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必一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必一第16课 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 课件(共5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21 20:52: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2005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农业税条例》,这标志着在我国沿袭两千年之久的田赋的终结。河北农民王三妮铸“告别田赋鼎”以记之。
告别田赋鼎
征收房产税
2021年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发布《关于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意味着牵涉甚广、争议颇多的房地产税与人们越来越近,房地产税改革已箭在弦上。
2000年,河南省尉氏县后大庄村元墓出土的纳粮彩绘壁画,形象地描绘了农民向封建政府纳粮的画面:仓房前一群农民肩负粮袋,准备将粮食入仓;右侧树荫下,一名身着红袍的官员坐在朱红色桌案后进行登记,案上摊着文书簿册。数千年来,农民为封建国家纳粮当差,承担义务,受尽剥削。
——教材93页导言
材料中体现出农民与国家怎样的赋税关系?
强制性
重要名词:
租庸调、两税法、募役法、科差、一条鞭法、金花银、摊丁入亩、关税、厘金、改订新约、个人所得税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主要有哪些赋税种类呢?
农业税
(田租)
人口税
(户调、丁税)
注:户调既按户征调的赋税
徭役
(军役、力役、杂役)
商业税
(市税、关税)
财产税
(算缗、算车船、税民资)
赋税种类
赋:从贝,从武。“贝”指钱财,“武”指“用兵”、“国防”、“军事”。 “贝”与“武”联合起来表示“与用兵有关的钱财”。
税:从禾,兑(duì)声,有送达的意思。本义指征收的农产品。
税”的英文:“tax”,意指为公共目的向政府支付货币。
赋役制度:在封建社会中,国家以土地和人口为依据,向人民征收一定数量的田赋、人头税,征发徭役等,形成的基本制度。 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
名词解释




赋税
徭役
田赋(租): 以田亩为依据的土地税
丁税: 以人丁为依据的人头税
户税(调):以户为依据的财产税
其它杂税
兵役
力役
杂役
中国古代土地税的开端:
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
鲁国“初税亩”
以成年男子为依据,为封建国家无偿从事劳动的劳役
01
02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关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目录
CONTENTS
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租庸调制
两税法
摊丁入亩

(一)先秦时期
1.夏朝:任土作贡
夏朝平民每户从国家受田50亩,然后将收获物的一部分贡纳给国家。贡纳物根据百姓距王城远近的不同而不同。
就距王城一百里的臣民要将割下的庄稼纳贡
距城二百里的要把庄稼割去秸杆后纳贡
距城四百里则纳贡粟
材料:禹别九州,量远近,制五服,任土作贡,分田定税,十一而赋。”
——《史记·夏本纪》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2.商朝:“助”
助:又称籍法,籍就是借,借民力以耕公田,方能得其所分私田收入(每户平民领田七十亩为私田,另外为官府贵族耕种七亩公田),即劳役地租。
材料:“殷(yin)人七十而助……助者借也。”
——《孟子·滕文公上》
实际上是一种借民力助耕的劳役地租。即借八家民力,助耕公田,而不税私田。
劳役地租
(一)先秦时期
3.西周: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分封制和井田制下的贡赋制度:
诸侯缴纳贡赋;为王室服役,实行劳役地租,役重于赋。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化的基础:土地制度变化
劳役地租
役重于赋
实际上是一种借民力助耕的劳役地租。即借八家民力,助耕公田,不税私田。
井田制: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那时,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属国王所有,不能买卖,分配给奴隶主使用。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一)先秦时期
(3)实质:
(4)初税亩的意义:
①铁犁牛耕出现
②井田制逐渐瓦解,诸侯国财政收入减少
①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好坏征收赋税。
②鲁国:前594年“初税亩”,是指无论公私田,按亩收税
客观上承认土地私有制
①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②推动社会转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
③是中国古代土地税的开端。
4.春秋战国时期:
◎鲁国 初税亩
◎出土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和穿鼻环的牛尊
(1)背景:
(2)表现: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一)先秦时期
(商鞅)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变法
①内容:
一是打破井田和私田的界限,所有土地都按统一的标准征税;
二是赋税一律征粟,缴纳粮食,以鼓励百姓务农;
三是制定户籍制度,登记人口劳动力数据,按人口抽人头税,征伐徭役和兵役。
【知识拓展】商鞅变法
②意义:
商鞅变法是封建赋税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基本确立的标志。
秦朝:田赋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缴纳田地产量的三分之二)
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田赋税率大大降低。(汉高祖:十五税一;汉景帝:三十税一)
1.田赋
(二)秦汉时期:田赋、人头税和徭役
编户齐民制度:政府把农民编入户籍(称为编户),实行按编户征收租赋和征收徭役、兵役的制度。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我国封建社会完整的赋税徭役制度正式形成
秦朝:口赋(人头税)极重。
汉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还要加倍。 (口赋:20钱,汉武帝后加征3钱;算赋:120钱)
2.人头税
口赋:7-14岁未成年人
算赋:15-56成年人
秦汉徭役有三种:更卒、正卒和戍卒。
更卒:法定服务期限是一个月,服役地点是在本郡或本县,承担修筑城垣、道路、河渠、宫室、陵寝,以及运输粮食等繁重劳动。
正卒:是指到郡国和京城服兵役,役期一般是两年。
戍卒:是指到边塞屯戍,役期一般是一年。
3.徭役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二)秦汉时期:田赋、人头税和徭役
汉朝征收:分三种。
车船税
算缗:对商人和高利贷者征收的税钱。
税民资:征收财产总税
4.财产税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二)秦汉时期:田赋、人头税和徭役
汉朝的赋役措施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以汉朝为例,农户一般为5口之家拥有70亩土地
财产税:按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大约可产粮150石,以1/30的税率计算,须缴纳田赋5石,其间粮价平均为每石80钱,5石粮折价400钱。除粮食外,还有稿自之征,所要缴纳的稿自折价不到50钱。两者折价合计不到450钱
人头税:单就更赋一项来计算,5口之家须缴纳更赋者平均有1.5人每人每年须缴纳过更、践更两赋2300钱,1.5人须缴纳3450钱
【思考】根据材料分析汉朝赋税制度的特征及说明的问题。
影响:①有利于汉初巩固政权,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加强对农民人身控制和剥削
(二)秦汉时期:田赋、人头税和徭役
特点:秦:赋税极重;汉:田租较轻而人头税较重(舍地而税人),说明政府对人丁的控制较强。
滚动复习提问
1.人大制度确立的时间?中国现代的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时间及标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确立的时间?
2.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规律?
3.秦汉赋税制度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实施前提
性质
积极性
局限性
国家手中掌握大量无主荒地
封建土地国有制
①土地开垦推动了北方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②有利于赋役征收,巩固北魏政权;
③推动了少数民族封建化和民族大交融;
④隋唐沿用,影响深远。
不可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
随着经济恢复人口增加,国家无地可授无法维持,终将走向瓦解。
均田制:推行于北魏至唐前期
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接受土地的农民要向国家交纳赋税和服役,这实际上是一种封建土地国有制;地主阶级的土地并不属于均田范围。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三)隋唐时期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演变情况:租调制(北魏)—租调役(隋)—租庸调制( 唐前期)—两税法(唐中后期)
(三)隋唐时期
1.隋朝:租调役
2.唐前朝:租庸调制
针对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征收
租——田赋,纳粮
调——缴纳定量的绢和布
徭役——成年男子承担一定徭役
庸——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
以庸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保障政府财政收入。
"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
以庸代役
租调制、租庸调制的基础是均田制
唐中期土地兼并导致
均田制遭到破坏。
均田制
(1)基础:
(2)对象:
(3)内容
(4)作用:
3.唐中后期:两税法
(1)背景:
(2)实施:
(3)内容:
唐朝中期,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破坏,国家财政收入下降。
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推行两税法。
量出以计入
思考: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赋税制度有什么变化?
主要按人丁收税→主要按土地、资产收税
①以国家财政支出确定赋税总额,将总额分解到各地
②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
③分夏、秋两次征收
从不定时到基本定时
材料:安史之乱后,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加剧,失地农民的逃亡日益严重,均田制难以维系,租庸调所入几无。于是,唐朝政府不得不加强对户税和地税的征收。
—黄师昭《杨炎“两税法”及其意义》
材料:“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意为不论土著户与外迁户,一律在现居地立籍纳税。征税不再以人丁为主,而是以土地、财产为主。
(三)隋唐时期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征税时间固定
两税 所含项目 标准 形式 时间 对象
地税 租庸杂徭 (赋 役) 田亩 粮 秋 主户
客户
行商
户税 人头税、 杂税…… 资产 人丁 钱 夏 材料:“两税法”颁布以后,到建中末年,就有了1300多万的两税收益……两税法规定“以钱谷定税,临时折征杂物”,具体征收时采用货币与实物结合的方式,这种做法在国家税收领域引入了货币税,改变了传统的纯粹实物税历史,货币税的推行,不仅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货币、商品意识的推广。自唐以后,以土地和财产为基础的税收制度逐渐占据了国家税收的主导地位,而以人丁为基础的税收制度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邱作文《唐朝中期两税法改革简析》
积极:
①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利于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②创新: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基本定时,规范税制.
思考:根据材料及两税法的内容,分析两税法的影响
局限:两税法并未能遏制土地兼并,唐后期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大地主隐瞒财产转嫁赋税现象增多,农民负担更加沉重,社会矛盾加剧。
(四)宋元时期
1.宋代
①宋初:宋承唐制,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
北宋中期:王安石推行募役法,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
方田均税法
募役法
宋代商业发达,商业税比重增大。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募役法:又称免役法,于熙宁四年颁布实施。原本百姓按户等轮流到州县当差役的方法,改为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募役费用由当地主户按户等分担,称“免役钱”,原本免役的官户,僧道户等,也缴纳同样的钱,称“助役钱”。募役法使原来轮流充役的农民回乡务农,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了生产发展,官府也因此增加了财政收入。
方田均税法:“方田”是每年九月由县长举办土地丈量,按土壤肥瘠定为五等,“均税”是以“方田”丈量的结果为依据,制定税数。
百姓缴钱免役,官府募人代役。
2.元代
北方(租庸调制):丁税、地税
南方(两税法):夏税、秋粮
①沿袭唐制,南北有别
②科差
材料1:包银之法,户不过二两,而州县征之加十倍,都中责之。
——《元史·王都中传》
材料2:在江南沿袭南宋税制,既可征得统治集团所需钱财,又不会因更改税制而使民众受惊扰,可以稳定南方社会的封建统治秩序,还可以再据北方税制增设一些项目,如增征部分“科差”——江南的“包银”和“户钞”,征得比南宋政权所征还多的钱财。 ——高树林《古代社会经济史探》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四)宋元时期
科差,亦称差科,相当于唐代的调,以户为课税对象,“各验其户上下而科焉”。科差在南北方实行方法有所不同。科差在北方征丝料与包银,按户征收,科差在江南纳户钞与包银。
明朝赋役制度演变:明初两税法→正统年间“金花银”→明后期一条鞭法
1.明初:
2.正统年间:
3.明朝后期:
(1)原因:
(2)内容:
(3)特点:
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米麦实物
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
明朝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白银流量增加。
张居正一条鞭法
赋役合并
田赋征银
折银代役
货币地租产生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五)明朝
①赋役合并 ②化繁为简 ③按亩征税
④以银交纳 ⑤赋税的征收解运官收官解
A.赋役合并,一概折银,即不但赋税折银征收,而且役也改为丁田共同承担,折成银两,统一征收。
B.政府所需的役,由政府从税银中拿出一部分统一雇人。
材料1: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大大简化了征收手续,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实行这种办法,解除了无地农民劳役负担,提高了有田农民农耕积极性,稳定了农业生产。同时,把徭役改为征收银两,农民获得了较大的人身自由,给手工业提供了更多的劳动力。没有土地的工商业者可以不纳丁银,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明政府财政经济状况也有不少改善。 ——《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①简化了征收手续,减轻了农民负担,有利于农业发展。
②赋役征银,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解放了生产力,促进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是古代赋役制度的重大变革,由实物税向货币税转变,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材料2:一条鞭法…但在另一方面,当时中国民间极度缺乏白银,流通的是铜钱,而官方两税收的是白银。民间只有在交税的时候才会将铜钱折算成银子,所以要在缴纳两税的时候集中向商人兑换,而商人借此将银价抬高。 ——《中国赋税史 张居正改革》
积极:
消极:
用银缴纳,遭受商人盘剥
地位:上承唐朝两税法,下启清朝“摊丁入亩”;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一条鞭法
(2)雍正年间:摊丁入亩和地丁银
(1)康熙年间:1712年,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废除人头税后,这种对“被征税”担心的消失,直接改变了古人的生育观念,中国由此进入第一波“人口大爆炸”时代,据统计,康熙二十四年,全国人口为1亿,到嘉庆十七年已到3.6亿,这仅仅花了127年时间。
——摘编自《历史上影响中国人生活的四大改革》
①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利于经济发展;
②税制的简化,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③避免了隐匿人口现象,促进了人口的增长。
(六)清朝:摊丁入亩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3)影响
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赋税,叫做“摊丁入亩”和“地丁银”
【归纳】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历程
朝代 制度
先秦 西周时期
春秋战国
秦汉
魏晋至隋
唐朝 初期
中期以后




分封制下贡赋制度;井田制下的劳役地租
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
田赋、人头税(算赋和口赋)、徭役
租调制
租庸调制
两税法
募役法
北方:丁税、地税;南方:夏税、秋粮;“科差”
一条鞭法
摊丁入亩
人丁为主 土地为主(以两税法为标志) 取消人头税(以摊丁入亩为标志)
1.征税标准:
3.征税内容:
4.征税种类:
5.征税时间:
繁杂 简单;商业税逐渐加重。
以实物为主 以货币为主(一条鞭法为标志)
不定时 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
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主要趋势
2.徭役:
农民必须服徭役 纳庸代役(以“庸”为标志) 后折银代役(一条鞭法为标志)
实质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规律。
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
反映出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驰
反映商品经济和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告别田赋鼎 铭文
乾坤转,天地变,2006年1月1日彻底告别延续了两千六百年的田赋,并且还让国家反哺农业。这是史无先例的开端,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富强的验证!这真正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农民的慈爱之心。亿万农民要歌唱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好。
历史上每次税费改革,每改革一次,税就加重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重,最后无法忍受,谁都逃不出这个怪圈。
黄宗羲的观点被总结为"黄宗羲定律"。
黄宗羲定律
2005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决议,宣布全国废除农业税。2006年1月1日起,在我国征收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正式取消。
共产党人一定能够走出“黄宗羲定律”怪圈
(2023秋·安徽·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唐朝中后期推行两税法,规定:“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唐朝这一改革
A.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B.有利于抑制土地兼并
C.不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D.实质上废除了人头税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两税法以资产多寡为征税依据,增加了税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A项正确;两税法按资产多少收税,土地兼并不会影响朝廷的税收,因此朝廷不会抑制土地兼并,排除B项;唐代尚无资本主义,排除C项;人头税废除是在清雍正帝时,排除D项。故选A项。
(2022·全国·高二练习)如图是元代墓葬出土的纳粮彩绘壁画,描绘农民向政府纳粮的场景。图中仓房前一群农民肩负粮袋,准备将粮食入仓:右侧树荫下,一名身着红袍的官员坐在朱红色桌案后进行登记,案上摊着文书簿册。该壁画
A.展示元代农民承担的赋役种类繁多
B.体现元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束缚减弱
C.凸显元政府征收国境关税的重要性
D.成为研究元代赋税征收的重要史料
【答案】D
【详解】壁画是元代实物资料,写实的描绘了元代农民纳粮场景,纳粮与赋税征收相关,因此这一资料成为研究元代赋税征收的重要史料,D项正确。
(2021·广东·高考真题)1289年,元政府在广泛种植木棉的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这
A.加重了区域经济的不均衡 B.妨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推动私营棉纺织业的繁荣 D.促使财政管理权限下移
【答案】B
【详解】根据“设木棉提举司,每年向民间征收木棉布十万匹,使民众不堪重负”可得出,元代政府加征要棉税,增加了民众的负担,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增收要棉税只是一个内容,与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没有直接的关联,排除A;加征税收,不利于私营棉纺织业的发展,排除C;材料只涉及到在地方设立提举司收税,并不能证明财政管理权限下移,排除D。
(2011·四川·高考真题)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我国古代经济史上的重大变化。下列赋役制度适应了这一变化的是
A.相地而衰征
B.租庸调制
C.方田均税法
D.一条鞭法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税赋制度的理解。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我国古代经济史上的重大变化。下列赋役制度适应了这一变化的是一条鞭法。所以选D。
(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明万历九年(1581),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合并,一概折银,这是中国赋役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下列各项中,对张居正推广一条鞭法前所处的经济状况,表述正确的是
A.白银已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B.通过清丈全国土地,土地兼并现象已经得到根本遏制
C.美洲等地白银的大量流入,解决了明朝府库空虚问题
D.商品经济已超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优势地位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81年,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时,白银确已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A项正确;清丈全国土地并不能从根本上遏制土地兼并现象,排除B项;白银的大量流入并未解决当时因逃税、走私等引发的明朝府库空虚问题,排除C项;明代商品经济并未超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优势地位依然是自然经济,排除D项。故选A项。
(2023秋·江西宜春·高三校考开学考试)明朝嘉靖四十年起,对原来世代相袭无偿劳动的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到清朝时最终废除了匠户制度。明朝张居正改革将赋役合并,一概征银,清朝雍正时推行“摊丁入亩”,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这些变化
A.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B.强化了封建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
C.使隐匿人口的现象得以减少 D.使赋税形式开始由实物向货币转变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明朝嘉靖四十年起,对原来世代相袭无偿劳动的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到清朝时最终废除了匠户制度。明朝张居正改革将赋役合并,一概征银,清朝雍正时推行‘摊丁入亩’,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可知,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为适应其发展需要,对赋役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A项正确;明清时期,赋役制度的变革,减轻了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人口问题,排除C项;一条鞭法使赋税形式开始由实物向货币转变,其只是明清时期赋役制度的一次变革,不全面,排除D项。故选A项。
(2023春·吉林通化·高二校考期末)雍正元年(1723年)在全国范围推行“摊丁人亩”,即不再按人丁征收丁银,而是将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丁税全部摊入地亩一体征收,宣告了近两千年来的人头税制由此基本结束。“摊丁入亩”的推行 A.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减轻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
C.缓解了清朝的统治危机 D.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清朝时期。根据材料“而是将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丁税全部摊入地亩一体征收,宣告了近两千年来的人头税制由此基本结束”及所学可知,摊丁入亩废除了人头税,这说明该制度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项正确;摊丁入亩只是把人头税摊入地亩,税收在整体上并未减少,材料未体现减轻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排除B项;材料并未显示清朝之前是否有危机,排除C项;把人头税摊入地亩与农产品商品化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
关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关税的起源与演变
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1.关税概念阐释
海关代表国家,依据国家的关税政策、税法及进出口税则,对进出关境的物品征收的税,称为“关税”。
独立自主地制定本国关税制度的权力
管理海关行政的权力
独立处理关税收支的权力
关税主权
(一)关税的起源与演变
含义
二、关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2.发展历程:
(1)古代中国
①中国的关税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当时货物通过边境的“关卡”就要被征税
②存在国内关税和与国境关税并立的现象。
③中国享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
材料 “司关,掌国货之节,以联门市,司货贿之出入者,掌其治禁与其征厘”。
——《周礼 地官》
(楚)错金鄂君启铜节
(一)关税的起源与演变
二、关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2)近代中国(1840-1949):
鸦片战争后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经济:便利了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中国传统的经济遭到冲击;
政治:破坏了国家主权,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赫德1861年-1911年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
◎ 《南京条约》签订场景
①《南京条约》:协定关税,开始丧失;
②《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进一步丧失;
③片面最惠国待遇:失去自主调整税率的权力;
④列强长期把持海关大权(赫德);
P95【历史纵横】赫德长期把持海关大权有何消极影响?
(一)关税的起源与演变
二、关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
共产党和国民党都明确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要求关税自主的主张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
在关税自主权上取得了进展,
但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
1927
国民政府宣告关税自主
《进口税暂行条例》
1928
国民政府“改订新约”
中美签订《中美关税条约》
1930年,中日签订《中日关税协定》
1949
真正收回
关税自主权
中国为收回关税自主权的努力
(一)关税的起源与演变
二、关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材料:1927年,国民政府外交部向各国发出照会,“分别就其旧约已满期者,改订新约;未满期者,修改旧约”。海关进口税则“完全以我国所定者以为准则”。国民政府多次修订关税税则,实施出口免税或退税,提高了煤油、汽油、羊毛、毛制品、化学产品、机器等货物的进口税率。关税从极低的水平提高到相对较高的水平。关税收入也大为增加,从1928年的3000万银元上升到 1931年的33800万银元,在以后的几年中始终保持在3亿银元左右。
——摘编自易继苍、张祥晶《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税改革》等
原因:
①民族意识觉醒,主权意识增强;
②民族工业的发展;
③南京国民政府增加财政收入的需要;
④南京国民政府提升形象巩固统治的需要。
影响:
①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
②有利于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③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④通过改定新约,使南京国民政府获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
【探究】南京国民政府发起“改定新约”运动的原因及影响
时期 建设成就 意义
改革开放前 ①制度创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及其实施条例 ②重要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独立的专门的海关税法,统一了全国关税制度
改革开放后 法制化建设 ①原因:新时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的需要 ②表现: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 》,强化了关税制度的法治化建设。 进一步完善 1987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进一步完善了关税的基本制度,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中国真正收回关税主权
(3)新中国(1949-至今):
①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
②保护生产,调节经济;
③增加财政收入。
(一)关税的起源与演变
二、关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2001年,正式获得生产资质,成为中国首家民营汽车企业
2002年,吉利汽车进入中国汽车企业十强
2003年,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立
2005年,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
2006年,吉利入股英国锰铜公司
……..
2021年,吉利汽车全年销量达到了1328029辆
1914年,一战
1917—1921年五年共获利560多万两
1918年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向中国倾向商品输入资本
1923年秋,大生一厂因无款购花而停工
1925年被银行清算和接办
为了保护国内汽车产业发展,中国对进口汽车长期实行高关税和进口许可证管理。开放汽车市场成为加入世贸谈判最艰难的一部分。按照最后达成的承诺,中国从2002年起每年增加15%的汽车产品进口配额,直至2005年全部取消对汽车进口的配额许可证管理。同时逐年降低汽车进口关税,直到2006年7月1日将整车关税降至25%,零部件降至10%。
——新华网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不仅如此,掌管中国国境关税的海关大权也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
——统编历史教材选必修一P95第三段
◎赫德
作用:维护国家主权与经济利益;保护民族经济;增加财政收入



对比两厂发展 思考关税作用
大生纱厂
总之,关税不但对一国经济具有较强的保护功能,还对一国经济有促进和支持作用。
1.含义:
2.发展历程:
以纳税人个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收对象的一种税。
(1)民国时期:
①起步
1914年,北洋政府制定了所得税条例,但并没有实施。
②开始征收
1936年,国民政府公布了所得税暂行条例,随之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
(2)新中国成立以后:
①改革开放前
计划经济体制下,没有征收个人所得税。
②改革开放后
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二)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在个人和家庭收入整体差别不大的计划经济时代,没有征收的必要;
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才制定颁行。
p97【思考点】为什么直到1980年中国才颁布《个人所得税法》?
二、关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思考: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你认为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作用?
①增加财政收入;
②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稳定;
③增强纳税意识,树立义务观念 。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3.作用:
中国赋役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
的赋役制度
关税与个人
所得税制度
秦汉时期:田租、人头税、徭役
隋唐时期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隋:租调役
唐:前期:租庸调制;后期:两税法
宋:两税法+附加税
元: 北方:丁税、地税;
南方:夏税、秋粮
科差
明:金银花、一条鞭法
清:摊丁入亩
关税制度
个人所得税制度
扣扣交流群:597635121
本课小结
【典例研析1】 (2022·全国·高二课前预习)下表为不同文献中关于唐初土地状况的记述。据此可以推知当时的唐代
出处 记述
《新唐书》志第四十一· 食货一 “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
《全唐文》卷33玄宗《禁官夺百姓口分永业田诏》 “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致令百姓无处安置,乃别停客户,使其佃食”
A.均田制存在瓦解的可能 B.租佃经营方式占据主导地位
C.小农经济的发展遭受重大打击 D.政府可以有效控制土地
【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听卖永业田”“比置庄田,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可知当时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当时贵族官僚地主依恃各种特权,大肆兼并土地,农民稍遇天灾人祸,就被迫出卖土地,破产逃亡,均田制受到严重破坏,说明政府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力有限,A项正确
A
【典例研析2】 (2022·全国·高二单元测试)2018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最新一轮修正案发布。下图所示为本次个人所得税改革后的纳税情况。由此可知,此次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 )
A.旨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B.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C.实现了社会的共同富裕
D.杜绝了偷税漏税行为
【答案】B【详解】依据图示信息可知,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后,收入越高的人群,新的应缴纳税额比例越高,每月少交的税额比例在下降,减税比例变化不大。这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B项正确;
B