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题--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同步练习题--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20 17:27: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同步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世界经济的发展
1.(2022安徽黄山期末)某学者写道,对列宁而言,这项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只是一次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这项政策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农业集体化
2.(2023河南鹤壁期末)1935年后,罗斯福愈加强硬地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联邦政府控制的复兴计划上,推动实施了许多越过州政府而直接作用于各州公民的改革政策。这说明罗斯福新政(  )
A.成功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冲击
B.动摇了自由企业制度的基础
C.威胁美国联邦制的正常运转
D.凸显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3.(2023江苏镇江学业水平模拟)从1947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法国政府先后实施了11个经济发展计划,重点发展的汽车、航空、原子能等产业也以国家投资为主。同样,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政府也积极制定了一系列经济发展计划。法国和日本的这些措施(  )
A.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缓解了“滞胀”现象
C.仍然坚守自由放任的政策
D.彻底粉碎了军国主义
4.(2022辽宁沈阳重点高中联合体月考)下面是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图(单位:%)。据此可以推知(  )
A.美国工业产值增速高于苏联
B.“苏联模式”成为苏联经济下滑的主因
C.冷战是导致美苏经济此长彼消的主因
D.加强干预使美国走出“滞胀”危机
5.有学者认为:“如果从1992年正式明确走向市场经济道路算起,那么,仅仅经过了短短的5年时间,中国就基本上消除了伴随计划经济30多年的普遍‘短缺’现象,越来越多的产品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这表明(  )
A.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B.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发挥任何积极作用
C.市场经济体制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D.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体制缺一不可
6.(2022四川广安月考)20世纪40—50年代,拉美地区的国有化运动只限于少数几个国家;到20世纪60—70年代,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加入国有化运动的行列。据统计,1960—1976年,拉美国家将200多家外国企业收归国有,掀起了国有化浪潮。这一运动在当时(  )
A.有利于拉美国家经济独立
B.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C.阻碍了拉美国家的现代化
D.打破了国际经济新秩序
题组二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7.(2023福建泉州月考)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将2万多种产品的进口关税提升到历史最高水平。英国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法国在提高关税的同时,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的进口配额制度。这些措施(  )
A.践行了凯恩斯主义学说
B.缓解了世界经济危机
C.导致了金本位体制崩溃
D.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
8.(2023河北石家庄行唐启明中学月考)世界贸易组织是一个独立于联合国的永久性国际组织,负责监督成员经济体之间各种贸易协议的执行。2018年11月,有媒体报道称,世界贸易组织决定成立一个专家组,调解多国与美国之间由于美国对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而引起的争端。这说明世贸组织(  )
A.消除了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B.是解决贸易争端的唯一机构
C.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D.促进了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9.(2022湖北襄阳襄州一中期中)据统计,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服务贸易出口额从2000年的304亿美元,增长为2018年的2 089亿美元,出口规模增长至2000年的6.87倍,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2%。这说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A.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完成
B.推动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C.完全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D.促进了中国贸易竞争力的不断增强
10.(2023福建莆田月考)据统计,2019年我国网络购物交易规模达10.63万亿元,同比增长16.5%;通过海关跨境电子商务管理平台零售进出口商品总额达1 862.1亿元,增长了38.3%。这能够表明(  )
A.中国网络购物领先于世界
B.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迅速
C.数字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
D.网络支付成为主要方式
题组三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11.(2022北京西城期末)1945年底,为了“促进汇兑之稳定,维持会员国间有秩序之汇兑办法,并避免竞争性之汇兑贬值”,在美国主导下 (  )
A.实施了马歇尔计划
B.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达成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2.(2023安徽肥东期末)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是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总部设在北京。2015年3月12日,英国成为首个申请加入亚投行的主要西方国家。截至2015年4月15日,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扩至57个。这表明(  )
A.中国经济国际化进一步发展
B.经济区域集团化向纵深发展
C.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
D.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宣告瓦解
13.(2023江苏苏州期中统考)下表内容是中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关系演变历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重大事件
1945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中国是创始会员国之一
1980年 中国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合法席位
2010年 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三大成员方
2016年 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SDR)
A.该组织主要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
B.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逐步提升
C.发达国家在全球金融组织拥有支配权
D.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不断提高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世界经济的发展
1.(2023江苏沭阳如东中学期中)1920年,苏维埃政府颁布了租让法令,外国资本家可通过独资、合资及提供技术援助等方式获得矿产、森林等经营权。美国哈里曼公司是较大的租让企业之一。这反映了(  )
A.美苏利益的趋同
B.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完善
D.经济政策的适时调整
2.(2023安徽池州一中期中)1955年,日本政府编制了1956—1960年的经济自立五年计划。这个计划的有些内容在时间上是交叉、重叠的,原因是计划制定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于是就需要对计划进行修订。这样,实际上是用新计划代替旧计划。该五年计划的制定(  )
A.建立起经济危机的有效预防机制
B.体现出政策的连续性和灵活性特点
C.强调发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D.直接推动了日本实现经济的“起飞”
3.(2023四川内江月考)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指出,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4.(2022四川西昌月考)下表反映了新时期我国经济运行方式在四个年份中的变化情况。该表反映了我国(  )
农产品收购价比率(%) 1978年 1984年 1991年 1993年
国家定价(%) 94.4 37.0 22.2 10.3
国家指导价(%) 0 23.0 20.0 7.0
市场调节价(%) 5.6 40.0 57.8 82.7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B.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转变的历程
C.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加大市场引导
D.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退出历史舞台
题组二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5.(2023辽宁葫芦岛联考一模)1989年的关贸总协定指出,正在生效的出口限制协定有236项,其中由美国发起的有67项,涉及对欧共体发起的有127项。这些出口限制大多没有遵守关贸总协定的规则或约束。这反映出当时(  )
A.区域集团化阻碍全球化进程
B.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发生分化
C.经济全球化导致了贸易冲突
D.国际贸易秩序面临严峻挑战
6.(2022江西赣州期末)进入21世纪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数十个发展中国家针对美国单边贸易问题曾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世贸组织高度重视,最终对美国这一行为进行了审议裁定,要求美国放弃单边贸易,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这表明世界贸易组织(  )
A.是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
B.有规范国际贸易的职责
C.推动了多极化趋势出现
D.旨在维护贸易大国利益
题组三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7.(2022浙江舟山期末)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的局面的终结和新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的形成,是美英逐鹿国际经济舞台的结果,标志着战后以美国霸权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形成。据此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  )
A.建立在美国金融经济实力优势的基础上
B.稳定了美元在世界货币领域的霸权地位
C.标志着美国主导下的国际贸易体系形成
D.不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重建与运转
8.(2023安徽蚌埠统考三模)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创建于1973年,总部设在布鲁塞尔,主要职能是在全球银行系统之间传递金融信息。截至2021年底,在SWIFT系统中,排在前四位的美元、欧元、英镑、人民币的支付业务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40.5%、36.7%、5.9%、2.7%。据此可知(  )
A.SWIFT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
B.国际金融领域的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C.世界范围内的逆全球化现象愈演愈烈
D.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占主导地位
题组四 综合题组
9.(2022湖北武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8年美国出口贸易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3,到1972年,下降到13.7%,而欧共体的出口贸易占33.7%。美国和欧共体虽然互为对方最大的贸易对象,但双方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欧共体指责美国实行高关税壁垒,而美国认为欧共体实行贸易歧视政策。双方在“关贸总协定”进行了七轮激烈的谈判,到1979年完成“东京回合”,决定发达国家将关税都降至5%的水平,以实现自由贸易的目标。
  材料二 中国自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关税总水平逐年降低。2002年至2005年,中国共进行了4次较大幅度的降税,关税总水平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从15.3%降至9.9%,降幅高达35%。到2005年,中国大部分产品的降税承诺已履行完毕。此后,中国按入世承诺需降税的税目数大为减少。2008年,中国关税总水平降至9.8%。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美两国大幅度降低关税的共同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国大幅度降低关税的不同点。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B 2.D 3.A 4.B 5.C 6.A 7.D
8.C 9.D 10.C 11.C 12.A 13.B
1.B 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即资本主义来发展生产,这被认为是“一次暂时的退却”,故选B项。
2.D 复兴计划由“联邦政府控制”“愈加强硬”“越过州政府而直接作用于各州公民”体现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选D项。材料没有涉及罗斯福新政的作用,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排除B项;威胁美国联邦制的正常运转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
3.A 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法国和日本政府积极干预经济,制定经济发展计划,故选A项。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各国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B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说法过于绝对,且与材料无关,排除。
易错分析 经济计划与计划经济
(1)经济计划是指人们侧重于对未来经济活动的主观筹划与安排。从微观上看,它表现为企业组织生产所作出的筹划与安排,目的是使企业内部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从宏观上看,它表现为国家和社会对社会资源配置与调控所作出的预先筹划与安排,从而使国民经济的发展达到某种特定的目标。
(2)计划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国家在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等方面,都由政府事先进行计划。
4.B 据材料和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苏联的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因为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未能从根本上打破“苏联模式”,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1965—1975年,美国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苏联,故A项错误;冷战不是导致美苏两国经济消长的主要因素,故C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困境,表明政府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失灵,故D项错误。
5.C 根据材料可知,中国走上市场经济道路后,短短的5年时间,就基本上消除了伴随计划经济30多年的普遍“短缺”现象。这表明了市场经济体制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故C项正确。A项中的“彻底退出”说法绝对,排除;计划经济体制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缺一不可,故D项错误。
6.A 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第三世界国家为了实现经济独立,纷纷发展国有经济。发展国有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将外国企业收归国有,故选A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已经崩溃,排除B项;阻碍了拉美国家现代化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国际经济新秩序并没有形成,排除D项。
7.D 结合所学可知,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后,美、英、法等国提高关税,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加剧了国际紧张局势,故选D项。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关税战不利于缓解世界经济危机,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贸易政策,不是货币政策,与金本位制关联较小,排除C项。
8.C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必然会增加世界各国的冲突,调解贸易争端是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职能,这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故选C项。A、B两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体现不出政治多极化趋势,排除D项。
9.D 材料体现的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经济不断发展,贸易竞争力不断增强,D项正确;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仍在改进完善,排除A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的是经济全球化,并非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排除B项;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没有完全消除,排除C项。
知识拓展 经济区域集团化是指同一区域的一些国家(地区),为了达到对内加强合作,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对外增强竞争力等目的,通过协定、条约、协商等形式组成经济共同体或贸易集团,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
10.C 据材料可知,中国国内的网络购物交易规模增长迅速,跨境电子商务商品零售总额也增长迅速,说明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新的增长点,故选C项。材料没有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无法得出中国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A项;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不是“平台”发展迅速,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不同支付方式的比较,无法得出网络支付成为主要方式的结论,排除D项。
11.C 据材料“汇兑之稳定”“避免竞争性之汇兑贬值”并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其职责是重建国际货币制度,以维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故C项正确。马歇尔计划于1947年启动,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排除B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各缔约国通过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12.A 亚投行总部设在北京,截至2015年4月15日,意向创始成员国有57个,遍布世界各地,说明中国经济与世界各国联系紧密,故选A项。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包括欧洲发达国家,不属于经济区域集团,排除B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13.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地位逐渐提高,人民币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说明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逐步提升,故选B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发放短期贷款,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发达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地位,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世界各国外汇储备的状况,排除D项。
能力提升练
1.D 2.B 3.C 4.B 5.D 6.B 7.A 8.D
1.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苏俄允许外国资本家通过独资等方式获得矿产、森林等经营权,这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调整,故选D项。美苏两国利益不同,排除A项;租让法令是苏俄主动做出的调整,排除B项;材料内容属于新经济政策,排除C项。
2.B 据材料可知,日本政府制定五年计划后,情况发生了变化,因此对原计划进行了修订,这表明该五年计划既有连续性,又有灵活性,故选B项。A、C两项的说法依据材料难以得出,排除;“直接推动”的说法夸大了该计划的作用,排除D项。
3.C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布什政府和克林顿政府都减少了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故题干中报告的主旨是主张摆脱传统的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束缚,实行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调节手段,故C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内容重点不是强调经济全球化,而是讨论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排除B项。从材料中只能看出西方经济体制的手段特征,排除D项。
4.B 表格显示了我国经济运行方式在1978年、1984年、1991年以及1993年四个年份中的变化情况,从中可知,国家定价比重逐渐下降,市场调节价比重逐渐上升,说明我国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B项正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是在21世纪初,A项错误;表格数据不能体现出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加大市场引导,C项错误;表格中国家定价与国家指导价的存在说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D项错误。
5.D 据材料可知,当时一些国家并未真正遵守关贸总协定关于减少出口限制的规定,说明国际贸易秩序面临着严峻挑战,故选D项。区域集团化阻碍全球化进程说法片面,排除A项;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发生”分化的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导致了贸易冲突的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
6.B 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世贸组织受理了发展中国家的诉讼,并要求美国放弃单边贸易,体现了世贸组织规范国际贸易的职责,B项正确;世贸组织是为推动世界贸易的自由化发展,而非代表或维护任何一方利益,排除A、D两项;多极化趋势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出现,排除C项。
7.A 根据材料“标志着战后以美国霸权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形成”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意味着美国取代英国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其基础是美国金融经济实力的绝对优势,A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主导地位,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涉及的是金融货币体系而非贸易体系,有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重建与运转,排除C、D两项。
8.D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在SWIFT系统中,占据绝大多数份额的是发达国家使用的货币,反映了发达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地位,故选D项。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SWIFT不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组成部分,排除A项;金融领域的多极化格局正在形成,排除B项;材料所述现象与逆全球化无关,排除C项。
9.答案 (1)原因:兑现谈判承诺,顺应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从而推动本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2)①美国: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格局,美国经济衰退,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因此,美国降低关税,缓和与欧共体的矛盾,维持伙伴关系,从而维护其霸主地位。②中国:通过降低关税,积极融入全球化,一方面倡议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另一方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综合国力。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美国与欧共体“进行了七轮激烈的谈判”和材料二“中国按入世承诺需降税的税目数”可得出兑现谈判承诺。根据材料一“以实现自由贸易的目标”并结合中国入世的相关知识可得出顺应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从而推动本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2)根据材料一“美国和欧共体……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格局,美国经济衰退,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因此,美国降低关税,缓和与欧共体的矛盾,维持伙伴关系,从而维护美国的霸主地位。根据材料二“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关税总水平逐年降低”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希望通过降低关税,积极融入全球化,一方面倡议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另一方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综合国力。
专题强化练3 商业贸易的发展变迁
答案见P115  10分钟
1.(2022安徽舒城中学月考)《吐鲁番出土文书》被评为首届向全国推荐的优秀古籍整理图书,其中整理的隋唐五代时期汉文商业契约文书约163件,涉及借贷、买卖等方面,文书内容全面丰富、规整清晰。可见隋唐五代时期(  )
A.经济史的史料全面完善
B.经济活动秩序趋于规范
C.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
D.商业贸易的主体多元化
2.(2023湖南郴州教研联盟期末)唐代宗诏令“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毁拆”。宋真宗时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最终宋徽宗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这反映出(  )
A.宋代的法律体系比唐代更为完备
B.“工商食官”的政策逐步受到削弱
C.商业发展不断冲击传统坊市制度
D.官府对商业活动的控制日趋严格
3.(2023北京西城统考一模)元代中书右丞卢世荣奏请实行由官方出钱出船、委托商人经营的“官本船”政策,“于泉、杭二州立市舶都转运司……官有其利七、商有其三。禁私泛海者,拘其先所蓄宝货,官买之”。元世祖下令“从速施行”。该政策(  )
A.促进了大运河的重新开通
B.通过官营海外贸易增加财政收入
C.表明元朝走向了闭关自守
D.开创官督商办的股份制经营形式
4.(2022河北廊坊联考)16世纪以前,从中国出口的茶叶主要销往东亚、东南亚、中亚和西亚,只有少量茶叶通过上述地区被转销到欧洲和东非地区;16世纪至19世纪初,西欧、北美、西非等地区逐渐成为消费中国茶叶的主力军,欧洲国家开始寻求与中国进行直接贸易。这(  )
A.折射出世界市场的发展
B.反映了中国朝贡贸易的变化
C.成为地理大发现的诱因
D.体现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
5.(2022福建厦门一中期中)16世纪前,原产于东南亚地区的胡椒售价昂贵,在葡萄牙用胡椒入菜只是少数人的特权。而17世纪后,胡椒价格却逐步走低,开始大量进入寻常百姓家。这种变化是因为(  )
A.民众消费观念发生显著变化
B.商业革命冲击西欧传统市场
C.威尼斯香料垄断地位被打破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6.(2023河南项城一中月考)1860年,英法两国签署《科布登条约》,两国互相承诺给予最惠国待遇。为分享两国的开放市场协定,欧洲各国纷纷与英、法签署包含最惠国待遇的双边贸易协议,1860—1880年期间,英国与欧洲诸国共签订贸易条约31个,法国共签订33个。这表明当时(  )
A.西方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世界贸易多中心的格局形成
D.自由主义逐渐成为欧洲主流
7.(2022湖北武汉六校期中)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经济危机。欧美国家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元霸主地位随着美国经济实力下降而下降,日元、马克、英镑等地位不断提高,世界货币逐步走向多元化。这表明(  )
A.经济危机冲击原有格局
B.经济危机使美国失去大国地位
C.美元不再具有优势地位
D.经济地位与政治地位完全匹配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1.B 2.C 3.B 4.A 5.B 6.D 7.A
1.B 材料“涉及借贷、买卖等方面,文书内容全面丰富、规整清晰”体现的是隋唐五代时期通过商业契约来引导商业的发展,使经济活动秩序趋于规范,B项正确;“全面完善”的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与人身依附关系松弛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商业贸易主体的多元化,排除D项。
2.C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宋时期由于商业的发展,“侵街”现象屡禁不止,由不合法变为合法,这反映了商业的发展冲击了传统坊市制度,故选C项;材料中强调的是政府对待“侵街”现象的政策,体现不出宋代的法律体系比唐代更为完善,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工商食官”政策,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官府对于商业活动控制的逐渐松散,排除D项。
3.B 据材料可知,元朝实行的“官本船”政策,“由官方出钱出船”“官有其利七”,说明“官本船”政策由官方经营,能够增加财政收入,故选B项。材料所述为对外贸易政策,与大运河无关,排除A项;打击海外贸易中的走私活动不是闭关自守,排除C项;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采用的是官督商办的股份制经营形式,排除D项。
4.A 材料反映了16世纪以前中国茶叶主要销往亚洲国家,而16世纪至19世纪初,欧美、西非等地区成为中国茶叶的主要消费地区。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各地联系不断加强,世界市场形成并不断发展,推动了中国茶叶的主要消费地区发生变化,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茶叶主要消费地区的变化,没有涉及朝贡贸易,排除B项;材料所述现象是地理大发现的结果,而非诱因,排除C项;16世纪正值中国明朝实行闭关自守的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已经走向衰落,排除D项。
5.B 结合所学可知,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之一是流通中的商品种类和数量增多,世界联系日益密切,因此材料中胡椒价格的变化及使用范围的扩大,体现的是商业革命对西欧传统市场的冲击,B项正确;材料与民众消费观念变化无关,排除A项;C项也是商业革命的表现之一,但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初,排除D项。
6.D 据材料可知,1860—1880年期间,欧洲国家签署了众多的互相承诺给予最惠国待遇的贸易协定。最惠国待遇是在自由贸易的前提下实行的,由此可见这一时期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巨大,故选D项。材料未提及欧洲各国的经济结构,排除A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初,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各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不能得出多中心的格局已经形成的结论,排除C项。
7.A 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经济危机”“美元霸主地位随着美国经济实力下降而下降”“世界货币逐步走向多元化”可知,经济危机使世界货币逐步走向多元化,冲击原有的格局,A项正确;美国仍然处于大国地位,排除B项;美元依然具有重要地位,排除C项;“完全匹配”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单元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错点1 对商业贸易的影响把握不准
1.(2022山东济南一中期中)北京大学邓小南教授提出“草原文化带”这一理念,意即陆上丝绸之路已由最初的商贸动机,生成为一种高于经济利益之上的文明形态,例如宗教、建筑、音乐、雕像、服饰和语言,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彼此依存,直至水乳交融。这说明陆上丝绸之路(  )
A.形成了高级文明形态
B.侧重于塑造文化特色
C.促进了文明交融发展
D.缔造出灿烂草原文化
2.(2023广东多校联考)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通过殖民扩张获得了大量的黄金白银,但人们执着于投资卡斯蒂利亚的政府债券,而非投资商业。当政府债券给出百分之七的利率时,资金就流向它们;当利率下调到百分之五时,资金就会流到土地上。据此可知,这一现象(  )
A.使西班牙成为世界中心
B.促进了西班牙资本主义发展
C.阻碍了西班牙社会转型
D.根源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易错点2 对世界市场发展历程的认识存在误区
3.(2022河北石家庄二中月考)中世纪晚期,欧洲的区域性贸易已经同东方的商业活动相联系。虽然限于当时生产力水平,发展很有限,但一个包括“旧世界”大部分地区在内的贸易网络这时已经显现轮廓,形成了当时已知世界的“世界市场”。据此推知当时(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在欧亚初现
B.区域市场为近代世界市场奠定基础
C.欧洲与东方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D.东西方贸易主要通过民间途径开展
4.(2023河北保定六校联盟期中)17世纪,在荷兰政府的支持下,一些大商人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19世纪末,美国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这些经济组织的建立(  )
A.都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都促进了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C.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D.都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
易错点3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5.(2023浙江绍兴统考二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劳动和资本密集型的“大烟囱工业”被称为“夕阳工业”,比重逐渐下降;技术密集型的专业化和小型化新兴工业被称为“朝阳工业”,获得迅猛发展。与此相适应,“重、厚、长、大”的工业产品逐渐让位给“轻、薄、短、小”的产品。这说明(  )
A.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强
B.人工智能成为新兴产业
C.新材料技术应用范围广
D.经济结构发生新的变化
6.(2023天津新华中学月考)1933年,美国极力强化联邦政府的职能,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而1981年里根总统则称“本人有意限制联邦政府的规模与影响力……我们当前所遭遇到的困难和政府不必要的过度成长所造成对我们生活的干预,两者绝非巧合”。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美国(  )
A.三权分立的民主体制遭到破坏
B.经济衰退致使政府的权力下降
C.总统权力影响国家政策的稳定
D.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局部调整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易混易错练
1.C 2.C 3.B 4.C 5.D 6.D
1.C 材料“例如宗教、建筑、音乐、雕像、服饰和语言,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彼此依存,直至水乳交融”体现了丝绸之路促进了文明交融发展,故选C项;材料体现的是生成一种高于经济利益之上的文明形态,各文明的交融、发展,而不是形成高级文明,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文明的交融,且陆上丝绸之路侧重于塑造文化特色也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草原文化,排除D项。
2.C 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国内资金更多流向政府债券或土地,而不是国内的工商业,这不利于西班牙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转型,故选C项;材料没有涉及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格局的变化,排除A项;殖民扩张获得的资金没有用于扩大生产,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这一现象的根源是西班牙的社会经济制度,排除D项。
易错分析 商业贸易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对人类社会有着巨大的影响。商业贸易的发展演变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社会结构和政治局势、国家的兴衰和国际格局的变化。因此,在解题时,大家要根据题干中的情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作答。
3.B 根据材料可知,当时的“世界市场”包括了“旧世界”的大部分地区,在近代随着空间的拓展,逐渐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体现了当时的区域市场为近代世界市场奠定基础,故B项正确;当时欧洲处于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仅从材料信息无法推知欧洲与东方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故C项错误;中世纪晚期大约处在中国的明朝时期,而明朝东西方贸易以官方途径为主,故D项错误。
4.C 结合所学可知,荷兰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是服务于殖民扩张的组织,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拓展;而19世纪末的垄断组织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列强瓜分世界,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故选C项。资本的原始积累指的是工业革命前的资本积累,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排除B项;19世纪末垄断组织产生时西方国家奉行自由放任政策,排除D项。
易错分析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垄断性大企业纷纷涌现。这些垄断组织推动了资本主义工业生产迅猛发展,它们一方面对海外市场的需求更加强烈,另一方面,则将其过剩资本向海外输出。殖民地除继续充当工业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给地外,还日益成为西方资本的投资场所。所以,垄断组织推动了西方列强更加激烈地争夺殖民地,从而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5.D 据材料可知,二战后,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下降,技术密集型的专业化和小型化新兴工业所占比重上升,说明二战后的经济结构发生新的变化,故选D项。其他三项材料均未涉及,排除。
知识拓展 夕阳工业与朝阳工业
  夕阳工业是正处于不断衰落过程中的部分传统工业部门的总称,当前工业发达国家一般将钢铁、橡胶、造船和纺织等工业列入夕阳工业的范畴。朝阳工业是开始发展并具有较强生命力的新兴工业部门的总称,主要包括微电子工业、信息工业、生物技术工业、机器人工业、新能源工业等。
6.D 结合所学可知,1933年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政府通过国家干预应对经济危机;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里根政府则通过减少国家干预来促进经济恢复,走出“滞胀”。所以这一变化反映了美国经济体制的局部调整,故选D项。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并没有遭到破坏,排除A项;国家干预的减少是政府的主动调整,排除B项;材料没有强调总统权力与国家政策的关系,排除C项。
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考点1 古代的商业贸易
1.(2022全国甲,26)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2.(2022广东,5)清代从广州出口的瓷器中,除了江西、浙江的名窑产品外,还有广东、福建专门烧制的贸易瓷。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这种现象反映当时(  )
A.广州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
B.出口瓷器产自官营手工作坊
C.西方艺术在中国颇受欢迎
D.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明显削弱
考点2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3.(2021全国乙,32)16世纪起,英国国王将大量特许状授予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团体,成立特许公司。与此同时,欧洲许多国家掀起创办海外贸易特许公司的热潮。至18世纪末,特许公司数量已达数百个。这反映出该时期(  )
A.资本输出成为海外扩张的主要形式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划分势力范围成为列强争霸的焦点
D.殖民扩张呈现竞争格局
4.(2023全国乙,28)19世纪70年代之前,伦敦市场上中国茶叶价格的日常波动很难影响到中国国内的茶叶出口价格。随着中英间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随着伦敦市场的标价而变动,销售数量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这(  )
A.导致中国茶叶出口衰落
B.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状况
C.促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
D.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
考点3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5.(2021全国甲,35)1930—1931年,纽约市儿童餐厅提供的廉价午餐数量猛增,曾在1917—1918年因战争而畅销的香烟产量再次剧增,许多穿着整洁西装的商贩在街头兜售苹果,也成为城市一景。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
A.经济危机持续加深
B.社会矛盾趋于缓和
C.新政取得良好成效
D.福利制度已经确立
6.(2023湖北,10)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历了15年漫长历程。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复关”申请,此后数年谈判没有实质性进展。1992年10月以后,前期谈判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初步形成
C.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D.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三年模拟练
1.(2023湖南常德月考)商周时期商业和手工业全都由官府垄断,即所谓“工商食官”“工商在官”。而到了春秋时期,在某些官府商业存在的同时也开始出现了独立的商人,同时一些商业发达城市兴起。上述变化(  )
A.使区域之间的长途贩运非常繁荣
B.有利于瓦解秩序森严的礼乐制度
C.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手工业者地位
D.促进新兴商业阶层地位持续走高
2.(2023湖南部分学校联考)招牌广告并不是宋代的独创,但宋代广告求大、求美、求奇,特点十分突出。如旗帜广告盛行于唐,但至多是“青帜宽数尺,悬于往来道”,至宋则为“一竿横挂数幅帛”。宋代广告的这一特点(  )
A.表明政府对市场监管的松弛
B.根源于开放的社会风气
C.凸显了市场竞争的较大压力
D.提高了商品贸易的成本
3.(2022安徽黄山二模)明初,朝廷在北方边疆驻兵,为解决军粮问题,号召商人输粮于边,徽商率先响应。清乾隆年间,徽商吴鹏翔贩运川米沿江东下,恰逢汉阳发生灾荒,他低价抛售川米帮当地百姓渡过难关。许多徽商赚钱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回乡兴办教育,让后代读书。这说明明清时期(  )
A.徽商的商业影响力巨大
B.重义轻利成为社会风尚
C.商帮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D.主流意识影响经商之道
4.(2022黑龙江哈尔滨三中三模)中国古代从域外引入了非常多的作物,比如汉唐时期传入的胡瓜、胡桃等,魏晋时期从海路传入的海棠等,宋明从番邦传入的番茄、石榴等,明清时期传入的洋葱、洋芋等。这些作物的传入(  )
A.推动中西文化深入交流
B.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C.得益于开明的对外政策
D.丰富了民众日常生活
5.(2023浙江台州统考二模)著名经济史专家林文勋根据主要流通商品的变化,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分为秦汉“盐铁时代”、唐宋“茶盐时代”、明清“粮棉时代”几个不同的阶段。这一演变趋势本质上反映了(  )
A.雄厚商业资本不断聚集
B.商品流通数量逐渐增多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D.全国性商贸网络的形成
6.(2022陕西宝鸡一模)中世纪的欧洲人普遍谴责放贷谋利的行为,认为这在“上帝看来是可恶可厌的罪恶”。16世纪中叶,法国法学家查理·杜莫林要求人们承认“温和的、可以接受的高利贷行为”。于是,以借贷取利的活动不再被视为不义,高利贷可以畅通无阻了。这一观念变化(  )
A.反映出社会道德的沦丧
B.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C.是新教广泛传播的结果
D.是法律偏袒贵族的体现
7.(2023海南统考三模)汉唐时期无地农民往往是地主的私属,到了宋代,他们通常与地主签订租佃契约,契约期满有退佃起移的自由,不少农民往往忙时耕作,闲时经商。这表明宋代(  )
A.商业革命使官府放松了社会控制
B.稻麦复种推动了契约制的发展
C.农民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
D.法律制度比汉唐时期更加完善
8.(2023山东聊城统考一模)1650年,从荷兰到爪哇运输香料的航程需要一年的时间,到1850年时,在适宜风向下的航程却只需要3个月。1700年以前的远程贸易主要涉及的是香料、蔗糖和丝绸等一些贵重商品,到1800年,烟草、鸦片、棉花、茶叶等商品的大批量运输也具有了商业价值。上述变化主要说明(  )
A.香料是远程贸易的主要商品
B.开辟新航路催生了商业革命
C.大批量商品运输更有利可图
D.技术的进步密切了世界联系
9.(2022福建宁德三模)16世纪起,西欧各国出现了商品证券交易所和商业特许公司等组织,随着商业规模急剧扩大,世界市场迅速崛起。这些现象的出现(  )
A.促成西欧商业格局的改变
B.加快欧洲资本输出的步伐
C.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D.推动欧洲经济政策的转型
10.(2023河南焦作统考一模)近代中国早期股份制企业普遍实行“官利(或称官息,指政府规定的利息)”制度,即不论企业是否盈利,股息都要预先付出,然后再进行结算,仍有利润时,再按股分配“红利”。官息年利一般为7%~8%,有时高达10%。据此可知,“官利”制度(  )
A.有利于吸引民间资本
B.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
C.保证了企业资金运行
D.减轻了企业的资金负担
11.(2023天津重点学校联考一模)出于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尤其是金融治理体系改革进展缓慢的不满,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建立了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一行为反映出(  )
A.传统金融治理体系走向崩溃
B.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金融中影响力提高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初步建立
D.新兴市场国家是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导者
12.(2022山东青岛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东印度公司)是一个具有法人和政治地位的团体,在任何时候都是以伦敦公司和印度总督的名义在印度群岛进行贸易。他们及其后继者在法律上都有权拥有、购买、接收和保留土地、租金、特权、自由、管辖权、特许经营权以及任何种类的财产继承权。
东印度公司及其后继者有权在15年的任期内,享有完全独占东印度贸易的自由和特权,可以自由在东印度的所有岛屿、港口、城市、城镇进行贸易。
(东印度公司)总督及其临时代理人有权制定合理的法律。
——摘译自《伊丽莎白女王授予
东印度公司的特许证》
(1600年12月31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东印度公司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五年高考练
1.D 2.A 3.D 4.D 5.A 6.D
1.D 据材料可知,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以丝织品等手工业品为主,输入商品以香料、珍珠等原料为主,这表明宋代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故D项正确。香料、珍珠等奢侈品并非基本生产资料,故排除A项;汉朝时,海上丝绸之路已开辟,排除B项;宋代外贸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而非主要来源,排除C项。
2.A 清代,从广州出口的瓷器中,既有江西、浙江的名窑产品,也有广东、福建的贸易瓷,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在瓷器上绘制欧风图像,这反映了广州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故选A。据材料不能断定出口瓷器产自官窑还是民窑,故B错误;材料信息反映了中国瓷器在欧洲受欢迎,并非西方艺术在中国颇受欢迎,故C错误;重农抑商政策贯穿封建社会始终,D错误。
3.D 根据材料的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进行了早期殖民扩张,其授权成立特许公司是国家实施重商主义政策的表现,“欧洲许多国家掀起……热潮”“数量已达数百个”说明该时期殖民扩张呈现竞争格局,故D项正确;资本输出成为海外扩张的主要形式、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和划分势力范围成为列强争霸的焦点的时间与题干不符,故A、B、C三项均错误。
4.D 材料中的关键时间信息是“19世纪70年代”。材料反映了19世纪70年代前后,国际经济对中国茶叶出口价格产生了不同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之后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茶叶作为中国传统的贸易产品,在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期,受世界市场的影响较小,能保持自己之前的市场地位。而19世纪70年代之后,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进,通信技术得到发展,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商品的出口价格越来越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这会削弱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故D项正确。中国茶叶出口价格和销售数量的波动并不代表中国茶叶出口衰落,排除A项;中国茶叶的出口不能代表中国对外贸易的整体状况,根据材料也无法判断是入超还是出超,排除B项;中国国内茶叶出口价格深受国际市场茶叶价格变动的影响,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结果,C项因果倒置,排除。
5.A 据材料“1930—1931年”“纽约市”“廉价午餐数量猛增”“香烟产量再次剧增”“穿着整洁西装的商贩”等并结合所学可知,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纽约市由于企业倒闭、工人失业、资本家破产等因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和人们逃避现实的苦闷情绪上升,而这些现象与经济危机持续加深密切相关,故A项正确。经济危机导致企业破产、工人失业,社会矛盾尖锐,故B项排除;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后开始实行新政,故C项排除;二战后欧美福利制度逐渐建立,故D项排除。
6.D 根据材料可知,1986年中国就提出了“复关”申请,但直到1992年10月以后“复关”谈判才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有助于解决“复关”谈判中双方争执的核心关键问题,故D项正确。
三年模拟练
1.B 2.C 3.D 4.D 5.C 6.B
7.C 8.D 9.A 10.A 11.B
1.B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商周时期官府垄断手工业和商业,即工商食官;到春秋战国时期,因生产力发展,商业城市兴起,独立商人出现,这对原有的社会等级制度造成一定的冲击,有利于瓦解秩序森严的礼乐制度,B项正确。明清时期出现区域之间长途贩运非常繁荣的景象,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手工业者地位,排除C项;“持续走高”的表述有误,且战国时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
2.C 宋代广告求大、求美、求奇的目的是提升宣传效果,其原因在于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商家之间竞争较为激烈,故选C项。商户为了追求利益而加强宣传,与政府对市场监管放松无关,排除A项;“根源”说法错误,排除B项;商业广告特点的变化不一定会提高商品贸易的成本,排除D项。
3.D 材料“为解决军粮问题,号召商人输粮于边,徽商率先响应”“他低价抛售川米帮当地百姓渡过难关。许多徽商赚钱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回乡兴办教育,让后代读书”体现了明清时期徽商的家国情怀,表明其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不是徽商的商业影响,排除A项;材料只提到了徽商,无法体现重义轻利成为社会风尚,排除B项;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
4.D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外来作物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D项正确;材料仅涉及外来物种的传入,无法得出“推动中西文化深入交流”的结论,排除A项;古代域外作物引入不属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汉唐时期,世界尚未连为一个整体,排除B项;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自守政策,排除C项。
5.C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主要流通的商品种类逐渐由生产生活类转向吃穿消费类,这反映了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日益增强,故选C项。材料体现不出雄厚商业资本不断聚集,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主要流通商品种类的变化,而不是流通数量的变化,排除B项;全国性商贸网络的形成与古代主要流通商品种类的变化关联较小,排除D项。
6.B 材料体现的是欧洲人对放贷行为由谴责变为可以接受,这有利于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其他三项表述均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
7.C 据材料可知,宋代租佃契约制使佃户拥有更多的自由,说明宋代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有所减弱,故选C项。材料体现不出宋代商业革命的影响,排除A项;稻麦复种制与租佃契约制并不存在推动与被推动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反映不出宋代法律制度比汉唐时期更加完善,排除D项。
8.D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从17世纪到19世纪,距离相同的情况下海上航行的时间缩短,远程贸易由贵重商品开始向大批量的经济作物转变,这主要是因为工业革命开展后,交通工具得到改善,说明了技术的进步密切了世界联系,故选D项。香料是远程贸易的主要商品的表述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开辟新航路的时间是15—16世纪,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9.A 根据所学可知,商品证券交易所和商业特许公司等组织的出现,反映出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商业经营方式及商业格局的变化,世界市场逐步形成,A项正确;资本输出主要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B项;C项是价格革命的影响,排除;当时西欧的经济政策是重商主义,没有发生转型,排除D项。
10.A 据材料可知,“官利”制度要求企业既要向民间资本预付高额利息,又要在有利润时进行“分红”,这就使投资者有了稳定甚至高额的收入,从而有利于吸引民间资本投资股份制企业,故选A项。“官利”制度与解决政府财政困难无关,排除B项;“官利”制度有利于企业融资,但由于利息较高反而会影响企业的资金运行,排除C项;“官利”制度加重了企业的资金负担,排除D项。
11.B 据材料可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对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不满,因而建立了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这反映了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金融中影响力提高,故选B项。传统金融治理体系走向崩溃的说法夸大,排除A项;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建立,排除C项;美国等西方国家是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导者,排除D项。
12.答案 背景:新航路开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进一步殖民扩张,英国推行重商主义,为有效垄断对外贸易。
特点:它是一种新型的股份制贸易公司,经济上获得垄断贸易权等;政治上有制定法律、管辖权等种种特权,是具有法人和政治地位的团体。
评价: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世界各地经营垄断贸易,进行殖民掠夺,对资本原始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