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题--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题--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7.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21 20:2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同步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2023河北邢台月考)葡萄牙人入居中国澳门后,很快便形成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贸易路线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这说明(  )
A.中国已经沦为原料产地
B.三角贸易获利极为丰厚
C.澳门是世界市场的中心
D.世界经济贸易联系加强
2.(2022山东德州月考)17世纪,在荷兰政府的支持下,一些大商人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19世纪末,美国等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控制产品生产、价格和市场,形成了垄断组织。这些经济组织的建立(  )
A.都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都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产物
C.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D.都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
3.(2022浙江丽水外国语实验学校月考)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不久在法、英等国都出现了中国茶。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材料说明了(  )
A.中国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B.茶叶成为世界的普遍生活必需品
C.西方国家打开中国市场
D.特权贸易公司推动世界市场发展
4.(2023山东名校期中)16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从菲律宾的马尼拉起航驶往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的货运船只(木制帆船)的货源主要来源于中国,货物主要是中国生丝与丝绸等。这些贸易的发生主要缘于(  )
A.欧洲科技进步使人们相信地圆学说
B.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西班牙开辟了连接亚美两洲的航线
D.《马可·波罗行纪》对东方文明的宣传
5.(2022浙江丽水阶段测试)马克思认为,工业革命使“一种和机器生产中心相适应的新的国际分工产生了。它使地球的一部分成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一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马克思主要在说明工业革命(  )
A.促进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
B.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成熟
C.形成了东方原料、西方产品的基本格局
D.促进了全球性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扩大
6.(2022北京顺义一模)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国际贸易总额不断增加,国际分工日益明确,世界各国联系更加密切,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这表明(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国际贸易发展趋于平衡
C.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确立
D.世界各国已经连为一体
7.世贸组织2001年度报告显示,1900—2000年,世界货物出口量年均增长6.8%,同期世界GNP(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2.3%。这表明(  )
A.发达国家获得了更大的市场利益
B.经济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
C.经济全球化无益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D.中国推动了世界贸易发展
题组二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8.(2023山东德州一中月考)荷兰是近代欧洲最早输入茶叶的国家,从17世纪后半期开始,饮茶之风逐渐从贵族阶层发展到普通民众。饮茶成为全国时尚,许多富裕家庭都设有专门的“茶室”。这反映出(  )
A.文化交流的多样性特征
B.商品流动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C.文化发展的同质化趋势
D.中西文化在相互借鉴中发展
9.(2022北京东城二模)18世纪20年代,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了频繁的贸易活动,把产自中国的茶叶大量带入欧洲。荷兰在接受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同时,依据自身习俗形成“茶室”。下表内容为荷兰茶叶贸易中绿茶和红茶进口变化情况。材料折射出(  )
1720—1722年 1730—1732年
绿茶 60.4% 15.6%
红茶 39.6% 84.4%
①饮茶从上流社会向普通民众普及
②国际贸易伴随着文化的交流传播
③荷兰人的饮茶喜好已经发生改变
④东西方贸易推动了世界市场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23山东潍坊期中)上海自清末开埠以来,许多西方舶来品在这里汇聚,饮食文化从此变得更加多元复杂。德大色拉是西式色拉融入上海本地特色后改良而成的一道海派西菜,舶来西式炸猪排搭配上海特制的辣酱油也深受上海食客的喜爱。这表明(  )
A.近代上海的餐饮业成就已领先全国
B.商品流通中伴随着文化的传播借鉴
C.菜品改良改变了中国民众生活方式
D.传统菜系受到冲击并逐渐走向没落
11.(2023山东德州期末)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有取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饰的特点。这反映出(  )
A.文明交流的被动性特征
B.文化传承具有多样性
C.文化发展的同质化趋势
D.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
12.(2023河南郑州励德双语学校月考)民国时期,流行于巴黎的时装在三四个月后就会流行于上海。俚语说道:“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不像样,等到学了三分像,上海又变新花样。”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巴黎为世界服饰制作中心
B.中国物质生活实现了西化
C.上海是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D.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增强
13.(2022广东江门期中)康熙帝曾下旨在内务府造办处专门设立“自鸣钟处”,从全国招募人才学习钟表制作技术,尝试制作钟表。后来,“自鸣钟处”又改为“做钟处”,成为专门制造钟表的皇家作坊。这反映出当时(  )
A.“西学东渐”成为社会潮流
B.钟表影响了民众的生活
C.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D.政府对外政策发生变化
14.(2023广东湛江期末)大约在16世纪中期钟表传入中国内地,到18世纪,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多。一些清朝高官将进口的钟表作为珍稀物品收藏。但19世纪60年代后,钟表在社会中下层逐渐流行。这反映了近代中国 (  )
A.传统等级观念已经消亡
B.新的生活方式逐渐兴起
C.战乱导致阶级流动加快
D.工业制造能力进步明显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2023江苏泰州中学期中)据记载,新航路开辟后形成了中国与欧洲及其殖民地的“丝银贸易”,此贸易体系中西属美洲生产的10万~13万吨白银中近一半流入了中国。这一现象(  )
A.加速了欧洲价格革命爆发
B.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
C.导致了西班牙经济的衰落
D.反映了欧洲经济的主导地位
2.据记载,英国出口额在1720年约为800万英镑,到1763年约为1500万英镑。这时英国拥有全欧洲货船吨位的大约三分之一。英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英国在海外不断殖民扩张
B.英国的海上运输能力不断提升
C.工业革命带来国内经济发展
D.英国与欧洲其他国家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3.(2023河南南阳期中)下面为1680—1830年塞内加尔主要出口“商品”占出口总额的百分比统计表。据表可知,1680—1830年塞内加尔 (  )
单位:%
1680年 1730年 1780年 1830年
黄金 5.0 7.8 0.2 3.0
橡胶 8.1 9.4 12.0 71.6
奴隶 55.3 64.3 86.5 1.9
A.处于三角贸易的主导地位
B.民族独立运动得到发展
C.经济发展依附于欧洲市场
D.矿产资源未得到开发
4.(2023山东泰安期中)观察下图,可以推知(  )
初级品和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
A.初级产品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持续上升
B.国际组织成立促进世界贸易稳定增长
C.技术革命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
D.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明显加剧
5.(2022天津和平期末)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法律条款规定,“缔约方产品以低于其正常价值的办法进入另一缔约方商业,并且因此对某一缔约方领土内工业造成实质损害……这种倾销应该受到谴责”,还规定各缔约方反倾销法的内容不能与该规定相抵触。这最能说明世界贸易组织(  )
A.顺应了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B.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法制化进程
C.实现了全球范围内贸易自由化
D.保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
题组二  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6.(2023河南周口月考)18世纪中期,“下午茶”在英国社会日渐流行,饮茶有益于健康在争论中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可,加入牛奶与糖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功效的增加或强化。茶还寄托了英国人对家的深厚情感,这与中国茶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深层精神文化境界的取向不同。这体现出(  )
A.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B.人文主义得到社会普遍认可
C.经济的趋同化和一体化趋势
D.文化的本土化和多元化趋势
7.(2023福建宁德期末)1811—1911年间,西方传教士与中国士人合译了大量“汉文西书”,内容涉及哲学、社会科学、物理学等,其中出现了行星、国会、文艺复兴等术语。译书活动(  )
A.源于西方列强的武力侵略
B.开启中国天文学的近代化
C.扩展了国人对西方的认知
D.推动中国实现社会转型
题组三  思维训练
8.(2023江苏张家港沙中联考)17—18世纪,以中国商品为代表的亚洲奢侈品涌入欧洲,很多欧洲贵族和富裕家庭以使用中国产品和效仿中国生活习俗为时尚。面对消费者的新需求,英国制造商充分借鉴其设计、多样性和美学特性,再结合英国消费者的品味和时尚,终于成功开发出本国生产的“新奢侈品”。材料反映出(  )
A.中国奢侈品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
B.企业已成为英国技术创新的主体
C.商品的流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D.亚洲奢侈品被挤出英国国内市场
题组四  综合题组
9.(2022河北邯郸大名一中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英国人喝茶仿效中国人的做法,冲的很淡;人们饮茶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有所谓的药效。富于特色的英式下午茶产生于18世纪50年代。“那些贵妇轮流提供午后茶和咖啡”。就全世界范围而言,午后茶成为一种隆重而固定的礼仪,应该归功于英国第七世贝德福特公爵夫人安妮(1788—1861年)。当时人们食用丰盛的早餐和没有仆人照料的简单的午餐,直到晚上八点才开始食用正式的晚餐,晚餐后在会客室饮茶。公爵夫人别出心裁,规定在5点饮茶和吃点心。19世纪中期,饮茶的习惯逐渐普及,普通人也开始在午后饮茶。
——摘编自施茜《从中国功夫茶到英式下午茶——
宜兴紫砂壶在欧洲的传播与流变》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推动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也推动了欧洲的饮茶热潮以及茶叶贸易。在巨大的利润驱使下,茶叶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重要商品。进入19世纪,印度茶叶种植面积扩大。19世纪末印度已实现揉茶、切茶、焙茶、筛茶、装茶等各个环节的机械化,机器的出现,又反过来推动了茶园的扩张。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逐步超过了中国茶。
——摘编自武斌《近代欧洲的茶叶
贸易与中国茶文化的西传》等
茶叶博物馆的一名解说员向游客介绍近代世界茶文化发展。请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一个解说提纲。(先明确提纲主题,主题要围绕世界近代的重大事件,观点明确,逻辑清晰)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
文化交流的扩展
基础过关练
1.D 2.C 3.D 4.C 5.C 6.A 7.B
8.B 9.D 10.B 11.D 12.D 13.C 14.B
1.D “贸易路线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说明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世界贸易联系更加紧密,故选D项;仅凭“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不能得出中国已经沦为原料产地,排除A项;这个线路不是三角贸易路线,排除B项;C项说法本身有误,排除。
2.C 荷兰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是服务于殖民扩张的组织,而垄断组织形成于列强瓜分世界狂潮时期,二者都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发展,故C正确。荷兰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有利于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而19世纪末的垄断组织有利于资本的积累,排除A;荷兰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以政府为后盾,是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产物,排除B;垄断组织并非国家干预经济的必然结果,排除D。
3.D 材料并未说明茶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份额、地位,无法体现中国取得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强调茶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国茶的输出,并未反映西方产品进入中国,排除C项;荷兰东印度公司将中国茶输往欧洲和美洲,体现了特权贸易公司推动世界市场发展,D项正确。
4.C 根据材料“从菲律宾的马尼拉起航驶往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可知这条航路连接亚洲和美洲,结合所学可知,这条航路是西班牙人开辟的,故选C项;单纯从亚洲到美洲的航路无法证明地球是圆的,且16世纪初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已证明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排除A项;16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尚未发生,且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B项;D项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并不是材料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
5.C 从材料中“使地球的一部分成为主要从事农业的生产地区,以服务于另一部分主要从事工业的生产地区”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工业革命将世界划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一个是商品输出地,因此本题选C项。
6.A 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列强加紧争夺原料市场、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掀起一股瓜分世界的狂潮,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世界市场最终确立,与材料“国际贸易总额不断增加……依赖程度不断加深”相符,故选A项。
7.B 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说明了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发达国家和中国的作用与地位,排除A、D两项;C项错在“无益于”,排除。
8.B 据材料“荷兰是近代欧洲最早输入茶叶的国家……饮茶成为全国时尚”可知,茶叶的输入推动了荷兰饮茶风尚的形成,商品流动促进了文化传播,故选B项。
9.D 材料体现不出饮茶从上流社会向普通民众普及,排除①;根据材料可知,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展相关的贸易活动,促使材料现象的出现,表明国际贸易伴随着文化的交流传播,②正确;根据材料“荷兰在接受中国茶和茶文化的同时,依据自身习俗形成‘茶室’”和红茶与绿茶进口变化情况可知,荷兰人的饮茶喜好已经发生改变,③正确;根据材料“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了频繁的贸易活动,把产自中国的茶叶大量带入欧洲”可知,东西方贸易推动了世界市场发展,④正确。故D项正确。
10.B 据材料信息可知,德大色拉与搭配上海特制辣酱油的舶来西式炸猪排都是中西结合后深受上海人喜爱的饮食,说明商品流通中伴随着文化的传播借鉴,故选B项;材料只涉及上海,并无其他地区,无法得出“领先”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吸取外国特色并融合本土因素的饮食文化,与生活方式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中西结合的菜系深受当地人喜爱,并未反映传统菜系的地位,排除D项。
11.D 法国设计师设计的衣服取名“孔子”并且是中国样式,民国早期的中山装体现出中西合璧的特色,反映出中西文化相互影响,故选D项;这种文化上的交流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西文化交流,并非文化传承,排除B项;文化交流互相吸收和影响,但并没有同质化,排除C项。
12.D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上海流行服饰变化快,主要是因为上海紧随世界潮流,体现了世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增强,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巴黎成为世界服饰制作中心,也不能说明中国物质生活实现了西化,排除A、B两项。材料体现的是上海流行服饰变化快,无法得出上海是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排除C项。
13.C 据材料可知,康熙帝下旨设立“自鸣钟处”,从全国招募人才学习钟表制作技术,尝试制作钟表,体现了当时中国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反映了当时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对西方钟表制作技术的学习,但不能由此得出“西学东渐”成为社会潮流,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钟表对民众生活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现象与对外政策无关,排除D项。
14.B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从16世纪中期到19世纪60年代,钟表从高官的珍稀藏品到逐渐在社会中下层流行,说明钟表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平民化,反映出新的生活方式逐渐兴起,故选B项;晚清时期传统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排除A项;阶层流动是指个人或群体社会地位的变化,材料的主要内容是钟表在中国流行的进程,排除C项;根据材料内容可知,钟表是由外国传入内地,故不能反映中国工业制造能力的发展程度,排除D项。
能力提升练
1.B 2.A 3.C 4.C 5.B 6.D 7.C 8.C
1.B 据材料“西属美洲生产的10万~13万吨白银中近一半流入了中国”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丝银贸易”较为繁荣,而这进一步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故B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而非欧洲,排除A;西班牙经济衰落的主要原因是其封建体制,排除C;西属美洲生产的白银近一半流入中国说明中国在当时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排除D项。
2.A 17—18世纪,英国通过一系列海外战争,相继击败荷兰、法国,将它们在亚洲、北美洲的大片殖民地占为己有,英国与这些殖民地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对外贸易迅速发展,A项正确;海上运输能力提升不是英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在1763年,工业革命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还比较有限,排除C项;D项不是英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
3.C 通过题干可以看出,在工业革命前,塞内加尔主要“出口”奴隶,而工业革命后主要出口橡胶。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出欧洲工业革命前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以及工业革命时期对原料的需求,表明该时期塞内加尔的经济发展依附于欧洲市场,故C正确。处于三角贸易主导地位的是欧洲殖民者,故排除A。题干没有体现塞内加尔民族独立运动得到发展,故排除B。“矿产资源未得到开发”材料无法体现,故排除D。
4.C 根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初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而制成品的比重不断上升,结合所学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促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变化,C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世界贸易“稳定增长”,排除B项;D项内容无法从材料中推知,排除。
5.B 法律条款与法制化进程是相关的,世界贸易组织用相关的法律条款规定国际贸易行为,这促进了国际贸易的法制化进程,故B项正确。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材料强调的是贸易的法制化而非自由化,故C项错误。材料主旨不是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故D项错误。
6.D 据材料可知,英国的“茶文化”与中国的“茶文化”在内容和追求上不同,体现了英国与中国国情的差异,说明文化具有本土化和多元化的趋势,故选D,排除C;材料主要涉及英国“茶文化”的内容,不能说明工业革命的影响,且18世纪中期,英国刚开始工业革命,其发挥的作用还比较有限,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人文主义得到社会“普遍认可”,排除B。
7.C 根据题干内容可知,众多“汉文西书”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哲学、社会科学、物理学等,并且“行星、国会、文艺复兴”等术语涉及西方政治、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据此可知,该时期的译书活动拓宽了中国士人的知识视野,扩展了中国人对西方的认知,故选C项。题干述及的是“西方传教士与中国士人”合译了大量“汉文西书”,这与西方的传教活动,及国人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排除A项;译书活动涉及范围广,并不只是“天文学”这一个方面,排除B项;译书活动并没有推动中国实现社会转型,排除D项。
8.C 创新思维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通过历史现象反映的历史问题,形成对历史事物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在本题中,英国制造商结合英国消费者的品味和时尚,开发出本国生产的“新奢侈品”,通过历史现象探究表象所反映的历史本质问题,即商品流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故选C项。材料主旨是中国商品的传入带来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并未说明中国奢侈品是否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材料并未说明“新奢侈品”的研发对亚洲奢侈品的影响,排除D项。
9.答案 示例:世界市场与近代茶文化。
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茶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交流传播。中国茶传入西方并为西方人所喜爱。随着欧洲人的殖民扩张,印度茶崛起。进入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茶叶的生产也走上了机械化的道路,促进了世界茶文化的繁荣。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饮茶在英国逐渐流行,形成了极富特色的“下午茶”。茶叶的交流传播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丰富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综合材料和所学,围绕近代世界茶文化的发展确定一个主题,例如根据材料二“16世纪开始,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推动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也推动了欧洲的饮茶热潮以及茶叶贸易”“进入19世纪,印度茶叶种植面积扩大”、材料一“19世纪中期,饮茶的习惯逐渐普及,普通人也开始在午后饮茶”并结合所学可知,近代茶文化的传播与世界市场密切相关,进而将解说主题确定为:世界市场与近代茶文化。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从新航路开辟、欧洲殖民扩张、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等角度进行阐释即可。最后,强调茶文化的传播对世界人民生活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