。洋流流向与东亚季风的风向相同,由此推断,流经台湾海峡的洋流受到东亚季风的影响,在冬、夏季风的驱动下,冬、夏季洋流流动方向相反。第5题,读图可知,③洋流为日本暖流,结合洋流概念、特征判断,日本暖流常年比较稳定地沿一定方向流动,D项对,A项错。在台湾岛以西的洋流冬、夏季流向不同,不属于日本暖流,B项错。暖流温度高,盐度比流经海区高,C项错。
读北印度洋某季节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6.图示季节( B )
A.地中海沿岸风暴潮频发
B.青海湖附近油菜花盛开
C.郑州白昼时间不断变长
D.南非的小麦正值收获季节
7.下列关于甲海域渔场适宜捕捞的季节和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夏季 受上升流的影响,渔业资源丰富
B.夏季 海域风浪较小,利于捕捞
C.冬季 受暖流的影响,渔业资源丰富
D.冬季 温度适中,鱼类生长快
8.下列与①半岛地区的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无关的是( B )
A.东北信风 B.副热带高压
C.洋流 D.东南信风
[解析] 第6题,读图可知,北印度洋海域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说明北印度洋海域盛行西南季风,此时为北半球夏季。此时地中海沿岸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不易出现风暴潮,A项错误;青海湖附近油菜花盛开,B项正确;郑州白昼时间可能变长,也可能变短,C项错误;南非此时为冬季,小麦正处于生长阶段,D项错误。第7题,读图可知,甲海域位于印度洋西部海域。夏季,受西南风的影响,形成离岸流,沿海地区形成上升流,使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故A项正确。第8题,读图可知,①半岛为索马里半岛。据纬度可知,该半岛不受副热带高压控制,B项符合题意;冬半年,该地受来自陆地的干热东北信风影响,促进了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A项不符合题意;夏季时,索马里洋流为寒流,降温减湿,促进了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C项不符合题意;夏季时,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在北半球右偏,形成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促进了索马里寒流的形成,D项不符合题意。
二、综合题
9.读世界部分海运航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航线①②③都是从_波斯湾__地区出发,货轮上的货物主要是_石油__。
(2)夏季,航线②的船舶经过北印度洋时是_逆__(填“逆”或“顺”)水,航线③的船舶经过马六甲海峡时是_顺__(填“逆”或“顺”)水。
(3)正常年份,_E__处(填字母)洋流流经的海域渔船云集,渔业资源丰富。但有些年份,因海面水温上升,鱼类赖以生存的浮游生物减少,鱼类大量死亡,渔船稀少,可能是因为发生了_厄尔尼诺__现象。
(4)图中B、C、D、E四处中有著名渔场形成的是_B、E__,简述渔场成因的差异。
[答案] (4)差异:E海域渔场因上升补偿流而形成,B海域渔场是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而形成的。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三条航线都是从波斯湾地区出发,而该地区最重要的资源和出口产品是石油。第(2)题,根据北印度洋洋流的分布规律和盛行风风向进行分析。第(3)题,本题考查厄尔尼诺现象对秘鲁渔场渔业生产的影响。第(4)题,图中B处附近为纽芬兰渔场,E处附近为秘鲁渔场;纽芬兰渔场是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而形成的,而秘鲁渔场是因上升补偿流形成的。
能力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
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甲洋流一定是( A )
A.寒流 B.暖流
C.自南向北流 D.自北向南流
2.图中洋流( D )
A.抑制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与发展
B.可以加快该海域船只的航行速度
C.不利于该海域渔场的形成
D.将该海域污染物带到较低纬地区
[解析] 第1题,甲洋流位于中低纬度大陆西岸,根据洋流的分布规律,判断该洋流一定是寒流。根据分析,可知该洋流为寒流,如果位于北半球,就是自北向南流,如果位于南半球,就是自南向北流。 由于南北半球不能确定,所以洋流的流向无法判断。第2题,已知该洋流为寒流,会加剧沿岸荒漠环境的形成与发展。顺洋流航行,可以加快航行速度;逆洋流航行,会减慢航行速度。寒流具有上升流性质,能够把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利于渔场的形成。由于该洋流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所以会将该海域污染物带到较低纬地区。
北太平洋中东部海域位于北太平洋的海洋锋区,即冷、暖水团交汇区,水温沿经线方向的变化梯度远大于沿纬线方向的变化梯度。随着冷、暖水团强度的消长变化,等水温线偏离纬线,进而形成冷、暖水舌。下图示意某年6月7日至17日北太平洋中东部海域表层海水等水温线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6月7日至17日,北太平洋中东部海域出现( D )
A.暖水舌与冷水舌各2个
B.暖水舌与冷水舌各1个
C.1个暖水舌和2个冷水舌
D.2个暖水舌和1个冷水舌
4.北太平洋中东部海域中的冷、暖水舌交汇区域可能( C )
A.浮游生物贫乏
B.表层海水温差较小
C.营养盐类富集
D.海水较周围海区稳定
[解析] 第3题,根据图中等水温线的弯曲状态可知,在175°W~174°W及172°W~173°W形成了2个明显的暖水舌,2个暖水舌之间有1个冷水舌。第4题,冷、暖水舌交汇处,等水温线密集,表层海水温差较大;海水扰动加强,营养盐类富集,浮游生物丰富。
下图为南纬15°的海洋表面水温变化曲线,M为水温最低点。读图,据此完成5~7题。
5.M处的表层海水常年流向为( C )
A.向南、向东 B.向南、向西
C.向北、向西 D.向北、向东
6.受洋流影响,M东岸陆地的气候特点是( A )
A.多云雾   B.多降雨
C.多降雪   D.多高温
7.如果M点水温明显升高,则( D )
A.海鸟大量增加
B.沿岸降水减少
C.洋流速度加快
D.鱼类大量转移
[解析] 第5题,结合经纬度可知, M位于南美大陆西海岸低纬度地区,为秘鲁寒流,向西、向北流动,C项正确。第6题,M点纬度较低,水汽蒸发旺盛,由于受秘鲁寒流影响,多云雾天气, A项正确。寒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 B、C、D项排除。第7题,如果M点水温明显升高,意味着水温异常,使得海洋鱼类数量大大减少,也使得以此为食的海鸟数量减少,故D项正确,A项错误;水温升高,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大大减弱,上升气流增强,会带来降水,B项错误;洋流的流速与水温升高没有直接的关系,C项错误。
二、综合题
8.洋流对地理环境有深远的影响。下图为某区域略图,其中①②两海域均形成了大面积的渔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用“→”正确标注甲、乙、丙、丁四支洋流的流向,并分析①处渔场形成的条件。
(2)从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的角度,分析②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
(3)简要说明丙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
[答案] (1)
甲洋流(日本暖流)与乙洋流(千岛寒流)交汇,海水扰动将下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
(2)冬半年受西风带影响,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不利于捕捞;夏半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有利于捕捞。
(3)丙洋流为(阿拉斯加)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
[解析] 第(1)题,图中甲洋流是日本暖流,自南向北流;乙洋流是千岛寒流,自北向南流;丙洋流是阿拉斯加暖流,自南向北流;丁洋流是加利福尼亚寒流,自北向南流。①处是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北海道渔场,冷暖海水交汇发生扰动将下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促进浮游生物繁殖,从而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第(2)题,冬半年该地受盛行西风影响,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不利于捕捞;夏半年该地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海面风浪小,有利于捕捞。第(3)题,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主要是增温增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