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11 08:36: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探究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宰相制度的废除
原因:
根本: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历史: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由来已久,吸取了历史上宰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
直接:丞相胡惟庸骄横专权(相权过重)
明太祖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明初沿用元制中央设中书省
明太祖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朱元璋出身淮西贫民,曾入皇觉寺为僧,从他投入“红巾军”,到建立了大明政权,戎马征战十几年。他的成功,得益于身边一批运筹帷幄、能征善战的淮西文臣武将。朱元璋称帝后将这些开国功臣都封以高官贵爵。他们中间文臣以李善长、胡惟庸等为中心,武将以徐达、唐胜宗、蓝玉等为中心,组成了势力强大的"淮西帮"。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报告给朱元璋说,他们家里的井里头长出石笋来了,这是出了祥瑞,请朱元璋到家里来观看。朱元璋驾出皇宫,到皇宫附近的胡惟庸家去。忽然路上有一个人,骑着马冲过来了,拦住车驾,说不出话来。卫士遂把他抓到地上打,把那人胳膊都打断了,胳膊还指着胡惟庸的家。朱元璋感到有问题,一定是那儿发生了对我不利的情况。于是朱元璋登上城墙,看到胡惟庸家里刀槊林立。这个被打的人叫做“云奇”,这就是所谓的“云奇告变”。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的罪名杀了左丞相胡惟庸,同时对和胡来往密切的官员也进行抄家灭族。以后又几兴大狱,使“胡惟庸狱”不断牵连扩大,到洪武二十三年,功臣太师李善长等人也以与胡惟庸“交通谋反”被杀。著名儒臣、文学家宋濂只因受孙子连累,全家被贬到四川,他也病死于途中。此案延续了10年之久,前后被杀的几十家王公贵族,共30000多人。
2、措施:明太祖 1380年
诛杀现任丞相
废中书省和丞相
以后不许再设丞相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3、结果:①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②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宰相制度的废除
内阁的出现
原因:废相后皇帝负担加重
内阁的出现与发展
明太祖——“侍从顾问”
明成祖——“参与决策” (正式出现)
地位提高——“票拟权”
张居正——“大权尽归”
机构性质:内侍机构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展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
权) ——全盛内阁的创立与发展宰相制度的废除
内阁的出现
原因:废相后皇帝负担加重
内阁的出现与发展
明太祖——“侍从顾问”
明成祖——“参与决策” (出现)
地位提高——“票拟权”
张居正——“大权尽归” (一时)
评价: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宰相=内阁首辅?议一议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宰相制度的废除
内阁的出现
军机处的设立-----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清初的制度
仿照明朝内阁、六部制
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制
——皇权受到很大的限制
康熙帝设南书房
——皇权得到了加强
雍正帝设军机处
——完全集中于皇权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八旗旗主
“共治国事”
议政王大臣
会议
内阁、六部
皇权受限 议政王大
臣会议
内阁、六部
南书房
三足鼎立
皇权得到了加强
设军机处
跪受笔录承旨遵办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皇太极康熙雍正 努尔哈赤雍正帝 隆宗门 军机处值房 军机处 特点:简、速、密职能:特点:影响:跪受笔录,上传下达简(机构简单,不像内阁成员庞杂)
速(办事效高)
密(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1、提高了行政效率;
2、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3、标志着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宰相制度的废除
原因
措施
影响
内阁的出现
原因
内阁的出现与发展
评价
军机处的设立
清初的制度
康熙帝设南书房
雍正帝设军机处
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君主专制强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②有利于社会安定,封建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③有利于抵御外来侵略
④有利于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消极:积极:①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随意性,易出现失误;
②官场风气:使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因循守旧之风;
③官僚机构:使官僚机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
?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又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结论:绝对君主专制违背了世界发展潮流,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国的发展开始落后于西方。(1)西方(2)中国东西方拉开差距秦朝(形成)两汉(巩固)隋唐(完善)元(新发展)宋朝(加强)明清(顶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自我检测
选择题1、明太祖废除丞相的根本原因是( )
A.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
B. 六部全力扩大后,宰相已经形同虚设
C. 丞相胡惟庸阴谋篡权所致???
D. 皇帝要在臣民中树立“勤政”的形象2、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3.“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是:
A 与皇帝“共治国事”
B 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 “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4. 清代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加强的突出特点是:
A、废除了丞相制度和行省制度
B、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高于内阁和六部
C、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三衙分权
D、设置了直属皇帝的具有传达性质的中央机构5、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6、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检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BA7.(2008年广东文综)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军机处 C.实行了分封制??????????????????? D.郡县制受到挑战
8.中国古代君臣关系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过程:唐朝大臣和皇帝讲话是坐着的,宋朝大臣和皇帝讲话是站着的,明清大臣和皇帝讲话是跪着的。这种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封建君臣关系日趋不平等
B.封建君臣关系逐渐疏远
C.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
D.封建君主越来越不开明
cc
10、(2006·重庆)废除丞相制度以后, 明
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管制是( )
A. 三司 B. 枢密院
C. 内阁?? D. 军机处11.(2009广东文基,20)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A. 清 B.明
C. 汉 D.秦
12.(2009宁夏辽宁文综,28)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 司法(2006全国卷三)明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三司”指的是: ①布政司 ②按察司 ③奴儿干都司 ④都指挥司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