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6.3 防灾减灾同步测试(基础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6.3 防灾减灾同步测试(基础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0.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17 23:46:44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6.3 防灾减灾同步测试(基础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行为不能减少风暴潮造成的损失的是(  )
A.利用气象卫星正确预报 B.加固海堤
C.建造沿海防护林 D.入保险
2.(2013高一上·安吉月考)减轻台风灾害对我国的影响,最重要的措施是(  )
A.植树造林,修建各种水利设施
B.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C.进行人工消雨作业,减弱台风的暴雨和风速
D.台风季节做好沿海居民的迁移工作
受寒潮的影响,1月25日,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大部地区遭遇强降温雨雪天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本次寒潮的发源地可能是(  )
A.西藏自治区 B.辽宁省
C.蒙古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此次寒潮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A.海南省河流出现冰冻 B.缓解南阳市农田高温状况
C.缓解了小麦旱情 D.南阳市农田病虫害增加
5.下列预防寒潮的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A.及时发布准确的寒潮预警
B.在封闭室内采用煤炉取暖
C.海上的船只在寒潮来临前及时回港
D.为牲畜提前准备饲料
10月2日至7日,山西省出现大范国强降水,全省过程降水量在15.4毫米至285.2毫米之间。其中最大降水出现在临汾市大宁县,全省117个县(市、区)中有18个县(市、区)降水超过200毫米。其中,太原、阳泉、临汾、长治、吕梁、晋中大部分地区都创下了10月上旬累计降雨量纪录。2021年10月12日,山西省举行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通报近期防汛抢险救灾有关情况。全省11个市76个县(市、区)175.71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5人,失踪3人,紧急转移安置12.01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57.69万亩,倒塌房屋1.95万间,严重损坏1.8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50.29亿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此次暴雨洪涝灾害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山西当地水循环中的(  )
A.蒸发加剧 B.下渗增加
C.水汽输送减少 D.地表径流增多
7.此次暴雨在山区会导致的次生地质灾害是(  )
A.地震 B.火山 C.滑坡 D.山洪
8.为减轻山西10月各种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下列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A.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 B.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
C.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D.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
2021年7月17日以来,河南省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天气,17日20时到20日20时,三天的过程降雨量617.1mm。7月20日,郑州市气象台分别在6时02分、9时08分、11时50分、13时25分、16时01分、21时32分、7月21日0时25分,连续发布7个暴雨预警信号,提示需关注城市内涝。下图示意郑州市7月19日22时至20日22时降水量(数据来源中央气象台),下表为中国大陆暴雨预警等级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蓝色预警标准 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黄色预警标准 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橙色预警标准 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红色预警标准 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9.推断郑州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预警信号(  )
A.4个橙色预警,3个红色预警 B.0个橙色预警,7个红色预警
C.3个橙色预警,4个红色预警 D.2个橙色预警,5个红色预警
10.遇暴雨自救避险方法合理的是(  )
①选择在大树等遮雨的地点避雨,用手机与外界联系
②尽快离开公共交通设施
③暴雨来临远离屋里,远离窗户
④房屋中要时刻注意煤气泄漏,关掉煤气
⑤远离电力设施、有供电危险标志的一切物品
⑥在野外选择在空旷地区、农山等地躲避
⑦不要穿拖鞋、凉鞋
A.①③⑥⑦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 D.②④⑤⑦
自救和互救包括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三个方面。自救和互救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和应急避难场所是灾前准备的重要手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我国已建有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A.旱灾 B.泥石流 C.洪涝 D.寒潮
12.东港市政府广场是东港市现有的最大“广场类应急避难场所”,该类应急避难场所(  )
A.专为市民提供地震灾害避难空间
B.应配备充足的水源和救生衣
C.适合建在地形平坦开阔的远郊区县
D.可作大型停车场及露天仓库使用
二、综合题
13.(2022高一上·南阳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某中学利用假期时间到甲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途经一处石林景观,平地而起,形态各异,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随后同学们查找资料,发现自然界里有些区域地表被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下图示意我国两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景观。
(1)图甲所示地貌是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湖底,随地壳抬升湖盆出露…形成垄槽相间,平行排列,高度相近的地貌:请将省略号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2)近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乙地常出现冰崩事件,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请列举当地改府采取的防范措施。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2月,美国遭遇致命寒潮,极寒天气袭来,局地气温降至-51℃,创下近20年来最低记录。据美媒报道,截止2月16日,美国约有2亿人处于冬季寒潮天气的威胁之下。
(1)指出寒潮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2)面对致命寒潮,作为居民,你应如何应对。
(3)寒潮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从国家层面来说,可以采取那些措施来防灾减灾。
15.(2021高一上·葫芦岛期末)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浙江省沿海的洞头岛受台风及其次生灾害的影响较大。当地政府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规划确定了“防灾避险地”。
对照下表中“防灾避险地”的选址条件及其主要原因,填写空项。
选址条件 主要原因
地处山坳 利于避风
相对空旷的公共用地 ①
② 躲避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③ 方便居民就近避灾
有通道与外界相连 ④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解析】【分析】防范风暴潮的措施主要有:A随时注意收听、收看天气和气象预报,做好防范工作;B加固大堤;C建造海防林防御风浪袭击;故选D。
【点评】考查风暴潮的防范措施;入保险不能起到防御风暴潮所造成的损失的作用。
2.【答案】B
【知识点】台风灾害;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解析】【分析】在我国沿海地区,几乎每年夏秋两季都会或多或少地遭受台风的侵袭,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
故选:B.
【点评】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台风过境时,通常会出现狂风暴雨天气,带来灾害.
【答案】3.C
4.C
5.B
【知识点】寒潮灾害;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解析】【点评】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寒潮防御措施:加强监测和预报;加强管理,建立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和社会保险体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抗灾意识。
3.由材料可知,寒潮的路径是由北向南,所以发源地为我国北部的高压中心蒙古-西伯利亚地区,C正确;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南部,位置与题目不符,A错误;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部,位置与题目不符,B错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部,位置与题目不符,D错误。综上所述,故答案为:C。
4.由材料信息“受寒潮的影响,1月25日,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大部地区遭遇强降温雨雪天气”可知,寒潮带来的降雪可以缓解了冬小麦旱情,C正确;寒潮会带来大幅度降温天气,会冻死越冬害虫,会减少病虫害,D错误;海南省纬度低,受寒潮影响小,河流不会出现冰冻,A错误;寒潮主要发生在冬半年,气温较低,不能缓解南阳市农田高温状况,B错误。故答案为:C。
5.由所学知识可知,关于自然灾害的预防,首要工作是发布信息,及时发布准确的寒潮预警,以便各个部门和居民安排相关防治工作与生活;海上的船只在寒潮来临前及时回港;为牲畜提前准备饲料可以预防寒潮,这些都可以预防寒潮,不符合题意,ACD正确,不合题意。在封闭室内采用煤炉取暖,如果烟囱排气不良,可能会产生煤气中毒事件,符合题意,B正确。故答案为:B。
【答案】6.D
7.C
8.B
【知识点】洪涝灾害;滑坡与泥石流;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解析】【点评】洪涝灾害的解决措施
1、技术措施:加强对暴雨和水情的监测和预报。
2、生物措施:在河流上(中)游地区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
3、工程措施:上游地区修建水库;中游地区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河道。相关措施还有退耕还湖疏浚河道、加高加固大堤等。
4、意识与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制定并严格执行防洪的有关政策法规,加强防洪管理。
6.蒸发没有加剧,A错误;下渗增加不是洪涝灾害出现的原因,B错误;山西暴雨洪涝是因为在该地产生大量降水,地表积水成涝所致,为水循环环节中的水汽输送增加,C错误;地表径流增多,D正确。故答案为:D。
7.暴雨在山区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C正确;不会诱发地震、火山等灾害,AB错误;山洪属于气象水文灾害,D错误。故答案为:C。
8.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可减少旱涝灾害的损失;我国东部季风区多旱涝灾害,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的措施不可取;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可提前预防,减少灾害损失。综上分析,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答案】9.B
10.D
【知识点】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解析】【点评】暴雨红色预警的标准是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防御指南: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9.根据材料“7月20日,郑州市气象台分别在6时02分、9时08分、11时50分、13时25分、16时01分、21时32分、7月21日0时25分,连续发布7个暴雨预警信号,提示需关注城市内涝”,读“郑州市7月19日22时至20日22时降水量(数据来源中央气象台)图”可知,7个暴雨预报时段均符合“3小时内降雨量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均为红色预警标准,推断其为7个红色预警,B正确,排除ACD。故答案为:B。
10.选择在大树等遮雨的地点避雨,用手机与外界联系,可能遭遇雷击,应远离在大树等的地点,不要轻易拨打手机与外界联系,①错误。应尽快离开公共交通设施(包括交通信号灯岗、地铁等),避免路段积水引发危险,②正确。暴雨来临尽量躲避在屋里,远离窗户,避免风雨雷电等危险,③错误。在房屋中要时刻注意煤气泄漏,关掉煤气,以免积水淹没设备引发泄露,发生次生灾害,④正确。避险过程中一定要远离电力设施,如高压线、高压电塔、变电器,远离有供电危险标志的一切物品,避免这些设备漏电威胁生命安全,⑤正确。在野外选择空旷地区、农田等地躲避,可能遭遇雷击,⑥错误。不要穿拖鞋、凉鞋或光脚,以免滑倒涉水,⑦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答案】11.C
12.A
【知识点】洪涝灾害;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解析】【点评】应急避难场所选址应遵循储存安全、调运方便的原则,应选择不易遭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影响的地区,如地势较高,地质条件较好;远离火源、易燃易爆物等;宜靠近铁路、高速公路、机场,交通运输便利,便于调运;市政条件较好(通信、供水、供电等),保证信息联络的畅通。
11.储备基地的救生物品应主要服务于附近地区的应急救灾,所以储备的物资与附近地区的灾害类型密切相关。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都是在发生水灾时要用上的物品,所以可判断该基地附近主要灾害是洪涝灾害,C正确;旱灾应该准备抽水机、饮用水等,A错误;泥石流应该准备大型机械、帐篷、食物等,B错误;寒潮应该准备保暖物资,D错误。故答案为:C。
12.辽宁东港市政府广场比较宽阔,建筑低矮,地震发生时威胁较小,适合作为地震灾害避难场所,A正确;应具备救灾帐篷、简易活动房屋、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设施、应急水电设施、应急厕所等基本设施配置,也就是应该备齐充足的水和基本的救生物资,但是辽宁东港市雨季短、降水量不大,救生衣不是必须准备的,应该是准备基本的救生物资,B错误;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可在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学校运动场和室内公共的场馆、交通便利的地区,不适合建在远郊区县,C错误;应急避难场所平常不得占用做大型停车场及露天仓库,D错误。故答案为:A。
13.【答案】(1)沉积岩层出现裂隙,在盛行风的长期侵蚀条件下,裂隙不断扩大,没有被侵蚀的岩层。
(2)措施:加强预警;加强宣传提高民众防范意识;划定安全区域。
【知识点】风沙地貌;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和图片可知,该地貌应为雅丹地貌,应为风力侵蚀地貌,故形成过程应为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湖底,随地壳抬升湖盆出露,沉积岩出现裂隙,加大侵蚀程度,当地靠近西北风源地,风力较大,因此在盛行风的长期侵蚀条件下,原有的裂隙不断扩大,没被侵蚀的岩层形成垄槽相间,平行排列,高度相近的地貌。
(2)结合图片可知,当地地势落差较大,因此需要加强防范,当地政府应该加强预警,加大对群众的保护力度;加大日常的宣传力度,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不断的划定安全区域。
【点评】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在极干旱地区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涸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垄脊和宽浅沟槽。
14.【答案】(1)大风影响出行;低温造成冻害(危害身体健康,净化空气等);暴雪冰封道路,阻塞交通,破坏通信与电力设施(电网瘫痪);停水停电等。
(2)注意添加衣物,防寒保暖;外出注意防滑受伤,注意交通安全,远离广告牌、屋檐下,以防冰凌砸伤;不要在危房或临时搭建的建筑物中逗留。
(3)建立灾害监测系统和预警机制;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当自然灾害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按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和救助/灾后恢复)。
【知识点】寒潮灾害;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解析】【分析】(1)由题意,寒潮气象灾害的特征表现为大幅度降温、降雪、大风。降温导致下垫面道路、树枝水管、电线、通讯线路等结冰,导致道路冰封,影响交通。水管冰冻,流水受阻,电线、通讯线路被冰雪压断,断水断电断网。树枝被冰雪压断,威胁人身安全。大风影响人们出行和室外作业。但降雪能够促进空气污染物沉降,净化空气。
(2)由题意,从居民层面应对寒潮,可以从御寒,减少外出,提高对冰雪天气的风险认识,防滑、防砸、防摔等,避开因大风而出现的危险建筑,清理阳台、窗户上不固定的物品,避免大风吹落导致财产损失和造成他人人身安全威胁。
(3)由题意,从国家层面来预防寒潮灾害,在预防上,可以从技术层面提高气象的监测,提前做好预报和预警。从宣传教育层面,可以加强居民个人防灾意识和措施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在救灾上,提前做好救灾紧急预案,稳定社会秩序,从物质和心理上进行救援。
【点评】寒潮的防御措施:加固棚架设施,防止棚架倒塌或大风掀开棚膜加重冻害,并通过加盖草垫等方式给大棚保温增温;做好禽畜棚舍的防寒保温工作,水产养殖户要提前调试水温,适当减少投饵量;交通部门做好道路融雪、融冰准备,必要时可关闭道路交通;有关部门要加强监控,提醒涉水单位和施工企业做好防范寒潮大风的准备;公众要及时添衣保暖;关好门窗,加固搭建物;外出注意防滑;煤炉取暖居民要提防煤气中毒。
15.【答案】①容纳较多灾民(减少意外伤害;降低建设成本)。②与山体保持适当距离。③临近居民区。④便于转移灾民和运输救灾物资。
【知识点】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解析】【分析】①避险地要开阔,选择相对空旷的公共用地可以容纳较多的灾民;②要躲避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需要远离山体,从而避开滑坡、泥石流隐患区;③临近居民区,使居民就近避险,快速到达避险地,便于居民避险;④避险地需要及时疏散灾民和运输物资等,所以防灾避灾地应该与外界联系方便。
【点评】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三个因素引起。
1、强风台风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库,其风速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据测,当风力达到12级时,垂直于风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风压可达230公斤。
2、暴雨台风是非常强的降雨系统。一次台风登陆,降雨中心一天之中可降下100-300毫米的大暴雨,甚至可达500-800毫米。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是最具危险性的灾害。台风暴雨强度大,洪水出现频率高,波及范围广,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
3、风暴潮所谓风暴潮,就是当台风移向陆地时,由于台风的强风和低气压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强力堆积,潮位猛涨,水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压去。强台风的风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6米。风暴潮与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产生高频率的潮位,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风暴潮还会造成海岸侵蚀,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渍化等灾害。
1 / 1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6.3 防灾减灾同步测试(基础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行为不能减少风暴潮造成的损失的是(  )
A.利用气象卫星正确预报 B.加固海堤
C.建造沿海防护林 D.入保险
【答案】D
【知识点】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解析】【分析】防范风暴潮的措施主要有:A随时注意收听、收看天气和气象预报,做好防范工作;B加固大堤;C建造海防林防御风浪袭击;故选D。
【点评】考查风暴潮的防范措施;入保险不能起到防御风暴潮所造成的损失的作用。
2.(2013高一上·安吉月考)减轻台风灾害对我国的影响,最重要的措施是(  )
A.植树造林,修建各种水利设施
B.加强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
C.进行人工消雨作业,减弱台风的暴雨和风速
D.台风季节做好沿海居民的迁移工作
【答案】B
【知识点】台风灾害;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解析】【分析】在我国沿海地区,几乎每年夏秋两季都会或多或少地遭受台风的侵袭,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是减轻台风灾害的重要措施.
故选:B.
【点评】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台风过境时,通常会出现狂风暴雨天气,带来灾害.
受寒潮的影响,1月25日,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大部地区遭遇强降温雨雪天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本次寒潮的发源地可能是(  )
A.西藏自治区 B.辽宁省
C.蒙古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4.此次寒潮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A.海南省河流出现冰冻 B.缓解南阳市农田高温状况
C.缓解了小麦旱情 D.南阳市农田病虫害增加
5.下列预防寒潮的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
A.及时发布准确的寒潮预警
B.在封闭室内采用煤炉取暖
C.海上的船只在寒潮来临前及时回港
D.为牲畜提前准备饲料
【答案】3.C
4.C
5.B
【知识点】寒潮灾害;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解析】【点评】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寒潮防御措施:加强监测和预报;加强管理,建立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和社会保险体系;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抗灾意识。
3.由材料可知,寒潮的路径是由北向南,所以发源地为我国北部的高压中心蒙古-西伯利亚地区,C正确;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南部,位置与题目不符,A错误;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部,位置与题目不符,B错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部,位置与题目不符,D错误。综上所述,故答案为:C。
4.由材料信息“受寒潮的影响,1月25日,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大部地区遭遇强降温雨雪天气”可知,寒潮带来的降雪可以缓解了冬小麦旱情,C正确;寒潮会带来大幅度降温天气,会冻死越冬害虫,会减少病虫害,D错误;海南省纬度低,受寒潮影响小,河流不会出现冰冻,A错误;寒潮主要发生在冬半年,气温较低,不能缓解南阳市农田高温状况,B错误。故答案为:C。
5.由所学知识可知,关于自然灾害的预防,首要工作是发布信息,及时发布准确的寒潮预警,以便各个部门和居民安排相关防治工作与生活;海上的船只在寒潮来临前及时回港;为牲畜提前准备饲料可以预防寒潮,这些都可以预防寒潮,不符合题意,ACD正确,不合题意。在封闭室内采用煤炉取暖,如果烟囱排气不良,可能会产生煤气中毒事件,符合题意,B正确。故答案为:B。
10月2日至7日,山西省出现大范国强降水,全省过程降水量在15.4毫米至285.2毫米之间。其中最大降水出现在临汾市大宁县,全省117个县(市、区)中有18个县(市、区)降水超过200毫米。其中,太原、阳泉、临汾、长治、吕梁、晋中大部分地区都创下了10月上旬累计降雨量纪录。2021年10月12日,山西省举行防汛救灾新闻发布会,通报近期防汛抢险救灾有关情况。全省11个市76个县(市、区)175.71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5人,失踪3人,紧急转移安置12.01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57.69万亩,倒塌房屋1.95万间,严重损坏1.82万间,直接经济损失50.29亿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此次暴雨洪涝灾害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山西当地水循环中的(  )
A.蒸发加剧 B.下渗增加
C.水汽输送减少 D.地表径流增多
7.此次暴雨在山区会导致的次生地质灾害是(  )
A.地震 B.火山 C.滑坡 D.山洪
8.为减轻山西10月各种自然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下列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A.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 B.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
C.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D.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
【答案】6.D
7.C
8.B
【知识点】洪涝灾害;滑坡与泥石流;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解析】【点评】洪涝灾害的解决措施
1、技术措施:加强对暴雨和水情的监测和预报。
2、生物措施:在河流上(中)游地区植树造林,加强水土保持。
3、工程措施:上游地区修建水库;中游地区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开挖入海河道。相关措施还有退耕还湖疏浚河道、加高加固大堤等。
4、意识与法规: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制定并严格执行防洪的有关政策法规,加强防洪管理。
6.蒸发没有加剧,A错误;下渗增加不是洪涝灾害出现的原因,B错误;山西暴雨洪涝是因为在该地产生大量降水,地表积水成涝所致,为水循环环节中的水汽输送增加,C错误;地表径流增多,D正确。故答案为:D。
7.暴雨在山区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C正确;不会诱发地震、火山等灾害,AB错误;山洪属于气象水文灾害,D错误。故答案为:C。
8.修筑水库和分洪工程可减少旱涝灾害的损失;我国东部季风区多旱涝灾害,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的措施不可取;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可提前预防,减少灾害损失。综上分析,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021年7月17日以来,河南省出现持续性强降水天气,17日20时到20日20时,三天的过程降雨量617.1mm。7月20日,郑州市气象台分别在6时02分、9时08分、11时50分、13时25分、16时01分、21时32分、7月21日0时25分,连续发布7个暴雨预警信号,提示需关注城市内涝。下图示意郑州市7月19日22时至20日22时降水量(数据来源中央气象台),下表为中国大陆暴雨预警等级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蓝色预警标准 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黄色预警标准 6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橙色预警标准 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红色预警标准 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9.推断郑州市气象台发布暴雨预警信号(  )
A.4个橙色预警,3个红色预警 B.0个橙色预警,7个红色预警
C.3个橙色预警,4个红色预警 D.2个橙色预警,5个红色预警
10.遇暴雨自救避险方法合理的是(  )
①选择在大树等遮雨的地点避雨,用手机与外界联系
②尽快离开公共交通设施
③暴雨来临远离屋里,远离窗户
④房屋中要时刻注意煤气泄漏,关掉煤气
⑤远离电力设施、有供电危险标志的一切物品
⑥在野外选择在空旷地区、农山等地躲避
⑦不要穿拖鞋、凉鞋
A.①③⑥⑦ B.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 D.②④⑤⑦
【答案】9.B
10.D
【知识点】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解析】【点评】暴雨红色预警的标准是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防御指南: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9.根据材料“7月20日,郑州市气象台分别在6时02分、9时08分、11时50分、13时25分、16时01分、21时32分、7月21日0时25分,连续发布7个暴雨预警信号,提示需关注城市内涝”,读“郑州市7月19日22时至20日22时降水量(数据来源中央气象台)图”可知,7个暴雨预报时段均符合“3小时内降雨量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均为红色预警标准,推断其为7个红色预警,B正确,排除ACD。故答案为:B。
10.选择在大树等遮雨的地点避雨,用手机与外界联系,可能遭遇雷击,应远离在大树等的地点,不要轻易拨打手机与外界联系,①错误。应尽快离开公共交通设施(包括交通信号灯岗、地铁等),避免路段积水引发危险,②正确。暴雨来临尽量躲避在屋里,远离窗户,避免风雨雷电等危险,③错误。在房屋中要时刻注意煤气泄漏,关掉煤气,以免积水淹没设备引发泄露,发生次生灾害,④正确。避险过程中一定要远离电力设施,如高压线、高压电塔、变电器,远离有供电危险标志的一切物品,避免这些设备漏电威胁生命安全,⑤正确。在野外选择空旷地区、农田等地躲避,可能遭遇雷击,⑥错误。不要穿拖鞋、凉鞋或光脚,以免滑倒涉水,⑦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
自救和互救包括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三个方面。自救和互救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和应急避难场所是灾前准备的重要手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我国已建有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A.旱灾 B.泥石流 C.洪涝 D.寒潮
12.东港市政府广场是东港市现有的最大“广场类应急避难场所”,该类应急避难场所(  )
A.专为市民提供地震灾害避难空间
B.应配备充足的水源和救生衣
C.适合建在地形平坦开阔的远郊区县
D.可作大型停车场及露天仓库使用
【答案】11.C
12.A
【知识点】洪涝灾害;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解析】【点评】应急避难场所选址应遵循储存安全、调运方便的原则,应选择不易遭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影响的地区,如地势较高,地质条件较好;远离火源、易燃易爆物等;宜靠近铁路、高速公路、机场,交通运输便利,便于调运;市政条件较好(通信、供水、供电等),保证信息联络的畅通。
11.储备基地的救生物品应主要服务于附近地区的应急救灾,所以储备的物资与附近地区的灾害类型密切相关。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都是在发生水灾时要用上的物品,所以可判断该基地附近主要灾害是洪涝灾害,C正确;旱灾应该准备抽水机、饮用水等,A错误;泥石流应该准备大型机械、帐篷、食物等,B错误;寒潮应该准备保暖物资,D错误。故答案为:C。
12.辽宁东港市政府广场比较宽阔,建筑低矮,地震发生时威胁较小,适合作为地震灾害避难场所,A正确;应具备救灾帐篷、简易活动房屋、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设施、应急水电设施、应急厕所等基本设施配置,也就是应该备齐充足的水和基本的救生物资,但是辽宁东港市雨季短、降水量不大,救生衣不是必须准备的,应该是准备基本的救生物资,B错误;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可在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学校运动场和室内公共的场馆、交通便利的地区,不适合建在远郊区县,C错误;应急避难场所平常不得占用做大型停车场及露天仓库,D错误。故答案为:A。
二、综合题
13.(2022高一上·南阳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某中学利用假期时间到甲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途经一处石林景观,平地而起,形态各异,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随后同学们查找资料,发现自然界里有些区域地表被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下图示意我国两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景观。
(1)图甲所示地貌是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湖底,随地壳抬升湖盆出露…形成垄槽相间,平行排列,高度相近的地貌:请将省略号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2)近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乙地常出现冰崩事件,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请列举当地改府采取的防范措施。
【答案】(1)沉积岩层出现裂隙,在盛行风的长期侵蚀条件下,裂隙不断扩大,没有被侵蚀的岩层。
(2)措施:加强预警;加强宣传提高民众防范意识;划定安全区域。
【知识点】风沙地貌;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和图片可知,该地貌应为雅丹地貌,应为风力侵蚀地貌,故形成过程应为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湖底,随地壳抬升湖盆出露,沉积岩出现裂隙,加大侵蚀程度,当地靠近西北风源地,风力较大,因此在盛行风的长期侵蚀条件下,原有的裂隙不断扩大,没被侵蚀的岩层形成垄槽相间,平行排列,高度相近的地貌。
(2)结合图片可知,当地地势落差较大,因此需要加强防范,当地政府应该加强预警,加大对群众的保护力度;加大日常的宣传力度,提高大家的防范意识,不断的划定安全区域。
【点评】雅丹地貌的形成过程:在极干旱地区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涸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垄脊和宽浅沟槽。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2月,美国遭遇致命寒潮,极寒天气袭来,局地气温降至-51℃,创下近20年来最低记录。据美媒报道,截止2月16日,美国约有2亿人处于冬季寒潮天气的威胁之下。
(1)指出寒潮天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2)面对致命寒潮,作为居民,你应如何应对。
(3)寒潮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从国家层面来说,可以采取那些措施来防灾减灾。
【答案】(1)大风影响出行;低温造成冻害(危害身体健康,净化空气等);暴雪冰封道路,阻塞交通,破坏通信与电力设施(电网瘫痪);停水停电等。
(2)注意添加衣物,防寒保暖;外出注意防滑受伤,注意交通安全,远离广告牌、屋檐下,以防冰凌砸伤;不要在危房或临时搭建的建筑物中逗留。
(3)建立灾害监测系统和预警机制;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当自然灾害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按应急预案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灾害监测/灾害防御/灾害救援和救助/灾后恢复)。
【知识点】寒潮灾害;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解析】【分析】(1)由题意,寒潮气象灾害的特征表现为大幅度降温、降雪、大风。降温导致下垫面道路、树枝水管、电线、通讯线路等结冰,导致道路冰封,影响交通。水管冰冻,流水受阻,电线、通讯线路被冰雪压断,断水断电断网。树枝被冰雪压断,威胁人身安全。大风影响人们出行和室外作业。但降雪能够促进空气污染物沉降,净化空气。
(2)由题意,从居民层面应对寒潮,可以从御寒,减少外出,提高对冰雪天气的风险认识,防滑、防砸、防摔等,避开因大风而出现的危险建筑,清理阳台、窗户上不固定的物品,避免大风吹落导致财产损失和造成他人人身安全威胁。
(3)由题意,从国家层面来预防寒潮灾害,在预防上,可以从技术层面提高气象的监测,提前做好预报和预警。从宣传教育层面,可以加强居民个人防灾意识和措施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在救灾上,提前做好救灾紧急预案,稳定社会秩序,从物质和心理上进行救援。
【点评】寒潮的防御措施:加固棚架设施,防止棚架倒塌或大风掀开棚膜加重冻害,并通过加盖草垫等方式给大棚保温增温;做好禽畜棚舍的防寒保温工作,水产养殖户要提前调试水温,适当减少投饵量;交通部门做好道路融雪、融冰准备,必要时可关闭道路交通;有关部门要加强监控,提醒涉水单位和施工企业做好防范寒潮大风的准备;公众要及时添衣保暖;关好门窗,加固搭建物;外出注意防滑;煤炉取暖居民要提防煤气中毒。
15.(2021高一上·葫芦岛期末)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浙江省沿海的洞头岛受台风及其次生灾害的影响较大。当地政府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规划确定了“防灾避险地”。
对照下表中“防灾避险地”的选址条件及其主要原因,填写空项。
选址条件 主要原因
地处山坳 利于避风
相对空旷的公共用地 ①
② 躲避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③ 方便居民就近避灾
有通道与外界相连 ④
【答案】①容纳较多灾民(减少意外伤害;降低建设成本)。②与山体保持适当距离。③临近居民区。④便于转移灾民和运输救灾物资。
【知识点】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
【解析】【分析】①避险地要开阔,选择相对空旷的公共用地可以容纳较多的灾民;②要躲避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需要远离山体,从而避开滑坡、泥石流隐患区;③临近居民区,使居民就近避险,快速到达避险地,便于居民避险;④避险地需要及时疏散灾民和运输物资等,所以防灾避灾地应该与外界联系方便。
【点评】台风的破坏力主要由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三个因素引起。
1、强风台风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库,其风速都在17米/秒以上,甚至在60米/秒以上。据测,当风力达到12级时,垂直于风向平面上每平方米风压可达230公斤。
2、暴雨台风是非常强的降雨系统。一次台风登陆,降雨中心一天之中可降下100-300毫米的大暴雨,甚至可达500-800毫米。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是最具危险性的灾害。台风暴雨强度大,洪水出现频率高,波及范围广,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
3、风暴潮所谓风暴潮,就是当台风移向陆地时,由于台风的强风和低气压的作用,使海水向海岸方向强力堆积,潮位猛涨,水浪排山倒海般向海岸压去。强台风的风暴潮能使沿海水位上升5-6米。风暴潮与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产生高频率的潮位,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和各类建筑设施,淹没城镇和农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风暴潮还会造成海岸侵蚀,海水倒灌造成土地盐渍化等灾害。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