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试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农业同步提升
一、单选题
1.(2020八上·宽城期末)读中国主要畜牧业和某地区地形图,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我国农业分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不能发展种植业
B.种植业主要分布区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C.西部地区高大山脉广布,是我国主要林木产区
D.淡水渔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高山湖泊区
(2)关于我国农业发展,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多地广,保障工业发展,要减少耕种面积
B.我国西部地区全力恢复自然状态,不适合发展畜牧业
C.我国农业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西部和东部,南方和北方差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D.发展原始种植业,保持作物纯种
(3)图中关于某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正确的是( )
A.甲地发展淡水养殖 B.乙地发展林业
C.丙地发展渔业 D.丁地发展耕种业
【答案】(1)B
(2)C
(3)C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
A.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但在灌溉水源充足的地方也可以发展种植业,故A符合题意;
B.种植业主要分布区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B符合题意;
C . 西部地区高大山脉广布,但不是我国主要林木产区,C不符合题意;
D.淡水渔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湖泊区,D不符合题意;
(2)A.我国人多地广,但不能为保障工业发展而减少耕种面积,A不符合题意;
B. 我国西部地区草原辽阔,适合发展畜牧业,B不符合题意;
C.我国农业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西部和东部,南方和北方差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C符合题意;
D. 应该倡导科技兴农,优良品种,D不符合题意;
(3)读图可知:
A.甲地无河流、湖泊,不适合发展淡水养殖,A不符合题意;
B.乙地位于平坦开阔的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B不符合题意;
C.丙地位于水库,适合发展渔业,C符合题意;
D.丁地等高线密集,坡度陡,不适宜发展种植业,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C;(3)C。
【点评】(1)(2)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2)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可以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湿润的地方,发展种植业;在地形陡峭的山区,发展林业;在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牧草广布,发展畜牧业;在水资源丰富,地势低洼的地方挖鱼塘养鱼,发展渔业等。
2.如图是“我国某两种农作物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图中①、②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
A.①大豆、②棉花 B.①甘蔗、②油菜
C.①油菜、②大豆 D.①棉花、②甘蔗
【答案】D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读图可得:图中①分布在新疆、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地区,代表的农作物是棉花;②分布在华南地区,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甘蔗。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属于常考考点,熟练掌握各种农作物的生活习性及分布地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2018八上·临川期末)下列几位同学对家乡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的家乡在山区,这里地形崎岖,不宜耕作,却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B.我家在内蒙古高原,这里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小麦生产区
C.我家在东北平原,地势平坦,热量条件好,一年可以种植三季庄稼
D.我家在新疆,这里绿洲农业发达,瓜果香甜
【答案】D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山区地形崎岖,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林业,故A不符合题意;
内蒙古高原草场广布,草质优良,适合发展畜牧业,故B不符合题意;
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气候适宜,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但该地区不种植甘蔗,故C不符合题意;
新疆的农业是典型的绿洲农业,昼夜温差大,瓜果特别甜,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是答题的基础,理解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是答题的前提。
4.(2018八上·泗阳期末)读下列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主要温度带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A中①、②区域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A.春小麦 冬小麦 B.冬小麦 水稻
C.水稻 青稞 D.水稻 冬小麦
(2)图B反映了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A.由西北向东南增加 B.由西北向东南减少
C.由西南向东北增加 D.由西南向东北减少
(3)图C中高原气候区主要位于(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4)本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我国应该( )
A.在中温带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
B.在干旱地区大力发展林业
C.在东北地区大力发展牧区畜牧业
D.在东南沿海地区发展渔业
(5)下列关于徐州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徐州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水田为主
B.徐州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接近400毫米
C.徐州地区的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
D.徐州地区的温度带是亚热带
【答案】(1)D
(2)A
(3)A
(4)D
(5)B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我国的粮食作物,北方主要以小麦为主,南方主要以水稻为主,所以又有“南稻北麦”之称。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东主要为种植业、林业、渔业分布区,以西主要为牧业的分布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读图可知,图A中①所示耕地类型是水田,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②所示土地利用类型是旱地,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
(2)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导致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图B反映了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即由西北向东南增加,主要受海陆因素的影响。
(3)我国的温度带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另外还有一个高原气候区;干湿地区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青藏高原属于高原气候区。
(4)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温带地区是我国草场资源丰富的地区,适合发展畜牧业,故A不符合题意;
干旱地区缺少水源,不适合发展林业,故B不符合题意;
东北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宜发展种植业,故C不符合题意;
东南沿海地区水域条件优越,适合发展渔业,故D符合题意。
(5)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很大。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生产力高,集中了全国90%左右的耕地和林地。其中,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导致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读图可知:
徐州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水田为主,A正确;
徐州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接近800毫米,B错误;
徐州地区的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C正确;
徐州地区的温度带是亚热带,D正确。
故答案为:(1)D;(2)A;(3)A;(4)D;(5)B。
【点评】本题以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主要温度带图,要求学生具有较多的知识储备及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5.(2017八上·丰县月考)下面四幅图是我国冬小麦、油菜、水稻和甜菜集中产区图,图序与下列排序一致的是( )
A.①油菜②水稻③冬小麦④甜菜 B.①水稻②甜菜③油菜④冬小麦
C.①甜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 D.①冬小麦②水稻③甜菜④油菜
【答案】C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①是甜菜,②是冬小麦,③是水稻,④是油菜。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读图解答即可。根据自然条件差异,我国不同地区适宜生长的经济作物不同。其中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花生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华南地区是我国甘蔗的主要分布地区,广西为最大产区;甜菜性喜温凉,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6.(2018八上·泰兴期末)以下四位学生对家乡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家住在山区,这里地形崎岖,适宜种植业的发展
B.我的家乡在内蒙古高原,这里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小麦产区
C.我家在华北平原,地势平坦,热量条件好,甘蔗是这里主要的糖料作物
D.我的家乡在新疆,这里的绿洲农业发达,瓜果特别甜
【答案】D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山区地形崎岖,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林业,故A不符合题意;
内蒙古高原草场广布,草质优良,适合发展畜牧业,故B不符合题意;
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气候适宜,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但该地区不种植甘蔗,故C不符合题意;
新疆的农业是典型的绿洲农业,昼夜温差大,瓜果特别甜,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有一定难度,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是答题的基础。
7.(2017八上·郯城期中)读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表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饼状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地区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是( )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植树 D.过度养殖
(2)要是该地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出路在于( )
A.平原退耕还草,大力发展畜牧业
B.陡坡缓坡都用来植树造林,改善环境
C.多修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D.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开展多种农业经营
【答案】(1)A
(2)D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读图可得,该地种植业的比重过大,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是过度开垦,这样会造成水土流失现象。
(2)我国西部的牧区具有悠久的畜牧业生产历史,江南丘陵地区不适合发展畜牧业,故A不正确;
缓坡适合修建梯田,陡坡植树种草,故B不正确;
江南丘陵地区红壤分布广泛,最适合生长的林木是茶树,故C不正确;
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开展多种农业经营是该地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故D正确。
故答案为:(1)A;(2)D。
【点评】本题考查农业结构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8.造成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和种植的农作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水源
【答案】B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我国北方以旱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地区平原广阔耕地多,但降水少,热量低。南方多丘陵、山地,但降水多,热量高。气温和降水正是气候的两个主要要素。所以造成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和种植的农作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农业南北差异耕作与作物地区差异的相关内容。掌握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别很容易做出解答。
二、综合题
9.(2020八上·运城期末)(案例分析)
案例名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案例资料:福建省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
案例思考:
(1)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A、B两处适宜种植水稻和适宜种植果树的分别是哪处?并说明理由。
(2)在城市郊区的C、D处饲养乳牛、种植蔬菜,主要考虑什么因素?
(3)E处可以发展哪种农业部门?
(4)举例说明福建省可发展哪些出口创汇农业,并说明理由。(结合该省的自然地理条件)
【答案】(1)A处适宜种植果树,B处适宜种植水稻。理由:A处为丘陵地形,地势较陡峭,宜发展林业;B处为平原地形,且有河流流经,水源丰富,适宜种植水稻
(2)市场需求
(3)渔业
(4)海产、花卉、水果等。福建省地处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海域广阔,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气候湿热,科技较发达,对外交通便利,故可以发展海产、花卉、水果等出口创汇农业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解:(1)由图可知,图中A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形较崎岖,适合种植果树;B处地势平坦,有河流经过,水源丰富,适合种植水稻。(2)在城市郊区的C、D处,饲养乳牛、种植蔬菜,主要是考虑靠近城区,人口稠密,有广阔的市场需求。(3)由图可知,图中E处是湖泊,适合发展渔业。(4)福建省地处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海域广阔,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气候湿热,科技较发达,对外交通便利,故可以发展海产、花卉、水果等出口创汇农业。
【点评】(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我国地域广阔,地形、气候、海拔差距极大,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根据本地气候特征、土壤条件等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从地形条件来看,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低山丘陵地带可发展果林业,靠近河流或湖泊的地区可发展养殖业。
(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等。其中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10.(2019八上·右玉月考) 我国东部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区,西部是以畜牧业为主的牧区.西部牧区主要分布于非季风区,主要是利用天然牧草放养马、牛、羊、骆驼、牦牛等牲畜。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曲线是我国农耕区和畜牧区的界线,此线大致沿
毫米等降水量线。
(2)图中A处北部是我国七大农业主产区中的 主产区,B处是 河,C处是我国四大牧区中的 牧区,D处是我国三大林区中的 林区。
(3)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北平原种植的糖料作物是 ,南部沿海种植的糖料作物是 。
(4)我国东部种植业区的人口分布特点为 。(填稠密或稀疏)
(5)目前我国农业主要面临的问题是(______)
A.科学技术落后
B.劳动力短缺
C.自然环境差异大
D.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粮食生产不稳
【答案】(1)400
(2)长江流域;塔里木;青海;西南
(3)甜菜;甘蔗
(4)稠密
(5)D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解:(1)图中曲线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该分界线大致经过400毫米等降水量线。(2)由图可知,图中A处北部是我国长江流域农产品主产区,B处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C是我国四大牧区中的青海牧区,D处是我国的西南林区,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3)由图可以看出,东北地区主要的糖料作物是甜菜,是喜温凉作物;南部沿海地区主要的糖料作物是甘蔗。(4)我国东部种植区的农业发达,人口分布稠密,城市集中。(5)目前,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态破坏严重,粮食生产不稳定,自然灾害增多,影响农业生产,故答案为:D。
【点评】农业地区分布
1.东西部差异
(1)东西部分界线:以400mm(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等降水量线为界可分为东南部农耕区和西北部牧区。
(2)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3)我国东部是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区,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2.农业南北差异
(1)东南部以800mm(秦岭-淮河线)为界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各自的耕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
(2)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分布呈现“南稻北麦 ”的格局。
(3)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4)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 ”的分布特点。
(5)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6)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11.(2019八上·克东期末)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字母代表的牧区名称
A. 牧区 B. 牧区
C. 牧区 D. 牧区
(2)在②④两地中,以种水稻为主的是 ,以种植小麦为主的是 。我国粮食作物生产的地区呈现“ ”的格局。
(3)在①⑦两地中,盛产甜菜的是 ,盛产甘蔗的是 。
(4)在⑤⑥两地中,属于天然林区的是 ,属于人工林区的是 。
(5)③地的主要油料作物是 。
【答案】(1)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
(2)④;②;南稻北麦
(3)①;⑦
(4)⑥;⑤
(5)花生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A是内蒙古牧区,B是新疆牧区,C是青海牧区,D是西藏牧区。
(2)读图可知, ②位于北方地区, 以种植小麦为主;④位于南方地区, 以种植水稻为主。 我国粮食作物生产的地区呈现“ 南稻北麦 ”的格局。
(3)读图可知, 在①⑦两地中,①位于黑龙江省,盛产甜菜的是;⑦位于广东省,盛产甘蔗。
(4)读图可知, 在⑤⑥两地中,⑥是西南林区,属于天然林区的是;⑤是东南林区,属于人工林区。
(5)读图可知, ③地位于华北地区,主要油料作物是花生。
故答案为:(1)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2)④;②; 南稻北麦;(3) ①;⑦;(4)⑥;⑤;(5)花生。
【点评】(1)本题考查我国四大牧区的位置,读图牢记即可。 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都有自己的优良畜种:内蒙古的三河牛、三河马,新疆的细毛羊、青海和西藏地区的牦牛。
(2)(3)(5)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读图理解解答即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花生、甜菜、苹果、大豆等;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油菜、甘蔗、柑橘等。
(4)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1 / 1初中地理试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农业同步提升
一、单选题
1.(2020八上·宽城期末)读中国主要畜牧业和某地区地形图,回答下列小题。
(1)关于我国农业分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不能发展种植业
B.种植业主要分布区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C.西部地区高大山脉广布,是我国主要林木产区
D.淡水渔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高山湖泊区
(2)关于我国农业发展,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人多地广,保障工业发展,要减少耕种面积
B.我国西部地区全力恢复自然状态,不适合发展畜牧业
C.我国农业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西部和东部,南方和北方差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D.发展原始种植业,保持作物纯种
(3)图中关于某地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正确的是( )
A.甲地发展淡水养殖 B.乙地发展林业
C.丙地发展渔业 D.丁地发展耕种业
2.如图是“我国某两种农作物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图中①、②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 )
A.①大豆、②棉花 B.①甘蔗、②油菜
C.①油菜、②大豆 D.①棉花、②甘蔗
3.(2018八上·临川期末)下列几位同学对家乡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的家乡在山区,这里地形崎岖,不宜耕作,却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B.我家在内蒙古高原,这里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小麦生产区
C.我家在东北平原,地势平坦,热量条件好,一年可以种植三季庄稼
D.我家在新疆,这里绿洲农业发达,瓜果香甜
4.(2018八上·泗阳期末)读下列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主要温度带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A中①、②区域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A.春小麦 冬小麦 B.冬小麦 水稻
C.水稻 青稞 D.水稻 冬小麦
(2)图B反映了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A.由西北向东南增加 B.由西北向东南减少
C.由西南向东北增加 D.由西南向东北减少
(3)图C中高原气候区主要位于(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
(4)本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我国应该( )
A.在中温带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
B.在干旱地区大力发展林业
C.在东北地区大力发展牧区畜牧业
D.在东南沿海地区发展渔业
(5)下列关于徐州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徐州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水田为主
B.徐州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接近400毫米
C.徐州地区的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
D.徐州地区的温度带是亚热带
5.(2017八上·丰县月考)下面四幅图是我国冬小麦、油菜、水稻和甜菜集中产区图,图序与下列排序一致的是( )
A.①油菜②水稻③冬小麦④甜菜 B.①水稻②甜菜③油菜④冬小麦
C.①甜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 D.①冬小麦②水稻③甜菜④油菜
6.(2018八上·泰兴期末)以下四位学生对家乡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家住在山区,这里地形崎岖,适宜种植业的发展
B.我的家乡在内蒙古高原,这里土壤肥沃,是重要的小麦产区
C.我家在华北平原,地势平坦,热量条件好,甘蔗是这里主要的糖料作物
D.我的家乡在新疆,这里的绿洲农业发达,瓜果特别甜
7.(2017八上·郯城期中)读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表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饼状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地区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是( )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植树 D.过度养殖
(2)要是该地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出路在于( )
A.平原退耕还草,大力发展畜牧业
B.陡坡缓坡都用来植树造林,改善环境
C.多修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D.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开展多种农业经营
8.造成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和种植的农作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水源
二、综合题
9.(2020八上·运城期末)(案例分析)
案例名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案例资料:福建省某地土地利用示意图。
案例思考:
(1)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A、B两处适宜种植水稻和适宜种植果树的分别是哪处?并说明理由。
(2)在城市郊区的C、D处饲养乳牛、种植蔬菜,主要考虑什么因素?
(3)E处可以发展哪种农业部门?
(4)举例说明福建省可发展哪些出口创汇农业,并说明理由。(结合该省的自然地理条件)
10.(2019八上·右玉月考) 我国东部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区,西部是以畜牧业为主的牧区.西部牧区主要分布于非季风区,主要是利用天然牧草放养马、牛、羊、骆驼、牦牛等牲畜。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曲线是我国农耕区和畜牧区的界线,此线大致沿
毫米等降水量线。
(2)图中A处北部是我国七大农业主产区中的 主产区,B处是 河,C处是我国四大牧区中的 牧区,D处是我国三大林区中的 林区。
(3)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北平原种植的糖料作物是 ,南部沿海种植的糖料作物是 。
(4)我国东部种植业区的人口分布特点为 。(填稠密或稀疏)
(5)目前我国农业主要面临的问题是(______)
A.科学技术落后
B.劳动力短缺
C.自然环境差异大
D.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粮食生产不稳
11.(2019八上·克东期末)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字母代表的牧区名称
A. 牧区 B. 牧区
C. 牧区 D. 牧区
(2)在②④两地中,以种水稻为主的是 ,以种植小麦为主的是 。我国粮食作物生产的地区呈现“ ”的格局。
(3)在①⑦两地中,盛产甜菜的是 ,盛产甘蔗的是 。
(4)在⑤⑥两地中,属于天然林区的是 ,属于人工林区的是 。
(5)③地的主要油料作物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B
(2)C
(3)C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
A.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畜牧业发达,但在灌溉水源充足的地方也可以发展种植业,故A符合题意;
B.种植业主要分布区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B符合题意;
C . 西部地区高大山脉广布,但不是我国主要林木产区,C不符合题意;
D.淡水渔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湖泊区,D不符合题意;
(2)A.我国人多地广,但不能为保障工业发展而减少耕种面积,A不符合题意;
B. 我国西部地区草原辽阔,适合发展畜牧业,B不符合题意;
C.我国农业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西部和东部,南方和北方差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C符合题意;
D. 应该倡导科技兴农,优良品种,D不符合题意;
(3)读图可知:
A.甲地无河流、湖泊,不适合发展淡水养殖,A不符合题意;
B.乙地位于平坦开阔的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B不符合题意;
C.丙地位于水库,适合发展渔业,C符合题意;
D.丁地等高线密集,坡度陡,不适宜发展种植业,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B;(2)C;(3)C。
【点评】(1)(2)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2)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可以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湿润的地方,发展种植业;在地形陡峭的山区,发展林业;在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牧草广布,发展畜牧业;在水资源丰富,地势低洼的地方挖鱼塘养鱼,发展渔业等。
2.【答案】D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读图可得:图中①分布在新疆、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地区,代表的农作物是棉花;②分布在华南地区,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甘蔗。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属于常考考点,熟练掌握各种农作物的生活习性及分布地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答案】D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山区地形崎岖,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林业,故A不符合题意;
内蒙古高原草场广布,草质优良,适合发展畜牧业,故B不符合题意;
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气候适宜,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但该地区不种植甘蔗,故C不符合题意;
新疆的农业是典型的绿洲农业,昼夜温差大,瓜果特别甜,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是答题的基础,理解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是答题的前提。
4.【答案】(1)D
(2)A
(3)A
(4)D
(5)B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我国的粮食作物,北方主要以小麦为主,南方主要以水稻为主,所以又有“南稻北麦”之称。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东主要为种植业、林业、渔业分布区,以西主要为牧业的分布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读图可知,图A中①所示耕地类型是水田,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②所示土地利用类型是旱地,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
(2)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导致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图B反映了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即由西北向东南增加,主要受海陆因素的影响。
(3)我国的温度带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另外还有一个高原气候区;干湿地区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青藏高原属于高原气候区。
(4)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温带地区是我国草场资源丰富的地区,适合发展畜牧业,故A不符合题意;
干旱地区缺少水源,不适合发展林业,故B不符合题意;
东北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宜发展种植业,故C不符合题意;
东南沿海地区水域条件优越,适合发展渔业,故D符合题意。
(5)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很大。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生产力高,集中了全国90%左右的耕地和林地。其中,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情况受我国降水的影响,我国降水空间上来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导致我国水资源东多西少、南多北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读图可知:
徐州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水田为主,A正确;
徐州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接近800毫米,B错误;
徐州地区的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C正确;
徐州地区的温度带是亚热带,D正确。
故答案为:(1)D;(2)A;(3)A;(4)D;(5)B。
【点评】本题以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主要温度带图,要求学生具有较多的知识储备及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5.【答案】C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①是甜菜,②是冬小麦,③是水稻,④是油菜。故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读图解答即可。根据自然条件差异,我国不同地区适宜生长的经济作物不同。其中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花生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华南地区是我国甘蔗的主要分布地区,广西为最大产区;甜菜性喜温凉,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6.【答案】D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农业发展上的优势和不足。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山区地形崎岖,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林业,故A不符合题意;
内蒙古高原草场广布,草质优良,适合发展畜牧业,故B不符合题意;
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气候适宜,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但该地区不种植甘蔗,故C不符合题意;
新疆的农业是典型的绿洲农业,昼夜温差大,瓜果特别甜,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有一定难度,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是答题的基础。
7.【答案】(1)A
(2)D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读图可得,该地种植业的比重过大,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是过度开垦,这样会造成水土流失现象。
(2)我国西部的牧区具有悠久的畜牧业生产历史,江南丘陵地区不适合发展畜牧业,故A不正确;
缓坡适合修建梯田,陡坡植树种草,故B不正确;
江南丘陵地区红壤分布广泛,最适合生长的林木是茶树,故C不正确;
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积极开展多种农业经营是该地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故D正确。
故答案为:(1)A;(2)D。
【点评】本题考查农业结构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解能力。
8.【答案】B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我国北方以旱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地区平原广阔耕地多,但降水少,热量低。南方多丘陵、山地,但降水多,热量高。气温和降水正是气候的两个主要要素。所以造成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和种植的农作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气候。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农业南北差异耕作与作物地区差异的相关内容。掌握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别很容易做出解答。
9.【答案】(1)A处适宜种植果树,B处适宜种植水稻。理由:A处为丘陵地形,地势较陡峭,宜发展林业;B处为平原地形,且有河流流经,水源丰富,适宜种植水稻
(2)市场需求
(3)渔业
(4)海产、花卉、水果等。福建省地处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海域广阔,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气候湿热,科技较发达,对外交通便利,故可以发展海产、花卉、水果等出口创汇农业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解:(1)由图可知,图中A地属于丘陵地形,地形较崎岖,适合种植果树;B处地势平坦,有河流经过,水源丰富,适合种植水稻。(2)在城市郊区的C、D处,饲养乳牛、种植蔬菜,主要是考虑靠近城区,人口稠密,有广阔的市场需求。(3)由图可知,图中E处是湖泊,适合发展渔业。(4)福建省地处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海域广阔,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气候湿热,科技较发达,对外交通便利,故可以发展海产、花卉、水果等出口创汇农业。
【点评】(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我国地域广阔,地形、气候、海拔差距极大,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根据本地气候特征、土壤条件等选择适宜的作物品种。从地形条件来看,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区适宜发展林业,低山丘陵地带可发展果林业,靠近河流或湖泊的地区可发展养殖业。
(2)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热量,光照,水分,昼夜温差),水资源,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农业生产技术,劳动力等。其中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10.【答案】(1)400
(2)长江流域;塔里木;青海;西南
(3)甜菜;甘蔗
(4)稠密
(5)D
【知识点】农业及其生产部门;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解:(1)图中曲线是我国农耕区与畜牧区的分界线,该分界线大致经过400毫米等降水量线。(2)由图可知,图中A处北部是我国长江流域农产品主产区,B处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塔里木河,C是我国四大牧区中的青海牧区,D处是我国的西南林区,主要分布在横断山区。(3)由图可以看出,东北地区主要的糖料作物是甜菜,是喜温凉作物;南部沿海地区主要的糖料作物是甘蔗。(4)我国东部种植区的农业发达,人口分布稠密,城市集中。(5)目前,我国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态破坏严重,粮食生产不稳定,自然灾害增多,影响农业生产,故答案为:D。
【点评】农业地区分布
1.东西部差异
(1)东西部分界线:以400mm(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等降水量线为界可分为东南部农耕区和西北部牧区。
(2)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有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
(3)我国东部是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区,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2.农业南北差异
(1)东南部以800mm(秦岭-淮河线)为界分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各自的耕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
(2)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分布呈现“南稻北麦 ”的格局。
(3)油料生产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4)糖料作物则呈现明显的“南甘北甜 ”的分布特点。
(5)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
(6)棉花生产以北方为主,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11.【答案】(1)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
(2)④;②;南稻北麦
(3)①;⑦
(4)⑥;⑤
(5)花生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A是内蒙古牧区,B是新疆牧区,C是青海牧区,D是西藏牧区。
(2)读图可知, ②位于北方地区, 以种植小麦为主;④位于南方地区, 以种植水稻为主。 我国粮食作物生产的地区呈现“ 南稻北麦 ”的格局。
(3)读图可知, 在①⑦两地中,①位于黑龙江省,盛产甜菜的是;⑦位于广东省,盛产甘蔗。
(4)读图可知, 在⑤⑥两地中,⑥是西南林区,属于天然林区的是;⑤是东南林区,属于人工林区。
(5)读图可知, ③地位于华北地区,主要油料作物是花生。
故答案为:(1)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2)④;②; 南稻北麦;(3) ①;⑦;(4)⑥;⑤;(5)花生。
【点评】(1)本题考查我国四大牧区的位置,读图牢记即可。 我国四大牧区是: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都有自己的优良畜种:内蒙古的三河牛、三河马,新疆的细毛羊、青海和西藏地区的牦牛。
(2)(3)(5)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读图理解解答即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温带季风气候,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花生、甜菜、苹果、大豆等;南方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油菜、甘蔗、柑橘等。
(4)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