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三第14课理性之光(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必修三第14课理性之光(共4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2-11 17:5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4张PPT。 14—17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随之扩大,他们进行了哪些思想运动?这些运动有哪些相同点?思维隧道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反封建封建制度和思想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反教权反王权文艺复兴(从宗教外部)(从宗教内部)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用理性科学作为武器)课标要求
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启蒙运动背景

性 孟德斯鸠
之 伏尔泰
光 (18C法国) 卢梭
   ——康德(18C德国)
启蒙运动影响 本课线索启蒙运动高潮启蒙运动扩展欧洲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对比文艺复兴思考:
启蒙运动的高潮为何会出现在18世纪的法国?(1)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中世纪,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教育,人们生活在
缺少理性思维的蒙昧之中;
⑶新生的资产阶级力求冲破教会的障碍;
⑷意大利较更多地保留了古希腊罗马文化;
(5)14C中,黑死病在意大利蔓延,促使人们反省。
回顾文艺复兴的背景: 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漫长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所谓理性,是指人的思考与判断,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本质,反对一切外在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来自教会还是国王(一层)。
启蒙思想家号召人们用理性的力量,努力构建一个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会,使历史进入“理性时代”——建立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的新制度(二层)。
与文艺复兴相比,它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对“人性”的追求发展到理性主义的时代,是人文主义的新发展。何谓“理性之光”?=启蒙Enlightenment 一、启蒙运动背景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现实阻碍:
推动力量:
认识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文主义)自然科学的发展(理性主义)18世纪上半叶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情况:
时间: 17--18世纪
地点:源于英国,中心在法国,
波及全欧,影响全世界
领域:政治学说、哲学思想等
核心:理性主义
性质:(第二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主体:主要是启蒙思想家一、启蒙运动背景 霍布斯:契约建立国家
启蒙运动兴起
17C(英国) 洛克:主权分立

孟德斯鸠
启蒙运动高潮 伏尔泰
18C(法国) 卢 梭

启蒙运动扩展: 康德
18C(德国)
启蒙运动的过程:1、启蒙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
A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C欧洲资产阶级力量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D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B2、启蒙思想与文艺复兴相比,特点在于( )
A肯定人的价值
B促进了思想解放
C充分宣扬理性
D为以后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确立了基本原则C二、启蒙运动高潮与扩展先贤祠(le Pantheon万神殿)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卢梭、雨果、左拉、大仲马、居里夫人、巴尔扎克等。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1689—1755),他出生于法国波尔多附近的拉伯烈德庄园的贵族世家。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法学家。他不仅是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更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伟大思想家。他是___1726年,他出卖了世袭的波尔多法院院长职务,迁居巴黎,专心于写作和研究。漫游了欧洲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国呆了两年多,考察了英国的政治制度,认真学习了早期启蒙思想家的著作,还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731年,回到法国后,潜心著述。 1748年,他最重要的也是影响最大的著作《论法的精神》发表。
1755年,他在旅途中染病,去世。阅读与思考:
“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孟德斯鸠是如何看待滥用权力行为的?
为防止滥用权力他提出了什么学说?
有什么重大意义? 二、启蒙运动高潮与扩展1.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1)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2)主张:三权分立学说
解释: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开行使
目的:防止君主专制,确保公民政治自由
原则:权力间的制约和平衡
(3)实践:美国《1787年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影响: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代表作?主张?影响? 总统
可以
否决
国会
通过
的法
律 国会
以2/3
多数
通过
总统
否决
法案最高法院可宣布
法律不合宪法 总统任命的司法官员
必须经参议院确认 最高
法院
可以
宣布
总统
法令
违宪总 统
任 命
联 邦
法 官 三权分立
分权制衡
他在启蒙运动中的影响之大,甚至连欧洲很多王公贵族都以能够与他结识为荣。然而在法国,由于反对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他遭到统治者迫害,被当局流放英国,甚至他死后,也不准把他葬在巴黎。1791年法国大革命时期,他的遗骨迁葬于巴黎先贤祠。迁葬之日,10万人为他送葬,伫立街头迎送灵柩的人更是多达60万。灵车上这样写着:“他是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他使人类的理性迅速发展,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思考:
伏尔泰在启蒙运动中的地位如何?
他有哪些政治主张?二、启蒙运动高潮与扩展2. 伏尔泰:自由与平等(1)代表作:《哲学通信》
(2)主张:
A.猛烈批判天主教会、反对封建专制
B.认为自由平等是人的天赋权利
C.主张法国实行开明君主制
(3)地位: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名字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
——法国作家雨果 代表作?主张?地位?先贤祠内卢梭的棺椁 出身钟表匠世家,从小浪迹天涯,先后作过仆人、学徒、商店伙计和抄写员。同情民众疾苦,不满特权阶级的专横,对人间的严重不平等现象极为愤慨,他用自己的笔同特权社会抗争,其代表作为《社会契约论》。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1794年4月14日,巴黎国民公会在巴黎颁布一项法令,将卢梭的遗骸迁入先贤祠。仪式于10月9日、10日和11日举行,卢梭的遗骨由大队的送葬人群护送,在《乡村卜师》的乐曲声中被送进了先贤祠。 二、启蒙运动高潮与扩展3. 卢梭:社会契约;人民主权(1)代表作:《社会契约论》
(2)主张:
A.阐述“天赋人权”学说,认为人生来自由平等
B.“社会契约论”,认为人们有权推翻暴君
C.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坚持“主权在民”
(3)地位:
启蒙思想家中最为激进民主主义者;
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代表作?主张?地位?思考:
⑴启蒙思想家中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指谁?
⑵对比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的观点,谈一谈他的激进之处。⑴卢梭
⑵孟德斯鸠和伏尔泰只是反对君主专制,不反对开明君主(都倾向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卢梭彻底否定君主制,提出主权在民的主张,人民应当推翻暴政,建立民主共和国。 这个被誉为人类哲学界的哥白尼、一辈子只崇尚头上的星空和心中道德的孤寡老头,这个终生没离开过家乡小镇,却奇迹般地创造出古典哲学大厦的哲学泰斗,同时从不暴露自己科学院院士头衔的高尚的人,其仙逝时,哥尼斯堡全市居民陷入巨大的悲恸中。人们连续十六天自发前往瞻仰这位不足一米六的巨人、伟大哲学家的遗容。直到现在,加里宁格勒的年轻人结婚时,也不忘带上一束花放到其墓前。 康德从没有出过远门
思考范围却横跨宇宙 三大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有何异同?共同点:都主张用理性批判现实,
都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教权主义
都倡导政治民主、权利平等、个人自由不同点:
伏尔泰反对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实行开明君主制(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倡导三权分立;实行君主立宪制;
卢梭则更激进,提出“社会契约论” 、“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学说,认为统治者如果违反民意,人民有权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主张创立民主共和国。(1)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
《实践理性批判》
《判断力批判》二、启蒙运动高潮与扩展4. 康德:人非工具(2)主张: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3)地位:是西方近代划时代的哲学家。
他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
地位。(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
代表作?主张?地位?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论证了自然界的因果必然性,在《实践理性批判》中,他阐述了主体的先验的自由。在《判断力批判》中,他是要克服自然的必然性与先验自由的对立,架设由现象界通向本体界的桥梁。 如何理解康德的“人非工具”的观点?他的观点有何意义? 观点:指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换句话说,人应当把人当人看。人应该尊重别人的感受,而不是视他人为便利自己的工具。 意义: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也对启蒙运动作了理论总结。二、启蒙运动的影响1、是欧洲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
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高度,比人文主义
更彻底、更具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3、其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人民主权、三权分立、
法制等思想,奠定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础。4、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舆论准备,为人类社 会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5、对近代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欧洲近代思想界三次反神学斗争 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 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
提倡现世幸福,反对禁欲主义;
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
提倡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等级特权。提倡民主、科学。
宣扬自由、平等、博爱。
反对教权主义、专制主义。以人为核心 理性主义是人文主义的发展人的价值:人:强调人性,把人从宗教束缚中解
放出来。
理:强调天赋人权,建立自由、平等、
博爱的“理性王国”(政治制度)。人的价值?批判对象?批判方式?批判对象:人:宗教神学。
理:宗教神学、专制制度。批判方式:人:借助古典文化,披着宗教外衣。
理:用理性和科学的方法。※ 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不同核心:前者人文主义;后者理性主义。矛头:前者宗教神学;后者宗教神学、专制制度。方式:前者借助古典文化;
后者用理性和科学的方法。作用:前者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后者为资本主义社会描绘了理性王国背景:前者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中心:前者是意大利;后者是法国。背景?中心?核心?矛头?方式?作用?※ 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相同原因:都是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结果。性质: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
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作用: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原因?性质?作用?课堂练习1、18C世纪欧洲启蒙运动
(1) 中心是法国
(2) 以理性为武器,鼓吹人权和法治
(3) 是欧洲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4) 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
A (1)(3) B (2)(4) C (1)(2)(4) D (1)(2)(3)(4)( D )2、孟德斯鸠的主要观点是
A、君主立宪 B、人民主权
C、三权分立 D、社会契约论( C )3、被后人评为“18世纪是他的世纪”的是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康德
4、卢梭的主要观点有
(1)私有制是不平等的起源(2)社会契约论
(3)人民主权说(4)天赋人权
A(2)(3)(4) B(2)(3) C(1)(2)(3) D(1)(2)(3)(4)
5、下列对康德的评价
(1)启蒙运动时期法国重要的思想家之一
(2)最主要贡献是批判理性哲学,最终确立了
人类的主体地位。
A. (1) 正确 (2)错误 B. (1)错误 (2)正确
C. (1) (2)都正确 D. (1) (2)都错误 ( B )( D )( B )6、“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
不易的一条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
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这是谁的观点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康德
7、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在表现形式上最大不
同是
A、反对天主教会 B、用理性公开批判现实
C、借助古典文化 D、利用文艺表达思想( A )( B )材料解析:
材料一: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剌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语录》 材料三: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他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1)归纳材料一的思想,并指出其历史影响。(2)材料二体现了什么思想?有何进步意义? 思想:权力“制约与平衡”。 影响:是后来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础。
是美国三权分立政体的理论依据。 思想: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意义:打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3)据材料三,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
治学说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国家:建立契约国家,政府官员是人民公
仆,受人民监督。 人权:主权在民,自由受法律制约。 法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4)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一、三各
侧重什么? 材料二:强调人身的自由。 材料一、三:强调用国家权力来捍卫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