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单元达标练习-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住宅(zhái) 搜索(sōu) 抛开(pōu)
B.倾斜(qǐng) 骤雨(zhòu) 布置(zhì)
C.挖掘(jué) 隐蔽(yǐn) 地 址(zhǐ)
2.下列词语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猪圈 鼠洞 B.鸟巢 狗窝 C.马厩 鱼塘 D.牛棚 虎窝
3.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只缘身在此山中(因为) B.可怜九月初三夜(值得怜悯)
C.梅须逊雪三分白(不及,比不上) D.梅雪争春未肯降(服输)
4.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蟋蟀的住宅_______在青草丛中,非常_______,并且排水_______,还有_______的阳光。
A.隐蔽 隐藏 优良 温和
B.隐藏 隐蔽 优良 温和
C.隐蔽 隐藏 优秀 温柔
D.隐藏 隐蔽 优秀 温柔
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给我们的启发是(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他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多方面调查,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6.“几场秋雨过后,天气变得越来越冷。”古人会用谚语( )来形容这种秋天的气象,流传至今。
A.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B.八月里来雁门开,燕儿脚上带霜来。
C.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二、填空题
7.读句子,在语境中读拼音写词语。
(1)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rú guǒ( )感到pí láo( ),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xiū xi( )一会儿,头朝着外面,chù xū( )轻微地bǎi dòng( )。
(2)清晨,每当我醒来时,便听到它那时而duǎn cù( )、时而yōu yáng( )的míng jiào( )声,十分měi miào dòng tīng( )。那叫声把我的思绪带到深山、带进树林、带上蓝天、带进白云,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使我觉得xīn kuàng shén yí( ),sī xù wàn qiān( ),使我产生了拥抱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qiáng liè yuàn wàng( )。
8.比一比,再组词。
掩( ) 蝉( ) 择( )
淹( ) 弹( ) 泽( )
慎( ) 燥( ) 锯( )
填( ) 躁( ) 据( )
9.近义词。
新鲜——( ) 均匀——( )
逐渐——( ) 牢固——( )
10.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有骤雨,这里( )立刻就会干的。
(2)( )感到疲劳,蟋蟀( )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
(3)蟋蟀的出名,( )由于它的唱歌,( )由于它的住宅。
11.查字典。
“卧”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先查 部,再查 画;这个字共 画,第六画笔画名称是 。“卧”在字典中的解释为:①躺下;②趴;③睡觉用的;④指卧铺。“卧室”中的“卧”应选第 个义项。
12.我会根据课本内容填空。
(1)《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通过介绍蟋蟀( )以及住宅是怎样( )等方面的知识,赞扬了蟋蟀( )、( )的精神。
(2)叶尖一顺儿( ),在墙上( )得那么( ),没有( )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 )。一阵风( ),一墙的叶子就( )( ),好看得很。
(3)《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 )的诗作,是一首诗中有画的( )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 )之中。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 )”的人生哲理。
三、语言表达
13.按要求完成句子。
(1)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新阳推开了阴霾。(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看了这本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天的早晨,怎样的可爱呢!融冶的风,飘扬的衣袖,静悄的心情。(注意加点的部分,再仿照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
爬山虎的脚(片段)
以前,我只(就是说 仅仅是)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①这就是爬山虎的脚。②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③茎上长叶柄(bǐn bǐng)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④爬山虎的脚长在茎(jīn jīng)上。
爬山虎的脚触(cù chù)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zháo zhe)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花费 费用)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14.在文中的括号里给加点字选择出正确的解释,画“√”。
15.我会画去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16.我能写近义词。
痕迹—( ) 牢固—( ) 逐渐—( )
17.我能写反义词。
弯曲—( ) 仔细—( ) 牢固—( )
18.第一自然段中①~④句的顺序混乱了,请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 )—( )—( )。(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9.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课外阅读。
呀!无数只脚就要踩到杏子了,怎么办?这时,响起一个洪钟似(shì sì)的喊声:“千万别动!”
人群立刻静下来。接着一个拄拐棍的老人弯腰去捡杏子,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弯腰去捡杏子,一个“红领巾”弯腰去捡杏子,一个小伙子弯腰去捡杏子……
“完了!”姑娘心头一颤。她想 。
“闺女,别着急!”老人把(捡 拿)来的杏子放进了姑娘的车里。“大姐姐,给你。”妇女怀中的小孩用小手捧着杏子喊。“红领巾”(掂 踮)着脚,努力把(捧 拿)杏子的手伸过来……
姑娘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擦 嚓)去眼泪,睁大眼睛:不错,都捡回来了,满满的一车杏子。
20.用“√”选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合适的字。
21.在看到人们捡杏子时,姑娘会想些什么?请你补充在文中的横线上。
当人们把杏子放到车里时,从姑娘的表情可以体会出她此时的心情: ,她会想: 。
22.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给短文拟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五、书面表达
24.习作。
你最近留心观察了什么?从中你又发现了什么?以《我的发现》为题完成习作,要求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字数不少于350字。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辨析。
A.有误, 抛开(pōu)——(pāo)。
B.有误,倾斜(qǐng)——(qīng)。
C.正确。
2.D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所给词语进行合理搭配的能力。
A、B、C正确;
D.虎窝——虎穴:老虎的窝,比喻危险的境地。
3.B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的解释。
A.正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意思:是因为我身处庐山之中。缘:因为。
B.有误,“可怜九月初三夜”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暮江吟》,意思: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可怜:可爱。
C.正确。“梅须逊雪三分白”出自宋代卢钺的《雪梅》,意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逊:不及,比不上。
D.正确。“梅雪争春未肯降”出自宋代卢钺的《雪梅》,意思: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降:服输。
4.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选词填空。
隐藏:躲藏,隐蔽起来不使发现。
隐蔽:借旁的事物来遮掩。
优良:相当好。
温和:(气候)不冷不热。
结合语境,蟋蟀的住宅隐匿在青草丛中,非常隐秘,并且排水相当好,还有冷热适宜的阳光。故:蟋蟀的住宅隐藏在青草丛中,非常隐蔽,并且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5.C
【详解】此题考查诗句名句理解。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出自宋·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
诗人抓住庐山的姿态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赞美了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又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多方面调查,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6.A
【详解】本题考查谚语俗语识记和理解。
A.“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的意思是:立秋至立冬期间下一场雨就会感觉天气越凉;要是下了十场秋雨的话那就意味着要加厚衣服了。
B.“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的意思是:到了八月,大雁就开始南飞迁徙,大雁一旦南飞,就要下霜了。
C.“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指的是南方某些地区,农历八九月很暖和,十月还像春天一样温暖。
题目提到的“几场秋雨过后,天气变得越来越冷。”与“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表达的意思相近。故选A。
7. 如果 疲劳 休息 触须 摆动 短促 悠扬 鸣叫 美妙动听 心旷神怡 思绪万千 强烈愿望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根据所学拼音知识拼读音节,写出相应的生字即可,拼读时要注意所给音节的、韵母及声调。书写时注意字的结构和易错笔画,注意“疲、触、摆、促、悠、旷、怡、绪、烈、愿”容易写错,书写时一定要做到工整、规范、正确,写完后读一读看是否正确。
8. 掩盖 蝉鸣 选择 淹没 弹琴 光泽 慎重 干燥 锯断 填土 烦躁 根据
【详解】本题考查形近字组词。
做题时,同学们要先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根据音形义区分形近字,再组词。
“掩”字组词:掩埋、掩护、掩盖、掩饰。
“蝉”字组词:蝉联、蝉唱、蝉鸣、金蝉。
“择”字组词:选择、择菜、择业、择优。
“淹”字组词:淹埋、淹没、淹溺。
“弹”字组词:子弹、导弹、手榴弹、弹弓。
“泽”字组词:恩泽、光泽、色泽、沼泽。
“慎”字组词:慎重、谨慎、慎独、谨言慎行。
“燥”字组词:干燥、口干舌燥、枯燥、热燥。
“锯”字组词:锯末、锯条、拉锯、锯齿。
“填”字组词:填充、填词、填写、填空。
“躁”字组词:焦躁、浮躁、急躁、躁动。
“据”字组词:根据、证据、依据、数据。
9. 鲜嫩 平均 渐渐 坚固
【详解】本题是对词语近义词的考查。
新鲜:没有枯萎的意思。近义词:鲜活、鲜嫩、清新。
均匀: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近义词:匀称、匀实、匀和、均等、平均、均衡。
逐渐:渐渐的意思。近义词:渐次、渐渐、慢慢、逐步
牢固:坚实牢固的意思。近义词:坚韧、健壮、坚实、稳固、结实。
10. 即使 也 如果 就 不光 还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语。
关联词语就是:可以在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并标明分句之间抽象关系的连词、副词和短语,对句子和句子之间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关联词语所表示的关系有:并列关系、因果关系、转折关系、选择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递进关系、承接关系。
(1)“有骤雨”是前一句话,说明是存在的事实情况,后句“这里立刻会干的”,是并非理所当然的推论,可能是相反或相对的结论,后句是前句的转折,所以前句和后句应是转折关系。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语有:虽然……但是……,尽管……还……,即使……也……等。根据前句和后句的语境选“即使……也……” 更贴切。
(2)“感到疲劳”是提出的一个假设,后句“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是结果,前句和后句之间存在着假设关系,所以应选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有:如果……就……,要是……就……,假如……就……等,根据前后句语境选择“如果……就……”适合。
(3)“蟋蟀的出名”是前句,表明了意思,接着解释说明出名的原因“由于它的唱歌,由于它的住宅”,因为这两方面的原因才使得蟋蟀出了名。所以后两句话是对前一句话结果的进一步说明,所以是递进关系。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有:不但……而且……,不光……还……,不仅……而且……等,根据这句话的关系所以应选“不光……还……”适合。
11. W wò 卜 6 8 竖折/竖弯 ③
【详解】本题考查字典查字法。
音序查字法的查字步骤如下:
①确定所查字读音的第一个字母,并在字典或词典《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到这个字母。
②第一个字母相同,则按第二个字母的音序排列,第一二两个字母都相同,则按第三个字母的音序排列……如此,找到要查找的那个音在正文中的页码,再根据标明的页码,在正文中查到所要查的那个字。
③如果同一音节的字太多,字典一般依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顺序排列。
④如果知道要查的字的准确读音,并且又熟悉字母表,那就可以按字母顺序和四声顺序直接在正文中翻检所要查的字。
“卧”字的读音是:wò;先查大写字母“W”,再查音节“wò”。
部首查字法的步骤如下:
①找出所查字的偏旁部首,数清部首笔画。
②在“部首检字表”的“部首目录”中找到这个部首,看清部首旁边标明的页码。
③按这个页码找到“检字表”中相应的那一项,并从这一页中找出要查的部首。
④数清所字的笔画,(除去部首的笔画数),按这一部中笔画排列顺序找到所要查的字。
“卧”字是左右结构,部首是右边的“卜”;笔顺:横,竖,横折,横,竖,竖折/竖弯,竖,点;这个字共有8画,除部首外6画,第六画的名称是:竖折/竖弯。
卧室:睡觉的房间。故“卧”的意思是:睡觉用的。选③。
12. 住宅的特点 建成 吃苦耐劳 不肯随遇而安 朝下 铺 均匀 重叠 空隙 拂过 漾起 波纹 苏轼 写景 对庐山景色的描绘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详解】本题考查课本内容填空。
(1)本题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情况。
《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中,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真实地介绍了特点和修建经过,赞扬了蟋蟀不辞劳苦和不肯的精神,主要介绍了蟋蟀住宅简朴、清洁、干燥、卫生的特点,以及住宅是怎样建筑成的等知识,赞扬了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2)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理解与默写。
书写时注意“朝”“叠”“隙”“漾”的正确写法。
(3)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相关知识。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常用来表现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说明了一个道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13. 小白菊抬起头。 阴霾被新阳推开了。 看了这本书,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夏天的正午,怎样的热情呢!鸣叫的蝉,酷热的温度,淋漓的汗水。
【详解】(1)本题考查缩句。
注意缩句最重要的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特别是不能改变原句陈述的对象,即主语。缩写后要形成完整意思的句子。①要认真读懂原句,明白句子的意思。②找出句子的主要部分“谁”、“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主、谓、宾),对这部分予以保留,删掉次要部分(定、状、补)。③检查是否缩成最简单的句子,是否保持了原句的主要意思。
去掉修饰词“不再胆怯的”“慢慢地”“它们的”,保留主干即:小白菊抬起头。
(2)本题考查改为被字句。
被字句(是)现代汉语的另一种句式。用介词“被”构成的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其结构模式可以记作:甲被(乙)怎么样。口语中常用“叫”、“让”、“给”替代“被”,仍称被字句。即:阴霾被新阳推开了。
(3)本题考查修改病句。
缺少主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前加主语“我”。即:看了这本书,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4)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作答仿写类题目时,一定要看清题目的具体要求,分析透彻例句的特征,所仿写的句子定要与例句主题相关,格式相同,修辞一样,连动句:是用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或者是由连动短语直接构成的句子。
如:春天的田野,怎样的美丽的呢!发芽的垂柳,解冻的小河,金黄的油菜花。
14.仅仅是√ 花费√ 15.bǐn jīn cù zhe 16. 踪迹 坚固 渐渐 17. 笔直 马虎 脆弱 18. ④ ③ ② ① 19.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解析】14.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只:表示仅限于某个范围;只有;仅有。故选“仅仅是”;
不费:就是不花费。故选“花费”;
15.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柄,读音bǐng;植物的花、叶或果实跟茎或枝连着的部分。故划去“bǐn”;
茎,读音jīng;植物体的一部分,由胚芽发展而成,下部和根连接,上部一般都生有叶、花和果实。故划去“jīn”;
触,读音chù;接触;碰;撞。故划去“cù”;
着,读音zháo;接触;挨上。本字还有读音[ zhe ]表示动作的持续。故划去“zhe”。
16.本题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痕迹:事物留下的迹印。近义词有:踪迹、印迹等;
牢固:牢靠坚固。近义词有:坚固、稳固等;
逐渐:指渐渐;逐步。近义词有:渐渐、逐步等。
17.本题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弯曲:即不直。可以分为形变弯曲及空间弯曲。反义词有:笔直、挺直等;
仔细:周密;细致。反义词有:马虎、大意等;
牢固:牢靠坚固。反义词有:脆弱、薄弱等。
18.本题考查了排列顺序。
注意结合句子的逻辑关系分析,主要写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先写“脚长在茎上”再写“长叶柄的地方”接着写“细丝”样子,最后这就是爬山虎的脚。故排序为:④③②①。
19.本题考查比喻句的掌握。
比喻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比喻句不仅要有比喻词,还要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事物,两个事物不能是同类。
句子“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把“爬山虎的脚”比作“蛟龙的爪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句。
20.shì 捡 踮 捧 擦 21.我的杏子要全被别人捡走了。
感动 多亏了这些好心人,因为他们,我的杏子失而复得,不然我的损失就大了,真该好好谢谢他们。 22.我的感受是,我们身边还是好心人多,我们要心怀感恩之心,将这种善良传递下去。 23.失而复得的杏子
【解析】20.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似的——shì;释义:助词。用在名词、代词或动词性词语的后面,表示和某种事物、情况相像。
“捡来”通过第②自然段中“老人弯腰去捡杏子”可知是“捡”。
“踮着脚”的“踮”是足字旁,“掂 ”读“diān”,组词:掂量。
“捧杏子”通过上文“小孩用小手捧着杏子”可是是“捧”。
“擦去眼泪”:用手擦去眼泪。
“嚓”读 “chā”:拟声词。摩擦、断裂等的声音。 cā:拟声词。短促的断裂声、摩擦声等。
21.本题考查想象能力。
上文提到“接着一个拄拐棍的老人弯腰去捡杏子,一个抱着孩子的妇女弯腰去捡杏子,一个“红领巾”弯腰去捡杏子,一个小伙子弯腰去捡杏子……”这么多人都来捡杏,姑娘心里肯定是着急的,在这种情况下,她的心里会怎么想呢?据此作答,答案不唯一。例如:她想:糟了,糟了,杏子要被大家全捡走了!怎么办?
姑娘一开始担心大家把杏都捡走了,心里非常着急;可是当人们把杏子放到车里时,从姑娘的表情可以体会出她此时的心情是高兴、感动的,她会想:多亏了这些好心人,因为他们,我的杏子失而复得,不然我的损失就大了,真该好好谢谢他们。
22.本题考查阅读感想。
站在姑娘的角度,对这篇短文的感想是:我们身边还是好心人多,我们要心怀感恩之心,将这种善良传递下去。
站在大家的角度,对这篇短文的感想是:大家遇到困难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不可趁人之危,占小便宜。
23.本题考查给文章加标题。
这篇短文主要围绕杏子来写的,故题目可以是:一车杏子(或失而复得的杏子,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4. 我的发现
最近,我的蚕已经变成蛾子了,说明它的一生要结束了。参与了蚕一生的成长,我有很多发现,生命真的很神奇。
蚕刚生下来是蚕卵。蚕卵就像一颗颗小米,比小米感觉还要小一点,黄黄的、圆圆的。再过几天,它就变成黑黑的、小小的了。只要环境适合,用不了几天,小黑卵就变成了幼虫,刚开始是黑色的,像小蚂蚁一样,这时候开始,它们就要日夜不停地吃桑叶,吃的桑叶要帮他们剪碎,同时它们也在飞快地成长。不过几天时间,它们就能从一厘米左右长到三厘米多。当蚕宝宝又肥又长的时候,就是成虫了。这时,它就会吐丝,直到把自己完全包起来,变成椭圆形的茧。再过几天,茧里的蚕宝宝就会变成土黄色的蛹,短短的,胖胖的。最后,蛹变成蛾子,蛾子是白色的,长着毛乎乎的翅膀,不过不会飞。蛾子生下卵,很快会死去。
蚕的一生只有一两个月,虽然很短暂,可是也很有意义。它们吐的丝可以做成珍贵的丝绸,为人类服务。
【详解】此题考查书面表达。
“我的发现”需要同学们写出长时间的观察,题材多,范围广。简单地说,就是将长期观察的事物按照时间顺序将其变化写下来。
首先内容要真实,所见所闻要贴近自己的生活。其次,观察要细致,叙述才能具体,要对事物的声音、色彩、形态等变化,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作出细微的观察。再次,选材要精,中心才能突出,围绕一个内容,一件事,一种情景,一点感受写,有详有略。最后,描写细致,想象合理,结合自己的感受,适当运用一定的修辞,写出新鲜感。
开头:开门见山,写出发现(观察)的事物是什么。(略写)
中间:具体写长期观察下的事物。按照时间顺序,对事物进行描写,注意写清楚不同时间事物不同的变化。(详写)
结尾:小结全文,表达感情。(略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