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同步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1.(2023山东聊城期中)1984年6月17日午夜时分,布达拉宫顶层的强巴佛殿因电线短路起火,殿内大量文物和佛经付之一炬,殿堂烧毁了一半;由于大量使用本地出产的极易遭蛀蚀的藏青杨作为木料,一些殿堂内甚至有超过10%的柱子处于重度腐蚀状态;在地震活动频繁的青藏高原,地震波反复的扰动已经在宫殿的石墙上到处留下了痕迹。这反映了( )
A.自然灾害成为文化遗产的主要杀手
B.文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
C.文化遗产保护应遵循修旧如旧原则
D.现代设施利于文化遗产保护
2.(2022河南洛阳月考)北宋时刘敞著《先秦古器记》,鉴别考订了其收藏的古器物,是传统金石学的发轫之作。欧阳修在其基础上写成《集古录》。此后,研究金石古器较有名的著作有吕大临的《考古图》、王黼的《宣和博古图》、赵明诚的《金石录》。上述现象说明北宋时期( )
A.已出现研究古器物的专门学问
B.理学禁锢了士人思想
C.印刷术催生图书出版热潮
D.士大夫求利风气盛行
3.1964年通过《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该宪章明确了历史文物建筑的概念,强调修复是一种高度专门化的技术,必须尊重原始资料和确凿的文献,不能有丝毫臆测。此材料反映了文物保护应注意( )
A.制定保护古迹的法律
B.以历史的“真实性”为第一要义
C.建立专业化文物保护体系
D.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
4.(2021山东滨州期中)清政府于1906年颁布《保存古物推广办法》,1909年拟定《保存古物推广办法章程》,提出针对古迹的六条调查事项,以及五条保存事项。1930年南京国民党政府颁布《古物保存法》。这些措施产生的影响是 ( )
A.建立了中国专业化文物保护体系
B.遏制了文物的破坏行为
C.政府对文物保护开始走向立法
D.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现规范
5.(2022浙江杭州西湖中学期中)1982年中国通过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是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其后历经多次修改。国家颁布这部法律的目的是( )
A.强调对文物古迹保护的真实性
B.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
C.颁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制度
D.加强文物保护、研究和利用
题组二 《世界遗产公约》
6.(2023北京昌平期末)依据下表可以说明,在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方面,我国致力于( )
通过年份 文件名称
1982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00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
2006年 《长城保护条例》
201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2022年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A.探索民主管理机制 B.完善相关法治建设
C.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D.加强与各国的合作
7.“缔约国均承认……本国领土内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确定、保护、保存、展出和遗传给后代,主要是有关国家的责任……必要时利用所能获得的国际援助和合作,特别是财政、艺术、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援助和合作。”上述规定出自( )
A.《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B.《世界遗产公约》
C.《世界遗产预备清单》
D.《世界遗产名录》
8.(2023河北沧衡八校期中)1999年版的《实施保护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第一条明确指出,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不仅属于每个国家,而且属于人类。它们是人类的无价且不可替代的财富,它们的损失也是世界所有民族的损失。这说明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 )
A.当前遭到了巨大损毁
B.对文化的传承具有重大意义
C.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D.是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见证
9.如果说,身体的DNA保证了我们中华民族人种的传宗接代的话,那么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DNA,它们保证了中华文化即民族精神的延续与传承。材料主要强调( )
A.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B.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C.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D.中华文化的连续性
10.有学者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对的原汁原味既无必要也无可能,我们现在看到的昆曲,早已不是明代的昆曲……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活态的,这就意味着它必然要发生变化”。这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 )
A.可不具备真实性和完整性
B.没有加以保护的必要性
C.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D.变化无常具有不可知性
题组三 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11.(2021湖北八校期末)雅典卫城的胜利神庙扭转一定的角度是为了让上山的人们能够看到神庙最优美的柱廊。帕特农神庙距山门入口刚好80米,是为了让人进入卫城就能够有对帕特农神庙最舒适的观赏条件。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建造者( )
A.强调建筑的观赏距离及角度
B.对人的尊重和人性意识
C.对民主政治理念的崇敬
D.注意建筑间的对比协调
12.(2023浙江湖州期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界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几类。根据这一界定,昆曲应该属于( )
①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②表演艺术
③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④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⑤传统手工艺
A.①⑤ B.② C.③④ D.④
13.(2023广东肇庆期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苏州的古典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范。这些建造于16—18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据此可知,苏州园林属于( )
A.文化遗产 B.自然遗产
C.双重遗产 D.非物质文化遗产
14.(2023山东肥城期中)“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考古遗存等历史文化遗产是注释历史最好的“活字典”。下列遗产的特色与其价值对应正确的是( )
A.长城、运河等遗产——沟通南北的经济与文化
B.孔庙、太庙、故宫等建筑——彰显文化传承
C.西藏布达拉宫等边陲明珠——见证商业精神
D.敦煌莫高窟等丝路宝藏——明清时期文明见证
能力提升练
题组一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1.17世纪,欧洲贵族们形成了收藏古代雕像的嗜好,例如英国绅士到意大利旅游时逐渐带上了一种“发现”古代美术作品,并将它们运回国内以使自己的花园、居室四处生辉。这一现象反映了( )
A.欧洲的社会生活风尚发生了变化
B.资产阶级新贵族经济地位有所提高
C.经济变革提高了民众生活水平
D.欧洲上流社会对古典文化重新审视
2.有学者评述:“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和管理中,自然会延伸出一种‘古为今用’的三段论:不遗余力地包装文化遗产,兢兢业业地将文化遗产申报为‘世界级’,迅雷不及掩耳地将文化遗产货币化。”该学者认为这种“古为今用”的做法 ( )
A.提升了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可度
B.背离了设立世界文化遗产的初衷
C.忽视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经济效益
D.保护了文化遗产的民族性多样性
题组二 《世界遗产公约》
3.山西省运城市历史悠久,有着董永传说、万荣笑话、绛州鼓乐、稷山高跷、锣鼓杂戏等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都是通过肢体、行为和技能来表达,因此不具备实物特性,极容易出现“人在艺在,人亡艺绝”的现象。这说明运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A.长期变化无常具有不可知性
B.不具备真实性和完整性
C.必须关注其传承方式的保护
D.完全没有加以保护必要
4.(2023辽宁辽西期中)2015年,极端组织武装分子破坏位于伊拉克北部尼尼微省的哈特拉古城和尼姆鲁德古城遗址,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明确表示,“蓄意破坏我们共同的文化遗产构成了战争罪,是对全人类的攻击”。由此可见( )
A.恐怖主义仍然威胁世界安全
B.苏美尔文明已经消亡
C.《世界遗产公约》不能发挥实际效力
D.文化遗产面临战争伤害
题组三 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
5.(2022山东莒南一中月考)明朝中期,昆剧在苏州一带大盛,并向南传播到嘉兴、杭州等地,向北传播到无锡、镇江等地;万历年间,昆剧沿运河越过长江继续北上到达北京。昆剧的传播反映了( )
A.文化重心与政治重心渐趋重合
B.江南地区经济文化落后于北方
C.交通状况影响文化的交流传播
D.戏曲推动了地区间的文化交融
6.(2023安徽宣城期末)埃及金字塔是集宗教与世俗权力于一身的埃及法老的巨型陵墓,1979年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佛罗伦萨历史中心作为文艺复兴的象征,众多卓越的艺术家在此留下了大量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1982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两项文化遗产共同的历史价值在于( )
A.代表了非洲、欧洲文明的最高成就
B.形成了包罗万象的近代艺术之城
C.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
D.彰显出不同地区建筑艺术的发展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15课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基础过关练
1.B 2.A 3.B 4.C 5.D 6.B 7.B
8.C 9.D 10.C 11.B 12.B 13.A 14.B
1.B 据材料可知,布达拉宫面临文物管理薄弱、建筑材料有缺陷和地震的破坏等问题,说明文化遗产的保护刻不容缓,故选B项;“电线短路起火”“使用本地出产的极易遭蛀蚀的藏青杨作为木料”都不属于自然灾害,排除A项;修旧如旧指按照原有的旧有的样子修缮,修完后面貌与原有设计面貌相同,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D项,排除。
2.A 根据材料可知,北宋时期出现了许多有关金石学的著作,这说明北宋已出现研究古器物的专门学问,故选A项;研究古器物不等于士大夫的思想被禁锢,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印刷术催生图书出版热潮,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士大夫研究金石学是为了求利,排除D项。
3.B 根据材料“必须尊重原始资料和确凿的文献,不能有丝毫臆测”可知,《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强调了文物古迹的保护应以历史的“真实性”为第一要义的原则和方法,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题意,可排除。
4.C 据材料“清政府”“南京国民党政府”对于文物保护的举措可知,这体现的是政府通过立法措施对文物进行保护,C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立法保护措施,并非建立了中国专业化文物保护体系,A排除;B、D说法均过于绝对,排除。
5.D 国家颁布专门的文物保护法律,意在加强对文物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故选D项;法律本身不能确保文物古迹的真实性,排除A项;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是该部法律的内容,排除B项;这部法律面向的不仅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排除C项。
6.B 根据材料可知,1982—2022年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保护、研究和利用文物的法律,表明我国以法律制度加强对文物的保护,故选B项;民主管理即管理者在“民主、公平、公开”的原则下,协调各种行为达到管理目的的一种管理方法,题干未提及相关信息,排除A项;舆论监督是社会公众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对社会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表达意见和态度的活动,题干未提及,排除C项;题干未提及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排除D项。
7.B 材料强调各缔约国要承担起保护本国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责任,必要时可以利用国际援助和合作,这是《世界遗产公约》中的规定,因此B项正确。
8.C 材料“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不仅属于每个国家,而且属于人类。它们是人类的无价且不可替代的财富”,说明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故选C项;材料未体现“当前遭到了巨大损毁”,排除A项;B、D两项表述正确,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9.D 据材料可知,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D项正确。
10.C 据材料“绝对的原汁原味既无必要也无可能,我们现在看到的昆曲,早已不是明代的昆曲”“任何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活态的……它必然要发生变化”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静态不变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C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方法》强调“确保世界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排除A。“没有加以保护的必要性”不符合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B错误。“变化无常具有不可知性”不符合材料主旨,且“不可知性”说法错误,排除D。
名师点睛 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为独特的创造性和对特定历史时期文化的典型表现性。因此,保持真实性和完整性是两个基本要素。应在遗产地风貌区保护、文物修缮等方面注意坚持这两条原则,防止过度开发、“修旧如新”等倾向。
11.B 雅典卫城建筑十分注重观赏距离及角度,这从本质上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和人性意识,故选B项。A项是表象,未揭示其本质,排除;强调建筑的观赏距离及角度与对民主政治理念的崇敬关系不大,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建筑之间的对比协调,排除D项。
12.B 昆曲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属于表演艺术,故选B项。
13.A 《世界遗产公约》定义的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建筑群和遗址。苏州园林的建造体现了建筑物和建筑群的文化价值,属于文化遗产,故选A项。
14.B 在孔庙、太庙、故宫等建筑中,蕴含着较多的政治、思想文化等多种价值,彰显出其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故选B项;大运河呈南北走向,可以沟通我国南北方的经济与文化交流,但是长城是东西走向,与“沟通南北的经济与文化”无关,排除A项;西藏布达拉宫是汉族和藏族之间友好关系的象征,与“商业精神”无关,排除C项;甘肃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前秦苻坚时期,后经历朝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不仅是明清时期文明的见证,排除D项。
能力提升练
1.D 2.B 3.C 4.D 5.C 6.D
1.D 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17世纪启蒙运动兴起,人文主义精神得到进一步发展。材料反映了欧洲上流社会对古典文化重新审视,故D正确。A反映的是现象,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排除;材料未体现出B,排除;材料的主体是欧洲的贵族们,不是普通民众,排除C。
2.B 据材料内容可知,该学者认为在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和管理中出现的“三段论”最终是为了实现文化遗产的货币化,是为了经济利益,而非保护文化遗产,这就背离了设立世界文化遗产的初衷,故选B项,排除C项。该学者认为这种“古为今用”的做法背离了设立世界文化遗产的初衷,并不是提升了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可度,排除A项;这一做法不是为了保护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和民族性,排除D项。
3.C 根据运城“有着董永传说……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具备实物特性,极容易出现‘人在艺在,人亡艺绝’的现象”等信息可知,运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在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要注意对文化传承者的保护,以避免出现“人在艺在,人亡艺绝”的现象,C项正确。
4.D 根据材料可知,极端组织在进行武装行动时对文化遗址造成了破坏,文化遗产面临着战争的伤害,选D项;恐怖主义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因素之一,但材料仅涉及恐怖主义对文化遗产所产生的影响,排除A项;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世界遗产公约》在保护世界遗产层面仍然有效,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5.C 据材料可知,明朝中期昆剧向南北等地都有传播;万历年间,昆剧沿运河越过长江传到北京等地。根据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水陆交通很发达,体现了交通状况影响文化的交流传播,故C正确。昆剧传到北京并不能表明文化重心与政治重心逐渐重合,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江南地区与北方的经济文化水平,排除B。材料仅体现昆剧的地区性流动,无法体现“交融”,排除D。
6.D 根据材料可知,埃及的金字塔和佛罗伦萨历史中心分别展示了古埃及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艺术成就,因此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两项文化遗产共同的历史价值在于彰显出不同地区建筑艺术的发展,故选D项;“最高”无法由材料得出,排除A项;佛罗伦萨堪称包罗万象的近代艺术之城,B项未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埃及金字塔和佛罗伦萨历史中心不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排除C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