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单元达标练习-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土壤(lǎng)轨道(guǐ) B.昼夜(zòu)枯萎(kū)
C.蟠桃(pán)猜测(cè) D.海盗(dào)提供(gò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哪一项?( )
A.干躁 沧海一栗 B.起源 嫦蛾奔月 C.神秘 揭示真理 D.班点 紧密相关
3.下面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一绺红丝线 揭开面纱 B.一座汉白玉桥 露出破绽
C.一把偃月刀 批阅奏章 D.一个蟠龙金柱 建造文章
4.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
B.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C.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D.弯弯的内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和小伙伴快乐地玩着并制作出小巧的竹节人。
B.嫦娥奔月、仙女下凡……这些都是古人向往“天上的世界”而编的故事之一。
C.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D.但是,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居然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
6.下列关于“有目的地阅读”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阅读一篇文章时,有的段落与要了解的问题关系不大,可以不读。
B.阅读一篇文章时,对于有怀疑的信息要查阅相关材料加以判断。
C.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是什么,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D.阅读时要根据阅读的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二、填空题
7.根据语境填写词语
他拖着pí juàn( )的身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温暖的阳光怎么也dǐ yù( )不了内心的寒冷。重病在床的母亲和那巨额的医药费,使他内心充满jǔ sàng( )。但是,那是自己的母亲啊,怎么能放弃呢?想到这里,他握紧拳头,dà bù liú xīng( )地朝家的方向走去。
8.组词。
棍( ) 裁( ) 像( ) 沮( ) 斑( ) 模( )
混( ) 载( ) 橡( ) 阻( ) 班( ) 漠( )
9.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景色 严厉的( )
( )地讨论 严厉地( )
交流( ) 交换( )
10.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
(2)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国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 )
(3)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 )
(4)宫城是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 )
11.填空。
(1)《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 )。课文主要介绍了“( )”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探索,激发了我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2)写作特点:课文是按照“提出问题——( )——得出结论”的顺序来介绍的。
1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提取关于“理想住宅”的三个关键词语。
设计理想住宅,应从科技服务于人类出发,以人类的健康幸福与文明发展为核心。按照上述理念进行设计的住宅区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树林、溪流、湿地形成有机整体,为人们提供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优良环境;采用高科技的毛细管冷暖辐射系统调节室内温度,为人们提供恒温、恒湿、“恒氧”的舒适空间;采用雨水收集和生活用水净化处理系统以实现水资源的多次使用,高效采集太阳能以满足家庭用电需求,为人们提供最佳的节能方式。
① ;② ;③ 。
三、判断题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3.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等会有所不同。 ( )
14.科学家经过研究认为,地球之外一定有生命存在。( )
15.《竹节人》一文中的竹节人是一种十分有趣的传统玩具。( )
16.《故宫博物院》一文有四篇阅读材料。如果要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 )
四、语言表达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1)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修改病句:
①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估计是火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了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使科学家们决定利用探测器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改变语序,句子意思保持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改肯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
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故宫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自2011年7月2日起,故宫博物院实行自南向北单向参观路线:午门(南门)只作为参观入口,观众一律从午门进入故宫;神武门(北门)只作为参观出口,观众参观结束后可由神武门或东华门(东门)离开故宫。
18.上面的资料对完成下列哪些阅读任务有帮助?用“√”标出来。
A.介绍故宫的历史或意义。( )
B.介绍故宫内的重要设施。( )
C.了解故宫的建筑特点。( )
D.了解参观故宫的注意事项。( )
19.读了资料,我知道在故宫文明旅游时应做到以下两点:① ;② 。
课内阅读。
①哪些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呢?这个天体又(必需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150℃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周密紧密)相关,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虽然已发现少数厌氧菌能在没有氧气的件下生存,但氧气和二氧化碳对于生命的存在是极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系统提供能源。
②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首先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了分析。水星离太阳近,朝向太阳的一面表面温度达到300~400℃,不可能存在生命。金星是一颗缺氧、缺水,有浓厚云层的行星,太阳(辐射照射)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使得金星表面温度极高,不能有生命存在。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150℃,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20.用对号画出文中括号内使用恰当的词语。
21.阅读选文第①自然段时,可采用找出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理清生命存在的条件。这几个条件分别 , , , 。阅读选文第②自然段时,通过提取关键信息,可以知道 。
22.选文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呢?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书面表达
24.表达与交流
题目:越长大越
提示与要求:随着年龄的增长,你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是越来越勤奋,还是越来越开朗、懂事、勇敢、自信……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再选一件自己印象最深的事写下来。内容真实具体,书写规范。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供”是多音字,同学们做题时要结合词语意思确定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供[gòng]1.把祭品陈列在祖先、神佛的像或牌位前以示敬奉。2.旧时祭祖先或求神拜 佛用的祭品。3.受审者口述案情。也指叙述案情的话或文字。
[gōng]供给(jǐ);提供东西或条件给需要的人应用。
A.土壤(lǎng)——(rǎng):(名)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
B.昼夜(zòu)——(zhòu):意思是白昼与夜晚。
D.提供(gòng)——(gōng):意思是供给。
故选C。
2.C
【详解】本题考查易错字。
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词义,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干躁——干燥:①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②枯燥,没有趣味。
沧海一栗——沧海一粟:意思是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
B.嫦蛾奔月——嫦娥奔月:嫦娥投向月亮。
D.班点——斑点:(名)物体表面显露出来的别的颜色的点子。
故选C。
3.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A、B、C正确;
D.有误,“蟠龙金柱”应搭配“一根”;“建造”指打造一些楼房等建筑,应改成“建造宫殿”。
4.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
A.句子把竹节人当作人来写,运用拟人的手法。
B.句子把裂缝比作黄河,运用比喻的手法。
C.句子把破课桌比作叱咤风云的古战场,运用比喻的手法。
D.句子把弯弯的内金水河比作一条玉带,运用比喻的手法。
故选项A的修辞手法不同。
5.C
【详解】考查病句辨析。
A.语序不当。“玩着并制作出”应是先制作再玩。
B.用词不当。“之一”是指其中之一。“嫦娥奔月、仙女下凡……”内容很多,应将“之一”删去。
C.正确。
D.用词不当,居然:出乎意料,不合题意。应将“居然”改为“仍然”。
6.A
【详解】本题考查阅读策略和方法。
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同一篇文章,阅读目的不同,选择阅读材料的重点也不同;读文章时,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读文章时,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选择阅读内容及方法,不能自己感兴趣的就多读读,不感兴趣的就可以不读。
A.错误,对于有些段落和我们想要了解的问题关系不大的,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我们可以选择粗读。
7. 疲倦 抵御 沮丧 大步流星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拼写能力。
作答时,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注意“疲倦”“御”“步”这些字的笔画、结构,做到工整、规范、正确。
8. 冰棍 裁剪 画像 沮丧 斑点 模样 混合
载人
橡皮
阻止 班级 沙漠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区分与组词。先认准字形,准确组词书写。
棍:木棍、棍棒、棍子;
裁:裁缝、裁剪、裁断;
像:头像、画像、图像;
混:混乱、混合、混沌;
载:车载、载人、下载;
橡:橡皮、橡胶;
沮:沮丧、色沮;
斑:斑比、斑点、斑纹;
模:模样、模具、模型;
阻:阻止、阻碍、阻滞;
班:班级、班长、班课;
漠:沙漠、漠视、冷漠。
9. 美不胜收 话语 热烈 批评
思想 礼物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搭配。
如果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得当,就能准确、生动、具体地表情达意。联系日常积累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如“美丽的景色”“严厉的指点”“激烈地讨论”“严厉地教训”“交流经验”“交换信件”。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10. 作比较 举例子 打比方 列数字
【详解】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的辨析。
(1)结合“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可知,是拿“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作比较,故使用说明方法是:作比较。
(2)结合“就把池沼作为全国的中心”可知,是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结合“对称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可知,把“对称建筑”比作了“图案画”,故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4)结合“72万平方米”“七十多座”“九千多间”可知,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11. 科普说明文 在宇宙中,除地球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 分析问题
【详解】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主要介绍了科学家对“地球之外的太空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的研究和探索,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的谜。激发了我们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2)《宇宙生命之谜》为说明性文字,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顺序进行说明。
12. 优良环境 舒适空间 节能方式
【详解】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树林、溪流、湿地形成有机整体,为人们提供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优良环境”“采用高科技的毛细管冷暖辐射系统调节室内温度,为人们提供恒温、恒湿、“恒氧”的舒适空间”“采用雨水收集和生活用水净化处理系统以实现水资源的多次使用,高效采集太阳能以满足家庭用电需求,为人们提供最佳的节能方式”可知,“理想住宅”的特点是:优良环境、舒适空间、节能方式。
13.√ 14.× 15.√ 16.√
【解析】13.本题考查阅读方法。
结合对阅读方法的了解可知,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故答案为:√
14.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课文《生命宇宙之谜》可知,科学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存在的确凿证据。故答案为:×
15.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课文《竹节人》“我们”投入地制作竹节人,玩竹节人可知,传统玩具竹节人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乐趣。故答案为:√
16.本题考查阅读方法。
《故宫博物院》材料一介绍的是故宫的主体建筑,材料三是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的部分内容,材料四是故宫博物院平面示意图,重点阅读这三则材料可以帮助我们制定故宫一日游的计划。故答案为:√
17. 屋顶显得辉煌。 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是火星。 为了揭开火星神秘的面纱,科学家们决定利用探测器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 我们有一段时间全迷上了斗竹节人。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实在令人惊叹。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怎能不令人惊叹呢?
【详解】(1)本题考查缩句。
缩句时,要把所有修饰语去掉,要注意缩句后语句要通顺。缩写句子的步骤:① 要认真读懂原句,明白句子的意思。②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谁是什么”或“怎么样(主、谓、宾),对这部分予以保留,删掉次要部分(定、状、补)③检查是否缩成最简单的句子,是否保持了原句的主要意思。
本题改为:屋顶显得辉煌。
(2)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首先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其中要注意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
①本句词语重复,删除“估计”或者“还可能”。
②本句成分残缺,缺乏主语删除“使”。
(3)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要求改变语序,句子意思保持不变。
本句可把主语放在前面,改为:我们有一段时间全迷上了斗竹节人。
(4)本题考查改写句子。
这是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把“不能不”删除或者改为“真是”。
将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即有“不”去“不”,无“不”加“不”; 在句中恰当的位置添加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怎能、难道、何尝等);在句末加疑问助词(呢、吗等),句号改为问号;最后看句子是否通顺,适当做些调整,但不能改动太大,影响原句意思。
改为反问句: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怎能不令人惊叹呢?
18.A√
D√ 19. 爱护故宫的文物,文明参观 按规定的参观路线游览、参观
【分析】18.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材料的内容进行分析对阅读材料任务有帮助的是介绍故宫的历史或意义和了解参观故宫的注意事项。故宫内的设施和建筑特点与材料阅读任务无关。
19.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注意平时对课外文学常识的积累和识记,写出在故宫文明旅游的时候应该做到的围绕“文明参观”来展开即可,例如爱护故宫的文物、按规定的参观路线游览等。
20.必须 紧密 辐射 21. 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 必要的水分 适当成分的大气 足够的光和热 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没有生命存在。 22.列数字。说明了水星的温度很高,进而说明水星上不可能存在生命,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谨性。 23.没有,因为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不能满足,更不用说更遥远的星球了,所以在人类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地球是目前所知的宇宙中唯一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人类还没有发现地球以外有生命存在。
【解析】20.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必需:不可缺少的一定要有的。
必须:必定,一定要。
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可知这个天体又一定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选择“必须”。
周密:周到细密。
紧密:密不可分。
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可知生命物质诸如蛋白质、核酸的活力都和水密不可分。选择“紧密”。
辐射:热的一种传播方式。光或热由一点向四周直线发散出去。
照射:映照。
根据词义,结合语境可知金星是一颗缺氧、缺水,有浓厚云层的行星,太阳的热和云层造成的“温室效应”,选择“辐射”。
21.本题考查了提取文章信息。
根据第①自然段“人们了解了生命起源的过程之后,认为至少应有这样几个条件: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一般应在-50~150℃之间;二是必要的水分,……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为生命系统提供能源。”可知天体上可能有生命存在具备的条件有:一是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二是必要的水分;三是适当成分的大气;四是要有足够的光和热。
根据第②自然段“水星离太阳近,朝向太阳的一面表面温度达到300~400℃,不可能存在生命。……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很远,它们的表面温度,一般都低于-150℃,因此,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可知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没有生命存在。
22.本题考查了对说明方法的理解。
根据“300~400°C”可知,这个句子运用了列数字是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水星的温度之高,如此高的温度不适合生命的生存,因此表现出了水星上不可能存在着生命,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3.本题考查了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回答有生命体,也可以说没有生命体。结合选文内容言之成理即可,答案不唯一。
示例:我认为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宇宙无限大,有像太阳系这样的星系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在地球以外的生命体存在的可能性也很大。
24.范文:
越长大越勇敢
假如你是一只雄鹰,就应该在蓝天中翱潮;假如你是一名水手,就应该在无垠的大海中乘风破浪,假如你是一棵苍松,就应该在岩缝中坚强生长。
从小父母就教育我要勇于挑战自我,可是当时的我却从来没有真正明白过。我总是在第一时间否定自我,告诉自己和别人我不行,我不会,我做不到。我不敢挑战,不敢迈出那一步,但是随着时光流逝,我渐新渐做出了改变。
那天,老师找到我,让我去参加演讲比赛。“我不要,我不会,老师您还是去找别人吧!”我下意识地否定。“再想想吧,没获奖没关系的,重在参与。”听到老师这样说,我只好点头应了下来,心里却顿时志忑不安:怎么办?我竟然要去演讲?我从来没有比赛过,要是别人都获奖了,那我岂不是很尴尬?等会儿一放学我就和老师说清楚,我不参加。
有了这个想法后,我的心情也渐渐平复下来,想着该如何拒绝老师。这一节是语文课,老师拓展延伸了一个故事,为我们讲述了《徒一步再走步》主人公的经历。我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对于个怕高的小男孩,在悬崖上迈出的每一步就是一个个巨大的挑战,但是他成功了,他战胜了恐惧。“那我不应该也是如此?我也该勇于挑战,尝试自己的弱项。”我在心中质问自己。
在这之后,我积极地准备关于比赛的一切资料,只为可以更好地展现自我。我突然意识到,当你真正迈出那一步,才会发现,挑战,其实也并没有那么难。
我昂首踏地站在聚光灯下。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自己也可以如此站在舞台上,大胆地诉说着自己的观点。演讲很成功,上了舞台,自信我也如愿以偿地夺得了一等奖,从此我不再胆怯,不再退缩,而是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自己。
越长大,越勇敢,你总会破蛹成蝶,在属于自己的小世界里熠熠生辉。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审题立意:
题目要求写半命题作文,围绕“变化”这一主题,补充自己身上的变化作为题目即可。
选材分析:这是一篇写事作文,在成长的过程中,自己身上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是自信、自律还是勇敢等,写作时要把重点放在事件的叙述上,发生了什么事?你的收获是什么?
构思指导:
开头:可以开门见山或者修辞式开头点题。
中间:选择一件具体的事例展现自己身上的变化,起因、经过、结果都要叙述清楚,重点介绍经过,可以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将当时情境下自己的内心想法和做法展现出来,突出自己前后的变化,适当加上内心活动,更有代入感、真实感。
结尾:可以谈谈自己在这件事中的收获,升华主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