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5.2土壤同步测试(提升卷)
一、选择题
(2023高一上·番禺期末)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恢复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图为黄土高原某沟垫区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图。据此完成问题。
1.随着坡度的减小( )
A.土壤剖面相同深度含水量减小 B.土壤总的储水能力会明显降低
C.降水后形成的地表径流会增多 D.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提高
2.仅从土壤水分条件考虑,推测该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 )
A.阳坡、陡坡 B.阳坡、缓坡 C.阴坡、缓坡 D.阴坡、陡坡
【答案】1.D
2.C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解析】【点评】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的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在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具有代表性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1.读甲图可知,在同一深度,坡度为35°的含水量小于坡度为10°的含水量,随坡度减少,含水量增加,A错。坡度越大,土壤中含水量减小,土壤总的储水能力应该降低,坡度减少,储水能力增强,B错。坡度越小,地表径流下渗越多,地表径流会减少,C错。坡度越大,土壤中含水量减小,土壤水分大多来自地表径流的下渗,因此坡度减少,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增加,D对。故答案为:D。
2.沟壑相对高度不大,阴阳坡降水条件相似,阳坡获得太阳辐射多,温度较高,蒸发较强,土壤水分条件较差,不利于植被生长,图乙显示,在土层1米以下,阴坡含水量比阳坡含水量大,因此排除选项A、B。甲图表明,缓坡土壤水分条件好于陡坡,因此排除选项D,C正确。故答案为:C。
(2023高一上·福田期末)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境内富锌土壤广泛发育。研究人员分别对区内酸性岩类风化物母质区(a)、深变质岩类风化物母质区(b)、变质酸性岩类风化物母质区(c)、红色碎屑岩类风化物母质区(d)等不同区域、不同深度的土壤进行富锌含量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对表层土壤锌富集影响最小的风化物母质是( )
A.酸性岩类 B.深变质岩类
C.变质酸性岩类 D.红色碎屑岩类
4.该区不同风化物母质区土壤锌含量( )
A.表层数值相近 B.深层高于表层
C.受气候影响显著 D.与成土母质有关
【答案】3.D
4.D
【知识点】认识土壤;成土因素;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解析】【点评】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因素(有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气候因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时间因素(影响土壤层的厚度)以及人为因素等。
3.根据图中横坐标数据可知,在红色碎屑岩类风化物母质区,其母质中锌元素含量最低,因此对表层土壤锌富集影响有限,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4.据图可知,在酸性岩类、深变质岩类、碎屑岩类中,随着采样深度的增加,土壤锌含量呈上升的趋势;在变质酸性岩类风化物母质区,随着采样深度的増加,土壤锌含量呈下降的趋势,但其土壤母质层仍具有较高含量,可见富锌土壤的分布主要受成土母质影响,D正确,B错误;观察图示发现,不同风化物母质区表层土壤锌含量最高可超过100,最低只有44左右,差距较大,A错误;该区域内气候差异不大,但土壤锌含量差异较大,因此气候不是影响因素,C错误。故答案为:D。
(2023高一上·东莞期末)团状福禄草 (如下图) 为多年生垫状草本植物,呈半球形,高 2.5-11厘米,直径 10-15 厘米主根粗壮,木质化。茎圆柱形,紧密丛生,基部木质化。叶片细小且密集成覆瓦状排列 (叶 片边缘彼此覆盖)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推断团状福禄草主要分布在( )
A.青藏高原 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长江三角洲
6.对团状福禄草生存环境特征分析正确的是( )
①主根粗壮木质化可以防风 ②叶片密集利于蒸发散热
③外形呈半球形可减少光照 ④叶片覆瓦状排列可保温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答案】5.A
6.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解析】【点评】(1)福禄草分布特点:
是石竹科无心菜属多年生草本,密丛生,高10-12厘米。花期7-8月。 产青海(互助、门源、泽库、河南、同仁等地)、甘肃(甘南、天祝、武威冷龙岭、岷山、马衔山等地)。生于海拔2 600-4 200米的高山草甸和退缩的冰斗中。
(2)植被与环境
环境影响植被:植物的形态、生活机能、分布。
植被影响环境: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十分显著。对植被的破坏会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的退化。人类应采取各种方式恢复植被,以改善整个生态环境。
5.A.福禄草生于海拔2 600-4 200米的高山草甸和退缩的冰斗中,青藏高原海拔高,适宜生长,A选项正确;
B.华北平原海拔较低,气候较为湿润,植被以阔叶林为主,B选项错误;
C.黄土高原海拔较高,但是气温相对较高,植被树叶较大,C选项错误;
D.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为主,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6.①团状福禄草主根粗状木质化可以起到防风的作用,①正确;②叶片密集利于蒸发水分,②错误;③福禄草外形呈半球形状可以增加受光面积,③错误;④福禄草叶片覆瓦状可以增加保温作用,④正确。
故答案为:C。
(2023高一上·东莞期末)牙刷草是找铜矿的指示植物,又名铜草。“牙刷草,开紫花,哪里有铜,哪里就有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的谚语。它能在铜含量很高的土壤中茂密生长,被誉为环保新式"武器"。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铜草生长所需的铜元素主要来自土壤的( )
A.母质层 B.淋溶层 C.凋落物层 D.腐殖质层
8.铜草被誉为环保新式“武器”的原因主要是可以( )
A.吸烟滞尘,提高空气质量 B.降低铜量,治理土壤污染
C.防风固沙,抑制土地荒漠化 D.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
【答案】7.A
8.B
【知识点】认识土壤;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解析】【点评】(1)土层主要类型:
有机层:是土壤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腐殖质层:是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
淋溶层:是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低。
淀积层:常与淋溶层相伴存在,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
母质层和母岩层:是土壤形成发育的原始物质基础,母质层为疏松的母岩层风化碎屑物质,为坚硬的岩石。
(2)土壤的功能:
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有了绿色植物,动物才有了食物来源,而土壤本身也是许多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场所和营养来源。
土壤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大气降水的一部分储存在土壤中,既有效减少地表径流量,又可以持续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正因为如此,自然界植物生长不需要人工灌溉,农作物可以抵御适度的旱情。
有些土壤,不适于种植农作物,或者种植农作物产量较低,不能满足耕作的需要,人们就会设法对其进行改良或改造。
7.A.铜草生长所需的铜元素主要分布于母质层,A选项正确;
B.淋溶层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低,不会有铜元素,B选项错误;
C.凋落的物质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物为主,铜元素含量少,C选项错误;
D.腐殖质层是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铜元素含量少,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8.A.吸烟滞尘,主要为树木的作用,A选项错误;
B.铜草吸收土壤中的铜的含量,减少土壤污染,B选项正确;
C.铜草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本地区风沙活动较少,C选项错误;
D.森林具有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铜草涵养水源效果不明显,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2023高一上·延庆期末)读图“甲、乙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与乙相比,甲剖面( )
A.有机质层薄 B.腐殖质层薄 C.土壤分层少 D.母质层缺失
10.与乙相比,甲剖面所处区域( )
A.降水量较大,淋溶作用较强 B.气温较高,腐殖质积累较多
C.生物量较小,有机质较丰富 D.多水土流失,有机质含量高
11.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生物 D.成土母质
12.不同的土壤质地存在差异。决定土壤质地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成土母质 C.地形 D.生物
【答案】9.B
10.A
11.C
12.B
【知识点】认识土壤;成土因素
【解析】【点评】一、土壤的组成: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土壤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生物、水分(土壤是一个疏松多孔体,其中含有水分)、空气等5种物质组成。
二、土壤形成的五大因素:
1、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微生物、土壤动物对土壤系统的影响,生物因素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的最活跃因素。植物选择性的吸收母质、大气、水体中的营养,经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促进养分的释放。动物残体也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并且土壤中动物对土壤产生特殊作用,如翻动和搅动作用。
2、气候因素是土壤系统发展变化的主要推动力。它影响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其是地带性分布规律。气候因素,特别是水分和热量条件,直接或间接影响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
3、地形因素一般只是引起地表能量和物质的再分配,并没有引起新的物质。其支配地表径流,使地带性土壤范围中产生非地带性土壤。
4、母质因素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土壤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而土壤是母质通过成土过程而形成的。不同母质对土壤中次生矿物也有一定的影响。
5、时间因素—发育程度。土壤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发展着。
9.由图可知,与乙相比,甲剖面枯枝落叶层较厚,所以有机质层较厚,A错误;腐殖质层较薄,B正确;甲、乙剖面都具有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C、D错误。故答案为:B。
10.由图可知,甲土壤剖面所处区域枯枝落叶层厚,可知地表植被以森林为主,乙土壤剖面所处区域地表植被以草原为主,故甲剖面所属区域降水量较大,淋溶作用较强,A正确;由图可知,甲剖面腐殖质层较薄,腐殖质积累较少,B错误;由图可知,甲剖面枯枝落叶层较厚,即生物量较大,C错误;图中不能反映两地水土流失程度,且多水土流失,有机质含量应较低,D错误。故答案为:A。
11.生物作用能加快土壤的形成与发育速度,故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C正确;气候、地形相对稳定,在成土过程中作用较为缓慢,A、B错误;成土母质的风化过程极为缓慢,D错误。故答案为:C。
12.土壤质地主要由成土母质决定,B正确;气候、地形、生物影响土壤的形成速率,不能影响土壤质地,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23高一上·大连期末)某中学设计实验识别土壤性质。阅读实验有关资料,完成问题。
实验材料:黏土、黏壤土、壤土、砂土样本各150克,纱布、水、小刀、量杯4个、矿泉水瓶4个。
实验步骤:用小刀分别将4个矿泉水瓶横向对半割开,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放入纱布做成漏斗,扣在下部分的上方,做成4个简易装置(下图)。
分别将100克的黏土、黏壤土、壤土、砂土样本装入4个漏斗中,由4位同学量取等量的水,同时以一样的高度和速度倒入土壤中,观察记录渗水速度和收集的水量。
13.渗漏速度最快的是( )
A.黏土 B.黏壤土 C.壤土 D.砂土
14.实验中同学们发现最终收集的水量均小于倒入的水量,这说明土壤( )
A.是微生物活动的重要场所 B.具有蓄水、保水的功能
C.为植物生长提供扎根条件 D.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养分
【答案】13.D
14.B
【知识点】认识土壤;成土因素
【解析】【点评】我国土壤的地域差异
类别 分布 成因
黑色土壤 东北平原 冬季寒冷,有机质分解慢,积累较多
红色土壤 南方地区 高温多雨,矿物质淋溶作用强,氧化铁等含量高
青色土壤 东部地区长期积水之地 土壤中的铁多以氧化亚铁形式存在,土壤呈青灰色
白色土壤 西部地区 气候干旱,盐碱含量比较高,有机质少,水分较少
黄色土壤 黄土高原 在黄土基础上发育而成
13.由图可知,砂土收集水量最多,说明砂土渗漏速度最快,砂土中砂粒的含量最高,土壤颗粒最大,空隙也最大,所以透水性能最好;黏土、 黏壤土、 壤土的质地相对黏重,土壤空隙较小,透水性差,因此在渗水实验中,砂土流出水最快,故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14.一般说来,土壤越肥沃,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A不符合题意;土壤可储存雨水,减少地表径流,有利于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土壤水可满足作物生长,有利于减轻旱灾的影响,说明土壤具有蓄水、保水的功能,实验中水分被土壤中的孔隙所储存,所以收集的水量均小于倒入的水量,故B正确;土壤具有肥力,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扎根条件,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养分,故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022高一上·西安月考)某高中地理兴趣小组进行红壤野外观测实践,并撰写了研究性学习报告。报告中写道:红壤,剖面呈土红色,腐殖质含量高,质地较黏重,透气性差,呈酸性,下图为绘制的土壤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该报告有一处明显错误( )
A.质地较黏重 B.腐殖质含量高
C.淀积层和淋溶层位置 D.呈酸性
16.红壤形成过程中( )
A.成土母质决定淋溶层厚度 B.生物是有机质主要来源
C.高温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 D.母岩层影响其土层厚度
【答案】15.B
16.B
【知识点】认识土壤;成土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因素(有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气候因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时间因素(影响土壤层的厚度)以及人为因素等。
15.红壤具有有机质和腐殖质含量低、酸性强、土质黏重的特点。淋溶层是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淀积层常与淋溶层相伴存在,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淀积层应位于淋溶层之下,ACD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中的养分状况,A错误。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主要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B正确。气温高,微生物活跃,分解速度快,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保存,C错误。地形坡度大小影响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率,从而影响土层厚度,D错误。故答案为:B。
二、综合题
17.(2023高一上·荆州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海表层海水中大量繁殖着体内的藻红素含量很高的束毛藻,使得海水略呈红色,是红海得名的原因之一。束毛藻主要分布在水温较高、水团相对稳定、水域营养盐浓度较低的水域表层。海水中的营养盐是指海洋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由氮、磷、硅等元素组成的某些盐类。下图示意红海及周边地区。
(1)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红海盐度高的原因。
(2)据材料说明束毛藻对红海环境的适应性。
(3)指出图中H地区的植被类型,并说出该地区的土壤特征。
【答案】(1)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②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旺盛;③周围是热带沙漠,入海径流注入少。
(2)①北回归线穿过,位于热带和亚热带,水温较高;②海域相对封闭,水团稳定;③入海径流少,带来的营养盐类少。
(3)荒漠(热带荒漠)。质地主要为石砾、砂粒;有机质(腐殖质)含量少;土壤水分缺乏;土壤多呈碱性;通气性强。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成土因素;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解析】【分析】(1)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有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入海径流、海域封闭性等。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就只能是降水、蒸发、径流三个方面。从经纬度可知,红海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旺盛;由所学知识可知,红海周围是沙漠,入海径流注入少。
(2)由材料可知,束毛藻主要分布在水温较高、水团相对稳定、水域营养盐浓度较低的水域表层。结合红海水域特征依次得出,北回归线穿过,位于热带和亚热带,水温较高;海域相对封闭,水团稳定;入海径流少,带来的营养盐类少。
(3)H为阿拉伯沙漠地区,植被为热带荒漠。由于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植被缺乏,成土过程缓慢原始,因而质地为颗粒大的砾石、沙粒,有机质(腐殖质)含量少,土壤水分缺乏,土壤多呈碱性,通气性强。
【点评】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①降水量和蒸发量: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海区海水盐度高,蒸发量小于降水量的海区海水盐度低。②陆地河川径流注入:陆地河川径流能够为沿海地区带来大量淡水,能够起到降低近岸海区海水盐度的作用,因此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处海水盐度变化大。③洋流:暖流经过的海区蒸发较强,海水盐度较同纬度海区高;寒流经过的海区蒸发较弱,海水盐度较同纬度海区低。④海域的封闭程度:一般而言,海域越开放,海域与大洋之间的水体交换越多,则海域的盐度越接近大洋的盐度;相反,若海域较为封闭,则海域与大洋之间的水体交换较少,海域的盐度与大洋的盐度差异较大。
18.(2022高一上·珠海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化壳的厚度反映了当地的岩石的风化强度。图1为森林土壤剖面图,图2为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风化壳的深度示意图。
(1)图1中,以分解和半分解有机质为主的是 层(填字母);上层土壤淋失物质主要在 层沉淀(填字母)。
(2)在野外进行土壤观察时,我们一般可从土壤颜色、 、 等方面进行观察。影响土壤发育的因素很多,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3)图2中岩石风化强度最大地区的植被类型是 ,请分析该植被分布区岩石风化强度较大的自然原因 。
【答案】(1)A;D
(2)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生物
(3)热带森林;热带森林所处地区的气候湿热,温度高,降水量大,生物繁茂,岩石的风化强度大
【知识点】认识土壤;成土因素
【解析】【分析】(1)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的是有机层,有机层位于土壤的最表层,对应A。上层土壤淋失物质主要在淀积层沉积。图中A为有机层,B为腐殖质层,C为淋溶层,D为淀积层。
(2)在野外进行土壤观察时,一般可以从土壤颜色,土壤质地以及土壤的剖面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气候、成土母质、生物、地貌、时间等均会影响土壤的形成,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因素。
(3)图2中岩石风化强度最大的地区,其风化壳厚度越大,对应热带森林地区。热带森林所在地区,地处热带,纬度低,气候湿热,气温高,降水量大,同时,生物茂盛,生物作用强烈,岩石的风化强度大,风化壳的厚度大,岩石风化程度深。
【点评】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以及水分 、空气、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通过光照抑菌灭菌后得到的养料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森林是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是集中的乔木与其它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与环境相互影响,从而形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总体。
19.(2021高一上·绍兴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寒假期间,浙江某中学在全国各地开展“植被与土壤”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活动分甲、乙、丙、丁四个小组进行,各小组拍摄了其研学地的典型景观照片,还观察了研学地的典型土壤剖面。返校后,各小组整理好研学中获取的素材,并进行成果研讨交流活动。
材料二:图1是研学地位置分布简图,图2是各小组拍摄的研学地典型景观照片。
(1)写出各小组在研学地拍摄的对应景观图。甲—— 乙—— 丙—— 丁——
(2)制作、观察土壤剖面并采集土壤标本时,需要用到多种工具,在标签、铁锹、锤子、罗盘、相机、标本盒、自行车、望远镜、剖面刀、袖珍秤、手电筒等工具中选择三种可能用到的工具: 、 、 。
(3)返校后,同学们对各研学地拍摄的典型植被进行了探讨,得出影响①、②两地植被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影响③、④两地森林疏密状况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 。说出森林对大气环境的主要生态价值 。
(4)土壤的发育与其所处环境关系密切,并进一步表现出一定的剖面特征,描述甲地典型土壤的剖面特征并结合气候与植被说明其发育环境。
【答案】(1)④;③;①;②
(2)标签;铁锹;相机、标本盒、剖面刀
(3)水分;水分;调节气候(/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碳平衡);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4)剖面特征:土红色;有机质层薄,腐殖质少,淋溶层厚。发育环境:常年温暖湿润,有机质分解速度快;常绿阔叶林植被茂盛,有机质以枯枝落叶形式进入土壤。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土壤;成土因素
【解析】【分析】(1)甲为我国南方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对应④;乙位于陕北地区,黄土广布,对应③;丙位于我国内蒙古高原地区,为典型的畜牧业,对应①;丁位于我国长白山区附近,对应②。
(2)采集土壤标本需要用铁锹,对采集的土壤标本进行分类,需要用到标签和标本盒。另外,观察土壤剖面以及土壤标本的制作,还需要用到相机摄像以及剖面刀等工具。
(3)①②两地纬度差异不大,海陆位置差异明显,②距海更近,水分充足,适合森林生长,①距海相对较远,水分较少,适合草原植被生长,两地植被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③位于黄土高原,位置靠近内陆,降水较少,森林稀疏,④位于我国南方丘陵地区,距海相对更近,降水充足,森林茂密,③④两地森林疏密状况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也是水分。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碳平衡,调节区域小气候(增加空气湿度,减小温差)。同时,森林还有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等生态价值。
(4)甲地为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在土壤剖面中,土壤颜色呈土红色,有机质层薄,腐殖质少,淋溶层厚度大。主要原因在于: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气候温和,常绿阔叶林植被茂盛,有机质以枯枝落叶形式进入土壤,但土壤微生物活跃,有机质分解速度快,有机质层薄,腐殖质少。降水丰富,土壤淋溶作用较强,淋溶层厚度大,土壤呈土红色。
【点评】植被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①植被不适应环境——分布稀疏:说明该地区不具备植物生长的条件,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方面分析。
②植被适应环境——能生长植被:说明生长在该地区的植被具备适应该地区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的能力。主要从根、叶、分布特点、植被形态、生长速度等方面分析植被是如何适应当地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特点的。如根系发达说明可耐旱、耐贫瘠和抵抗强风。叶片厚,可抗旱;叶子细小可防蒸发、防热量散失。簇状匍匐在地面,植株低矮,可防强风保暖,耐土壤贫瘠。花色鲜艳可吸引动物为其传播花粉。生长速度快可适应当地暖季短或雨季短。
1 / 1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5.2土壤同步测试(提升卷)
一、选择题
(2023高一上·番禺期末)研究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农业生产,植被恢复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下图为黄土高原某沟垫区不同坡度和坡向的土壤水分含量剖面图。据此完成问题。
1.随着坡度的减小( )
A.土壤剖面相同深度含水量减小 B.土壤总的储水能力会明显降低
C.降水后形成的地表径流会增多 D.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提高
2.仅从土壤水分条件考虑,推测该沟壑区植被生长条件较好的是( )
A.阳坡、陡坡 B.阳坡、缓坡 C.阴坡、缓坡 D.阴坡、陡坡
(2023高一上·福田期末)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境内富锌土壤广泛发育。研究人员分别对区内酸性岩类风化物母质区(a)、深变质岩类风化物母质区(b)、变质酸性岩类风化物母质区(c)、红色碎屑岩类风化物母质区(d)等不同区域、不同深度的土壤进行富锌含量测定,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对表层土壤锌富集影响最小的风化物母质是( )
A.酸性岩类 B.深变质岩类
C.变质酸性岩类 D.红色碎屑岩类
4.该区不同风化物母质区土壤锌含量( )
A.表层数值相近 B.深层高于表层
C.受气候影响显著 D.与成土母质有关
(2023高一上·东莞期末)团状福禄草 (如下图) 为多年生垫状草本植物,呈半球形,高 2.5-11厘米,直径 10-15 厘米主根粗壮,木质化。茎圆柱形,紧密丛生,基部木质化。叶片细小且密集成覆瓦状排列 (叶 片边缘彼此覆盖)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推断团状福禄草主要分布在( )
A.青藏高原 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长江三角洲
6.对团状福禄草生存环境特征分析正确的是( )
①主根粗壮木质化可以防风 ②叶片密集利于蒸发散热
③外形呈半球形可减少光照 ④叶片覆瓦状排列可保温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2023高一上·东莞期末)牙刷草是找铜矿的指示植物,又名铜草。“牙刷草,开紫花,哪里有铜,哪里就有它”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的谚语。它能在铜含量很高的土壤中茂密生长,被誉为环保新式"武器"。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7.铜草生长所需的铜元素主要来自土壤的( )
A.母质层 B.淋溶层 C.凋落物层 D.腐殖质层
8.铜草被誉为环保新式“武器”的原因主要是可以( )
A.吸烟滞尘,提高空气质量 B.降低铜量,治理土壤污染
C.防风固沙,抑制土地荒漠化 D.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
(2023高一上·延庆期末)读图“甲、乙土壤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与乙相比,甲剖面( )
A.有机质层薄 B.腐殖质层薄 C.土壤分层少 D.母质层缺失
10.与乙相比,甲剖面所处区域( )
A.降水量较大,淋溶作用较强 B.气温较高,腐殖质积累较多
C.生物量较小,有机质较丰富 D.多水土流失,有机质含量高
11.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生物 D.成土母质
12.不同的土壤质地存在差异。决定土壤质地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成土母质 C.地形 D.生物
(2023高一上·大连期末)某中学设计实验识别土壤性质。阅读实验有关资料,完成问题。
实验材料:黏土、黏壤土、壤土、砂土样本各150克,纱布、水、小刀、量杯4个、矿泉水瓶4个。
实验步骤:用小刀分别将4个矿泉水瓶横向对半割开,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放入纱布做成漏斗,扣在下部分的上方,做成4个简易装置(下图)。
分别将100克的黏土、黏壤土、壤土、砂土样本装入4个漏斗中,由4位同学量取等量的水,同时以一样的高度和速度倒入土壤中,观察记录渗水速度和收集的水量。
13.渗漏速度最快的是( )
A.黏土 B.黏壤土 C.壤土 D.砂土
14.实验中同学们发现最终收集的水量均小于倒入的水量,这说明土壤( )
A.是微生物活动的重要场所 B.具有蓄水、保水的功能
C.为植物生长提供扎根条件 D.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养分
(2022高一上·西安月考)某高中地理兴趣小组进行红壤野外观测实践,并撰写了研究性学习报告。报告中写道:红壤,剖面呈土红色,腐殖质含量高,质地较黏重,透气性差,呈酸性,下图为绘制的土壤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该报告有一处明显错误( )
A.质地较黏重 B.腐殖质含量高
C.淀积层和淋溶层位置 D.呈酸性
16.红壤形成过程中( )
A.成土母质决定淋溶层厚度 B.生物是有机质主要来源
C.高温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 D.母岩层影响其土层厚度
二、综合题
17.(2023高一上·荆州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海表层海水中大量繁殖着体内的藻红素含量很高的束毛藻,使得海水略呈红色,是红海得名的原因之一。束毛藻主要分布在水温较高、水团相对稳定、水域营养盐浓度较低的水域表层。海水中的营养盐是指海洋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由氮、磷、硅等元素组成的某些盐类。下图示意红海及周边地区。
(1)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红海盐度高的原因。
(2)据材料说明束毛藻对红海环境的适应性。
(3)指出图中H地区的植被类型,并说出该地区的土壤特征。
18.(2022高一上·珠海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风化壳的厚度反映了当地的岩石的风化强度。图1为森林土壤剖面图,图2为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风化壳的深度示意图。
(1)图1中,以分解和半分解有机质为主的是 层(填字母);上层土壤淋失物质主要在 层沉淀(填字母)。
(2)在野外进行土壤观察时,我们一般可从土壤颜色、 、 等方面进行观察。影响土壤发育的因素很多,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
(3)图2中岩石风化强度最大地区的植被类型是 ,请分析该植被分布区岩石风化强度较大的自然原因 。
19.(2021高一上·绍兴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寒假期间,浙江某中学在全国各地开展“植被与土壤”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活动分甲、乙、丙、丁四个小组进行,各小组拍摄了其研学地的典型景观照片,还观察了研学地的典型土壤剖面。返校后,各小组整理好研学中获取的素材,并进行成果研讨交流活动。
材料二:图1是研学地位置分布简图,图2是各小组拍摄的研学地典型景观照片。
(1)写出各小组在研学地拍摄的对应景观图。甲—— 乙—— 丙—— 丁——
(2)制作、观察土壤剖面并采集土壤标本时,需要用到多种工具,在标签、铁锹、锤子、罗盘、相机、标本盒、自行车、望远镜、剖面刀、袖珍秤、手电筒等工具中选择三种可能用到的工具: 、 、 。
(3)返校后,同学们对各研学地拍摄的典型植被进行了探讨,得出影响①、②两地植被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影响③、④两地森林疏密状况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是 。说出森林对大气环境的主要生态价值 。
(4)土壤的发育与其所处环境关系密切,并进一步表现出一定的剖面特征,描述甲地典型土壤的剖面特征并结合气候与植被说明其发育环境。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C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解析】【点评】 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的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在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气候是主导性因素,植被是具有代表性要素,土壤为各要素的中心环节。
1.读甲图可知,在同一深度,坡度为35°的含水量小于坡度为10°的含水量,随坡度减少,含水量增加,A错。坡度越大,土壤中含水量减小,土壤总的储水能力应该降低,坡度减少,储水能力增强,B错。坡度越小,地表径流下渗越多,地表径流会减少,C错。坡度越大,土壤中含水量减小,土壤水分大多来自地表径流的下渗,因此坡度减少,地表径流下渗补给的能力增加,D对。故答案为:D。
2.沟壑相对高度不大,阴阳坡降水条件相似,阳坡获得太阳辐射多,温度较高,蒸发较强,土壤水分条件较差,不利于植被生长,图乙显示,在土层1米以下,阴坡含水量比阳坡含水量大,因此排除选项A、B。甲图表明,缓坡土壤水分条件好于陡坡,因此排除选项D,C正确。故答案为:C。
【答案】3.D
4.D
【知识点】认识土壤;成土因素;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解析】【点评】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因素(有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气候因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时间因素(影响土壤层的厚度)以及人为因素等。
3.根据图中横坐标数据可知,在红色碎屑岩类风化物母质区,其母质中锌元素含量最低,因此对表层土壤锌富集影响有限,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4.据图可知,在酸性岩类、深变质岩类、碎屑岩类中,随着采样深度的增加,土壤锌含量呈上升的趋势;在变质酸性岩类风化物母质区,随着采样深度的増加,土壤锌含量呈下降的趋势,但其土壤母质层仍具有较高含量,可见富锌土壤的分布主要受成土母质影响,D正确,B错误;观察图示发现,不同风化物母质区表层土壤锌含量最高可超过100,最低只有44左右,差距较大,A错误;该区域内气候差异不大,但土壤锌含量差异较大,因此气候不是影响因素,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5.A
6.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解析】【点评】(1)福禄草分布特点:
是石竹科无心菜属多年生草本,密丛生,高10-12厘米。花期7-8月。 产青海(互助、门源、泽库、河南、同仁等地)、甘肃(甘南、天祝、武威冷龙岭、岷山、马衔山等地)。生于海拔2 600-4 200米的高山草甸和退缩的冰斗中。
(2)植被与环境
环境影响植被:植物的形态、生活机能、分布。
植被影响环境: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十分显著。对植被的破坏会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的退化。人类应采取各种方式恢复植被,以改善整个生态环境。
5.A.福禄草生于海拔2 600-4 200米的高山草甸和退缩的冰斗中,青藏高原海拔高,适宜生长,A选项正确;
B.华北平原海拔较低,气候较为湿润,植被以阔叶林为主,B选项错误;
C.黄土高原海拔较高,但是气温相对较高,植被树叶较大,C选项错误;
D.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为主,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6.①团状福禄草主根粗状木质化可以起到防风的作用,①正确;②叶片密集利于蒸发水分,②错误;③福禄草外形呈半球形状可以增加受光面积,③错误;④福禄草叶片覆瓦状可以增加保温作用,④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7.A
8.B
【知识点】认识土壤;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解析】【点评】(1)土层主要类型:
有机层:是土壤表层的植物残体堆积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腐殖质层:是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
淋溶层:是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低。
淀积层:常与淋溶层相伴存在,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
母质层和母岩层:是土壤形成发育的原始物质基础,母质层为疏松的母岩层风化碎屑物质,为坚硬的岩石。
(2)土壤的功能:
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有了绿色植物,动物才有了食物来源,而土壤本身也是许多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场所和营养来源。
土壤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大气降水的一部分储存在土壤中,既有效减少地表径流量,又可以持续提供植物所需的水分。正因为如此,自然界植物生长不需要人工灌溉,农作物可以抵御适度的旱情。
有些土壤,不适于种植农作物,或者种植农作物产量较低,不能满足耕作的需要,人们就会设法对其进行改良或改造。
7.A.铜草生长所需的铜元素主要分布于母质层,A选项正确;
B.淋溶层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有机质含量低,不会有铜元素,B选项错误;
C.凋落的物质层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物为主,铜元素含量少,C选项错误;
D.腐殖质层是土壤腐殖质积累而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铜元素含量少,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
8.A.吸烟滞尘,主要为树木的作用,A选项错误;
B.铜草吸收土壤中的铜的含量,减少土壤污染,B选项正确;
C.铜草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本地区风沙活动较少,C选项错误;
D.森林具有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铜草涵养水源效果不明显,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9.B
10.A
11.C
12.B
【知识点】认识土壤;成土因素
【解析】【点评】一、土壤的组成: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土壤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生物、水分(土壤是一个疏松多孔体,其中含有水分)、空气等5种物质组成。
二、土壤形成的五大因素:
1、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微生物、土壤动物对土壤系统的影响,生物因素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的最活跃因素。植物选择性的吸收母质、大气、水体中的营养,经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促进养分的释放。动物残体也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并且土壤中动物对土壤产生特殊作用,如翻动和搅动作用。
2、气候因素是土壤系统发展变化的主要推动力。它影响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其是地带性分布规律。气候因素,特别是水分和热量条件,直接或间接影响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影响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
3、地形因素一般只是引起地表能量和物质的再分配,并没有引起新的物质。其支配地表径流,使地带性土壤范围中产生非地带性土壤。
4、母质因素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土壤母质是岩石风化的产物,而土壤是母质通过成土过程而形成的。不同母质对土壤中次生矿物也有一定的影响。
5、时间因素—发育程度。土壤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发展着。
9.由图可知,与乙相比,甲剖面枯枝落叶层较厚,所以有机质层较厚,A错误;腐殖质层较薄,B正确;甲、乙剖面都具有枯枝落叶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C、D错误。故答案为:B。
10.由图可知,甲土壤剖面所处区域枯枝落叶层厚,可知地表植被以森林为主,乙土壤剖面所处区域地表植被以草原为主,故甲剖面所属区域降水量较大,淋溶作用较强,A正确;由图可知,甲剖面腐殖质层较薄,腐殖质积累较少,B错误;由图可知,甲剖面枯枝落叶层较厚,即生物量较大,C错误;图中不能反映两地水土流失程度,且多水土流失,有机质含量应较低,D错误。故答案为:A。
11.生物作用能加快土壤的形成与发育速度,故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C正确;气候、地形相对稳定,在成土过程中作用较为缓慢,A、B错误;成土母质的风化过程极为缓慢,D错误。故答案为:C。
12.土壤质地主要由成土母质决定,B正确;气候、地形、生物影响土壤的形成速率,不能影响土壤质地,A、C、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3.D
14.B
【知识点】认识土壤;成土因素
【解析】【点评】我国土壤的地域差异
类别 分布 成因
黑色土壤 东北平原 冬季寒冷,有机质分解慢,积累较多
红色土壤 南方地区 高温多雨,矿物质淋溶作用强,氧化铁等含量高
青色土壤 东部地区长期积水之地 土壤中的铁多以氧化亚铁形式存在,土壤呈青灰色
白色土壤 西部地区 气候干旱,盐碱含量比较高,有机质少,水分较少
黄色土壤 黄土高原 在黄土基础上发育而成
13.由图可知,砂土收集水量最多,说明砂土渗漏速度最快,砂土中砂粒的含量最高,土壤颗粒最大,空隙也最大,所以透水性能最好;黏土、 黏壤土、 壤土的质地相对黏重,土壤空隙较小,透水性差,因此在渗水实验中,砂土流出水最快,故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14.一般说来,土壤越肥沃,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A不符合题意;土壤可储存雨水,减少地表径流,有利于减轻洪涝灾害的影响,土壤水可满足作物生长,有利于减轻旱灾的影响,说明土壤具有蓄水、保水的功能,实验中水分被土壤中的孔隙所储存,所以收集的水量均小于倒入的水量,故B正确;土壤具有肥力,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扎根条件,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养分,故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答案】15.B
16.B
【知识点】认识土壤;成土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有: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和养分状况)、生物因素(有机质的提供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有机质的分解速度)、气候因素(湿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以及淋溶作用强,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时间因素(影响土壤层的厚度)以及人为因素等。
15.红壤具有有机质和腐殖质含量低、酸性强、土质黏重的特点。淋溶层是由于淋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损失的土层;淀积层常与淋溶层相伴存在,是土壤物质沉淀、积累的层次,淀积层应位于淋溶层之下,ACD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1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中的养分状况,A错误。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主要来源,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B正确。气温高,微生物活跃,分解速度快,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保存,C错误。地形坡度大小影响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率,从而影响土层厚度,D错误。故答案为:B。
17.【答案】(1)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②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旺盛;③周围是热带沙漠,入海径流注入少。
(2)①北回归线穿过,位于热带和亚热带,水温较高;②海域相对封闭,水团稳定;③入海径流少,带来的营养盐类少。
(3)荒漠(热带荒漠)。质地主要为石砾、砂粒;有机质(腐殖质)含量少;土壤水分缺乏;土壤多呈碱性;通气性强。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成土因素;土壤的功能与养护
【解析】【分析】(1)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有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入海径流、海域封闭性等。从水循环的角度来看就只能是降水、蒸发、径流三个方面。从经纬度可知,红海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旺盛;由所学知识可知,红海周围是沙漠,入海径流注入少。
(2)由材料可知,束毛藻主要分布在水温较高、水团相对稳定、水域营养盐浓度较低的水域表层。结合红海水域特征依次得出,北回归线穿过,位于热带和亚热带,水温较高;海域相对封闭,水团稳定;入海径流少,带来的营养盐类少。
(3)H为阿拉伯沙漠地区,植被为热带荒漠。由于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植被缺乏,成土过程缓慢原始,因而质地为颗粒大的砾石、沙粒,有机质(腐殖质)含量少,土壤水分缺乏,土壤多呈碱性,通气性强。
【点评】海水盐度的影响因素:①降水量和蒸发量: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海区海水盐度高,蒸发量小于降水量的海区海水盐度低。②陆地河川径流注入:陆地河川径流能够为沿海地区带来大量淡水,能够起到降低近岸海区海水盐度的作用,因此大江大河的入海口处海水盐度变化大。③洋流:暖流经过的海区蒸发较强,海水盐度较同纬度海区高;寒流经过的海区蒸发较弱,海水盐度较同纬度海区低。④海域的封闭程度:一般而言,海域越开放,海域与大洋之间的水体交换越多,则海域的盐度越接近大洋的盐度;相反,若海域较为封闭,则海域与大洋之间的水体交换较少,海域的盐度与大洋的盐度差异较大。
18.【答案】(1)A;D
(2)土壤质地;土壤剖面构造;生物
(3)热带森林;热带森林所处地区的气候湿热,温度高,降水量大,生物繁茂,岩石的风化强度大
【知识点】认识土壤;成土因素
【解析】【分析】(1)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的是有机层,有机层位于土壤的最表层,对应A。上层土壤淋失物质主要在淀积层沉积。图中A为有机层,B为腐殖质层,C为淋溶层,D为淀积层。
(2)在野外进行土壤观察时,一般可以从土壤颜色,土壤质地以及土壤的剖面结构等方面进行观察。气候、成土母质、生物、地貌、时间等均会影响土壤的形成,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因素。
(3)图2中岩石风化强度最大的地区,其风化壳厚度越大,对应热带森林地区。热带森林所在地区,地处热带,纬度低,气候湿热,气温高,降水量大,同时,生物茂盛,生物作用强烈,岩石的风化强度大,风化壳的厚度大,岩石风化程度深。
【点评】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以及水分 、空气、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通过光照抑菌灭菌后得到的养料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森林是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是集中的乔木与其它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并与环境相互影响,从而形成的一个生态系统的总体。
19.【答案】(1)④;③;①;②
(2)标签;铁锹;相机、标本盒、剖面刀
(3)水分;水分;调节气候(/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碳平衡);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4)剖面特征:土红色;有机质层薄,腐殖质少,淋溶层厚。发育环境:常年温暖湿润,有机质分解速度快;常绿阔叶林植被茂盛,有机质以枯枝落叶形式进入土壤。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土壤;成土因素
【解析】【分析】(1)甲为我国南方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对应④;乙位于陕北地区,黄土广布,对应③;丙位于我国内蒙古高原地区,为典型的畜牧业,对应①;丁位于我国长白山区附近,对应②。
(2)采集土壤标本需要用铁锹,对采集的土壤标本进行分类,需要用到标签和标本盒。另外,观察土壤剖面以及土壤标本的制作,还需要用到相机摄像以及剖面刀等工具。
(3)①②两地纬度差异不大,海陆位置差异明显,②距海更近,水分充足,适合森林生长,①距海相对较远,水分较少,适合草原植被生长,两地植被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③位于黄土高原,位置靠近内陆,降水较少,森林稀疏,④位于我国南方丘陵地区,距海相对更近,降水充足,森林茂密,③④两地森林疏密状况差异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也是水分。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碳平衡,调节区域小气候(增加空气湿度,减小温差)。同时,森林还有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等生态价值。
(4)甲地为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在土壤剖面中,土壤颜色呈土红色,有机质层薄,腐殖质少,淋溶层厚度大。主要原因在于: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气候温和,常绿阔叶林植被茂盛,有机质以枯枝落叶形式进入土壤,但土壤微生物活跃,有机质分解速度快,有机质层薄,腐殖质少。降水丰富,土壤淋溶作用较强,淋溶层厚度大,土壤呈土红色。
【点评】植被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①植被不适应环境——分布稀疏:说明该地区不具备植物生长的条件,从气候、地形、水文、土壤等方面分析。
②植被适应环境——能生长植被:说明生长在该地区的植被具备适应该地区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的能力。主要从根、叶、分布特点、植被形态、生长速度等方面分析植被是如何适应当地环境(尤其是恶劣环境)特点的。如根系发达说明可耐旱、耐贫瘠和抵抗强风。叶片厚,可抗旱;叶子细小可防蒸发、防热量散失。簇状匍匐在地面,植株低矮,可防强风保暖,耐土壤贫瘠。花色鲜艳可吸引动物为其传播花粉。生长速度快可适应当地暖季短或雨季短。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