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题--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题--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04.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21 20:2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同步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学校教育的发展
1.(2023浙江衢州期末)据《汉书·文翁传》记载,“景帝末,(文翁)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据此可知(  )
A.官学在促进蜀地文化进步上作用显著
B.蜀地因修官学成为汉朝文化中心
C.文翁的努力使蜀地文化超过齐鲁大地
D.文翁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
2.(2022福建厦门双十中学期中)明清两代,国子监兼有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的双重性质,其学员除了从全国各地选拔上来的监生以外,还有来自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和朝鲜等地的留学生。这一现象(  )
A.彰显了开放的社会风气
B.体现了对周边国家的控制
C.反映了东学西渐的过程
D.促进了儒学的进一步传播
3.(2022山东莒南一中月考)北宋初期,朝廷重视科举选士,但无力大规模发展学校教育,学者纷纷创办私人讲学的书院,在民间兴学热潮以及官方扶植的共同推动下,书院得以蔚然肇兴。据此可知宋代(  )
A.书院担起了培养治国人才的责任
B.理学兴起推动了书院发展
C.书院兴起促成教育形成完整体系
D.书院成为学术研究的中心
4.(2023重庆期末)北宋教育家胡瑗(993—1059)提出了“分斋”教学模式,即在书院里分别设立“经义”和“治事”两斋进行教学。“经义”斋教授弟子儒学经典,“治事”斋讲授关于农田、治民、水利、算术以及军事等实用知识。这一教育实践折射出(  )
A.北宋出现严重统治危机
B.时代需要推动教育革新
C.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D.科举制度催生向学风尚
5.(2022河南温县一中开学考试)1902—1906年,中国近代最早的国立综合性大学京师大学堂的师范馆共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等。这表明(  )
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
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
C.培养人才处于转型时期
D.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6.(2023浙江宁波期末)据史书记载,1971年奥格拉拉的苏族人在美国南达科他州的印第安人松树脊保留区建立了奥格拉拉·拉科塔学院,其校训“我们自己可以做到”就体现了学校的目标。附近的位于玫瑰花蕾保留地的新特·格莱斯卡大学是第一所提供四年制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学校。这表明印第安人(  )
A.主导了南达科他州的文化
B.越来越关注受教育权
C.越来越富有反抗精神
D.利用学校传承民族文化
题组二  印刷书的诞生
7.(2023江苏常州期末)《梦溪笔谈》记载:“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五代时任宰相、太师等职)始印五经,已(通‘以’)后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据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活字印刷术成为图书印刷的首选
B.雕版印刷术逐渐走向淘汰的境地
C.活字印刷术普遍具有神速的特点
D.印刷术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8.近代早期,欧洲印刷书盗印现象层出不穷,为此很多印刷商向政府部门申请特权或专利权,并在书籍上印制自身标记和版权声明,还组成印刷联盟,分享开销、获利,并以此方式集结资源。这说明,当时欧洲(  )
A.文化交流十分活跃
B.版权保护仍需加强
C.市民阶层逐步壮大
D.宗教传播速度加快
题组三  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发展
9.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说过:“假如世界毁灭了,图书馆还在,很容易重建世界,如果图书馆也没有了,我们就会变成原始人。”这说明(  )
A.书籍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
B.书籍是文化传承的唯一载体
C.图书馆是传承文化的唯一机构
D.博物馆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
10.(2023浙江金华十校期末)有学者针对中国古代藏书指出:“海内藏书之家指不胜屈,然子孙未必能读,戚友无由借观,或鼠啮蠹蚀,厄于水火,则私而不公也。”该学者意在强调中国古代藏书(  )
A.存在“重藏轻用”的弊端
B.重视服务公众的职能
C.设有专门掌管典籍的官吏
D.常因保存不当而损毁
11.(2023广东深圳期末)1913年,为“启发民众教育,推进民主革命”,民国政府成立了京师通俗图书馆。到1916年,分布在全国21个省的通俗图书馆已有237所,最多的湖北省已达44所。这反映了(  )
A.近代图书馆服务公众的职能
B.湖北成为民主革命的中心
C.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D.图书馆主导开展国民教育
12.(2021山东潍坊联考)在法国大革命前,卢浮宫属于皇家,法国大革命之后变成了免费向公众开放的“人民的博物馆”,更多人都能通过卢浮宫博物馆以平等的身份来面对知识,他们都有诠释物品和现象的权利(无论对错)。这反映出(  )
A.卢浮宫博物馆是法国最大的博物馆
B.卢浮宫的开放促成法国大革命爆发
C.博物馆的建立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
D.法国大革命对文化领域产生的影响
13.(2023辽宁大连期末)2021年河南春晚节目《唐宫夜宴》和元宵节特别节目《河南博物院元宵奇妙夜》惊艳全国,这是通过数字媒体技术让历史文物走进大众视野,从而引发了河南博物院的参观热。这体现了(  )
A.创新表达让传统文化焕发光彩
B.博物馆是文化传承的最佳载体
C.珍贵的文化遗产被过度娱乐化
D.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世界价值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学校教育的发展
1.(2023河北沧州期末)下表是清代安徽书院空间分布统计表。据此可推知,清代安徽地区(  )
地区 总计 总数 名次 占全省 百分比 所属县 平均数 政区密 度名次
徽州府 58 1 29% 9.7 1
宁国府 20 2 10% 3.3 3
安庆府 18 3 9% 3.0 4
凤阳府 17 4 8.5% 2.4 9
A.官学教育仍占主导地位
B.区域经济影响教育发展
C.书院教育得到政府鼓励
D.思想文化地域特色突出
2.(2022福建龙岩期中)有学者指出,16世纪“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单位和宗教单位,大学丧失了它们一贯具有的国际性。它们变成了地区性的中心,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这反映了当时欧洲(  )
A.宗教改革使大学丧失学术自由
B.文艺复兴推动地方教育兴起
C.民族国家崛起推动大学世俗化
D.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育
3.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工作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要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1983年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表明,邓小平的教育思想(  )
A.反映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巨大成果
B.加快了教育领域拨乱反正步伐
C.实现了人才培养方针的根本转变
D.体现了时代性与求实性的结合
题组二  印刷书的诞生
4.据叶德辉《书林清话》载,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  )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5.约15世纪中期,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一种可以成批浇铸字模的手工浇铸机,用活字与机械来印制书籍,并建立了印刷厂。他的发明很快得到推广,到1500年德国有60多个城市有印刷厂,欧洲已有上千家印刷厂。这反映出当时(  )
A.活字印刷术开始传入欧洲
B.科学迅速转化成为生产力
C.宗教改革推动了信息传播
D.技术进步推动了社会发展
题组三  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发展
6.(2022湖北襄阳期中)乾隆皇帝组织编订《四库全书》后,将其收藏于全国七处皇家藏书楼。其中“北四阁”只对翰林学子和京官等人群开放阅览,而位于扬州、镇江和杭州的“南三阁”则扩大到社会上的一般士子。这在当时(  )
A.有利于南方文化地位的提高
B.促成了南方市民文化的兴起
C.缓解了南北士人录取的矛盾
D.适应了推广活字印刷的需要
7.(2023河北承德期末)1643年,法国马扎然图书馆开始向公众开放。诞生于17世纪的法国报刊业,在18世纪获得大发展,沙龙、咖啡馆等场所内,各类报纸杂志广泛传递信息。这些现象的出现(  )
A.体现了大革命涉及面广
B.推动了启蒙思想的传播
C.削弱了法国的专制王权
D.壮大了路德派的影响力
8.(2023浙江宁波九校期末)“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是宁波的城市形象口号,其中的“书藏古今”指向的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明朝中期建造的天一阁。天一阁是古代中国私家藏书的代表,对后世藏书楼的发展影响深远。清朝嘉庆年间的学者阮元在其《宁波范氏天一阁书目序》中曾写道:“海内藏书之家最久者,今惟宁波范氏天一阁岿然独存……乾隆间,诏建七阁,参用其式,且多写其书入四库。”下列关于天一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明成祖组织编纂《永乐大典》时,天一阁可能进献了大量藏书帮助修编
B.明清时期的天一阁不仅具有图书文献保存功能,还发展出服务公众的职能
C.明清时期社会稳定、私学发展、商品经济繁荣等因素推动了天一阁的发展
D.天一阁是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
题组四  思维训练
9.(2023江苏常熟月考)苏轼曾写道:“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材料反映了当时(  )
A.活字印刷术推进文化传播
B.市的发展提高了儒学地位
C.印刷技术发展产生副作用
D.专制制度导致科技的落后
题组五  综合题组
10.(2022山东菏泽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英博物馆部分镇馆之宝
罗塞塔石碑,其内容是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碑文分别以三种不同文字(埃及草书、埃及象形文字以及希腊文)记录了诏书的同一段落。它最初是由拿破仑远征埃及时发现,后成为英国人的战利品 帕特农神庙石雕,又称埃尔金大理石雕,原是希腊雅典卫城帕特农神庙顶部的一组建筑构件,后被苏格兰人从神庙上拆下,运回伦敦卖给了大英博物馆
——摘编自[英]尼尔·麦格雷戈《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
  材料二 2002年12月,为了声援拒绝返还帕特农神庙石雕的大英博物馆,并且一劳永逸地免除文物返还诉求的羁绊,欧美18家博物馆馆长于慕尼黑签署《关于普世性博物馆重要性及价值的宣言》。《宣言》强调:无论收藏的文物原属何处,有赖于这些“普世性”博物馆,才得以保存并被更多观众欣赏;这些博物馆收藏的世界各地文物,无论其来源是否正当,都是为了服务于全体公民(而非某一国家公民),并致力于多元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包容。
——摘编自《关于普世性博物馆重要性及价值的宣言》
(1)分析材料一,说明两件文物的史料价值。
(2)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中“普世性博物馆”的观点。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基础过关练
1.A 2.D 3.A 4.B 5.C 6.D 7.D
8.B 9.A 10.A 11.A 12.D 13.A
1.A 据材料“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可知,文翁任蜀郡守时,兴办官学,蜀人在京求学人数和齐鲁差不多,说明官学在促进蜀地文化进步上作用显著,选A项;材料未体现蜀地成为汉朝文化中心,且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只是说明蜀人在京求学人数和齐鲁差不多,未体现蜀地文化超过齐鲁大地,排除C项;春秋时期产生的私学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且文翁兴办的是官学,排除D项。
2.D 结合所学可知,国子监以儒家“四书”“五经”为主要教育内容。据材料“有来自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和朝鲜等地的留学生”可知,该现象有利于促进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传播,D项正确;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自守”政策,有留学生不代表社会风气开放,排除A项;仅从国子监中学员有来自朝鲜等地的留学生并不能体现政府对周边国家的控制,排除B项;“安南”等地,不属于西方国家,排除C项。
3.A 根据材料可知,在朝廷无力大规模发展学校教育的背景下,宋代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为朝廷选士服务,即书院担起了培养治国人才的责任,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理学兴起与书院发展的关系,故B项错误;教育形成完整体系无法由材料得出,且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书院成为学术研究中心,故D项错误。
4.B “经义”斋教授弟子儒学经典,“治事”斋讲授关于农田、治民、水利、算术以及军事等实用知识,由此可知,胡瑗所提出的教育实践既保证了儒家道德教化,又体现了实践性强的特点,符合当时需要选拔有用人才的客观要求,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北宋初年的教育改革实践,体现不出北宋出现严重统治危机,排除A项;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排除C项;材料主要强调北宋初年的教育改革实践,并未涉及科举制度,排除D项。
5.C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末新政期间,作为中国近代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的学生有不少兼具举人、贡生、生员、监生等旧身份,反映出教育培养人才处于转型时期,C项正确;京师大学堂的设立在某种程度上旨在突破传统教育制度,排除A项;20世纪初新式学堂教育远未达到普及水平,排除B项;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6.D 由材料“印第安人松树脊保留区建立了奥格拉拉·拉科塔学院,其校训‘我们自己可以做到’”“位于玫瑰花蕾保留地的新特·格莱斯卡大学”等信息可知,印第安人通过在保留地建立学校来传承自己的民族文化,选D项;材料仅体现了印第安人在南达科他州的保留地建立学校,并非整个南达科他州,得不出A项结论,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印第安人注重文化传承,并非关注受教育权,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反抗精神,排除
C项。
7.D 据材料信息可知,《梦溪笔谈》记载了印刷术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的发展过程,印刷术的出现大大加快了文化传播的速度,即印刷术的发展有利于文化传播,故选D项;“首选”一词过于绝对,排除A项;雕版印刷术适合印制少量书籍,并未淘汰,排除B项;活字印刷术不便于印制少量书籍,并非普遍神速,排除C项。
8.B 据“印刷书盗印现象层出不穷”等关键信息可知,材料意在强调欧洲版权保护问题急需要加强,故B正确。
9.A 据材料“如果图书馆也没有了,我们就会变成原始人”等信息可知,该学者认为书籍非常重要,这是因为书籍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图书馆,不是博物馆,排除D项。
10.A 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古代社会虽然有很多藏书,但是存在“重藏轻用”的弊端,选A项;古代藏书重收藏而非服务公众,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C项,排除;藏书损毁的原因有多种,保存不当只是众多因素之一,D项表述片面,排除。
11.A 据材料内容可知,民国成立后广泛设立通俗图书馆,其职责是普及常识、开启民智、教育民众,反映了近代图书馆服务公众的职能,故选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与设立通俗图书馆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国民教育的主体是学校教育,而材料主要反映的是社会教育的发展,排除D项。
12.D 根据材料可知,法国大革命之后卢浮宫变成了免费向公众开放的“人民的博物馆”,更多人都能通过卢浮宫博物馆以平等的身份来面对知识,他们都有诠释物品和现象的权利(无论对错),这说明法国大革命传播了启蒙思想的理念,对文化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故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卢浮宫博物馆是法国最大的博物馆”,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叙述的是法国大革命之后的史实,且B项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主权在民指的是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
13.A 据材料可知,河南春晚节目和元宵节节目通过数字媒体技术让历史文物走进大众视野,其创作的节目惊艳全国,体现了创新表达让传统文化焕发光彩,故选A项;博物馆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最佳载体”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创新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影响,并非文化遗产被过度娱乐化,排除C项;材料强调创新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与文化遗产具有世界价值无关,排除D项。
能力提升练
1.B 2.C 3.D 4.C 5.D 6.A 7.B 8.C 9.C
1.B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清代安徽书院主要集中在皖南徽州地区,这是由于明清时期徽商崛起,皖南地区经济发达,影响教育发展,故选B项;材料仅涉及书院的空间分布,没有明确书院的性质是否是官学,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书院的空间分布,没有明确政府对书院教育的支持与鼓励,排除C项;材料只列举了安徽四府书院分布,没有明确书院所教授的具体内容,无法看出地域特色突出,排除D项。
2.C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民族教会的建立,民族国家的建立推动欧洲传统大学在指导思想、课程设置、组织结构等方面向世俗化、民族化、人文化、科学化等方向发展,欧洲传统大学逐步演变为近代高等教育机构,故C项正确。据“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可知,材料强调大学的世俗化,不是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育,排除D项。
3.D 根据材料“教育工作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教育要服务于现代化建设,要面向世界和未来,这符合改革开放的时代需要,体现了邓小平的教育思想具有时代性与求实性相结合的特点,D项正确。20世纪90年代,国家开始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排除A项;B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恢复高考体现了教育领域的拨乱反正,排除B项;人才培养方针并未发生根本转变,排除C项。
4.C 材料“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说明当时雕版印刷应用比较普遍,故选C项。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主要论及雕版印刷,未涉及活字印刷,排除B项;D项无法由材料得出,排除。
5.D 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谷登堡的发明得到迅速推广,欧洲出现了大量印刷厂,这有利于文化教育的传播和发展,从而推动社会发展,故D项正确;“开始传入”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技术进步,而不是生产力的转化,排除B项;宗教改革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
6.A 据材料可知,位于扬州、镇江和杭州的“南三阁”面向社会上的一般士子开放,这有助于南方文化地位的提高,故选A项;南方市民文化早在清朝之前就已经兴起,排除B项;科举考试录取比例的划分有利于缓解南北士人录取的矛盾,排除C项;材料与推广活字印刷术无关,排除D项。
7.B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法国处于启蒙运动时期,图书馆、报刊是信息刊载、传播的重要载体,沙龙、咖啡馆等场所是重要的沟通场地,上述媒介的出现与发展有利于信息的传播,有利于启蒙思想的推广,故选B项;法国大革命爆发于1789年,且材料仅涉及信息的保存与传播,没有明确资产阶级革命的具体发展情况,排除A项;信息的传播并不会直接削弱王权,排除C项;路德派是宗教改革中影响较大的重要宗教派系,材料仅涉及信息的保存与传播,没有明确路德派的具体影响力,排除D项。
8.C 明朝建立的天一阁是古代中国私家藏书的代表,对后世藏书楼的发展影响深远,私家藏书如此丰富和久远,与当时社会稳定、私学发展、商品经济繁荣等时代因素有关,故选C项;天一阁建造于明朝中期,而明成祖组织编纂《永乐大典》是在明朝初年,当时天一阁还没有建造,排除A项;明清时期的天一阁作为私家藏书的代表,仅具有图书文献保存功能,不具有服务公众的职能,排除B项;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是公元前7世纪的亚述巴尼拔王建立的,而不是中国的天一阁,排除D项。
9.C 批判性思维要求学生打破思维定式,跳出原有知识的局限,关于印刷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影响,一般都是积极正面的,如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等。本题从相反的角度切入,苏轼指出,书籍少时,尤其珍惜读书机会,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书籍容易获得,出现了很多科举之士捆起书籍不读,无根据地信口乱说,这说明,印刷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副作用,故选C项。文化传播只体现了材料的一部分内容,且由材料信息不能判定是活字印刷术,排除A项;材料未强调市的发展,排除B项;“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说明印刷技术发展,科技并不落后,排除D项。
10.答案 (1)①史料类型:石碑、石雕属于实物史料,为一手史料,史料价值大。
②史料内容:罗塞塔石碑用三种文字书写诏书,对于研究古埃及文字学及早期国家文明有重要史料价值;埃尔金大理石雕是古希腊雕塑艺术的典型代表,对于研究古希腊建筑及早期战争文化有重大价值。
③史料遭遇:两大文物都见证了英国掠夺他国文物的罪恶。
(2)宣扬普世性价值是片面的。
欧美博物馆搜集众多文物,在收藏、展示、研究人类文化遗产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其全方位提供文化知识,是传承和传播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但有些文物是长期殖民掠夺的结果,《宣言》以“普世性”为借口拒绝返还,目的是维护既得利益并掩盖其文物收藏的帝国主义本质,是霸权逻辑的体现。
解析 (1)首先要明确这两件文物的史料类型及其价值:石碑、石雕属于实物史料,为一手史料,史料价值大。然后从史料内容角度对其进行价值判断。再结合材料一罗塞塔石碑“成为英国人的战利品”、埃尔金大理石雕“卖给了大英博物馆”,可从“史料遭遇”角度进行说明。
(2)首先表明观点:宣扬普世性价值是片面的。据材料二“得以保存并被更多观众欣赏”“都是为了服务于全体公民(而非某一国家公民)”“致力于多元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欧美博物馆在收藏、展示、研究人类文化遗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据材料二“无论其来源是否正当”并结合所学可知,有些文物是长期殖民掠夺的结果,《宣言》的目的是维护既得利益并掩盖其文物收藏的帝国主义本质,是霸权逻辑的体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