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二同步练习题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拔高练(单元测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二同步练习题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拔高练(单元测试)(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10-21 00:30: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同步
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考点1 分离定律及其应用
1.(2022浙江6月选考,9)番茄的紫茎对绿茎为完全显性。欲判断一株紫茎番茄是否为纯合子,下列方法不可行的是(  )
A.让该紫茎番茄自交
B.与绿茎番茄杂交
C.与纯合紫茎番茄杂交
D.与杂合紫茎番茄杂交
2.(2023海南,15)某作物的雄性育性与细胞质基因(P、H)和细胞核基因(D、d)相关。现有该作物的4个纯合品种:①(P)dd(雄性不育)、②(H)dd(雄性可育)、③(H)DD(雄性可育)、④(P)DD(雄性可育),科研人员利用上述品种进行杂交实验,成功获得生产上可利用的杂交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①和②杂交,产生的后代雄性不育
B.②、③、④自交后代均为雄性可育,且基因型不变
C.①和③杂交获得生产上可利用的杂交种,其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故需年年制种
D.①和③杂交后代作父本,②和③杂交后代作母本,二者杂交后代雄性可育和不育的比例为3∶1
3.(2019课标全国Ⅲ,32)玉米是一种二倍体异花传粉作物,可作为研究遗传规律的实验材料。玉米子粒的饱满与凹陷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中,杂合子通常表现的性状是    。
(2)现有在自然条件下获得的一些饱满的玉米子粒和一些凹陷的玉米子粒,若要用这两种玉米子粒为材料验证分离定律,写出两种验证思路及预期结果。
考点2 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应用
4.(2022全国甲,6改编)某种自花传粉植物的等位基因A/a和B/b独立遗传。A/a控制花粉育性,含A的花粉可育;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B/b控制花色,红花对白花为显性。若基因型为AaBb的亲本进行自交,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子一代中红花植株数是白花植株数的3倍
B.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比例是1/12
C.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数是不育雄配子数的3倍
D.亲本产生的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与含b的可育雄配子数相等
5.(2023新课标,5)某研究小组从野生型高秆(显性)玉米中获得了2个矮秆突变体。为了研究这2个突变体的基因型,该小组让这2个矮秆突变体(亲本)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发现F2中表型及其比例是高秆∶矮秆∶极矮秆=9∶6∶1。若用A、B表示显性基因,则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
A.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
B.F2矮秆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
C.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高秆,基因型是aabb的个体为极矮秆
D.F2矮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F2高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16
6.(2022山东,17)某两性花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基因A控制紫色,a无控制色素合成的功能。基因B控制红色,b控制蓝色。基因I不影响上述2对基因的功能,但i纯合的个体为白色花。所有基因型的植株都能正常生长和繁殖,基因型为A_B_I_和A_bbI_的个体分别表现紫红色花和靛蓝色花。现有该植物的3个不同纯种品系甲、乙、丙,它们的花色分别为靛蓝色、白色和红色。不考虑突变,根据表中杂交结果,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杂交组合 F1表型 F2表型及比例
甲×乙 紫红色 紫红色∶靛蓝色∶白色=9∶3∶4
乙×丙 紫红色 紫红色∶红色∶白色=9∶3∶4
A.让只含隐性基因的植株与F2测交,可确定F2中各植株控制花色性状的基因型
B.让表中所有F2的紫红色植株都自交一代,白花植株在全体子代中的比例为1/6
C.若某植株自交子代中白花植株占比为1/4,则该植株可能的基因型最多有9种
D.若甲与丙杂交所得F1自交,则F2表型比例为9紫红色∶3靛蓝色∶3红色∶1蓝色
7.(2022全国甲,32)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通常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顶端长雄花序,叶腋长雌花序),但也有的是雌雄异株植物。玉米的性别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雌花花序由显性基因B控制,雄花花序由显性基因T控制,基因型bbtt个体为雌株。现有甲(雌雄同株)、乙(雌株)、丙(雌株)、丁(雄株)4种纯合体玉米植株。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以甲为母本、丁为父本进行杂交育种,需进行人工传粉,具体做法是  。
(2)乙和丁杂交,F1全部表现为雌雄同株;F1自交,F2中雌株所占比例为    ,F2中雄株的基因型是      ;在F2的雌株中,与丙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所占比例是    。
(3)已知玉米籽粒的糯和非糯是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为了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某研究人员将糯玉米纯合体与非糯玉米纯合体(两种玉米均为雌雄同株)间行种植进行实验,果穗成熟后依据果穗上籽粒的性状,可判断糯与非糯的显隐性。若糯是显性,则实验结果是  ;
若非糯是显性,则实验结果是     。
8.(2022全国乙,32改编)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白、红和紫三种,花的颜色由花瓣中色素决定,色素的合成途径是:白色红色紫色。其中酶1的合成由基因A控制,酶2的合成由基因B控制,基因A和B独立遗传。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紫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与红花杂合体植株杂交,子代植株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子代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子代白花植株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是    。
(2)已知白花纯合体的基因型有2种。现有1株白花纯合体植株甲,若要通过杂交实验(要求选用1种纯合体亲本与植株甲只进行1次杂交)来确定其基因型,请写出所选用的亲本基因型、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三年模拟练
应用实践
1.(2023河北邢台期末)某植物的红花与蓝花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300对亲本分为2组,进行了如表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组别 杂交方案 杂交结果
一 蓝花×蓝花 全为蓝花
二 红花×蓝花 红花∶蓝花=5∶1
A.该植物的花色中红花对蓝花为显性
B.第二组的子代红花植株全部是杂合子
C.第二组红花亲本中杂合个体所占比例为1/3
D.若第二组中红花亲本个体全部自交,则子代中蓝花个体所占比例为1/16
2.(2023辽宁模拟预测)兔子的毛色由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其中灰毛(由B基因控制)对青毛(b1)、白毛(b2)、黑毛(b3)、褐毛(b4)均为显性。让不同毛色的兔子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杂交实验 双亲性状 性状
甲 纯种青毛×纯种白毛 F1:青毛
乙 纯种黑毛×纯种褐毛 F1:黑毛
丙 甲的F1青毛×乙的F1黑毛 F2:青毛∶黑毛∶白毛=2∶1∶1
根据上表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兔群中灰毛兔的基因型共有4种
B.b1、b2、b3、b4基因之间的显隐性顺序是b1>b2>b3>b4
C.实验乙的F1黑毛兔与纯种白毛兔杂交,子代兔子中黑毛∶褐毛=1∶1
D.让实验丙子代中的青毛雌、雄兔随机交配,子代黑毛兔占3/16
3.(2023辽宁沈阳月考)基因型为aabbcc的梨子重120克,每产生一个显性等位基因就使梨子增重15克,故基因型为AABBCC的梨子重210克(三对基因独立遗传)。甲梨树自交,F1的每个梨子重150克。乙梨树自交,F1的每个梨子重120~180克。甲、乙两梨树杂交,F1每个梨子重135~165克。甲、乙两梨树的基因型可能是(  )
A.甲AAbbcc,乙aaBBCC
B.甲AaBbcc,乙aabbCC
C.甲aaBBcc,乙AaBbCC
D.甲AAbbcc,乙aaBbCc
4.(2023四川成都月考)甲、乙、丙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纯合白色籽粒玉米品种,甲分别与乙、丙杂交产生F1,F1自交产生F2,结果如表。
组别 杂交组合 F1 F2
1 甲×乙 红色籽粒 901红色籽粒,699白色籽粒
2 甲×丙 红色籽粒 629红色籽粒,491白色籽粒
根据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乙与丙杂交,F1全部为红色籽粒,则F2玉米籽粒表型比为9红色∶7白色
B.若乙与丙杂交,F1全部为红色籽粒,则玉米籽粒颜色可由三对基因控制
C.组1中的F1与甲杂交所产生玉米籽粒表型比为3红色∶1白色
D.组2中的F1与丙杂交所产生玉米籽粒表型比为1红色∶1白色
5.(2022辽宁五校联考)研究发现基因家族存在一种“自私基因”,该基因可通过杀死不含该基因的配子来扭曲分离比例。若A基因是一种“自私基因”,在产生配子时,能杀死体内一半不含该基因的雄性配子。某基因型为Aa的植株自交获得的F1中红花(AA)∶粉红花(Aa)∶白花(aa)=2∶3∶1,F1中个体随机受粉产生F2,有关表述错误的是(  )
A.Aa植株产生花粉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2∶1,雌配子为A∶a=1∶1
B.F1植株产生花粉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2∶1,雌配子为A∶a=7∶5
C.F2中红花∶粉红花∶白花=14∶17∶5
D.F2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7/36
6.(2023湖北武汉华中师大一附中期中)为了研究两对相对性状之间的遗传,科研人员分别进行甲、乙、丙三组遗传学实验,实验材料为三种哺乳动物。已知两对相对性状均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组别 亲本 选择F1中两对等位基因均杂合的个体进行随机交配 F2性状分离比
甲 A×B 4∶2∶2∶1
乙 C×D 5∶3∶3∶1
丙 E×F 6∶3∶2∶1
A.甲组可能是任意一对基因显性纯合均使胚胎致死,亲本A和亲本B一定为杂合子
B.乙组可能是含有两个显性基因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F2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4
C.丙组可能是一对基因显性纯合时胚胎致死,F2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5/6
D.三组实验中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7.(2023山东模拟预测)某二倍体植物的高秆与矮秆是一对相对性状,若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该等位基因用A/a表示;若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则该两对等位基因用A/a、B/b表示。某高秆植株(甲)自交,所得F1中高秆∶矮秆=15∶1。下列描述支持“15∶1”的是 (  )
A.当甲的基因型为Aa时,其产生的可育雌雄配子中A与a的比值均为3∶1
B.当甲的基因型为AaBb时,其产生的可育雌雄配子中AB∶Ab∶aB∶ab为1∶1∶1∶1
C.当甲的基因型为Aa时,其产生的可育雌雄配子中A与a的比值分别为1∶1、7∶1
D.当甲的基因型为AaBb时,其产生的可育雌雄配子只有AB与ab且比值均为2∶1
8.(2023江西南昌模拟)两个基因型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F优于双亲的现象称为杂种优势。培育水稻的杂种优势时需要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配套,三系杂交稻(2n=24)是我国研究应用最早的杂交水稻,培育过程如图所示,其中杂交种是具有杂种优势的品种,可以满足农民种植需求。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水稻是雌雄同株两性花的植物,科学家在自然界发现了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即雄蕊不能产生可育花粉。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作为不育系为大量生产杂交种子提供了便利,原因是     。
(2)水稻雄蕊是否可育同时受细胞核基因(R和r分别控制雄性可育和不可育,R对r为完全显性)和细胞质基因(不育基因用S表示,可育基因用N表示)控制,只有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均为不育基因,才表现为不育,即不育系A的基因型可表示为S(rr),保持系B的基因型可表示为N(rr)。可选取基因型为       的水稻为恢复系R,能够使雄性不育系产生的子代全部恢复育性。请判断N基因和S基因在遗传上是否遵循分离定律并说明理由         。
(3)与不育系杂交产生的三系杂交稻正常可育且具有杂种优势,即A×R→F1,但F1种植后往往不再使用,需每年利用不育系育种。请解释为何F1种植后往往不再使用其种子继续种植:  。
(4)据图甲分析,在田间培育过程中,不育系与保持系间行种植并单行收获的原因是  。
迁移创新
9.(2023山东淄博月考)如图表示雌雄同株的植物体内色素合成的两种途径,不能合成色素的植株开白花,相关基因独立遗传。请回答下列问题。
途径一:
途径二:
(1)仅具有途径一的植物,白花个体的基因型有   种。该种植物某红花个体自交所得子代开红花与开白花之比为3∶1,则该红花个体的基因型为      。将该植物两株纯合白花品系杂交,F1开红花,将F1自交得到F2,则F2红花植株中杂合子占   。
(2)某种植物通过途径二决定花色,红色素和蓝色素都能合成的植株开紫花。研究发现配子中R和H基因同时存在时可使其成活率降低25%,但对雌雄配子的作用情况尚需进一步研究确认。请利用基因型为RrHh的植株设计测交实验进行探究,简要写出实验方案并预测结果、结论。
实验方案:   。
预测结果、结论:
①若       ,则R和H基因同时存在时只使雌配子成活率降低25%,对雄配子成活率不产生影响。
②若        ,则R和H基因同时存在时只使雄配子成活率降低25%,对雌配子成活率不产生影响。
③若        ,则R和H基因同时存在时可使雌雄配子成活率均降低25%。
(3)若另一种植物的花也有红花和白花两种,与红色素合成有关的两种酶分别由基因M和N控制。若基因型为MmNn的个体自交,后代红花∶白花=3∶13,请你参照途径一写出该植物色素合成的一种途径。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1.C 2.D 4.B 5.D 6.BC
1.C 由题可知番茄的紫茎对绿茎为完全显性,则紫茎番茄为显性纯合子或杂合子,绿茎番茄为隐性纯合子。让该紫茎番茄自交,若该紫茎番茄为纯合子,则自交子代全为紫茎;若该紫茎番茄为杂合子,则自交子代发生性状分离,既有紫茎又有绿茎,A不符合题意。让该紫茎番茄与绿茎番茄杂交相当于测交,若该紫茎番茄为纯合子,则杂交子代全为紫茎;若该紫茎番茄为杂合子,则杂交子代既有紫茎又有绿茎,B不符合题意。无论该紫茎番茄是否为纯合子,与纯合紫茎番茄杂交,子代都是紫茎,C符合题意。让该紫茎番茄与杂合紫茎番茄杂交,若该紫茎番茄为纯合子,则杂交子代全为紫茎;若该紫茎番茄为杂合子,则杂交子代既有紫茎又有绿茎,D不符合题意。
2.D 细胞质基因在遗传时遵循母系遗传,并且进行杂交实验时,雄性不育个体只能作母本,利用①(P)dd和②(H)dd杂交时,(P)dd作母本,①和②杂交产生的后代都是(P)dd,表现为雄性不育,A正确;②(H)dd、③(H)DD、④(P)DD均为雄性可育,其自交后代对应的基因型不变,分别是(H)dd、(H)DD、(P)DD,均为雄性可育,B正确;①(P)dd作母本,和③(H)DD杂交,获得的F1杂交种是(P)Dd,表现为雄性可育,其自交的F2基因型为(P)DD、(P)Dd、(P)dd,发生了性状分离,需要年年制种,C正确;由上述分析可知,①(P)dd和③(H)DD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P)Dd,②(H)dd和③(H)DD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是(H)Dd,再以(P)Dd为父本,(H)Dd为母本进行杂交,其后代基因型为(H)DD、(H)Dd、(H)dd,均表现为雄性可育,D错误。
3.答案 (1)显性性状
(2)思路及预期结果(任答两种即可)
①两种玉米分别自交,若某些玉米自交后,子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②两种玉米分别自交,在子代中选择两种纯合子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③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都表现一种性状,则用F1自交,得到F2,若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④让子粒饱满的玉米和子粒凹陷的玉米杂交,如果F1表现两种性状,且表现为1∶1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解析 (1)在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中,杂合子通常表现为显性性状。(2)验证分离定律常采用杂合子自交法或测交法,具体实验思路及预期结果见答案。
4.B 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故含a的花粉育性不影响B和b基因的遗传,则基因型为Bb的亲本自交,子一代中红花植株(B_)∶白花植株(bb)=3∶1,A正确。由题干信息“含A的花粉可育,含a的花粉50%可育、50%不育”可知,Aa产生的可育花粉中A占2/3,a占1/3;卵细胞不存在不育现象,Aa产生的卵细胞中A占1/2,a占1/2。基因型为Aa的亲本自交,子代情况如表:
2/3A 1/3a
1/2A 2/6AA 1/6Aa
1/2a 2/6Aa 1/6aa
则aa所占的比例为1/6,结合A项可知,bb所占的比例为1/4,则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6×1/4=1/24,B错误。由于含a的花粉50%不可育,所以亲本产生的可育雄配子数是不育雄配子数的3倍,C正确。亲本产生的可育的雄配子和不育的雄配子中,B∶b均为1∶1,D正确。
5.D 9∶6∶1是9∶3∶3∶1的变形,根据F2表型及比例可以推断:①玉米的高秆与矮秆这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控制;②高秆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矮秆植株的基因型为A_bb、aaB_,极矮秆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故B、C正确;③F1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亲本均为矮秆,F1基因型为AaBb,运用逆向思维可推知亲本为纯合子,其基因型为AAbb和aaBB,故A正确。矮秆(A_bb、aaB_)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bb、aaBB,依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2中矮秆所占比例为6/16,矮秆纯合子所占比例为2/16(1/16+1/16),故矮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3;同理,推知F2高秆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9,故D错误。
6.BC 据题可初步判断纯种品系甲、乙、丙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II、_ _ _ _ii、aaBBII(未学提示:二倍体、突变相关内容将于第5章讲解)。甲与乙杂交,F1均为紫红色植株(A_B_I_),则乙的基因型为_ _BBii;乙与丙杂交,F1均为紫红色植株,则乙的基因型为AABBii。甲与乙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AABbIi,F1自交所得F2为紫红色(AAB_I_)∶靛蓝色(AAbbI_)∶白色(AAB_ii、AAbbii)=9∶3∶4。乙与丙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AaBBIi,F1自交所得F2为紫红色(A_BBI_)∶红色(aaBBI_)∶白色(A_BBii、aaBBii)=9∶3∶4。若用只含隐性基因的植株(aabbii)与F2中的白花植株测交,则后代全为白花植株,无法判断基因型,A错误。表中所有F2的紫红色植株自交,子代中白花植株的比例取决于I和i这对基因,含有ii的植株都表现为白花,两个杂交组合所得F2的紫红色植株中II和Ii的比例均为1∶2,则紫红色植株自交一代,白花植株所占比例为2/3×1/4=1/6,B正确。若某植株自交子代中白花植株占比为1/4,则该植株(_ _ _ _Ii)可能的基因型最多有3×3=9(种),C正确。甲与丙杂交所得F1的基因型为AaBbII,由题中信息无法判断A/a与B/b是否独立遗传,若A/a与B/b独立遗传,则F1自交所得F2为紫红色(A_B_II)∶靛蓝色(A_bbII)∶红色(aaB_II)∶蓝色(aabbII)=9∶3∶3∶1;若A/a与B/b不独立遗传,则F1自交所得F2的表型比例不是9∶3∶3∶1,D错误。
7.答案 (1)在花粉未成熟时去除甲的雄花花序,给雌花花序套袋;采集丁的成熟花粉,涂抹在甲的雌花花序上,再套上纸袋 (2)1/4 bbTT和bbTt 1/4 (3)非糯玉米植株的果穗上有糯玉米的籽粒,糯玉米植株的果穗上全部为糯玉米的籽粒 糯玉米植株的果穗上有非糯玉米的籽粒,非糯玉米植株的果穗上全部为非糯玉米的籽粒
解析 雌株基因型为BBtt、Bbtt、bbtt,雄株基因型为bbTT、bbTt,雌雄同株基因型为BBTT、BBTt、BbTT、BbTt。(1)为避免其他花粉的影响,需在母本甲雄蕊成熟前去雄并对母本甲的雌花套袋,待雌蕊和花粉成熟后进行人工传粉,再套上纸袋。(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甲的基因型为BBTT,乙和丙的基因型均可能为BBtt或bbtt,丁的基因型为bbTT。由乙和丁杂交,F1全为雌雄同株,可知乙的基因型为BBtt,则丙的基因型为bbtt。故乙和丁杂交得到F1及F1自交得到F2的过程如图:
P  乙(BBtt)   ×   丁(bbTT)
F1        BbTt
F2  B_T_  bbT_  B_tt  bbtt
  雌雄同株 雄株  
比例  9 ∶ 3  ∶  4
故F2中雌株所占比例为1/4,F2雄株的基因型为bbTT、bbTt,F2雌株中与丙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所占比例为1/16÷1/4=1/4。(3)根据题干信息,玉米籽粒的糯与非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种玉米均为纯合体,可假设Ⅰ为糯玉米植株、Ⅱ为非糯玉米植株,该性状由基因A、a控制。若糯为显性性状,则Ⅰ植株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Ⅱ植株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二者自由传粉,Ⅰ植株可得基因型为AA、Aa的籽粒,Ⅱ植株可得基因型为Aa、aa的籽粒,即糯玉米植株的果穗上全部为糯玉米的籽粒,非糯玉米植株的果穗上既有糯玉米的籽粒又有非糯玉米的籽粒。若非糯为显性性状,则Ⅰ植株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Ⅱ植株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二者自由传粉,Ⅰ植株可得基因型为Aa、aa的籽粒,Ⅱ植株可得基因型为AA、Aa的籽粒,即非糯玉米植株上的果穗全部为非糯玉米的籽粒,糯玉米植株的果穗上既有糯玉米的籽粒又有非糯玉米的籽粒。
8.答案 (1)白花∶红花∶紫花=2∶3∶3 AAbb、Aabb 1/2 (2)选用的亲本基因型为AAbb;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子代花色全为红花,则待测白花纯合体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花色全为紫花,则待测白花纯合体基因型为aaBB。
解析 结合题干,可得出如图花瓣中色素合成途径:
确定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紫花的基因型为A_B_,红花的基因型为A_bb,白花的基因型为aa_ _。(1)紫花植株(AaBb)与红花杂合体植株(Aabb)杂交,子代白花植株(aa_ _)所占比例为1/4,红花植株(A_bb)所占比例为3/4×1/2=3/8,紫花植株(A_Bb)所占比例为3/4×1/2=3/8,故子代植株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花∶红花∶紫花=2∶3∶3;子代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AAbb、Aabb;子代白花植株中纯合体(aabb)所占的比例为1/2。(2)白花纯合体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要检测白花纯合体植株甲的基因型,可选用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与甲杂交,若甲基因型为aaBB,则子代基因型为AaBb(全为紫花);若甲基因型为aabb,则子代基因型为Aabb(全为红花)。
三年模拟练
1.D 2.D 3.D 4.C 5.D 6.A 7.ABC
1.D 由两组的杂交结果可知红花为显性性状,蓝花为隐性性状,A正确。假设红花由基因M控制,蓝花由基因m控制,第二组蓝花亲本基因型为mm,其中一个m一定会遗传给子代红花植株,所以子代红花植株均为杂合子,B正确。第二组的杂交子代红花∶蓝花=5∶1,说明红花亲本植株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杂交子代蓝花的比例是1/6=1/2×1/3,说明红花亲本中杂合个体的比例是1/3,C正确。第二组红花亲本中,只有杂合个体(Mm)自交才能产生蓝花子代个体(mm),因为第二组红花亲本中Mm的比例是1/3,所以自交子代中蓝花个体所占的比例为1/3×1/4=1/12,D错误。
2.D 灰毛(B)对青毛(b1)、白毛(b2)、黑毛(b3)、褐毛(b4)均为显性,则灰毛兔的基因型有5种:BB、Bb1、Bb2、Bb3、Bb4,A错误。分析题表:
杂交组合及结果 结论
纯种青毛(b1b1)×纯种白毛(b2b2)→F1为青毛(b1b2) b1对b2为显性
纯种黑毛(b3b3)×纯种褐毛(b4b4)→F1为黑毛(b3b4) b3对b4为显性
甲的F1青毛(b1b2)×乙的F1黑毛(b3b4)→F2基因型及比例为b1b3∶b1b4∶b2b3∶b2b4=1∶1∶1∶1,表型及比例为青毛∶黑毛∶白毛=2∶1∶1 b1b3和b1b4均表现为青毛,b2b3表现为黑毛,b2b4表现为白毛,因此四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是b1>b3>b2>b4,B错误
实验乙的F1黑毛兔(b3b4)与纯种白毛兔(b2b2)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b2b3∶b2b4=1∶1,即黑毛∶白毛=1∶1,C错误。实验丙子代中青毛兔的基因型为1/2b1b3、1/2b1b4,其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为b1∶b3∶b4=2∶1∶1,雌、雄兔随机交配,子代情况如下:
b1 b3 b4
b1 b1b1(青毛) b1b3(青毛) b1b4(青毛)
b3 b1b3(青毛) b3b3(黑毛) b3b4(黑毛)
b4 b1b4(青毛) b3b4(黑毛) b4b4(褐毛)
由表可知,子代中黑毛兔占3/16,D正确。
3.D 分析题意得出显性基因数量与重量的关系:
显性基因数量(个) 梨子的重量(克)
0 120
1 135
2 150
3 165
4 180
5 195
6 210
甲梨树自交子代的果实重量都是150克(纯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甲梨树是纯合子,且含有2个显性基因;乙梨树自交子代的果实重量不同(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说明乙梨树是杂合子,A、B错误。基因型为AaBbCC的梨树自交,子代有2、3、4、5、6个显性基因,重量为150~210克,C错误。基因型为aaBbCc的梨树自交,子代有0、1、2、3、4个显性基因,重量为120~180克,D正确。
4.C 组1中的F2中红色籽粒∶白色籽粒约为9∶7,组2中的F2中红色籽粒∶白色籽粒=9∶7,由此可判断红色籽粒至少含有两种显性基因,且组1、组2的F1均为双杂合个体。根据甲与乙、丙杂交后代均为双杂合个体,可判断玉米籽粒颜色至少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B正确。若按三对等位基因考虑,则红色籽粒为双显一隐或三显时,题述结果均成立。①若红色籽粒为双显一隐时,白色籽粒为单显双隐或三隐,可推断甲、乙、丙基因型可能分别为AAbbcc、aaBBcc、aabbCC(还存在其他组合情况,遗传结果相同)。乙与丙杂交,F1基因型为aaBbCc(全为红色籽粒),F2中红色籽粒∶白色籽粒=9∶7,A正确。组1的F1(AaBbcc)与甲(AAbbcc)杂交,子代玉米籽粒为A_Bbcc(红色)∶A_bbcc(白色)=1∶1,C错误。组2中的F1(AabbCc)与丙(aabbCC)杂交,子代玉米籽粒为AabbC_(红色)∶aabbC_(白色)=1∶1,D正确。②若红色籽粒为三显,可推断甲、乙、丙基因型可分别为AAbbCC、aaBBCC、AABBcc,分析方法和结论同①。
5.D 
故F1植株产生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7∶5,产生花粉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2∶1,B正确。
F1♂配子 F1♀配子
7/12A 5/12a
A 7/18AA 5/18Aa
a 7/36Aa 5/36aa
F2中红花∶粉红花∶白花==14∶17∶5,其中纯合子的比例为,故C正确,D错误。
归纳总结 致死问题解题方法(以Aa为例)
(1)配子致死
①父本(或母本)产生的配子含隐性基因时致死
②父本(或母本)产生的配子含显性基因时致死
③父本和母本产生的配子含显性基因或隐性基因时致死
(2)合子致死
6.A 题表中甲、乙、丙三组实验的F2性状分离比都是9∶3∶3∶1的变式,说明三组实验中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假设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甲组中F2性状分离比为4∶2∶2∶1=(2∶1)×(2∶1),出现该比例的原因是任意一对基因显性纯合均使胚胎致死,即AA和BB致死,亲本基因型可以是AaBb和aabb,aabb为纯合子,A错误。如果含有两个显性基因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即AB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AaBb自交子代会出现5∶3∶3∶1的比例,符合乙组F2性状分离比,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F2中纯合子有AAbb、aaBB、aabb,所占比例为3/12=1/4,B正确。丙组中F2性状分离比为6∶3∶2∶1=(3∶1)×(2∶1),出现该比例的原因是一对基因显性纯合时胚胎致死,即AA或BB致死,假设AA致死,能存活的个体中只有aaBB和aabb为纯合子,则F2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2/12=1/6,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6=5/6,BB致死的计算结果相同,C正确。
7.ABC 当甲的基因型为Aa时,若其产生的可育雌雄配子中A与a的比值均为3∶1,则F1中aa(矮秆植株)占1/4×1/4=1/16,A_(高秆植株)占1-1/16=15/16,即高秆∶矮秆=15∶1,A符合题意;当甲的基因型为AaBb时,若其产生的可育雌雄配子中AB∶Ab∶aB∶ab=1∶1∶1∶1,则F1中aabb(矮秆植株)占1/4×1/4=1/16,其余植株均表现为高秆,即高秆∶矮秆=15∶1,B符合题意;当甲的基因型为Aa时,若其产生的可育雌雄配子中A与a的比值分别为1∶1、7∶1,则F1中aa(矮秆植株)占1/2×1/8=1/16,A_(高秆植株)占1-1/16=15/16,即高秆∶矮秆=15∶1,C符合题意;当甲的基因型为AaBb时,若其产生的可育雌雄配子只有AB与ab且比值均为2∶1,则F1中aabb(矮秆植株)占1/3×1/3=1/9,其余植株均表现为高秆,即高秆∶矮秆=8∶1,D不符合题意。
8.答案 (1)免除了杂交育种过程中人工去雄的工作 (2)N(RR)或S(RR) 不遵循,因为N基因和S基因属于细胞质基因 (3)F1自交产生F2过程中会发生性状分离,不能保持杂种优势 (4)间行种植有利于不育系与保持系杂交,单行收获可以分别获得不育系和保持系,以达到繁殖的目的
解析 (1)选择雄性不育的水稻植株作为母本进行杂交,可以免除杂交育种过程中人工去雄的工作。(2)S(rr)与N(RR)或S(RR)杂交后代可育,因此基因型为N(RR)或S(RR)的水稻可作为恢复系R。孟德尔遗传规律支持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N基因和S基因属于细胞质基因,故不遵循分离定律。
9.答案 (1)5 AABb或AaBB 8/9 (2)以基因型为RrHh的植株为父本、白花植株为母本进行测交,作为正交实验;以基因型为RrHh的植株为母本、白花植株为父本进行测交,作为反交实验,分别统计后代的表型比例 ①正交实验后代紫花∶红花∶蓝花∶白花=1∶1∶1∶1,反交实验该比为3∶4∶4∶4 ②正交实验后代紫花∶红花∶蓝花∶白花=3∶4∶4∶4,反交实验该比为1∶1∶1∶1 ③正交、反交实验后代紫花∶红花∶蓝花∶白花均为3∶4∶4∶4
(3)
解析 (1)途径一:只有A、B基因同时存在(A_B_)时,才会生成红色素,白花个体基因型有A_bb、aaB_、aabb,共5种。该种植物某红花个体自交所得子代开红花与开白花之比为3∶1,说明该红花基因型中一对基因纯合,另一对基因杂合,故为AABb或AaBB。将该植物两株纯合白花品系杂交,F1开红花,则亲本白花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基因型为AaBb,F2红花基因型为2AABb、2AaBB、1AABB、4AaBb,其中杂合子占8/9。(2)研究发现配子中R和H基因同时存在时可使其成活率降低25%,可以基因型为RrHh的植株为父本、白花植株为母本进行测交,作为正交实验;以基因型为RrHh的植株为母本、白花植株为父本进行测交,作为反交实验,分别统计后代的表型比例。若R和H基因同时存在时只使雌配子成活率降低25%,对雄配子成活率不产生影响,则正交实验后代紫花∶红花∶蓝花∶白花=1∶1∶1∶1,反交实验该比为3∶4∶4∶4;若R和H基因同时存在时只使雄配子成活率降低25%,对雌配子成活率不产生影响,则正交实验后代紫花∶红花∶蓝花∶白花=3∶4∶4∶4,反交实验该比为1∶1∶1∶1;若R和H基因同时存在时可使雌雄配子成活率均降低25%,则正交、反交实验后代紫花∶红花∶蓝花∶白花均为3∶4∶4∶4。(3)若另一种植物的花也有红花和白花两种,与红色素合成有关的两种酶分别由基因M和N控制。若基因型为MmNn的个体自交,后代红花∶白花=3∶13,说明基因型为M_nn(或mmN_)的植株开红花,其他基因型的植株开白花,该植物色素合成的一种途径见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