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2023年高考试题分析与备考策略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
德州市教研骨干团队:孙 健 马任勇
2023年9月
CONTENTS
01
近四年山东高考考情分析
03
02
试题分析、思维建模
2024 备考策略
目录
近四年高考考情分析
1
Part
山东新高考四年19题考点对比分析
2020 2021 2022 2023
情境素材 药物合成 药物合成 药物合成 杀虫剂合成(两条路线)
官能团及反应类型 √ √ √ √
结构简式及方程式 √ √ √ √
同分异构体 √ √ √ ×
合成路线设计 √ √ √ ×
陌生信息数量 3 2 3 2
有机物命名 × × × √
高考试题分析
有机物命名
2023
山东卷
考点1
考点7
考点5
考点3
考点2
官能团名称
反应类型
等效氢
化学方程式书写
2023山东卷考点分析
考点4
原子轨道杂化方式
考点6
结构简式书写
2023山东卷变化分析
03
01
两条路线,已知结构简式少,推断难度大
02
去掉了同分异构和合成路线,答题难度降低
增加原子轨道杂化,体现了不同模块的融合
题型分析、思维建模
2
Part
基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有机化学高考命题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学科素养
核心价值
立德树人
服务选才
引导教学
键线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符号,手性碳原子和官能 团辨识及烃及其衍生物的化 学性质,都属于必备知识。
根据合成路线推断有机反 应中间体、反应条件、反 应试剂、反应类型。
提取、理解和运用题给 信息分析合成路线推断 反应中间体的结构。
两条合成路线互相结合,综合推断、限定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书写、合成路线设计等
高考试题分析
Ⅱ.
路线一:
G(
)
C=N与氨基氢的加成反应
(2023山东卷)19、根据杀虫剂氟铃脲(G)的两条合成路线,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Ⅰ.
路线二
创新:两条路线区别在于由谁提供N=C双键进行加成反应,路线一中推出的物质在路线二中有应用:D、F、G,也考查学生在考场上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C=N与氨基氢的加成反应,题目中信息的理解和应用对学生能力要求高,也是推断的核心所在
2021年山东卷
2022年山东卷
1. 问题少,无同分异构体和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的考查
2. 改变往年一个有机合成路线图统领全题,变为两个独立的合成路线图推断,而且考查内容涉及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知识。
与往年不同
(2)H中有___种化学环境的氢,①~④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__ (填序号);J中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有____种.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D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E的结构简式为____.
体现试题的综合性与创新性
体现试题的基础性
2024年备考策略
3
Part
考什么
怎么考
1.研课标,定方向
高考有机化学试题命题的"稳中有变"为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重视基础的落实
以典型有机物为代表,建构点面结合的知识框架结构图,让学生形成知识网
主体知识网络化
2.重基础,建网络
官能团名称
官能团
名称
含氧
官能团
不含氧
官能团
-OH (酚)羟基
-CHO 醛基
-COOH 羧基
C-O-C 醚键
O
C-C-C
(酮)羰基
-NO2 硝基
-SO3H 磺酸基
酰胺基
碳碳双键
碳碳叁键
-X 卤原子(碳卤键)
-NH2 氨基
O
-C-O-C
酯基
2.重基础,建网络
有机物命名
总体命题趋势:苯环连接多基团
常见官能团的优先顺序:
-COOH > -SO3H > -COOR > -CHO > -C-
>-OH > -NH2 > 碳碳双键 > 碳碳叁键 > -O- >苯环 > 烷烃基 > -X > -NO2
O
2.重基础,建网络
2021全国乙卷
2-氟甲苯或邻氟甲苯
2,6-二氯甲苯
2023山东卷
常见有机
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
消去反应
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
加成反应
2.重基础,建网络
有机反应类型
性质
官能团(结构)
分子式
组合的可能
写出符合条件的结构
守恒
原子守恒
不饱和度
对称性
等效氢的种类
审清条件
寻找碎片
组装碎片
确定结构
依据分子式
判断不饱和度
(1)特定条件下的同分异构体的推断模型
3.构建思维模型
(2)有机推断思维模型
正逆,指的是“瞻前顾后”。
单一的正向或逆向推断经常会遇到一些障碍点,或是缺乏信息支持无法继续,从流程的起点、终点,或者从流程中某些明确结构的有机物出发,从正、逆两个方向进行分析、寻找突破。
1. 正逆结合
3.构建思维模型
2. 找相似,查演变
相似,指的是“求同存异”。
在正逆分析的过程中,抓住有机物在转化时的“遗传信息”,也就是有机物碳骨架和官能团的传递、特别是在传递过程中的变与不变,变化的位置往往是我们进行推断的切入点,不变和保留的结构片段只需在推断中往后顺延。
3. 加减计算助推断
加减,指的是“算得算失”。
描述有机物分子组成的主要参数是碳原子数、不饱和度和氧(杂)原子数。有机推断的目标就是分析、计算这些参数的前后变化,当“三参数”确定后,有机物的组成即可确定,再结合相关信息书写那个满足要求的同分异构体即可。
1.要注意积累课本上关注度较低的知识点,比如双烯合成反应、羟醛缩合反应、硝基还原反应、氰基水解反应、羧酸或酯的还原反应。
2.平时的训练、模拟考试、历年高考题经常出现的陌生信息要注意搜集和整理,通过整理,将常见陌生信息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储备。要有“多次考过即学过”的意识。
4.陌生问题熟悉化——积累
在复习课中大胆运用“项目式教学”,提升复习效率,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提高积极性。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化学思维;在新情境中处理陌生信息,并且学会对陌生信息的加工和应用,这样的学习过程比单独大量“刷题”更能锻炼学生的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团结合作,共创共赢!
5.能力培养项目化——创新
基础知识——夯实基础
从以上考点不难看出,夯实基础还是我们复习备考的落脚点,尤其是一轮复习!
有机题中对陌生信息的理解与应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关注信息中物质的重要部位如何断键成键,基团如何转变!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推断思维模型的建立:“瞻前顾后、求同存异、算得算失”
陌生信息——处理与应用
难在推断——只给分子式
2024高考备考启示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