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上册《3.7 眼睛与光学仪器》(含答案)2023年同步练习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3.7 眼睛与光学仪器》(含答案)2023年同步练习卷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沪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0-20 14:1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3.7 眼睛与光学仪器》2023年同步练习卷
一、选择题
1.透镜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2.有关近视眼及其矫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需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
B.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需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
C.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需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
D.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需存眼睛前而放一个凹透镜
3.如图所示,为光线经过某人眼球的光路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人看不清远处物体,是近视眼
B.此人看不清近处物体,是近视眼
C.此眼睛应配戴凸透镜加以矫正
D.此眼睛应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4.用照相机拍照时,照相机内的感光胶片应装在镜头的(  )
A.焦点以内
B.二倍焦距处
C.大于二倍焦距处
D.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
5.初中毕业时摄影留念,全班合影后,改拍个人的校园纪念照(  )
A.照相机离人近些,并增大暗箱长度
B.照相机离人远些,并缩短暗箱长度
C.照相机离人远些,并增大暗箱长度
D.照相机离人近些,并缩短暗箱长度
6.现在很多学生由于各种原因,患有近视眼,而许多老人,有关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反映了近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B.甲图反映了远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C.乙图反映了近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D.乙图反映了远视眼的成因,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7.用显微镜和开普勒望远镜观察物体时,关于像的倒正,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开普勒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
B.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用开普勒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正立的
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开普勒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的
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的,用开普勒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也是倒立的
8.中学生近视发生率急剧上升,且低龄化。甲、乙两眼睛的成像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B.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乙是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二、多选题
(多选)9.关于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被观察物体通过显微镜或望远镜的物镜都成放大的实像
B.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都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把物镜所成的像放大
C.被观察物体通过显微镜的物镜成一个放大的实像
D.被观察物体通过望远镜的物镜成缩小的实像
三、填空题
10.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及近视眼矫正方法的图分别是    、   。
11.近视眼只能看清    处物体,而看不清    处物体。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    ,折光能力太    。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    ,使得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    ,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
1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    的    的    像。
13.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    角的大小十分重要。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    (选填“大”、“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    (选填“放大”、“缩小”)作用,   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14.人的眼睛相当于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    。不正确使用眼睛会造成眼部疾病,如图是    的眼睛,该带    透镜矫正。
四、解答题
15.实际应用的望远镜种类较多,如图所示是一种反射式望远镜的示意图,仔细观察示意图后回答问题。
(1)在望远镜中安装的三个光学元件中,遵守光的反射规律的是    ,遵守光的折射定律的是    。
(2)根据图示分别写出三种光学元件在望远镜所起到的作用。
凹面镜:   。
凸透镜:   。
平面镜:   。
(3)你认为决定反射望远镜的观察效果的光学元件是    。
16.小明站在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焦距可改变)对着无锡著名景点﹣﹣锡山先后拍摄了两张照片甲和乙,如图。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物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像的大小与透镜的焦距有何关系呢?小明对此进行了探究。
(1)小明找来了一些凸透镜,但不知道它们的焦距,请你为他提供一种测量透镜焦距的方法。(可画图说明)
(2)测出凸透镜焦距后,小明先后选用了三个焦距分别为15cm、10cm、5cm的凸透镜,在保持物距始终为35cm的情况下依次进行实验
(3)在探究过程中,小明总是让物距保持不变,请你说出他这样做的理由。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3.7 眼睛与光学仪器》2023年同步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解答】解:A、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即折光能力增强,使光线推迟会聚,符合题意;
B、照相机照相的原理是将2倍焦距以外的物体成像在胶片上,说法错误;
C、投影仪能使物体在屏幕上成倒立,故说法错误;
D、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故说法错误;
故选:A。
2.【解答】解: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
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故只有选项D正确。
故选:D。
3.【解答】解:由图可知,图中远处的物体的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此人看不清近处物体,应用会聚透镜来矫正。故选项A、B,选项C正确。
故选:C。
4.【解答】解:用照相机拍照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照相机内的感光胶片应装在镜头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
故选:D。
5.【解答】解:
毕业合影上的人头小,个人纪念照上的人头大,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同时增大暗箱长度。
故选:A。
6.【解答】解:AB、甲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甲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故AB错误。
CD、乙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乙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故C正确。
故选:C。
7.【解答】解:(1)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所以显微镜最后成的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
(2)开普勒望远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的焦点以内,所以目镜起到将物镜成的缩小的实像再次放大的作用。
故选:D。
8.【解答】解:由图甲知,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此时晶体较厚,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发散一些;
由乙图可知,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此时晶状体太薄,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会聚一些;
综上所述,D正确。
故选:D。
二、多选题
9.【解答】解:ACD、显微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望远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D正确;
B、显微镜和望远镜目镜都起到放大镜的作用,故B正确。
故选:BCD。
三、填空题
10.【解答】解: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
由图知,C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
结合图示可知,为了使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
故答案为:C;A。
11.【解答】解: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而近视眼的成因是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折光能力太强,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
故答案为:近;远;厚;强;长;前;
12.【解答】解: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原理是物体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成一个倒立。
故答案为:凸;倒立;实。
13.【解答】解:视角的大小不仅与物体的大小有关,还与眼睛距离物体的远近有关,视角越大;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目镜再对这个像放大;但它比我们用眼睛直接观察到的要大,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
故答案为:视;小;放大;视。
14.【解答】解:人的眼睛在结构上和照相机相同,成倒立;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屏;
远视眼看近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需要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矫正。
故答案为:照相机;光屏;凸。
四、解答题
15.【解答】解:(1)在望远镜中安装的三个光学元件中,凹面镜,对光起反射作用,凸透镜对光发生折射。
(2)根据图示可知三种光学元件在望远镜所起到的作用。
凹面镜:收集来自远处的光并反射到平面镜上。
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凸透镜:起成像作用。
(3)平面镜只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凸透镜起成像作用,将来自远处的光由凹面镜收集。
故答案为:(1)凹面镜、平面镜;(2)收集来自远处的光并反射到平面镜上;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6.【解答】答:(1)使太阳光正对凸透镜,移动凸透镜与地面之间的距离,测亮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
(2)乙。根据像的大小和凸透镜焦距的关系:物距一定时,像越小,乙照片上锡山的像比较大。
(3)这也是一种控制变量思想,像的大小与物距和焦距都有关系,则焦距越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