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同步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世界市场的形成
1.(2022广东珠海二中期中)“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使亚非拉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B.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进一步证明地圆学说正确性
D.经济交流逐步取代了战争
2.(2023河南郑州月考)16、17世纪,建立在全球商品交换基础上的社会分工逐渐形成,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和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品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由此可见,当时( )
A.亚洲经济地位依然较高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具规模
C.西欧与东欧的矛盾尖锐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主流
3.(2023江西五市九校联考)17—18世纪,由于西欧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不高,仅依靠正常贸易难以满足西欧商人的贪欲,掠夺、欺诈成为其惯用手段。对金钱的贪欲,驱使西欧商人奔向世界各地,在全球建立商业活动。这表明( )
A.殖民扩张拓展了世界市场
B.殖民者主要掠夺的是原料
C.工业革命壮大了殖民力量
D.各个文明地区的文化统一
4.(2023黑龙江佳木斯月考)1840—1860年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为3.5%,而同期的国际贸易年增长率为4.84%;1860—1870年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为2.9%,而同期的国际贸易年增长率达到5.53%。国际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世界工业生产增长速度表明( )
A.生产增长日益超过国内市场的容量
B.生产增长增加了对国内原料的需求
C.生产增长加剧了殖民国家抢劫掠夺
D.生产对GDP的贡献小于国际贸易
5.19世纪末,许多国家成为某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生产国,如埃及生产棉花,巴西种植咖啡和橡胶,智利出产硝酸盐、铜,玻利维亚生产锡等。这种现象( )
A.有利于当地民族工业的发展
B.反映了殖民地经济的独立发展
C.是资本输出导致的国际分工
D.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的侵略
6.1870年至1913年,国际上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的国际分工更加明确,各国之间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这表明 (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世界市场发展过程中区域发展不平衡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D.国际分工是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前提
题组二 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7.(2023山东济南联考)16世纪末,伦敦港是世界贸易新轴线的中心,“商人冒险家”和船主利用发达的大西洋贸易给伦敦港提供了好机会,东印度公司、弗吉尼亚公司等为不列颠殖民帝国奠定了基础。16世纪末伦敦港成为“世界贸易新轴线的中心”的根本原因是 ( )
A.伦敦港占有地理优势
B.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C.英国工商业的发展
D.英国建立了海外商业公司
8.(2023吉林永吉期末)以前,威尼斯商人从地中海沿岸一带收购香料,每年大约2100吨。在直通印度的航路开辟以后,每年仅运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亚洲香料就剧增到7 000吨。材料反映了 ( )
A.新航路开辟以后国际分工形成
B.欧洲逐渐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
C.世界贸易规模正在不断地扩大
D.葡萄牙在殖民掠夺中地位凸显
9.(2023安徽宿州期中联考)16世纪中后期,西班牙开通了在菲律宾马尼拉和墨西哥阿卡普尔科之间的大帆船贸易,由于该贸易的货物以中国的生丝和丝绸为主,因此墨西哥人直接把马尼拉大帆船叫作“中国船”。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
A.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格局
B.导致世界贸易中心从欧洲转移到亚洲
C.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
D.助推了中国东南地区工商业蓬勃发展
10.(2023江苏宿迁月考)下表为16世纪至17世纪初欧洲商贸机构表(部分)。据表可知当时( )
年份 国家 机构名称
1531年 荷兰 安特卫普商品交易所、证券交易所
1580年 意大利 里亚尔布市场银行
1600年 英国 不列颠东印度公司
1621年 德国 纽伦堡银行
A.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B.价格革命推动大国崛起
C.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沿岸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
11.(2022山西大同期末)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荷兰当时的国家议会授权该公司在东起好望角,西至南美洲南端麦哲伦海峡进行贸易。由此可见该公司( )
A.致力于向亚洲倾销商品
B.由国家支持进行垄断贸易
C.积极为荷兰开辟新航路
D.在殖民扩张中居优势地位
12.(2023陕西西安铁一中期末)1872年,李鸿章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公开向社会招股筹集资金。此后,1877—1883年间,先后有苏、皖、鄂、鲁、滇、桂等省的纺织、煤炭、铜、银、金等行业19家洋务企业竞相效仿,形成了股份制企业发展的第一个高潮。这说明( )
A.股份制方式得到社会普遍认同
B.洋务企业尝试近代化经营
C.洋务运动实现了“求富”目标
D.洋务企业得到了全面发展
13.(2023山东聊城统考二模)美国经济历史学家伊曼努尔·瓦伦斯坦因认为,17世纪荷兰所具有的地位,只有后来的大不列颠和美国才能与之比肩。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荷兰当时( )
A.率先建立起代议制度
B.创立了国际法理论
C.掌握了世界商业霸权
D.开创了商业新模式
14.(2023江苏南京联考)下表展示了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情况。由此可知( )
年份 国 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① 10% —
1913年 15% 11% 13% 8% 4%
注:①为1872年数据
A.英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呈下降趋势
B.世界各国资本主义经济日趋平衡
C.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D.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世界市场的形成
1.(2023山东淄博月考)“美洲第一次被卷入了与其他文明的联系,包括全球贸易联系。波利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的原住民社会也开始经历痛苦的融入全球的过程。到1750年,世界上再也没有大规模的完全孤立的社会。”材料旨在说明( )
A.新航路开辟给落后地区带来灾难
B.不同的文明之间存在矛盾
C.美洲与欧洲之间建立起直接联系
D.统一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2.(2022四川攀枝花期中)《共产党宣言》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材料主要强调开辟新航路( )
A.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
B.增强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
C.加强了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
D.使世界市场得以最终形成
3.(2023四川内江统考三模)著名语言学家吉普森预估世界上讲英语的人数:1500年为400万人,1600年为600万人,1700年为850万人,1800年为2 000万~4 000万人,1900年为11 600万~12 300万人。19世纪末,英国创建了一门全球化的“日不落语言”。这一过程反映了( )
A.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
B.英语的简洁有利于其推广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扩展
4.(2022湖北襄阳期中)一艘货船在1910年离开英格兰,带着铁轨和普通货物前往墨尔本,然后为阿根廷捎上联合收割机,此后装载运往加尔各答的小麦,在此装载运往纽约的黄麻。它在17个月里跨越了六大洲,而它的一切航程都是由身处伦敦的经纪人通过电报安排的。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材料信息有误,当时没有电报
B.英国处于世界贸易中心
C.英国当时以商品输出为主
D.科技推动世界市场发展
5.(2023辽宁沈阳统考三模)甲午战争后,日本人在各埠设立纱厂。“(陕西、河南、山西等省)因日本人近来在内地办的纱厂很多,而且棉花出口也很厉害……人民争趋其利,广种棉花,几有每年连麦全不种的”。由此可知( )
A.资本输出推动了农业转型
B.耕织分离在内地日益严重
C.对外贸易促进了经济发展
D.农业商品化程度明显提高
题组二 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6.(2023天津滨海新区月考)16世纪早期,意大利的热那亚人开始从葡萄牙人手中购买胡椒,甚至威尼斯人在1515年为了完成老客户的订单也被迫在葡萄牙的里斯本购买胡椒。这一事实表明,当时( )
A.葡萄牙已垄断了东西方贸易
B.欧洲贸易格局发生变化
C.地中海沿岸对香料需求增长
D.成功开辟跨大西洋航路
7.(2023湖南多校期中联考)1694年,为了筹措战争经费,英国财政大臣建议成立贷款组织,规定凡是给政府贷款120万英镑的人就有权联合成立一个特许公司,政府承诺给予该公司纸币发行权。10天后英格兰银行就此成立。据此可知,英格兰银行建立的根源是( )
A.殖民扩张下的资本原始积累
B.英国确立起了君主立宪制度
C.资产阶级认可政府所做承诺
D.政府介入战争急需军费支持
8.(2023福建福州期中联考)17世纪初期,为了解决出航舰队的资金问题,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向公众发行一种特别的凭证——股票,持有者拥有一部分公司的所有权和利润的分享权。到1669年时,该公司拥有超过150艘商船、40艘战舰、50 000名员工和10 000名雇佣兵军队。这反映出( )
A.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
B.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C.荷兰崛起为军事帝国
D.商业资本主义的扩张性
9.19世纪末,清政府允许创办私人银行,1897年中国通商银行创立,最初额定资本有500万两。1905年,户部银行成立,后更名为大清银行,资本为1 000万两。这( )
A.表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标志着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
C.体现了对列强资本输出的应对
D.意味着清末新政取得巨大成功
题组三 思维训练
10.(辩证思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使一切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该观点( )
A.全面地论述了阶级斗争
B.辩证评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C.否定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D.科学分析了开辟新航路的积极作用
题组四 综合题组
11.(2023山西临汾统考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气候、地理环境无法自行生产甘蔗,因此糖对当时的欧洲人来说是非常昂贵的商品。15世纪,葡萄牙人在适合种甘蔗的地方生产砂糖。17世纪之后,荷兰人把甘蔗种植的中心逐渐转移到了中南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和巴西。一种基于砂糖贸易的历史现象诞生了,那就是著名的“三角贸易”。欧洲人来到美洲建立殖民地,在极差的条件下种植甘蔗,生产砂糖。砂糖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但这都是通过对大量非洲奴隶的残酷剥削而实现的。数万吨糖被运往欧洲的码头,并在当地精炼厂进一步加工,最终通过市场、集市、商店和流动商贩,销往整个西欧乃至全世界。当时大多数从事砂糖贸易的商人都住在英国,这些人因为富有,逐渐成为上流阶层,其政治影响力也开始凸显开来,可以说,砂糖商人们当时几乎把持了英国的政治。蔗糖在18世纪变得越来越日常化、平民化,工人阶级中开始流行茶歇,工作间歇喝上一杯加糖红茶,补充每天所需要的热量,以省出更多的时间来从事工业生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蔗糖在欧洲逐渐日常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蔗糖在欧洲流通产生的影响。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B 2.B 3.A 4.A 5.C 6.A 7.B
8.C 9.D 10.A 11.B 12.B 13.C 14.C
1.B “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意味着当时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亚非拉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排除A项;材料与地圆学说无关,排除C项;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2.B 据材料“全球商品交换基础上的社会分工逐渐形成”并结合所学可知,16、17世纪经过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具规模,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亚洲经济地位、西欧与东欧的矛盾尖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主流,排除A、C、D三项。
3.A 据材料可知,17—18世纪正常贸易难以满足西欧商人对金钱的贪欲,他们采用掠夺、欺诈等殖民扩张的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商业活动,这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展,故选A项;这一时期属于原始资本积累时期,殖民者主要掠夺的不是原料,排除B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与材料所述时间并不完全相符,排除C项;各个文明地区文化统一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
4.A 据材料可知,工业革命时期,国际贸易增长速度高于世界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效率,可供交换的产品增加,但国内市场有限,因此国际贸易的年增长率超过了世界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原料的需求状况,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殖民掠夺,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不同因素对GDP的贡献,排除D项。
5.C 据材料“19世纪末,许多国家成为某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生产国”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进行资本输出,即对外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加强了投资国与资本接受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领域内的投资,引导了资本输入国的生产方向,许多国家成为某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生产国,C项正确。材料中的现象不利于当地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抵制外来经济侵略,排除A、D两项;材料中的现象反映出殖民地经济越来越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排除B项。
易错分析 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
商品输出:指资本主义国家把生产的商品输出国外,以获取利润,主要存在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间。
资本输出:指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得高额利润用过剩资本(多余的资金)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主要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基本方式有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6.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国际上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增加,国际分工日益明确,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密切,世界大多数国家主动或被动地加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世界市场中各国之间联系的密切而非发展的不平衡,排除B项。C项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
7.B 据材料“发达的大西洋贸易给伦敦港提供了好机会”并结合所学可知,伦敦港迅速崛起的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贸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选B项。伦敦港的地理优势、工商业的发展、英国建立海外商业公司均不是伦敦港成为“世界贸易新轴线的中心”的根本原因,故排除A、C、D三项。
8.C 新航路开辟后,运往里斯本的亚洲香料数量是以前的数倍,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了世界贸易规模在不断扩大,C项正确。香料运输与国际分工无关,A项错误。更多的香料运到欧洲并不足以说明世界市场的中心在欧洲,B项错误。香料交易不能体现葡萄牙在殖民掠夺中的地位,D项错误。
9.D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以中国的生丝和丝绸为主,这有利于中国东南地区工商业的发展,故选D项。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主导者是西班牙而非中国,且当时的世界贸易格局并非以中国为中心,排除A项;16世纪世界贸易中心并未从欧洲转移到亚洲,排除B项;西欧的殖民扩张打破了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排除C项。
10.A 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了许多新的商贸机构,结合所学可知,这表明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出现,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商业革命,不是价格革命,排除B项;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不是生产方式的变化,排除D项。
11.B 据材料可知,荷兰当时的国家议会授权东印度公司在东起好望角,西至南美洲南端麦哲伦海峡进行贸易,这体现了国家支持其进行垄断贸易,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亚洲地区,排除A项;这一时期新航路已经开辟,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当时荷兰在殖民活动中的地位,排除D项。
12.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了许多民用工业,采取了股份制,这是中国近代化的早期尝试,故选B项。材料未涉及社会对股份制企业的看法,只提到洋务企业竞相效仿,排除A项;洋务运动没有实现“求富”的目标,排除C项;材料不足以说明洋务企业得到全面发展,排除D项。
13.C 根据所学可知,17世纪的荷兰商业资本主义比较发达,荷兰人有“海上马车夫”之称,当时的荷兰占据着世界商业霸主的地位,故选C项。近代英国率先建立起了代议制度,排除A项;国际法理论的创立与荷兰建立霸权关联较小,排除B项;17世纪初,开创商业新模式有利于荷兰掌握世界商业霸权,但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14.C 据材料可知,相较于1870年,1913年英、法在世界贸易中占比下降,而美、俄占比上升,德国保持稳定,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贸易格局,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故选C项;在世界贸易中占比的下降不能反映英国工业生产总值呈下降趋势,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排除B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缓慢落后,排除D项。
能力提升练
1.D 2.A 3.C 4.D 5.A
6.B 7.A 8.D 9.C 10.B
1.D 根据材料可知,世界各地区逐步打破孤立走向统一,表明统一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D项正确;新航路开辟给落后地区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同时也带来了灾难,排除A项;B项表述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表述无法全部概括材料信息,排除。
2.A 据材料可知,《共产党宣言》认为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也就是说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A项;增强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排除C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D项。
3.C 据材料可知,从16世纪到19世纪末讲英语的人数逐渐增多,英语从一国语言逐渐成为全球化的语言,这说明世界逐渐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故选C项;说英语的人数增多不能表明人文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排除A项;英语的简洁不是英语得到推广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期,与材料的时间不完全一致,排除D项。
4.D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10年的一艘货船在17个月里跨越六大洲,一切航程都是由身处伦敦的经纪人通过电报进行安排的,说明科技推动世界市场发展,D项正确;电报发明于19世纪30年代,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这艘货船的航程是由身处伦敦的经纪人通过电报安排的,无法体现英国处于世界贸易中心,且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德等国崛起冲击了英国的贸易地位,排除B项;此时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基本结束,英国以资本输出为主,排除C项。
5.A 据材料可知,由于日本人在中国建立的纺纱厂对原材料棉花的需求增加,导致各地农民普遍种植棉花,日本人在中国办纱厂属于资本输出,这说明资本输出推动了农业转型,故选A项。材料没有涉及近代中国“耕”与“织”的分离,排除B项;中国人把棉花卖给日本人在中国办的纱厂不属于对外贸易,排除C项;材料没有对比不同时期的农产品商品化水平,不能得出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明显提高的结论,排除D项。
6.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6世纪早期葡萄牙已经开辟了欧洲直通亚洲的新航线,葡萄牙人能够直接从亚洲大量购买胡椒,促使威尼斯人不得不从里斯本购买胡椒,这说明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故选B项。葡萄牙并没有垄断东西方贸易,排除A项;材料所述并非地中海沿岸对香料的需求增长,排除C项;西班牙支持的哥伦布成功开辟跨大西洋航路,排除D项。
7.A 结合所学可知,1694年“光荣革命”已经完成,英国进行的战争应该是殖民争霸战争,故选A项。一国的政治体制与是否建立一家银行并不存在因果联系,排除B项;资产阶级的态度不是“根源”,排除C项;政府介入战争急需军费支持属于直接原因,不是“根源”,排除D项。
8.D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荷兰东印度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来筹集资金,实现了迅速扩张。工业革命前,处于商业资本主义阶段,东印度公司的发展体现了商业资本主义的扩张性,故选D项。价格革命主要体现在欧洲物价上涨,材料没有涉及价格革命,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排除B项;当时的荷兰是商业帝国,排除C项。
9.C 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A项;洋务运动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列强对华侵略加剧,由原本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清政府为了巩固自身统治,应对危机,不得不采取措施加以应对,故选C项;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10.B 辩证思维要求我们分析问题要一分为二,既看到有利一面,又看到不利一面。材料中的观点既看到了世界市场的进步作用,也看到了消极影响,是对世界市场辩证的评价,故选B项。材料主要论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而不是阶级斗争问题,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开辟新航路,排除D项。
11.答案 (1)新航路开辟;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砂糖本身具有特殊的价值;近代世界砂糖贸易的兴起。
(2)欧洲阶级结构发生变化(商业资本家实力增强,政治地位上升);工人生活有所改善;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剧了亚非拉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落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格局。
解析 (1)据材料“种植的中心逐渐转移到了中南美洲的加勒比海地区和巴西”可知,新航路开辟,美洲被发现;据材料“欧洲人来到美洲建立殖民地”“通过对大量非洲奴隶的残酷剥削而实现的”可得出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据材料“糖对当时的欧洲人来说是非常昂贵的商品”可知砂糖本身具有特殊的价值;据材料“数万吨糖……销往整个西欧乃至全世界”可得出近代世界砂糖贸易的兴起。
(2)蔗糖在欧洲流通产生的影响可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积极方面,据材料“大多数从事砂糖贸易的商人……因为富有,逐渐成为上流阶层,其政治影响力也开始凸显开来”可得出欧洲阶级结构发生变化(商业资本家实力增强,政治地位上升);据材料“工人阶级中开始流行茶歇,工作间歇喝上一杯加糖红茶”可知工人生活有所改善;据材料“省出更多的时间来从事工业生产”可知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消极方面,根据材料“三角贸易”“对大量非洲奴隶的残酷剥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蔗糖生产伴随殖民扩张和掠夺,加剧了亚非拉部分国家和地区的落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格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