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盘古开天地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新课导入
我们看到的蓝天、山川、河流和湖泊,这些都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的祖先也会思考这样的问题。那时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只能通过想象去进行解释,于是,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神话故事。
古时候的人们是如何解释天地的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深神话事《盘古开天地》。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3.了解文章大意,初步感受神话想象丰富的特点及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学习目标
知识链接
神话 由人们集体口头创作,表现对超能力的崇拜、对理想追求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在古代,人们在强大的自然面前显得软弱无力,于是便借助想象和幻想,去解释周围的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创造了许多神话故事。《中国文学大辞典》把神话分为创世神话、日月星辰神话、动植物起源神话、洪水神话、图腾神话共五类。
pī
劈
zhuó
浊
zhàng
丈
lóng
隆
zhī
肢
qū
躯
yè
液
翻
注意这些字的笔画顺序哟。
劈
缓
浊
丈
撑
奔
茂
滋
液
累
血
竭
劈
字源识字法
劈
微
不要写成“几”
wēi
笔顺
组词
微笑 微小 微风
液体
琼浆玉液
yè
液
血液
缓缓
书写指导:左上边四笔要紧凑、右边是一短撇不是点,下边是两横、不要写成冖。
缓
huǎn
结构:左右
组词:缓刑 刻不容缓
音序:H 部首:纟
精疲力竭
书写指导:立字要扁窄,右上边日要小,勹稍宽、里边人字要小、外边是竖折。
竭
jié
结构:左右
组词:竭力 山崩川竭
音序:J 部首:立
重
zhòng
chóng
重要
重复
累
lěi
积累
lèi
劳累
léi
累累硕果
多音字
【宇宙】
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混沌】
我国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巍峨】
形容山或建筑物高大雄伟。
【精疲力竭】
精神、力气消耗殆尽,形容极度疲劳,不想动的样子。
【滋润】
增添水分,使不干枯。
词语解释
能不能用书上的语句来概括课文内容?
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像这样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我们把它叫做文章的中心句。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天和地没有分开时候的样子。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讲盘古醒来后用自己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讲盘古倒下后用自己的身躯化出世间万物。
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像个大鸡蛋。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混沌之中睡了一万八千年。
交代“开天地”的原因
夸张的写法,盘古的沉睡是人们的想象,凸显了盘古的神奇。
盘古创造宇宙前是什么样子的?
天地未分、混沌一片、盘古沉睡。
有一天,盘古醒来了,睁眼一看,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它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微光”是微弱的光,说明“鸡蛋”裂开的缝并不大,为下一句“看见斧头”做了一个铺垫。
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
“大鸡蛋”加引号,表示这不是真正的鸡蛋。面对黑暗、混沌,盘古毫不犹豫地拿起斧子就劈,表现了他的勇敢和气魄。
“轻”和“清”两个字写出了上升东西的特点,因“轻”而升,因“清”而使这个世界变得纯净;“重”和“浊”写出了下降东西的特点,因“重”而降,因“浊”的东西下降沉淀后,才变成地。这段话运用形象的对比,动态地描写出了天地形成时的情景。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头顶天”、“脚踏地”说明盘古的身体很大,突出了盘古这个巨人的高大形象。
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高极了,地变得厚极了。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
“精疲力竭”说明了什么?
说明盘古耗尽了身体的最后力量,实在支撑不住了,为了将天地分开,贡献了自己所有的力量。
读第5自然段,找出描写盘古身体变化的句子。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
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
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
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
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
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这篇神话讲述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文中用神奇的想象、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天辟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