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第七单元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6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3第七单元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共6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11 13:12: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9张PPT。教学方案设计课堂互动探究课前自主导学当堂双基达标 课后知能检测课时教法分析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课程标准
展现本课课标,并离析出具体的知识点,使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目标做到了然于胸。 ●重点难点
通过多媒体或者小黑板展现,让学生对于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在学习中重点把握,重点学习。●新课导入建议
 案例一——图片导入
二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中国
曾有一个诸子百家的百家争鸣时
代。二千年后的20世纪50年代,
也出现了一个艺术问题“百花齐放”,学术问题“百家争鸣”的时期,我国科学发展、文学艺术进入到一个繁荣时期。 毛泽东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案例二——文字导入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我们党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文艺事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今天,贯彻这一方针,对于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04年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讲话那么为什么要贯彻这一基本方针,我们在贯彻的路上都经历了哪些坎坷,让我们穿越时空一同来回顾这段历史。●教学流程设计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_____________、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2)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已经开始。
2.目的
让_____________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生活方式知识分子3.提出
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4.内涵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___________”。
5.特点
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__________的方针。百家争鸣长期性6.表现
(1)主要内容: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
(2)主要成果:老舍的话剧《_______》,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等。
7.影响
(1)科学技术和__________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2)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 茶馆青春之歌文学艺术1.阅读教材第96页【历史纵横】:
建国初,思想领域的争论发生在什么学科?有何危害?中共采取了什么对策?
【提示】 生物学。伤害了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不高,需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贯彻“双百”方针。2.阅读教材第97页【历史纵横】:
我国电影界有“难忘的1959年”之称,为什么?
【提示】 数量多且为优秀影片;内容题材新,包括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欣欣向荣的生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人物形象新,思想深,艺术精湛;投入国际市场,且广受好评。1.原因
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___________,甚至上升为________问题。
2.表现
(1)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如,_______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的寓言诗《蝉的歌》,昆曲《李慧娘》和电影《北国江南》《___________》等。
(2)作者多被划为“________”或“反动学术权威”。 政治问题阶级斗争王蒙早春二月右派3.影响
(1) __________受到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
(2)自然科学和___________的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知识分子社会科学阅读教材第98页【学思之窗】:
这种状况是否符合“双百”方针?对于人口众多、地域广大的中国,这种状况合适吗?为什么?
【提示】 不符合。不合适。样板戏实际是强行推行文艺的“一言堂”,与“双百”方针的宗旨背道而驰。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文艺形式多种多样,样板戏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的需要,同时,也大大束缚了文艺工作者的文艺创作,严重阻碍了文艺的繁荣发展。1.背景
(1)“文革”结束后,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林彪、江青的极“____”路线。
(2)党明确文艺必须植根于____________。
(3)邓小平指出,文艺属于人民,要为________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4)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________”方针,发展我国的科学文化。左人民生活人民双百(5)20世纪80年代初,以“_____”“_______”为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开展起来。五讲四美2.表现
(1)出现了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__________”“伤痕文学”。
(2)出现了以_____________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3)出现了反映丰富的_________的戏剧、电影。
3.前景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文学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向_________发展,中国文化正走向世界。反思文学改革实践社会生活多样化【判断回扣】
1.“百家争鸣”应在宪法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
“百家争鸣”指科学上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文艺科研领域应该有思考与辩论、创作和批评的独立与自由,但要在宪法范围之内。√2.“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含义一致。( )
“双百”方针中的“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适用领域分别是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有区别,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与复杂。而“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在学术问题上。×3.“双百”方针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它的提出不仅促进了科学文化的繁荣,而且有利于思想的解放和社会的稳定发展。能够大大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4.“双百”方针在贯彻中遇到了挫折,并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到了“左”倾错误的干扰。( )
“双百”方针并未能坚持贯彻下去。由于政治运动的扩大化,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上升为阶级斗争问题。 √1.史料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毛泽东问题:结合史料分析,毛泽东不让哪几种花开放?这从根本上反映了“双百”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 决不能让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思想之花开放。反映了“双百”方针的实质就是在保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次和多样化格局。2.史料 “在某一医学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标签……就是错误的。”……“只许写工农兵题材,只许写新社会,只许写新人物等,这种限制是不对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批评工作者来说,就是批评的自由和反批评的自由,而现在的批评,有些令人害怕,应当纠正……文艺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此来指导文学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工作。
——1956年5月26日陆定一在关于
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的讲话
问题:史料中陆定一的讲话集中体现了党中央的什么方针?
【提示】 集中体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驳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周恩来闻之,讲话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他辩护,我们应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周恩来的这些话(  )
A.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B.说明当时国内人们不尊重科学
C.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
D.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20世纪50年代后期”“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再联系所学教材知识(1956年毛泽东同志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便可选出答案。
【答案】 C【备选史料】(教师用书独具)
史料一 “知识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时代,比以前任何时代都更加需要知识分子参加。”
——1956年5月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史料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
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1.史料 ……从1966年6月到1972年,整整7年中国影坛没有拍摄过一部故事片。……当时,虽然拍出八个样板戏电影,可充其量还是让八亿人民看八个样板戏,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中国电影史》
问题:根据史料回答“文革”期间电影创作的情况。“双百”方针遭到挫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提示】 情况:“文革”期间,电影创作数量大幅度减少,创作题材是八个样板戏。根本原因:“左”倾错误的影响。2.史料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提出以“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文艺工作的总方针。1991年,党中央把“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注: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定为整个文化工作的总方针之一。
问题:联系史料探究“二为”方针与“双百”方针有何关系?【提示】  ①“双百”方针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②“二为”方针概括了新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根本目的,符合文化艺术发展的规律。③“二为”方针是“双百”方针的补充和发展,为“双百”方针指导下的文化事业指出了正确的方向。(2013·合肥高二检测)1964年6月27日,毛泽东认为文艺工作:“15年来,基本上(不是一切人)不执行党的政策。”这表明(  )
A.毛泽东坚持和强调“双百”方针
B.“双百”方针在实践中遭到破坏
C.文艺创作即将出现全面繁荣局面
D.文艺创作完全背离了社会主义【解析】 依据材料中“1964年6月27日”“15年来”“基本上”“不执行党的政策”等信息可知,毛泽东基本否定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建设成就,说明“双百”方针在实践中遭到破坏,故选B项。A与材料相悖,排除。C、D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答案】 B【备选史料】(教师用书独具)
史料一 过去的戏总是那一套,帝王将相,小姐丫环,保镖的是黄天霸,搞这一套不行。……一个时期,《戏剧报》尽宣传牛鬼蛇神……文化部不管文化,封建主义的、帝王将相的、才子佳人的东西很多,文化部都不管……如不改变,就改名为“帝王将相部”“才子佳人部”。
——《自欺欺人》1963年9月毛泽东在中
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史料二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双百”方针的经验教训和意义
1.经验教训
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凡是贯彻“双百”方针的时候,文学艺术和科学事业等就会发展;反之,则会出现倒退。因此
(1)科学与文化的发展需要宽松的环境,需要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坚持“双百”方针,必须在宪法范围内。(2)要处理好科学与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的关系,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在这些关系中,和人民的关系是最基本的。
(3)坚持“双百”方针,使科技、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意义
(1)“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2)“双百”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
(3)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4)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莫言,出生于山东高密县,20世纪80年代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下列影响其文学创作的文艺方针或原则有(  )
①“双百”方针 ②文学艺术为人民群众服务 ③文学艺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④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 “文化大革命”以后,“双百”方针重新焕发活力,又提出了文学艺术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二为”方向,成为促进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发展的政策保障,①②③都正确。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不是文艺方针或原则,排除。故选A项。
【答案】 A【备选训练】(教师用书独具)
1.毛泽东说:“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学说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那么对这两个时期的“百家争鸣”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当时科学文化发展的指导方针,并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②前者是一种社会现象,与当时的社会巨变有密切的关系;后者是我党的指导方针 ③前者有多个阶段、阶层参与;后者只允许在宪法范围内争鸣 ④两者都促进了社会的巨变,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当时政治、经济领域的巨变在思想领域的反映,他们讨论的主题是如何重新构建未来的社会秩序,侧重于政治;而新中国成立后的“百家争鸣”是我国倡导的一项方针,是我党组织发动的结果,侧重于科技文化领域,并且这种争鸣是严格规范在宪法范围内的。
【答案】 B2.“文革”时期文艺界处于万马齐喑的局面,而“文革”后艺术创作重现繁荣。这最能说明(  )
A.文艺的繁荣有其自身规律,不会持久
B.文艺创作有一个兴衰交替的反复过程
C.文艺的兴衰受制于一定时期的政治环境
D.“文革”对文艺有重大影响【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由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的”这一哲学观点。社会实践证明,“双百”方针是符合文学和艺术发展规律的。放弃“双百”方针,科技文化就会受挫;遵循“双百”方针,提倡学术民主,自由讨论,就会出现科技文化繁荣的局面。
【答案】 C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双百”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B.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C.是一个过渡方针 D.是一个长期方针【解析】 “双百”方针是我国关于艺术和学术问题的方针,该方针并非是一个过渡方针,而是一个需要长期执行的方针。
【答案】 C
2.(2013·马鞍山高二检测)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
A.“百家争鸣”的方针
B.“百花齐放”的主张
C.“文化革命”的观点
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解析】 知识点:对百家争鸣方针的理解。依据时间信息了解现象出现的背景,再结合毛泽东“笔墨官司,有比无好”的特征来理解。
【答案】 A
3.(2013·佛山高二检测)以下最能体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艺方向的是(  )
A.“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办好样板戏,服务工农兵”【解析】 注意题干给定的时间“文化大革命时期”,联系所学知识,“文革”时期,在“左”倾思想指导下,“双百”方针遭到破坏。“样板戏”一统天下。故选D项。
【答案】 D4.下列是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那么这一奖项是在什么时候设立的(  )
A.“双百”方针提出时 B.全面建设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莫言:《蛙》;张炜:《你在高原》;刘醒龙:《天行者》;
毕飞宇:《推拿》;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解析】 在“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指导下,改革开放后,国家相继设立了茅盾文学奖等一批文学艺术奖项,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艺的繁荣,首届茅盾文学奖是在1985年12月15日颁发的,故这一奖项的设立应该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答案】 D二、非选择题
5. 阅读下面材料:
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毛泽东请回答:
(1)上述有关我国文艺工作的讲话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产生了哪些影响?
(2)“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文学艺术事业遭到了空前的摧残,造成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结合有关知识,你认为从我国文艺工作方针的变化中应吸取怎样的教训?【解析】 第(1)问要注意理解材料中领导人讲话的用意,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回答。第(2)问要注意题干中的要求是“直接原因”。第(3)问是开放性题目,要注意言之有理,并要切合实际。【答案】 (1)背景: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即将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影响:文艺工作出现勃勃生机,产生一大批在新中国文艺领域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2)“文化大革命”时期,林彪、江青一伙推行文化专制主义,使我国的文学艺术事业遭到了空前的摧残。
(3)文艺创作应遵循“双百”方针,不能实行文化专制,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健康文化的需要,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课后知能检测
点击图标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