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题--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题--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21 20:3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同步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高宗至唐玄宗时期,从事国际贸易的是昭武九姓。他们是中亚粟特地区来到中原的粟特人或者其后裔的泛称,有康、安、石、米、史、何等姓。他们以经商著称,长期操纵丝绸之路的转运贸易。由此可见(  )
A.丝绸之路是由汉族商人控制的贸易之路
B.昭武九姓是中国与西方进行交往的中介
C.丝绸之路上最主要的商品是丝绸和瓷器
D.昭武九姓控制着丝绸之路上的所有贸易
2.北宋时,明州港呈现出“城外千帆海舶风”“商舶往来,货物丰衍”的繁荣景象,当时有人称“贩海之商,无非豪富之民,江淮闽浙,处处有之”。这说明当时(  )
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城市经济功能增强
C.海上丝路贸易兴盛      D.民间长途贩运发达
3.宋代瓷器造型简洁,色调优雅,充满温文尔雅的韵味;元代青花瓷则以蓝白两色为主,纹饰极其繁复,器型硕大,带有明显的阿拉伯文化色彩。这种变化说明元代(  )
A.对外贸易的发展影响制瓷业      B.制瓷技术的不断进步
C.阿拉伯文化在中国广泛传播      D.民众审美观念发生变化
4.下面为元朝对外贸易交往情况表。这最能说明当时(  )
城市 物品 商人
北方 大都 外国输入:珠玉、药材、珍禽异兽、食品。中国输出:丝绸和瓷器 中国、阿拉伯 和欧洲商人
南方 泉州、广州、庆元
A.政府积极鼓励对外贸易       B.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
C.对外交流海陆交通比较发达      D.阿拉伯失去东西方交流中转作用
5.有学者曾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两千多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一次新的飞跃……古典时期少数东西方伟大思想家主导的百家争鸣现象,也将变化为世界众多国家的思想群体导演或表演的交响与合奏。上述现象表明(  )
A.世界文化多元化格局破裂      B.文化保护主义的倾向明显
C.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融      D.世界文化基本实现一体化
6.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可划分为中心区、边缘区和半边缘区(如下图)。这反映了(  )
A.价格革命导致西北欧贸易中心地位的确立
B.新航路的开辟导致美洲沦为贸易边缘地区
C.英国、荷兰、法国逐渐成为贸易半边缘区
D.不同贸易区域划分是国际分工差异的体现
7.1492年之后,当欧洲船只将成千上万的物种运到大洋彼岸的新家园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融合。因此,意大利有了番茄,美国有了橙子,瑞士有了可可,泰国有了红辣椒。材料表明早期殖民扩张(  )
A.推动了洲际物种的交流
B.扩大了洲际贸易的范围
C.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D.促进了种族的交流与重新分布
8.许多欧洲观察家认为,“(近代)世界贸易不仅扩大了财富,在新旧大陆之间交换了作物和新发明,而且还给许多‘不信神的民族’传去了耶稣基督的福音”。站在他们的理解角度,世界贸易(  )
A.改变了人们的精神信仰      B.促进了世界经济文化交流
C.是连接新旧社会的桥梁      D.传播了欧洲先进的制度
9.17世纪中期,英国商人加威在销售中国茶叶的海报中,将这种新式饮料的功能归纳如下:茶叶可使人身体轻快,提神醒脑,消除脾脏障碍,名目清眼,增加食欲和消化能力,减少噩梦,增强记忆力,尤其对经常吃肉和肥胖的人作用明显。这说明(  )
A.广告成为企业营销的最新手段    
B.大众传媒推动了茶文化的传播
C.茶叶被当作保健药在英国销售    
D.品茶成为英国市民的最新风尚
10.“万里茶道”是17—19世纪,晋商从福建武夷山一带采茶贩卖到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一条商业通道,后经扩张至俄国莫斯科等城市,俄国人称其为“伟大的中俄茶叶之路”,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和文化价值。这说明(  )
A.中国闭关自守政策发生转变      B.中俄联系密切、交流广泛
C.中外陆路贸易得到发展       D.中西海路交流逐渐衰落
11.17世纪,荷兰商人从南非进口小麦,从印度进口玛瑙贝壳,从巴西进口蔗糖。小麦养活了国内消费者,于是更多的荷兰人成为商人、银行家和手工业者,从事农业的人越来越少。到18世纪,由于咖啡、茶和烟草等大宗商品的出现,世界贸易进一步扩展。这主要反映了(  )
A.资本主义扩张手段发生变化    
B.荷兰经济转型得以完成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日益扩大    
D.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12.1813年和1833年,英国废除了东印度公司对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垄断权。19世纪20年代,英国同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把工业品的进口税率降低到平均30%的水平,取消了丝织品进口的禁令,降低了生丝、羊毛、煤等原料的进口税率,废止了包括机器在内的所有输出品的限制。这主要表明(  )
A.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逐步确立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D.英国确立殖民霸权
13.20世纪初期,法国设计师波烈推出的一种中国大袍式宽松女外套很快获得巴黎女性的欢迎,他将它命名为“孔子”,他说:“这时我对传统的束身衣已有成熟的看法,那就是从颈到膝都被束缚着的女性躯体,必须得到解脱。”这一设计(  )
体现了一定时代精神     
B.借助儒学宣传政治革命
大都以东方元素为主     
D.具有明显的反专制色彩
14.1947—1994年,关贸总协定共进行了八轮谈判。前七轮谈判(1948—1979年)主要围绕关税减让进行。1986—1994年的第八轮谈判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贸易谈判,谈判内容几乎涉及所有贸易,从牙刷到游艇,从银行到电信,从野生水稻基因到艾滋病治疗,谈判议题不断增加。这一现象表明(  )
A.贸易自由化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
B.全球化对世界贸易体制影响日益深远
C.各个国家间的经济利益冲突不断加剧
D.国际经济秩序的民主化趋势显著加强
15.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中国家出口量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不断增加。1990年占比为25%,1991年占比为29%,1992年占比为30%,1993年占比为32%。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总额年递增率达到8.5%,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率。这表明(  )
A.发展中国家成为世界贸易的主体
B.发展中国家冲击既往的经济格局
C.全球化缩小了国家间的经济差距
D.全球化增加了世界经济失控风险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共55分)
16.(12分)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1 《穆天子传》出土于战国魏襄王墓,记载了约3000年前周穆王西游会见西王母的故事,并有周穆王与西王母互以诗歌赠答的记录
史料2 2003年,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砖瓦窑址,发现了百余具遗骨。DNA检测显示,在提取的15个遗骨样本中,有一个是比较典型的“欧亚西部T类群个体”
史料3 上图为俄罗斯阿尔泰地区巴泽雷克墓出土的丝织品(约公元前5世纪)
  材料二 关于丝绸之路的开通,学界说法不一,一种观点认为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另一种观点认为早在汉代之前就已经有了丝绸之路。
(1)指出材料一中三个史料的史料类型。(3分)
(2)你同意材料二中哪种观点 请结合以上史料和所学说明。(9分)
1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有多个,比如徐闻(今广东湛江市徐闻县)、合浦(今广西合浦)、广州、泉州、宁波等,但史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港口则是徐闻。汉武帝曾派人招募海员从徐闻、合浦港出海,经过日南(今越南)沿海岸线西行,到达黄支国(今印度境内)、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随船带去的主要有丝绸和黄金等物。这些丝绸再通过印度转销到中亚、西亚和地中海各国。
  材料二 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能力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蕃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从大西洋越过非洲自西而东进入亚洲的新航线后,海上丝绸之路愈加发达。最终绿洲古路遭到遗弃,失去了传统价值。
——据费正清《剑桥中国史》等整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时空大挪移”的主要因素。(8分)
18.(16分)近代以来,全球贸易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20—1840年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增长率分别为2.9%和2.81%;1840—1860年,分别为3.5%和4.84%;1860—1870年,分别为2.9%和5.53%……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
——摘编自李军主编《国际贸易概论》
  材料二 17世纪,饮茶在欧洲逐渐盛行并传至北美,饮茶成为一种高尚的消遣。正如查理二世的专职牧师奥文顿所说,“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在英国家庭中,“我把茶壶坐上了”是一句对忙碌一天、疲惫归家的主人极好的关切话语。
  中国茶叶在欧洲最初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茶价相当昂贵。1733年,荷兰在广州购买价值336 881荷盾的茶叶,到荷兰后却卖得988 510荷盾,获利651 629荷盾。鸦片战争前的140年中,欧美贸易公司用来购买以茶叶为主的中国商品所花费的白银达169 437 564两。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了英国及其殖民地的茶叶交易,“从中国来的茶叶,提供了英国国库收入的十分之一”。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发展呈现出的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出现的经济条件。(9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茶叶和茶文化对西方社会的影响并分析原因。(7分)
19.(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内容是1870年、1913年英、法、美、德、俄五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时间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俄国
1870年 22% 10% 8% 13%① —
1913年 15% 8% 11% 13% 4%
注:①为1872年数据
  材料二 下图内容是1870—1910年世界贸易总额的变化。
  材料三 下图内容是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
  材料四 下表内容是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
时间 1850年 1870年 1890年 1900年 1913年
指数 9 20 41 59 100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促进世界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4分)
(3)阅读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3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1.B 2.C 3.A 4.C 5.C 6.D 7.A 8.B
9.B 10.C 11.C 12.A 13.A 14.B 15.B
1.B 根据材料可知,昭武九姓从事国际转运贸易,长期活动于丝绸之路上,在经济文化交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B正确;丝绸之路的转运贸易由昭武九姓控制,昭武九姓不是汉族,排除A;材料未能说明丝绸之路上最主要的商品是丝绸和瓷器,排除C;“所有贸易”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
2.C 由材料“城外千帆海舶风”“商舶往来,货物丰衍”“江淮闽浙,处处有之”可得出北宋海外贸易发达,海上丝路贸易兴盛,C项正确。A项“开始南移”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海外贸易,不是民间长途贩运,排除D项。
3.A 元代海外贸易发展,大量青花瓷出口到阿拉伯地区,带有明显的阿拉伯文化色彩,是为满足特定群体的需求,故对外贸易影响制瓷业发展,A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瓷器风格的变化,没有体现元代比宋代制瓷技术更先进,故排除B。材料体现不出阿拉伯文化在中国广泛传播,故排除C。元代瓷器造型、颜色等的变化并非元代民众审美观念改变,而是与当时瓷器的外销有关,故排除D。
4.C 根据表中对外交往的城市有北方的“大都”和南方的“泉州、广州、庆元”并结合所学可知,大都主要通过陆上丝绸之路进行对外贸易,而泉州、广州、庆元属沿海地区,主要通过海运方式进行对外贸易,这说明元朝时对外交往陆路、海路交通比较发达,故C正确。A、D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光从物品种类来看,不能说明中国处于入超地位,故排除B。
5.C “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的发展”“也将变化为世界众多国家的思想群体导演或表演的交响与合奏”体现的是当今世界的全球化局势推动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故选C项。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增强,推动了世界文化多元格局的发展,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各地区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排除B项。题干体现世界文化的多元化,排除D项。
6.D 结合所学可知,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是商业革命的体现,而不是受价格革命的影响,故排除A项;新航路的开辟使美洲成为贸易边缘地区,而不是“沦为”,故排除B项;英国、荷兰、法国位于西北欧地区,属于贸易中心区,故排除C项;新航路的开辟,使西欧逐渐崛起,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国际贸易区域的划分成为国际分工差异的体现,故D项正确。
7.A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世界联系加强,推动了洲际物种的交流,A项正确。
8.B 根据材料“不仅扩大了财富……而且还给许多‘不信神的民族’传去了耶稣基督的福音”可知,这些欧洲观察家认为世界贸易促进了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故选B项。
9.B 英国商人在销售中国茶叶的海报中归纳了这种新式饮料的功能,这是通过大众传媒(海报)推动茶文化的传播,B项正确;广告在17世纪以前已经是企业营销的手段,排除A项;根据“新式饮料”可知,海报并非将茶叶当作保健药在英国销售,排除C项;从一则海报的宣传,无法得出品茶成为英国市民的最新风尚,排除D项。
10.C 从材料反映的“万里茶道”的开通和所涉及的区域来看,说明在17—19世纪,中外陆路贸易得到了发展,故C项正确。
11.C 据材料可知,荷兰从亚非拉等地进口原料,后来茶等大宗商品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世界贸易发展,这些都是世界市场扩大的表现,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资本主义扩张手段发生变化,排除A项;17、18世纪的荷兰重视贸易,材料没有体现荷兰经济转型,排除B项;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才最终确立,排除D项。
12.A 依据“1813年和1833年”“英国”“取消了”“降低了”“废止了”,联系所学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在英国推动下,自由经营、自由贸易等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逐步确立,故A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B;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排除C;英国在18世纪中期确立殖民霸权,排除D。
13.A 法国设计师波烈认为女性被服饰束缚的身体必须得到解放,因此设计了较为宽大的女式外衣,结合材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女性在社会中发挥的作用逐渐凸显,提倡自由、开放,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由此可知,波烈的设计体现了一定的时代精神,A项正确。波烈的主张不属于政治革命范畴,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C项,排除;材料主旨强调的是女性的解放,而非反专制,排除D项。
14.B 材料体现的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关贸总协定涉及的谈判领域也越来越大,这说明全球化对世界贸易体制影响日益深远,故B项正确。
15.B 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量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不断增加,贸易总额增速大大高于同期世界经济的增长率,表明发展中国家冲击既往的经济格局,故选B项;当今世界贸易的主体依然是发达国家,排除A项;仅凭发展中国家贸易总额的提高,不能说明国家间的经济差距在缩小,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全球化对世界经济产生的消极影响,排除D项。
16.答案 (1)史料1是文献史料;史料2和史料3是实物史料。(3分)
(2)同意第一种观点。(1分)张骞出使西域前的中西往来是零星的、不稳定的,主要是民间往来;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成为稳定的商路,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的往来更加频繁,官方和民间交往同时进行。因此,张骞出使西域,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8分)
同意第二种观点。(1分)材料一中的史料时间上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且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考古成果)可以相互印证。因此,早在汉代之前就已经有了丝绸之路。(8分)
17.答案 (1)特点:官府主管和组织人员前往;始发港位于东南沿海地区;航程已远达南亚,物品远销欧洲;伴随着经济、文化交流。(4分)
影响:提升了汉朝的海外影响力;加强了中国与南亚地区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了汉代对外交往的渠道。(4分)
(2)①陆上丝绸之路受气候、地形限制;②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③经济重心南移;④技术的进步(造船和指南针);⑤统治者的对外开放政策;⑥新航路开辟(或地理大发现)的影响。(8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
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一“汉武帝曾派人招募海员”可得出,官府主管和组织人员前往;根据材料一中始发港的位置、到达的地区、物品的销售地,可得出,始发港位于东南沿海地区,航程已远达南亚,物品远销欧洲;根据材料一“随船带去的主要有丝绸和黄金等物”可得出,伴随着经济、文化交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对汉代的影响力、对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中外交流渠道的影响来归纳回答。
(2)根据材料二“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骆驼、马匹运载能力有限”“冲突剧增”可概括为,陆上丝绸之路受气候、地形限制,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根据材料二“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尽仰江淮……专司外商货物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政府政策的调整;根据材料二“利用先进技术”可知,航海技术的进步;根据材料二“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辟了……”可知,受到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8.答案 (1)特征:国际贸易迅速增长;机器纺织品成为主导商品;英国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3分)
经济条件:工业革命;近代交通工具出现;世界市场扩大。(6分)
(2)影响:①促进欧洲医药事业发展;②改变了西方人的日常生活习惯;③茶叶贸易使欧洲资产阶级获得巨大利润;④成为一些殖民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⑤造成欧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4分,答出其中4点即可)
原因:中国江南地区农业商品化程度较高;中国茶叶产量大且质量好;工业革命推动茶叶消费成为时尚。(3分)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增长率,“机器纺织品……成为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析概括。第二小问,依据时间信息“19世纪中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工业革命、交通工具、世界市场等方面回答。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从医药事业发展、改变生活习惯、增加财政收入、白银外流等方面加以归纳。第二小问,可以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茶叶质量好、茶叶消费成为时尚等方面分析归纳。
19.答案 (1)基本特点: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家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英、法比重下降;世界贸易总额大幅度增长。(4分)
(2)主要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新型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工业生产迅速发展;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形成。(4分)
(3)启示:科技进步推动全球贸易的发展;应当及时更新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3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