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试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同步提升
一、单选题
(2023八上·北海期末) 读中国风能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我国风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风电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及东部沿海地区
B.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西南多东北少的特点
C.①地受夏季风影响显著,夏季风力发电量最大
D.②地风能资源匮乏,人烟稀少,几乎没有风电场
2. 风能属于( )
A.可再生资源 B.非可再生资源
C.生物资源 D.矿产资源
【答案】1.A
2.A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点评】自然资源就是自然界赋予或前人留下的,可直接或间接用于满足人类需要的所有有形之物与无形之物。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可更新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可反复利用,如气候资源、水资源、地热资源、水力、海潮等。可更新资源可生长,如生物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地加以开发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其形成周期往往以数百万年计,如煤炭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等,对这类自然资源,应尽可能综合利用,注意节约,避免浪费和破坏。
1.读图分析可知:我国风电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及东部沿海地区,故A正确;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南少北多的特点,故B错误;①地受冬季风影响显著,冬季风力发电量最大,故C错误;②地青藏高原风能资源丰富,故D错误。故答案为:A。
2.风能是取之不尽的,属于可再生资源,A对,B错。风能不是生物资源,C错。矿产资源一般指矿物资源,风能不是矿产资源,D错。故答案为:A。
3.(2022八上·青岛期末)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一组是( )
A.耕地、森林、水资源 B.阳光、水能、木材
C.煤、石油、核能 D.草地、荒漠、纸张
【答案】C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分析】通过天然作用再生更新,从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资源叫中国缺水类型分布及解决路径设想图中国缺水类型分布及解决路径设想图可再生资源,又称为可更新资源。如植物、微生物、可降解塑料袋、水资源、地热资源和各种自然生物群落、森林、草原、水生生物等。不可再生资源是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泥炭、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等,故C正确,故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物质和能源,如土地,阳光,森林等,其中可再生资源是指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利用,例如土地,阳光和森林等,而不可再生资源是指形成和再生过程非常漫长,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等于不可再生,例如煤炭,石油,铁矿石等。
(2023八上·榕城期末)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它们也有重新利用的价值。下图为垃圾分类标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4. 一次性筷子属于( )
A.可回收物 B.厨余垃圾 C.有害垃圾 D.其他垃圾
5. 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可以( )
①变废为宝 ②节约资源 ③占用耕地 ④增加污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4.D
5.A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其他垃圾包括除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尘土、食品袋(盒)。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及其容器、过期化妆品等。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
4.读图根据垃圾的分类标准可知,一次性筷子属于其他垃圾,D正确。故答案为:D。
5.垃圾通过分类收集后便于对不同类垃圾进行分类处置,既提高垃圾资源利用水平又可减少垃圾处置量,变废为宝,节约资源, ①②正确;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不会占用耕地,同类垃圾可以集中处理,减少垃圾的处理成本,减少环境污染,③④错误。故答案为:A。
(2023八上·长顺期末) 我国部分自然资源总量排名、人均占世界平均比重,完成下面小题。
资源种类 陆地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河流径流量 森林面积
总量排名 三 三 四 六 五
人均占世界平均比重 1/2 1/2 2/5 1/4 1/3
6. 读我国部分自然资源数据可知我国自然资源特征是( )
A.种类单一,总量匮乏
B.总量丰富,人均充足
C.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D.种类丰富,总量丰富,世界第一
7.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自然资源由“地大物博”逐步演变为“地大物薄”。为保障自然资源的供给,我们应该( )
①保证当下发展,不管以后 ②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培养节约资源(能源)的意识 ④开发新材料、新能源 ⑤加强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
【答案】6.C
7.C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非常多,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在不断增加,人均占有量不断减少,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严重,人们对资源的需求增多,使得我国资源情况不容乐观。
6.由图表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陆地面积、矿产资源、耕地面积、河流径流量和森林面积的排名很靠前,说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世界平均比重较低,说明我国自然资源人均不足,故C符合题意;我国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丰富,A错误;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B错误;我国自然资源种类丰富,总量丰富,世界排名不都是第一,D错误。综上所述,故答案为:C。
7.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自然资源由“地大物博”逐步演变为“地大物薄”。为保障自然资源的供给,我们应该 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培养节约资源(能源)的意识 ;开发新材料、新能源;加强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故②③④⑤符合题意;保证当下发展,不管以后是错误的做法。综上所述,故答案为:C。
(2023八上·天河期末)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是近些年我国进行地球日宣传活动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8. 下列对我国自然资源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分布均匀
B.区域水资源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河流径流量
C.土地、森林等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D.可燃冰等新能源都是可再生资源
9. 下列中学生的想法,不符合“世界地球日”宣传主旨的是( )
A.不用或少用贺卡
B.垃圾分类回收
C.减少使用一次性消费
D.多网上购物以节约时间
【答案】8.B
9.D
【知识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非常多,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在不断增加,人均占有量不断减少,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严重,人们对资源的需求增多,使得我国资源情况不容乐观。
8.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分布不均匀。A错误。区域水资源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河流径流量,B正确。土地、森林等可再生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应注意节约,C错误。可燃冰属于非可再生资源,D错误。故答案为:B。
9.不用或少用贺卡,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使用一次性消费,符合“世界地球日”宣传主旨。多网上购物,会增加包装材料的消耗,增加物流耗能等,不符合“世界地球日”宣传主旨。故答案为:D。
(2023八上·长春期末) 今年“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北京2022年冬奥会利用张家口市丰富的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将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色电能供应。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0. 与风、光同属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煤炭 B.石油 C.天然气 D.水能
11. 下列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①加大煤炭进口量用于发电②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③植树造林种草④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10.D
11.B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点评】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物质和能源,如土地,阳光,森林等,其中可再生资源是指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利用,例如土地,阳光和森林等,而不可再生资源是指形成和再生过程非常漫长,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等于不可再生,例如煤炭,石油,铁矿石等。
10.水能与风、光同属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D正确;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为非可再生资源,排除ABC;故答案为:D。
11.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②④正确;植树造林种草,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中和”,③正确;②③④正确,B正确;加大煤炭进口量用于发电,会释放过量的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中和”,排除①,排除ACD;故答案为:B。
12.(2023八上·广州期末)近期全国多地开始大规模限电,广东开始执行“开二停五”的限电措施,每周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和星期四实现错峰轮休。关于限电令的实施原因不正确的是( )
A.降低因发电造成的环境污染
B.我国能源供应形势仍然较为紧张
C.促进高耗能产业进行升级
D.通过限制使用,提高电价
【答案】D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火电是我国主要电力供应来源,限电可降低环境污染,A不符合题意;随着煤价格上涨,导致电厂发电量受限,电力供应紧张,B不符合题意;在国家能耗双控的政策下进行限电可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结构升级,C不符合题意;电价未发生明显提高,D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限电是指临时采取减少客户用电负荷的措施。主要通过间歇或按时供电来实施,用以降低环境污染,促进产业升级等。
(2023八上·阳西期末)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图为我国2010—2030年能源消费占比变化示意图(含预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下列关于我国2010—2030年能源消费占比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石油资源的消费占比逐年下降 ②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逐渐增加
③当前能源消费以化石能源为主 ④煤炭在化石能源消费中占比最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出现如图变化的原因有( )
①我国资源分布不均衡 ②2030年碳达峰目标 ③非化石能源价格低廉 ④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13.D
14.B
【知识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点评】(1) 本题考查我国2010—2030年能源消费占比的变化,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标题看成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逐渐增加的原因,理解解答即可。非化石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及核电,是重要的清洁能源。“十三五”时期,我国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高,可再生能源装机快速增长。
13.根据我国2010—2030年能源消费占比变化示意图分析可知:①石油资源的消费占比呈波状变化;②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逐渐增加;③当前能源消费以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为主;④煤炭在化石能源消费中占比最高。故D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读图分析可知,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逐渐增加。这是因为为了实现②2030年碳达峰目标、坚持④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逐渐增加和①我国资源分布不均衡无关;③非化石能源价格并不低廉。故B②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22八上·龙岗期末) 为完成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相平衡)目标,我国大力开发风能、核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表示意我国2019-2021年能源消费结构,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能源类型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煤炭 57.0% 56.80% 56%
石油 19% 18.90% 18.70%
清洁能源 23.30% 24.30% 25.30%
15. 我国消费比重最大的能源类型及其所属资源种类是( )
A.煤炭,可再生 B.石油,非可再生
C.清洁能源,可再生 D.煤炭,非可再生
16. 关于2019—2021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且呈逐年增加趋势
B.石油消费比重逐年减少,有望取代煤炭成为我国首要能源
C.清洁能源消费比重逐年增加
D.我国的能源消费正向不利于碳中和的方向发展
【答案】15.D
16.C
【知识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点评】(1)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物质和能源,如土地,阳光,森林等,其中可再生资源是指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利用,例如土地,阳光和森林等,而不可再生资源是指形成和再生过程非常漫长,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等于不可再生,例如煤炭,石油,铁矿石等。
(2)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非常多,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在不断增加,人均占有量不断减少,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严重,人们对资源的需求增多,使得我国资源情况不容乐观。
15.读表可知,2019—2021年,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分别占到57.0%、56.80%、56%,可知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源,它属于非可再生资源,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答案为:D。
16.煤炭呈逐年降低趋势,A错误;石油消费比重较小且比重逐年减少,不会取代煤炭成为我国首要能源,B错误;清洁能源消费比重逐年增加,我国的能源消费正向利于碳中和的方向发展,C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C。
(2022八上·英德期中)“渔光互补”是指将养殖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相结合,在鱼塘上安装光伏组件,下面的水域养殖水产品,形成“上发电下养鱼”的模式。光伏板可起到给鱼塘遮阳降温,减少水分蒸发和水面植物光合作用,提高水质等作用。图为我国某村的“渔光互补”项目景观。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7.太阳能光伏发电 ( )
A.所用资源不可再生 B.可持续稳定发电
C.属于高新技术产业 D.地区的适应性强
18.采取“渔光互补”生产模式,可以 ( )
①提高渔业产量 ②减少当地用电需求
③减少环境污染 ④提高土地利用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最适宜推广“渔光互补”项目的地区为 (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塔里木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17.C
18.C
19.D
【知识点】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点评】(1)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三大领域。
(2)本题考查采取“渔光互补”生产模式的意义,理解解答即可。
(3)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起巫山,东抵海滨,主要由长江及其支流的泥沙冲积而成,东西延伸呈狭长形。长江中下游平原既不像东北平原那样开阔,也不像华北平原那样成为整体。这里的地势比华北平原更低,下游的长江三角洲海拔在10米以下,河汊纵横交织,湖荡星罗棋布,有“水乡”之称。千百年来,人们不断地垦田耕地、开沟挖渠,使这里河渠如网,水田成片,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17.太阳能光伏发电:
A. 所用的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资源,A不符合题意;
B. 受天气影响,不能持续稳定发电,B不符合题意;
C.属于高新技术产业,C符合题意;
D. 地区的适应性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8.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采取“渔光互补”生产模式,可以①提高渔业产量;②增加当地用电需求;
③减少环境污染;④提高土地利用率。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9.根据题意可知,“渔光互补”是指将养殖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相结合,在鱼塘上安装光伏组件,下面的水域养殖水产品,形成“上发电下养鱼”的模式。 最适宜推广该项目的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因为该地区河湖众多,水产养殖业发达。而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位于北方和西北地区,河湖稀少,不利于发展水产养殖。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二、综合题
20.(2023八上·佛山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2年11月5日,白鹤滩水电站10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白鹤滩水电站进入了全面投产发电的最后冲刺阶段。该水电站地处深V形峡谷,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
材料二:白鹤滩水电站与长江干流三峡、葛洲坝、乌东德等水电站共同构成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截至目前,该走廊累计发电超3万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9亿余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4亿余吨,改善当地环境质量,助力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动力。
材料三:长江流域图
(1)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长江 (填“上/中/下”)游,主要利用水能发电,水能属于 资源(填“可再生”或“非可再生”),正常年份发电量最大的季节是 季。
(2)白鹤滩水电站地处 山区,修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是 。
(3)从地形和气候的角度,简述白鹤滩水电站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4)简述建设世界上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的重要意义。
【答案】(1)上;可再生;夏
(2)横断;滑坡、泥石流等
(3)位于横断山区,水流湍急,落差大,多水能资源;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水量大。
(4)缓解东部地区用电紧张问题;节约煤炭、石油等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大气环境;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等。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1)由图可得,长江的上游是从源头到宜昌,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水能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泛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主要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自然能源。白鹤滩水电站正常年份发电量最大的季节是夏季。夏季降水丰富,水量大,发电量大。
(2)由图可得,白鹤滩水电站地处横断山区,在山区容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白鹤滩水电站位于横断山区,地形崎岖复杂,水流湍急,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又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水量大。因此白鹤滩水电站水能资源丰富。
(4)白鹤滩水电站与长江干流三峡、葛洲坝、乌东德等水电站共同构成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这些清洁能源可以节约煤炭、石油等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大气环境;缓解东部地区用电紧张问题;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等。
【点评】长江我国第一长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上海注入东海,全长约6300㎞,居世界第三位。 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至湖口为中游,湖口至出海口为下游。最大的支流汉江,沿线主要城市有重庆、武汉、九江、南京、上海等。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宜宾以下四季通航,被誉为“黄金水道”。流域区内农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
1 / 1初中地理试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同步提升
一、单选题
(2023八上·北海期末) 读中国风能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我国风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风电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及东部沿海地区
B.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西南多东北少的特点
C.①地受夏季风影响显著,夏季风力发电量最大
D.②地风能资源匮乏,人烟稀少,几乎没有风电场
2. 风能属于( )
A.可再生资源 B.非可再生资源
C.生物资源 D.矿产资源
3.(2022八上·青岛期末)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一组是( )
A.耕地、森林、水资源 B.阳光、水能、木材
C.煤、石油、核能 D.草地、荒漠、纸张
(2023八上·榕城期末) 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它们也有重新利用的价值。下图为垃圾分类标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4. 一次性筷子属于( )
A.可回收物 B.厨余垃圾 C.有害垃圾 D.其他垃圾
5. 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可以( )
①变废为宝 ②节约资源 ③占用耕地 ④增加污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023八上·长顺期末) 我国部分自然资源总量排名、人均占世界平均比重,完成下面小题。
资源种类 陆地面积 矿产资源 耕地面积 河流径流量 森林面积
总量排名 三 三 四 六 五
人均占世界平均比重 1/2 1/2 2/5 1/4 1/3
6. 读我国部分自然资源数据可知我国自然资源特征是( )
A.种类单一,总量匮乏
B.总量丰富,人均充足
C.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D.种类丰富,总量丰富,世界第一
7.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自然资源由“地大物博”逐步演变为“地大物薄”。为保障自然资源的供给,我们应该( )
①保证当下发展,不管以后 ②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培养节约资源(能源)的意识 ④开发新材料、新能源 ⑤加强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
A.①②③④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
(2023八上·天河期末)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是近些年我国进行地球日宣传活动的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8. 下列对我国自然资源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分布均匀
B.区域水资源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河流径流量
C.土地、森林等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D.可燃冰等新能源都是可再生资源
9. 下列中学生的想法,不符合“世界地球日”宣传主旨的是( )
A.不用或少用贺卡
B.垃圾分类回收
C.减少使用一次性消费
D.多网上购物以节约时间
(2023八上·长春期末) 今年“碳中和”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北京2022年冬奥会利用张家口市丰富的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将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色电能供应。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0. 与风、光同属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煤炭 B.石油 C.天然气 D.水能
11. 下列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①加大煤炭进口量用于发电②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③植树造林种草④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2023八上·广州期末)近期全国多地开始大规模限电,广东开始执行“开二停五”的限电措施,每周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和星期四实现错峰轮休。关于限电令的实施原因不正确的是( )
A.降低因发电造成的环境污染
B.我国能源供应形势仍然较为紧张
C.促进高耗能产业进行升级
D.通过限制使用,提高电价
(2023八上·阳西期末)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图为我国2010—2030年能源消费占比变化示意图(含预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3.下列关于我国2010—2030年能源消费占比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石油资源的消费占比逐年下降 ②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逐渐增加
③当前能源消费以化石能源为主 ④煤炭在化石能源消费中占比最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出现如图变化的原因有( )
①我国资源分布不均衡 ②2030年碳达峰目标 ③非化石能源价格低廉 ④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22八上·龙岗期末) 为完成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相平衡)目标,我国大力开发风能、核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表示意我国2019-2021年能源消费结构,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能源类型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煤炭 57.0% 56.80% 56%
石油 19% 18.90% 18.70%
清洁能源 23.30% 24.30% 25.30%
15. 我国消费比重最大的能源类型及其所属资源种类是( )
A.煤炭,可再生 B.石油,非可再生
C.清洁能源,可再生 D.煤炭,非可再生
16. 关于2019—2021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炭始终占据重要地位,且呈逐年增加趋势
B.石油消费比重逐年减少,有望取代煤炭成为我国首要能源
C.清洁能源消费比重逐年增加
D.我国的能源消费正向不利于碳中和的方向发展
(2022八上·英德期中)“渔光互补”是指将养殖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相结合,在鱼塘上安装光伏组件,下面的水域养殖水产品,形成“上发电下养鱼”的模式。光伏板可起到给鱼塘遮阳降温,减少水分蒸发和水面植物光合作用,提高水质等作用。图为我国某村的“渔光互补”项目景观。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7.太阳能光伏发电 ( )
A.所用资源不可再生 B.可持续稳定发电
C.属于高新技术产业 D.地区的适应性强
18.采取“渔光互补”生产模式,可以 ( )
①提高渔业产量 ②减少当地用电需求
③减少环境污染 ④提高土地利用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最适宜推广“渔光互补”项目的地区为 (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塔里木盆地 D.长江中下游平原
二、综合题
20.(2023八上·佛山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2年11月5日,白鹤滩水电站10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白鹤滩水电站进入了全面投产发电的最后冲刺阶段。该水电站地处深V形峡谷,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
材料二:白鹤滩水电站与长江干流三峡、葛洲坝、乌东德等水电站共同构成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截至目前,该走廊累计发电超3万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9亿余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4亿余吨,改善当地环境质量,助力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动力。
材料三:长江流域图
(1)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长江 (填“上/中/下”)游,主要利用水能发电,水能属于 资源(填“可再生”或“非可再生”),正常年份发电量最大的季节是 季。
(2)白鹤滩水电站地处 山区,修建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地质灾害是 。
(3)从地形和气候的角度,简述白鹤滩水电站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4)简述建设世界上最大清洁能源走廊的重要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A
2.A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点评】自然资源就是自然界赋予或前人留下的,可直接或间接用于满足人类需要的所有有形之物与无形之物。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可更新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可反复利用,如气候资源、水资源、地热资源、水力、海潮等。可更新资源可生长,如生物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地加以开发利用。不可再生资源其形成周期往往以数百万年计,如煤炭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等,对这类自然资源,应尽可能综合利用,注意节约,避免浪费和破坏。
1.读图分析可知:我国风电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及东部沿海地区,故A正确;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具有南少北多的特点,故B错误;①地受冬季风影响显著,冬季风力发电量最大,故C错误;②地青藏高原风能资源丰富,故D错误。故答案为:A。
2.风能是取之不尽的,属于可再生资源,A对,B错。风能不是生物资源,C错。矿产资源一般指矿物资源,风能不是矿产资源,D错。故答案为:A。
3.【答案】C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分析】通过天然作用再生更新,从而为人类反复利用的资源叫中国缺水类型分布及解决路径设想图中国缺水类型分布及解决路径设想图可再生资源,又称为可更新资源。如植物、微生物、可降解塑料袋、水资源、地热资源和各种自然生物群落、森林、草原、水生生物等。不可再生资源是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泥炭、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矿产等,故C正确,故AB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物质和能源,如土地,阳光,森林等,其中可再生资源是指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利用,例如土地,阳光和森林等,而不可再生资源是指形成和再生过程非常漫长,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等于不可再生,例如煤炭,石油,铁矿石等。
【答案】4.D
5.A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五大类。其他垃圾包括除砖瓦陶瓷、渣土、卫生间废纸、纸巾等难以回收的废弃物及尘土、食品袋(盒)。厨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果皮等食品类废物。有害垃圾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重金属、有毒的物质或者对环境造成现实危害或者潜在危害的废弃物。包括电池、荧光灯管、灯泡、水银温度计、油漆桶、部分家电、过期药品及其容器、过期化妆品等。垃圾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减少垃圾处理量和处理设备的使用,降低处理成本,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具有社会、经济、生态等几方面的效益。
4.读图根据垃圾的分类标准可知,一次性筷子属于其他垃圾,D正确。故答案为:D。
5.垃圾通过分类收集后便于对不同类垃圾进行分类处置,既提高垃圾资源利用水平又可减少垃圾处置量,变废为宝,节约资源, ①②正确;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不会占用耕地,同类垃圾可以集中处理,减少垃圾的处理成本,减少环境污染,③④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6.C
7.C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非常多,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在不断增加,人均占有量不断减少,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严重,人们对资源的需求增多,使得我国资源情况不容乐观。
6.由图表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陆地面积、矿产资源、耕地面积、河流径流量和森林面积的排名很靠前,说明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占世界平均比重较低,说明我国自然资源人均不足,故C符合题意;我国自然资源种类多,总量丰富,A错误;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B错误;我国自然资源种类丰富,总量丰富,世界排名不都是第一,D错误。综上所述,故答案为:C。
7.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自然资源由“地大物博”逐步演变为“地大物薄”。为保障自然资源的供给,我们应该 改进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 ;培养节约资源(能源)的意识 ;开发新材料、新能源;加强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故②③④⑤符合题意;保证当下发展,不管以后是错误的做法。综上所述,故答案为:C。
【答案】8.B
9.D
【知识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点评】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非常多,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在不断增加,人均占有量不断减少,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严重,人们对资源的需求增多,使得我国资源情况不容乐观。
8.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分布不均匀。A错误。区域水资源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河流径流量,B正确。土地、森林等可再生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应注意节约,C错误。可燃冰属于非可再生资源,D错误。故答案为:B。
9.不用或少用贺卡,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使用一次性消费,符合“世界地球日”宣传主旨。多网上购物,会增加包装材料的消耗,增加物流耗能等,不符合“世界地球日”宣传主旨。故答案为:D。
【答案】10.D
11.B
【知识点】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点评】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物质和能源,如土地,阳光,森林等,其中可再生资源是指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利用,例如土地,阳光和森林等,而不可再生资源是指形成和再生过程非常漫长,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等于不可再生,例如煤炭,石油,铁矿石等。
10.水能与风、光同属可再生能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D正确;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形成、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相对人类历史而言,几乎不可再生,用一点就少一点,为非可再生资源,排除ABC;故答案为:D。
11.加大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②④正确;植树造林种草,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中和”,③正确;②③④正确,B正确;加大煤炭进口量用于发电,会释放过量的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中和”,排除①,排除ACD;故答案为:B。
12.【答案】D
【知识点】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火电是我国主要电力供应来源,限电可降低环境污染,A不符合题意;随着煤价格上涨,导致电厂发电量受限,电力供应紧张,B不符合题意;在国家能耗双控的政策下进行限电可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业结构升级,C不符合题意;电价未发生明显提高,D错误。故答案为:D。
【点评】限电是指临时采取减少客户用电负荷的措施。主要通过间歇或按时供电来实施,用以降低环境污染,促进产业升级等。
【答案】13.D
14.B
【知识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点评】(1) 本题考查我国2010—2030年能源消费占比的变化,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标题看成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逐渐增加的原因,理解解答即可。非化石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及核电,是重要的清洁能源。“十三五”时期,我国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清洁能源消费比重持续提高,可再生能源装机快速增长。
13.根据我国2010—2030年能源消费占比变化示意图分析可知:①石油资源的消费占比呈波状变化;②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逐渐增加;③当前能源消费以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为主;④煤炭在化石能源消费中占比最高。故D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读图分析可知,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逐渐增加。这是因为为了实现②2030年碳达峰目标、坚持④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逐渐增加和①我国资源分布不均衡无关;③非化石能源价格并不低廉。故B②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答案】15.D
16.C
【知识点】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点评】(1)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对人类活动有价值的物质和能源,如土地,阳光,森林等,其中可再生资源是指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循环利用,例如土地,阳光和森林等,而不可再生资源是指形成和再生过程非常漫长,相对于人类历史而言几乎等于不可再生,例如煤炭,石油,铁矿石等。
(2)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非常多,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在不断增加,人均占有量不断减少,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严重,人们对资源的需求增多,使得我国资源情况不容乐观。
15.读表可知,2019—2021年,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分别占到57.0%、56.80%、56%,可知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源,它属于非可再生资源,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答案为:D。
16.煤炭呈逐年降低趋势,A错误;石油消费比重较小且比重逐年减少,不会取代煤炭成为我国首要能源,B错误;清洁能源消费比重逐年增加,我国的能源消费正向利于碳中和的方向发展,C正确,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17.C
18.C
19.D
【知识点】我国的地形类型及其分布;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点评】(1)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三大领域。
(2)本题考查采取“渔光互补”生产模式的意义,理解解答即可。
(3)长江中下游平原西起巫山,东抵海滨,主要由长江及其支流的泥沙冲积而成,东西延伸呈狭长形。长江中下游平原既不像东北平原那样开阔,也不像华北平原那样成为整体。这里的地势比华北平原更低,下游的长江三角洲海拔在10米以下,河汊纵横交织,湖荡星罗棋布,有“水乡”之称。千百年来,人们不断地垦田耕地、开沟挖渠,使这里河渠如网,水田成片,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17.太阳能光伏发电:
A. 所用的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资源,A不符合题意;
B. 受天气影响,不能持续稳定发电,B不符合题意;
C.属于高新技术产业,C符合题意;
D. 地区的适应性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8.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采取“渔光互补”生产模式,可以①提高渔业产量;②增加当地用电需求;
③减少环境污染;④提高土地利用率。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9.根据题意可知,“渔光互补”是指将养殖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相结合,在鱼塘上安装光伏组件,下面的水域养殖水产品,形成“上发电下养鱼”的模式。 最适宜推广该项目的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因为该地区河湖众多,水产养殖业发达。而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位于北方和西北地区,河湖稀少,不利于发展水产养殖。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答案】(1)上;可再生;夏
(2)横断;滑坡、泥石流等
(3)位于横断山区,水流湍急,落差大,多水能资源;主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水量大。
(4)缓解东部地区用电紧张问题;节约煤炭、石油等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大气环境;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等。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分布;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解析】【分析】(1)由图可得,长江的上游是从源头到宜昌,白鹤滩水电站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水能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泛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主要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自然能源。白鹤滩水电站正常年份发电量最大的季节是夏季。夏季降水丰富,水量大,发电量大。
(2)由图可得,白鹤滩水电站地处横断山区,在山区容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白鹤滩水电站位于横断山区,地形崎岖复杂,水流湍急,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又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水量大。因此白鹤滩水电站水能资源丰富。
(4)白鹤滩水电站与长江干流三峡、葛洲坝、乌东德等水电站共同构成世界最大的清洁能源走廊。这些清洁能源可以节约煤炭、石油等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大气环境;缓解东部地区用电紧张问题;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等。
【点评】长江我国第一长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上海注入东海,全长约6300㎞,居世界第三位。 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宜昌至湖口为中游,湖口至出海口为下游。最大的支流汉江,沿线主要城市有重庆、武汉、九江、南京、上海等。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宜宾以下四季通航,被誉为“黄金水道”。流域区内农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