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4.3海—气相互作用同步测试(提升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4.3海—气相互作用同步测试(提升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18 17:14:41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4.3海—气相互作用同步测试(提升卷)
一、选择题
(2023高二上·永吉期末)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是两种相反的海—气相互作用的异常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在厄尔尼诺年,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秘鲁沿岸降雨量增加 B.秘鲁渔场渔获量增加
C.印尼热带雨林地区易发生火灾 D.澳大利亚东部干旱
2.关于图中海—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
A.表层海水运动方向决定着东南信风的强弱
B.厄尔尼诺年东太平洋海域海水异常降温
C.拉尼娜年冬太平洋海域冷海水上泛增强
D.厄尔尼诺年洋流运动方向与拉尼娜年相同
(2023高二上·大兴期末)图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局部表层水温异常示意图,图中曲线为表层水温与正常年份偏差状况,即水温距平值/℃。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甲地(  )
A.海面比常年平均水温偏高4℃ B.海面水温比海底高4℃
C.海面水温比同纬度地区高4℃ D.海面水温为4℃
4.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  )
①西部降水增加,气候更加湿润②东部气候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
③西部上升气流较正常年份减弱④东部下沉气流较正常年份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3高二上·大连期末)海水温度距平值等于某地某时段海水温度减去其多年统计的平均温度值。下图是某年份太平洋局部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年距平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秘鲁沿岸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陆架宽广,光照条件好 B.寒暖流交汇,海水扰动
C.上升流强劲,营养盐丰富 D.有大河注入,饵料丰富
6.图示年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  )
A.秘鲁沿岸降水增多,鱼获大增
B.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干燥少雨
C.图中甲岛降水增多,易引发洪涝
D.秘鲁寒流势力增强,易引发旱灾
7.(2023高二上·邯郸期末)下图为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差值随纬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大西洋中热量亏损最大的纬度带以及亏损最大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A.0°—20°N 纬度低,热量收入少于支出,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少
B.0°—20°S 晴天多,蒸发旺盛,热量支出多
C.40°N—60°N 受暖流影响明显,多阴雨天气,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少
D.40°S—50°S 暖寒流的作用明显,得到的太阳辐射少
8.(2022高二上·天津市期中)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热带气旋生成于西北太平洋上。受洋面水热补给,热带气旋一般会不断加强,登陆后逐渐减弱。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热带气旋一般会不断加强的主要原因是(  )
A.洋面气压持续降低,使中心空气不断流出
B.洋面水温高,大气受热膨胀上升,洋面气压降低
C.水汽凝结,大气温度降低,促使大气作下沉运动
D.气旋中心气压不断升高,形成热带气旋
(2022高二上·安阳期中)在风和浪的共同作用下,海面附近空气中存在各种大小不同的海水滴,称为海洋飞沫。海洋飞沫的大量出现,使得海洋大气之间的分界面是一个气体和液体共存的过渡区,影响海—气界面的各种交换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在北大西洋中,沿30°W经线一线海洋飞沫较少的纬度位置是(  )
A.45°~50° B.23.5°~30°
C.15°~20° D.55°~60°
10.海洋飞沫的影响是(  )
A.加剧海面附近的空气降温 B.减少海一气间热量交换
C.减少大气降水量 D.减少海一气间水汽输送量
11.(2022高二上·杭州期中)鲣鱼广泛分布于太平洋海域,受海水表层温度影响明显。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中西太平洋鲣鱼资源渔场分布有密切关系。下图为不同事件时期,鲣鱼资源渔场分布图。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左图为强厄尔尼诺事件时期
②右图时期,信风较弱,鲣鱼资源分布偏东
③左图为强拉尼娜事件时期图
④右图时期,信风较强,鲣鱼资源分布偏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2高二上·辉南期中)2021年4月以来,广东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历史同期偏少58%。专家称,广东省本次干旱天气和拉尼娜现象密切相关,拉尼娜现象造成了西太平洋副高的被迫移动,并造成北半球高低纬之间大气环流产生明显的变化。下图示意拉尼娜年太平洋水温和气压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示冬季广东省最可能出现的是(  )
①冬装售卖增多 ②河流径流量大 ③甘蔗冻害加剧 ④油菜花期提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受拉尼娜现象影响,我国南方夏秋季(  )
A.台风频次增多 B.干旱持续存在
C.冷锋过境增多 D.气温异常增高
(2022高二上·邢台期中)世界气象组织2022年8月31日预测,拉尼娜现象将至少持续到今年年底。拉尼娜现象始于2020年9月前后。该预测意味着北半球将发生罕见的“三重”拉尼娜气候事件。下图为拉尼娜现象海温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中(  )
A.东南信风势力减弱
B.南赤道暖流增强
C.秘鲁寒流减弱
D.热带地区西部表层海水普遍降温
15.有关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延缓全球变暖
B.澳大利亚东部森林火险等级升高
C.秘鲁沿岸渔业减产
D.登陆我国台风的次数较常年偏多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的的喀喀湖位于秘鲁南部,平均水深140~180米,湖区周围高山环绕,是南美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下图示意秘鲁地理位置。
(1)归纳秘鲁河流的水系特点。
(2)分析的的喀喀湖处于内陆而不咸的原因。
(3)说明图中海域水温异常偏高,对秘鲁产生的不利影响。
17.(2022高一下·恩施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正常情况下,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海水温度存在差异,在上空形成大气热力环流,被称为沃克环流。下图示意正常年份热带太平洋附近地理事物分布。
(1)分析沃克环流的形成过程。
(2)说明甲处垂直补偿流的成因。
(3)当沃克环流方向发生反转时,从海一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太平洋西岸乙地附近气候能出现的异常现象。
18.(2022高一下·湖南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南太平洋图及①、②两点附近海水等温线分布图。
(1)据图判断①、②两点附近洋流性质   ,并用箭头分别在①、②两点附近海水等温线分布图上表示洋流方向   。
(2)判断正常情况下甲、乙两点的海水温度高低   ,并在下面用四个箭头表示出甲乙近地面和高空之间的热力环流   。
(3)如果①处洋流势力加强,对乙处沿海气候会有什么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C
【知识点】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点评】(1)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秘鲁渔场产量减少;南北大陆西部易遭受暴雨洪涝;亚洲大陆东部易发生干旱,森林大火我国:暖冬;台风减少;夏季风减弱,南涝北旱。
(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减弱→南太平洋东侧被带走的海水减少,秘鲁寒流补偿作用减弱→南太平东侧海水温度高于往年。
拉尼娜现象:东南信风增强→南赤道暖流增强→南太平洋东侧被带走的海水增多,秘鲁寒流补偿作用增强→南太平东侧海水温度低于往年。
1.A.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秘鲁沿岸降水增加,A选项错误;
B.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太平洋东岸地区,水温升高,秘鲁渔场减产,B选项正确;
C.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太平洋西岸地区,气流下沉,以晴朗天气为主,容易发生火灾,C选项错误;
D.厄尔尼诺现象太平洋西岸地区晴朗天气为主,澳大利亚东部位于太平洋西岸,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2.A.东南信风影响表层海水的运动方向,A选项错误;
B.厄尔尼诺现象是东太平洋海域水温异常升高的现象,B选项错误;
C.拉尼娜现象会使东太平洋海域水温异常降低的现象,C选项正确;
D.厄尔尼诺年洋流运动方向和拉尼娜年洋流运动方向相反,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答案】3.A
4.B
【知识点】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点评】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热带海域表面水温比平时上升0.5度以上,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圣诞节前后。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指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热带海域表面水温低于平时的状况。上述海域的表面水温稍有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全球的大气环流,使得全球气候异常。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后会使得原来干旱少雨的地方发生洪涝灾害,而通常多雨的地方反而出现长时间的干旱少雨。拉尼娜现象则正好相反,它会使得干旱的地区更加干旱,多雨的地区暴雨成灾。
3.根据材料,该等值线为等水温异常值线,则正值代表水温比常年均值偏高,负值代表水温比常年均值偏低,则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图中甲点为 “4 ℃ ” 代表甲地海面比常年平均水温偏高 4 ℃,A正确, BCD错误。故答案为:A。
4.观察图中等值线,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太平洋西部水温值偏低,东部水温值偏高。当赤道太平洋西部水温偏低,则气流上升减弱,则降水减少,气候变得干燥,①错误,③正确;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水温偏高,则气流下沉减弱,甚至上升,气候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②正确,④错误。即②③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5.C
6.B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点评】世界大渔场的成因有两大类,一是寒暖流交汇处,二是有上升补偿流的地区。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两种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得鱼群集中,易于形成大的渔场,如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和北海渔场;在秘鲁附近海区,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了世界著名的秘鲁渔场。
5.由所学世界大洋表层洋流分布知识可知,秘鲁沿岸有秘鲁寒流,秘鲁寒流是上升流,深层海水上升补偿的同时,将深层营养物质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形成渔场,C正确;大陆架宽广、光照条件好不是秘鲁沿岸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A错误;秘鲁沿岸没有寒暖流交汇,B错误;秘鲁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河流少,D错误。故答案为:C。
6.由图可知,图示年份秘鲁沿岸海水温度年距平为正,表明其海水温度偏高,秘鲁沿岸海水温度偏高说明东南信风减弱,秘鲁寒流减弱,上升补偿流减弱,水温偏高,近地面上升气流加强,降水增多,但鱼类数量减少,A、D错误;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减弱,赤道太平洋中西部海域,即甲岛(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和澳大利亚东部海域水温较常年低,上升气流减弱,降水减少,干燥少雨,B正确,C错误。故答案为:B。
7.【答案】C
【知识点】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由材料热量平衡值是“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差值”可知,热量亏损最大的纬度带应该是纵坐标数值为负值且绝对值最大的纬度带,由此可知40°N—60°N符合,C正确;0°—20°N纬度低,热量收入大于支出,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多,A错误;0°—20°S属于热量盈余区域,B错误;40°N—60°N受暖流影响明显,多阴雨天气,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少,受暖流的影响,蒸发旺盛,海水中的潜热释放较多,因此亏损最大,C正确;40°S—50°S以寒流为主,蒸发较为微弱,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主要来源,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量是不同的。一般来讲,高纬度地区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收入小于支出,热量亏损。
8.【答案】B
【知识点】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洋面气压持续降低,大气应该不断往中间流入,故 A错;海洋面水温升高,大气受热膨胀上升,洋面气压降低,故B对;大气作上升运动,故C错;中心气压逐渐降低,故D错。故答案为:B。
【点评】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由于不同纬度海洋对大气加热的差异,导致大气产生高低纬间的环流;海洋与陆地对大气加热的差异,则形成季风环流。同时,大气的运动以风力的形式作用于海洋,促使海水运动。并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了一定规律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它们驱使着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间传输,从而维持着地球上的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答案】9.B
10.A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解析】【点评】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赤道到南北纬10度之间——赤道低气压带;南北纬10度到南北回归线之间——东北信风带(北)东南信风带;(南)南北回归线到南北纬40度之间——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40度到60度之间——盛行西风带;南北纬60度到南北极圈——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圈到80度——极地东风带;极点附近——极地高气压带。
二、海一气热量交换
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海洋与大气间在进行水分交换的同时,也实现了热量的交换;海一气相互作用通过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使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9.23.5°~30°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风力较小,飞沫较少,B正确;45°~50° 位于盛行西风带、 15°~20°位于低纬信风带,风力大,飞沫较多,AC错; 55°~60°位于极地东风和盛行西风交汇地区,盛行上升气流,飞沫较多,D错。故答案为:B。
10.海洋飞沫使得海洋和大气之间的分界面不是确定的,而是一个气体和液体共存的过渡区,会促进海水蒸发。海洋飞沫的蒸发会使海面附近的空气急剧降温,A正确;蒸发量增加,增加了海气间热量交换,B错;蒸发量增加,会增加海气间水汽输送量,增加大气降水量,CD错。故答案为:A。
11.【答案】B
【知识点】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分析】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南信风,信风带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分别形成北赤道洋流和南赤道暖流,从赤道东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层上升涌流补充,从而使这一地区下层冷水上翻,水温低于四周。一旦东南信风减弱,就会造成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翻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这种现象叫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自东向西洋流减弱,营养物质减少,中西太平洋渔业减产,对应左图;东南信风势力强,为拉尼娜事件,太平洋中东部水温降低,冷海水上升强,自东向西的洋流携带营养物质增多,中西太平洋渔业增产,为右图。①④正确,②③错误。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答案为:B。
【点评】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及影响: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冷水上翻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导致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大批鸟类亦因饥饿而死。形成一种严重的灾害。与此同时,原来的干旱气候转变为多雨气候,甚至造成洪水泛滥,这就是厄尔尼诺。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厄尔尼诺现象可以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可能在拉丁美洲引发洪水、导致澳大利亚出现干旱和印度的农作物歉收。
【答案】12.B
13.A
【知识点】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点评】 发生拉尼娜现象,东南信风增强,赤道暖流增强,秘鲁寒流增强,赤道太平洋东部异常降温,西部异常增温,导致东岸更干旱,西岸降水增加易引发洪涝。
12.发生拉尼娜现象,东南信风增强,赤道暖流增强,秘鲁寒流增强,赤道太平洋东部异常降温,西部异常增温,故甲为低气压。冬季亚欧大陆东部南北气压差增大,冷气团南下次数增多且强度增大,故造成广东气温较正常年份低,冬装售卖增多,甘蔗冻害较往年严重,油菜花期推后,①③正确,④错误;冬季甲低压的形成使北部亚洲高压与南部地区气压差值增大,使冬季风势力增强,冬季风性质冷干,不易形成降水,河流径流量相对小,②错误。综上所述,①③正确,B正确,排除ACD。
故答案为:B。
13.A、受拉尼娜现象影响,甲形成了热低压,海面空气上升易形成台风,低纬地区台风登陆的频率增加,A正确;
B、随着台风频次增多,南方降水增加,B错误;
C、南方地区纬度低,夏秋季气温高,冷锋活动少,C错误;
D、随着台风登陆增多,降水增加,可在一定程度降低近地表气温,D错误。
故答案为:A。
【答案】14.B
15.D
【知识点】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点评】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及影响: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冷水上翻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导致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大批鸟类亦因饥饿而死。形成一种严重的灾害。与此同时,原来的干旱气候转变为多雨气候,甚至造成洪水泛滥,这就是厄尔尼诺。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厄尔尼诺现象可以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可能在拉丁美洲引发洪水、导致澳大利亚出现干旱和印度的农作物歉收。
14.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中东南信风势力增强,A错误。随着东南信风的增强,南赤道暖流也增强,B正确。随着东南信风增强,离岸风加强,造成深层海水上泛,秘鲁寒流加强,C错误。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海水异常变冷的是中东部,D错误。故答案为:B。
15.根据所学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在减少二氧化碳释放、延缓全球变暖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不能延缓全球变暖,A错误。有拉尼娜现象的年份,太平洋西岸上升气流加强,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加,森林火险等级下降,B错误。有拉尼娜现象的年份,随着东南信风增强,离岸风加强,造成深层海水上泛,营养物质增加,秘鲁沿岸渔业可能增产,C错误。有拉尼娜现象的年份,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因此登陆我国台风的次数较常年偏多,D正确。故答案为:D。
16.【答案】(1)山脉以东河流流程长,支流多,河网密度大,流域面积广;山脉以西河流流程短,支流少,河网密度小,流域面积小。
(2)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量大,水量丰富;有河流流出,带走盐分。
(3)上升流减弱,鱼类大量死亡,渔业减产。安第斯山西侧降水增多,可导致暴雨洪水,威胁西海岸城市安全。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分析】(1)秘鲁河流的水系特点应结合图中信息从流程、河流密度、流域面积、流向等方面进行描述。图中显示,秘鲁河流以安第斯山脉为界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安第斯山脉以东大多为亚马孙的上游支流,河流流程长,支流多,河网密度大,流域面积广;安第斯山脉以西河流流程短,支流少,河网密度小,每条河流的流域面积小。
(2)的的喀喀湖处于内陆而不咸的原因应从湖泊盐份的收入和支出两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的的喀喀湖附近有高达6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量大,水量丰富,水量补给大于蒸发,盐度很难升高;图中显示,的的喀喀有河流流出,湖水不断更新,带走盐分,使得湖水盐度很难上升,因此的的喀喀湖处于内陆而不咸。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海域有秘鲁寒流流经,且为上升流,海水水温偏低,如果图中海域水温异常偏高,则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图中海城的寒流被南下的厄尔尼诺暖流取代,上升流减弱甚至消失,海洋表层营养元素减少,浮游生物减少,鱼的饵料减少,导致鱼类大量死亡,渔业减产;暖流取代寒流,暖流增温增湿,则安第斯山西侧沿海地带降水增多,可导致暴雨洪水,威胁西海岸城市安全。
【点评】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及影响: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冷水上翻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导致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大批鸟类亦因饥饿而死。形成一种严重的灾害。与此同时,原来的干旱气候转变为多雨气候,甚至造成洪水泛滥,这就是厄尔尼诺。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厄尔尼诺现象可以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可能在拉丁美洲引发洪水、导致澳大利亚出现干旱和印度的农作物歉收。
17.【答案】(1)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海域受寒流影响,气温低,气流收缩下沉;赤道附近太平洋西岸海域受暖流影响,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近海平面附近气流自东向西流,高空气流自西向东流,从而形成顺时针方向的沃克环流。
(2)甲处盛行东南信风,表层海水离开海岸向大洋中心流动;深层海水上升补偿,形成沿岸上升补偿流。
(3)当沃克环流方向发生反转时,南赤道暖流减弱(赤道附近自东向西的暖流减弱),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海平面温差减小;乙地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下沉气流),气候由炎热多雨转变为干燥少雨。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可知,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海域为秘鲁寒流,受寒流影响,下垫面冷,气温低,垂直方向上,气流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对应高空形成低压。赤道附近太平洋西岸海域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受暖流影响,下垫面气温高,垂直方向上,气流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对应高空形成高压。气流从高压指向低压,近海平面气流自东向西流动,高空气流自西向东流动,从而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大气环流,即沃克环流。
(2)结合所学可知,甲处盛行东南信风,对于当地海岸来说,该盛行风为离岸风,表层海水被风吹拂离开海岸,向大洋中心流动,深层海水上泛,上升补偿表层海水缺失,形成沿岸上升补偿流。
(3)当沃克环流方向发生反转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海域的秘鲁寒流处异常升温,寒流减弱,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减弱,东澳大利亚暖流减弱,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海平面温差减小,乙地下垫面热量不足,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下沉气流,因上升气流不足或受下沉气流影响,乙地多晴朗天气,气候由炎热多雨转变为干燥少雨。
【点评】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及影响: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冷水上翻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导致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大批鸟类亦因饥饿而死。形成一种严重的灾害。与此同时,原来的干旱气候转变为多雨气候,甚至造成洪水泛滥,这就是厄尔尼诺。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厄尔尼诺现象可以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可能在拉丁美洲引发洪水、导致澳大利亚出现干旱和印度的农作物歉收。
18.【答案】(1)为寒流;为暖流。
(2)甲地水温高;乙地水温低;
(3)乙地气温降低,更加凉爽;降水更少,气候更干燥。
【知识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海水的性质及作用;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处为秘鲁寒流,②处为东澳大利亚暖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水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即洋流的流向,所以①、②两点洋流流向如下图所示:
(2)正常情况下,乙地受寒流的影响,水温较低,甲地水温较高;甲地水温较高,为上升气流,以及水温较低为下沉气流,近地面气流由乙地吹向甲地,高空气流由甲地吹向乙地,如下图所示:
(3)①洋流势力增强,从海洋深处带来的冷水更多,会导致乙地海水的温度进一步降低,乙地近海面气温降低,下沉气流增强,降水更少,导致气候更加干旱。
【点评】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大陆东岸是暖流,大陆西岸是寒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逆时针大洋环流,大陆东岸是寒流,大陆西岸是暖流;南纬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北印度洋海区为冬逆夏顺的季风洋流。
1 / 1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4.3海—气相互作用同步测试(提升卷)
一、选择题
(2023高二上·永吉期末)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是两种相反的海—气相互作用的异常现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在厄尔尼诺年,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秘鲁沿岸降雨量增加 B.秘鲁渔场渔获量增加
C.印尼热带雨林地区易发生火灾 D.澳大利亚东部干旱
2.关于图中海—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
A.表层海水运动方向决定着东南信风的强弱
B.厄尔尼诺年东太平洋海域海水异常降温
C.拉尼娜年冬太平洋海域冷海水上泛增强
D.厄尔尼诺年洋流运动方向与拉尼娜年相同
【答案】1.B
2.C
【知识点】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点评】(1)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秘鲁渔场产量减少;南北大陆西部易遭受暴雨洪涝;亚洲大陆东部易发生干旱,森林大火我国:暖冬;台风减少;夏季风减弱,南涝北旱。
(2)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减弱→南太平洋东侧被带走的海水减少,秘鲁寒流补偿作用减弱→南太平东侧海水温度高于往年。
拉尼娜现象:东南信风增强→南赤道暖流增强→南太平洋东侧被带走的海水增多,秘鲁寒流补偿作用增强→南太平东侧海水温度低于往年。
1.A.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秘鲁沿岸降水增加,A选项错误;
B.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太平洋东岸地区,水温升高,秘鲁渔场减产,B选项正确;
C.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太平洋西岸地区,气流下沉,以晴朗天气为主,容易发生火灾,C选项错误;
D.厄尔尼诺现象太平洋西岸地区晴朗天气为主,澳大利亚东部位于太平洋西岸,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2.A.东南信风影响表层海水的运动方向,A选项错误;
B.厄尔尼诺现象是东太平洋海域水温异常升高的现象,B选项错误;
C.拉尼娜现象会使东太平洋海域水温异常降低的现象,C选项正确;
D.厄尔尼诺年洋流运动方向和拉尼娜年洋流运动方向相反,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2023高二上·大兴期末)图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局部表层水温异常示意图,图中曲线为表层水温与正常年份偏差状况,即水温距平值/℃。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甲地(  )
A.海面比常年平均水温偏高4℃ B.海面水温比海底高4℃
C.海面水温比同纬度地区高4℃ D.海面水温为4℃
4.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  )
①西部降水增加,气候更加湿润②东部气候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
③西部上升气流较正常年份减弱④东部下沉气流较正常年份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3.A
4.B
【知识点】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点评】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热带海域表面水温比平时上升0.5度以上,这种现象一般发生在圣诞节前后。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指太平洋中部和东部的热带海域表面水温低于平时的状况。上述海域的表面水温稍有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全球的大气环流,使得全球气候异常。厄尔尼诺现象出现后会使得原来干旱少雨的地方发生洪涝灾害,而通常多雨的地方反而出现长时间的干旱少雨。拉尼娜现象则正好相反,它会使得干旱的地区更加干旱,多雨的地区暴雨成灾。
3.根据材料,该等值线为等水温异常值线,则正值代表水温比常年均值偏高,负值代表水温比常年均值偏低,则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图中甲点为 “4 ℃ ” 代表甲地海面比常年平均水温偏高 4 ℃,A正确, BCD错误。故答案为:A。
4.观察图中等值线,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赤道太平洋西部水温值偏低,东部水温值偏高。当赤道太平洋西部水温偏低,则气流上升减弱,则降水减少,气候变得干燥,①错误,③正确;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水温偏高,则气流下沉减弱,甚至上升,气候由干燥少雨变为多雨,②正确,④错误。即②③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23高二上·大连期末)海水温度距平值等于某地某时段海水温度减去其多年统计的平均温度值。下图是某年份太平洋局部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年距平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单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秘鲁沿岸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
A.大陆架宽广,光照条件好 B.寒暖流交汇,海水扰动
C.上升流强劲,营养盐丰富 D.有大河注入,饵料丰富
6.图示年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  )
A.秘鲁沿岸降水增多,鱼获大增
B.澳大利亚东部地区,干燥少雨
C.图中甲岛降水增多,易引发洪涝
D.秘鲁寒流势力增强,易引发旱灾
【答案】5.C
6.B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点评】世界大渔场的成因有两大类,一是寒暖流交汇处,二是有上升补偿流的地区。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两种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得鱼群集中,易于形成大的渔场,如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和北海渔场;在秘鲁附近海区,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了世界著名的秘鲁渔场。
5.由所学世界大洋表层洋流分布知识可知,秘鲁沿岸有秘鲁寒流,秘鲁寒流是上升流,深层海水上升补偿的同时,将深层营养物质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形成渔场,C正确;大陆架宽广、光照条件好不是秘鲁沿岸海域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A错误;秘鲁沿岸没有寒暖流交汇,B错误;秘鲁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河流少,D错误。故答案为:C。
6.由图可知,图示年份秘鲁沿岸海水温度年距平为正,表明其海水温度偏高,秘鲁沿岸海水温度偏高说明东南信风减弱,秘鲁寒流减弱,上升补偿流减弱,水温偏高,近地面上升气流加强,降水增多,但鱼类数量减少,A、D错误;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减弱,赤道太平洋中西部海域,即甲岛(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和澳大利亚东部海域水温较常年低,上升气流减弱,降水减少,干燥少雨,B正确,C错误。故答案为:B。
7.(2023高二上·邯郸期末)下图为大西洋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差值随纬度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关于大西洋中热量亏损最大的纬度带以及亏损最大的原因表述正确的是(  )
A.0°—20°N 纬度低,热量收入少于支出,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少
B.0°—20°S 晴天多,蒸发旺盛,热量支出多
C.40°N—60°N 受暖流影响明显,多阴雨天气,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少
D.40°S—50°S 暖寒流的作用明显,得到的太阳辐射少
【答案】C
【知识点】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由材料热量平衡值是“热量收入与支出的差值”可知,热量亏损最大的纬度带应该是纵坐标数值为负值且绝对值最大的纬度带,由此可知40°N—60°N符合,C正确;0°—20°N纬度低,热量收入大于支出,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多,A错误;0°—20°S属于热量盈余区域,B错误;40°N—60°N受暖流影响明显,多阴雨天气,得到的太阳辐射能少,受暖流的影响,蒸发旺盛,海水中的潜热释放较多,因此亏损最大,C正确;40°S—50°S以寒流为主,蒸发较为微弱,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主要来源,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量是不同的。一般来讲,高纬度地区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少,收入小于支出,热量亏损。
8.(2022高二上·天津市期中)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热带气旋生成于西北太平洋上。受洋面水热补给,热带气旋一般会不断加强,登陆后逐渐减弱。从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热带气旋一般会不断加强的主要原因是(  )
A.洋面气压持续降低,使中心空气不断流出
B.洋面水温高,大气受热膨胀上升,洋面气压降低
C.水汽凝结,大气温度降低,促使大气作下沉运动
D.气旋中心气压不断升高,形成热带气旋
【答案】B
【知识点】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洋面气压持续降低,大气应该不断往中间流入,故 A错;海洋面水温升高,大气受热膨胀上升,洋面气压降低,故B对;大气作上升运动,故C错;中心气压逐渐降低,故D错。故答案为:B。
【点评】海—气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是维持全球水热平衡的基础。由于不同纬度海洋对大气加热的差异,导致大气产生高低纬间的环流;海洋与陆地对大气加热的差异,则形成季风环流。同时,大气的运动以风力的形式作用于海洋,促使海水运动。并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了一定规律的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它们驱使着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间传输,从而维持着地球上的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2022高二上·安阳期中)在风和浪的共同作用下,海面附近空气中存在各种大小不同的海水滴,称为海洋飞沫。海洋飞沫的大量出现,使得海洋大气之间的分界面是一个气体和液体共存的过渡区,影响海—气界面的各种交换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在北大西洋中,沿30°W经线一线海洋飞沫较少的纬度位置是(  )
A.45°~50° B.23.5°~30°
C.15°~20° D.55°~60°
10.海洋飞沫的影响是(  )
A.加剧海面附近的空气降温 B.减少海一气间热量交换
C.减少大气降水量 D.减少海一气间水汽输送量
【答案】9.B
10.A
【知识点】三圈环流及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布;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
【解析】【点评】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赤道到南北纬10度之间——赤道低气压带;南北纬10度到南北回归线之间——东北信风带(北)东南信风带;(南)南北回归线到南北纬40度之间——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40度到60度之间——盛行西风带;南北纬60度到南北极圈——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圈到80度——极地东风带;极点附近——极地高气压带。
二、海一气热量交换
海洋通过蒸发作用,向大气提供水汽;海洋与大气间在进行水分交换的同时,也实现了热量的交换;海一气相互作用通过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使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
9.23.5°~30°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风力较小,飞沫较少,B正确;45°~50° 位于盛行西风带、 15°~20°位于低纬信风带,风力大,飞沫较多,AC错; 55°~60°位于极地东风和盛行西风交汇地区,盛行上升气流,飞沫较多,D错。故答案为:B。
10.海洋飞沫使得海洋和大气之间的分界面不是确定的,而是一个气体和液体共存的过渡区,会促进海水蒸发。海洋飞沫的蒸发会使海面附近的空气急剧降温,A正确;蒸发量增加,增加了海气间热量交换,B错;蒸发量增加,会增加海气间水汽输送量,增加大气降水量,CD错。故答案为:A。
11.(2022高二上·杭州期中)鲣鱼广泛分布于太平洋海域,受海水表层温度影响明显。研究表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中西太平洋鲣鱼资源渔场分布有密切关系。下图为不同事件时期,鲣鱼资源渔场分布图。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左图为强厄尔尼诺事件时期
②右图时期,信风较弱,鲣鱼资源分布偏东
③左图为强拉尼娜事件时期图
④右图时期,信风较强,鲣鱼资源分布偏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分析】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南信风,信风带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分别形成北赤道洋流和南赤道暖流,从赤道东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层上升涌流补充,从而使这一地区下层冷水上翻,水温低于四周。一旦东南信风减弱,就会造成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翻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这种现象叫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自东向西洋流减弱,营养物质减少,中西太平洋渔业减产,对应左图;东南信风势力强,为拉尼娜事件,太平洋中东部水温降低,冷海水上升强,自东向西的洋流携带营养物质增多,中西太平洋渔业增产,为右图。①④正确,②③错误。综上所述,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答案为:B。
【点评】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及影响: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冷水上翻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导致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大批鸟类亦因饥饿而死。形成一种严重的灾害。与此同时,原来的干旱气候转变为多雨气候,甚至造成洪水泛滥,这就是厄尔尼诺。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厄尔尼诺现象可以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可能在拉丁美洲引发洪水、导致澳大利亚出现干旱和印度的农作物歉收。
(2022高二上·辉南期中)2021年4月以来,广东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历史同期偏少58%。专家称,广东省本次干旱天气和拉尼娜现象密切相关,拉尼娜现象造成了西太平洋副高的被迫移动,并造成北半球高低纬之间大气环流产生明显的变化。下图示意拉尼娜年太平洋水温和气压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图示冬季广东省最可能出现的是(  )
①冬装售卖增多 ②河流径流量大 ③甘蔗冻害加剧 ④油菜花期提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受拉尼娜现象影响,我国南方夏秋季(  )
A.台风频次增多 B.干旱持续存在
C.冷锋过境增多 D.气温异常增高
【答案】12.B
13.A
【知识点】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点评】 发生拉尼娜现象,东南信风增强,赤道暖流增强,秘鲁寒流增强,赤道太平洋东部异常降温,西部异常增温,导致东岸更干旱,西岸降水增加易引发洪涝。
12.发生拉尼娜现象,东南信风增强,赤道暖流增强,秘鲁寒流增强,赤道太平洋东部异常降温,西部异常增温,故甲为低气压。冬季亚欧大陆东部南北气压差增大,冷气团南下次数增多且强度增大,故造成广东气温较正常年份低,冬装售卖增多,甘蔗冻害较往年严重,油菜花期推后,①③正确,④错误;冬季甲低压的形成使北部亚洲高压与南部地区气压差值增大,使冬季风势力增强,冬季风性质冷干,不易形成降水,河流径流量相对小,②错误。综上所述,①③正确,B正确,排除ACD。
故答案为:B。
13.A、受拉尼娜现象影响,甲形成了热低压,海面空气上升易形成台风,低纬地区台风登陆的频率增加,A正确;
B、随着台风频次增多,南方降水增加,B错误;
C、南方地区纬度低,夏秋季气温高,冷锋活动少,C错误;
D、随着台风登陆增多,降水增加,可在一定程度降低近地表气温,D错误。
故答案为:A。
(2022高二上·邢台期中)世界气象组织2022年8月31日预测,拉尼娜现象将至少持续到今年年底。拉尼娜现象始于2020年9月前后。该预测意味着北半球将发生罕见的“三重”拉尼娜气候事件。下图为拉尼娜现象海温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中(  )
A.东南信风势力减弱
B.南赤道暖流增强
C.秘鲁寒流减弱
D.热带地区西部表层海水普遍降温
15.有关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延缓全球变暖
B.澳大利亚东部森林火险等级升高
C.秘鲁沿岸渔业减产
D.登陆我国台风的次数较常年偏多
【答案】14.B
15.D
【知识点】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点评】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及影响: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冷水上翻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导致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大批鸟类亦因饥饿而死。形成一种严重的灾害。与此同时,原来的干旱气候转变为多雨气候,甚至造成洪水泛滥,这就是厄尔尼诺。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厄尔尼诺现象可以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可能在拉丁美洲引发洪水、导致澳大利亚出现干旱和印度的农作物歉收。
14.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中东南信风势力增强,A错误。随着东南信风的增强,南赤道暖流也增强,B正确。随着东南信风增强,离岸风加强,造成深层海水上泛,秘鲁寒流加强,C错误。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海水异常变冷的是中东部,D错误。故答案为:B。
15.根据所学可知,厄尔尼诺现象在减少二氧化碳释放、延缓全球变暖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不能延缓全球变暖,A错误。有拉尼娜现象的年份,太平洋西岸上升气流加强,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加,森林火险等级下降,B错误。有拉尼娜现象的年份,随着东南信风增强,离岸风加强,造成深层海水上泛,营养物质增加,秘鲁沿岸渔业可能增产,C错误。有拉尼娜现象的年份,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因此登陆我国台风的次数较常年偏多,D正确。故答案为:D。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的的喀喀湖位于秘鲁南部,平均水深140~180米,湖区周围高山环绕,是南美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淡水湖,下图示意秘鲁地理位置。
(1)归纳秘鲁河流的水系特点。
(2)分析的的喀喀湖处于内陆而不咸的原因。
(3)说明图中海域水温异常偏高,对秘鲁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1)山脉以东河流流程长,支流多,河网密度大,流域面积广;山脉以西河流流程短,支流少,河网密度小,流域面积小。
(2)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量大,水量丰富;有河流流出,带走盐分。
(3)上升流减弱,鱼类大量死亡,渔业减产。安第斯山西侧降水增多,可导致暴雨洪水,威胁西海岸城市安全。
【知识点】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分析】(1)秘鲁河流的水系特点应结合图中信息从流程、河流密度、流域面积、流向等方面进行描述。图中显示,秘鲁河流以安第斯山脉为界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安第斯山脉以东大多为亚马孙的上游支流,河流流程长,支流多,河网密度大,流域面积广;安第斯山脉以西河流流程短,支流少,河网密度小,每条河流的流域面积小。
(2)的的喀喀湖处于内陆而不咸的原因应从湖泊盐份的收入和支出两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的的喀喀湖附近有高达6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量大,水量丰富,水量补给大于蒸发,盐度很难升高;图中显示,的的喀喀有河流流出,湖水不断更新,带走盐分,使得湖水盐度很难上升,因此的的喀喀湖处于内陆而不咸。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海域有秘鲁寒流流经,且为上升流,海水水温偏低,如果图中海域水温异常偏高,则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图中海城的寒流被南下的厄尔尼诺暖流取代,上升流减弱甚至消失,海洋表层营养元素减少,浮游生物减少,鱼的饵料减少,导致鱼类大量死亡,渔业减产;暖流取代寒流,暖流增温增湿,则安第斯山西侧沿海地带降水增多,可导致暴雨洪水,威胁西海岸城市安全。
【点评】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及影响: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冷水上翻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导致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大批鸟类亦因饥饿而死。形成一种严重的灾害。与此同时,原来的干旱气候转变为多雨气候,甚至造成洪水泛滥,这就是厄尔尼诺。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厄尔尼诺现象可以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可能在拉丁美洲引发洪水、导致澳大利亚出现干旱和印度的农作物歉收。
17.(2022高一下·恩施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正常情况下,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海水温度存在差异,在上空形成大气热力环流,被称为沃克环流。下图示意正常年份热带太平洋附近地理事物分布。
(1)分析沃克环流的形成过程。
(2)说明甲处垂直补偿流的成因。
(3)当沃克环流方向发生反转时,从海一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太平洋西岸乙地附近气候能出现的异常现象。
【答案】(1)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海域受寒流影响,气温低,气流收缩下沉;赤道附近太平洋西岸海域受暖流影响,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近海平面附近气流自东向西流,高空气流自西向东流,从而形成顺时针方向的沃克环流。
(2)甲处盛行东南信风,表层海水离开海岸向大洋中心流动;深层海水上升补偿,形成沿岸上升补偿流。
(3)当沃克环流方向发生反转时,南赤道暖流减弱(赤道附近自东向西的暖流减弱),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海平面温差减小;乙地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下沉气流),气候由炎热多雨转变为干燥少雨。
【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可知,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海域为秘鲁寒流,受寒流影响,下垫面冷,气温低,垂直方向上,气流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对应高空形成低压。赤道附近太平洋西岸海域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受暖流影响,下垫面气温高,垂直方向上,气流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对应高空形成高压。气流从高压指向低压,近海平面气流自东向西流动,高空气流自西向东流动,从而形成顺时针方向的大气环流,即沃克环流。
(2)结合所学可知,甲处盛行东南信风,对于当地海岸来说,该盛行风为离岸风,表层海水被风吹拂离开海岸,向大洋中心流动,深层海水上泛,上升补偿表层海水缺失,形成沿岸上升补偿流。
(3)当沃克环流方向发生反转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海域的秘鲁寒流处异常升温,寒流减弱,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东南信风减弱,南赤道暖流减弱,东澳大利亚暖流减弱,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海平面温差减小,乙地下垫面热量不足,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下沉气流,因上升气流不足或受下沉气流影响,乙地多晴朗天气,气候由炎热多雨转变为干燥少雨。
【点评】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及影响: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冷水上翻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导致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大批鸟类亦因饥饿而死。形成一种严重的灾害。与此同时,原来的干旱气候转变为多雨气候,甚至造成洪水泛滥,这就是厄尔尼诺。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厄尔尼诺现象可以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可能在拉丁美洲引发洪水、导致澳大利亚出现干旱和印度的农作物歉收。
18.(2022高一下·湖南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南太平洋图及①、②两点附近海水等温线分布图。
(1)据图判断①、②两点附近洋流性质   ,并用箭头分别在①、②两点附近海水等温线分布图上表示洋流方向   。
(2)判断正常情况下甲、乙两点的海水温度高低   ,并在下面用四个箭头表示出甲乙近地面和高空之间的热力环流   。
(3)如果①处洋流势力加强,对乙处沿海气候会有什么影响?
【答案】(1)为寒流;为暖流。
(2)甲地水温高;乙地水温低;
(3)乙地气温降低,更加凉爽;降水更少,气候更干燥。
【知识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海水的性质及作用;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解析】【分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处为秘鲁寒流,②处为东澳大利亚暖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水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即洋流的流向,所以①、②两点洋流流向如下图所示:
(2)正常情况下,乙地受寒流的影响,水温较低,甲地水温较高;甲地水温较高,为上升气流,以及水温较低为下沉气流,近地面气流由乙地吹向甲地,高空气流由甲地吹向乙地,如下图所示:
(3)①洋流势力增强,从海洋深处带来的冷水更多,会导致乙地海水的温度进一步降低,乙地近海面气温降低,下沉气流增强,降水更少,导致气候更加干旱。
【点评】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大陆东岸是暖流,大陆西岸是寒流;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逆时针大洋环流,大陆东岸是寒流,大陆西岸是暖流;南纬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北印度洋海区为冬逆夏顺的季风洋流。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