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3.4.4《满江红》部编版语文课件【课件研究所】

文档属性

名称 九下3.4.4《满江红》部编版语文课件【课件研究所】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21 09:14:1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8张PPT)
1、本课件由公众号课件研究所出品,受《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保护,其著作权归作者所有,您购买的是课件的使用权,仅限在个人课堂教学范围以内使用。
2、本课件仅供购买者一人使用,不得将购买的课件及其他素材用于再出售、出借、和他人共享、拼单、参赛、在其他平台发布或作为礼物赠送他人。如涉及以上条款,均属于侵犯我方权益,对于以上违法行为,我方将坚决采取法律武器维权。
3、本课件包含无法被查看到的隐藏水印,仅在维权时用于追踪侵权路径,不影响您的课堂使用。
JIANG CHENG ZI MI ZHOU CHU LIE
MAN JIANG HONG
学习目标
XueXiMuBiao
01
理解词作的内容及其蕴含的感情,体悟鉴湖女侠的形象
02
体会词人为国家前途命运而奋斗的决心
MAN JIANG HONG
满江红
Chang Shi Ji Lei
DI YI BU FEN
第一部分
作者介绍
Zuo Zhe Jie Shao
(xuán)
中国民主革命烈士,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她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自喻
1875—1907
字璿卿
号竞雄
1875年生于绍兴,别号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原名闺谨
YUANMING
作者介绍
Zuo Zhe Jie Shao
秋瑾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性格豪放,能文能武,酷爱诗词和骑马击剑,敢说敢为。1894年,秋瑾许配给王廷钧为妻,志趣高尚、性格刚烈的她与丈夫格格不入。1904年7月,她不顾丈夫的反对,冲破封建的束缚,自费东渡日本留学,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并加入了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于1907年7月15日从容就义,年仅32岁。
QIU JIN
秋瑾
背景透视
Bei Jing Tou Shi
MAN JIANG HONG
满江红
这首词作于1903年的中秋节。秋瑾跟随丈夫来到了北京。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受到很大的启发。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钧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虽由朋友出面调解,但她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
秋瑾(后排左二)在日本留学
1904年7月便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DI ER BU FEN
第二部分
Ci Wen Qian Xi
词文诵读
Ci Wen Song Du
满江红
MAN JIANG HONG
按照格律、句意,划分节奏,读出节奏感。
按照句式,读出快慢轻重起伏。
注意:
QIU JIN
秋瑾
小住 / 京华,早又是 / 中秋佳节。为篱下 / 黄花开遍,秋容 / 如拭。四面歌残 / 终破楚,八年风味 / 徒思浙。苦将侬 / 强派 / 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 / 平生肝胆,因人 / 常热。俗子胸襟 / 谁识我?英雄末路 / 当磨折。莽红尘,何处 / 觅知音,青衫湿!
我在北京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词文浅析
Ci Wen Qian Xi
原文
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为京华
拭:擦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MAN JIANG HONG
满江红
四面歌声渐歇,我终如汉之破楚,突破家庭的牢笼,八年来思念浙江故乡的风味。
词文浅析
Ci Wen Qian Xi
原文
四面歌残终破楚:
《史记·项羽本纪》载:公元前202年楚汉交兵时,楚军被围在垓(gāi)下,项羽夜闻四面汉军都唱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丧失信心,引兵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后用“四面楚歌”比喻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
思浙:思念浙江故乡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MAN JIANG HONG
满江红
八年风味:秋瑾1896年在湖南结婚,至写这首词时恰为八年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不屑啊!
词文浅析
Ci Wen Qian Xi
原文
侬:我
殊:很,甚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MAN JIANG HONG
满江红
蛾眉:指女子细长而略弯的眉毛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归入男子的属类,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真诚的心,为别人而常常激动。
词文浅析
Ci Wen Qian Xi
原文
列:属类,范围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MAN JIANG HONG
满江红
肝胆:指真诚的心
因人常热:为别人而常常激动。热,激动
凡夫俗子胸怀狭窄,谁能理解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人世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词文浅析
Ci Wen Qian Xi
原文
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
MAN JIANG HONG
满江红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莽红尘:莽莽人世
青衫湿: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
DI SAN BU FEN
第三部分
Shen Ceng Li Jie
品读赏析
Pin Du Shang Xi
品读课文,结合具体词句谈谈你对鉴湖女侠的认识
阅读提示:从手法、词句、情感等方面体悟。
MAN JIANG HONG
满江红
品读赏析——侠女之感慨
PIN DU SHANG XI XIA NV SHANG XI
词句角度
PING DU SHANG XI
中秋佳节,作者独自一人,倍感孤独。同时“早又是”三字也流露出对时光飞逝、年华飞度的感慨。
时光飞逝:“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MAN JIANG HONG
满江红
品读赏析——侠女之心情
PIN DU SHANG XI XIA NV XIN QING
手法角度
PING DU SHANG XI
用典,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描绘了明丽的秋色,表达了自己冲破家庭牢笼后的兴奋和为国势愁苦的心理。
国难心愁:“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MAN JIANG HONG
满江红
品读赏析——侠女之见解
PIN DU SHANG XI XIA NV JIAN JIE
手法角度
PING DU SHANG XI
用汉军破楚的典故,来比喻自己冲破家庭的牢笼,也暗指当时的国事,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四面楚歌:“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MAN JIANG HONG
满江红
品读赏析——侠女之态度
PIN DU SHANG XI XIA NV TAI DU
情感角度
PING DU SHANG XI
这两句话道出了命运的不公,也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与决心。
与天抗争:“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MAN JIANG HONG
满江红
品读赏析——侠女之气概
PIN DU SHANG XI XIA NV QI GAI
词句角度
PING DU SHANG XI
句式短促,节奏明快,情绪高涨,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表现出“鉴湖女侠”的“竞雄”精神。
竞雄精神:“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MAN JIANG HONG
满江红
品读赏析——侠女之情怀
PIN DU SHANG XI XIA NV QING HUAI
词句角度
PING DU SHANG XI
这两句表明词人素有的济世情怀,“肝胆”指关注世事,关注民生的诚心,以及为之奋斗牺牲的勇气,“因人常热”就是热血未冷,主要指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
因人常热:“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MAN JIANG HONG
满江红
品读赏析——侠女之坚毅
PIN DU SHANG XI XIA NV JIAN YI
手法角度
PING DU SHANG XI
用典,借用白居易“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典故,表达了知音难觅的情怀,同时也表达了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但其中也不乏投身革命的雄心壮志。
投身革命:“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MAN JIANG HONG
满江红
侠女之感慨:
时光飞逝
侠女之愁苦:
国难心愁
侠女之见解:
四面楚歌
侠女之态度:
与天抗争
侠女之气概:
竞雄精神
侠女之情怀:
因人常热
侠女之坚毅:
投身革命
冲破封建
投身革命
结构图解
Jie Gou Tu Jie
本词通过生动流利的语言,抒发了词人对寄生无聊生活的厌倦和对冲破封建束缚,为国家的前途命运而奋斗的强烈向往之情。
DI SI BU FEN
第四部分
Tuo Zhan Yan Shen
课外扩展——秋瑾其人
KE WAI TUO ZHAN QIU JIN QI REN
QIU JIN
秋瑾
事实上,秋瑾并没有徘徊在个人的伤感中不能自拔,她是一个有行动能力的人,中秋就过后,她就离家出走,后融入了当时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参加妇女集会,接受进步思想。第二年夏天,秋谨东渡日本留学,结识了多革命志士。秋瑾后来回国,因在家乡组织起义被清政府残忍杀害,她是中国第一批为推翻几千年封建帝制而英勇牺牲的民主革命烈士。
课外扩展——秋瑾其人
KE WAI TUO ZHAN QIU JIN QI REN
QIU JIN
秋瑾
周恩来题词
孙中山题词
吴玉章题词
课外扩展——巾帼英雄
KE WAI TUO ZHAN JIN GUO YING XIONG
XIANG JING YU
向警予
1895年出生,湖南省溆浦县人,1922年留法回国后加入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女党员之一,被誉为“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 1928年3月20日因叛徒出卖在汉口被捕,敌人对她进行严刑拷打,她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表现了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高风亮节,于1928年五一国际劳动节被反动派残酷杀害,年仅33岁。
XIANG JING YU
课外扩展——巾帼英雄
KE WAI TUO ZHAN JIN GUO YING XIONG
YANG KAI HUI
杨开慧
1901年出生于湖省长沙市。1920年冬与毛泽东结婚。1922年加入共产党后,一直追随毛泽东同志从事革命活动,在极为艰苦、险恶的条件下从事党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开展农民运动、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学生运动。大革命失败后,在极其严酷的白色恐怖中,按照党的安排,她带着三个幼小的孩子回到长沙板仓开展地下斗争。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笑对屠刀英勇就义于长沙浏阳门,年仅29岁。
YANG KAI HUI
课外扩展——巾帼英雄
KE WAI TUO ZHAN JIN GUO YING XIONG
1905年10月生于四川省宜宾县一个封建地主家庭。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赵一曼接受革命新思想,1926年,加入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被党组织派往东北地区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抗日斗争。1936年6月30日晨,被日本军警追捕再度被俘。敌人对她施以更加残酷的刑讯,仍毫无所得,遂1936年8月2日把她押回她曾战斗过的珠河县处死示众。临刑前,她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壮烈牺牲时,年仅31岁。
ZHAO YI MAN
赵一曼
ZHAO YI MAN
课外扩展——巾帼英雄
KE WAI TUO ZHAN JIN GUO YING XIONG
1920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1947年在第二条战线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中,受中共重庆地下市委的指派,负责组织大中学校的学生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同志们出于敬爱,都亲切地称她为江姐。1948年6月,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杀害,年仅29岁。
JIANG ZU JUN
江竹筠
JIANG ZU JUN
对比阅读
Dui Bi Yue Du
阅读《满江红》(小住京华)和下角这首诗,回答问题。(7分)
MAN JIANG HONG
满江红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对比阅读
Dui Bi Yue Du
《满江红》(小住京华)用项羽“四面楚歌”的典故,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正因国家危难,词人满怀对国家的担忧,更想要走向革命道路。《夏日绝句》用项羽兵败后不肯过江的典故,表达了对项羽的敬佩和赞美,讽刺了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行径。(分别根据两个作品答出两问两点各给1分,意思对即可)
1)《满江红》(小住京华)和《夏日绝句》都用了关于项羽的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它们与作品主题有什么关联 (4分)
MAN JIANG HONG
满江红
对比阅读
Dui Bi Yue Du
《满江红》(小住京华)中“英雄”在无路可走、经受磨难挫折后仍旧敢于冲破束缚的精神令人动容;《夏日绝句》中“英雄”在世时,立志做人中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为国捐躯后,仍旧要成为鬼中的英雄;两首作品中的“英雄”皆具豪气,视死如归。(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
2) 两首作品都提到了“英雄”。请结合诗词内容,谈谈你对两首作品中“英雄”的理解。(3分)
MAN JIANG HONG
满江红
归纳总结
Gui Na Zong Jie
《渔家傲·秋思》
《江城子·密州出猎》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小住京华)》
都运用了典故,请分析其作用。
归纳总结
Gui Na Zong Jie
《渔家傲·秋思》借用了“衡阳回雁峰”的典故,衬托出边塞的寒冷,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化用“勒石燕然”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既渴望杀敌报国又思亲念乡的矛盾心理。
《江城子·密州出猎》引用孙权“亲乘马射虎” 的典故,表现出词人打猎时的英勇形象和壮志未已的英雄本色;化用“冯唐出使”的典故,以魏尚自许,表达了词人渴望得到朝廷重用,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思想感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引用“八百里”和“的卢马”的典故,描写了战前准备的充分和战争场面的激烈,表达了词人渴望从军杀敌、建功立业的愿望。
《满江红(小住京华)》用“四面楚歌”的典故比喻国破;用“青衫湿”表达了词人对知音难遇、抱负难以施展的感慨与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