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1.3.2《短诗五首》第2课时部编版语文课件【课件研究所】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下1.3.2《短诗五首》第2课时部编版语文课件【课件研究所】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0 11:3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1、本课件由公众号课件研究所出品,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其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您购买的是课件的使用权,仅限在个人课堂教学范围以内使用。
2、本课件仅供购买者一人使用,不得将购买的课件及其他素材用于再出售、出借、和他人共享、拼单、参赛、在其他平台发布或作为礼物赠送他人。如涉及以上条款,均属于侵犯我方权益,对于以上违法行为,我方将坚决采取法律武器维权。
3、本课件包含无法被查看到的隐藏水印,仅在维权时用于追踪侵权路径,不影响您的课堂使用。
DUAN SHI WU SHOU
《风雨吟》
《统一》
《月夜》
沈尹默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
《断章》
卞之琳
聂鲁达
芦荻
DUAN SHI WU
SHOU
TEACHING OBJECTIVES
朗读诗歌,体会凝练而含蓄的语言美
结合写作背景,把握诗歌中的意象,理解诗歌的情感以及蕴含的哲理。
比较阅读诗歌,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
统一
TONGYI
新课导入
人生之路,常有风雨相伴,因为环境、阅历、性格的不同,人们的感受也不同。
面对风雨,国破家亡的李清照发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悲叹;弃官隐居的张志和写出了“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惬意;倔强旷达的苏轼留下了“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洒脱。
而现代诗人芦荻面对风雨又是什么样的感受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风雨吟》一探究竟。
FENG YU YIN
芦 荻
JIANG CHENG ZI MI ZHOU CHU LIE
原名陈培迪
1912—1994
生于广东南海。曾与人合编刊物。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后任暨南大学教授。
著有诗集《桑野》《驰驱集》《芦荻诗选》等,亦有诗歌理论、鉴赏文章和著作行世。他的诗以含蓄凝练的语言表现现代生活,洋溢着强烈的时代精神。
APPROACH THE
AUTHOR
FENG YU YIN
芦 荻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说说作者描述了怎样的画面。
风雨吟
FENGYUYIN
芦 荻
风雨吟
FENG YU YIN
初读诗歌,描绘画面
风从大地卷来,
雨从大地奔来。
郊原如海,
房舍如舟。
我有年轻舵手的心,
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风”“雨”从大地“卷来”“奔来”,气势十足。风雨中的大地看起来就像是波澜起伏的大海,大地上的“房舍”就如同海面上漂泊不定的舟船。“我”面对着“大地的海洋”,忧思满怀,就像是一个缺乏经验的年轻舵手,在大地风雨的海面上迷茫不知所踪。
意象是诗歌中的重要元素。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圈画诗歌中的意象,并说一说这些意象背后的深意。
风雨吟
FENG YU YIN
细读诗歌,分析意象
“风”
“雨”
“大地”
“郊原”
“房舍”
“舵手”
背景查看
《风雨吟》创作与1941年12月,自日本侵略中国以来,祖国大片河山被抢占被蹂躏,无数的中国国民被迫害被残杀。而国民党的消极抗日更是助长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许多文学青年为了国家的命运,民族的未来,激情成篇,引吭高歌。作者芦荻就是其中的一员,他以诗做号角,投入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中。标题“风雨吟”即风雨中的吟诵,是基于现实的风雨有感而发的一首诗。
第一节极言暴风骤雨到来时翻天覆地的气势,表面写景,实则暗示着风云变化的历史时期。这里的“风雨”不仅是自然界的风雨,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没有人生阅历与生活经验的“舵手”来说,也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磨难。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当时中国社会局势动荡不安, “风雨”更深层次的涵义是当时的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
风从大地卷来,
雨从大地奔来。
“卷”和“奔”两个动词生动传神,突出暴风雨气势之猛烈、磅礴,描绘出此时“大地”的动荡不安和被裹挟的状态,自然的将大地和大海联系起来。
FENG YU YIN
芦 荻
郊原如海,
房舍如舟。
一望无际的平原如汹涌澎湃的大海,正酝酿着更激烈的风暴,一个个分散的基层单位——房舍,被汹
表现了一幅气势磅礴、意境雄浑的壮阔图景
比喻
涌波浪所激,如一叶叶扁舟,摇晃不定,前景难测,凶险无比。大与小的强烈反差,给人造成极为深刻的印象,从侧面表现了风雨的威力之大。
前两句是动态描写,一“卷”一“奔”,写出风雨到来时气势之磅礴、速度之快;三、四两句是静态描写,写风雨侵袭大地之后的情景,用两个“如”构成两个比喻句。
动静结合、巧用修辞,使画面感很强。
这首诗的动与静是怎样结合的?
FENG YU YIN
芦 荻
风从大地卷来,
雨从大地奔来。
郊原如海,
房舍如舟。
我有年轻舵手的心,
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我有年轻舵手的心,
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舵手”坐实了前文的比喻, “我”自然就像那驾舟的“舵手”。更深层的含义是,“舵手”通常象征在革命年代引导方向的引路人。这个角色责任重大。
因为“年轻”,在茫茫中辨不清方向,掌不稳命运之舟的舵把,因此,具有不知人生命运的舟船驶往何处的迷茫和担忧。
作者一方面表现出人物的忧惧不安,另一方面又将人物置于社会浪潮的领航位置之中,体现出经验不足的“我”力图关怀社会命运、做出努力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说说作者描述了怎样的画面。
风雨吟
FENGYUYIN
芦 荻
风雨吟
FENG YU YIN
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风从大地卷来,
雨从大地奔来。
郊原如海,
房舍如舟。
我有年轻舵手的心,
在大地风雨的海上。
FENG YU YIN
芦 荻
诗人描绘了在铺天盖地的疾风骤雨中,世界的陌生化给人的冲击与感受。在颇有象征意味的“风雨”中,表现一个敢于像舵手一样乘风破浪的有志青年,面对风雨如晦的中国局势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对中国社会前途、民族命运的深深的担忧。
FENG YU YIN
芦 荻
风雨吟
FENG YU YIN
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风:从大地卷来
雨:从大地奔来


自然的风雨
风雨吟
FENG YU YIN
课堂小结,主旨归纳
FENG YU YIN
芦 荻
FENG YU YIN
郊原:如起伏动荡的大海
房舍:如翻涌海上的孤舟
我:面对“大地的海”忧思满怀
心中的风雨
一往无前
勇于拼搏
这首诗用翻天覆地之势的暴风骤雨象征了“人生”的坎坷与磨难以及当时的中国社会所承受的苦难,展现了“我”愿作年轻舵手的决心,表达出一种战胜风雨、一往无前的信心,充分体现了“我”面对风雨的勇气和责任感。
FENG YU YIN
芦 荻
人们往往赋予花木以象征意义,说说下面的花木有什么象征意义?
风雨吟
FENG YU YIN
拓展延伸,课堂小练
象征清白、纯洁高尚
象征富贵
象征神圣纯洁
象征幸福胜利
象征坚韧自强
象征高洁
象征朝气阳光
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朵花
JIANG CHENG ZI MI ZHOU CHU LIE
聂鲁达
TONG YI
初中语文 · 教学课件
统一
TONGYI
新课导入
有一个享誉世界的智利诗人曾这样评论道:“中国人是世界上最爱笑的人。”他还写过这样炽热的诗句:“从大海到大海,从平原到雪山,所有的人都注视着你啊,中国。”他的名字叫聂鲁达。由于对中国和中国文化很有兴趣,他一生中曾经三次到过中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短诗《统一》。
智利诗人
统一
TONGYI
走近作者
1904
1973
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
聂鲁达对中国和中国文化很有兴趣,一生中曾经三次到过中国。1928年他作为外交官赴缅甸上任时,出发来中国,给宋庆龄颁发列宁国际和平奖,此行中,他还见到了茅盾、丁玲、艾青等文学界名流,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在访问中国时他得知,自己的中文译名中的“聂”字是由三只耳朵(繁体“聂”)组成,于是说:“我有三只耳朵,第三只耳朵专门用来倾听大海的声音。”
聂鲁达(1904—1973)
聂鲁达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本诗可能是他晚年的作品。
他一生命运坎坷,曾三次来到中国,也曾因政治原因流亡海外,这样颠沛流离的生活,使得他善于思考,善于总结,也使得他的诗作充满了深刻而丰富的内涵。
统一
TONGYI
创作背景
统一
TONG YI
聂鲁达
所有的叶是这一片,
所有的花是这一朵,
繁多是个谎言。
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所有树木无非一棵,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朗读诗歌,结合诗歌题目说一说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主题的?
统一
TONGYI
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TONG YI
统一
TONG YI
聂鲁达
所有的叶是这一片,
所有的花是这一朵,
繁多是个谎言。
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所有树木无非一棵,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朗读诗歌,结合诗歌题目说一说作者是如何表现“统一”这个主题的?
统一
TONGYI
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所有的叶与一片叶,所有的花与一朵花,所有的树与一棵树,它们都是多对一的关系
“多” 与“ 一” 本是对立的关系,但是作者在此用 “是”字将其等同起来,用对立物表现了“统一” 的思想。
如何理解“繁多是个谎言”?
统一
TONGYI
再读诗句,领悟哲理
作者先写到了叶,又写到了花,然而叶、花不论它们拥有怎样的万象姿态,它们的本质是为了结出果实,而果实的本质有是生命的传递。
因此繁多只是一个空洞的数量,究其本质,都是同一事物。诗人借简单的意象,推演出世间万物的规律,阐释了世界的统一性。如英国诗人布莱克的《天真的语言》“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堂,手掌里盛住无限,一刹那便是永劫。”以小见大,见微知著。
所有的叶是这一片,
所有的花是这一朵,
繁多是个谎言。
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所有树木无非一棵,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如何理解“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统一
TONGYI
再读诗句,领悟哲理
“花”是美好的,人人喜欢它,它代表美丽、和平。“整片大地”是说整个世界。这句话的意思是希望整个世界没有战争,人人平等,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同时也表现了诗人为人类和平统一而奋斗的博大胸怀。
所有的叶是这一片,
所有的花是这一朵,
繁多是个谎言。
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所有树木无非一棵,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这首诗有什么样的哲学深思?
统一
TONGYI
再读诗句,领悟哲理
“繁多”和“统一”是对立统一的,“繁多”是个性,“统一”是共性。“一切果实并无差异”看似不合理,但是,果实都是树木经历一番风雨后,由花孕育出来,用以繁殖后代的,其生长过程和目的一样,由此看来,“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繁多”
“统一”
对立统一
TONG YI
个性
共性
人们常说:“世界是多样化的,是丰富多彩的。”而聂鲁达却认为“繁多是个谎言”“整片大地是一朵花”。你更赞同哪个说法?为什么?
统一
TONGYI
思考讨论,畅所欲言
示例:更赞同“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这一观点。固然“整片大地是一朵花”是一种美好的大同世界,但是,鲜花也有各种各样颜色,有各种各样的形状,正是因为这种不同的美,才使这个世界更有魅力。
TONG YI
《统一》这首诗,诗人通过对自然世界的认知:所有的叶、花、果都是一样的,隐喻这个世界所有的人也是一样的,表达诗人致力于人类平等、世界和平统一的理想和信念。
TONG YI
DUAN SHI WU SHOU
短诗五首
DUANSHIWUSHOU
比读“新”诗,把握特点
对比阅读这五首短诗,举例说说“新”诗的“新”具体指哪些方面?
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没有字数规定;在韵律上,押韵比较松散,没有严格规定,但是一般还是遵循一定的韵脚,如《风雨吟》中的“来”“海”。
1)在形式上
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 并吸收国外新语法,如“ 霜风呼呼的吹着”“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等,语言散文化。
2)在语言上
追求个性与独立,强调作者主体性情、情感与见解,如《月夜》追求自强自立。
3)观念上
现代诗歌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它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以接近群众的白话语言反映现实生活,表现科学、民主的革命内容,以打破旧体诗格律形式束缚为主要标志的新体诗。
现代诗歌特点有:形式自由;内涵开放;意象经营重于修辞;有高度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及和谐的音乐性;形式上分行排列。
现代诗歌
DUAN SHI WU SHOU
短诗五首
DUANSHIWUSHOU
拓展延伸,仿写训练
仿写句子:在横线上填写一个富有哲理的句子。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能够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熟的稻穗低着头
是在启示我们要谦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