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第六单元12 祝福 鲁迅(第二课时)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必修下册 第六单元12 祝福 鲁迅(第二课时)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20 18:1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语文—第六单元
钟翠婷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2.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体会环境与人物的相互作用。
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
描写的角度:
①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
②侧面描写:环境、人物的衬托等。
人物形象赏析
准确把握人物形象的方法:
描写的详略:
①白描: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而用传神之笔加以点化,有如芙蓉出水,朴实自然。本文是白描的典范作品。
②细描:用细腻的笔触对人物进行详尽的描绘。要求从塑造形象和表现主题的需要出发,对描写的对象加以渲染和铺陈。
人物形象赏析
1.开端部分: 祥林嫂初到鲁镇 (34-53)
(1)祥林嫂为什么要到鲁家做工?
明确:
祥林嫂被迫嫁给一个“比她小十岁”的丈夫 丈夫过早地丧了命
祥林嫂陷入“嫁而守寡”的悲惨的命运 “她家里还有严厉的婆婆” 被迫逃到鲁四老爷家里。
分析祥林嫂形象(开端部分)
(2)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是怎样的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肖像:(第34段)年轻、勤劳、朴实、新寡
眼睛:(第34段)(“顺着眼”)善良温顺
行动:(第34段、36段)勤快耐劳
变化:(第36段)“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总结:她的要求极低,反衬出在婆婆家的遭遇。她希望凭借辛勤的劳动来换取起码的生活,寻求一条活路。这就鲜明地揭示出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性格,以及在生活道路上的挣扎。
分析祥林嫂形象(开端部分)
正面描写
(3)祥林嫂被抢走时,鲁四老爷反应如何?两次“可恶”,“然而”是什么含义?(第37、38、46、49、52段)
明确:
第一次:“可恶”的是婆婆“抢”的举动,给自己带来了麻烦。“然而”是书面语,后面隐含的意思是:祥林嫂私自逃出,礼教中的族权不容;婆婆作主,理所当然,而且表示了鲁四老爷的假斯文。
第二次:“可恶”是针对卫老婆子的,对卫老婆子先荐祥林嫂然后又合伙劫她,闹得沸反盈天,有损鲁家的体面表示反感。“然而”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
分析祥林嫂形象(开端部分)
正面描写
小结:
勤劳、善良的祥林嫂想通过加倍的劳动来摆脱悲惨的命运的愿望,很
快破灭了。
在封建社会中,妇女是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和权利的。有四大绳索(政权、族权、夫权、神权)加在她们的头上。
分析祥林嫂形象(开端部分)
发展部分:祥林嫂被卖改嫁 (54段――65段)
(1)为什么只有四婶还提起祥林嫂?
明确:
仅仅因为后来再也雇不到像她那样不懒不馋、勤快能干的佣人。
为后文收留祥林嫂埋下伏笔。
分析祥林嫂形象(发展部分)
(2)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什么?祥林嫂“闹”得出格又反映什么?这部分的结果怎样?
①婆婆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旧社会劳动妇女没有地位。
②祥林嫂的反抗,并不是因为在读书人家里做过事,而是她的自发反抗,她要摆脱这任人宰割的命运。在当时的社会,她的反抗不可能有结果。(也可认为她深受封建礼教思想的毒害,认为改嫁是耻辱的)
③这部分最后交代了祥林嫂嫁了勤劳朴实的贺老六,并生了一个儿子。
总结:族权迫使她寡而再嫁,夫权又视此为奇耻大辱,使她忍辱含冤,永远生活在耻辱之中。祥林嫂的悲剧,都是因此更为加深。
分析祥林嫂形象(发展部分)
高潮部分:祥林嫂再到鲁镇( 66段――111段)
(1)速读这一部分内容,概括主要情节。
明确:
①祥林嫂再次到鲁镇做女佣。
②祥林嫂的痛苦悲伤成了人们咀嚼品味和取笑的材料。
③柳妈的恐吓和祥林嫂捐门槛。
④祥林嫂捐门槛后仍得不到解脱,最后被赶走沦为乞丐。
分析祥林嫂形象(高潮部分)
(2)祥林嫂第二次到鲁镇时肖像有哪些变化?从中反映出什么?
肖像: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第66段)
眼睛: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第66段)
反映:前面第一次来时比较,两颊和眼睛发生了变化,说明精神上受到刺激,极度悲伤。
分析祥林嫂形象(高潮部分)
白描
(3)原来不爱说话的祥林嫂为什么反复讲阿毛的故事?人们的反应怎样?明确:
因为她心中非常悲伤,想通过倾诉来发泄心中的痛苦,希望得到人们的安慰和同情。镇上的人们很快就厌倦了她的故事,并把她作为取笑的对象。
对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
对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分析祥林嫂形象(高潮部分)
(4)小结人们对待祥林嫂这个“嫁而再寡”的不幸女人态度。
①鲁四老爷的态度:不让她干祭祀的活。
鲁四老爷站在顽固维护封建宗法制度的立场上,从精神上残酷地虐杀她。
②鲁四奶奶的态度:“起初还踌蹰”,后来真心怜悯祥林嫂,留下她。但是祥林嫂不像过去那样灵活能干了,四婶开始“不满”,进而“警告”,最后把祥林嫂赶出家门。
可以说,四婶只是把祥林嫂当成一件工具罢了,没有把她当人来看。
分析祥林嫂形象(高潮部分)
(4)小结人们对待祥林嫂这个“嫁而再寡”的不幸女人态度。
③人们的态度:“仍然叫她祥林嫂”,绝不是习惯使然,而是反映了封建礼教观念对寡妇再嫁的完全否定。
“声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整个鲁镇社会在伦理观念上与鲁四形成了共识,反映出人物关系的变化,充分表现出社会环境与祥林嫂的严重对立。人们很少同情和怜悯她,对她讲述的“阿毛的故事” 很快就厌倦了,并把她作为取笑的对象。
分析祥林嫂形象(高潮部分)
(4)小结人们对待祥林嫂这个“嫁而再寡”的不幸女人态度。
④柳妈说鬼:柳妈是一个怎样的人?祥林嫂为什么要化那么大的代价去捐门槛?捐门槛后祥林嫂有哪些变化?
明确:A.与人为善、受压迫的劳动妇女
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
对待祥林嫂,没有同情心
B.祥林嫂捐门槛,是她的又一次反抗和挣扎
C.捐了门槛以后“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祥林嫂以为从此可以摆脱厄运了。
分析祥林嫂形象(高潮部分)
(5)大家可以朗读“冬至的祭祖时节……那我可不知道”。思考:使祥林嫂受到致命的打击是什么?接着祥林嫂发生了什么变化?
明确:
四婶在祭祀时的一句话使祥林嫂陷于绝境。
祥林嫂受到打击,变成了一个木偶人。作者写出了祥林嫂精神上的巨大变化,显示了心灵上的巨大创伤。最后,祥林嫂竟被鲁四老爷一脚踢开。
结果:祥林嫂是无法“赎罪”的,祥林嫂陷入了求生不得,欲死不能的境地。
分析祥林嫂形象(高潮部分)
结局部分:祥林嫂寂然死去 3――33
(1)第四次肖像描写: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明确:
当祥林嫂被折磨得像“木偶人”,丧失了当牛做马的条件后,鲁四老爷就一
脚把她踢出门外,使她终于成了“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
个活物”的僵尸。
分析祥林嫂形象(结局部分)
(2)鲁镇的人们对“祥林嫂的死”的看法:
明确:
鲁四老爷:对死人也不宽容。
家里的短工:很“淡然”。
“我”:开始有些“惊惶”,“随着就觉得要来的事,已经过去”,“心地已经渐渐轻松”。
“活得有趣的”众人,“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
干干净净了”,大家欢欢喜喜地过年。
分析祥林嫂形象(结局部分)
祥林嫂死于她生存的社会环境。是当时这个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用政权、族权、神权、夫权四条绳索把祥林嫂活活地勒死的。
鲁镇的人可以说都不是凶手,又可以说都是凶手。迫害祥林嫂的人们,他们的行为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封建观念的驱使。祥林嫂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鲁镇上的人包括鲁四老爷也都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
许寿裳说《祝福》的主题是:“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分析祥林嫂形象(总结)
1.四叔先后两次说“然而”,他未说明的意思是什么?
第一次:虽然她婆婆的行为野蛮粗暴“拿我们家里开玩笑”让人可恶,然而作为婆婆也有这样的权利。
第二次:虽然你这样说,但未必真能再荐一个像祥林嫂这样能干的人。因为当地其他女工“大抵非懒即馋,或者馋而且懒”不像她这样食物不论,力气不惜。
这两个“然而”的潜台词,充分表现出鲁四老爷的虚伪和冷酷。
2.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什么?祥林嫂“闹”得出格又反映什么?这部分的结果怎样?
①婆婆强迫祥林嫂改嫁说明旧社会劳动妇女没有地位。
②祥林嫂的反抗,并不是因为在读书人家里做过事,而是她的自发反抗,她要摆脱这任人宰割的命运。在当时的社会,她的反抗不可能有结果。(也可认为她深受封建礼教思想的毒害,认为改嫁是耻辱的)
③这部分最后交代了祥林嫂嫁了勤劳朴实的贺老六,并有了一个儿子。
总结:族权迫使她寡而再嫁,夫权又视此为奇耻大辱,使她忍辱含冤,永远生活在耻辱之中。祥林嫂的悲剧,都是因此更为加深。
3.祥林嫂第二次嫁人,结果是丧夫失子。有人认为,丧夫失子有偶然性,这种看法对不对?
丧夫失子似乎有偶然性,然而隐藏在偶然性背后的,是那起决定作用的必然性。祥林嫂的丈夫死于旧社会中蔓延着的传染病“伤寒”,阿毛死于祥林嫂的贫困、劳碌。因此,实质上,是罪恶的政权夺走了祥林嫂的丈夫和儿子的生命,使她陷于嫁而再寡的境地。作者开始把批判的笔触由封建夫权、族权扩展到封建政权。
按照封建宗法观念,妇女“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一旦丧夫失子,则连在家庭中生存的权利都被剥夺了。因此,“大伯来收屋”使祥林嫂走投无路,只好再一次来到鲁家。她到鲁家后,又遭受了更大的打击。
4.有人认为柳妈是帮助鲁四老爷杀害祥林嫂的凶手。你是怎样来看待这一问题呢?
柳妈是以剥削阶级统治人民的思想──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为指导,来
寻求解救祥林嫂的“药方”的,这不但不会产生“疗效”的效果,反而给自己的
姐妹造成了难以支持的精神重压,把祥林嫂推向更恐怖的深渊之中。
同情他的人,也把他推向深渊,这更显示出悲剧的可悲。柳妈正是这样一
个同情祥林嫂而又给她痛苦的人。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