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同步测试(培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同步测试(培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22.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8-18 17:24:38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同步测试(培优卷)
一、选择题
1.(2020高一上·济南期末)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指土壤中体积很小的活的细菌、真菌、藻类和土壤微动物体内所含的生物总量。它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导因子,对了解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岷江上游河谷各类植被在土层0—10厘米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分布特点是(  )
A.春夏季多,秋冬季少 B.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C.夏秋季多,冬春季少 D.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有机质含量 B.土壤湿度和温度
C.海拔高低和降水 D.植被的疏密程度
(3)与春季相比,秋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有大量枯枝落叶进入土壤 B.秋季微生物繁殖快
C.气温回升,生物生长旺盛 D.土壤湿度和温度高
【答案】(1)C
(2)B
(3)A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在各类植被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都为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并且高值相差不大,没有明显的纬度变化和海拔变化,故答案为:C。(2)由上题分析可知,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含量在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该地位于岷江上游,属于季风气候区,夏秋季节降水多,温度高,枯枝落叶较多,有利于微生物的滋生与繁殖,因此含量较多,故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湿度和温度,B正确。故答案为:B。(3)秋季树木落叶,枯枝落叶最多,生物的分解量最大,因此微生物的生物量最大,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理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信息的提取能力。生物量的分布特点直接根据图表可以看出。根据生物量的组成可以知道多少跟土壤温度和湿度有关,温度适宜,湿度大,利于菌类繁殖。
2.(2019高二上·秦皇岛期末)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一般低纬度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多于高纬度地区。山地中坡地的面积大小也会影响生物的数量,从而对物种的丰富度产生影响。下图为秦岭主峰太白山不同海拔段的坡地面积和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太白山区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是(  )
A.700—900米 B.1300米 C.2000米 D.2200米
(2)太白山平均坡度最小的海拔范围是(  )
A.700—900米 B.1000—1300米
C.1800—2200米 D.3500—3700米
(3)太白山3500—3700米海拔段物种丰富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是(  )
A.气温低,冰川广布 B.山地坡度小,阴坡面积大
C.降水少,光热不足 D.坡地面积小,水热条件差
【答案】(1)B
(2)C
(3)D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根据太白山不同海拔段的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可知,在1300米左右物种丰富度最高,B正确。(2)根据太白山不同海拔段的坡地面积变化曲线,当相邻海拔坡地面积变化越小,说明该海拔段的坡度约小;读图可知在1800—2200米范围坡地面积基本不变,所以太白山平均坡度最小的海拔范围的是1800—2200米,C正确。(3)从图中可读出,太白山3500—3700米海拔段为太白山的山顶区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降水少,光照时间较长,但并非冰川广布,从图中可读出3500—3700米海拔段坡地面积小,物种的丰富度也产生影响,所以太白山3500—3700米海拔段物种丰富度较低的原因是坡地面积小,水热条件差,D正确。
【点评】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一般低纬度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多于高纬度地区。注意从材料中正确提取信息。
3.(2018高二上·大连期末)读“某河流上游部分河段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
A.自东南向越北 B.自西北向东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2)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  )
A.甲乙河段 B.乙丙河段 C.丙丁河段 D.丁戊河段
【答案】(1)D
(2)B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⑴图示为平均气温分布图,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等温线数值小的一侧海拔高。水向低处流,结合指向标,该河流的干流流向大致为自西南向东北,D正确。
⑵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等温线越密集,说明坡度越陡,落差越大。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乙丙河段,其它河段等温线较稀疏,说明坡度平缓,B正确。
故答案为:(1)D (2)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地形对水能分布的影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能力。难度较大,能力要求较高。
4.(2017高二上·金华月考)科学家在黄土高原某地考察,研究土壤剖面发现最上面是黄土,下面土壤发红,最下面含有大量的鹅卵石,下图为黄土高原地区某沟谷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鹅卵石的存在说明在黄土形成之前,这里的地理环境是(  )
A.荒漠 B.森林 C.水乡 D.草原
(2)土壤发红反映当时的气候特点(  )
A.炎热干燥 B.寒冷潮湿 C.温暖湿润 D.寒冷干燥
(3)图中河流最明显的水文特征是(  )
A.流量大而稳定 B.流量季节变化小
C.无冰期 D.含沙量大
【答案】(1)C
(2)C
(3)D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考查不同时期环境要素特征来推断当时的自然环境特征。
(1)鹅卵石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所以鹅卵石的存在说明在黄土形成之前,这里的地理环境是水乡。故选C。
(2)土壤发红,说明富含铁﹑铝氧化物,在湿热气候常绿阔叶林植被条件下,发生脱硅富铝过程和生物富集作用,发育成红色,因此反映当时的气候特点温暖湿润。故选C。
(3)据图可知,该地区黄土层较厚,说明河流最明显的水文特征是含沙量大。故选D。
故答案为:(1)C;(2)C;(3)D
【点评】(1)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鹅卵石是岩石长期受流水侵蚀磨蚀作用形成的,可以推出当时的地理环境是水乡。
(2)不同区域的土壤受当地岩层的物理组成、气候的影响而成不同的颜色。土壤发红,说明有机质分解快,且已被流水带走,只留下不易溶于水的含铁﹑铝氧化物。也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江南丘陵红壤广布,而今在黄土高原下层发现红土,可以推断当时黄土高原的气候与今天的江南丘陵相似。
(3)考查黄土高原水文的显著特征。因为黄土易被侵蚀,故河流含沙量大。
5.生物与环境 的正确叙述是(  )
A.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地球上所有动植物
B.绿色植物可以直接把太阳能转变为热能
C.生物的出现,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D.环境对植物生长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答案】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考查生物在地理环境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生物圈的范围不仅包括地球上所有动植物还有微生物以及他们生存的环境,植物生长对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生物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成分,所以只有C是正确的。
【点评】根据生物在地理环境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生物圈的范围不仅包括地球上所有动植物还有微生物以及他们生存的环境,植物生长对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生物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成分这些基础知识来分析不难找到答案。
(2023高二上·龙华期末)赣江流域位于长江以南,是长江的重要支流。暴雨主要集中在4~6月,7月后降水开始减少,为促进农业发展,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图1示意赣江流域水系及水文站点分布,图2示意外洲站的1970~2015年赣江流域年产沙模数与年降雨量双累计曲线,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赣江流域地势(  )
A.北高南低 B.东高西低 C.南高北低 D.西高东低
7.赣江流域7月后降水减少的原因是(  )
A.气旋控制 B.江淮准静止锋控制
C.夏季风背风坡 D.副热带高压控制
8.1994年后,影响赣江流域产沙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植树造林 B.降水量 C.修建水库 D.径流量
【答案】6.C
7.D
8.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点评】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气旋(低压系统) 反气旋(高压系统)
气压分布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气流与风向 气流形成
(北半球)

向 北

球 逆时针流向中心 顺时针流向四周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东部:偏北风
西部:偏南风


球 顺时针流向中心 逆时针流向四周
东部:偏北风
西部:偏南风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垂直气流与天气 气流
形成
※天气状况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天气
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
※我国天气典型实例 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
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
6.赣江流域位于长江以南,是长江的重要支流,由南向北注入长江,因此赣江流域地势南高北低,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7.赣江流域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份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难以凝云致雨,降水少,形成伏旱天气;气旋控制降水会增多,4~6月受江淮准静止锋控制,该地区的山地(海拔较低)对夏季风的阻挡作用不明显。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8.读图2可知,赣江流域产沙量在1994年后逐年累加减少,可能是1994年后,为促进农业发展,在赣江流域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拦截泥沙,造成赣江流域产沙量逐年减少;植树造林可以保持水土,但是产生效果比较慢,短时间内不会使流域的产沙量大幅度减少,该地区今年来气候没有较大的变化,降水量、径流量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改变,对流域产沙的影响较小。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二、综合题
9.(2021高二上·东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鄱阳湖北端的老爷庙水域,最宽处为15公里,最窄处仅有3公里,是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水系交汇之处,俗称五龙入湖,在水下形成一条2.5千米的水下沙坝。该水域两侧分布有26.7平方公里的沙山,沙山与广阔的湖面形成鲜明对比,一到春夏之交,天气变化剧烈,常有雷阵雨并伴有水龙卷,人称“魔鬼天气”。同时沙山南边是开阔的湖面,北边是通往长江的狭长水道,每年的九月到次年的五月,北方冷空气南下,风速猛增。在老爷庙水域,十船经过九船翻,人称“中国百慕大”。下图为老爷庙区域略图。
(1)说明该地“魔鬼天气”的形成过程。
(2)说明老爷庙水域9月至次年5月多大风的原因。
(3)从水文角度分析老爷庙水域“十船经过九船翻”的自然原因。
【答案】(1)春夏之交,气温上升快,蒸发强,水汽充足;沙山与湖水温差大,风力大;沙地升温快,空气对流运动剧烈,易形成云雨雷电现象
(2)北方冷空气南下,风力强劲;该处受地形影响,水域狭窄,狭管效应明显,风速大;下垫面为水域,摩擦力小,风力大。
(3)“五龙入湖”,水流杂乱多漩涡;水下暗堆(沙坝)阻挡水流,形成巨大水下漩涡;地处狭窄水域,形成气流、水流双重狭管效应,风大流急浪高。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由材料“由材料“该水域两侧分布有26.7平方公里的沙山,沙山与广阔的湖面形成鲜明对比,一到春夏之交,天气变化剧烈,常有雷阵雨并伴有水龙卷,人称“魔鬼天气””可知,该地纬度较低,春夏之交,气温上升快,蒸发强,水汽充足;沙山与广阔的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沙山升温快,湖水升温慢,沙山与湖水温差大,风力大;广阔的湖面蒸发提供充足的水汽,沙地升温快,空气对流运动剧烈,易形成云雨雷电现象。
(2)由材料“同时沙山南边是开阔的湖面,北边是通往长江的狭长水道”可知,北方冷空气南下,湖面开阔,对风力没有阻挡作用,北风可以长驱直入,风力强劲;由材料“该水域两侧分布有26.7平方公里的沙山”可知,该处受东西两侧山地影响,水域狭窄,狭管效应明显,风速大;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经过的下垫面为水域,摩擦力小,风力大。
(3)由材料“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水系交汇之处,俗称五龙入湖”可知,“五龙入湖”,水流杂乱多漩涡;由材料“在水下形成一条2.5千米的水下沙坝。”可知,水下暗堆(沙坝)阻挡水流,形成巨大水下漩涡;由材料“鄱阳湖北端的老爷庙水域,最宽处为15公里,最窄处仅有3公里”可知,地处狭窄水域,形成气流、水流双重狭管效应,风大流急浪高。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洋流和人类活动等。通常情况下,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两极附近降水最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10.(2021高二上·潮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秘鲁附近海域的钦查群岛主要由3个干旱的花岗岩岛屿组成,岛上寸草不生,唯一居民是海鸟,附近流传有“水肥必有鱼,鱼多鸟便众,鸟众水更肥”的说法。海鸟在群岛上定居了数百万年,留下厚达50米的粪便层,散发的恶臭让人难以接近。在发明化肥之前,19世纪40年代,欧洲人用这里的乌粪做肥料,农作物的产出提高了至少3倍,缓解了因人口激增而出现的粮食危机。下面为钦查群岛位置示意图。
(1)根据图示信息简析钦查群岛气候较为干旱的原因。
(2)根据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的整体性原理分析钦查群岛“水肥必有鱼,鱼多鸟便众,鸟众水更肥”的原理。
(3)简析钦查群岛鸟粪积累较厚的原因。
【答案】(1)受来自陆地的干燥的信风影响;受强大的秘鲁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
(2)群岛附近海域受上升补偿流影响,营养盐上泛,浮游生物繁盛,饵料丰富使得鱼类密集;鱼类为海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吸引众多海鸟;海鸟的鸟粪落入海水(岛上鸟粪滑入海水),海水营养盐增多,又为浮游生物提供营养物,间接为鱼类提供了饵料。
(3)饮查群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燥使得鸟粪不易分解;干旱少雨,不易被雨水冲刷;积累的时间长;岛上早期人类活动较少,受到外界的干扰少。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钦查群岛气候较为干旱的原因,主要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洋流等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分析可知,钦查群岛位于秘鲁西部沿海,位于东南信风带,常年受来自陆地的干燥的信风影响,降水较少;沿岸为强大的秘鲁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影响,从而使该地降水较少,气候干旱。
(2)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秘鲁附近海域受上升补偿流影响,海水上升将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成为鱼类食物;按照物质循环分析鱼类-海鸟-海水营养盐-浮游生物之间的关系。
(3)首先可以从自然和社会因素分析鸟类多的原因,再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对鸟粪分解影响。由上题分析可知,钦查群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燥使得鸟粪不易分解;再加上该地干旱少雨,不易被雨水冲刷;积累的时间长;岛上早期人类活动较少,受到外界的干扰少。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洋流和人类活动等。通常情况下,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两极附近降水最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11.(2021高一上·辽宁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广西喀斯特地貌区分布着多种多样的苦苣苔科植物。广西苦苣苔科植物主要分布于石灰岩山地中的崖壁、岩缝和洞穴中,生长于由石灰岩风化剥蚀而形成的弱碱性石灰土上。苣苔科植物植株矮小,花色鲜艳,果实中没有肥美多汁的肉质部分。科考发现,广西各地区间苦苣苔科植物的物种差异显著,几乎每一个山峰或岩溶洞穴都有独特的苦苣苔科物种,此现象被人们称为“一山一种”。左图为广西某苦苣苔科植物外观图,右图为广西某地苦苣苔科植物的分布模式图。
(1)根据广西苦苣苔科植物的生长环境,分析苦苣苔科植物的生长习性。
(2)结合材料信息,分析广西苦苣科植物“一山一种”的形成原因。
【答案】(1)苦苣苔科植物生长在崖壁、岩缝和洞穴中,土壤贫瘠、水分较少,故苦苣苔科植物具有耐旱、耐贫瘠的特性;岩缝、洞穴中光照较少,则苦苣苔科植物具有喜阴的特性;苦苣苔科植物生长于弱碱性石灰土上,故其具有喜碱性土壤的特性。
(2)苦苣苔科植物喜碱性土壤,广西喀斯特地貌区峰从林立,山峰之间的距离较远,各山峰之间被弱酸性黄壤覆盖,各苦苣苔科物种难以扩散;果实中没有肥美多汁的肉质部分,难以吸引动物前来帮助其传播种子;生长环境独特,苦苣苔科物种的分布范围局限于山地的崖壁、岩缝和洞穴中。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据材料可知,苦苣苔科植物主要分布于石灰岩山地中的崖壁、岩缝和洞穴中,土壤贫瘠,水分少,故苦苣苔科植物耐旱、耐贫瘠;又由于岩缝洞穴中光照较阴暗,由此可以看出,苦苣肽植物具有喜阴特征;苦苣苔科植物生长于弱碱的石灰岩上,可以推断,其喜碱性土壤。
(2)广西峰丛林立的石灰岩,瘠薄的土壤呈微碱性,适合苦苣苔科植物的生长,但峰丛之间的谷地,土壤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发育的地带性红壤、黄壤,呈酸性,不适宜苦苣苔科植物生长,隔断了峰丛之间物种的传播;果肉缺少肥美多汁的肉质部分,难以吸引鸟类对苦苣苔科植物通过食用来传播;苦苣来颗植物生长环境独特,局限于山地的崖壁缝隙和洞穴中,造就了“一山一种”的现象发生。
【点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市场需求决定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冷藏保鲜技术条件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范围)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1 / 1高中地理新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同步测试(培优卷)
一、选择题
1.(2020高一上·济南期末)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是指土壤中体积很小的活的细菌、真菌、藻类和土壤微动物体内所含的生物总量。它是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主导因子,对了解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岷江上游河谷各类植被在土层0—10厘米不同季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分布特点是(  )
A.春夏季多,秋冬季少 B.随纬度升高而降低
C.夏秋季多,冬春季少 D.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壤有机质含量 B.土壤湿度和温度
C.海拔高低和降水 D.植被的疏密程度
(3)与春季相比,秋季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有大量枯枝落叶进入土壤 B.秋季微生物繁殖快
C.气温回升,生物生长旺盛 D.土壤湿度和温度高
2.(2019高二上·秦皇岛期末)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一般低纬度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多于高纬度地区。山地中坡地的面积大小也会影响生物的数量,从而对物种的丰富度产生影响。下图为秦岭主峰太白山不同海拔段的坡地面积和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太白山区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是(  )
A.700—900米 B.1300米 C.2000米 D.2200米
(2)太白山平均坡度最小的海拔范围是(  )
A.700—900米 B.1000—1300米
C.1800—2200米 D.3500—3700米
(3)太白山3500—3700米海拔段物种丰富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是(  )
A.气温低,冰川广布 B.山地坡度小,阴坡面积大
C.降水少,光热不足 D.坡地面积小,水热条件差
3.(2018高二上·大连期末)读“某河流上游部分河段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
A.自东南向越北 B.自西北向东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2)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  )
A.甲乙河段 B.乙丙河段 C.丙丁河段 D.丁戊河段
4.(2017高二上·金华月考)科学家在黄土高原某地考察,研究土壤剖面发现最上面是黄土,下面土壤发红,最下面含有大量的鹅卵石,下图为黄土高原地区某沟谷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鹅卵石的存在说明在黄土形成之前,这里的地理环境是(  )
A.荒漠 B.森林 C.水乡 D.草原
(2)土壤发红反映当时的气候特点(  )
A.炎热干燥 B.寒冷潮湿 C.温暖湿润 D.寒冷干燥
(3)图中河流最明显的水文特征是(  )
A.流量大而稳定 B.流量季节变化小
C.无冰期 D.含沙量大
5.生物与环境 的正确叙述是(  )
A.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地球上所有动植物
B.绿色植物可以直接把太阳能转变为热能
C.生物的出现,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D.环境对植物生长有明显的指示作用
(2023高二上·龙华期末)赣江流域位于长江以南,是长江的重要支流。暴雨主要集中在4~6月,7月后降水开始减少,为促进农业发展,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图1示意赣江流域水系及水文站点分布,图2示意外洲站的1970~2015年赣江流域年产沙模数与年降雨量双累计曲线,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赣江流域地势(  )
A.北高南低 B.东高西低 C.南高北低 D.西高东低
7.赣江流域7月后降水减少的原因是(  )
A.气旋控制 B.江淮准静止锋控制
C.夏季风背风坡 D.副热带高压控制
8.1994年后,影响赣江流域产沙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植树造林 B.降水量 C.修建水库 D.径流量
二、综合题
9.(2021高二上·东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鄱阳湖北端的老爷庙水域,最宽处为15公里,最窄处仅有3公里,是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水系交汇之处,俗称五龙入湖,在水下形成一条2.5千米的水下沙坝。该水域两侧分布有26.7平方公里的沙山,沙山与广阔的湖面形成鲜明对比,一到春夏之交,天气变化剧烈,常有雷阵雨并伴有水龙卷,人称“魔鬼天气”。同时沙山南边是开阔的湖面,北边是通往长江的狭长水道,每年的九月到次年的五月,北方冷空气南下,风速猛增。在老爷庙水域,十船经过九船翻,人称“中国百慕大”。下图为老爷庙区域略图。
(1)说明该地“魔鬼天气”的形成过程。
(2)说明老爷庙水域9月至次年5月多大风的原因。
(3)从水文角度分析老爷庙水域“十船经过九船翻”的自然原因。
10.(2021高二上·潮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秘鲁附近海域的钦查群岛主要由3个干旱的花岗岩岛屿组成,岛上寸草不生,唯一居民是海鸟,附近流传有“水肥必有鱼,鱼多鸟便众,鸟众水更肥”的说法。海鸟在群岛上定居了数百万年,留下厚达50米的粪便层,散发的恶臭让人难以接近。在发明化肥之前,19世纪40年代,欧洲人用这里的乌粪做肥料,农作物的产出提高了至少3倍,缓解了因人口激增而出现的粮食危机。下面为钦查群岛位置示意图。
(1)根据图示信息简析钦查群岛气候较为干旱的原因。
(2)根据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影响的整体性原理分析钦查群岛“水肥必有鱼,鱼多鸟便众,鸟众水更肥”的原理。
(3)简析钦查群岛鸟粪积累较厚的原因。
11.(2021高一上·辽宁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广西喀斯特地貌区分布着多种多样的苦苣苔科植物。广西苦苣苔科植物主要分布于石灰岩山地中的崖壁、岩缝和洞穴中,生长于由石灰岩风化剥蚀而形成的弱碱性石灰土上。苣苔科植物植株矮小,花色鲜艳,果实中没有肥美多汁的肉质部分。科考发现,广西各地区间苦苣苔科植物的物种差异显著,几乎每一个山峰或岩溶洞穴都有独特的苦苣苔科物种,此现象被人们称为“一山一种”。左图为广西某苦苣苔科植物外观图,右图为广西某地苦苣苔科植物的分布模式图。
(1)根据广西苦苣苔科植物的生长环境,分析苦苣苔科植物的生长习性。
(2)结合材料信息,分析广西苦苣科植物“一山一种”的形成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C
(2)B
(3)A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在各类植被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都为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并且高值相差不大,没有明显的纬度变化和海拔变化,故答案为:C。(2)由上题分析可知,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含量在夏秋季节多,冬春季节少。该地位于岷江上游,属于季风气候区,夏秋季节降水多,温度高,枯枝落叶较多,有利于微生物的滋生与繁殖,因此含量较多,故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是土壤湿度和温度,B正确。故答案为:B。(3)秋季树木落叶,枯枝落叶最多,生物的分解量最大,因此微生物的生物量最大,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理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信息的提取能力。生物量的分布特点直接根据图表可以看出。根据生物量的组成可以知道多少跟土壤温度和湿度有关,温度适宜,湿度大,利于菌类繁殖。
2.【答案】(1)B
(2)C
(3)D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根据太白山不同海拔段的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可知,在1300米左右物种丰富度最高,B正确。(2)根据太白山不同海拔段的坡地面积变化曲线,当相邻海拔坡地面积变化越小,说明该海拔段的坡度约小;读图可知在1800—2200米范围坡地面积基本不变,所以太白山平均坡度最小的海拔范围的是1800—2200米,C正确。(3)从图中可读出,太白山3500—3700米海拔段为太白山的山顶区域,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降水少,光照时间较长,但并非冰川广布,从图中可读出3500—3700米海拔段坡地面积小,物种的丰富度也产生影响,所以太白山3500—3700米海拔段物种丰富度较低的原因是坡地面积小,水热条件差,D正确。
【点评】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一般低纬度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多于高纬度地区。注意从材料中正确提取信息。
3.【答案】(1)D
(2)B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⑴图示为平均气温分布图,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等温线数值小的一侧海拔高。水向低处流,结合指向标,该河流的干流流向大致为自西南向东北,D正确。
⑵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等温线越密集,说明坡度越陡,落差越大。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段是乙丙河段,其它河段等温线较稀疏,说明坡度平缓,B正确。
故答案为:(1)D (2)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地形对水能分布的影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能力。难度较大,能力要求较高。
4.【答案】(1)C
(2)C
(3)D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考查不同时期环境要素特征来推断当时的自然环境特征。
(1)鹅卵石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所以鹅卵石的存在说明在黄土形成之前,这里的地理环境是水乡。故选C。
(2)土壤发红,说明富含铁﹑铝氧化物,在湿热气候常绿阔叶林植被条件下,发生脱硅富铝过程和生物富集作用,发育成红色,因此反映当时的气候特点温暖湿润。故选C。
(3)据图可知,该地区黄土层较厚,说明河流最明显的水文特征是含沙量大。故选D。
故答案为:(1)C;(2)C;(3)D
【点评】(1)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鹅卵石是岩石长期受流水侵蚀磨蚀作用形成的,可以推出当时的地理环境是水乡。
(2)不同区域的土壤受当地岩层的物理组成、气候的影响而成不同的颜色。土壤发红,说明有机质分解快,且已被流水带走,只留下不易溶于水的含铁﹑铝氧化物。也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江南丘陵红壤广布,而今在黄土高原下层发现红土,可以推断当时黄土高原的气候与今天的江南丘陵相似。
(3)考查黄土高原水文的显著特征。因为黄土易被侵蚀,故河流含沙量大。
5.【答案】C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考查生物在地理环境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生物圈的范围不仅包括地球上所有动植物还有微生物以及他们生存的环境,植物生长对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生物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成分,所以只有C是正确的。
【点评】根据生物在地理环境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生物圈的范围不仅包括地球上所有动植物还有微生物以及他们生存的环境,植物生长对环境有明显的指示作用,生物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成分这些基础知识来分析不难找到答案。
【答案】6.C
7.D
8.C
【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点评】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气旋(低压系统) 反气旋(高压系统)
气压分布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气流与风向 气流形成
(北半球)

向 北

球 逆时针流向中心 顺时针流向四周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东部:偏北风
西部:偏南风


球 顺时针流向中心 逆时针流向四周
东部:偏北风
西部:偏南风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垂直气流与天气 气流
形成
※天气状况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天气
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
※我国天气典型实例 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
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
6.赣江流域位于长江以南,是长江的重要支流,由南向北注入长江,因此赣江流域地势南高北低,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7.赣江流域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份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难以凝云致雨,降水少,形成伏旱天气;气旋控制降水会增多,4~6月受江淮准静止锋控制,该地区的山地(海拔较低)对夏季风的阻挡作用不明显。D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D。
8.读图2可知,赣江流域产沙量在1994年后逐年累加减少,可能是1994年后,为促进农业发展,在赣江流域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拦截泥沙,造成赣江流域产沙量逐年减少;植树造林可以保持水土,但是产生效果比较慢,短时间内不会使流域的产沙量大幅度减少,该地区今年来气候没有较大的变化,降水量、径流量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改变,对流域产沙的影响较小。C正确,故正确的答案为:C。
9.【答案】(1)春夏之交,气温上升快,蒸发强,水汽充足;沙山与湖水温差大,风力大;沙地升温快,空气对流运动剧烈,易形成云雨雷电现象
(2)北方冷空气南下,风力强劲;该处受地形影响,水域狭窄,狭管效应明显,风速大;下垫面为水域,摩擦力小,风力大。
(3)“五龙入湖”,水流杂乱多漩涡;水下暗堆(沙坝)阻挡水流,形成巨大水下漩涡;地处狭窄水域,形成气流、水流双重狭管效应,风大流急浪高。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陆地水体类型及其相互关系;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由材料“由材料“该水域两侧分布有26.7平方公里的沙山,沙山与广阔的湖面形成鲜明对比,一到春夏之交,天气变化剧烈,常有雷阵雨并伴有水龙卷,人称“魔鬼天气””可知,该地纬度较低,春夏之交,气温上升快,蒸发强,水汽充足;沙山与广阔的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沙山升温快,湖水升温慢,沙山与湖水温差大,风力大;广阔的湖面蒸发提供充足的水汽,沙地升温快,空气对流运动剧烈,易形成云雨雷电现象。
(2)由材料“同时沙山南边是开阔的湖面,北边是通往长江的狭长水道”可知,北方冷空气南下,湖面开阔,对风力没有阻挡作用,北风可以长驱直入,风力强劲;由材料“该水域两侧分布有26.7平方公里的沙山”可知,该处受东西两侧山地影响,水域狭窄,狭管效应明显,风速大;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经过的下垫面为水域,摩擦力小,风力大。
(3)由材料“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水系交汇之处,俗称五龙入湖”可知,“五龙入湖”,水流杂乱多漩涡;由材料“在水下形成一条2.5千米的水下沙坝。”可知,水下暗堆(沙坝)阻挡水流,形成巨大水下漩涡;由材料“鄱阳湖北端的老爷庙水域,最宽处为15公里,最窄处仅有3公里”可知,地处狭窄水域,形成气流、水流双重狭管效应,风大流急浪高。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洋流和人类活动等。通常情况下,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两极附近降水最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10.【答案】(1)受来自陆地的干燥的信风影响;受强大的秘鲁寒流降温减湿的影响。
(2)群岛附近海域受上升补偿流影响,营养盐上泛,浮游生物繁盛,饵料丰富使得鱼类密集;鱼类为海鸟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吸引众多海鸟;海鸟的鸟粪落入海水(岛上鸟粪滑入海水),海水营养盐增多,又为浮游生物提供营养物,间接为鱼类提供了饵料。
(3)饮查群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燥使得鸟粪不易分解;干旱少雨,不易被雨水冲刷;积累的时间长;岛上早期人类活动较少,受到外界的干扰少。
【知识点】主要植被类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及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钦查群岛气候较为干旱的原因,主要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洋流等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分析可知,钦查群岛位于秘鲁西部沿海,位于东南信风带,常年受来自陆地的干燥的信风影响,降水较少;沿岸为强大的秘鲁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影响,从而使该地降水较少,气候干旱。
(2)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秘鲁附近海域受上升补偿流影响,海水上升将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成为鱼类食物;按照物质循环分析鱼类-海鸟-海水营养盐-浮游生物之间的关系。
(3)首先可以从自然和社会因素分析鸟类多的原因,再分析当地的气候条件对鸟粪分解影响。由上题分析可知,钦查群岛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燥使得鸟粪不易分解;再加上该地干旱少雨,不易被雨水冲刷;积累的时间长;岛上早期人类活动较少,受到外界的干扰少。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洋流和人类活动等。通常情况下,赤道地区降水最多,两极附近降水最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地区降水较少。通常情况下,山地迎风坡降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
11.【答案】(1)苦苣苔科植物生长在崖壁、岩缝和洞穴中,土壤贫瘠、水分较少,故苦苣苔科植物具有耐旱、耐贫瘠的特性;岩缝、洞穴中光照较少,则苦苣苔科植物具有喜阴的特性;苦苣苔科植物生长于弱碱性石灰土上,故其具有喜碱性土壤的特性。
(2)苦苣苔科植物喜碱性土壤,广西喀斯特地貌区峰从林立,山峰之间的距离较远,各山峰之间被弱酸性黄壤覆盖,各苦苣苔科物种难以扩散;果实中没有肥美多汁的肉质部分,难以吸引动物前来帮助其传播种子;生长环境独特,苦苣苔科物种的分布范围局限于山地的崖壁、岩缝和洞穴中。
【知识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解析】【分析】(1)据材料可知,苦苣苔科植物主要分布于石灰岩山地中的崖壁、岩缝和洞穴中,土壤贫瘠,水分少,故苦苣苔科植物耐旱、耐贫瘠;又由于岩缝洞穴中光照较阴暗,由此可以看出,苦苣肽植物具有喜阴特征;苦苣苔科植物生长于弱碱的石灰岩上,可以推断,其喜碱性土壤。
(2)广西峰丛林立的石灰岩,瘠薄的土壤呈微碱性,适合苦苣苔科植物的生长,但峰丛之间的谷地,土壤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发育的地带性红壤、黄壤,呈酸性,不适宜苦苣苔科植物生长,隔断了峰丛之间物种的传播;果肉缺少肥美多汁的肉质部分,难以吸引鸟类对苦苣苔科植物通过食用来传播;苦苣来颗植物生长环境独特,局限于山地的崖壁缝隙和洞穴中,造就了“一山一种”的现象发生。
【点评】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和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市场需求决定着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冷藏保鲜技术条件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市场(销售范围)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