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6.3 防灾减灾同步测试(提升卷)
一、选择题
2020年6月19日安徽省发布灾害预警:6月21日20时~6月22日20时,宣城、金寨、安庆等地可能发生山洪灾害。下图示意安徽省地形与2020年6月21日~6月25日的降水量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宣城可能发生洪灾的原因有( )
①区域短时间内降水较多
②位于河流上游,落差大
③河流流经,河道易汇集洪水
④地形较平坦,水流速度慢,排水不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本次降水过程中金寨还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 B.台风 C.风暴潮 D.泥石流
【答案】1.B
2.D
【知识点】洪涝灾害;滑坡与泥石流;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解析】【点评】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1.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安徽省南部和西南部地势较高,宣城地势低平,位于河流沿岸,属于长江支流的下游区域,水流速度较慢,容易成为汇水区域,故②错误,③和④正确;材料中显示6月21日20时~6月22日20时可能发生山洪灾害,6月21日~6月25日的降水量较大,时间短,因此易发生洪灾,故①正确。故①③④正确,故答案为:B。
2.阅读图文材料,短期降水量较大,金寨位于西南山区边沿,容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故D正确;该区域没有位于火山地震带上,且降雨不会发生地震,故A不选;台风和风暴潮一般位于海洋中或者沿海城市,故BC不选。故答案为:D。
我国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由国家、省、地级市、县四级构成,已建成国家级储备库的有天津、郑州、沈阳等多个城市。河北省已经初步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地方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地方储备库与国家教灾物资储备库在响应时间、救助范围、救助人口以及响应的灾种等方面有较大区别。下图示意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国家级储备库相比,地方储备库( )
A.响应时间长 B.救助人口少 C.响应灾种多 D.救助范围大
4.有人认为河北省仅有的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位于省会石家庄市不够合理,其理由主要是该城市( )
A.地价高,储备库面积有限
B.地处平原,自然灾害较少
C.位置偏南,难以对全省快速救援
D.交通易拥堵,延缓救灾速度
【答案】3.B
4.C
【知识点】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解析】【点评】一般的救灾物资储备库是和其他的民政设施一起建造的除去应急食物储备之外,还包括了一些建筑设备和一些常备药品,同时还可能分有消毒设备。影响救灾物资储备库选址的主要因素有交通通达度,历史地震灾害情况以及人口密度,历史灾害情况越高,人口密度越大,距离省级物资储备库越远,越应该升级为升级物资储备库。
3.与国家级储备库相比,地方储备库数量多,距离灾害发生地较近,响应时间短,A错误。地方储备库服务范围小,救助人口少,D错误,B正确。地方储备库级别低,响应灾种少,C错误。故答案为:B。
4.作为河北省唯一的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石家庄储备库面积较大,A错误。石家庄地区地处季风气候区,自然灾害频繁,B错误。作为河北省唯一的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应位于河北省中心位置,便于对周边地区进行及时快速的救援,但石家庄位置偏南,难以对河北省偏北地区展开及时救援,C正确。石家庄是我国重要交通枢纽,交通便捷,交通不易拥堵,D错误。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上·百色期末)当地时间2018年9月28日,印度尼西亚发生地震,随后引发1.5米至2米高的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防御自然灾害,减少损失,很多地方均设置应急避难场所。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为应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是( )
①建立海啸监测预警系统
②加强海啸应急逃生演练
③围海造陆增高海岸堤防
④将人们迁至内陆居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应急避难场所一般布设在( )
A.城镇的住宅区内 B.乡村的空旷地带
C.城镇的商业街中 D.城镇的空旷地带
【答案】5.A
6.D
【知识点】其它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解析】【点评】海啸是因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而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2]。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立海啸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减轻损失;加强海啸应急逃生演练可以降低生命危险,①②对;围海造陆使得海啸缓冲带减少,不利于减灾;将人们迁至内陆居住不现实,③④错。综上分析,A项正确,B、C、D项错误。
6.应急避难场所需要较大的面积,设置地点应避免再次受地震灾害及次生灾害的严重伤害,需要对正常生产生活干扰较少,且位于应急避难场所的人们生活方便,故应急避难场所一般布设在城镇的空旷地带,D符合题意;城镇的住宅区内和城镇的商业街中,面积较小,且建筑物密集,不便于设置应急场所,排除AC; 乡村空旷地带相对较多,但离人口密集的城市较远,且生活不便,不便于设置设置应急场所,排除B。故答案为:D。
7.(2021高一上·抚顺期末)下图示意灾害自救的几种方式,在遇到灾害时,这些自救方法中不正确的有( )
A.①⑤ B.②③④ C.②⑥ D.③④⑥
【答案】A
【知识点】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解析】【分析】发生泥石流时,泥石流顺着山谷向下流,因此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①错误;山崩、地震发生时要快速寻找安全的空间,蜷曲身体,降低重心,保护头部,②⑥正确;发生地震时,应远离窗户,防止被震碎的玻璃伤到,⑤错误;发生水灾时应向高处外逃,④正确;火灾发生后,烟尘上升,要贴近地面,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离火场,③正确。综合上述分析,①⑤错,符合题目要求,故答案为:A。
【点评】强烈的地震,常会造成房屋倒塌、大堤决口、大地陷裂等情况,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损失。为了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应当掌握以下应急的求生方法。
1.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进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2.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3.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
4.如果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5.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不能惊慌乱跑。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乐池里。
6.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7.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在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往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2021高一上·抚顺期末) 2018年9月16日,强台风“山竹”登陆我国,广东省受灾严重。下图为台风“山竹”移动实时路径图和水循环示意图(①、②、③是水循环的三种类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台风“山竹”参与了②
B.使水循环速度变慢
C.“山竹”给沿线地区带来的只有狂风暴雨
D.台风运动距离与地面状况无关
9.为减轻台风灾害对广东损失,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改变台风路径 B.限制工业
C.加强监测预报 D.发展节水农业
【答案】8.A
9.C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台风灾害;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解析】【点评】台风,指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26℃以上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世界气象组织定义:中心持续风速在12级至13级(即每秒32.7米至41.4米)的热带气旋为台风或飓风。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国际日期线以西,东经100度以东)地区通常称其为台风,而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地区则普遍称之为飓风。每年的夏秋季节,我国毗邻的西北太平洋上会生成不少名为台风的猛烈风暴,有的消散于海上,有的则登上陆地,带来狂风暴雨,是自然灾害的一种。
8.台风“山竹”由海洋登上陆地,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即图中水循环②,A正确;台风移动速度快,使水循环速度变快,B错误;“山竹”给沿线地区危害的同时,带来的丰富降水有利于缓解了沿线地区旱情和酷热的天气,C错误;山脉等高大地形会阻挡台风,影响台风路径,削弱台风风力,台风运动距离将变短,D错误。故答案为:A。
9.以当前科技水平,人类无法改变台风路径,A错误;广东作为我国工业大省,限制工业不实际,B错误;通过加强监测预报,提前做好防灾准备,可减轻台风导致的经济损失,C正确;发展节水农业可减少水资源浪费,并不能减轻台风灾害的影响,D错误。故答案为:C。
(2021高一上·辽宁期末)中国青年网2020年7月24日发布:今年的梅雨季已接近尾声,这是一次必定被记录的雨季:雨不停地下,频繁出现强降雨,无数的纪录被打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下图为长江中下游部分省市的梅雨时长与常年的对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长江中下游地区2020年梅雨季洪灾形成的直接原因( )
A.入梅晚,出梅早,持续暴雨 B.梅雨天数多,频繁出现强降雨
C.台风带来持续不断的降水 D.日降雨量都突破当地历史极值
11.个人有效防避洪灾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关注媒体预警信息,随时准备安全转移
B.涉水行走、过河,寻找地势较高处避灾
C.尽量在崖壁、涵洞、沟道、低洼地里避雨
D.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高声呼救
12.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洪灾监测及救援中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A.洪灾范围是由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直接测定
B.洪灾预警只需要借助遥感技术的监测功能
C.洪灾救援需要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定位导航
D.地理信息系统可用于洪灾后进行灾情评估
【答案】10.B
11.A
12.D
【知识点】洪涝灾害;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解析】【点评】洪涝灾害的防治
(1)利用气象卫星对强降雨天气、水情进行监测,能够有效防御洪涝灾害。
(2)提高强降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可以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
(3)防御洪涝灾害,需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防治措施 具体措施
工程措施 有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或滞洪区、蓄洪区),完善排涝设施等
非工程措施 加强洪泛区的建设管制、建立洪水预警机制、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推行防洪保险等。
10.注意材料信息“雨不停的下,频繁的出现强降雨”,同时结合图示信息可知,长江中下游部分省份其梅雨时长较常年平均值更多,其梅雨天数多,频繁出现强降水,形成洪灾,B正确。“入梅晚,出梅早”则梅雨控制的时间短,不会形成洪灾,A错。此次洪灾受梅雨的影响,梅雨属于准静止锋,此次洪灾产生的降水属于锋面系统影响的降水,并不是台风带来的降水,C错。此次梅雨长江中下游部分省份的梅雨时长比常年平均值长,但并不能表明日降水量都突破当地历史极值,D错。故答案为:B。
11.对于个人而言,应及时关注媒体预警信息,随时准备安全转移,A正确。洪灾发生时,不能涉水行走、过河,要减少在崖壁、涵洞、沟道、低洼等地停留。如已被卷入洪水中,要借助漂浮物保护自己,向安全地方转移,而高声呼救会加大体力消耗,BCD错。故答案为:A。
1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定位与导航,并不能用于洪灾范围的测定,A错。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地理面状事物的获取,洪灾预警还需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预测,B错。遥感技术并不能用于定位导航,C错。地理信息系统可对已获得地理信息进行查询、分析、统计、预测,可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用于洪灾后的灾区评估,D正确,故答案为:D。
二、综合题
13.(2022高一上·衢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上海某中学师生开展了一次沿318国道地理研学实践活动,沿途先后考察了九江防洪大堤、恩施蝴蝶谷、雅安雨城。
材料二:下图为318国道线路及途径地区。
材料三:下图为九江附近长江河段卫星遥感图片、恩施蝴蝶谷及青衣江峡谷景观图。
(1)第一站:九江防洪大堤
1998年8月7日长江特大洪涝灾害中,九江大堤决口,师生推测决口处应该是 (甲/乙),此次洪灾后,为保大堤不再决口,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疏浚淤积的河道
②推行防洪保险
③中上游营建防护林
④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
⑤建立洪水预警机制
当洪水来临时,你会采取哪些自救措施 ?
(2)第二站:恩施蝴蝶谷
恩施蝴蝶谷瀑布由地缝峡谷底部河流和地下暗河两股水流形成,非常奇特,地缝峡谷也称为 ,为地壳抬升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说明该地区 广布。
(3)第三站:雅安雨城
雅安地处青衣江峡谷,峡谷呈 型,河谷 (特征描述),到达雅安时,正值夜雨,雅安雨多,年降水日数200天以上,且70%以上降水出现在夜间,入夜开始飘落,天明云散雨收,请根据所学知识绘制雅安夜雨时的气流运动状况示意图 。
【答案】(1)乙;①③;向附近高地就近转移、设置挡水土坝、找可飘浮材料扎成筏子逃生等。
(2)溶沟;流水下切;石灰岩(可溶性岩石)
(3)V;河谷深度大,谷地两壁陡峭,谷底狭窄;绘图如下: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喀斯特地貌;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位于河流凹岸,流速快,侵蚀能力强,应为决口所在地。疏浚淤积河道,可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中上游营造防护林,可减少水土流失,同时提高植被的涵养水源能力,均可以减轻洪灾,①③正确。推行防洪保险,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建立洪水预警机制等均不能保证大堤不再决口。对于个人而言,当洪水的来临时,应向附近的高海拔地区撤离,也可设置挡水土坝或者找漂浮材料扎成筏子逃生。
(2)该地存在地缝峡谷、地下暗河等,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较强的石灰岩受流水溶蚀而形成,表明当地石灰岩(或可溶性岩石)广布,地缝峡谷也称为溶沟,是在地壳抬升背景下,流水落差增大,流速加快,流水下切增强导致。
(3)清江大峡谷流速快,下蚀能力较强,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峡谷形态呈V形,该内河谷深度大,河流下切较深,谷地两岸岸壁陡峭,谷底狭窄。夜晚,山坡较同海拔自由大气降温快,气温更低,盛行下沉气流,山谷气温相对较高,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气流从山坡向山谷运动,吹山风,山谷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在上升过程中凝结致雨,形成夜雨,如下图:
【点评】一、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地面冷热不均→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受热地区,气流上升,高空形成高气压区,等压面凸起;遇冷地区,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区,高空形成低气压区。
高空气流从高气压区(上空)向低气压区上空)扩散,近地面气流从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流入,形成热力环流。
二、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为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
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暗湖。
三、洪水来临时如何自救
1、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3、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4、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山东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出现近30年来同期最严重的海冰灾害,海冰灾害发生早,而且增长迅速,短时间内就覆盖了大片区域。根据2010年2月16日卫星遥感实况图分析,辽东湾浮冰范围98海里;渤海湾浮冰范围15海里;莱州湾浮冰范围8海里;黄海北部浮冰范围20海里。辽东湾浮冰范围超过警报标准,有关部门发布了海冰警报。
材料二 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海冰警报示意图
(1)简要分析辽东湾海冰范围广、冰层厚的主要原因。
(2)说明我国沿海海冰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答案】(1)纬度高;海域较封闭(海水交换能力和流动性较差);海水较浅(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危害:阻碍航运,威胁船只和海上建筑物的安全;影响渔业、养殖业及其他海上活动。措施:做好对海冰发展的动态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海冰信息;加强渔船管理,严禁船只在恶劣天气出海作业
【知识点】其它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解析】【分析】(1)可从海水流动性差和深度较浅两个角度归纳。(2)危害主要从沿海建筑、海运、养殖等方面归纳;预防措施主要从预警和渔船管理两个角度归纳。
【点评】考查学生的读图与材料分析能力;图中辽东湾位于渤海海域的北部,是渤海海域纬度最高的海区,且受辽东半岛的阻挡,不利于海水流动。
1 / 1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6.3 防灾减灾同步测试(提升卷)
一、选择题
2020年6月19日安徽省发布灾害预警:6月21日20时~6月22日20时,宣城、金寨、安庆等地可能发生山洪灾害。下图示意安徽省地形与2020年6月21日~6月25日的降水量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宣城可能发生洪灾的原因有( )
①区域短时间内降水较多
②位于河流上游,落差大
③河流流经,河道易汇集洪水
④地形较平坦,水流速度慢,排水不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本次降水过程中金寨还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 B.台风 C.风暴潮 D.泥石流
我国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由国家、省、地级市、县四级构成,已建成国家级储备库的有天津、郑州、沈阳等多个城市。河北省已经初步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地方救灾物资储备网络。地方储备库与国家教灾物资储备库在响应时间、救助范围、救助人口以及响应的灾种等方面有较大区别。下图示意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与国家级储备库相比,地方储备库( )
A.响应时间长 B.救助人口少 C.响应灾种多 D.救助范围大
4.有人认为河北省仅有的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位于省会石家庄市不够合理,其理由主要是该城市( )
A.地价高,储备库面积有限
B.地处平原,自然灾害较少
C.位置偏南,难以对全省快速救援
D.交通易拥堵,延缓救灾速度
(2021高一上·百色期末)当地时间2018年9月28日,印度尼西亚发生地震,随后引发1.5米至2米高的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防御自然灾害,减少损失,很多地方均设置应急避难场所。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5.为应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是( )
①建立海啸监测预警系统
②加强海啸应急逃生演练
③围海造陆增高海岸堤防
④将人们迁至内陆居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应急避难场所一般布设在( )
A.城镇的住宅区内 B.乡村的空旷地带
C.城镇的商业街中 D.城镇的空旷地带
7.(2021高一上·抚顺期末)下图示意灾害自救的几种方式,在遇到灾害时,这些自救方法中不正确的有( )
A.①⑤ B.②③④ C.②⑥ D.③④⑥
(2021高一上·抚顺期末) 2018年9月16日,强台风“山竹”登陆我国,广东省受灾严重。下图为台风“山竹”移动实时路径图和水循环示意图(①、②、③是水循环的三种类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台风“山竹”参与了②
B.使水循环速度变慢
C.“山竹”给沿线地区带来的只有狂风暴雨
D.台风运动距离与地面状况无关
9.为减轻台风灾害对广东损失,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改变台风路径 B.限制工业
C.加强监测预报 D.发展节水农业
(2021高一上·辽宁期末)中国青年网2020年7月24日发布:今年的梅雨季已接近尾声,这是一次必定被记录的雨季:雨不停地下,频繁出现强降雨,无数的纪录被打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严重的暴雨洪涝灾害。下图为长江中下游部分省市的梅雨时长与常年的对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长江中下游地区2020年梅雨季洪灾形成的直接原因( )
A.入梅晚,出梅早,持续暴雨 B.梅雨天数多,频繁出现强降雨
C.台风带来持续不断的降水 D.日降雨量都突破当地历史极值
11.个人有效防避洪灾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关注媒体预警信息,随时准备安全转移
B.涉水行走、过河,寻找地势较高处避灾
C.尽量在崖壁、涵洞、沟道、低洼地里避雨
D.如已被卷入洪水中,一定要尽可能高声呼救
12.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洪灾监测及救援中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A.洪灾范围是由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直接测定
B.洪灾预警只需要借助遥感技术的监测功能
C.洪灾救援需要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定位导航
D.地理信息系统可用于洪灾后进行灾情评估
二、综合题
13.(2022高一上·衢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上海某中学师生开展了一次沿318国道地理研学实践活动,沿途先后考察了九江防洪大堤、恩施蝴蝶谷、雅安雨城。
材料二:下图为318国道线路及途径地区。
材料三:下图为九江附近长江河段卫星遥感图片、恩施蝴蝶谷及青衣江峡谷景观图。
(1)第一站:九江防洪大堤
1998年8月7日长江特大洪涝灾害中,九江大堤决口,师生推测决口处应该是 (甲/乙),此次洪灾后,为保大堤不再决口,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①疏浚淤积的河道
②推行防洪保险
③中上游营建防护林
④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
⑤建立洪水预警机制
当洪水来临时,你会采取哪些自救措施 ?
(2)第二站:恩施蝴蝶谷
恩施蝴蝶谷瀑布由地缝峡谷底部河流和地下暗河两股水流形成,非常奇特,地缝峡谷也称为 ,为地壳抬升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说明该地区 广布。
(3)第三站:雅安雨城
雅安地处青衣江峡谷,峡谷呈 型,河谷 (特征描述),到达雅安时,正值夜雨,雅安雨多,年降水日数200天以上,且70%以上降水出现在夜间,入夜开始飘落,天明云散雨收,请根据所学知识绘制雅安夜雨时的气流运动状况示意图 。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山东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出现近30年来同期最严重的海冰灾害,海冰灾害发生早,而且增长迅速,短时间内就覆盖了大片区域。根据2010年2月16日卫星遥感实况图分析,辽东湾浮冰范围98海里;渤海湾浮冰范围15海里;莱州湾浮冰范围8海里;黄海北部浮冰范围20海里。辽东湾浮冰范围超过警报标准,有关部门发布了海冰警报。
材料二 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海冰警报示意图
(1)简要分析辽东湾海冰范围广、冰层厚的主要原因。
(2)说明我国沿海海冰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D
【知识点】洪涝灾害;滑坡与泥石流;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解析】【点评】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
1.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安徽省南部和西南部地势较高,宣城地势低平,位于河流沿岸,属于长江支流的下游区域,水流速度较慢,容易成为汇水区域,故②错误,③和④正确;材料中显示6月21日20时~6月22日20时可能发生山洪灾害,6月21日~6月25日的降水量较大,时间短,因此易发生洪灾,故①正确。故①③④正确,故答案为:B。
2.阅读图文材料,短期降水量较大,金寨位于西南山区边沿,容易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故D正确;该区域没有位于火山地震带上,且降雨不会发生地震,故A不选;台风和风暴潮一般位于海洋中或者沿海城市,故BC不选。故答案为:D。
【答案】3.B
4.C
【知识点】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解析】【点评】一般的救灾物资储备库是和其他的民政设施一起建造的除去应急食物储备之外,还包括了一些建筑设备和一些常备药品,同时还可能分有消毒设备。影响救灾物资储备库选址的主要因素有交通通达度,历史地震灾害情况以及人口密度,历史灾害情况越高,人口密度越大,距离省级物资储备库越远,越应该升级为升级物资储备库。
3.与国家级储备库相比,地方储备库数量多,距离灾害发生地较近,响应时间短,A错误。地方储备库服务范围小,救助人口少,D错误,B正确。地方储备库级别低,响应灾种少,C错误。故答案为:B。
4.作为河北省唯一的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石家庄储备库面积较大,A错误。石家庄地区地处季风气候区,自然灾害频繁,B错误。作为河北省唯一的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应位于河北省中心位置,便于对周边地区进行及时快速的救援,但石家庄位置偏南,难以对河北省偏北地区展开及时救援,C正确。石家庄是我国重要交通枢纽,交通便捷,交通不易拥堵,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5.A
6.D
【知识点】其它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解析】【点评】海啸是因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而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2]。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建立海啸监测预警系统可以减轻损失;加强海啸应急逃生演练可以降低生命危险,①②对;围海造陆使得海啸缓冲带减少,不利于减灾;将人们迁至内陆居住不现实,③④错。综上分析,A项正确,B、C、D项错误。
6.应急避难场所需要较大的面积,设置地点应避免再次受地震灾害及次生灾害的严重伤害,需要对正常生产生活干扰较少,且位于应急避难场所的人们生活方便,故应急避难场所一般布设在城镇的空旷地带,D符合题意;城镇的住宅区内和城镇的商业街中,面积较小,且建筑物密集,不便于设置应急场所,排除AC; 乡村空旷地带相对较多,但离人口密集的城市较远,且生活不便,不便于设置设置应急场所,排除B。故答案为:D。
7.【答案】A
【知识点】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解析】【分析】发生泥石流时,泥石流顺着山谷向下流,因此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①错误;山崩、地震发生时要快速寻找安全的空间,蜷曲身体,降低重心,保护头部,②⑥正确;发生地震时,应远离窗户,防止被震碎的玻璃伤到,⑤错误;发生水灾时应向高处外逃,④正确;火灾发生后,烟尘上升,要贴近地面,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逃离火场,③正确。综合上述分析,①⑤错,符合题目要求,故答案为:A。
【点评】强烈的地震,常会造成房屋倒塌、大堤决口、大地陷裂等情况,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损失。为了在地震发生时保护自己。应当掌握以下应急的求生方法。
1.如果在平房里,突然发生地震,要迅速钻到床下、桌下,同时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等地震间隙再尽快离开住房,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地震时如果房屋倒塌,应呆在床下或桌下千万不要移动,要等到地震停止再进出室外或等待救援。
2.如果住在楼房中,发生了地震,不要试图跑出楼外,因为时间来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办法是,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厕所、厨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间内侧的墙角,并且注意保护好头部。千万不要去阳台和窗下躲避。
3.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了地震,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能在教室内乱跑或争抢外出。靠近门的同学可以迅速跑到门外,中间及后排的同学可以尽快躲到课桌下,用书包护住头部;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双手护住头部。
4.如果离开房间,千万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因为第一次地震后,接着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会更大。
5.如果在公共场所发生地震,不能惊慌乱跑。可以随机应变躲到就近比较安全的地方,如桌柜下、舞台下、乐池里。
6.如果正在街上,绝对不能跑进建筑物中避险。也不要在高楼下、广告牌下、狭窄的胡同、桥头等危险地方停留。
7.如果地震后被埋在建筑物中,应先设法清除压在腹部以上的物体;用毛巾、在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烟尘窒息;要往意保存体力、设法找到食品和水,创造生存条件,等待救援。
【答案】8.A
9.C
【知识点】水循环的类型及主要环节;台风灾害;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解析】【点评】台风,指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26℃以上广阔海面上的热带气旋。世界气象组织定义:中心持续风速在12级至13级(即每秒32.7米至41.4米)的热带气旋为台风或飓风。北太平洋西部(赤道以北,国际日期线以西,东经100度以东)地区通常称其为台风,而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地区则普遍称之为飓风。每年的夏秋季节,我国毗邻的西北太平洋上会生成不少名为台风的猛烈风暴,有的消散于海上,有的则登上陆地,带来狂风暴雨,是自然灾害的一种。
8.台风“山竹”由海洋登上陆地,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即图中水循环②,A正确;台风移动速度快,使水循环速度变快,B错误;“山竹”给沿线地区危害的同时,带来的丰富降水有利于缓解了沿线地区旱情和酷热的天气,C错误;山脉等高大地形会阻挡台风,影响台风路径,削弱台风风力,台风运动距离将变短,D错误。故答案为:A。
9.以当前科技水平,人类无法改变台风路径,A错误;广东作为我国工业大省,限制工业不实际,B错误;通过加强监测预报,提前做好防灾准备,可减轻台风导致的经济损失,C正确;发展节水农业可减少水资源浪费,并不能减轻台风灾害的影响,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10.B
11.A
12.D
【知识点】洪涝灾害;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解析】【点评】洪涝灾害的防治
(1)利用气象卫星对强降雨天气、水情进行监测,能够有效防御洪涝灾害。
(2)提高强降雨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可以减轻洪涝灾害的损失。
(3)防御洪涝灾害,需要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
防治措施 具体措施
工程措施 有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或滞洪区、蓄洪区),完善排涝设施等
非工程措施 加强洪泛区的建设管制、建立洪水预警机制、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推行防洪保险等。
10.注意材料信息“雨不停的下,频繁的出现强降雨”,同时结合图示信息可知,长江中下游部分省份其梅雨时长较常年平均值更多,其梅雨天数多,频繁出现强降水,形成洪灾,B正确。“入梅晚,出梅早”则梅雨控制的时间短,不会形成洪灾,A错。此次洪灾受梅雨的影响,梅雨属于准静止锋,此次洪灾产生的降水属于锋面系统影响的降水,并不是台风带来的降水,C错。此次梅雨长江中下游部分省份的梅雨时长比常年平均值长,但并不能表明日降水量都突破当地历史极值,D错。故答案为:B。
11.对于个人而言,应及时关注媒体预警信息,随时准备安全转移,A正确。洪灾发生时,不能涉水行走、过河,要减少在崖壁、涵洞、沟道、低洼等地停留。如已被卷入洪水中,要借助漂浮物保护自己,向安全地方转移,而高声呼救会加大体力消耗,BCD错。故答案为:A。
12.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定位与导航,并不能用于洪灾范围的测定,A错。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地理面状事物的获取,洪灾预警还需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分析预测,B错。遥感技术并不能用于定位导航,C错。地理信息系统可对已获得地理信息进行查询、分析、统计、预测,可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用于洪灾后的灾区评估,D正确,故答案为:D。
13.【答案】(1)乙;①③;向附近高地就近转移、设置挡水土坝、找可飘浮材料扎成筏子逃生等。
(2)溶沟;流水下切;石灰岩(可溶性岩石)
(3)V;河谷深度大,谷地两壁陡峭,谷底狭窄;绘图如下: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喀斯特地貌;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救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位于河流凹岸,流速快,侵蚀能力强,应为决口所在地。疏浚淤积河道,可提高河流的泄洪能力,中上游营造防护林,可减少水土流失,同时提高植被的涵养水源能力,均可以减轻洪灾,①③正确。推行防洪保险,落实居民撤离应急预案,建立洪水预警机制等均不能保证大堤不再决口。对于个人而言,当洪水的来临时,应向附近的高海拔地区撤离,也可设置挡水土坝或者找漂浮材料扎成筏子逃生。
(2)该地存在地缝峡谷、地下暗河等,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较强的石灰岩受流水溶蚀而形成,表明当地石灰岩(或可溶性岩石)广布,地缝峡谷也称为溶沟,是在地壳抬升背景下,流水落差增大,流速加快,流水下切增强导致。
(3)清江大峡谷流速快,下蚀能力较强,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峡谷形态呈V形,该内河谷深度大,河流下切较深,谷地两岸岸壁陡峭,谷底狭窄。夜晚,山坡较同海拔自由大气降温快,气温更低,盛行下沉气流,山谷气温相对较高,盛行上升气流,近地面气流从山坡向山谷运动,吹山风,山谷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在上升过程中凝结致雨,形成夜雨,如下图:
【点评】一、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地面冷热不均→大气的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受热地区,气流上升,高空形成高气压区,等压面凸起;遇冷地区,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区,高空形成低气压区。
高空气流从高气压区(上空)向低气压区上空)扩散,近地面气流从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流入,形成热力环流。
二、喀斯特地貌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为中国五大造型地貌之一。
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暗湖。
三、洪水来临时如何自救
1、受到洪水威胁,如果时间充裕,应按照预定路线,有组织地向山坡、高地等处转移;在措手不及,已经受到洪水包围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2、洪水来得太快,已经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楼房高屋、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援救,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3、在山区,如果连降大雨,用容易暴发山洪。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注意避免渡河,以防止被山洪冲走,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4、发现高压线铁塔倾倒、电线低垂或断折;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接近,防止触电。
14.【答案】(1)纬度高;海域较封闭(海水交换能力和流动性较差);海水较浅(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危害:阻碍航运,威胁船只和海上建筑物的安全;影响渔业、养殖业及其他海上活动。措施:做好对海冰发展的动态监测和预警,及时发布海冰信息;加强渔船管理,严禁船只在恶劣天气出海作业
【知识点】其它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解析】【分析】(1)可从海水流动性差和深度较浅两个角度归纳。(2)危害主要从沿海建筑、海运、养殖等方面归纳;预防措施主要从预警和渔船管理两个角度归纳。
【点评】考查学生的读图与材料分析能力;图中辽东湾位于渤海海域的北部,是渤海海域纬度最高的海区,且受辽东半岛的阻挡,不利于海水流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