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是你说的?
不是我
马说
你们猜
谁在说?
不是我
马
说
韩愈
托 物 寓 意 说 说 千 里 马
课程
目标
1. 了解文言文体裁“说”,了解作者韩愈的相关文常;
2. 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的意思及用法,流畅翻译全文 ;
3. 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理解怀才不遇的苦闷。
第壹章 文常链接
第贰章 文言翻译
第叁章 文本赏析
第肆章 课后练习
壹
回
文
链
常
接
形式
目的
特点
代表
记叙、议论、说明
阐述道理或表达见解
以小见大、托物寓意、简洁明了
《爱莲说》、《马说》
《马说》
是作者韩愈《杂说四首》中的第四首,
“马说“这个标题是后来人加的,字
面上可理解为“谈一谈千里马”。
韩愈,字退之
唐代诗人,散文家
古文运动倡导者
“唐宋八大家”之首
因劝谏遭贬
《昌黎先生集》
韩柳
写作背景
《马说》写于贞元年间。当时韩愈初登仕途,
不得志。屡次自荐不得,韩愈仍然声明自己
“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
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当
权,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视,郁郁不
得志。
贰
回
文
翻
言
译
1:17
=
悲
伤
的
故
事
1:17
悲
伤
的
故
事
世有 ,然后有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伯乐
现
指
善
于
发
现
人
才
的
人
千里马
现
指
人
才
译 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故 有名马, 于 之手,
于 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虽
即
使
祗
只
是
骈死
指
被
埋
没
才
译 文
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能辱没在仆役的手中,
(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辱
奴隶人
能
指
喂
马
的
人
并
列
而
死
槽枥
喂
牲
口
的
食
器
pián
cáo
lì
zhǐ
马之千里者, 粟一石。 马者不知
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也, 有千里之 ,食不饱,
一食
一
次
或
有
时
是
吃
完
译 文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
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
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
尽
食
通
饲
,
喂
养
这
虽
即
使
吃
sù
dàn
sì
能
才
能
sì
力不足, 不外 , 欲与常马
, 求其能千里也?
才美
能
和
见
表
露
不可得
尚
且
译 文
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且
等
相
当
不
安
怎
么
才
xiàn
美
德
通
现
可
能
之不 ,食之不能 其 ,
策
以其道
用
对
发
挥
尽
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 而 之,
策
sì
待
它
的
办
策
译 文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
通
才
,
才
能
马
临
面
对
鞭
法
鞭
曰:“天下无马!” !其真
呜呼
邪
叹
,
知
无马 ?其真不 马也!
惊
相
当
于
哎
译 文
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懂得千里马吧!
通
耶
,
表
疑
懂
表
得
问
虚 词
而
表转折,但是
而伯乐不常有;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表修饰
执策而临之;
表承接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虚 词
于
在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以
凭借
不以千里称也;
骈死于槽枥之间;
用
策之不以其道;
虚 词
之
结构助词,的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虽有千里之能;
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意
马之千里者;
代词,代指千里马
策之;食之;临之
补足音节的助词,无实意
鸣之;
虚 词
者
……的人
马之千里者;
食马者
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意
虚 词
其
代词,代千里马
不知其能千里;
安求其能千里也;
代词,指千里马的
以其道;
难道,表反问语气
其真无马邪?
恐怕,表推测语气
尽其材;
通其意;
其真不知马也!
虚 词
也
置于句末,表感叹语气
不以千里称也;
置于句末,表陈述语气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置于句末,表反诘语气
安求其能千里也?
置于句末,表感叹语气
尽其材;
是马也;
其真不知马也!
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动词
受屈辱
辱于;
用鞭子打,引申为驱使
策之;
使动用法,使……竭尽
尽粟;
食之不能尽其材!
吃尽
名词作动词
其能千里;
日行千里
形容词使动
一词多义
能
才能
千里之能;
用鞭子打,引申为驱使
策之;
吃,动词
安求其能千里也;
一食
能够
策
执策而临之;
马鞭
食
食之;
通“饲”,喂养
叁
回
文
赏
本
析
壹
文中的共出现了几个角色?分别有何寓意?
千里马
伯乐
食马者
曰天下无马者
人才
赏识人才的人
接触人才的领导层
埋没人才的统治者
贰
千里马的处境如何?受到哪些待遇?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千里马与作者有何相似之处?
千里马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屡次自荐不被重视;
韩愈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仕途不顺,屡遭贬谪;
伯乐不常有;
不被统治者重用;
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推进说理的?
第一段揭示论点
伯乐对千里马而言至关重要,但不常有
第二段反面论述
以千里马与食马者的矛盾突出伯乐的重要性
第三段强调论点
强调策马者的愚蠢,点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叁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托物寓意的方法,借千里马不被认识最
终被埋没的道理向我们展现了一个郁郁不得志的
作者形象,表现了作者韩愈难遇明主,壮志难酬
的苦闷,对不识人才的统治者的愤懑之情。
肆
肆
回
课
练
后
习
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先有存在在有意识,文中
先有伯乐再有千里马似乎有些唯心主义,请
从这个角度探讨一下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
脑 洞
——by 南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