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大气的运动 导学课件+课时作业+综合检测(共12份)-新教材适用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大气的运动 导学课件+课时作业+综合检测(共12份)-新教材适用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20 08:56:46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基础巩固练
一、单项选择题
读某地近地面(a)、500米(b)、1 000米(c)水平面上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天气系统最有可能是( A )
A.锋面 B.气旋
C.反气旋 D.台风
2.若此时东南方气团势力较强,甲、乙两地的一般天气状况是( C )
A.两地皆为晴朗天气
B.两地皆为阴雨天气
C.甲地为阴雨天气,乙地为晴朗天气
D.甲地为晴朗天气,乙地为阴雨天气
[解析] 第1题,根据等温线分布图知,西北—东南方向上等温线中间密集,两侧稀疏,据此知中间气温变化大,锋面系统特征明显。第2题,等温线最密集的地方为锋面,锋面自地面向高空冷气团一侧倾斜,所以西北方为冷气团,东南方暖气团势力较强,图示天气系统为暖锋,暖锋降水在锋前,甲位于锋前,乙位于锋后。
读某天气系统经过沈阳市前后的气温、气压、降水、风速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该天气系统是( C )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4.该天气系统到达沈阳市的时间是( B )
A.29日 B.31日
C.1日 D.3日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该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过境时有明显的降水和大风出现,故判断该天气系统为冷锋。第4题,图中气温和气压出现明显转折的时间在31日附近,并且降水和大风也出现在31日,所以该天气系统到达沈阳市的时间为31日。
下图是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虚线范围内出现沙尘天气,其中最易发生沙尘暴的地点是( B )
A.甲 B.乙
C.丙 D.丁
6.锋面过境时,M地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 C )
A.气温升高,出现降水
B.气温降低,天气转晴
C.风力增强,出现降水
D.风力减弱,天气转阴
[解析] 第5题,图中出现沙尘天气的范围,主要出现在冷锋附近。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风速越大的地方越容易发生沙尘暴,图中乙处等压线最密集,风速最大,故B正确。第6题,由图可知M地附近为冷锋前,冷锋过境会出现大风、降温和阴雨等天气现象,据此可判断C正确。
二、综合题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锋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倾斜的过渡地带。由于锋两侧的气团性质有很大差异,所以锋附近空气运动活跃,气流极不稳定,常造成剧烈的天气变化。
(1)图示锋面类型为_冷__锋,在其形成过程中,暖气团_被迫抬升__。
(2)该锋面雨区主要位于_锋后__(锋前/锋后)。
(3)图中A、B两地中,气压较高的是_A__,气温较高的是_B__。
(4)指出图中B地目前的天气状况,并分析其未来天气将怎样变化(过境时、过境后)。
[答案] (4)目前的天气:气温较高,天气晴朗。未来的天气:冷锋过境时,可能出现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该锋面为冷锋,暖气团被迫抬升。第(2)题,冷锋雨区主要位于锋后。第(3)题,A地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B地受暖气团控制,气温高,气压低。第(4)题,B地目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天气晴朗。但冷锋过境时可能出现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能力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某月7日21时某种天气系统向东推进过程中气温的垂直变化剖面图。该天气系统推进速度为110千米/日。据此完成1~2题。
1.与7日比较,8日水库的气温变化情况是( D )
A.气温升高,且气温日较差变小
B.气温升高,且气温日较差变大
C.气温降低,且气温日较差不变
D.气温降低,且气温日较差变小
2.图中城市7日比6日大气污染重,其主要原因是7日( B )
A.空气下沉受到抑制
B.空气上升受到抑制
C.空气辐散,静风
D.空气辐合,静风
[解析] 第1题,图示天气系统为冷锋,7日水库位于锋前,气温较高,天气晴朗;8日冷锋向东移动,水库位于锋后,多阴雨天气,气温降低,气温日较差变小。第2题,由该天气系统移动速度可判断,6日该地还没有受到冷锋影响,气温较高,空气对流较强;7日受冷锋影响,出现了逆温层,阻碍了近地面污染物扩散,故大气污染严重。
霜冻线是指地表温度为0 ℃的一条曲线,是划分霜冻区域的标志。霜冻是致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的农业气象灾害。下图为某区域连续四天霜冻线变化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3~5题。
3.图示区域四天的天气过程最可能是( C )
A.雾霾加剧 B.持续升温
C.大风降温 D.对流雨盛行
[解析] 由材料“霜冻线是指地表温度为0 ℃的一条曲线”可知,霜冻主要是受冷锋或是冷高压的影响。受冷锋过境影响,会形成大风、降温等天气特征,C正确。冷锋过境,雾霾会被大风吹散,空气质量升高,A错误。冷锋带来降温,B错误。冷空气中水汽含量很少,且气温较低,对流雨不明显,D错误。
4.图示时段最可能在( B )
A.1月   B.4月  
C.6月   D.8月
[解析] 我国冬春季节容易受寒潮影响,再观察图中霜冻线的变化,从12日至14日,霜冻线逐渐向南推移,说明此时间段,冷气团势力较强,降温明显。而在15日,霜冻线反而向北移动,说明南方的暖气团势力增强,最可能出现的季节就是春季,中纬度地区升温明显。B正确。
5.灌水法可有效防范霜冻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由于该方法可以( D )
A.增强地面反射
B.削弱大气逆辐射
C.增加土壤肥力
D.提高土壤比热容
[解析] 水的比热容较大,灌水法可以提高土壤的含水量,导致夜晚冷却较慢,温度较高,可以防止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D正确。增强地面反射、削弱大气逆辐射都会使近地面大气的温度下降,不符合题目的要求,A、B错误。增加土壤肥力,并不能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C错误。
江淮气旋是造成我国东部地区强降水的重要天气系统,受其影响冬春季节我国东部地区可能出现暴雪。下图为某年2月12日23:00至2月13日20:00山东省东营市受江淮气旋影响下的天气变化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本次江淮气旋的移动方向大致为( A )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
7.2月13日8:00前后降水形式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C )
A.风向   B.气压
C.温度    D.降水量
[解析] 第6题,气旋为低压系统,气流由四周流向中间,北半球受右偏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呈逆时针方向辐合,气旋的不同位置其风向不同,位于北部为东北风,位于南部为西南风,位于西部为西北风,位于东部为东南风。解题时可逆向思考,通过风向的变化判断气旋的移动方向。从图中的风向变化可以判断,东营市先吹偏东风(表明气旋中心在其西侧),然后吹偏西风(表明气旋中心在其东侧),由此可以判断本次江淮气旋的移动方向大致为自西向东。第7题,降水形式的变化为2月13日8时前为降雨,之后为降雪。读图可知,2月13日8时后温度低于0 ℃,因此降水的形式由降雨变为降雪,是温度降低导致的。
二、综合题
8.读长江中游某地连续五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期间气压变化的是( B )
(2)请分析该天气系统没有形成降水的可能原因。
(3)试绘出该天气系统剖面示意图。
[答案] (2)暖气团中所含的水汽较少。
(3)或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天气系统过境前,天气晴朗,气温较高;过境时,天气转阴,气温降低;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降低。因而可判断出该天气系统为冷锋。冷锋过境前气压低,过境时气压升高,过境后气压高。第(2)题,如果暖气团中所含的水汽较少,锋面过境时也可能不会产生降水。第(3)题,绘图时要注意冷暖气团的位置和冷气团的移动方向。(共64张PPT)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章末整合提升
专题突破 提素养
真题演练 悟高考
网络构建 统全局
网络构建 统全局
专题突破 提素养
1.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与分布
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及特征比较,如下表所示:
专题一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判读
气候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干、湿季交替,全年高温
气候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热带 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导致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炎热干燥
气候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亚 热 带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 湿 润气候 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气候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温 带 温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35°~55°的大陆东岸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冬暖夏凉,全年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内部 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高山阻隔,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季严寒,夏季高温,常年干旱少雨
气候带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亚 寒 带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北纬60°~70° 极地大陆气团和极地海洋气团控制 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
寒 带 苔原气候 北纬70°~80°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冰原气候 南北半球的极地内陆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
高原气候和山地气候 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 气温随高度变化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2. 根据气候特征判读气候类型
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读,判读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具体见下表。
第一步:根据气温曲线形状判断半球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气温变化 气温曲线呈波峰线(6、7、8月气温高) 北半球
气温曲线呈波谷线(12、1、2月气温高) 南半球
第二步:以“温”定带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最冷(热)月均温 最冷月平均气温>15 ℃ 热带气候
最冷月平均气温0℃~15℃之间 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0℃之间 温带气候
最热月平均气温<15℃ 寒带气候
第三步:以“水”定型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类型) 年雨型(季节分配均匀) 年降水量>2 000 mm 热带雨林气候
年降水量700~1 000 mm 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雨型(夏季多 雨,冬季少雨) 年降水量1 500~2 000 mm 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750~1 000 mm 热带草原气候
年降水量800~1 500 mm 亚热带季风气候
年降水量500~600 mm 温带季风气候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类型) 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干旱) 年降水量300~ 1 000 mm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终年少雨) 年降水量<250 mm 热带沙漠气候、极地气候
例题1
下图为某地逐月累计降水量曲线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四幅气候资料统计图中,能反映该地气候状况的是( )
D
(2)如果该地位于北半球,则下列有关该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6—8月累计降水量曲线平缓,是受稳定的西风影响的结果
B.夏季降水少、光照强,适合亚热带水果的生长
C.主要分布在40°N~60°N的大陆西岸
D.雨热不同期,是不同季节受不同风带影响的结果
B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6—8月的累计降水量变化很小,说明这段时间降水极少;而10—12月的累计降水量变化较大,即该段时间降水丰富,故该地气候可能为南半球的季风气候或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A项反映的是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B项反映的是北半球的温带季风气候,C项反映的是热带雨林气候,D项反映的降水状况与图示地区降水特征符合。第(2)题,如果该地位于北半球,则该地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该气候类型夏季降水少,是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的结果;该地夏季高温、少雨、光照强的气候特征,适合亚热带水果的生长;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是受盛行西风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而形成的。
1.常见的示意图
常考的有等压线天气示意图、天气符号示意图、天气系统剖面示意图、天气过程示意图(气温和气压变化、降水量变化、风向变化过程示意图)、风向分布示意图等,这些示意图是天气试题的主要情境材料,如下列示意图所示:
(1)天气系统剖面示意图
常考的有等压线天气示意图、天气符号示意图、天气系统剖面示意图、天气过程示意图(气温和气压变化、降水量变化、风向变化过程示意图)、风向分布示意图等,这些示意图是天气试题的主要情境材料,如下列示意图所示:
(1)天气系统剖面示意图
专题二 天气系统示意图的判读
(2)天气变化过程示意图
(3)风向分布示意图
(4)等压线天气示意图(以北半球为例)
(5)天气符号示意图
2.判读方法
(1)天气系统剖面示意图的判读
①中心垂直方向上:气流呈上升运动的是气旋;气流呈下降运动的是反气旋。
②根据冷暖气团运动方向判断锋面类型:冷气团有回转的是暖锋;冷气团无回转的是冷锋;冷暖气团有相对运动方向箭头的是准静止锋。在冷锋和暖锋天气剖面图中应根据强势气团的运动方向判断锋面移动方向,分析天气变化过程。
(2)等压线分布示意图的判读
根据气压状况判断出低压中心与高压中心,前者为气旋,多为阴雨天气,后者为反气旋,多为晴朗天气。低压中心还应观察是否存在低压槽,再根据低压槽的方位判断低压槽上的锋面类型和移动方向,从而推断天气特征和天气变化过程。
(3)天气符号示意图的判读
首先判断出冷锋、暖锋或准静止锋,再根据符号朝向判断锋面移动方向与锋前、锋后和冷暖气团的位置,结合锋面降水在冷气团一侧,判断出雨区。根据锋面移动方向判断天气变化过程。
(4)天气过程图的判读
锋面过境的实质是一种气团取代另一种气团的过程,因此,所有锋面过程天气的变化都是晴—多云—阴雨—多云—晴,气温、气压变化最剧烈的时段是锋面过境时,过境前气温低、气压高,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下降,为暖锋过境;变化相反的是冷锋过境。气旋或反气旋过境,可根据气压变化推断,气压变化呈现高—低—高,则为低压(气旋)过境,变化相反,则为高压(反气旋)过境。低压槽过境与气旋过境时的气压变化类似。
例题2
下面图1为某区域25日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图2为某地25日、26日气温日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1中甲处风向可能是 (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2)图2所示气温变化可能出现在图1中的 (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C
A
[解析] 第(1)题,由图中等值线来看,甲处闭合等压线内部为一高压中心,水平气压梯度力自内向外;根据图中的风向,可以判断地转偏向力向左偏,为南半球,所以甲处的风向为西南风。第(2)题,图2中,26日气温与25日相比有所降低,应为冷锋过境导致的;图1中a、b处为冷锋,又因为该区域在南半球,所以a处位于冷锋锋前,25日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26日冷锋过境时,为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变小。
真题演练 悟高考
(2022·辽宁卷)为保障2022北京冬奥会顺利进行,气象部门提前在云顶和古杨树赛场建立自动观测气象站。左图示意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和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的位置。右图为各气象站2019年1~3月平均气温的日变化图。据此完成1~3题。
1.据图可知( )
A.白天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最高气温低
B.傍晚云顶赛场比古杨树赛场降温速率快
C.夜间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D.古杨树赛场比云顶赛场昼夜温差大
2.丙气象站夜间气温低是由于( )
A.冷空气聚集多 B.水汽蒸发强
C.海平面气压低 D.降水量较大
D
A
3.古杨树赛场夜间气温的垂直变化多出现在天气图中的( )
A.等压线稀疏区 B.气旋大风区
C.等压线低值中心 D.气旋降水区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白天位于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的最高气温高于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A错误;傍晚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降温速率快于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B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丁地海拔高于丙地,其夜间气温高于丙地,C错误;古杨树赛场丙、丁气象站的昼夜温差大于云顶赛场甲、乙气象站,D正确。故选D。第2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丙地海拔较低,为山谷地形,该地位
A
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冬季受西北风影响显著,来自西北方向的冷空气受到地形的阻碍,在丙地不断聚集,导致丙地气温较低,A正确;该地气温较低,水汽蒸发较弱,B错误;海平面气压对于丙地夜间气温影响较小,C错误;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量较小,D错误。故选A。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古杨树赛场丙气象站气温低于丁气象站,说明近地面气温较低,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气温升高,对流运动较弱,大气性质稳定。等压线稀疏区大气性质稳定,以晴朗天气为主,可以出现此种现象,A正确;气旋大风区、等压线低值区、气旋降水区,都是低压中心,近地面为热源,大气运动剧烈,不符合该地在垂直方向上的气温变化,BCD错误。故选A。
(2022·湖南卷)根据关键区域(虚线框内)风场辐合情况,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可分为三类。下图示意三类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及其850百帕等压面上≥4 m/s的风场。据此完成4~5题。
4.与北风辐合型相比,南风辐合型关键区域降水更多。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雨区范围更大 B.冷空气势力更强
C.水汽量更充足 D.地形阻挡更明显
5.受南北风辐合型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的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 )
A.低温雨雪频发    B.土壤侵蚀加剧
C.河流入汛提前 D.昼夜温差增大
C
B
[解析] 第4题,读图可知,北风辐合型气流来自陆地,而南风辐合型气流主要来自海洋,因此气流带来的水汽差异明显,后者带来的水汽更充足,因此关键区域降水更多,C符合题意;降雨量是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地面上的某一点或某一单位面积上的水层深度,与雨区范围大小无关,排除A;图中可以看出,与北风辐合型相比,南风辐合型在关键区域以偏南风为主,冷空气势力并不强,排除B;当地地形并不会有短时间的变化,因此排除D。故选C。第5题,受南北风辐合型冬季强华南准静止锋的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会出现降雨天气,雨水到达地表形成地表径流,地表径流对土壤具有明显侵蚀作用,因此土壤侵蚀加剧,B
符合题意;图中显示,该类型锋面在广东北部以偏南风为主,相对比较温暖,因此当地出现低温雨雪的频率并不高,排除A;当地河流一般在春末夏初入汛,而此类锋面出现在冬季,降水强度和持续时期有限,因此使河流入汛提前的可能性不大,排除C;受锋面影响,广东省北部地区会出现阴雨天气,云层加厚,大气的削弱和保温作用增强,因此昼夜温差会减小,排除D。故选B。
(2022·江苏卷)2022年3月25—30日,北美部分地区受到冷空气影响,出现降温。下图为“冷空气影响期间降温范围及31日地面天气形势图”。据此完成6~8题。
6.影响图中降温区分布特点的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地形格局
C.植被覆盖 D .洋流性质
7.因受暖锋影响,31日最可能的降水区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8.造成此次降温的天气系统,31日已移向(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墨西哥湾
B
D
D
[解析] 第6题,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美大陆地形西侧是世界最长的山系北段落基山脉,图示区域中东侧是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中间是广阔的平原地形,材料显示该时段北美受冷空气的影响,出现图示降温的区域为中央大平原区域,因此主要受到地形格局的影响,导致降温区分布状况,故B正确;海陆位置影响,应该是沿海和内陆的差异,一般呈现递增或递减,但图示区域不是,故A错误;北美大陆中,美国的中部和东部植被覆盖率都较高,故C错误;洋流性质影响海洋沿岸地区,但是图示区域降温不是沿海,故D错误。故选B。第7题,观察图中信息可知,图中出现锋面气旋,受来自北面冷空气的影下降,形成冷锋,故AB错误;根据北半球气旋逆时针方向旋转,丙处受
到来自西北的冷气团和东南的暖气团相遇影响,形成冷锋系统,冷锋属于锋后降雨,丙处位于锋前,不会发生降雨,故C错误;丁处受到南面暖气团和北面冷气团的相遇形成暖锋,暖锋是锋前降雨,丁位于锋前,若是水汽足够,最有可能发生降水,故D正确。故选D。第8题,阅读图文材料,结合题6结论可知,该降温天气系统的移动受到两侧山脉的阻挡,冷空气从北方向南,因此天气系统被迫向南移动,31日最可能移向墨西哥湾,故D正确,C错误;太平洋位于天气系统西侧,被落基山脉阻挡,大西洋位于天气系统东侧,被阿巴拉契亚山阻挡,因此不可能移向太平洋和大西洋,故AB错误。故选D。
(2022·海南省)下图为2022年4月20日2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9~10题。
9.据图,此时( )
A.甲地大风降温 B.乙地北风劲吹
C.丙地阴雨连绵 D.丁地风大浪高
10.4月21日上午,北京地面能见度较高,高空出现浮尘。浮尘升空的动力来源是( )
A.冷锋 B.反气旋
C.低压 D.西北风
A
C
[解析] 第9题,由等压线图可以看出甲地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结合气压分布,可知甲地吹偏北风,为冷气团,且位于冷锋锋后附近,所以有大风降温天气,故A正确;结合等压线分布可知乙处吹偏南风,故B错误;丙地位于高压附近,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故C错误;丁地等压线稀疏,风浪小,故D错误。故选A。第10题,4月21日上午,北京地面能见度较高,高空出现浮尘,说明4月21日北京气流以上升为主。而冷锋天气是由偏北风形成的,以大气水平运动为主,故AD错误;反气旋控制时气流以下沉为主,故B错误;低压控制时,气流以上升为主,故C正确。故选C。
11.(2022·北京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10月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立。图为黄河源园区示意图。
说出黄河源园区的主要天然植被类型和气候特点。
[答案] 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全年气温低,降水少,大风多。
[解析] 黄河源园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海拔高,全年气温低,降水少;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太阳辐射强烈,风力较大。在高寒的气候条件下,孕育了高寒草原、高寒草地和低地草甸为主的植被类型。
12.(2022·北京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毛里求斯岛地处印度洋西南部,易受热带气旋影响。图(a)为毛里求斯岛地图,图(b)为当地时间2022年2月2日16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分析在强热带气旋影响下,此时毛里求斯岛的主导风向和降水状况。
[答案] 强热带气旋中心位于毛里求斯岛西北方,因南半球热带气旋顺时针旋转,该岛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在气旋的辐合上升作用和地形的共同影响下,该岛出现强降雨。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到,此次强热带气旋中心位于毛里求斯的西北方向,从经纬度可以看到毛里求斯位于南半球,故此图为南半球热带气旋图,其气流运动方向呈顺时针旋转;在地面偏向力向左偏转的作用下,该地盛行风向应为东南风。同时由于该岛屿靠近气旋中心,有气旋的辐合上升作用,再加上暖湿气流遇地形阻挡,在这二者的共同作用下,该岛屿出现强降水过程。
13.(2022·浙江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每年的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黄淮地区经常会出现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速的干热风灾害天气。这种天气一般是在当地受东移的高压控制,近地面吹西南风时发生。干热风天气出现时间较短。图1为皖、苏两省年平均干热风日数分布图。图2为图1中宿州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材料二 冬小麦喜温、喜凉、耐旱,生长期怕湿涝。4~6月是黄淮地区冬小麦的拔节至成熟时期,需水量较大,期间常遇干热风灾害天气,农民曾用大水漫灌方式进行防治,但带来许多问题。
(1)皖、苏两省干热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天气角度,分析黄淮地区5至6月干热风灾害形成的原因。
(3)指出用大水漫灌方式防治干热风灾害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位于西北(北)部
日数自西北向东南递减
[答案] (2)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气温上升快,风速较大,蒸发旺盛。
(3)水资源短缺,易造成浪费;产生湿涝,不利小麦生长;受灾时间短,灾后排水工程量大;抬高地下水位,易产生土壤盐碱化。
[解析] 本题以安徽、江苏两省平均干热风日数分布图及该地区气温降水图为材料,涉及地理空间分布特征、自然灾害成因、自然灾害治理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到干热风等值线数值较大位置集中在安徽、江苏两省的北部或西北部地区,其中安徽西北部地区是干热风年平均日数最大值
地区,其干热风日数等值线变化趋势为自西北向东南递减。第(2)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到干热风一般是受东移的高压控制,受高气压控制气流以下沉运动为主,降水少,晴天多;五六月份太阳直射点逐步向北运动,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受高压控制,其以晴天为主,气温上升速度快,温差进一步增大,气压梯度力增大,风速较大,地表水分迅速蒸发,形成低湿天气。第(3)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到4~6月份是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拔节至成熟的关键时期,此时需水量较大,若此时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来防治干热风,会造成水资源大量的浪费,易造成水资源短缺的状况;同时冬小麦生长期怕湿涝,大水漫灌会影响冬小麦生长期品质,可能造成
冬小麦减产;从材料中可以看到干热风是一种出现时间较短的灾害,其受灾时间短,且大水漫灌易造成地表存于大量积水,在短暂的干热风之后,其排水的工程量相对较大;同时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速度快,地表多大风,蒸发旺盛,大水漫灌易造成当地地下水位上升,加剧该地的盐碱化。
14.(2022·全国甲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02年4~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气候严重异常。同年10月22~23日,一场沙尘量创纪录的沙尘暴袭击了澳大利亚部分地区。下图示意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当地时间10月23日4时的海平面气压分布。
(1)推测当年4~10月澳大利亚气候异常的表现,并分析其在沙尘暴形成中的作用。
(2)在图示甲乙丙丁四地区中,指出10月23日4时正在经历沙尘暴的地区并说明判断依据。
(3)指出经历此次沙尘暴的地区10月22~23日风向、气温的变化。
(4)对于“人类是否应干预沙尘暴”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 (1)表现:降水少,气候异常干旱。
作用:干旱导致沙化土地和荒漠化土地增多,易形成沙尘源,为沙尘暴提供物质基础;前期干旱少雨,使春季气温回升快,利于产生大风或强风的天气,为沙尘暴提供动力条件。
(2)丙; 丙位于高压中心及沙漠东侧,以偏西风为主,且风力较大,沙尘主要吹向丙地。
(3)风向变化:从偏北风转为西南风;气温变化:气温降低,温差变小。
(4)观点:干预沙尘暴。理由:沙尘暴是自然灾害,在一定范围内,可对沙尘暴进行干预,控制沙尘暴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减轻对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言之有理即可)
观点:不应干预沙尘暴。理由:沙尘暴是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也是自然物质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干预沙尘暴会引起自然系统的连锁反应,甚至引发其他生态灾难。(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本题以澳大利亚及周边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为背景,以澳大利亚历史上经历的一场严重沙尘暴事件为情境,涉及了沙尘暴形成条件、有关天气系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内容,强调了对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与灵活运用,突出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的考查。第(1)题,材料中提及2002年4月到10月,澳大利亚大部分气候严重异常。由于该时段当地主要属于冬、春季节,受副高或信风控制,澳大利亚这段时间处于旱季,其主要表现可能为降水偏少,会导致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出现异常干旱的情况。作用:2002年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出现异常干旱现象,加剧了澳大利亚中西部地区沙化土地
和荒漠化土地增多,为沙尘暴和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物质基础。前期干旱少雨,春季天气变暖,气温回升,为沙尘暴形成的特殊的天气背景,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是利于风力加大、强对流发展,从而夹带更多的沙尘,并卷扬得更高,为沙尘暴提供动力条件。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到甲地受高气压控制,乙地位于高压中心附近,两地均以晴朗天气为主,且等压线较为稀疏,风力较小;丁地距离沙漠较远,且丁地西侧有高大山脉阻挡,很难发生沙尘天气;丙地等压线较为密集,风力较大,同时丙地西部为沙漠,靠近沙源地,盛行偏西风,便于把西部沙漠地区的沙尘带至此处,利于沙尘运动。第(3)题,此次沙尘暴受锋面影响较为
显著,受锋面西部高压的影响,图中槽线不断由西向东移动。从图中可以看到丙地位于锋后,锋前为偏北风,来自低纬,属于暖性气流,锋后为西南风,来自高纬,属于冷性气流。故沙尘暴所经过的地区,其风向由偏北风转为西南风,同时也是冷气团取代暖气团的过程,伴随着气温下降;由于大气中尘埃较多,致使白天削弱作用增强,气温较低,夜间保温作用增强,使得全天温差变小。第(4)题,观点:人类应干预沙尘暴;理由:毕竟沙尘暴是自然灾害。沙尘暴致使能见度下降,且大量的尘埃降落在农业农作物上,导致农业减产,影响农业生产,同时受沙尘暴影响,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交通,沙尘增多导致环境污染加重,干
扰正常人类生活。通过对沙源地地区的环境改良,可以有效地减少沙尘暴的发生。 通过对沙化土地进行治理,可以大幅度降低沙尘暴暴发的频度和强度,进而能够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生态环境毕竟是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基础。观点:不应干预沙尘暴;理由: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灭绝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第三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基础巩固练
一、单项选择题
读“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图示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图中共有3个气压带和4个盛行风带
B.b带盛行西南风
C.①②气压带影响下多雨,③④气压带影响下少雨
D.a为东北信风带,c为西风带
2.关于图示气压带、风带形成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①气压带是高空气流堆积下沉形成的
B.a风带的形成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
C.③气压带是冷、暖气流交汇,暖气流上升形成的
D.②气压带是热力原因形成的
[解析]  第1题,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其中①是赤道低压带,②是副热带高压带,③是副极地低压带,④是极地高压带;a是东北信风带,b是盛行西风带,c是极地东风带。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盛行西南风。第2题,①气压带是空气膨胀上升形成的;a风带的风在近地面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影响;②气压带是高空空气堆积下沉形成的。
读“世界局部地区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的M气压带是指( D )
A.赤道低压带
B.副极地低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
D.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
4.图中M、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可能是( C )
A.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3月份
B.M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
C.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7月份
D.N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9月份
[解析]  第3题,根据纬度位置和盛行风向,风从M气压带向两侧吹,且风向向右偏,则可以推断M气压带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D项正确。第4题,读图可知,M气压带向南移动,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可能为1月份的图。N气压带为赤道低压带,向北移动,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可能为7月份的图,C项正确。
(2023·四川遂宁质检)下图示意一年中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变化规律(图中数字为月份与日期)。读图,据此完成5~7题。
5.导致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
A.黄赤交角的存在
B.高低纬地区的气压差异
C.地球的自转运动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发生南北向的周期变化,使得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也随之发生南北向的周期变化,太阳直射点移向北半球,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也随之向北移动;反之向南移动。图中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黄赤交角的存在。
6.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北半球的时间长于南半球的主要原因是( D )
A.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B.北极地区的极夜时间长于南极地区
C.北半球的夏半年时间长于南半球
D.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
[解析]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陆地相比海洋增温快,由于北半球陆地面积广大,夏季增温强烈,使南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增大,更加强了越过赤道的西南风的势力,使赤道低气压带向北推移到赤道与北纬 12°~15°大陆西岸,赤道低气压带向北移动幅度大,控制范围广,因此降水量多,由于南半球陆地面积小,海洋面积大,吸收太阳能量的热容量大,夏季增温慢,与北半球相比,西北风形成的气压梯度力小,赤道低气压带向南移动幅度小,大致位于赤道与南纬 5°附近之间地区,控制的地区范围比北半球小,所以降水量较少,所以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北半球的时间长于南半球的主要原因是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南半球。
7.从图中可看出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 B )
A.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同步
B.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C.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相反
D.超前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解析] 太阳直射点移向北半球,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也随之向北移动;反之向南移动,从图中可以看出,赤道低气压带位置的变化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
二、综合题
8.下面图1表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2表示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表示_北__(填“南”或“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
(2)在图2中画出A所在风带的风向。
(3)说出图2中甲、乙所示同一气压带位置的差异及成因。
[答案]  (2)画图略。(提示:A所在风带的风向为东北风)
(3)甲所示同一气压带位置比乙所示气压带偏北,原因是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
[解析] 第(1)题,在图1任一个风向处作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可看出,风向向右偏,可判断出图1表示此半球。第(2)题,A所在风带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第(3)题,全球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与二分日相比,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能力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沿20°E经线所作的某大洲地形剖面图及大气环流形势图。读图,据此完成1~3题。
1.若下列选项中虚线表示等压面,箭头表示空气运动方向,其中能正确表示图中a地高低空等压面及空气运动特征的是( C )
2.图中c地风带的风向为( D )
3.下列关于b地气压带的形成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 )
①热力因素  ②动力因素 ③受热上升  ④受冷下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a位于南回归线附近,应为副热带高压带地区,近地面气压高,等压面向上凸出,气流下沉,高空与之相反。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c地位于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和赤道低压带之间,盛行东北信风,故选D项。第3题,据图文材料可知,b地为刚果盆地,主要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为热力因素。
下图为非洲西部局部大气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图示时间最接近( C )
A.冬至日  B.春分日
C.夏至日  D.秋分日
5.此时( A )
A.甲地盛行东北风 B.乙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C.丙地盛行东南风 D.丁地受盛行西风带控制
[解析] 第4题,结合图中的南、北回归线和水平气流可判断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风,说明气压带、风带向北移,时间为北半球夏季,最接近夏至日,C正确。第5题,结合图中的南、北回归线和水平气流可判断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风,甲为东北风,丙为西南风、丁为东南风,A正确,C、D错。结合图例可看出,乙地盛行上升气流,受低压带控制,B错。
如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关于图中a、b、c、d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①d处空气可能在重力作用下下沉
②a地等压面向下凹陷
③b地空气由于受热膨胀上升
④c地气压低于b地气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若a地为副热带地区,则Q地的风向可能是( D )
①东北风  ②东南风
③西北风  ④西南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第6题,由题意知,该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a为高气压带,b气压带在a气压带的北侧。若在南北半球的中纬环流圈和高纬环流圈,则b分别为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压带,由动力因素形成,③错误;由图看出,d处空气可能在重力作用下下沉,①正确;a地近地面为高压,等压面向上凸出,②错误;c地为高空,b为近地面,高空气压小于近地面气压,④正确。故选B。第7题,若a地为副热带地区,该图若为北半球三圈环流,则Q位于北半球西风带,为西南风;该图若为南半球三圈环流,则Q位于南半球信风带,为东南风。②④正确,D对,A、B、C错。
二、综合题
8.图A为热力环流示意图,图B是三圈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a、b两地气压状况为a_>__b(填“>”或“<”),气温状况为a_<__b(填“>”或“<”)。
(2)若图A所示地区在南半球,理论上,a、b之间的稳定水平气流方向为_由东南流向西北__,c、d之间的稳定水平气流方向为_由西流向东__。
(3)图B所示时期,太阳直射点在_南__半球。
(4)图B中数字_①__表示低纬环流圈,字母_h__表示副极地低气压带,其形成原因为_动力作用__(填“热力作用”或“动力作用”)。
(5)图B所示,字母e表示的风带为_东北信风带__。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原理。结合图可知,a地在垂直方向上盛行下沉气流,是因为近地面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压;b地在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是因为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即气压a>b,气温a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1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合作探究 释疑难
素养培优 提技能
课堂小结 梳脉络
自主梳理 探新知
随堂巩固 测达标
1.了解大气环流的概念及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原因。
2.结合示意图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及其控制下的冷暖、干湿状况。
3.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4.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综合思维:通过视频资料的观察及相关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及分布特点。
地理实践力:通过观察三圈环流模型,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风向,掌握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1.大气环流促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得到交换。
2.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因高、低纬度地区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全球形成了七大气压带和六大风带。
3.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是由动力原因形成的。
4.北半球西风带的风向是西南风,南半球西风带的风向是西北风。
5.北半球信风带的风向是东北风,南半球信风带的风向是东南风。
6.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在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自主梳理 探新知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
(1)定义:全球性有规律的____________ 。
(2)意义: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从而使高纬度和低纬度之间、_______________ 之间的______ 和______ 得到交换。
大气运动
海洋和陆地
热量
水汽
2.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1)三圈环流
①成因:假设地球表面是______ 的,
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地区的
受热不均和_______________ 。
②组成:a___ 纬环流圈、b___ 纬环
流圈、c___ 纬环流圈。
均匀
地转偏向力



(2)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字母 气压带和风带 成因 分布
A ___________ 接受太阳辐射能量最___ ,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 赤道及其两侧
B _________ 由副热带高压带向赤道低压带流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南半球形成______ 信风,北半球形成______ 信风 赤道与南北纬30°之间 
赤道低压带

信风带
东南
东北
字母 气压带和风带 成因 分布
C _________ _________ 来自赤道高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偏转成______ ,并在此不断堆积下沉,使地面气压升高 南北纬30°附近
D 盛行西风带 由副热带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南半球形成______ 风,北半球形成______ 风 南北纬30°
与60°之间
副热带高
压带
西风
西北
西南
字母 气压带和风带 成因 分布
E 副极地低压带 来自副热带高压带的____________ 和来自极地高压带的____________ 在此相遇,暖而轻的____________ 气流爬升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气流之上,致使近地面气压降低 南北纬60°附近
F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南半球形成______ 风,北半球形成______ 风 南北纬60°与90°之间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盛行西风
东南
东北
字母 气压带和风带 成因 分布
H _____________ 接受太阳辐射能量______ ,终年寒冷,空气堆积下沉,形成高压 极点
及其
附近
(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①成因:________________ 的南北移动。
②移动规律: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夏季偏___ ,冬季偏___ 。
极地高压带
最少
太阳直射点


[特别提醒] (1)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幅度和范围大约是10个纬度,小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幅度和范围。
(2)根据气压带、风带位置可以判定季节,反过来也可以根据季节判断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方向和位置。
(3)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式,即上升和下沉,盛行上升气流,则为低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则为高气压带。
合作探究 释疑难
气压带和风带
知识点
2021年1月1日,中山大学与中国第37次南极科考队互致元旦贺电。中国第37次南极科考队给中山大学的贺电中表示,目前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已顺利完成无接触外港补给、穿越“魔鬼西风带”、冰区航行等任务,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山大学的关心、支持和大力帮助。“魔鬼西风带”是指位于南纬40°至60°之间的西风带,因其处于强劲西风的控制下,洋面风浪较大,在此行船危险系数较高,也有“咆哮西风带”之称。
据以上材料和图,探究以下问题。
(1)依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特点,判断“雪龙2号”科考船穿越的“咆哮西风带”的盛行风向。
(2)分析“魔鬼西风带”海况恶劣的主要原因。
(3)“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到达南极长城站后,科考队员会看到长城站的五星红旗主要朝向什么方向飘扬?原因是什么?
提示:(1)盛行西北风。
(2)此纬度地带位于温带地区,常年以西风为主,风速较大,且西风带中雨雪天气变化频繁,气旋活动较多,常会出现狂风巨浪的情况,因此海况恶劣。
(3)主要朝向西北方向飘扬。主要是因为受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影响。
1.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以北半球为例)
2.气压带和风带
(1)在近地面,全球共形成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如下图:
①气压带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特征 气流 影响气候
极地高气压带(2个) 南北纬90°附近 热力原因 冷高压 下沉 冷干
副极地低气压带 (2个) 南北纬60°附近 动力原因 冷低压 上升 温湿
副热带高气压带 (2个) 南北纬30°附近 动力原因 热高压 下沉 干热
赤道低气压带(1个) 0°附近 热力原因 热低压 上升 湿热
②风带
风带 分布 风向 北半球 南半球 影响气候
极地东风 带(2个)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冷干
盛行西风 带(2个)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湿
低纬信风 带(2个) 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干燥
(2)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如上图)就北半球来说,与二分日相比,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气压带、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地南北移动,会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出现完全不同的天气、气候状况。
[方法技巧] 
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
(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
①赤道低气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
②极地高气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
(2)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气压低;气流下沉,则气压高。
①副热带高气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
②副极地低气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
2.抓“风向”——突破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风向右偏为北半球,如甲、丁;风向左偏为南半球,如丙、戊。
高压气流向外,如甲、丙;低压气流向内,如乙、丁、戊。
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
①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
②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③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
[方法技巧] 图形法记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如上图所示,四个手指与手掌弯曲成90°角,它们之间的接触带的凹陷处和凸起处分别代表低气压带和高气压带,其中中指和无名指的凸起处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它们之间的凹陷处代表赤道低气压带,食指和小拇指的凸起处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食指与中指之间以及小拇指与无名指之间分别代表不同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
下图为全球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若乙气压带的成因是热力原因,则②处盛行( )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例题
D
(2)若乙位于北半球且有极锋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为极地高压带 B.甲为副热带高压带
C.②风带为信风带 D.①风带为极地东风带
[解析] 第(1)题,根据三圈环流所学知识可知,图中乙所在地区气流上升,为热力低压,则乙为赤道低压带,丙所在地区气流下沉,为高压,丙是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②风带从丙流向乙,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左偏转,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D符合题意。第(2)题,图中乙位于北半球且有极锋存在,说明乙是副极地低压带,甲为极地高压带,丙为副热带高压带,②风带为西风带,①风带为极地东风带。D符合题意。
D
下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读图,据此完成(1)~(2)题。
对点训练
(1)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图中风带为同一风带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A
D
[解析] 第(1)题,①为西南风,为北半球西风带,气压带为副极地低压带,由副极地低压带位置可推知,①为二分日;同理,根据风向和气压带可推知,②为二分日,③为冬至日,④为二分日。第(2)题,根据图中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和风向,可以推知①④同是北半球的西风带,②是南半球的西风带,③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
素养培优 提技能
策略指导
利用气压带和风带确定直射点位置与季节的方法
(1)当气压带和风带在赤道两侧呈对称分布时,太阳直射赤道,为春、秋分日(季节是春季或秋季)。
(2)当赤道低压带完全移到赤道以北,或者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完全移到30°N纬线以北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为夏至日。
(3)当赤道低压带完全移到赤道以南,或者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完全移到30°S纬线以南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为冬至日。
考题展示
读某半球大气环流图,据此完成(1)~(2)题。
(1)此时,图示半球的季节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B
(2)图中的高压带是( )
A.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
B.北半球极地高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
D.南半球极地高压带
[解析] 第(1)题,图中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向该半球,应为该半球夏季。第(2)题,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图中风向向右偏转,应为北半球的俯视图。图中高压带位于30°N附近,应为副热带高压带。
A
课堂小结 梳脉络
随堂巩固 测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三圈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表示副热带高压带的是( )
A.① B.③
C.⑤ D.⑥
B
2.⑤表示的近地面气压带名称为( )
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
3.④表示的近地面风的名称是( )
A.东北信风 B.东南信风
C.盛行西风 D.极地东风
C
C
[解析]  第1题,结合图示三圈环流的高度差异和气流运动状况判断,③处为下沉气流,为副热带高压带。第2题,⑤属于中高纬环流,气流上升,为副极地低压带。第3题,④属于中纬环流圈中的近地面风带,近地面气流从副热带高压吹向副极地低压,形成了近地面的盛行西风带。
读全球性大气环流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名称正确的是( )
A.a为东北信风带 B.b为副热带高压带
C.c为东南信风带 D.d为极地东风带
5.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副极地低压带是空气受热膨胀形成的
B.极地高压带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
C.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60°相遇
D.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固定不变
B
B
[解析] 第4题,由图可知,a为东南信风带,b为副热带高压带,c为西风带,d为副极地低压带。第5题,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在南北纬60°附近相遇抬升,形成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并滞后于太阳直射点变化。
读气压带和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6~7题。
6.图甲反映的时间是( )
A.1月份  B.6月份 
C.9月份  D.3月份
A
7.图乙表示的北半球的季节是( )
A.冬季 B.夏季
C.春季 D.秋季
[解析] 本题组以示意图的形式考查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第6题,图甲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移,为1月份,北半球的冬季。第7题,图乙的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表示7月份,是北半球的夏季。
B
二、综合题
8.读北半球大气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A是____________带,B是____________带,C是________________带,D是_______________带。
(2)在B、D、F代表的风带内画出风向箭头。
赤道低压
东北信风
副热带高压
盛行西风
(3)低纬环流除高空风外,近地面包括的气压带是______和______,风带是______。(填字母)在图中标注低纬环流的环流方向。
(4)在A、C、E、G四地,盛行上升气流的是____________,盛行下沉气流的是____________。在图中标注分布地区中心位置的纬度数。
[答案] (2)略。(B为东北风,D为西南风,F为东北风) 
(3)标注略。(顺时针)
(4)标注略。(A→0°,C→30°N,E→60°N,G→90°N)
C
A
B
A、E
C、G
[解析] A为赤道低压带,B为东北信风带,C为副热带高压带,三者与高空中的风共同组成低纬环流。D为盛行西风带,盛行西南风;E为副极地低压带,气流上升;F为极地东风带,盛行东北风;G为极地高压带,气流下沉。(共80张PPT)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三节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合作探究 释疑难
素养培优 提技能
课堂小结 梳脉络
自主梳理 探新知
随堂巩固 测达标
1.结合具体气候类型,分析不同类型的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结合具体气候类型,分析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3.结合影响气候的自然因素,认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
4.结合图示,说出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综合思维:通过图表资料及相关视频资料,理解气压带、风带及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区域认知:通过图表、微课及文本等资料,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的成因、分布和特征。
地理实践力:利用生活实例,理解气候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1.低压带控制的地区,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容易凝结成云致雨,故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控制的地区是多雨区。
2.高压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稀少,故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高压带控制的地区是少雨区。
3.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水汽容易凝结,降水较多,如盛行西风带控制的地区降水较多。
4.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较少,如信风带控制的多数地区降水少,但若是信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也会带来大量降水。
5.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某些地区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如地中海气候是盛行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热带草原气候是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自主梳理 探新知
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1.影响
暖高压控制的地区气候_______________,冷高压控制的地区气候_______________。
气压带 低压带 高压带
空气运动 盛行_________气流 盛行_________气流
影响 降水_________,气候湿润 降水_________
上升
下沉
丰富
稀少
炎热干燥
寒冷干燥
2.案例
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气压带 ____________压带
气流 盛行上升气流
特点 终年_______________
特别提醒:副热带地区,并不是降水都少。在南北半球的副热带地区,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但是在副热带地区的有些地区,由于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
赤道低
高温多雨
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影响
风带 影响
纬度差异 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 气温由高变低→降水_________
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 气温由低变高→降水_________
海陆差异 从海洋吹向陆地 水汽丰沛→降水_________
从陆地吹向海洋 水汽稀少→降水_________
较多
较少
较多
较少
2.案例
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 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海岸
风带 ___________带
特点 终年温和湿润
西风
三、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1.影响: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有些地区一年中受到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气候特点呈现显著的_________差异。
2.案例
(1)典例:地中海气候。
(2)分布:纬度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
(3)特点:
季节 气压带和风带 特点
夏季 __________________带 炎热干燥
冬季 ____________ 温和多雨
季节
副热带高压
西风带
3.影响气候的因素
一个地区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_______________、海陆位置、_________、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大气环流
地形
四、气候与自然景观
1.影响原理
2.典例
(1)撒哈拉沙漠地区: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______景观。
(2)我国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_______________景观。
(3)塞伦盖蒂和马萨伊马拉:热带草原气候→_________分明→草原南北枯荣季节相反→食草动物______景观。
荒漠
常绿阔叶林
干湿季
迁徙
[特别提醒] 气候主要通过气温和降水来影响区域的自然景观,最直观的表现是影响了植被的种类与分布。
合作探究 释疑难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知识点 1
材料 世界气候千差万别,既有“深居温带大陆内,距海遥远降水稀,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也有“三四十度大陆西,西风副高来交替,冬温湿润夏干热,常绿灌丛叶蜡衣”的地中海气候。
下图是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示意图。
据以上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在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下形成的气候有哪几种?
(2)哪些气候类型是在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
(3)亚欧大陆40°~60°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有何不同?为什么?
提示:(1)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冰原气候(常年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沙漠气候(受信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影响)。
(2)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3)亚欧大陆40°~60°大陆东岸为温带季风气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形成的;亚欧大陆40°~60°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是由于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形成的。
1.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对于气温来说,主要考虑纬度因素,即根据其所在纬度判断热量带,从而考虑其气温状况。从赤道到两极方向,热量带由热带过渡到寒带,气温也逐渐降低。
(2)对于降水来说,主要考虑不同气压带和风带的大气运动状况(是否含有丰富的水汽或者具备降温过程),具体如下表所示:
气压带或风带 关键 信息点 对降水的影响 典例
气压带 垂直运动是上升还是下沉 低压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 赤道低气压带
高压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副热带高气压带
风带 水平运动的海陆方向 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 西风影响地区;马达加斯加岛东侧
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 信风影响的大陆中部和西部地区
气压带或风带 关键信息点 对降水的影响 典例
风带 水平运动的 纬度方向 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降水多 盛行西风带
风从高纬度吹向低纬度,降水少 信风带
(3)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 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全年受盛行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 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
(4)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地中海 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盛行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
2.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的一般规律(北半球)。
[方法技巧] (1)图示巧记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区形成的气候类型各不相同,有的气候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形成,还有受两个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其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2)图示法理解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不同性质的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高气压带,气流下沉,不易成云致雨;低气压带,气流上升,易于成云致雨。(2)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气温下降,易成云致雨;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气温升高,不易成云致雨。
下图为地球上某区域气压带、风带及3 000米高空等压面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例题 1
(1)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B.甲风带与高空风向完全相反
C.甲、乙风向相同时,则两者同属一个风带
D.图中气压带控制下多降水
(2)若该图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且甲纬度低于乙,则可能的是( )
A.甲风带常年控制容易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B.该气压带与乙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C.该气压带与甲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D.该气压带常年控制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C
B
[解析] 第(1)题,等压面凸向低处,说明该处气压较低,高空气压和近地面的气压状况相反,由此判断该地3 000米高空等压面向下弯曲的地方为低压,近地面对应为高气压带;甲、乙两处的风带,在近地面由高压流向低压,图中的气压带可能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也可能是极地高气压带,A错误;高空空气受两个力,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空气受三个力,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定夹角,B错误;如果甲、乙风向相同,说明向哪个方向都是南或者都是北,说明甲、乙之间的气压带为极地高气压带,甲、乙风向相同时同属一个极地东风带,C正确;图中近地面气压带为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D错误。第
(2)题,若该图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且甲纬度低于乙,则近地面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甲应该为东北信风带,乙应该为盛行西风带。常年受信风带控制容易形成热带沙漠气候,A错误;副热带高气压带与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B正确;副热带高气压带与东北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C错误;该气压带终年盛行下沉气流,高温少雨,易形成热带沙漠气候,D错误。
下图示意地球上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状况。读图,完成(1)~(2)题。
对点训练
(1)图中四地所属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 )
A.①主要分布在大陆东部
B.②主要分布在大陆内部和西部
C.③只分布在北半球
D.④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
(2)下列地点与图中数码对应可能性最大的是( )
A.北京—②    B.东京—③
C.威尼斯—④ D.巴西利亚—⑤
B
C
[解析] 读图可知,②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⑤地常年受西风带控制,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③④两地受西风带与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为地中海气候;①地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第(1)题,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部,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纬度30°—40°的大陆西海岸,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纬度40°—60°的大陆西部。第(2)题,威尼斯为地中海气候,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东京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巴西利亚为热带草原气候。
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与自然景观
知识点 2
每年6~9月,东非的塞伦盖蒂草原保护区的青草被逐渐消耗,食物变得越来越少。为了食物,草原上的动物会长途跋涉3 000多公里北上,上演地球上最壮观的动物大迁徙场面。数百万动物大军碾过茫茫大草原,场面壮观,声势浩大。当到达终点之后,由于气候的变化,短短两三个月之后,这支食草野生动物组成的远征大军将再次不辞辛苦地追寻青草返回塞伦盖蒂。
据以上材料和图,探究以下问题。
(1)东非高原上的动物为什么会有季节性迁徙的特点?
(2)当大量食草动物离开塞伦盖蒂大草原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判断此地受何控制?
(3)推测塞伦盖蒂草原的气候成因。
提示:(1)这里为热带草原气候,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两季变化,草原上植被存在枯荣的季节性变化,导致大量食草性动物为寻求充足食物而发生季节性迁徙。
(2)该地正处于干季,降水稀少,应受东南信风带控制。
(3)干季时受东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1.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 对气候(气温或降水)的影响
太阳辐射 (纬度位置) 纬度不同,获得太阳辐射的热量不同,这是影响地表气温的最基本因素
海陆位置 大陆东、西两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不同: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内陆和沿海的大陆性和海洋性不同: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影响因素 对气候(气温或降水)的影响
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促进了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热量和水分的交换,调节了全球热量和水分的分布,显著影响各地的气候。控制各地的气压带、风带不同,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也存在明显差异
下 垫 面 地形类型 同纬度平原比山地气温高,高大的地形区形成高寒气候
地面物质组成 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使地表获得的热量有多有少;热容量不同,气温变化有快有慢
植被覆盖状况 影响因素 对气候(气温或降水)的影响
下 垫 面 山地走向、坡向 迎风坡降水丰沛,背风坡降水稀少
洋流 暖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人类活动 既可通过大气影响气候,又可通过影响下垫面影响气候,还可以直接影响气候
2.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对应的自然景观
(1)热带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 气候成因 气候特征与景观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热带雨 林气候 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全年高温多雨,热带雨林景观 南北纬10°之间 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
热带草 原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干、湿两季明显交替热带稀树草原景观 南北纬10°~20°之间 非洲中部、巴西高原
气候类型 气候成因 气候特征与景观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热带季 风气候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全年气温高,雨季集中,热带季雨林景观 北纬10°~25°之间的大陆东岸 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热带沙 漠气候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全年干旱少雨,热带荒漠景观 南北回归线到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和西岸 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
(2)亚热带、温带和亚寒带气候
气候类型 气候成因 气候特征与景观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低温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常绿阔叶林景观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地中海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常绿硬叶林景观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地中海沿岸
气候类型 气候成因 气候特征与景观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温带季风 气候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落叶阔叶林景观 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华北、东北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中北部
温带大陆 性气候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冷夏热,干旱少雨,温带草原、荒漠景观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气候类型 气候成因 气候特征与景观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温带季风 气候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落叶阔叶林景观 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 我国华北、东北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中北部
温带大陆 性气候 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冬冷夏热,干旱少雨,温带草原、荒漠景观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内部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
(3)寒带和高山气候
气候类型 气候成因 气候特征与景观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苔原气候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或冰洋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苔原景观 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冰原气候 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受冰洋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 冰原景观 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 南极大陆、格陵兰岛
气候类型 气候成因 气候特征与景观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高原气候 和高山气候 地势高,地形起伏大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景观复杂多样 高大的山地、高原 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脉
纳马夸兰是分布在非洲西南部沿海
的狭长区域,南北长约1 000千米,总面积约44万
平方千米。该地区气候干旱,但受冬雨与海雾影
响大,年均降水量约150毫米,个别地区只有50毫
米左右。该地区广泛分布多肉植物,多肉植物一般
有着膨大多汁的茎秆,有的还长有刺。右图是纳马
夸兰地区位置图。据此完成(1)~(2)题。
例题 2
(1)纳马夸兰地区夏季多雾的原因可能是( )
A.热带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水汽易凝结成雾
B.热带沙漠地区,晚上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明显,水汽易凝结成雾
C.沿岸有寒流经过,水汽易凝结成雾
D.沿岸有暖流经过,带来大量暖湿气流,形成雾气
(2)下列与纳马夸兰南部地区冬季多雨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赤道低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C
B
[解析] 第(1)题,结合所学的知识可知,纳马夸兰附近海域有本格拉寒流经过,降温作用明显,纳马夸兰附近海域夏季蒸发量大,水汽遇冷易凝结成雾。第(2)题,纳马夸兰南部地区位于30°S~40°S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交替控制,为地中海气候,冬季主要受西北风影响,降水较多。
(2023·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二检测)南美洲“瓶子树”,因其独特的体型而闻名。多雨期,它利用发达的根系,最大限度地吸收并贮存水分;干旱期则通过落叶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图1为“瓶子树”景观图,图2为南美洲区域图。读图,据此完成(1)~(3)题。
对点训练
(1)“瓶子树”主要分布在(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瓶子树”储水的时期为( )
A.4~9月 B.6~9月
C.7~8月 D.10月~次年3月
(3)影响“瓶子树”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洋流 D.海陆位置
B
D
B
[解析] 第(1)题,由瓶子树的生长习性可知,其生长的环境有明显的干湿季变化,该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其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根据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可知,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第(2)题,热带草原气候区受赤道低压带控制时,为湿季;受信风控制时,为干季。北半球冬半年,气压带风带南移,此时为南美洲热带草原气候的湿季(10月~次年3月),为瓶子树的储水期。第(3)题,由以上分析可知,瓶子树是在热带草原气候影响下形成的。
素养培优 提技能
策略指导
气候资料统计图的判读——以三维坐标图为例
[信息提取]
提取四大信息:①降水的季节分配;②每个月份的降水量;③最高月份气温与最低月份气温;④总的降水量。
[方法总结]
气候资料图的判读方法
(1)判断气温
气温曲线上的最高点所在的月份即为气温最高月份,同理,气温曲线上的最低点所在的月份即为气温最低月份。
(2)判断温差
在气温曲线上找准最高气温值与最低气温值,两者的差就是温差。
(3)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
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图中7月份降水最多,而7月份气温最低,故可判断是冬季降水集中。
(4)判断降水量
将柱状图中每个月份对应的降水量相加即可得年降水量。图中年降水量在600~700 mm。
(5)判断半球
根据1月份和7月份的气温高低判断南、北半球。图中7月份气温最低,1月份气温最高,因此为南半球。
(6)判断气候类型
根据图中气温与降水的特点判断气候类型。图中冬季温和降水多,而夏季温度高,降水少,是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故可判断气候类型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考题展示
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读图,据此完成(1)~(3)题。
(1)三个气象测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
A.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B.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C.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D.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2)三个测站部分月份降水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某一气压带或风带的影响。该气压带或风带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东南信风带
C.西风带 D.东北信风带
D
A
(3)根据温度资料,可以推测三个测站的海拔高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
A.甲站—乙站—丙站 B.甲站—丙站—乙站
C.乙站—甲站—丙站 D.乙站—丙站—甲站
[解析] 第(1)题,由图中三个测站的气温最热月为1月,最冷月均温大于15 ℃可知,三个测站应位于南半球的热带。第(2)题从降水季节变化明显,且高温与降水同期,可判断三地的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多。第(3)题甲站全年气温最低,乙站最高,丙站居中,结合题干可知,甲站海拔最高,乙站最低,丙站居中。
B
课堂小结 梳脉络
随堂巩固 测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某一半球近地面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a处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B
2.图中 b 处的气候特征是( )
A.炎热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和干燥 D.温和湿润
3.由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A
C
[解析] 第1题,从风向可以看出,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左偏,故图示表示的为南半球,a点位于中纬西风带上,南半球的中纬西风带的风向为西北风。第2题,据b点的地理坐标(23°26′S, 135°E),可知b处位于澳大利亚中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终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第3题,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是由于常年受温带大陆气团控制而形成的;地中海气候是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分别受盛行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
读下图,据此完成4~6题。
4.图中阴影区表示的气候类型是 (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高山气候
C
5.与图示气候形成密切相关的大气环流是 ( )
A.西南季风 B.盛行西风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6.下列四幅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与图示气候类型相符的是( )
A    B    C    D
B
C
[解析] 第4题,图示气候分布在40°~60°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第5题,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是终年受盛行西风带影响。第6题,A为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B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C为终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D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选C。
下图为四种气候类型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据此完成7~9题。
7.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形成的气候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读图可知,图①最冷月气温在0 ℃以上,降水集中于夏季,判断为亚热带季风或亚热带湿润气候;图②终年高温少雨,判断为热带沙漠气候;图③雨热不同期,判断为地中海气候;图④终年温和湿润,判断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盛行西风控制形成的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即④,D正确。
D
8.我国有大面积分布的气候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我国有大面积分布的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即①,A正确。
A
9.③气候夏季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处山地背风坡,气流下沉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较小
D.受大陆吹向海洋气流控制
[解析] ③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冬季,西风带控制该区域,西风从海洋上带来湿润的气流,气候温和多雨;夏季,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该区域,以下沉气流为主,不易形成降水,气候炎热干燥。B正确。
B
二、综合题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某地气候资料图。
材料三 两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
(1)读材料一判断,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位于______半球。在材料三中,D地的气候主要是受图中______气压带和______风带(填序号)控制而形成的。



(2)读材料二,该气候类型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分布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材料三的A、B、C、D四地中,属于这种气候类型的是______。
(3)读材料三,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气候类型在A处分布面积比B处大的原因。
[答案] (3)A处没有阻挡西风深入的高大地形,地中海深入大陆之间,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大陆内部;B处有高大的南北走向的沿海山脉,阻挡了西风气流的深入。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C
[解析] 第(1)题,材料一中的极地东风带呈顺时针旋转,表明该图为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D位于撒哈拉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控制形成的。第(2)题,根据材料二的气候特点分析,该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温和湿润,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第(3)题,A位于地中海,为地中海气候。由于没有阻挡西风深入的高大地形且地中海深入大陆之间,利于西风气流深入大陆内部;而B处有高大的南北向沿海山脉,阻挡了西风气流的深入,因此地中海气候在A处分布面积比B处大。(共63张PPT)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合作探究 释疑难
素养培优 提技能
课堂小结 梳脉络
自主梳理 探新知
随堂巩固 测达标
本章概述 明要求
本章概述 明要求
1.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2.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总体来说,本章以天气、气候等大气运动为主要内容,涉及天气的成因,气候的成因、大气环流等内容,旨在使学生能够科学解释大气运动现象。
深刻认识大气运动原理、客观分析天气的地理意义、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识和地理实践力等中学地理核心素养。
本章内容主要围绕大气的运动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展开,分三节:第一节是常见天气系统,第二节是气压带和风带,第三节是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结合前面讲述,进一步探讨天气系统和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在常见天气系统部分,主要阐述了锋、气旋和反气旋;气压带与风带部分,主要讲述了其形成过程、受海陆分布的影响以及对气候的影响。
项目 专业或高校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专业 大气科学、气候学
与本章知识相关的知名高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第一节 常见天气系统
第1课时 锋与天气
1.结合示意图,说明冷锋的天气特点及形成机理。
2.结合示意图,说明暖锋的天气特点及形成机理。
3.结合示意图,说明准静止锋的天气特点及形成机理,了解常见的准静止锋的名称及影响。
综合思维:通过动画视频观察及相关资料,理解锋面天气系统的形成原理,并总结概括天气系统的特征。
地理实践力:通过天气预报及相关资料,观测某次锋面过境前后气温、气压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区域认知:通过观测当地的天气变化,知道影响当地的天气系统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影响。
1.常见天气系统主要有锋、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等。
2.锋面附近天气变化剧烈,常伴有一系列的云、大风、降水等天气。
3.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交界面叫锋面。锋面与地面的交线叫锋线,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锋主要分为冷锋、暖锋和准静止锋等。
4.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过境时常出现较大的风、并伴有雨、雪天气。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过境时常形成连续性降水。准静止锋是移动较慢或很少移动的锋,会带来阴雨连绵的天气。
5.冷锋形成的雨区主要在冷锋的锋后,暖锋形成的雨区在暖锋的锋前。
6.在水平气压分布图上,锋面形成在低压槽上。
7.梅雨天气是由江淮准静止锋形成的。
自主梳理 探新知
锋与天气
1.气团
(1)概念:水平方向上_________、_________等物理性质比较均匀,垂直方向上物理性质也很相似的____________空气。
(2)分类:按性质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上图中A所示为________,B所示为____________。
温度
湿度
大范围
冷气团
暖气团
(3)范围:水平范围在几百千米到_________千米,厚度在几千米到_________千米。
(4)特征:受同一气团控制的地区,天气现象大致_________。
数千
十几
一样
2.锋
(1)锋面
①概念: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接触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____________。
②特点:为一个狭窄而倾斜的_________地带。
③天气特征:锋面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差别很大,附近常伴有云、_________、_________等天气现象。
(2)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如图中字母______所示。
交界面
过渡
大风
降水
C
3.锋面分类及其天气
(1)冷锋
①概念:____________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
②降水原理:冷气团的前缘插入暖气团_______,使暖气团_______ 抬升,暖气团在抬升过程中冷却,其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和________。
冷气团
下面
被迫

③天气特征
上升
下降
(2)暖锋
①概念:暖气主动向__________移动的锋。
②降水原理: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______,冷却凝结产生云、雨。
③天气特征
冷气团
爬升
升高
降低
连续性
(3)准静止锋
①概念: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遇地形阻挡,移动缓慢或很少移动的锋。
②天气特征:准静止锋会带来阴雨连绵的天气。
③典型例子:
锋面 时间 成因 出现地区 天气
江淮准 静止锋 _______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长江中下游地区 长达一个多月的_________天气
________ 准静止锋 冬半年 南下__________遇云贵高原上山脉层层阻挡 昆明和贵阳之间 给_________等地带来持续的_______天气
夏初
梅雨
昆明
冷空气
贵阳
阴雨
特别提醒:(1)锋面过境时一定会带来天气变化,但不一定会形成降水。当锋面上的暖气团比较干燥时,就不会形成降水。例如,我国北方冬、春季节的沙尘暴天气,就是冷锋过境时产生的。
(2)夏季不会因为气温高而没有冷锋活动。冷气团与暖气团是相对而言的,气温相对较高的为暖气团,因而夏季有许多气温在0 ℃以上的冷气团,冬季也有气温在0 ℃以下的暖气团。例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冷锋活动引起的。
(3)单一气团控制下的地区,天气稳定,锋面附近天气多变。
合作探究 释疑难
锋与天气
知识点
2021年10月7日,是国庆长假最后一天,我国北方遭受冷空气侵袭出现大风降温天气,黑龙江中西部、吉林、辽宁、河北中北部、北京、天津、山西中北部等地降温4~8 ℃,局部地区降幅达10~12 ℃,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东南部出现明显降雨,许多假期出游的人们感到了些许的寒冷,感觉与出游之前是两个季节。
据以上材料和图,探究以下问题。
(1)材料中显示的冷空气活动主要反映的是哪种天气系统?
(2)冷空气影响某地时的天气变化呈现何种特征?
(3)冷空气活动影响我国新疆时,常会出现沙尘天气,而不是雨雪天气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1)冷锋天气系统。
(2)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3)新疆地处内陆,气候干旱,大气中的水汽含量较少。
1.锋的分类与天气
比较项目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锋面剖面示意图 锋面符号 冷气团 暖气团 暖气团 冷气团 冷气团 暖气团 气团位置 冷气团在锋下,暖气团在锋上(冷气团密度大,暖气团密度小) 锋面坡度 较大 较小 很小
比较项目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降水区的位置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 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过境时 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常出现云、雨雪、强风等天气现象 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冷却凝结产生云、雨,多为连续性降水 暖气团平衡抬升或爬升,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
比较项目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天气特征 过 境 后 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气压气温 变化
比较项目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我国典型的锋面天气 ①北方夏季的暴雨; ②北方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尘暴天气; ③冬季的寒潮; ④一场秋雨一场寒 ①华南地区:春暖多晴,春寒雨起; ②一场春雨一场暖 ①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②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
2.冷锋和暖锋的判断方法
(1)看冷暖气团箭头指向
冷锋:箭头大致相对 暖锋:箭头大至同向
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朝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2)看锋面坡度
冷锋:坡陡 暖锋:坡缓
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 (3)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冷锋:雨区窄,大部分在锋后 暖锋:雨区宽,在锋前
不论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控制范围内 (4)看符号
利用符号还可以确定锋面运动方向:符号所指方向为锋面前进的方向
(5)看过境前及过境后的天气变化(看过境前后的气温、气压变化)
过境前 气温高,气压低
过境后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过境前 气温低,气压高
过境后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6)根据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差异判断
冷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较大,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冬春季节的沙尘暴,都主要是冷锋过境造成的;而暖锋对我国的影响比较小。
3.确定锋面雨带位置的方法
关键是理解“锋前”和“锋后”中的“前”和“后”的含义。前后既相对于锋面移动的方向而言,也相对于锋线(锋面与地面的交线)而言(如下图所示)。可以这样来记,无论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一侧。如下图所示:
4. 图解两类准静止锋
读某地2021年12月5日~8日天气资料统计表,据此完成(1)~(2)题。
例题
日期 天气 气温 风向风力
12月5日 多云 0 ℃~9 ℃ 东南风2~3级
12月6日 暴雪 -2 ℃~2 ℃ 西北风3~4级
12月7日 中雪——大雪 -6 ℃~-1 ℃ 西北风4~5级
12月8日 晴 -6 ℃~5 ℃ 西北风1~2级
(1)12月5日~8日,影响该地的天气系统为( )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暖锋
(2)12月5日~8日,该地的气压变化情况是( )
C
A
[解析] 第(1)题,12月5日~8日,出现大风、降雪天气,与12月5日相比,8日气温下降,应为冷锋过境。第(2)题,冷锋过境时,气温、气压变化剧烈;过境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因此A图为冷锋过境后气压变化图,B图应为暖锋过境后气压变化图,C图为高压过境的气压变化图,D图为低压过境的气压变化图。
2021年1月19日凌晨,北京今年的第一场雪悄悄地“随风潜入夜”。故宫红墙白雪尽显别样景致,美不胜收(如图)。据此完成(1)~(2)题。
对点训练
(1)形成此次降雪的天气系统是( )
C
(2)关于该天气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B.过境时常形成连续性降水
C.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
D.空气由中心向四周辐散
[解析] 第(1)题,降雪属于冷锋天气,图中A为暖锋,B为地形雨,C为冷锋,D为气旋雨。第(2)题,冷锋过境时多出现大风、雨、雪天气,降水持续时间较短,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故A项正确,B项错误;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是台风,C项错误;空气由中心向四周辐散的是高气压,D项错误。
A
素养培优 提技能
策略指导
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推移的判断
[信息提取]
①冬、夏季风风向;②不同时间锋面雨带的位置;③锋的类型。
[方法总结]
(1)锋面类型
北进过程主要是暖锋;南退过程主要是冷锋;6月江淮流域主要是准静止锋。
(2)正常年份推移规律:5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6月:长江中下游形成梅雨。7~8月:雨带移至华北、东北。9月:雨带南撤。10月:雨季结束。
(3)夏季风强弱对锋面进退影响
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推进速度快,我国易出现北涝南旱。
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推进速度慢,我国易出现北旱南涝。
考题展示
下图中A、B、C为不同时期出现于我国的三条锋面,其中B、C为准静止锋。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从出现的时间看,冬半年常出现的天气系统是 ( )
A.A、B B.B、C
C.A、C D.都可能
(2)当B锋面出现时,下列情景描述正确的是 ( )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一场春雨一场暖,田间农夫忙种田
C
B
[解析] 第(1)题,在我国冬半年常出现的锋面为冷锋和昆明准静止锋;第(2)题,江淮准静止锋的出现时间为6月前后,此时形成梅雨天气。
课堂小结 梳脉络
随堂巩固 测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我国的古代诗歌中有不少作品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有些与天气系统有关。据此完成1~2题。
1.“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此诗中所描述的天气现象与下列哪种天气系统有关( )
A.冷锋      B.暖锋
C.准静止锋 D.反气旋
A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诗句中所描述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另一性质的锋面,该锋控制下的天气特征是( )
A.降水时间短 B.降水强度很大
C.持续阴雨 D.影响范围很小
[解析] 第1题,依题意该诗句的大意是:夏日的晴空,忽然乌云翻腾,大雨倾盆,一会儿又风吹云散,雨过天晴,应是阵雨天气,多与冷锋有关。故选A。第2题,诗句描述的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是准静止锋带来的天气。该天气系统带来持续的阴雨天气。
C
某天气系统过境后,家住我国南方的刘老师打开手机中的天气预报软件,获得了当地从昨天到接下来一周的天气资料。据此完成3~4题。
3.上述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
A.冷锋 B.暖锋
C.准静止锋 D.都不正确
[解析] 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呈上升态势、风力减小,最可能是暖锋过境。
B
4.关于图中所示各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昨天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B.今天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
C.明天大气保温作用较好
D.周二白天洗车店生意较好
[解析] 昨天西南风3—4级,大气污染物因风大而不易存留,一般大气污染不会很严重,则A项错误;今天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因而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小,则B项正确;明天为晴天,所以大气保温作用较弱,则C项错误;周二为小雨天气,不适宜洗车,则D项错误。
B
北半球西风气流受青藏高原阻挡分为南北两支。冬季,西风气流南移,其南支气流沿青藏高原南缘向东移动,带来暖湿气流。读图,据此完成5~6题。
5.在我国,南支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势均力敌,相持不下,从而在昆明与贵阳之间形成( )
A.准静止锋 B.冷锋
C.高气压 D.暖锋
[解析]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形成准静止锋,A正确;暖锋是暖气团势力强于冷气团,冷锋是冷气团势力强于暖气团,B、D错;冷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而不是反气旋,C错。故选A。
A
6.在图示天气系统控制下,贵阳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为( )
A.阴雨连绵 B.风和日丽
C.晴雨无常 D.暴雨如注
[解析]  冷暖气团交汇处,锋面向冷气团一侧倾斜,图中南支气流为暖湿空气,贵阳长期处于冷气团控制一侧,因此贵阳的天气为阴雨连绵,A正确,B、C错;该锋面为准静止锋,准静止锋天气状况用暴雨描述不恰当,D错。故选A。
A
二、综合题
7.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两图中,表示冷锋的是______,表示暖锋的是______。
(2)A、B两图中,表示冷气团的小写字母是______。
B
A
b
(3)我国冬季爆发的寒潮是图______(A,B)所示的天气系统南下形成的灾害性天气。
(4)B图中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境后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图天气系统的降水主要发生在_________(锋前或锋后)。该锋过境时多产生_________性降水。锋面过境后,气压_________,气温_________。
B
大风,降温,雨雪
气温降低,气压上升,天气转晴
锋前
连续
降低
升高
[解析] 第(1)题,A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形成的锋面,是暖锋;B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锋面,是冷锋。A图冷气团后退,判断为暖锋;B图冷气团主动进攻,故判断为冷锋。第(2)题,冷气团由于密度大,故分布于锋面之下。暖气团密度小,故分布于锋面之上。表示冷气团的小写字母是b。第(3)题,寒潮是北方的冷空气大规模地向南侵袭我国,造成大范围急剧降温和偏北大风的天气过程,属于冷锋影响的天气,B为冷锋。第(4)题,B为冷锋,该天气系统过境时,造成沿途地区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等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代替暖气团的位置,故气温降低,气压上升,天气转晴。第(5)题,由于暖空气
暖而轻所以它在冷空气上空,暖空气上升,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雨,又由于暖空气推动冷空气,所以降水会在锋前。暖锋移动速度慢,过境时多产生连续性降水。锋面过境后,暖气团代替冷气团的位置,故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第三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基础巩固练
一、单项选择题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图示器材,进行模拟某天气系统原理的实验。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实验模拟的天气系统是( C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解析]  据图可知,干冰粉位于转盘的中央,转盘逆时针方向转动,干冰粉由四周流向中心,逆时针由四周流向中心,应为北半球气旋。故选C。
2.该实验模拟的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D )
A.大风降温、降水 B.持续性降水
C.晴朗无云 D.阴雨天气
[解析]  气旋垂直方向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故选D。
读“某地区某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3.从气流运动状况看,甲处天气系统属于( D )
A.锋 B.低气压
C.气旋 D.反气旋
4.下列有关该天气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中心多大风
B.受其控制的地区多阴雨天气
C.中心多上升气流
D.我国长江流域每年7月出现的伏旱天气与其有关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处气流呈顺时针方向从中心流向四周,且甲处位于北半球,故甲处天气系统属于反气旋。第4题,根据图中甲处天气系统的位置可以判断其为副热带高压,高压控制下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
下图是某一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图。读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M地的风向是( C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6.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D )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
[解析]  第5题,等压线图上判定风向分三步:首先过M点作等压线的切线,过切点作切线的垂线;然后在垂线上画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最后根据所处的位置画出具体的风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近地面风向一般偏向为30°~45°,高空风向偏转为90°)。由题中信息可知,该图是某区域地面天气简图,M点位于北半球、在高压(反气旋)的东侧,可确定风向为西北风。第6题,由图中等压线数值变化可知,降水区位于低压槽附近。在降水区附近每条等压线最弯曲的凸出部分分别找一个点,用虚线把点连接起来就是低压槽的位置,低压槽在形成锋面的位置。由图中降水区域等压线比较密集、距离反气旋中心较近可知,冷气团势力强劲,形成的锋面为冷锋。
二、综合题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面气旋和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为锋面气旋。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水平气流在低压槽中辐合上升,冷、暖气流在此相遇形成锋面,在我国北方中高纬度地区常见。下图是我国华北平原某地4月某时刻近地面气压分布。
(1)在图中画出等压线、冷锋和暖锋锋面示意。
(2)指出目前乙地天气状况,并分析未来天气将如何变化。
(3)分析丙地降水的原因。
[答案] (1)绘图如下:
(2)乙地目前天气:气温较高,为晴天;未来天气变化:大风、降温、阴雨天气等;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3)从东南方向吹来的暖湿气流,气温较高,湿度较大,密度较小;北上过程遇到当地冷气团,形成锋面,暖湿气团主动抬升;随着高度升高,气温降低,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
[解析] 第(1)题,首先在图中将气压值相等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得到该区域的等压线图;由材料可知,锋面出现在低压槽中,从等压线图中可以看出,图中左右两侧各有一处低压槽,其中左侧低压槽处冷空气势力强,推动暖空气向偏南方向移动,形成冷锋;右侧低压槽处暖空气势力强,推动冷空气向偏北方向移动,形成暖锋。(作图时注意暖锋和冷锋符号要涂满)。第(2)题,结合第(1)题,作图可知,乙地此时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未来几天将经历一次冷锋天气过程,冷锋过境时出现大风、降温、阴雨天气等;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第(3)题,结合第(1)题作图可知,丙地此时位于暖锋的锋前,形成连续性降水,其形成过程为从东南方向吹来的暖湿气流,气温较高,湿度较大,密度较小;北上过程遇到当地冷气团,形成锋面,暖湿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随着高度升高,气温降低,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降水。
能力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是局部地区某时刻的地面天气形势图。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 B )
A.甲地比乙地云量多
B.甲地比丁地气压高
C.乙、丙两地均为偏北风
D.丙地在四地中气温最低
2.此时( C )
A.甲地盛行上升气流,天气晴朗
B.乙地受暖气团控制,阴雨天气
C.丙地位于冷锋锋后,大风降温
D.丁地受台风影响,狂风暴雨
[解析] 第1题,甲地为高气压中心,天气晴朗,乙地受暖锋影响,降水天气;甲地比丁地气压高;乙地为偏东风,丙地为偏北风;甲地为冷高压,气温可能最低。第2题,甲地盛行下沉气流;乙地受冷气团控制;丙地位于锋后,大风降温。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等值线判读原则,丁地气压应较四周高,受高压控制,多晴天。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速度东移。读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为( B )
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4.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D )
A.华北平原,3、4月份
B.四川盆地,1、2月份
C.黄土高原,10、11月份
D.东南丘陵,4、5月份
[解析]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明确等压线图上风向的画法、天气状况的判读和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气压分布的大致状况。第3题,图中甲地东南侧气压高于西北侧,气流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东南向西北流动,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成偏南风,故排除A、C、D三项,选择B项。第4题,此月份该地区被低压控制,气压较低。而华北平原3、4月份基本上受亚洲高压影响,气压较高,可排除A项;四川盆地1、2月份的等压线分布应受盆地地形影响呈闭合状,而此图中等压线大致东西延伸非闭合状,可排除B项;黄土高原10、11月份气温开始降低,秋高气爽,受高压影响,可排除C项;东南丘陵4、5月份受夏季风影响,气温高,气压低,降水较多,故选D项。
在温度等其他因子相近的情况下,湿空气比干空气密度小,当干空气向湿空气移动时,会将湿空气强迫抬升,形成类似冷锋的天气过程。这类锋线过境会出现湿度的显著下降(温度不会明显下降),因此称为“干线”。下图示意某区域近地面天气图。据此完成5~7题。
5.图示区域的天气系统是( A )
A.北半球的气旋
B.北半球的反气旋
C.南半球的气旋
D.南半球的反气旋
[解析] 由图可知,该区域北部地区温度普遍低于南部地区,符合北半球气温分布规律,排除C、D项;根据风矢图,该区域水平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为北半球气旋。
6.图中可能形成“干线”的是( B )
A.甲附近 B.乙附近
C.丙附近 D.丁附近
[解析] 读图可知,乙线大致南北延伸,东西两侧气团的温度接近;乙线东侧气流来自海洋,湿度大,西侧气流来自内陆,湿度较小;西侧的干空气为偏西风,主动向东侧的湿空气移动,使湿空气强迫抬升,形成“干线”,同时符合温度下降不明显的特征,故B项正确。
7.此时乙线附近( D )
A.温差较大 B.风力较大
C.气流下沉 D.湿度降低
[解析] 由以上分析可知,乙附近为“干线”,两侧温差较小、风力较小,A、B项错误;乙线附近气温较高,该线附近气流辐合上升,C项错误;“干线”过境会出现湿度的显著下降,D项正确。
二、综合题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温带气旋是活跃在中高纬度地区的天气系统,又称为锋面气旋。在锋面气旋中,当冷锋移动速度较快,冷锋赶上暖锋时,两锋间暖气团被冷气团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近地面由原来的两个锋面合并后形成的新锋面,叫锢囚锋。下图示意锋面气旋中锢囚锋的形成过程。
(1)绘出T3时刻A、B之间的锢囚锋天气示意图。
(2)与单一的冷锋或者暖锋过境相比,指出图中锢囚锋过境时的降水特点,并说明原因。
(3)我国华北地区的春季多锢囚锋,解释其原因。
[答案] (1)绘图:
(2)降水特点:降水量大、降水区域广。
原因:由于锢囚锋是冷锋赶上暖锋,使得暖气团上升更高,上升区域范围更大,导致云层更厚且云层控制范围更广。
(3)华北位于中纬度地区,春季冷暖气团交替活动频繁,易形成锋面气旋;当冷锋赶上前面的暖锋时,形成锢囚锋。
[解析] 第(1)题,T3时刻A、B之间的锢囚锋使近地面受冷气团控制,暖气团被冷气团抬升到高空。第(2)题,由于锢囚锋是冷锋移动速度较快,追上了暖锋,使暖气团抬升更高,影响的区域范围更大,云层更厚且控制范围更广,因此使降水量更大、降水范围更广。第(3)题,我国华北地区位于中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带春季冷暖气团的势力相当,冷暖气团在此交替活动频繁,很容易形成锋面气旋;由于冷锋移动速度较快,暖锋移动速度较慢,当冷锋赶上前面的暖锋时,往往形成锢囚锋。第三章 第三节
基础巩固练
一、单项选择题
在60°附近冷暖气流相遇形成副极地低压带,下图为大气环流局部图。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A风带及其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为西南风 B.为极地东风
C.性质温暖湿润 D.性质寒冷干燥
2.终年受A风带控制的地区,会形成( C )
A.热带沙漠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解析] 第1题,来自较低纬度的暖空气(中纬西风)与来自高纬的冷空气(极地东风)相遇,相对暖而轻的西风气流爬升到高空,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由图中可以判断A为中纬西风,性质温暖湿润,选项C正确。第2题,终年受西风带控制的地区,会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选项C正确。副高或信风带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为地中海气候,受极地气团控制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ABD错误。故选C。
下图示意世界局部地区气压带、风带分布情况。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对图中气压带、风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a风带为北半球信风带
B.a风带为南半球西风带
C.b气压带空气堆积下沉
D.b气压带空气受热上升
4.下列关于甲、乙两地气候的判断,正确的是( A )
A.甲地此时炎热干燥
B.乙地此时高温多雨
C.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
D.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
[解析] 第3题,由图可知,a风带的风向是西南风,根据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可知,a为北半球的西风带;b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盛行下沉气流。第4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b为副热带高压带,a为西风带,甲地位于30°N—40°N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此时甲地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炎热干燥,乙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故A正确。
读某地景观图,完成5~6题。
5.该景观图反映的自然景观是( B )
A.温带草原 B.热带草原
C.寒带苔原  D.亚寒带针叶林
6.该景观图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D )
A.内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
C.亚马孙雨林  D.东非高原
[解析] 第5题,从图中图示的稀树、高草及长颈鹿等景观分析,该地是典型的热带稀树草原景观,故B项正确。第6题,东非高原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与图示景观相对应。内蒙古高原为温带草原景观;青藏高原为高原寒漠景观;亚马孙雨林为热带雨林景观,A、B、C项不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二、综合题
7.图甲表示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乙表示两个大陆的纬度分布组合,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_北__(南或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其中⑦表示_极地东风__带。
(2)在图乙A、B、C、D四地气候中,由图甲中⑥常年控制而形成的是_B__地,其气候特点是_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季节分配均匀__,该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是_①光照和热量不足,不利于作物生长;②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适宜发展畜牧业__。
(3)图乙中H地与A、B、C、D四地中_C地__的气候类型相同,成因是受图甲中_②__和_⑥__(填序号)交替控制。
(4)当地球运行到近日点时,判断图乙中E、F两地所示的气流运动方向的正误:E_错误__,F_正确__。
[解析] 第(1)题,根据甲图中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关系知其位于北半球;⑦位于极地地区,表示极地东风带。第(2)题,图甲中⑥为盛行西风带,其主要分布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据此判断常年控制的B地,其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由此推知其气候特点及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第(3)题,H位于30°N~40°N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据此根据该气候类型分布规律知与其类型相同的为C地,其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②和西风带⑥交替控制形成。第(4)题,当地球运行到近日点时为北半球冬季,据此根据海陆气压分布规律判断两地所示的气流运动方向的正误。
能力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
读某地气候统计图(图a)及某季节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图b),据此完成1~2题。
1.为该地带来降水的主要气压带或风带是 ( D )
A.①—赤道低气压带
B.②—东北信风带
C.③—副热带高气压带
D.④—盛行西风带
[解析] 根据图a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且雨热不同期,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对应的是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冬季受盛行西风带的影响,降水较多,结合图b,故D对。
2.图b所示季节,成都的气候特征为  ( A )
A.高温多雨    B.炎热干燥
C.温和少雨    D.寒冷干燥
[解析] 图b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说明是北半球夏季。成都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故A对。
下图为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降水资料图。读图,据此完成3~4题。
3.四种气候类型中,某季节气候特征成因相同的是( A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根据图示分析,①地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是地中海气候;②地全年温和湿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温带季风气候;④地全年高温,分明显的干湿两季,年降水量在750~1 000 mm,为热带草原气候。①地冬季温和多雨是受西风带控制形成,②地全年受西风带影响,温和湿润。两地冬季气候特征的成因相同,①②正确,故选A。
4.图示各气候类型中,我国只可能有其中的  ( C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结合上题分析,图示各气候中,③是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岸;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热带草原气候两岸都有分布。结合我国气候类型分布,故选C。
图1中甲地气温年较差约为13 ℃,乙地气温年较差约为9 ℃。图2示意三地年降水量及其年内变化。读图,据此完成5~6题。
图1       图2
5.造成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 D.植被状况
6.图2中与甲、乙两地降水特征相符的曲线分别是( B )
A.①② B.②①
C.③① D.②③
[解析]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距海洋较远,升温和降温速度快,造成该地气温年较差较大;乙地距海洋较近,升温和降温速度慢,造成该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第6题,根据图中海岸线轮廓和纬度位置可知,图1所示区域位于澳大利亚西部。其中甲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冬夏季分别受东南信风和西北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1月份前后),对应②曲线;乙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冬夏季分别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7月份前后),对应①曲线。
东非高原上每年有数以百万计的角马、瞪羚等食草野生动物在塞伦盖蒂国家公园与马赛马拉国家自然保护区之间迁徙。读东非野生动物迁徙路线图,据此完成7~8题。
7.引起东非野生动物大规模迁徙的原因是该地区( A )
A.降水量的季节差异
B.地形的空间差异
C.热量的季节差异
D.地势的空间差异
8.野生动物从①地迁徙到②地的时间可能是( B )
A.1—3月 B.4—6月
C.7—9月 D.10—12月
[解析] 第7题,该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的季节差异大,所以野生动物迁徙到降水多的地区;不是受地形和地势的影响;因全年高温,所以也不受热量的影响。第8题,动物迁徙根本目的是追逐水源,过了3月21日,太阳直射点越过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位于南半球东非高原区域的①地受东南信风控制先进入旱季,野生动物从①地迁徙到②地的时间是3月21日至6月,直到9月份后再南移,故B项正确。
二、综合题
9.下图示意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及卑尔根和巴黎气候资料。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巴黎和卑尔根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性。
(2)说出上述两地气候特征差异产生的原因。
(3)以北海为界,概括温带海洋性气候在欧洲大陆南北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 (1)差异性:巴黎年均温较高,卑尔根年降水量远大于巴黎。
(2)巴黎的纬度位置较低,年均温较高(或卑尔根纬度位置较高,年均温较低)。卑尔根地处西风迎风坡,且有暖流流经,年降水量多。
(3)特征:北部面积狭小且呈带状,南部面积广大。
原因:南部地势平坦广阔,利于西风暖湿气流深入内陆;北部有南北向的高大山脉阻挡西风暖湿气流。
[解析] 第(1)题,结合图中信息回答,注意气候特征在图中主要表现为气温与降水两个要素。第(2)题,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与洋流等。第(3)题,分布特征可从面积大小及形状角度分析,地形是影响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大小的主要因素。第三章 质量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读我国某地某时段气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时段经过该地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B )
A.冷锋 B.暖锋
C.准静止锋 D.都不正确
[解析] 图中显示该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升高,结合四个选项,可判断可能是暖锋。
2.该地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效果最差的日期是( B )
A.1—4日 B.5—6日
C.6—7日 D.7—8日
[解析] 图中显示5—6日温差最小,说明可能是阴雨天气,故太阳光照最差。
某年1月29日某天气系统穿过位于美国中部平原的圣路易斯市。下图示意该地区1月29日12时和18时等温线分布。据此完成3~4题。
3.穿过圣路易斯市的天气系统是( A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4.若风向变化只受热力因素影响,1月29日12—18时期间,圣路易斯的风向由( C )
A.偏西转为偏南 B.东北转为西北
C.偏东转为偏北 D.西南转为东南
[解析] 第3题,从图中的等温线分析,该地1月29日12点气温约为15 ℃,受暖气团控制,1月29日18点气温下降到-8 ℃,受冷气团控制,气温明显下降,为冷锋天气系统。第4题,若风向变化只受热力因素影响,则气温相同地区气压相近,等压线与等温线分布相似,但气温越高,空气密度越小,气压越低,所以气压与气温相反。1月29日12时,圣路易斯处在东北高西南低的气压场中,在向右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偏东风,18时处在西北高东南低的气压场中,在向右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偏北风,所以12-18时期间风向由偏东转为偏北。
读世界某区域6月10日8时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据此完成5~6题。
5.关于图中甲地的气压判断正确的是( B )
A.1 011 hPa>甲>1 008 hPa
B.1 005 hPa<甲<1 008 hPa
C.1 002 hPa<甲<1 005 hPa
D.条件不足,难以判断
6.图中最可能出现(持续性)阴雨绵绵天气的是( A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解析] 第5题,结合图示可知,甲地处于1 005 hPa 和1 008 hPa等值线之间,气压数值应大于1 005 hPa,小于1 008 hPa。因此B正确,A、C、D错误。第6题,①地位于准静止锋附近,且此时为6月梅雨时节,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可能性大,A正确;②地位于冷锋锋后,低压中心附近,降水量较大,B错误;③地位于暖锋锋前,可能出现阴雨,但可能性比①地小,C错误;④地位于高压脊部,天气晴朗,D错误。
下图是某季节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分布图。据此完成7~8题。
7.冬季最容易被陆地冷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 D )
A.⑤ B.⑥
C.⑦ D.⑧
8.与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半岛一带夏季风关系最密切的风带是( B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第7题,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北半球冬季陆地上形成冷高压,一般形成在50°N~60°N的大陆内部,而该纬度地区受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所以冬季最容易被陆地冷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图中的⑧。第8题,我国西南地区和印度半岛的西南季风(夏季风)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形成的。
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风向,据此完成9~11题。
9.1月份,图中A地盛行( D )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10.下列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11.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B )
A.A地高温多雨 B.处于1月份左右
C.C地形成高压中心 D.B地寒冷干燥
[解析] 第9题,根据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判断,A地位于亚洲东部,1月份是北半球冬季,该地盛行西北季风。第10题,B地位于南亚地区,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西南季风来自热带印度洋地区,高温湿润,A错;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其形成主要与海陆的热力差异有关,B错;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干旱灾害,C错;冬季风受山脉阻挡,势力弱于夏季风,D对。第11题,C地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该地的西北季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转形成的。当C地盛行西北季风时,南半球是夏季,北半球是冬季。A地此时寒冷干燥,A错;处于1月份左右,符合北半球冬季,B对;C地形成低压中心,C错;B地是热带季风气候,不会寒冷,D错。
受气压带和风带南北移动等因素影响,赤道南北两侧可能出现不同风向的盛行风。读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甲、乙两地全年高温,其主导因素是( A )
A.纬度  B.海陆 
C.地形  D.洋流
13.甲、乙两地降水差异表现为( C )
①1月份甲地降水多于乙地
②7月份甲地降水多于乙地
③1月份甲地降水少于乙地
④7月份甲地降水少于乙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第12题,甲、乙两地位于赤道附近,纬度较低,终年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大,温度高。第13题,结合上题分析,7月份甲地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降水量多于乙地;同理,1月份甲地降水少于乙地。
下图是36°N—38°N两地的平均日照时数(多年平均)统计表,两地海拔均低于100米。据此完成14~15题。
14.②地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C )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15.关于①②两地的位置判断,正确的是( A )
A.①位于大陆东岸
B.②位于大陆东岸
C.①深居大陆内部
D.①②均位于大陆西岸
[解析] 第14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同一地区降水越多,日照时数越少,昼长越长,日照时数越多。②地夏季平均日照时数较多,冬季较少,说明夏季多晴朗天气,冬季多阴雨天气,符合地中海气候的特点。第15题,两地位于36°N—38°N,西岸为地中海气候,东岸为季风气候,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但因夏季昼长较长,所以冬、夏两季平均日照时数比较接近,符合①地特点,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地中海气候位于大陆西岸。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55分)
16.下面左图为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绘制的当地一周天气变化示意图,右图为两种锋面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3分)
(1)据图简要描述该地一周的天气变化。
(2)该地10日~11日出现的雨雪天气,是_乙__(填“甲”或“乙”)天气系统过境形成的。
(3)图中显示,该地11日昼夜温差最小,试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说明原因。
[答案] (1)(本周经历了一次雨雪过程)天气由晴到雨雪后转晴;气温先下降后回升。
(3)白天中雪,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相对较低;夜间多云,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强,气温相对较高。
[解析] 从图中看,该地天气经历了由晴到阴,出现雨雪天气,之后转晴,气温先下降后又回升的变化过程,是受到了冷锋(乙)过境的影响;该地11日时,出现了中雪天气,白天阴天,太阳辐射被削弱,气温低,夜晚阴天,大气逆辐射强,气温相对较高,因此温差小。
17.北京时间某年10月30日上午6时45分,一飓风在美国新泽西州登陆,截至11月4日上午,飓风已导致113人死亡,联合国总部受损。下图为受北美飓风影响时的地面天气系统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描述图中1 012百帕等压线在陆地上空的延伸方向。
(2)图中有锋面A和B,受它们的影响,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形成连续性降水的是_丁地__,简述判断的理由。
(3)飓风所属天气系统是_低压(气旋)__,此时图中C地的风向是_东南风__。
[答案] (1)东段:东北—西南。西段:东南—西北。
(2)B为暖锋,多形成连续性降水,且雨区主要在锋前(或雨区位于锋面附近冷气团一侧)。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 012百帕等压线东段在陆地上空的延伸方向东段为东北—西南,西段为东南—西北。第(2)题,根据分析可以判断A为冷锋(降水主要在锋后),B为暖锋(降水主要在锋前)。第(3)题,飓风和台风一样,从气流运动状况看属于气旋,从气压状况看属于低压。C地位于低压的东侧,吹东南风。
18.下面两图中,图Ⅰ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示意图,图Ⅱ为世界局部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图Ⅰ中A季节为北半球_夏__季,B季节为北半球_冬__季。导致A、B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位置不同的原因是_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__。
(2)常年受甲气压带控制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全年高温多雨__,其气候类型分布对应图Ⅱ①②③④四地中的_④__地。
(3)图Ⅱ中①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全年温和湿润(冬暖夏凉,全年湿润)__,其气候是常年受图Ⅰ中_丁__(填“甲”“乙”“丙”或“丁”)带影响形成的。
(4)图Ⅰ中B季节时,图Ⅱ中②海沿岸此季节受_丁__(填“甲”“乙”“丙”或“丁”)带控制,此季节②海沿岸的气候特征是_温和湿润__;此季节40°N的亚欧大陆东岸盛行_西北__风,气候特征为_寒冷干燥__。
[解析] 第(1)题,由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使北半球夏季气压带位置偏北、冬季位置偏南即可得出答案。第(2)题,由甲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可确定甲气压带是赤道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控制地区具有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位于赤道附近地区。第(3)题,①地区位于亚欧大陆40°N~60°N的大陆西岸地区,终年受温和湿润的西风影响。第(4)题,从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控制,气候温和湿润,冬季亚欧大陆东岸地区盛行西北季风即可得出答案。
19.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猴面包树,又称波巴布树,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南沿海(如图甲)。猴面包树喜热、耐旱,适宜生长地区的降水量为300~800毫米(如图乙)。树干呈桶状,直径最大可达12米,木质疏松柔软,但树皮坚韧结实,根系发达。猴面包树浑身是宝,树叶可当作蔬菜食用;树皮剥下来可用来织布;树干是造纸的好材料;面包果可直接食用,还可以用来制作果酱,被称为“天然面包”;在非洲历史上的几次大饥荒时期,这种“天然面包”拯救了成千上万饥民的性命;树干还能够为旅行的人们提供救命之水。为此,人们称它为“生命之树”。
材料二 我国西南的高山峡谷地区,由于焚风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众多干热河谷。仅金沙江的干热河谷就长达800千米。河谷内年降雨量约700毫米,年平均气温约21 ℃。谷内植被稀少,水土流失极其严重,大部分地区基岩裸露。
(1)根据图乙,简述猴面包树主要分布区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2)根据图文信息说明猴面包树耐旱的原理。
(3)有探险家前往猴面包树分布区去体验“生命之树”奇观,请推测猴面包树为其提供的便利条件并分析原因。
(4)你是否支持我国西南的干热河谷地区大量引种猴面包树,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答案] (1)特征: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降水总量较少。成因:地处来自印度洋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有一定降水但总量少。
(2)树干木质松软(形似海绵),利于湿季储水;树干粗大,储水量大;树皮坚韧结实,不但利于储水,而且能够减少水分散失;相对于树干,树冠较小,枝叶较少,可以减少旱季水分蒸腾;根系发达,利于旱季从很深的地下吸收地下水,所以抗旱能力强。
(3)在漫长的旱季,农作物难以生长,动物迁徙,食物缺乏,已经成熟的猴面包果可作为食物充饥;旱季时饮用水短缺,猴面包树巨大的储水量可以提供充足、必要的饮用水。
(4)支持。理由:西南地区的干热河谷和猴面包树分布区的气候条件相似;干热河谷面积广,利于大规模引种;猴面包树树叶及其果实可以食用,也可以作为工业原料,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大量种植猴面包树还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反对。理由:干热河谷地区气候和猴面包树分布区气候有一定差异,且大部分地区基岩裸露,引种难度大;我国几乎没有与猴面包树相关的产业基础,其经济效益难以发挥;外来物种有风险,容易引起生态灾难。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乙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可判读气候特征。根据图甲中猴面包树的分布情况可判读影响气候的因素。气候特征应包括全年气温、降水特征及水、热配合状况。猴面包树主要分布在岛屿西南侧。由图乙中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可知,当地全年高温,降水总量较少,干、湿季分明。猴面包树主要分布区地处来自印度洋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有一定降水但总量少。第(2)题,材料中反映猴面包树的特征有“树干成桶状,直径最大可达12米,木质疏松柔软,但树皮坚韧结实,根系发达”。树干粗大,储水量大,树干木质松软(形似海绵),利于湿季储水;树皮坚韧结实不但利于储水,而且能够减少水分散失;根系发达,利于旱季从很深的地下吸收地下水。图片中可以看出,相对于树干,该树树冠较小,枝叶较少,可以减少旱季水分蒸腾,所以抗旱能力强。第(3)题,“生命之树”奇观应展现生命对恶劣自然条件的适用性及为周边生物提供的生存条件。材料显示猴面包树的形态利于储存水分,其果实可作为食品。在漫长的旱季,农作物难以生长,动物迁徙,食物缺乏,已经成熟的猴面包果可作为食物充饥,旱季时饮用水短缺,而猴面包树巨大的储水量可以提供充足、必要的饮用水。第(4)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支持主要考虑:①猴面包树对干热河谷的适应性;②经济价值——猴面包树浑身是宝;③森林的环境效益。由材料分析可知,我国西南地区的干热河谷和猴面包树分布区的气候条件相似;而且我国西南地区的干热河谷面积广,利于大规模引种;干热河谷气候干旱,大量种植猴面包树还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不支持主要考虑: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②西南地区基岩裸露,引种难以存活;③当地缺乏生产经验;④外来物种进入可能引起生态问题。从猴面包树的生长习性来看,我国西南地区的干热河谷地区气候和猴面包树主要分布区气候有一定差异,且大部分地区基岩裸露,引种难度大;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外来物种有风险,容易引起生态灾难。(共56张PPT)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一节 常见天气系统
第2课时 低气压(气旋)与高气压(反气旋)
合作探究 释疑难
素养培优 提技能
课堂小结 梳脉络
自主梳理 探新知
随堂巩固 测达标
1.结合示意图,说明低气压(气旋)空气运动的特点及影响下的天气特点。
2.结合示意图,说明高气压(反气旋)空气运动的特点及其影响下的天气特点。
综合思维:通过动画视频观察及相关资料,理解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天气系统的形成原理,并总结概括天气系统的特征。
地理实践力:通过天气预报及相关资料,分析低压(气旋)或高压(反气旋)过境前后的天气变化,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1.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叫低气压,简称低压;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的区域,叫高气压,简称高压。
2.低压的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又称气旋。气旋中心气流被迫上升,常出现阴雨天气。台风是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高压的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又称反气旋。反气旋中心形成下沉气流,所以控制的区域天气稳定。
自主梳理 探新知
一、基本气压场
1.高气压: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从高气压伸展出来的狭长区域为B____________。
2.低气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为A____________。
高压脊
低压槽
[方法技巧] 气压场类型的判断技巧
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判断气压类型可采用以下方法:
(1)看等压线的闭合情况和等压线的数值。等压线闭合,中心数值偏高,为高压;中心数值偏低,为低压。
(2)看风向。受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总是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等压线闭合,风由内向外吹,为高压;风由外向内吹为低压。
(3)等压线凸出部分指向高值,形成的狭长区域为低压槽;等压线凸出部分指向低值,形成的狭长区域为高压脊。
二、低压(气旋)
定义 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_________四周气压的区域,叫作低气压,简称_________
气流 状况 水平 由四周向中心流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______时针,南半球______时针
垂直 _________气流
天气情况 常出现_________天气
低于
低压


上升
阴雨
三、高压(反气旋)
定义 在等压线分布图上,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_________四周气压的区域,叫作高气压,简称_________
气流 状况 水平 由中心向外流出,北半球___ 时针,南半球逆时针
垂直 ______ 气流
天气情况 天气_________
特别提醒:低压中心或高压中心的不同部位所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及地转偏向力各不相同,因此风向各不相同。
高于
高压

下沉
晴朗
合作探究 释疑难
低气压与高气压
知识点
材料一 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一次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困在葫芦峪,引燃了谷内的干柴,遍山燃起大火,欲将敌方全部烧死。司马父子自度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不料突然一场大雨浇灭了山火,司马氏得以死里逃生。
材料二 下图是地面快速受热形成的气旋示意图。
材料三 我国长江流域有三大火炉:重庆、武汉、南京。最热时出现在夏季的伏旱天气。这高温天气的形成离不开影响我国的“副高”。
阅读以上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这场雨是“天意”,还是诸葛亮自己制造的?
(2)请用材料二中“气旋形成示意图”的原理,解释材料一中大雨形成的原因。
(3)解释“副高”为什么会给我国长江流域带来伏旱天气?
提示:(1)诸葛亮自己制造的。
(2)大火燃烧,使葫芦峪地面气温迅速升高,地面中心气压降低,周围气流向中心旋转辐合上升,在上升过程中空气受冷,形成降水。
(3)“副高”控制时,地面气压高,气流下沉,天气晴朗,炎热干燥。
1. 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
气旋(低压系统) 反气旋(高压系统)
气压分布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气流与风向 气流形成 (北半球)
气旋(低压系统) 反气旋(高压系统) 水平气流与风向 风向 北半球 逆时针流向中心 顺时针流向四周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东部:偏北风
西部:偏南风
南半球 顺时针流向中心 逆时针流向四周
东部:偏北风 西部:偏南风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气旋(低压系统) 反气旋(高压系统)
垂直气流与天气 气流 形成
天气 状况 多云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气旋(低压系统) 反气旋(高压系统)
我国天气 典型实例 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
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
2.气旋、反气旋中风向的判断方法
(1)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判断(以北半球气旋为例)
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向右偏转,即为风向。上图中东侧:东南风;西侧:西北风;南侧:西南风;北侧:东北风。
(2)“左右手定则”判断气旋和反气旋
[拓展延伸]锋面气旋
1.锋面气旋概述
北半球锋面气旋
(1)概念:气旋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系统。
(2)平面结构:北半球锋面气旋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中心气压最低,自中心向前方伸展一条暖锋,向后方伸展一条冷锋。
(3)天气特征:天气变化比较明显,往往形成云、雨、雪,甚至造成雷雨、暴雨、暴雪、大风、降温等天气。
(4)分布:常出现在中纬地区。
2.锋面气旋的判断(单位:hPa)
(1)锋面位置的判断
锋面多形成于地面气旋的低压槽中,即图中的MD、ND、M′D′、N′D′处。这是因为冷暖气团在低压槽MD、ND、M′D′、N′D′处相遇辐合上升,形成锋面。
(2)锋面性质及移动的判断
图中F、G、F′、G′点都在锋面的高纬度一侧,而E、H、E′、H′正好相反,故F、G、F′、G′处气温比低纬度的E、H、E′、H′处气温低,确定F、G、F′、G′为冷气团,E、H、E′、H′为暖气团。MD、M′D′为冷锋,ND、N′D′为暖锋;而且,锋面应随气流方向移动,即北半球为逆时针,南半球为顺时针。
一般来说,无论北半球还是南半球,气旋中心东侧的低压槽处形成暖锋,西侧的低压槽处形成冷锋,只不过南北半球冷锋和暖锋的锋前、锋后相反而已。
(3)天气特点的判断
由图中可知,ND、N′D′为暖锋,故在锋前G、G′处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伴随着连续性降水天气;MD、M′D′为冷锋,故在锋后F、F′处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从所处半球和气压场分布状况看,它属于 ( )
A.北半球、高气压 B.北半球、低气压
C.南半球、高气压 D.南半球、低气压
例题
A
(2)该气压系统控制下的天气特征是 ( )
A.阴冷潮湿 B.晴朗干燥
C.高温多雨 D.阴雨绵绵
[解析] 第(1)题,近地面水平气流呈顺时针辐散,垂直气流呈下降运动,应为北半球高压中心。第(2)题,高气压中心为下沉气流,形成晴朗干燥的天气。
B
下图为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A处吹西南风,B处吹西北风,C处吹东北风,D处吹东南风。据此完成(1)~(2)题。
(1)该气压系统为( )
A.北半球高气压 B.北半球低气压
C.南半球高气压 D.南半球低气压
对点训练
D
(2)E地( )
A.很可能是阴雨天气
B.很可能是晴朗天气
C.不可能有上升气流
D.可能有下沉气流
[解析] 第(1)题,图中A处吹西南风,B处吹西北风,C处吹东北风,D处吹东南风。由此可知该天气系统的气流是顺时针方向辐合,可判断该天气系统为南半球低气压。第(2)题,E地位于低气压中心,气流以上升为主,很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A
素养培优 提技能
策略指导
等压线图的判读
1.等压线图的判读要领
高(低) 值区 ①等压线数值内大外小为高压中心,高压区气流下沉,天气晴朗;②等压线数值内小外大为低压中心,低压区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
疏密 程度 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气压梯度力越小,风力越小
弯曲 高压脊(线):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由数值大处凸向数值小处(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脊)。低压槽(线):等压线弯曲最大处,由数值小处凸向数值大处(类似于等高线图中的山谷)
应用 ①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近地面风向由高压指向低压斜穿等压线;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②判断天气系统,分析天气状况。③根据气压中心判断季节:亚欧大陆或北美大陆高压强盛,为北半球冬季;亚欧大陆或北美大陆低压强盛,为北半球夏季
2.等压线图的判读方法
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各点的连线就是等压线。等压线实际上是等压面和等高面的交线,所以等压线分布图表示在同一高度上气压水平分布的状况。“高压”和“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而言的。
(1)判断气压场
①高气压中心:中心气压高,周围气压低,如A处。
②低气压中心:中心气压低,周围气压高,如B处。
③高压脊:等压线由高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如C处。
④低压槽:等压线由低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如D处。
(2)判断各种气压场的天气状况
(3)判断风向
①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等压线比较平直的,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等压线弯曲的,在等压线图上画出该点的切线,并过切点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
②确定南北半球,画出偏转方向。
考题展示
读我国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hPa)。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并说明甲地的气流运动特征。
(2)判断A线附近锋的类型,说明该锋面过境时的天气状况。
(3)据图所示天气系统信息,比较甘肃、上海两地的昼夜温差大小,并用大气保温作用原理,说明造成两地昼夜温差大小差异的原因。
[答案] (1)甲地是低压(气旋);乙地是高压(反气旋)。甲地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由四周向中心流动,低压中心形成上升气流。
(2)冷锋。大风、降温、雨雪天气。
(3)甘肃昼夜温差比上海大。
甘肃受高气压(反气旋)控制,天气晴朗,大气透明度高(云量少),白天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
[解析] 第(1)题,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等值线判读原则,甲地为局部低压中心;乙地气压中高周低,为高压系统。气流运动特征从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两方面描述。第(2)题,A线附近位于气旋偏西部,为冷锋。从阴晴、冷暖、降水和风等方面描述锋面过境时的天气变化。第(3)题,甘肃、上海分别受高压与低压系统控制,结合垂直气流差异和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等知识进行对比分析。
课堂小结 梳脉络
随堂巩固 测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北太平洋2022年8月22日台风“蝎虎”的气象卫星遥感图像。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该台风示意图的是( )
2.甲处的风向为( )
A.西北   B.东北  
C.东南  D.西南
[解析] 第1题,该台风发生在北太平洋,因此该台风应为逆时针辐合的空气漩涡,对应示意图A。第2题,根据甲处受到的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北半球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可以判定甲处风向为西南风。
A
D
读“世界某区域春末夏初某日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A地的风向最不可能的是( )
A.偏北风 B.偏东风
C.东南风 D.偏南风
A
[解析]  近地面的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其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且垂直于等压线;A地气压梯度力方向指向西北,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下,北半球风向向右偏转一定的角度,可能形成偏南风、偏东风、东南风,最不可能是偏北风。故选A。
4.该日B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大,其原因是受( )
A.低压系统控制,天气晴朗
B.高压系统控制,天气晴朗
C.低压系统控制,阴雨天气
D.高压系统控制,阴雨天气
[解析] 气温日较差(昼夜温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天气晴朗比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大。从图中可以看出,B地受高压控制,多晴朗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大,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B
下图为锋面气旋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5~6题。
5.该锋面系统表示的是 ( )
A.北半球的冷锋 B.北半球的暖锋
C.南半球的冷锋 D.南半球的暖锋
C
6.该锋面过境后,M地的天气状况是 ( )
A.天气转晴,气温升高
B.天气转晴,气温下降
C.天气转阴,气温下降
D.天气转阴,气温升高
[解析] 第5题,图中气旋水平气流方向为顺时针,应该是南半球,锋的符号为冷锋,因此是南半球的冷锋。第6题,冷锋过境后,天气转晴,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B
二、综合题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空气质量指数用于定量描述空气质量状况,指数越高,大气污染越严重。下图示意北京时间2022年5月14日14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
(1)比较甲、乙两地风速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2)指出丙地的天气特点,并在下面两幅图中分别用箭头标出影响其天气系统的水平气流运动方向和垂直气流运动方向。
(3)受图中天气系统影响,某同学推测丁地未来几天空气质量指数比较高,试说明理由。
[答案] (1)甲地风速大于乙地。甲地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所以风速较大。
(2)晴朗干燥。画图如下图所示:
(3)丁地即将经历冷锋过境,会带来大风天气;丁地正值春季,此时又受暖气团影响,空气和土壤较为干燥,大风天气易产生扬尘,导致大气污染严重。
[解析] (1)结合等压线分布图可知,甲地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所以风速较大。(2)据图可知,丙地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干燥。该地位于北半球,高压水平气流呈顺时针辐散,垂直气流为下沉气流。(3)结合题干,丁地未来几天空气质量指数比较高,说明大气污染严重;据图可知,丁地即将经历冷锋过境,会带来大风天气;丁地正值春季,此时又受暖气团影响,空气和土壤较为干燥,大风天气易产生扬尘,导致大气污染严重。(共60张PPT)
第三章 大气的运动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第2课时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合作探究 释疑难
素养培优 提技能
课堂小结 梳脉络
自主梳理 探新知
随堂巩固 测达标
1.结合海陆的热力差异,解释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的形成。
2.结合等压线分布图,分析东亚和南亚冬、夏季风风向,比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不同。
综合思维:通过观察模拟实验及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产生的影响。
区域认知:结合所处的地理位置,了解东亚季风的风向变化,并探究其成因,进而掌握南亚季风的成因和风向的季节变化。
1.海陆分异使北半球的气压带在冬、夏季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影响我国的气压中心冬季主要是亚洲高压,夏季主要是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2.海陆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盛行风随季节有规律地变换,形成季风。
自主梳理 探新知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1.原理:海陆的_________性质差异影响海陆的_________分布。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______,陆地气温较______,出现冷________;夏季,陆地增温比海洋______,陆地气温较______,出现热________。
热力
气压


高压


低压
2.南、北半球的差异
(1)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_________分布,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为一个个高、低压中心。
(2)南半球:_________面积占绝对优势,纬向分布的气压带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南纬30°_________的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______状分布。
相间
海洋
以南

3.具体表现
(1)由图1可知,1月份(冬季),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M___________,切断了_______________压带。
①M的形成:1月份,(亚欧)大陆比海洋降温______,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形成(亚洲)高压。
②阿留申低压、冰岛低压形成:_______________压带被陆地上的____________切断,保留在海洋上,并由带状分布变为低压中心。
亚洲高压
副极地低

副极地低
冷高压
(2)由图2可知,7月份(夏季),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N___________,切断了_____________压带。
①N的形成:7月份,(亚欧)大陆比海洋升温______,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亚洲)低压。
②夏威夷高压、亚速尔高压的形成:_______________压带被陆地上的____________切断,保留在海洋上,并由带状分布变为高压中心。
亚洲低压
副热带高

副热带高
热低压
4.季风环流
(1)概念: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变换,形成季风。
(2)形成及表现
①冬季,亚洲高压与北太平洋副极地低压和__________之间,形成势力强大、干燥寒冷、范围很广的冬季风。此时,东亚盛行A_______,南亚盛行B__________。
赤道低压
西北风
东北风
②夏季,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___________,太平洋暖湿气流就沿着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_________边缘,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即东亚的_______________,如图2中的______。
③气压带、风带的_______________也是季风形成的重要原因。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夏季的_______________,就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_________越过赤道,在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如图2中的______。
印度低压
西部
东南季风
C
季节移动
西南季风
北移
地转偏向力
D
合作探究 释疑难
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知识点 1
材料 西伯利亚高压(也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或亚洲高压)多发生于秋分、冬至之间,冬季位于西伯利亚、蒙古地区的大范围高气压中心,是典型的大陆气团。西伯利亚高压是北半球四个主要的季节性大气活动中心之一,它的存在强烈地影响了亚洲东部地区,使得该地区冬季比同纬度地区更冷。
西伯利亚高压常常在高空气流的引导下侵入我国,从秋季到冬季,影响的范围自北向南逐渐扩大。冬季势力强大的西伯利亚高压前沿可影响到南海、菲律宾和琉球群岛;春季势力渐弱,影响范围又自南向北缩小;夏季很少影响我国。
据以上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西伯利亚高压是如何形成的?它对我国的气候有何影响?
(2)为什么西伯利亚高压主要是在冬季影响我国?
(3)依据风的形成原理,判断西伯利亚高压影响我国时,给我国带来的盛行风风向主要是什么?
提示:(1)冬季,受海陆的热力差异影响,亚欧大陆降温快,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在蒙古—西伯利亚一带最为突出,使分布在该纬度的副极地低压带被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西伯利亚高压的存在,给我国冬季带来了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形成了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
(2)受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影响,全球气压带、风带也会产生季节移动。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点南移,西伯利亚高压的位置也会南移影响我国。
(3)西北风。
1.海陆气压中心形成的原理——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
由于地表并非均匀,北半球在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的影响下,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1)冬季:大陆上副极地低压地区形成高压,亚欧大陆上主要是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具体如下图所示:
(2)夏季:大陆上副热带高压地区形成低压,亚欧大陆上主要是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具体如下图所示:
下图为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①③为大陆上气压中心,②④为海洋上气压中心。读图,据此完成(1)~(2)题。
例题 1
(1)若图中①为高气压中心,则( )
A.①为夏威夷高压 B.②为阿留申低压
C.③为亚速尔高压 D.④为亚洲高压
B
(2)据图分析这种气压中心分布的形成原因是( )
①7月,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切断,使副热带高气压带只保留在海洋上
②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③1月,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使副极地低气压带只保留在海 洋上
④季风气候形成这种气压分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C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③分别位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上,②、④分别位于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上。若①为高气压中心,则①为亚洲高压,②为阿留申低压,④为冰岛低压,亚速尔高压为夏季北大西洋上的气压活动中心。第(2)题,由于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读大陆空气柱图(图中圆柱为空气柱,箭头表示空气垂直运动方向)。据此完成(1)~(2)题。
对点训练
(1)关于a、b两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图表示冬季、高气压
B.b图表示冬季、低气压
C.a图表示夏季、低气压
D.b图表示夏季、高气压
[解析]  a图亚洲大陆上盛行下沉气流,判断为高压中心,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冬季,A正确,C错误;b图亚欧大陆上盛行上升气流,判断为低压中心,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夏季,B、D错误。故选A。
A
(2)a图中空气柱切断的气压带是( )
A.极地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副极地高气压带 D.副热带高气压带
[解析]  a图亚欧大陆上形成高压,即亚洲高压,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b图亚欧大陆上形成低压,即亚洲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B正确,A、C、D错误。故选B。
B
季风环流
知识点 2
材料 现代气象学意义上季风的概念是17世纪后期由哈得莱(Halley)首先提出来的,即季风是由太阳对海洋和陆地加热差异形成的,进而导致了大气中气压的差异。到18世纪上半叶,哈得莱(Hadley)对季风模型进行了补充和修正。现代人们对季风的认识有了进步,至少有三点是公认的,即:季风是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改变的现象;随着风向变换,控制气团的性质也产生转变;随着盛行风向的变换,将带来明显的天气气候变化。下图是世界季风范围示意图。
据以上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分析季风的形成原因。
(2)分析B地区夏季风的形成过程。
提示:(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季风形成的原因。
(2)B地区夏季风是西南季风,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跨越赤道进入北半球时,受到地转偏向力右偏作用,形成了西南风。
1.示意图说明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的成因
(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东亚、南亚季风均是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澳大利亚西北季风则是北半球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左偏而形成。
(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此时南亚的西南季风是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东亚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受东南信风影响。
2.东亚、南亚季风的比较
类型 成因 冬季风 夏季风 影响地区
源地 风向 性质 源地 风向 性质 东亚 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西伯 利亚、 蒙古 西 北 风 寒冷 干燥 副热带太平洋 东南 风  温暖 湿润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
类型 成因 冬季风 夏季风 影响地区
源地 风向 性质 源地 风向 性质 南亚 季风 ①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②气压带和 风带的季节 移动    西伯 利亚、 蒙古 东 北 风 温暖 干燥 赤道 附近 印度 洋  西 南 风 高温 湿润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的一些地区
下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1)~(2)题。
例题 2
(1)有关该图表示的时间以及M点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 )
A.1月、西北风 B.7月、西北风
C.1月、东南风 D.7月、东南风
(2)M地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地形的影响
D.沿海洋流运动的影响
A
B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根据大气运动状况判读风向。亚欧大陆内部形成高压,故此时为1月。由图可知,M处的风由大陆吹向海洋,为西北风,A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季风的成因。M地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使冬、夏季同纬度陆地和海洋上分别形成不同性质的气压中心,从而使M地风向随季节而变化,B正确。
读图,据此完成(1)~(2)题。
对点训练
(1)图中所反映的月份是( )
A.1月 B.3月
C.7月 D.12月
(2)图中②风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
B.西风带形成的
C.极地东风形成的
D.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
C
D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季风环流,从图可知东亚此时盛行的是东南风,南亚此时盛行西南风,而且从图可看出此时气压带风带北移,可知为北半球的夏季,为7月份。C正确,A、B、D错误。第(2)题,本题考查季风的成因,从图可知②的风向为西南风,是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的,其成因是气压带和风带随季节的移动形成的,而①属于东亚季风的夏季风,东亚季风的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因此D正确,A、B、C错误。
素养培优 提技能
策略指导
判断高、低气压中心的方法
(1)根据等压线的闭合情况判断: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值低,为低压中心;中心气压值高,为高压中心。北半球陆地上形成高压时为冬季,形成低压时为夏季。
(2)根据等压面形态判断:等压面向上凸,为高压中心;等压面向下凹,为低压中心,即“高凸低凹”。
(3)根据风向判断:风一定由高压吹向低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时,陆地上为高压中心,海洋上为低压中心;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时,海洋上为高压中心,陆地上为低压中心。
(4)根据季节判断: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陆地上形成低压中心,海洋上形成高压中心;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陆地上形成高压中心,海洋上形成低压中心。
(5)根据等温线凸出方向判断:北半球1月份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凸,进而判断气压中心。
考题展示
读1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完成(1)~(2)题。
(1)a、b两地的气压性质为( )
A.a地是高气压,b地是低气压
B.a地是低气压,b地是高气压
C.a、b两地都是高气压
D.a、b两地都是低气压
(2)图中亚洲东部c点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A
B
[解析] 第(1)题,结合题意,1月份陆地上(亚洲)形成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则海洋上(太平洋)为低压。第(2)题,c点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部,处于东亚地区,冬季东亚地区盛行西北季风。
课堂小结 梳脉络
随堂巩固 测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环流图。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B.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
C.受热带气旋的影响
D.常受强冷空气的影响
[解析]  从图中可知亚欧大陆出现亚洲高压,说明图示季节是北半球的冬季。梅雨是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出现在每年的6、7月份,A错误;伏旱是受副高的影响,出现在7、8月,B错误;受热带气旋(台风)影响的是夏秋季节,C错误;该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易受强冷空气影响,气温低,D正确。
D
2.当P天气系统最强盛时,印度半岛( )
A.德干高原一年中最凉爽的时候
B.气候寒冷,出现暴风雪
C.乞拉朋齐降水最多的时候
D.西南季风来得早,造成严重洪涝灾害
[解析]  南亚印度德干高原是热带季风气候,无明显的四季,冬季气温较低,降水也少,是一年中最凉爽的时候,A正确;印度半岛是热带气候,气候不会寒冷,B错误;乞拉朋齐降水量最多的时候是夏季,C错误;印度半岛西南季风来得早,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的是夏季,D错误。
A
读印度洋季风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盛行风①的性质是( )
A.暖湿 B.冷湿
C.热干 D.冷干
A
4.与盛行风①形成原因无关的是( )
A.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B.海陆轮廓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地转偏向力
B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图中盛行风①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所以性质温暖;该盛行风是由海洋吹向陆地,来自海洋的气流性质湿润;所以图中盛行风①的性质是暖湿,故A项正确。第4题,根据南亚夏季风形成的原因可以推断图中盛行风①的成因。该盛行风①是由于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转形成西北风;此时南半球为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上形成高压,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故B项符合题意。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和风向图”,图中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完成5~6题。
5.与我国冬季风的形成有关的气压中心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图中⑤地的风向及其主要成因是( )
A.东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东南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C.西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西南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A
D
[解析]  第5题,我国冬季受亚洲高压的影响,盛行西北风,与图中甲气压中心有关。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⑤地为印度附近的西南风,主要是由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
二、综合题
7.读“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为______(填“1”或“7”)月气压分布状况。
(2)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亚洲高压
冬季,陆地降
温比海洋快,陆地气温较低形成冷高压
副极地低压带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处盛行_________风,D处盛行_________风,我国的天气以_______________为主要特征。
(4)夏季,D处盛行_________风,说明其形成原因。
(5)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答案] (4) 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成西南风。
西北
东北
寒冷干燥
西南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和风带的季
季节移动
[解析] 分析等压线分布图可知,亚欧大陆被高压控制,判断出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冬季,代表月份是1月。冬季,亚欧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形成冷高压,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切断,仅保留在海洋上。C地位于亚洲东部,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D地位于亚洲南部,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西南风主要是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夏季赤道低压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有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第三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基础巩固练
一、单项选择题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据此完成1~2题。
1.甲地此时的风向是 ( A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2.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C )
A.M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
B.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
C.副热带高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
D.副极地低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
[解析]  第1题,甲地在低压中心控制下,气流由高压指向低压,在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即可判断出该地吹东南风。第2题,由图可知,M地位于低压中心,以上升气流为主,同纬度海洋处在高压控制下,以下沉气流为主,此时副热带高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
世界大范围气压中心对气候和天气都产生着巨大影响,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图中气压系统出现时的季节是( D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与甲地气候形成相关的是( B )
A.副热带高压、盛行西风
B.东南信风、东北季风
C.副热带高压、东北信风
D.东南季风、西北季风
5.图中高压中心( C )
A.被副极地低压切断而形成
B.盛行干热的下沉气流
C.可能出现在冬春季的夜晚
D.势力较夏威夷高压弱
[解析] 第3题,图中西伯利亚—蒙古高压出现时,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此时为夏季。第4题,图中甲位于印度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转为西南风,从而带来大量水汽。冬季受亚洲高压的影响,吹东北季风,从而形成热带季风气候。故选B。第5题,图中高压出现在蒙古地区,为西伯利亚—蒙古高压,形成于北半球的冬季,可能出现在冬春季的夜晚,C正确;冬季,大陆降温快,从而形成大陆高压,将副极地低压切断,A错误;高压盛行寒冷干燥的下沉气流,B错误;图中未显示夏威夷高压不能判断,D错误。故选C。
(2022·江苏无锡期末)下图为“某季节澳大利亚北部盛行风和气压分布图”。读图,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甲地盛行风的主要成因是 ( C )
A.海陆轮廓及洋流性质
B.海陆热力差异
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D.地势起伏状况
7.该季节 ( D )
A.甲地盛行西北季风,寒冷干燥
B.乙地盛行东北信风,炎热干燥
C.丙地盛行偏西风,温暖多雨
D.丁地盛行偏东风,高温多雨
[解析]  第6题,从图中可知,甲地盛行西北风,其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左偏转成西北风,故C正确。第7题,图示该季节甲地盛行西北季风,但西北季风从低纬海洋吹来,不可能寒冷干燥,A错误;东北信风位于北半球,B错误;丙地此时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炎热干燥,C错误;丁地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盛行从海洋吹来的偏东风,高温多雨,D正确。
二、综合题
8.下图是沿60°N的1月气温分布曲线和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a、b、c三个区域中,属于大陆的是_a、c___,判断理由是什么?
(2)此时e地区的气压中心属于_副极地低__气压带,d地区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亚洲高压__。
(3)此时我国盛行风的风向是_偏北风(西北风)__,其性质是_寒冷干燥__。
(4)此时印度盛行_东北__季风,进入一年中的_旱__季。
[答案] (1)1月为北半球冬季,北半球同纬度大陆气温低于海洋(也可根据经纬度位置确定)。
[解析] 第(1)题,1月份60°N地区在气温分布上应是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结合经度可判断a、c为大陆,b为海洋,此时在亚欧大陆形成亚洲高压,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第(2)题,根据d、e所处的位置及气压状况,可以判断d处为蒙古高压,e为副极地低气压带。第(3)题,此时为冬季,我国盛行西北风,因为来源于陆地,所以寒冷干燥。第(4)题,冬季南亚盛行东北风,降水较少,为旱季。
能力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
西风分速是指各风向风速中西风的分量。下图为南、北半球冬、夏季西风分速分布图。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北半球中纬度冬季西风分速比夏季大,主要是由于( A )
A.西北季风 盛行西风
B.盛行西风 东北信风
C.东北信风 西北季风
D.西南季风 东南信风
2.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西风分速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B )
A.太阳辐射  B.海陆分布
C.洋流   D.地形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北半球中纬度(30°~60°)西风分速冬季比夏季大,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该季节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该纬度范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强;二是由于该季节北半球陆地降温快,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大陆东岸盛行西北季风,也加大了风速中西风的分量。第2题,读图可知,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无论冬季还是夏季,南半球的西风分速均远大于北半球,主要原因在于南半球在该纬度范围内缺少大陆,以海洋为主,摩擦力较小,所以西风分速更大。与太阳辐射、洋流、地形等关系不大。故选B。
南极大陆气候酷寒,与大气环流关系密切。下图为某月南极大陆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读图,据此完成3~4题。
3.M地气压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D )
A.风力小,冷空气大量堆积
B.冰层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
C.海拔高,极夜时间漫长
D.气温低,利于空气下沉
4.图中等压线呈环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B )
A.海陆  B.纬度 
C.海拔   D.洋流
[解析] 第3题,从图中等压线分布可知,M地为极地高压中心。极地高压形成的原因是热力因素,即纬度高,太阳辐射弱,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形成,D正确。南极地区多大风,A错;海拔越高,气压越低,C错;冰层厚度大,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不是气压低的主要原因,B错。第4题,图中M为极地高压中心,位于南极点附近,由于纬度高,气压状况以南极点为中心呈闭合环状分布,与纬度关系密切,B对。等压线形状为环状与海陆、海拔和洋流无关,A、C、D错。
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偏弱。下图为东亚1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读图,完成5~6题。
5.图示时段,东亚地区 ( C )
A.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
B.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
C.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D.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
6.据图推断我国东部季风区 ( D )
A.夏季风逐年增强
B.夏季风逐年减弱
C.1961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少
D.1980年江淮地区降水偏多
[解析] 第5题,由图可以看出,海陆热力差指数有正有负,不能说明陆温高或海温高;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但并不是固定的周期性变化。第6题,当海陆热力差指数为正时,夏季风较强,反之较弱;海陆热力差指数时正时负,说明夏季风时强时弱;1961年海陆热力差指数大且为正,夏季风强,影响北方时间长,说明华北地区降水偏多;1980年海陆热力差指数小且为负,说明夏季风弱,在南方停留时间长,江淮地区降水偏多。
季风指数是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大小反映一个地区季风环流的强弱程度。下图示意我国东部地区1880—2000年的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指数值中的每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值曲线。读图完成7~8题。
7.1960—1970年,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 A )
A.华北地区寒潮多发
B.东北地区河流春汛提前
C.天山雪线偏高
D.南方地区羽绒服滞销
8.下列年份,我国江淮地区梅雨期偏短的年份是( B )
A.1880年 B.1920年
C.1980年 D.2000年
[解析] 第7题,根据材料,图中曲线a、b分别表示夏季风指数和冬季风指数,1960—1970年期间,与多年平均状况相比,华北地区冬季风指数高,寒潮多发,A对。东北地区河流春汛推后,B错。冬季风强劲,气温低,天山雪线偏低,C错。冬季风势力强,影响范围广,南方地区羽绒服销售情况好,D错。第8题,我国江淮地区梅雨期偏短的年份,夏季风势力强,推动雨带北移,华北、东北地区降水多。根据图中曲线,1880年、1980年、2000年夏季风指数低于距平值,说明夏季风势力弱,江淮地区梅雨期长,A、C、D错。1920年夏季风指数高于距平值,势力强,B对。
二、综合题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越南(下图)是一个狭长形国家,自南向北受冬、夏季风和地形的影响,气候特征差异较大。图中甲、乙示意不同时期的风向。
(1)分析季风甲形成的原因,并说明其对①②两地夏季降水的影响。
(2)夏季到越南沿海地区旅游的中国游客发现当地白天并不是特别炎热,请分析原因。
[答案] (1)原因:夏季,南半球东南信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进入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偏转形成西南季风。影响:①地处于西南季风背风坡,降水较少;②地处于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丰富。
(2)海水热容量大,海水对沿海地区温度具有调节作用,大气增温慢,温度较低;沿海地区白天盛行海风,凉爽的风由海洋吹向陆地。
[解析] 本题以越南风向为背景,考查夏季风成因及对降水的影响、夏季白天并不是特别炎热的原因。(1)读图可知,越南主要位于10°N~20°N之间,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进入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越南中部为纵贯南北的山脉,①地处于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②地处于西南季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降水丰富。 (2)越南东部、南部临海,由于海水热容量大,白天海水升温慢,导致大气增温慢,气温较低,对沿海地区温度具有调节作用;沿海地区白天由于陆地比海洋气温高,气压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盛行海风,凉爽的海风使白天并不是特别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