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同步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村落的产生
1.(2023黑龙江佳木斯一中月考)《汉书·沟洫志》记载:“古首立国居民……填淤肥美,民耕田之……稍筑室宅,遂成聚落。”由此可知,古代村落的形成主要得益于 ( )
A.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
B.劳动分工和人口增加
C.自然环境和地理分布
D.宗族观念和乡土意识
2.(2023山西吕梁期末)据研究,辽河流域距今8000年前的兴隆洼文化原始龙纹中蕴含冬至日北斗天象和赤道星宿,红山文化时代的易学体系、数理逻辑与之一脉相承,它们共同启发了《山海经》的创作。这说明( )
A.天文学的进步使人类走向定居
B.聚居生活推动了文明的发展
C.中国原始村落孕育了国家雏形
D.辽河流域是中华文明发源地
3.(2023河南新乡期末)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位于杭州湾南岸、四明山北麓的姚江之滨。同河姆渡遗址较为相似的是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主要位于浐河东岸。这说明我国早期聚落 ( )
A.受经济水平的影响
B.形成了多元的文化习俗
C.选址注重自然环境
D.发展出独特的建筑风格
题组二 集镇的出现
4.(2023湖北恩施期末)明代徽商程维宗开始在屯溪镇经营商业,并吸引了大量徽商,此后屯溪逐渐成为皖南巨镇,也成为茶叶集散中心。徽商还在当地修建了大量的桥梁、道路和水利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了商业经营条件和人居环境。这表明当时( )
A.商人地位得到较大提升
B.地区之间经济分工明显
C.商业活动推动集镇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
5.(2022辽宁锦州期末)中国古代早期的集镇大多出于军事防御目的而建,故位置多位于战略要地。英国的贸易小镇多位于地理位置优越、便于货物交换的地方。由此可以看出古代集镇 ( )
A.位置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B.基本上不受地理位置的影响
C.世界各国形成原因基本相同
D.带动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
6.(2022安徽宿州期末)据统计,明清江南棉花与棉纺织业市镇有52个,蚕桑与丝织市镇有25个,米粮专业市镇有13个;长江中游的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陶瓷业市镇有25个,造纸业市镇有20个,纺织业市镇有44个。这说明( )
A.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B.地区性分工日益明显
C.手工业已占据主导地位
D.市镇的规模不断扩大
7.(2023福建龙岩期末)明中期汉水改道后,汉口逐渐转变为良港,各处商民集聚,逐渐成为“甲于全楚”的商业巨镇。清朝中期以后,汉口镇形成了白布街、棉花街等专业街肆,汉口堡等防卫设施渐次拆除。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商业分工趋于弱化
B.汉口交通条件的改善
C.抑商政策日益松弛
D.集镇经济功能的增强
题组三 城市的产生
8.(2023吉林白城期末)罗马城中有弯曲的道路、排水和引水管道,神庙、剧院、露天剧场、公共浴场等在城市中也较为常见,一些城市还设有图书馆。城市内既有设在特定区域的大型集市,也有位于民居中的小店铺。这反映出罗马城市 ( )
A.凸显政治职能
B.注重公众服务
C.布局整齐划一
D.根据地形建设
9.(2022山东威海期末)下图为雅典庇西特拉图(约公元前600—前527年)统治时期输水管道所用的陶管。这些陶管内径相同、规格相近、维护方便,且上方都留有椭圆形开口,以便快速清污和疏堵。这( )
A.表明了城市职能分工的细化
B.体现了雅典水利技术的完善
C.适应了城市人口增长的需要
D.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10.(2023江苏扬州期末)汉代到清代,中国城市基本是中央集权行政体系的载体,主要城市是官府和士人集中的地方,也是科举与官学等教化机构所在。这可以说明中国古代城市( )
A.体现礼法结合特点
B.受士大夫传统观念影响
C.主要发挥政治功能
D.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11.(2023天津宝坻一中月考)北京故宫建筑严格按《周礼·考工记》中帝都营建原则建造,而且皇帝的宝座正好处于城市的中轴线上。这种建筑形式在本质上反映了( )
A.社会等级观念影响建筑
B.帝王居住环境的改善
C.城市建筑工艺水平高超
D.家国一体的思想理念
题组四 世界各地的民居
12.罗马共和国时期以庭院式住宅为主要形式,罗马帝国时期则修建了很多独栋公寓楼。这种独栋公寓楼往往有五六层,每层被分割成数个独立套间,便于出租。这种变化( )
A.适应了罗马扩张的需要
B.影响了所有的城市住房设计
C.是阶层分化出现的原因
D.使罗马形成统一的建筑规制
13.(2023江苏期初调研)下面左图为北美大平原印第安人居住的圆锥形帐篷,下面右图为南美亚马孙雨林中印第安人的圆形公共居所,导致两处印第安人民居样式差异的因素有 ( )
①经济形态不同
②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程度不同
③自然环境不同
④国家政权实力和影响力不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村落的产生与世界各地的民居
1.(2023辽宁朝阳期末)耶莫遗址位于伊拉克北部基尔库克以东,有21座房屋,每座房屋有好几个房间,房间里有炉灶、地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石制、骨制工具,还有装饰品和塑像。该遗址是西亚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的代表。耶莫原始聚落产生的原因是( )
A.西亚最早培植大麦、小麦
B.原始农耕产生,人们开始定居生活
C.赫梯人最早学会冶铁技术
D.西亚地区最早产生了阶级与国家
2.《徽州古村落》中对某村落的布局这样写道:“整个村落以敬爱堂为中心布局设计,前后两条溪流成弧形绕堂而过,流经家家户户门前,形成‘门外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的格局。”材料体现出的村落文化特色是( )
A.渗透宗法伦理秩序
B.典型的拱形建筑特色
C.传统的四合院格局
D.砖石混合的建筑特点
3.(2022广东佛山期末)唐宋以来,村落共同体的色彩日益浓厚,同一村落的村民之间命运与共的理念深入人心,不同村落之间具有强烈的排他性。村民的社区观念远重于国家的行政区观念。这一现象表明唐宋时期( )
A.宗法制得到进一步强化
B.农村阶级矛盾消除
C.国家治理面临新的挑战
D.阶层流动受到制约
4.(2022河北沧州期末)在城邦民主政治机构如公民大会和议事会出现的时候,古雅典市政公共建筑也出现了。市政广场是交流信息、参与市政议会和公民大会的“民众集会之所”。这反映了雅典城邦( )
A.小国寡民、城市自治的特征明显
B.城市建设服务于政治需要
C.为古典文化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D.市政建筑水平领先于世界
题组二 集镇和城市的出现
5.(2023江苏新高考基地联考)下表为明中叶至清中叶苏嘉湖区域蚕桑丝织圈市镇经济交往网络情况表(注: ☉为跨区域集散中心;△为区域内集散中心)。这反映了当时该区域( )
桑籽 桑秧 桑叶 鲜茧 生丝 丝绸 备注
乌青镇 ☉ ☉ ☉ ☉ ☉ 蚕桑最盛,却几无绸业
菱湖镇 △ ☉ 丝产量在湖州府领先
盛泽镇 △ ☉ 专营织绸,不事蚕桑
南浔镇 ☉ ☉ ☉ ☉ 丝产量湖州府第二
A.集镇生产呈现专业化特征
B.自由雇佣劳动已经较为普遍
C.传统的小农经济占据优势
D.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兴盛活跃
6.(2023湖南常德期中)位于土耳其的恰塔尔休于可能是人类最早建立的城市,距今有8 000年之久。这座城中有1 000多座土砖砌的房屋,人口数量超过6 000人。其房屋规格统一,屋内有木梯、炉灶、供坐卧的平台等,还有不少人家的墙壁上有装饰壁画、灰泥浮雕和兽头。据此可推知,该城市( )
A.不存在贫富阶级差异
B.为军事目的而设立
C.手工业发展领先世界
D.生活环境较为稳定
题组三 思维训练
7.时空思维(2023北京东城期末调研)下图是学者绘制的古代中国都城变迁示意图。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历朝都城承担边境防御职能
B.都城迁移的轨迹是从东到西
C.唐以后都城选定与大运河有一定关系
D.历代都城都与丝绸之路有着直接联系
题组四 综合题组
8.(2023河北省级联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城市经济以服务行业和手工业为主,商业贸易对城市发展的贡献相对小一些。这与中国古代的经济基础有关,更与政府的经济政策密切相关。中国大部分城市的职能是以政治军事为主,即使宋代以后,专门经济型城市虽有所发展,但在城市数量中仍占较小比例。中国传统城市没有特定的“圣地”,没有教堂或广场。中国古代城市形成了从诗社、画社、酒肆、茶楼到瓦肆、勾栏等一系列能够满足社会各阶层文化生活需求的场所。
——摘编自李纯《中国古代
城市制度变迁与城市
文化生活的发展》
材料二 欧洲中古时代晚期,城市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港口城市从远洋贸易中获取巨利,由于跨海远程运输风险巨大,且集中投入巨大资金的需求和长期的耽搁、等待,使这些海运城市中的商人逐渐发展了以银行贷款作为基础的信用制度以及分摊风险的保险制度。这两个新兴的经济制度,毋庸置疑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经济实力的增长,提供了城市与封建主谈判的资金支持,为城市自治权的获取提供了基础。城市经济兴旺,人口众多,城市大学进一步发展,大学之间的交流也孕育着提出新理论的机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古晚期西方城市发展的表现并说明其影响。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基础过关练
1.A 2.B 3.C 4.C 5.A 6.B 7.D
8.B 9.C 10.C 11.A 12.A 13.B
1.A 据材料“填淤肥美,民耕田之……稍筑室宅,遂成聚落”可知,农业生产得到发展,人们过上定居生活,村落逐渐形成,A正确;B、C、D三项内容在材料中均无法体现,排除。
2.B 据材料可知,兴隆洼文化和红山文化启发了《山海经》的创作,这说明聚居生活推动了文明的发展,B项正确;天文学不是使人类走向定居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材料只能说明聚居生活对文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无法说明原始村落孕育了国家的雏形,排除C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材料不能表明辽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排除D项。
3.C 河姆渡遗址位于姚江之滨,半坡遗址位于浐河东岸,这说明我国早期聚落选址注重自然环境,故选C项;材料强调河姆渡和半坡遗址的分布与自然环境有关,未涉及经济水平,排除A项;材料未反映半坡和河姆渡遗址的习俗差异,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河姆渡和半坡遗址的建筑风格,排除D项。
4.C 皖南屯溪镇徽商云集,使该镇成为茶叶集散中心,并且该镇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这表明徽商的商业活动促进了集镇的兴起和发展,故C项正确。
5.A 由材料可知,军事、经济因素均会对古代集镇位置产生影响,故选A项,排除B项;材料中英国贸易小镇与中国古代早期集镇形成的原因不同,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内容,排除D项。
6.B 根据材料“蚕桑与丝织市镇”“米粮专业市镇”“纺织业市镇”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集镇进一步发展,地区性专业分工日益明显,故B正确;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是出现雇佣与被雇佣关系,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C、D均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7.D 据材料“清朝中期以后,汉口镇形成了白布街、棉花街等专业街肆,汉口堡等防卫设施渐次拆除”可知,汉口镇经济功能增强,故D项正确。
8.B 根据材料可知,罗马城市中有道路、剧场、神庙等公共设施,体现了对公共服务的重视,故B项正确。
9.C 庇西特拉图统治时期输水管道有统一的标准,便于维护,适应了城市人口增长的需要,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城市职能分工,排除A项;输水陶管不足以说明雅典水利技术的完善,排除B项;输水管道统一标准与政治制度无关,排除D项。
10.C 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城市是中央集权行政体系的载体,是官府和士人集中的地方,也是教育机构所在地,说明城市的政治功能比较强,故C项正确。
11.A 材料“皇帝的宝座正好处于城市的中轴线上”体现了皇帝的权势和威严,突出了皇权的至高无上,说明等级观念影响城市的布局和建筑的设计,故选A;材料主旨是皇权独尊理念影响城市布局和建筑设计,未涉及帝王的居住环境、城市建筑工艺水平及家国一体的思想理念,故排除B、C、D。
12.A 材料中的“变化”是指古罗马民居的形式由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庭院式住宅变为罗马帝国时期的独栋公寓楼。相较于庭院式住宅,公寓楼往往楼层高,有数个独立套间,能够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容纳更多的人口。结合罗马共和国到罗马帝国时期,罗马疆域不断扩张,人口增加的史实可知,公寓楼的出现适应了罗马扩张的需要,故选A。“所有”表述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除B。材料中建筑的变化与阶层分化无直接联系,排除C。罗马帝国时期出现很多独栋公寓楼不能表明当时罗马形成统一的建筑规制,排除D。
13.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美大平原上过着游猎生活的印第安人居住在圆锥形帐篷内,南美亚马孙雨林中处于刀耕火种阶段的印第安人居住在圆形的公共居所中,因此导致两处印第安人民居样式差异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形态不同和自然环境差异,①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前,古代印第安人的居住状况,与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国家政权的实力、影响力无关,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
能力提升练
1.B 2.A 3.C 4.B 5.A 6.D 7.C
1.B 由材料“有21座房屋……石制、骨制工具”可知,耶莫原始聚落产生的原因是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进行原始的农耕活动,过上了筑屋定居的生活,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培育的作物种类和冶铁技术,排除A、C两项;材料未体现西亚地区最早产生了阶级与国家,排除D项。
2.A 材料中“以敬爱堂为中心布局设计”体现出宗法伦理秩序的文化特色,故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排除。
3.C 据材料“同一村落的村民之间命运与共的理念深入人心,不同村落之间具有强烈的排他性”可知,村落共同体意识有利于村落内部团结,但不利于政府加强对地方的行政管理,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宗法制,排除A项;B项表述绝对化,排除;材料仅涉及村落内部因共同利益存在共同意识,没有涉及阶层流动受到制约,排除D项。
4.B 在城邦民主政治机构出现的时候,古雅典的市政公共建筑也出现了,说明雅典城市建设服务于政治需要,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雅典城市建设与民主政治的关系,与雅典城邦小国寡民的特征无关,排除A项;为古典文化繁荣提供物质基础的是奴隶制经济,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市政建筑水平,无法得出“领先于世界”的结论,排除D项。
5.A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明中叶至清中叶,江南地区一些市镇的蚕桑丝织生产有了区域性分工,这表明集镇生产呈现专业化特征,故A项正确;B项错在“普遍”一词,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并未体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兴盛活跃,排除D项。
6.D 材料“这座城中有1 000多座土砖砌的房屋,人口数量超过6 000人”体现的是当时出现定居生活,说明生活环境较为稳定,D项正确;城市的出现说明当时已经出现私有制,必然会出现贫富差异,排除A项;材料与军事目的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手工业同其他地区的对比,不能得出其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C项。
7.C 时空思维指的是思维主体按照时空特性对事物进行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包含时间思维和空间思维。任何历史活动都发生在特定历史时空之中。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宋、元、明、清时期都城均在运河沿岸,交通运输比较便捷,说明唐以后都城选定与大运河有一定关系,故C项正确;A、D两项表述绝对,排除;宋、元、明、清时期都城均在运河沿岸,呈现出从西向东迁移的轨迹,排除B项。
8.答案 (1)特点:商业贸易贡献度较小;城市以政治、军事职能为主;城市生活化气息浓厚(城市生活的宗教色彩较弱)。
原因:小农经济占主体;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城市商品经济发展;传统文化的影响。
(2)表现:城市新兴经济制度的出现;城市自治权的获取;城市大学的发展。
影响: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
解析 (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商业贸易对城市发展的贡献相对小一些”可知,商业贸易贡献度较小;据材料一“中国大部分城市的职能是以政治军事为主”可知,城市以政治、军事职能为主;据材料一“能够满足社会各阶层文化生活需求的场所”可知,城市生活化气息浓厚。第二小问,据材料一“这与中国古代的经济基础有关”可知,小农经济占主体;据材料一“更与政府的经济政策密切相关”可知,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据材料一“中国古代城市经济以服务行业和手工业为主”可知,城市商品经济发展。
(2)第一小问,据材料二“逐渐发展了以银行贷款作为基础的信用制度以及分摊风险的保险制度”可知,城市新兴经济制度的出现;据材料二“经济实力的增长,提供了城市与封建主谈判的资金支持,为城市自治权的获取提供了基础”可知,城市自治权的获取;据材料二“城市大学进一步发展,大学之间的交流也孕育着提出新理论的机缘”可知,城市大学获得发展。第二小问,据材料二“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可知,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据材料二“经济实力的增长,提供了城市与封建主谈判的资金支持”可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结合所学可知,西方城市发展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