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梦,无畏前行”诵演舞台
——《念奴娇·赤壁怀古》学历案
【课题与课时】
课题:《念奴娇·赤壁怀古》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
课时:1课时
【课标要求】
选择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进行精读,体会其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
学习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艺术表现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学习目标】
了解诗词大意,品味诗歌意境,理清词人的思路脉络。
把握“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了解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心态,正确理解“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
【评价任务】
1.通过前备知识提示,了解苏轼等文化常识,明确作品背景,初步感知文本中诗人的情感。
2.通过课前预习和环节一自学反馈,夯实基础,初步指向学习目标1。
3.通过环节二中的任务一,在预习基础上,初读鉴赏,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完成学习目标1。
4.通过环节二,设置教学情境,探索作者情感触发的原因,鉴赏词作的豪放风格和艺术表达方式,完成学习目标2。
5.通过环节二中的任务三、环节三,拓展延伸,延读苏轼的另一首词作《定风波》,感悟苏轼乐观旷达的心态,完成学习目标3。
【学习过程】
前备知识
了解作者—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文:名列“唐宋八大家”。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书法四大家”。
苏轼自熙宁十年(1077)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三月,在徐州任知州近两年。在徐州期间,他创造了地方行政上的高峰,为徐州做了非常了不起的贡献,为徐州人民留下了很多福祉,为徐州的文旅事业留下了一份宝贵的财富。苏轼在徐州的功业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讲:一是抗洪保城,二是开发煤炭,三是劝勉农桑,四是倡导文教,五是治盗安民。苏轼在徐州任知州刚三个月,黄河就在曹村决口,苏轼率领军民坚守城池,战胜洪水。为了抵御水患,庆祝抗洪胜利,苏轼修建了苏堤和黄楼,后来成了徐州人民怀念苏轼功绩的著名景点。
【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文体相关知识。
2.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反复朗读文本,读准节奏。
3.在诵读中勾画出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和诗词中的意象,初步体会选词炼字的精妙。
4.分别概括出词的上下阕的主要内容。
【课中学习】
环节一:自学反馈
1、基础检测
故垒(lěi) 纶(guān)巾樯(qiáng)橹( lǔ)
华(huá)发(fà) 还(huán)酹(lèi) 了(liǎo)
环节二:情境设计
“人生如梦,无畏前行”诵演舞台
任务一:添加舞台背景音乐
1、诵读指导
任务:边读边标划整首词的节拍和重音。
节拍:是由义脉联系决定的。
①四字句,二二式。如:大江/东去
②五字句,二三式。如:小乔/初嫁了
③六字句,二四式。如:一时/多少豪杰
重音:
①领起性重读:遥。
②强调性重读:尽、是、壁、雪、少、杰、灭、发。
2、理出诗歌思路,并概括出词的上下阕的内容
①上阙:惊涛拍岸壮赤壁。
②下阙:人生如梦酹江月。
任务二:选择舞台表演画面
1、按照划分的节奏,有感情的诵读,结合具体诗句,选择最喜欢的表演画面,为这个画面起一个小标题,并说明理由,小组讨论五分钟。
明确:①惊涛拍岸图: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运用夸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穿、拍、卷等词,将陡峭的石壁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拍击江岸,澎湃如雪的浪花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给人以雄伟壮丽、气势恢宏之感。
②美女英雄图: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一个“初”字突出周瑜年少得志,年轻有为。以美人衬英雄,更能衬托出周瑜潇洒的风姿。
③激烈战斗图: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突出周瑜的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和从容不迫。
链接背景:
赤壁之战,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周瑜可用兵力仅有三万,三万抵抗八十万,可想而知这是一场怎样凶险、血腥的战役。面对如此危局,周瑜却能用仅有的三万人马,轻而易举地战胜曹操八十万大军,更加突出周瑜的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和才华横溢。
④诗人落魄图: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由凭吊周郎而联想到作者自身,借周瑜的“雄姿英发”反衬自己的“早生华发”,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
2、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那么多,为何词人独独怀念周瑜?
明确:
对比当中,哀叹自我
周瑜: 年龄:34 生活:幸福美满 外表:英俊儒雅 职位:东吴都督 际遇:功成名就 仰慕英雄 苏轼: 年龄:47 生活:屡遭不幸 外表:早生华发 职位:团练副使 际遇:功业未就 怀古伤今
词人面对赤壁之景,进而想到了赤壁之战中的英雄—周瑜,从此情此景,追忆风流人物,仰慕英雄,怀古伤今。
作者发出的慨叹:“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你又是如何理解的?是消极的哀叹,还是旷达的吟咏?
【链接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这里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感叹时光易逝。
苏轼在政治上坚决反对王安石变法,还写了一些诗文予以揭露和讽刺,引起了王安石为首的新党派官员的不满。于是污蔑苏轼以诗文诽谤朝廷。元丰二年苏轼被抓入乌台,随后被捕入狱,受尽折磨,后因宋徽宗怜悯,免其死罪,年底结案出狱,以黄州团练副使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
【拓展延读】
定风波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通过野外偶遇风雨这一生活小事,在雨中潇洒徐行的举动,表现了虽处逆境屡遭挫折而不畏惧不颓丧的倔强性格和旷达胸怀,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明确:“人生如梦”是词人在遭受贬抑之下的自慰之词。“一尊还酹江月”是要向江月倾诉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在江月、江风中举杯逍遥,词人在失落中得到了暂时的解脱。在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从感叹自己转为自我劝解。人生几何,何必太计较得失?不如放眼大江,举杯赏月!
任务三:评论舞台表演
舞台演出后,你发了一个朋友圈,那么穿越到现代的苏轼在这条朋友圈下面会评论什么呢?北边的同学思考发什么朋友圈,南边的同学化身穿越而来的苏轼,思考你会评论什么内容?
环节三:小结作业
通过读一首诗词读一位诗人,苏轼一生不是在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但他为我们展现的却是一颗屡遭挫折,却从未颓丧的心,希望今后遭遇挫折之时,大家也能秉持人生如梦,无畏前行的态度。
课下请同学们根据本节所学内容和你对苏轼的了解,担任小小心理咨询师,完成患者心理诊断书,下节课找同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