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2课时 地球的运动)
考点1 地球的自转
1.自转的运动规律
(1)方向:自西向东
强调: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旋转。
(2)旋转中心: 地轴,旋转过程中地轴始终是倾斜的。
(3)周期:一天,也就是24小时。
2.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朝向太阳的半球是白昼,背向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就有了 昼夜 之分;随着地球不停地 自转 ,昼夜不断更替。
(2)一天中影子的变化(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一天中物体上午影子朝 西北 ,影子较 长 ;正午影子朝向 正北 ,影子较 短 ;下午影子朝 东北 ,影子较 长 。
(3)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的现象说明了地球在不停地自转。
(4)时间的差异。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太阳从东边升起来西边落下去,所以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
【易错点】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
误区:地球自转产生昼夜现象
正解: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昼夜现象的产生与地球自转无关,因为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照射会产生昼夜现象;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才是地球自转的结果。昼夜交替的周期就是地球自转的周期,大约为24小时。
考点2 地球的公转
1.公转的规律
(1)方向:自西向东。
(2)旋转中心:太阳。
(3)周期:一年(约365天)。
(4)特征: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地轴的
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2.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球的公转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从而引起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日期 节气 阳光直射点 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3月21日前后 春分 赤道 昼夜等长。
6月22日前后 夏至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9月23日前后 秋分 赤道 昼夜等长。
12月22日前后 冬至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
(2)太阳直射点的运动
太阳光线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太阳直射一次;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太阳直射两次;南北回归线外,没有太阳直射。
(3)五带的划分
地球倾斜着公转的过程中,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纬度范围不同的地带一年中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出现了很大的不同,从而产生了地球的五带。
五带 范围 有无太阳直射 有无极昼极夜 气候 特点
热带 23.5°N~23.5°S 有 无 终年炎热
温带 北温带 23.5°N~66.5°N 无 无 四季变化明显
南温带 23.5°S~66.5°S
寒带 北寒带 66.5°N~90°N 无 有 终年 寒冷
南寒带 66.5°S~90°S
(4)四季的形成(南北半球相反)
地球倾斜着公转的过程中,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地球上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段获得的太阳光热的多少出现了明显的不同,从而产生了四季。
北半球,春季包括 3、4、5三个月,夏季包括6、7、8三个月,秋季包括9、10、11三个月,冬季包括12、1、2三个月。
注: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速记口诀】
地球的运动
自转围着地轴转,公转绕着太阳转;
地球自转和公转,都是自西向东转;
自转一周是一天,公转一周是一年;
自转昼夜交替变,公转四季五带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